第一篇:历年生物奥赛试题总结8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黑龙江98复赛)人工栽种人参、三七等中药成功的关键在于
A 控制适当温度 B 控制充分的水分 C 控制较弱的光照 D 提供肥沃的土壤
2.(广西98)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热带雨林,中层常绿阔叶林,上层温带针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山植被分布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A 水分 B 阳光 C 温度 D 能量 E 土壤pH值
3.(河南97预赛)花芽分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 低温和光周期 B 中温和光周期 C 温度和光周期 D 肥效和光周期
4.(河南97预赛)影响植物水平和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阳光、温度 B 高度、纬度 C 阳光、纬度 D 阳光、地形
5.(河南97预赛)植物不需要光的生理活动是
A 秋天落叶 B 幼苗生长 C 花芽形成 D 花粉的萌发 6.(黑龙江99复赛)深秋季节,位于路灯旁的树叶比远离路灯的同样树的叶子
A 先黄 B 稍晚变黄 C 同时变黄 D 不变黄
7.(黑龙江99复赛)当太阳光移动时,蜥蜴可使自己的部分肋骨延长,保证身体扁平,并使其躯体与太阳成直角,该种特性及其意义是
A 应激性,减少光照,降低温度 B 适应性,减少光照,降低温度 C 适应性,增加光照,增加体温 D 应激性,增加光照,增加体温
8.(上海99;黑龙江99复赛)如使秋天开花的菊花在“五一”节开花,处理的措施是
A 增加光照时间 B 降低光照强度 C 增加光照强度 D 增加黑暗时间
9.(陕西98)一种生活在炎热干燥环境中的植物,可能具有
A 深绿色的大叶,叶两面有大量气孔 B 深绿色的大叶,叶只在一面有孔 C 浅绿色中等大小的叶,只在叶的上表面有气孔
D 小而厚的叶,只有少量气孔
10.(陕西98)喜欢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种类,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A 充分利用光能 B 少阳光照射 C 适应低温 D 适应潮湿的环境
11.(山东98决赛)由气候条件决定植物群落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A 风力和雨量 B 风力和热量 C 热量和雨量 D 光照和热量
12.(广东99初赛)有些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即使有适合萌发的条件也不能萌发。例如有些植物的种子秋天成熟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才能萌发,这类植物最有可能是
自然分布在 的植物。
A 低纬度地区 B 低海拔地区 C 低降水量地区 D 高纬度地区
13.(广西99)肺鱼的夏眠是对什么的适应 A 缺水 B 高温 C 缺食物 D 阳光
14.(黑龙江99复赛)右图绘出了5种鱼的耐盐范围和耐温范围,在这5种鱼中,哪一种是北极海的特有种,哪一种只能生活在热带湖泊中,哪一种的分布最广泛
A 1,2,3 B 5,3,4 C 3,4,2 D 2,1,5 15.(浙江97)决定水池植物群落层次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 温度 B 湿度 C 空气 D 光照 16.(新疆9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度的生态效应 A 非洲大耳狐耳廓比北极狐大 B 冬眠的蛇互相缠绕在一起 C 石莼分布在近海水的表层 D 厄尔尼诺现象使某地松鼠冬季发情 17.(广东99初赛)一种捕食小虫的动物,白天一般不活动,傍晚出来觅食,其体色黑暗,白天很可能是在 的地方休息。
A 干燥的地方 B 潮湿的地方 C 黑暗的地方 D 明亮的地方 18.(陕西99;江苏98;安徽99)长日照植物南种北引,其生长期变化和引种要求是
A 生长期缩短,引用早熟种 B 生长期缩短,引用迟熟种 C 生长期延长,引用早熟种 D 生长期延长,引用迟熟种
19.(山东99决赛)一种全孢螺菌被双小核草履虫吞食到细胞质内以后,能避免被消化,并进而生活在草履虫的大核内。结果双小核草履虫为全孢螺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多种条件,而全孢螺菌则产生嘌呤和叶酸满足双小核草履虫生长和分裂的需要。这种现
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 种内互助 B 种间互助 C 寄生 D 共生 20.(湖北99)下列对保护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保护色是所有生物适应生存所具备的体色
B 只有被捕食者才具有保护色 C 只有捕食者才具有保护色 D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可能有保护色
21.(广西97)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
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说明
A 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 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 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 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22.(上海99)下面对于种间相互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种间生态范围重叠越大,竞争越激烈 B 激烈的种内竞争引起食性分化
C 为保护雷鸟群增加数量,应尽量捕杀雷鸟的天敌
D 受保护的没有动物牧食的草场,生物生产力大于有动物牧食的草场
23.(广西99)生活在纬度越低气候越炎热的企鹅,个体越小,越有利于身体散热。这
一事实可作什么具体实例
①适应性 ②应激性 ③遗传性和变异性 ④竞争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4.(湖南97复赛)豆蟹生活在牡蛎的外套腔内,这种现象属于 A 偏利共生 B 互利共生 C 抗生 D 原始合作 25.(河南98决赛)下列生命现象中,区域的界限对哪一项特别重要 A 寻找配偶 B 遗传的适应 C 种内斗争 D 成功的生存斗争 26.(广西98)眼镜蛇颈部膨大的白色眼镜状斑纹色彩鲜明,这属于
A 拟态 B 保护色 C 警戒色 D 以上都不是
27.(黑龙江98复赛)指出下列5种现象分别属于①保护色②警戒色③拟态的依次顺
序是
a.西藏野牛外表形态及体色与岩石相似;b.稻田里绿色昆虫; c.金环蛇具有黑黄相间条纹; d.赤链蛇(无毒)有鲜艳的体色;
e.某些蝇类翅形和腹部斑纹似有刺胡蜂
A ①①②③② B ①①②②② C ③①②②② D ③①②③③ 28.(广西99)黄毛夜蛾静止时体色与背景相同。受袭时展翅而飞,翅色较鲜艳。快停飞时,突然跌落在地掩起鲜艳的翅膀,移动一段距离而停止不动,体色又与背景相同,可逃避敌害。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
A 保护色 B 警戒色 C 变态 D 适应性
29.(山东98决赛)非洲有一种花鸟,展翅时像花瓣,头部似花蕊,这样既能躲避敌害,又可轻取飞来的昆虫,这种现象属于 A 保护色 B 拟态 C 变态 D 警戒色
30.(广东98)当两个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群占有同一生境时,最有可能发生
A 竞争 B 突变 C 地理隔离 D 共生
31.(湖南99初赛)在某些水体中,如果除了鲈鱼以外没有其他鱼类,那么鲈鱼的成鱼就会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购以能从肠道中排出有毒物质,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里,该物质多了就会使本种的幼小蝌蚪的死亡率增加。上述两种现象分别属于
A 捕食、种内斗争 B 捕食、竞争
C 种内斗争、竞争 D 种内斗争、种内斗争
32.(湖南97初赛)绿草履虫在见光处培养呈绿色,其原因是
A 其细胞质内有叶绿素 B 其细胞质内有叶绿体
C 其细胞质有绿藻共生 D A和B 33.(广西98)在林区放赤眼蜂,结果松毛虫被消灭了,原因是赤眼蜂的卵产在松毛虫的卵里,使松毛虫卵的空壳率达97%以上,赤眼蜂的生活方式及两者的关系实质是
A 捕食和种间互助 B 共栖和种间互助 C 共生和种间互助 D 寄生和种间斗争
34.(湖南98初赛)噬菌体与受其侵染的细菌之间的关系可称为
A 共生 B 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35.(广西99)下列关于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对它的生活环境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B 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适应是生物与环境相结合的现象 D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
36.(浙江99)蛾类结蚕有利于保护自身,然而金小蜂借助于茧顺利地把卵产到棉红铃虫体内,使之死亡,真是“作茧自缚”。上面事实不能揭示下列哪种生物学现象
A 适应 B 寄生 C 共栖 D 适应的相对性
37.(广东99初赛)不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使该种大量繁殖,导致严重危害,例如某些害虫。下面哪种情况可能和外来物种的大量繁殖无关
A 缺乏天敌 B 食物丰富 C 气候适宜 D 对本地物种没有影响
38.(广东99初赛)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 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
B 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它种群优越得多
C 环境资源是无限的 D 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39.(河南98决赛)性成熟较早的动物,其后代出生率 A 较低 B 较高 C 动态平衡 D 变化较大 40.(福建97初赛)下列4种鸟,哪种将获得更大的进化优势
鸟种 卵数 雏鸟数 繁殖后代数 A 9 8 2 B 2 2 2 C 9 9 3 D 7 5 4
41.(广西99)在一个阴湿的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鼠类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A 种群 B 群落 C 生境 D 生态系统
42.(陕西97)有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的季节性迁移行为,他的研究对象
是一个
A 生态系统 B 群落 C 种群 D 个体 43.(福建99初赛)调节总生物量增减的主要因子是 A 水 B 温度 C O2和CO2 D 太阳能
44.(广西99)生物适应并改变环境,减少温度、光、水分及其它理化因子限制作用,这种补偿作用要存在于哪个生态层次
A 个体 B 种群 C 生物群落 D 生态位
45.(河南98决赛)荒漠和草原中的啮齿类毛色较浅,而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的栖居者毛色较深,这种现象可由哪项来解释
A 霍普金斯定律(Hopkins’ Law)B 葛洛格规律(Gloger’s Rule)C 谢尔福德定律(Shelford’s Law)D 利比希定律(Liebig’s Law)46.(湖南99初赛)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 能量与营养级 B 能量与个体大小 C 能量与个体数量 D 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
47.(广东98初赛)把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用图解表示时,往往得到一个复杂的网
状结构,这是因为
A 许多消费者不只以一种生物为食 B 生产者个体数目总是要超过消费者个体数目 C 在所有食物链上都有进行化学合成的个体
D 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失
48.(广东98初赛)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三个层次(水平),指出以下4个选项中
错误的一个
A 生态系统多样性 B 遗传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 D 生态效率多样性
49.(广东98初赛)一个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量的大小及相互关系,通常用一个
金字塔的形式来表示,这是因为
A 草食动物的生物量要比肉食动物的生物量少
B 分解者不断使能量再循环到环境中 C 生产者的生物量要小于消费者的生物量
D 一种被捕(采)食的生物的生物量要超过它的捕(采)食者
50.(湖南97)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A 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 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 C 分解者,腐生生物 D 生产者,异养生物
51.(湖南98初赛)在青草→蚱蜢→青蛙→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上,猫头鹰群体有机
物每增加1kg,理论上至少需青草
A 625 kg B 20 kg C 10 000 kg D 40 kg 52.(浙江97)在一个养分充足的淡水湖中,有很多绿藻,使得这一水域不适合人们消遣。下列方法中,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大量减少这些藻类的是 A 大量引入肉食性鱼类 B 完全除去吃浮游动物的鱼类 C 完全除去肉食性鱼类 D 大量引入吃浮游动物的鱼类
53.(浙江97)随降水量的变化,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也常常随之发生剧烈变化的生态
系统是
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北极冻原生态系统
54.(陕西97)用英文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用箭头表示食性关系,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下列哪种食物链或食物网中a种群较为稳定 A a→b→c B C D 55.(浙江98)右下图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二、三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合
①草 ②树 ③昆虫 ④兔 ⑤鸟 ③狼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56.(广西98)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荫,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更替表明 A 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 B 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 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低 D 从结构上看云杉比桦木高
57.(湖北99)下面4小金字塔哪一数量金字塔与“小麦—一粘虫——病毒”这一食物
链有关
A B C D 58.(河南98决赛)下列哪项并非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
A 空间 B 遗传 C 数量 D 繁殖
59.(江西99初赛)甲地与乙地面积相等。甲地有100种昆虫,乙地只有5种昆虫。
二者相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 甲地大于乙地 B 乙地大于甲地 C 两地相同
60.(广东98初赛)在某一生态系统内,蛇和猫头鹰捕食鼹鼠和田鼠,如果鹰在这一
生态系统内出现,就要成为另一种捕食动物。这在短期内可能导致
A 猫头鹰群体的增大 B 猫头鹰的灭绝 C 蛇群体的增大 D 鼠群体的减少
61.(广西99)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A 太阳能 B 足够的有机物 C 氧气 D 水分
62.(陕西97)一种蝇的幼虫生活在牛的体表,以牛的皮肉为食,可致牛死,牛死后尸体为细菌所分解,在生态学上,下面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牛为生产者 B 细菌为消费者 C.蝇的幼虫为次级消费者
D 牛和蝇幼虫的关系为互利共生
63.(福建99初赛)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4项中正确的是
A N1·M1>N2·M2 B N1·M1=N2·M2 C N1·M1<N2·M2 D N1·M1≥N2·M2
64.(湖南99复赛)脊椎动物在自然界长期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A 个体 B 成对(♂♀)C 种群 D 群落 E 属或科
65.(广东99初赛)在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水中的DDT含量为0.003ppb,种A体内的DDT浓度为水中浓度的0.7万倍,种B体内的DDT浓度为水中浓度的1.3万倍,种C体内的DDT浓度为水中DDT的浓度的17万倍,种D体内的DDT为水中浓度的100万倍。
这4个种的食物链关系可能是
A A→B→C→D B AB→C→D C D→C→B→A D D→C→BA
66.(陕西98)没有开花植物的生态系统是 A 沙漠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67.(山东99决赛)假定在一个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
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A 迅速上升 B 缓慢上升 C 保持相对稳定 D 上升后又下降 68.(山东97决赛)将密封鱼缸小生态系中的鱼去掉,下列情况最先发生的是
A 水中氧的浓度增加 B 水的酸性增加 C 光合作用速率加快 D 植物死亡 69.(河南97决赛)高山松林与玉米田相比 A 较为稳定,不需要附加能量即可存活 B 较为稳定,但需要较多附加能量的投入 C 较不稳定,但自身调节能力较强,不需附加能量
D 较不稳定,需要附加能量才能存活
70.(陕西99)某生态系中含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能使猫头鹰增多的因子是
A 蛇多、鹿多、草少 B 鹿少、蛇多、鼠少 C 兔少、草少、鼠少 D 蛇少、草多、鹿少
71.(河南97决赛)将叶片捣碎成叶汁,加入一些池塘中的泥,放置于黑暗中,在10日内,每天取样检查微生物的数量变地情况,结果如右图,下述哪项结论不成立
A 生物①可能是生产者 B 生物②可能以生物①为食 C 生物②替换生物① D 生物④可能是捕食者
72.(山东99决赛)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 A 猫头鹰和食草昆虫 B 青草和猫头鹰 C 食草昆虫和青草 D 食草昆虫和猫头鹰
73.(江西99初赛)一个山丘上的一片马尾松林生态系统是一个
A 空间概念 B 功能实体 C 形态现象
74.(黑龙江99复赛)一个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标志是
A 分解者大量减少 B 生产者大量减少 C 动物大量减少 D 食物网简化
75.(浙江97)右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什
么
A 是该种鹰的天敌种群 B 是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C 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 D 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76.(陕西98;河南99决赛)下列哪项措施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 减少食肉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 增加物种的数量 D 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
77.(湖北99)下列不适于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活的动物是
A 松鼠 B 野兔 C 避役 D 貂
78.(湖北99)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渡过不良外界环境的方式是
A 迅速繁殖出大量新个体 B 迁移到有利的环境中 C 形成包囊 D 进行有性生殖
79.(广西97)一条食物链中,兔子不会吃狼,但狼可以吃兔子,该食物链的不可逆性
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A 水循环是单向的 B 氧循环是单向的 C 碳循环是单向的 D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80.(广西98)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环境污染 B 植被破坏 C 缺水干旱 D 食物链被破坏
81.(福建98初赛)如果在右图食物网所代表的生态系统中施用DDT,这种杀虫剂在下
列何者体内的浓度最高
A(A)B(B)C(G)D(F)
82.(黑龙江99复赛)组成食物链的环节一般不多于6个,其原因是 A 环境资源有限 B 捕食者不能以捕食者为食
C 在每一环节上都有大量的能量流失 D A+B+C 83.(山东97决赛)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A 照射到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B 照射到该系统所有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
C 该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D 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
84.(上海99;江西99初赛)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初级生产力 B 生物量 C 生物多样性 D 次级生产力
85.(江西99初赛)生态系统中,生产力与生物量 A 呈正相关 B 呈负相关 C 无任何关系
86.(河南98决赛)昆虫为了完成某一发育期所需总热量,称为 A 热常数 B 发育起点温度 C 发育期平均温度 D 热辐 87.(广东98初赛)在地球上,生物系统起作用的所有区域叫做
A 生物类群 B 群落 C 大气层 D 生物圈
88.(湖南99初赛)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按营养功能分,其分类 A 属生产者 B 属分解者 C 属消费者 D 因细菌种类不同而不同
89.(河南97预赛)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90.(广东98初赛)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最先利用空气中CO2的生物是
A 还原者 B 消费者 C 生产者 D 杂食类
91.(陕西99)有下列哪种情形之一时,不同种的两个群体的竞争更为激烈
A 一个群体比另一群体大得多 B 两个群体亲缘关系密切
C 两个群体的生态位极为相似,彼此交叠
D 两个群体的生殖方式相同
92.(天津98;江西99初赛)生态系统的定义是
A 生态学中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 B 由生物和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体系 C 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D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93.(江西99初赛)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A 生存竞争 B 占据空间 C 资源利用
94.(浙江99)对于一个隔离的且数量已经大为减少的种群说,其潜在的危险是
A 丧失了遗传多样性 B 趋向于选型交配 C 基因流动减少 D 哈迪一温伯格平衡不稳定
95.(陕西99)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
①年龄结构 ②营养结构 ③社群结构 ④生长结构 ⑤生长形式 ⑥物种多样性 ⑦优势种 ⑧相对丰盛度 ⑨性别比例 A ①②④⑤⑥⑧ B ②③④⑤⑦⑧ C ②④⑤⑥⑦⑧ D ④⑤⑥⑦⑧⑨
96.(湖南98复赛)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B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 D 生态系统在一定限度内有自动调节能力,保持生态平衡
97.(天津98)生态学研究
A 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B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C 研究生物的环境的科学
98.(浙江98)如果在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高,从根本上说,很可能是
A 该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 该种群的全部生物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体
C 该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显性的
99.(湖北99)在生态演替中,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A 群落中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B 开始时物种数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C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不断下降 D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不断增加
100.(广东98初赛)生态系统10%定律指的是 A 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个体被下一营养级吃掉 B 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C 最顶部的消费者的生产量约占生产者生产量的10%
D 分解者的生产量约占生产者生产量的10%
101.(广东98初赛)下列现象中哪一个最可能是与种群密度无关的 A 气候变化加剧 B 传染病易于流行 C 竞争加剧 D 繁殖率下降
102.(浙江98)下面哪种情况,生物数量金字塔是倒置的
A 几千方米的草地生活着几只蝗虫 B 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活着一只老虎 C 几十平方公里的草原上生活着数十只田鼠
D 一株玉米上生活着几千只蝗虫
103.(广西99)在草→食草的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设流经这条食物链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率计算,蟾蜍和猫头鹰所得能量最多分别为
A 20%和2% B 0.8%和0.032% C 4%和0.8% D 0.4%和0.016%
104.(广东98初赛)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过程中,空气中的N2要进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必须先
A 由固氮生物固定 B 由光合作用固定 C 有草食动物采食 D 由肉食动物捕食
105.(广东98初赛)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由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
程叫
A 竞争 B 捕食 C 共生 D 演替 106.(江西 99初赛)种群数量与种群密 A 呈正相关 B 呈负相关 C 无关
107.(黑龙江99复赛)在野外,北极熊不吃企鹅,这是因为
A 在野外,它们彼此不相遇 B 企鹅肉有毒
C 企鹅游泳比北极熊快 D 企鹅过群居生活,不易受攻击
108.(陕西99)固氮生物不包括
A 光合细菌 B 豆科植物 C 固氮杆菌 D 蓝藻
109.(广东99初赛)热带雨林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指出哪一个不是热带雨林的特征
A 种类非常丰富 B 结构非常复杂 C 种群的优势度非常明显 D 森林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110.(湖南97初赛)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 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
菌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②① D ③①④
二、多项选择题
1.(湖北99)在草、野兔、狐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如果野兔全部迁移后,将导致的结果是
A 植物竞争强度增加 B 植物竞争强度降低 C 植物种类增加 D 植物种类减少 E 狐的数量逐渐增加 F 狐的数量逐渐减少
2.(山东99决赛)若要降低空气中SO2的含量,植树时应考虑的树种是
A 洋槐 B 银杏 C 圆柏 D 丁香 3.(福建99初赛)植物群落的特点有
A 有一定的分层结构 B 植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C 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 D 最底层是草本植物
E 高层是木本植物
4.(福建97初赛)下列生物的习性或特性中,对温度适应的是
A 蛾的趋光性 B 鱼类的季节性洄游 C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D 植物的垂直分布
5.(山东99决赛)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化能合成作用
6.(福建97初赛)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 A 竞争 B 共生 C 寄生 D 种内斗争 E 种内互助
7.(福建99初赛)在下列实例中,下属于初级生产量的是
A 绿藻的生产量 B 草的生产量 C 蘑菇的生产量 D 蚕茧的生产量
三、简答题
1.(陕西 99)在某麦田中,存在着小麦→粘虫→蟾蜍的食物链,如果蟾蜍变化不大,则粘虫数量与小麦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假设蟾蜍总量为A,若用农药将粘虫全部杀死,则小麦当年产量增加的幅度为,第二年如不再使用农药,小麦产量将会。
2.(黑龙江99复赛)玉米天蚕蛾有双重自卫方式:平时停在树干上,其前翅向后平伏,掩着后翅,前翅酷似树皮颜色;但若敌害惊动了它,它就突然展前翅,露出后翅上的猫头鹰眼形的花纹,吓跑敌害。在生物学上前一现象称为 ;后一现象称
为。
3.(陕西97)当一只蚜虫受到天敌攻击时.就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警告其他蚜虫逃避。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影响蚜虫此行为的是 激素。4.(河南97决赛)偕老洞穴的中央腔中有俪虾,白蚁肠中有披发虫,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别属于 和。
5.(河南97决赛)在我国短日照植物南种北移,会使其 生长期延长,期推迟。6.福建99初赛)在高寒荒漠中,植物大都呈垫状或匍匐状,其适应意义在于造成
环境。
7.(河南97决赛)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耐受性范围,此范围称
为。
8.(广东99初赛)从潮湿气候到半干旱气候的气候梯度,与之相应的植被分布也呈如
下的变化:森林→ →荒漠。
9.(湖北99)动物种群的大小变动往往因个体存活机率而变化,其存活率依年龄而变动的趋势的三种类型是、和。
10.(湖北99)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中心环节是,该物质浓度的增加将导
致 效应。
11.(广东99初赛)一种一年生植物,不论在春天还是夏天播种,都要在秋天开花结实。这种植物很可能是 日照植物。
12.(广东99初赛)一个种群有X个雄性个体,Y个雌性个体,该种群的性比为。
13.(河南98决赛)两个相近的物种不能占有相同的,而是以某种方式。14.(陕西97)右图表示温度对不同植物生长的影响,根据图中曲线回答如下问题:(1)羽扇豆生长的最高温度、玉米生长的最低温度和黄瓜生长的最适温度依次
是。
(2)从图可见低于最适温的温度比高于最适温的温度,对植物的生长较为,推断的理由是。
(3)从图推论其中哪种植物起源于纬度较低的地区
15(河南97预赛)100年前达尔文曾发现几种生物如下的食物链:红花三叶草→土蜂
→野鼠→家猫。请回答:
(1)土蜂(个体较大)能采食红花三叶草花蜜同时为之传粉,这两种生物的关系叫做,而猫与鼠和鼠与蜂之间的关系叫做。这个食物链表明:猫多对牧
羊业发展。
(2)有一种土蜂的变种能直接在红花三叶草的花萼处咬出一个洞来吸吮花蜜,同时招
引来本地短口器的小蜂前来吮蜜,这种不作传粉的土蜂与三叶草的关系为,与本地小蜂形成的关系为。自然界中这种具有嚼洞取蜜行为土蜂的产生,从遗传学观点看,它可能是由 产生的一种 行为。
(3)当地农民如果一改往常不种红花三叶草,而改种一种开白花、蜜腺较浅的三叶草,这种白花三叶草茎柔软难以支持土蜂飞落,不久本地小蜂成为优势蜂种,这时小蜂与土蜂间成为 关系。出现土蜂大幅减少的现象说明了,其原因在于。
16.(福建98初赛)生态群落A、B、C、D含有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
问:(1)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2)在生态群落D中,各个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
A 共生 B 寄生 C 竞争 D 捕食
17.(河南98决赛)一个动物种群,从其侵入新栖息地,经过种群增长到建立种群以后,一般有几种情况,如图中A、B、C曲线表示。说明各曲线的意义:
A.。B.。C.。
18.(山东98决赛)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kJ。
(2)A到B,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 和。
(3)欲使C增加3Kg,至少需A kg。
(4)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进行生物地化循环的是图中的。19.(河南98决赛)大麻哈鱼的繁殖曲线如右图,这说明。
20.(江苏99)右图所示为新生儿体重曲线图,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新生儿的体重是3kg左右,重于或轻于3kg的新生儿存活率都较低,根据上述事实,在图上画出新生儿
死亡率的曲线图。
21.(湖南97初赛)左下图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林木、植食昆虫和食虫鸟3个种群连续7年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依图回答:
(1)若A代表林木,则B代表,C代表。
(2)从图中前5年的3条相关曲线看,表明该生态系统处于 状态。(3)在第六七年里各种群密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的增减顺序情况是:。
22.(陕西97)右图为生活于浅海中的硅藻在一年内的数量变化图,请观察后回答:(1)在冬季
12、l、2月海水中硅藻数量很低的原因:① ;②。(2)夏季(6、7、8月)硅藻数量仍处于底谷的原因是:。(3)从冬、夏两季硅藻的数量情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作用于生物的多种无机环境
因素。
23.(河南98决赛)椋鸟从土壤中捕获大蚊幼虫喂养雏鸟,运量(幼虫只数)与消耗时间(往返时间和搜寻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曲线所示。这说明:(1)随搜寻时间的增加。(2)达到一最适时间后,再增加搜寻时间。
24(河南98决赛)物种竞争的结局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如左图A、B、C,据图解释: A图表示:。B图表示:。
C图表示:。
25.(浙江98)下表是甲、乙、丙、丁4个种群在一个达到生态平衡的环境中所含有的总能量,据表解答以下问题: 种群甲种群乙种群丙种群丁
总能量(kJ)2.89×1091.3×1089.1×1072.9×107(1)由此四种群构成的食物链具有 个营养级;
(2)甲种群细胞内特有的在能量流动中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是。
(3)如环境中有毒物,哪个种群富集的浓度最高。
26.(浙江99)下图是两种草履虫在实验室培养时的竞争实验(定时供给细菌)有关的种群动态。请据图回答:Ⅰ.大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生长 Ⅱ.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的生长
Ⅲ.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生长
Ⅳ.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生长
(1)从曲线Ⅲ可知,a、b、c、d四时期中,处于指数增长期。据此,从逻辑斯谛增长曲线[dN/de=rN(K-N)/K]推测,在进行灭鼠时,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
物,就是使 降低。
(2)从曲线Ⅰ可知,大草履虫种群增长速度最快时,种群密度为。(3)从曲线Ⅰ、Ⅱ、Ⅲ、Ⅳ可知,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发生了竞争排除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它们 重叠引起的。但在自然界(如池塘)中,由于以草履虫为食的栉毛虫等因素的存在,两种草履虫可共存,根毛虫这种调节种群密度的因素属 因素。
27.(陕西97)右图为一食物网,若蛇被全部捉光:(1)此食物网中,何种生物数量大为减少。
(2)何种生物数量有增加之趋势。
28.(湖南98初赛)右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2)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
(3)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种。
(4)对图中蜘蛛与青蛙的种间关系的描述应包括。
(5)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CAAD 6~10.BDDDA 11~15.CDADD 16~20.CCADD 21~25.DACAC 26~30.CDABA 31~35.DCDCD 36~40.CDCBD 41~45.DCDCB 46~50.AADDC 51~55.ABBDC 56~60.BDDAD 61~65.ACACB 66~70.DDAAD 71~75.CDBBD 76~80.CBCDD 81~85.CCCAA 86~90. ADDAC 91~95CCCAC 96~100.CBACB 101~
105.ADBAD 106~110.AABCD
二、多项选择题
1.ADF 2.ABD 3.ABC 4.BD 5.ABD 6.AD 7.CD
三、简答题
1.25A~100A 锐减 2.保护色 拟态 3.种内互助 昆虫外激素(信息激素)4.共栖共生 5.营养开花 6.温度、湿度略高于周围空气 7.生态幅(生态价)8.草原 9.贝虾型 鸟蛇型 胎生型 10.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温室 11.短 12.X/Y 13.生态位 彼此取代 14.(1)38℃、18℃、38℃(2)有利 最低温度与最适温度的距离大于最高温度与最适温度的距离(3)黄瓜 15.(1)共生(或种间互助)捕食、有利(2)捕食 种间互助 基因突变 本能(3)竞争 适应的相对性 环境条件的变化 16.(1)B A(2)C 17.A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同一水平上,称为平衡 B经受不规则的或有规律的波动 C衰落,到最后灭亡 18.(1)1250(2)16% 15%(3)125(4)0 19.亲本量是决定增殖力的主要因素 20.见右图 21.(1)植食昆虫 食虫鸟(2)生态平衡(3)鸟减少→虫增多→林木减少 22.(1)水温较低 光照减弱(2)矿质营养含量降低(3)起着综合作用 23.(1)运量迅速增加,但其增加速率逐渐降低(2)也不能有明显提高运量的效果 24.A环境稳定,有利于物种S1 B环境变化,有时利于S1,有时有利于S2 C环境变化较频繁,物种S1和S2交替升降,在动态中共存 25.(1)三(2)叶绿体(3)丁 26.(1)b K(环境容纳量)(2)32(3)生态位 密度制约 27.(1)兔(2)山猫 28.(1)5(2)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3)4种(4)竞争和捕食(5)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量,分解者
TOP
第二篇:生物奥赛无脊椎动物的总结
无脊椎动物的总结
无脊椎动物一般构造和生理
一、对称:动物身体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这些多种多样的形状也表示出动物的进化过程和动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1)不对称:变形虫
(2)球状辐射对称:太阳虫、放射虫(3)辐射对称:表壳虫、钟虫、海绵动物、腔肠动物
(4)两侧对称:扁形动物以上的动物都是属于两侧对称的(棘皮动物、珊瑚纲、栉水母)
二、胚层
1、单细胞原生动物,无所谓胚层的构造,最多如团藻一样只有1层细胞。
2、多细胞动物:(1)两胚层的动物,包括海绵动物(逆转动物)、腔肠动物。(2)三胚层的动物,包括扁形动物以上(栉水母门)
三、体腔:体腔是指消化管与体壁之间的腔。
1、扁形动物以下没有任何形式的体腔。
2、原腔动物有原体腔(囊胚腔);自环节动物以上,都有真体腔的构造。真体腔的产生对消化、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的进一步复杂化都有重大意义,被认为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3、有些高等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门的蛭纲、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真体腔退化,形成了围心腔、排泄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内腔和生殖管。
4、节肢动物形成了血腔,即发达的血窦;棘皮动物体腔甚发达,一部分体腔还形成了水管系统、围血系统等;半索动物有发达的分三部的体腔囊。
四、体节和身体分部:身体分节也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1、环节动物是同律分节多,异律分节少,而节肢动物却异律分节多,同律分节少。异律分节对身体的进一步复杂化有很大的意义。
2、软体动物身体不分节,软体动物身体分头、足、内脏团3部分。
3、半索动物的体腔前后分3部分,也可以说是3个体节。
4、棘皮动物的成体看不出分节的现象,但从它们胚胎发育中的3对体腔囊看来,可能是由3体节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五、体表和骨胳
1、原生动物的体表:有的质膜很薄(变形虫);有的有加厚的角质膜(眼虫);有的具纤维质的胞壁(植鞭目);有的具角质的外壳(表壳虫);有的还具石灰质的壳(有孔虫);此外还有具硅质骨针和几丁质中心囊的(放射虫)。
2、海绵动物具骨针,有石灰质的,有硅质的,也有海绵丝的。
3、腔肠动物具角质或石灰质(如珊瑚虫)的骨胳。
4、扁形动物的体表具纤毛,但寄生种类的(吸虫、绦虫)成虫体表只由细胞质构成的外皮层,无纤毛。
5、原腔动物一般无纤毛,体表具角质膜,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腔动物中的轮虫纲具有很厚的角质壳皮。
6、环节动物的体表具一薄层角质膜,体表常具刚毛。
7、软体动物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贝壳。(头足类)
8、节肢动物门具有几丁质的外骨胳,有蜕皮现象。
9、棘皮动物则具中胚层形成的骨胳(如海星)。
10、半索动物的口索曾被称为不完全的脊索,现认为它不是脊索,应与真正的脊索加以区别。
六、运动器官、肌肉和附肢:
1、原生动物的运动胞器有伪足、鞭毛和纤毛。
2、海绵动物是营固着生活的,但其两囊幼虫是用鞭毛运动的。其体内水流的川行,也是靠领细胞鞭毛的打动。
3、腔肠动物开始有原始的肌肉细胞,可使身体伸而产生运动(如水螅、水母等),其幼虫时期(浮浪幼虫)则以纤毛运动。
4、扁形动物形成了皮肌囊,可作蠕形运动;自由生活的,其体表仍具纤毛(涡虫纲),用以爬行或游泳。营寄生生活的(吸虫和绦虫),其成虫没有纤毛,用吸盘和钩附在寄主体上,只能蠕动。但其幼虫都有纤毛。
5、线虫纲动物,在生活史中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是没有纤毛的。但轮虫、腹毛类则具有纤毛。线虫纲只具纵肌,其运动作蛇行状。
6、环节动物具有疣足和刚毛,而其皮肌囊还有发达的纵肌和环肌,能游泳(多毛纲),能钻土(寡毛纲)。
7、节肢动物的附肢具关节,在外骨胳和成束的横纹肌配合下,能作迅速而多样化的运动,因此其附肢功用甚大。
8、软体动物一般是不活泼的,固着或缓慢的爬行运动; 但其中头足类是能迅速运动的,9、棘皮动物的腕和管足司运动,有的棘(海胆纲)也能活动,其幼虫则以纤毛运动。
10、半索动物的肠鳃类靠吻腔和领腔的充水和排水,而使身体伸缩运动。
七、消化系统
1、原生动物只有细胞内消化,除全植物性营养和腐生的种类外,可用伪足或胞口来摄食,并且形成了暂时性的食物泡,司消化、吸收,与多细胞动物胃的机能相似。
2、海绵动物仍然是细胞内消化的,借领细胞打动水流和用变形虫的方式以固体食物为食。
3、腔肠动物开始才有消化管(消化循环腔),在其内有细胞内和细胞外两种消化作用。但它们的消化管只有口无肛门,消化吸收后剩余的渣滓仍由口出(如水螅)。
4、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和腔肠动物基本相同(如涡虫),但是寄生的种类消化管有退化(部分吸虫)甚至消失的(如绦虫)。
5、原腔动物的消化管有口和肛门,称完全消化管
6、环节动物以后,由于真体腔的产生,消化管有肌肉,因此分化就更复杂(如蚯蚓)。一般除消化管外还形成了各种消化腺。棘皮动物的消化管原是完全的,但有的种类的肛门不用(海星纲)或消失(蛇尾纲)。
7、摄食的调节: 动物的摄食活动取决于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1)内在的原因是营养的需要或饥饿,(2)外在的原因是食物的气味和形状的吸引。摄食一般包括2个步骤:寻找食物及吃下食物。
哺乳动物下丘脑内调节摄食的中枢分为饿中枢及饱中枢。损坏饱中枢可使动物增加摄食量;而刺激饿中枢引起摄食,损坏此区域则动物不食。
8、动物的消化:
(1)消化有两种1.机械消化:将大的食物块撕碎、嚼碎或磨碎,以便消化酶起作用。2.化学消化: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将大分子的化合物分解为小分子的化合物,以便吸收。
(2)消化又可分为:1.细胞内消化。2.细胞外消化:消化管内消化和消化管外或体外消化。
八、呼吸和排泄
1、原生动物无呼吸系统,借体表和周围的水进行气体交换。排泄也借体表来进行。不过作为调节水的渗透压的伸缩泡也兼有排泄的功能(如变形虫)。
2、海绵动物、腔肠动物都没有呼吸和排泄系统,也是借体表来进行呼吸和排泄的(如水螅)。
3、扁形动物、原腔动物无呼吸系统,除了用体表进行呼吸外,大部分寄生的种类能进行厌氧呼吸。排泄器官是原肾。
4、环节动物、软体动物为后肾。环节动物的体表(如蚯蚓)和疣足都具有呼吸的功能;软体动物的鳃、外套膜、肺囊(如蜗牛)为呼吸器官。
5、节肢动物的排泄系统有两类,一类也是体腔管,如绿腺、颚腺和肾管。另一类是肠壁的管状突起,即马氏管(如昆虫)。节肢动物用鳃(虾)、书鳃(鲎)、书肺(蜘蛛)、气管(昆虫)、体表进行呼吸。
6、棘皮动物的管足和皮鳃(如海星),有呼吸和排泄的功能,而海参却有水肺的构造。
7、半索动物的咽鳃是它的呼吸器官。脉球是半索动物的排泄器官。
8、呼吸的调节:
(1)水生动物:低等水生动物是靠身体表面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高等水生动物是用鳃呼吸,鳃的特征表面积大,有丰富的血液流过。鳃中血液回流的方向和水流方向相反。这种逆流交换使血液能最大限度地摄取。(2)陆生动物:陆生动物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也是以水为媒介的,只有溶于水的气体才能被利用。所以陆生动物的呼吸器官必须经常保持湿润,否则便失去气体交换的功能。器官:陆生节肢动物的主要器官是气管。昆虫的气管系统开始于胸部和腹部两侧的气孔。腹腔胀大时,空气进入;腹腔收缩时CO2排出。气管壁上有几丁质的环纹,支撑气管,使气管有弹性,气体可以畅通无阻。气孔开关的速度与昆虫的活动和代谢有关。气孔开关的调节是昆虫对干旱环境的适应,干旱时极少数气孔张开,张开的时间很短,以防止体内水分不必要的消耗。陆生节肢动物不依靠血液而依靠气管将空气直接送到组织,这是对陆生环境的高度适应。
9、排泄的调节:
(1)水生动物的排泄:水生动物排泄NH3。直接透过体表而溶于水中,也可用水稀释,减弱 NH3的毒性,然后从排泄系统排出。
(2)陆生动物的排泄:陆生动物的排泄物主要是尿素或尿酸。尿酸不溶于水,排泄尿酸更有利于节水。蜗牛,昆虫,蜈 蚣等都是排泄尿酸。昆虫的排泄器官是马氏管,可以较长期地存储尿酸的结晶,并能不时地将尿酸结晶排入直肠,使之随粪便排出体外。
九、循环系统
1、原生动物的细胞内原生质是不断流动的,其食物泡也会不断地在身体环行。
2、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都没有循环系统。
3、原腔动物的原体腔有输送养料的功能。
4、环节动物有了正式的闭管循环(蛭纲除外)。
5、节肢动物是开管循环。
6、软体动物和半索动物也是开管循环(头足类例外)。
7、棘皮动物的循环系统不发达,在围血窦的隔膜内,与水管系统平行成辐射排列。
8、无脊椎动物的血液循环:
9、大多数寡毛类和多毛类有发达的血管系统,而且大多数种类血管系统的结构基本相同,有1条背血管,1条腹血管每节有1条侧血管与背血管和腹血管相沟通,属于闭管循环。这些血管内有活瓣,由于背血管的蠕动,把血液推向前;通过前面几对大的侧血管而流到腹血管;腹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则相反,由前向后,把血液推入侧血管和毛细血管。
10、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属于开管循环系统,背血管形成明显的心脏,心脏发出动脉把血淋巴输送到各种组织内的血窦和细胞间隙,由细胞间隙再到围心腔,通过心脏的一些孔进入心脏。由于心脏收缩,推动血液的循环。
11、瓣鳃类和腹足类属于开管循环。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围心腔的压力在心脏收缩的各个阶段都比心腔内低,有助于心脏的充盈,心室或心房有过滤作用,使液体过滤到围心腔内,再通过肾围心腔管到肾脏排出。动脉系统反复分支,把血液注入组织间隙。在回心脏之前往往先经过肾脏和鳃,在肾脏内形成肾门系统,在此排出代谢废物,经过鳃时进行气体交换。
12、头足类属于闭管循环。
十、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原生动物无神经系统,只纤毛虫有纤维系统联系纤毛,有感觉传递的功能。
2、海绵动物一般认为无神经系统,只借原生质来传递刺激,因此反应极迟钝。
3、腔肠动物有散漫的神经系统。
4、扁形动物、原腔动物有梯式神经系统。
5、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为链式神经系统。
6、软体动物的神经系统乃由脑、侧、脏、足4对主要神经节和其间的联络神经所构成;头足类的脑,乃是神经节集中,并有软骨保护的神经中枢,也可以说是无脊椎动物最高等的神经中枢了。
7、棘皮动物有3套神经系统,即下、外、内3个神经系统,都和水管系统一样作辐射排列(如海星)。
8、半索动物的种类已经具备类似脊索动物的雏形背神经管,这在无脊椎动物中是唯一的一门。
9、在感觉器官方面,除海绵动物没有什么感觉器官外,其他各门都有某些感觉器官。如原生动物有眼点(眼虫),腔肠动物有触手囊(水母),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都具有各式的眼。节肢动物中,有单眼和复眼(蝗虫),昆虫有听器。软体动物中头足类的眼最高等(枪乌贼),其构造和脊椎动物相仿。此外,各门不同的动物也可能会有其特殊的司平衡、触觉,嗅觉、味觉的构造。
10、无脊椎动物的神经:
(1)海绵动物没有神经系统,腔肠动物的神经网基本上是由一些纤维比较短的双极神经细胞、多极神经细胞和来自感觉细胞的纤维所构成。
(2)扁形动物有头端的形成及神经元集中到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趋势。脑有1对或几对神经索与身体各部分联系,这些神经传导束之间又互相连接为网状或成梯形。神经索与肌肉下的神经丛相联,咽的自主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3)环节动物是首先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无脊椎动物。由2条梯状的腹神经索构成。腹神经索是由2条分节排列的腹神经节构成的链,2个神经节之间由链索相连。
(4)节肢动物有兴奋性化学突轴和抑制性化学突轴,还有突轴前抑制。(5)软体动物有发达的周围神经系统,可以实现许多简单的反射行为。
11、动物的感觉:(1)昆虫有发达的嗅觉,可以对许多植物和动物发出的气味产生反应。触觉上有许多感觉毛或感受器,其中有化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和机械感受器。还有味觉器官和味觉系统。昆虫有听觉器官,如位于雄蚊触觉基部的江氏器,具有听觉功能,能感受雌蚊飞翔时振翅所发出的声音。(2)低等无脊椎动物的化学感受器,如蜗虫的眼点、昆虫的单眼和复眼等。高等头足类眼睛结构复杂性已经接近脊椎动物的眼睛,光线通过角膜、晶状体后,聚焦于视网膜,调节晶状体,可以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象。
十一、生殖系统和生殖
1、原生动物的生殖,无性的有二裂,出芽和复分裂(裂体生殖和孢子生殖),有些原生动物在不良的环境下可形成包囊;有性生殖有受精和接合,有些原生动物生活史过程中有世代交替的现象。
2、海绵动物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出芽和芽球的形成,借以渡过不良的环境。
3、腔肠动物有无性的出芽生殖(也有二裂的)和有性生殖,并有世代交替的现象(如薮枝虫、海月水母)。4扁形动物的生殖腺由中胚层产生,而且有了生殖管和附属腺;多是雌雄同体的。
5、原腔动物多是雌雄异体的,一般生殖腺与生殖管互相连接成管状。
6、自环节动物以后,所有生殖腺都是由体腔上皮变来的。水中生活的无脊椎动物有体内和体外受精的,但是陆生的种类都是体内受精的。节肢动物中的一些种类以及轮虫等可以行孤雌生殖。
十二、发育
1、无脊椎动物除了节肢动物的卵裂是表裂,头足类是盘裂外,一般是全裂,其中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的卵裂是螺旋式的,腔肠动物、棘皮动物等以辐射式卵裂为主。
2、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原口成为将来的口者,就属原口动物,原口成为肛门或封闭,口重新形成者就叫后口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是后口动物。苔藓动物、帚虫动物和腕足动物可能在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之间。其他属原口动物。
3、发育过程中有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两种。
间接发育的其幼虫也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海绵动物有两囊幼虫,腔肠动物有浮浪幼虫,扁形动物的涡虫纲有牟勒氏幼虫,环节动物、软体动物都有担轮幼虫。节肢动物的无节幼虫。棘皮动物的幼虫是两侧对称的,经附着后变态为成虫。半索动物柱头虫的柱头幼虫与棘皮动物的短腕幼虫形态结构非常相似。说明这两门动物间的亲缘关系是很亲近的。
一些寄生种类,生活史复杂,如吸虫和绦虫等,要换2、3种寄主,在此过程中,也有种种的变态。它反映了这些寄生虫和寄主关系的历史过程,也可以说是寄生虫对寄生生活不断适应的结果。
第三篇:历年奥赛获奖情况排名前22学校(精选)
历年来在五大学科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金牌最多的22所中学 第1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湖南师大附中)25枚金牌
化学奥赛金牌数量居全国第一
生物奥赛金牌数量居全国第一(与成都七中并列)
数学7枚:
刘 炀,1993年,第3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彭建波,1994年,第3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余 君,2001年,第4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肖 维,2002年,第4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王 伟,2003年,第4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李先颖,2004年,第4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龙子超,2011年,第5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物理6枚:
李 翌,1992年,第23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倪 彬,1995年,第26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杨 桓,2002年,第33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吴俊东,2010年,第4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张涌良,2010年,第4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易可欣,2011年,第42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化学7枚(全国第一):
周 彪,1993年,第25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黄永亮,1994年,第26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李帅格,1994年,第26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骆宏鹏,1995年,第27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吕 华,2002年,第3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胡蓉蓉,2003年,第35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女)刘 吉,2009年,第41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生物5枚(并列全国第一):
夏 凡,1997年,第8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郭 婧,1998年,第9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女,金牌第一名)廖雅静,2001年,第12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女)朱军豪,2007年,第18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谭索成,2010年,第21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第2名: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22枚金牌。
物理奥赛金牌数量居全国第一,同时也创造了中国中学单科国际奥赛金牌数量记录
数学4枚:
王海栋,1995年,第3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符文杰,2002年,第4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刁晗生,2005年,第4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张 成,2008年,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物理11枚(全国第一):
王泰然,1991年,第22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任宇翔,1991年,第22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杨 亮,1994年,第25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谢小林,1995年,第26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陈汇钢,1996年,第27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肖 晶,2000年,第3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魏轶旻,2001年,第32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顾春晖,2002年,第33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施烨明,2004年,第35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戴明劼,2005年,第36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胡嘉仲,2007年,第38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化学5枚:
江 琪,1991年,第23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沈 珺,1992年,第2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女)袁 键,2004年,第36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叶钦达,2006年,第38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徐 磊,2007年,第39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生物1枚:
徐承远,1997年,第8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信息学1枚:
李万钧,1994年,第6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第3名: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长沙一中),17枚金牌
数学3枚:
刘志鹏,2000年,第4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张志强,2001年,第4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向 振,2003年,第4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物理5枚:
倪 征,1996年,第27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邓志峰,1998年,第29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刘 彦,2001年,第32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黄武杰,2005年,第36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周 权,2008年,第39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化学6枚:
汪建明,1996年,第28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陈 政,2000年,第32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陈思远,2001年,第33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第一名)刘良会,2004年,第35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蔡李超,2006年,第37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谢嘉欣,2011年,第42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生物3枚:
宋臻涛,2000年,第11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凌 晨,2002年,第13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彭 艺,2006年,第17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女)
第3名: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华中师大一附中),17枚金牌
数学3枚:
柳智宇,2006年,第4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满分)陈 卓,2008年,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女)张 敏,2010年,第5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女)
物理6枚:
宋均亮,2000年,第3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李晗晗,2005年,第36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余江雷,2005年,第36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谭隆志,2008年,第39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第一名)向重远,2011年,第42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李蓝青,2011年,第42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化学6枚:
汪 琛,1988年,第20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第一名)冯 伟,2000年,第32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王 峰,2002年,第3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晏琦帆,2003年,第35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王睿博,2009年,第41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第一名)周志尧,2010年,第42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生物1枚: 凌 晨,1998年,第9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信息学1枚:
陈 杲,1992年,第4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满分)
第5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人大附中),11枚金牌
数学7枚:
姚健钢,1994年,第3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满分)肖 梁,2001年,第4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满分)杨 奔,2007年,第4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张瑞祥,2008年,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林 博,2009年,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靳兆融,2011年,第5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陈 麟,2011年,第5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物理3枚:
郎瑞田,2004年,第35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管紫轩,2009年,第40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俞颐超,2010年,第4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理论第一、总分第一)
信息学1枚
范浩强,2011年,第23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第5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华南师大附中),11枚金牌
数学7枚:
袁汉辉,1993年,第3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李 鑫,1999年,第4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李 鑫,2000年,第4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朱琪慧,2001年,第4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方家聪,2003年,第4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朱庆三,2004年,第4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黄志毅,2004年,第4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物理2枚:
陈 阳,2002年,第33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林 倩,2009年,第40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女)
化学2枚:
刘伟山,2002年,第3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李修远,2008年,第40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第5名:武钢三中,11枚金牌
数学奥赛金牌数量居全国第一。
数学9枚(全国第一):
周 彤,1990年,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满分)杨 克,1993年,第3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朱辰畅,1995年,第3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女,满分)邹 瑾,1997年,第3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程晓龙,1999年,第4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郑 晖,2001年,第4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曾宪乙,2002年,第4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甘文颖,2006年,第4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付 雷,2007年,第4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物理1枚:
彭星月,2007年,第38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理论满分)
信息学1枚:
肖 瑶,2011年,第22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女)第8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清华附中),10枚金牌
数学2枚:
付云皓,2002年,第4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付云皓,2003年,第4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物理1枚:
李啸峰,1998年,第29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化学2枚:
陈 晖,1989年,第21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吴 颉,1990年,第22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女)
生物2枚: 张 弩,1996年,第7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杨祥宇,1997年,第8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信息学3枚:
杨 澄,1991年,第3届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侯启明,2002年,第14届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高逸涵,2009年,第21届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第9名:江苏省启东中学(启东中学),9枚金牌
数学1枚:
陈建鑫,2001年,第4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物理7枚:
毛 蔚,1995年,第26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国际物理奥赛第一位获得金牌的女生;总分第二)
陈宇翱,1998年,第29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理论第一、实验第一、总分第一)施陈博,2001年,第32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樊向军,2002年,第33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李 真,2004年,第35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朱 力,2006年,第37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钱秉玺,2007年,第38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化学1枚:
倪犇博,2003年,第35届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第9名:成都市第七中学(成都七中),9枚金牌
生物奥赛金牌数量居全国第一(与胡南师大附中并列)。
数学2枚:
章 寅,1992年,第3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黄骄阳,2009年,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化学1枚:
张 驰,2008年,第40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生物5枚(并列全国第一):
童 一,2001年,第12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女)傅宏宇,2002年,第13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杨露涵,2004年,第15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女)刘 潇,2006年,第17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女)董雅韵,2008年,第19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女)
第11名: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大附中),8枚金牌
数学5枚:
滕 峻,1987年,第2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张里钊,1991年,第3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王绍昱,1991年,第3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周 宏,1992年,第3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周 宏,1993年,第3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化学2枚:
黄 烯,1988年,第20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施威扬,1993年,第25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信息学1枚:
江晓晔,1990年,第2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第11名:深圳中学,8枚金牌
数学3枚:
韩嘉睿,1997年,第3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康嘉引,2005年,第4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王 烜,2007年,第4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物理2枚:
简超明,2007年,第38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熊照熙,2009年,第40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化学3枚:
薛明宇,2004年,第36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曾 毅,2006年,第38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黄昕晨,2009年,第41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第11名:东北育才教育集团(东北育才学校),8枚金牌
数学3枚:
刘若川,1999年,第4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瞿 枫,2001年,第4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王博潼,2002年,第4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物理1枚:
张 弛,2000年,第3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信息学4枚:
高光平,1994年,第6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赵 鹏,1995年,第7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王益进,1996年,第8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俞 伟,2002年,第14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第11名:长沙市雅礼中学(雅礼中学),8枚金牌。信息学奥赛金牌数量居全国第一。
信息学7枚(全国第一):
张一飞,2000年,第12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高一)张一飞,2002年,第14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何 林,2003年,第15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龙 凡,2005年,第17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龙 凡,2006年,第18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陈丹琦,2008年,第20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女)漆子超,2009年,第21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生物学1枚:
张子栋,2011年,第22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第11名: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福建师大附中),8枚金牌
物理1枚:
陈岩松,1988年,第19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生物2枚:
刘沁颖,1999年,第10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陈 栩,2002年,第13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第一名)
信息学5枚:
吴 兴,1992年,第4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郭远山,1993年,第5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陈 磊,1996年,第8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陈 宏,1999年,第11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陈 宏,2000年,届12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第16名: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郑州一中),7枚金牌。
数学1枚:
杨保中,1992年,第3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物理3枚:
李林波,1993年,第24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韩 岩,1994年,第25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裴东斐,2006年,第37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生物学3枚:
李争达,2009年,第20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慕 童,2010年,第21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吴柯蒙,2011年,第22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第16名:湖北省黄冈中学(黄冈中学),7枚金牌。
数学5枚:
王 崧,1990年,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王 崧,1991年,第3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中国蝉联奥赛金牌第一人)倪 忆,1997年,第3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袁新意,2000年,第4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杨诗武,2004年,第4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物理1枚:
王星泽,2006年,第37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化学1枚:
傅 丹,1999年,第31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第16名:长沙市长郡中学(长郡中学),7枚金牌
化学1枚:
上官湘航,2010年,第42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总分第一)
生物2枚:
彭晓聿,1999年,第10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女,总分第一)黄 璞,2003年,第14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信息学4枚:
胡伟栋,2004年,第16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栗 师,2004年,第16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胡伟栋,2005年,第17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满分第一)郭华阳,2007年,第19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第19名:上海中学,6枚金牌
数学6枚:
吴忠涛,2000年,第4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林运成,2004年,第4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牟晓生,2008年,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满分)郑 凡,2009年,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聂子佩,2010年,第5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满分)周天佑,2011年,第5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第19名: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复旦附中),6枚金牌 数学1枚:
陈 晞,1988年,第2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邵烜程,2005年,第4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信息学4枚:
杨 域,1995年,第7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女)钱文杰,1997年,第9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钱文杰,1998年,第10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李天翼,2006年,第18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第19名:天津南开中学,6枚金牌
数学1枚:
李平立,1986年,第2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物理4枚:
王晨扬,1997年,第28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刘 媛,1998年,第29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女)吕 莹,2000年,第3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总分第一)李 安,2005年,第36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化学1枚:
韩德伟,2001年,第33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第19名: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杭州二中),6枚金牌
物理1枚:
吴欣安,1998年,第29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化学2枚:
汤砚蔚,2000年,第32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诸琪磊,2010年,第42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生物1枚:
王 澜,2005年,得16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信息学2枚:
俞华程,2008年,第20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总分第一)赖陆航,2010年,第22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第四篇:信息技术奥赛小组活动总结
信息技术奥赛小组活动总结
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奥赛兴趣小组工作已经结束,在学校的正确指引和全校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下,我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奥赛的教学特点,完满的完成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各项工作。现对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1、充分发挥奥赛编程的能充分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思维能力。
PASCAL编程的学习主要以学生自学、锻炼思维为主的,各种形式的编程都是为学生学会思维作基础的。正是由于PASCAL的这一特点。我们首先将奥赛小组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小组:即已经有较好基础的学生为一组、其他学习时间短的学生为一组。这样更易于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基础较好同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的是分治算法、回溯算法、分支定界、动态规划为主;学习时间短的同学等主要学习程序设计基础、PASCAL语言基础、递归算法、集合和记录、Turbo Pascal文件、指针变量及线性链表。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在学习Turbo Pascal文件时,我们指定要学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体会,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与活动,发现学生学习效果非常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2、开展的竞赛活动。
为了检验学生在奥赛兴趣小组的学习情况,我还分别在不同阶段举行了个人比赛。在刚刚学完基础知识后,举行了基础知识竞赛和小组内部的知识竞赛。由于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奥赛兴趣小组的学生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而且更重
要的是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学生学习PASCAL、锻炼思维的积极性。现在,大家都以会编程来给自己的大脑做体操为荣。
3、需要认真做好梯队建设,有优秀学生即将升入高一级学校,需要补充新鲜血液。这项工作还需要广大班主任的支持。
4、存在的不足:
(1)教师理论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和加强。教育教学的方法也有待提高。
(2)在课堂的指导力度还不够。在教学计算某些程序时,总感力不从心。
(3)兴趣小组的管理方面还需要加强。
5、一步的工作打算:
(1)积极参加各级业务培训学习,并不断通过自学提高自己的棋力水平。
(2)继续在以后的工作中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素质。
(3)兴趣小组的管理要做的再细、再认真一些。
第五篇:信息技术奥赛社团活动总结
2012信息技术社团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学校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本社团每次活动人数平均保持在25人左右,全部为七、八年级学生。社团的学生对编程兴趣浓厚,但实际学习能力水平参差不平。在这整整一学期的兴趣小组活动中,我认真负责地进行辅导,让每一个参加活动的同学都能获得收获,取得进步。
在兴趣小组活动开始,我首先我认真制订了一份教学计划,希望学生能学到丰富的知识。但在第一次课之后,在我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特点之后,由于c语言课程难度较大,我尽量在辅导过程中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计划制定之后,我开始认真地授课和辅导。本学期辅导的是信息学奥赛相关知识,由于知识内容繁多,难度比较大,所以我在每次讲课中都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高。又因为兴趣小组是七至八年级的挑选出来的优秀学生组成的,所以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竞争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学习的时候更有动力。
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对信息学奥赛中程序编写更感兴趣了,而且学生都在学习中学会了程序设计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能力,比如:编程小程序解决数学中的计算问题等等,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程序的兴趣。正是如此,今年我们的团队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提高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在兴趣班的活动开展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是学生的自制力问题,有的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总有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借机会上网聊天甚至
玩游戏,造成不好的影响。其二,学生视野不开阔,不善于从大量素材中选择合用的素材,制作手法不够大气,配色所需的美术功底也欠缺。
因此,对于今后的兴趣班活动,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兴趣班活动质量:
1、加强管理。约束学生的上网聊天和玩游戏行为,高效应用兴趣班时间。
2、与美术老师配合工作。在适当的时候请美术教师讲授有关色彩搭配的知识,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觉,提高美术功底。
3、加强学生参加比赛的应试能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举行打字比赛、电脑绘图比赛、小报制作比赛。
在这一学期的兴趣小组辅导工作中,我学到了许多经验,学生也取得许多进步,希望来年的兴趣小组活动能够让我们获得更大的收获!
二〇一三年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