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朝鲜族婚礼习俗简介及和汉族对照
朝鲜族婚俗礼习简介及与汉族对照
此文从各个角度解析朝鲜族结婚礼仪中的优良和糟粕。和对汉族结婚礼仪的对照。以及其中的借鉴意义。
首先呢,朝鲜族青年男女尊重老人的传统渊源悠长。在结婚时体现的很到位,朝鲜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或学习中,产生爱情欲订婚时,必须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后,由男方父母带儿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见,则预示婚事不谐。如双方老人见面,男女青年则可旁听,说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双方父母议妥,则男青年需先向妇方父母叩头,然后,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头。汉族貌似没有给父母叩头的习俗,咋结婚时。男女青年还必须明确表示愿意赡养双方老人,到此,亲事即告订妥。
鲜族青年男女尊重老人是一种优良的文化传统。体现了朝鲜族孝顺老人的优良传统。而在汉族,父母在结婚中的作用也很大。过去在汉族结婚礼仪中,汉族婚姻的缔结是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具体有纳采,媒人到女方家说媒、问名)、纳吉、纳征(送钱财给女方家准备成婚)、请期、初期等六道程序。除了最后一道程序外,婚姻的缔结过程都要背开青年男女当事人进行,因而极不合理。
订亲后,选吉日。由男方携佳肴至女家,由女方邀亲友共同饮酒。至夜幕降临,方撤下酒席,奏乐。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唯女方父母告退归家,以表不忍女儿即将离家外嫁。
在汉族,有很多因为彩礼问题搞的乌烟瘴气,很多婚姻刚要组建就为财力这些事弄得很不愉快,汉族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一点,朝鲜族人的风俗很好,很值得借鉴朝鲜族人无女方向男方索取财物的陋习,只由男方买些服装和姑娘所爱之物相赠,以表订亲之意。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各备丰盛酒席。男方先备牛车,车上铺新被,新郎偕同二三名傧相,身穿礼服胸佩红花,去女家接新娘。至女家,新郎先被推进一无人的房间——室内摆放一桌丰盛酒席,女方给新郎连斟三杯酒。其后,新郎将酒菜各选一点,用一张白纸包上,带上一瓶白酒,请人送回自家,表示婚事惬意,女家招待甚丰。接着女家又给新郎送上一碗大米饭,里面埋上三个鸡蛋。新郎要剩半碗饭一个鸡蛋给新娘,象征此后共吃一锅饭,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永成鸾凤之好。傧相于席间也选一点菜肴,带回家中,以示同喜。
此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向老人行跪拜礼,以谢玉成。然后新娘带妆奁上车与新郎回家。
回归途中,赶车人故意把车赶进横垄地里任其簸簸,同车人欢笑一团,乐不可支。车进村边,村人穿民族服装,载歌载舞迎接新娘。此时由男家向赶车人献出一小桌酒菜。宴罢,赶车在村中转几圈,再乘兴将车赶到新郎家。新郎新娘下车后,步入屋内举行婚礼,仪式与在女方家相似。仪式后,在场男女老幼同歌共舞。此时,新郎新娘“三问三答”,其内容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幼辈的爱抚及双方海誓山盟之类的话语。宴罢,客归,新郎新娘入洞房。婚事完毕。
然而,朝鲜族的婚礼有独特之处。跟汉族很大不同之处。这算不上优良和糟粕,算是一种地域文化特色吧。
16、17世纪以前,这里还沿袭着“男归女家”的旧制。新郎要到新娘家举行婚礼,并在新娘家住至有了第一个孩子之后,方择吉日携妻归家,还要再举行一次盛大的婚礼。现在虽然没有“男归女家”的习俗了,但其影响至今仍可见到。比如,朝鲜族习惯上称娶亲为“入丈家”,丈家即丈人之家。一般来说,在结婚活动中,女方的花销也较男方为多。这点来说,要是短期未怀孕,岂不是一直要住在老婆家不成。
而在汉族,结婚后女方是应该住在男方家的。倒插门的现象是很少的。一般都是住在男方的家里。有的和公公婆婆住在一块,方便看孩子。
结婚的第一阶段仍在女方家里举行,称“新郎婚礼”。第二阶段在男方家里举行,叫“新娘婚礼”。结婚后的第三天,仍要去妻子家里一趟,也可以说是“男归女家”的一种遗俗。
新郎婚礼是在新郎到新娘家迎亲时举行的,分为莫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席宴礼上的食俗内容较多。席上摆满糕饼、糖果、鸡鱼(海味)、肉、蛋等。新郎由宾相、邻居相伴入席。席宴将结束时,给新郎上饭上汤,在大饭碗底放上三个去了皮儿的鸡蛋,新郎用饭时要吃鸡蛋,但不全吃,留一两个给新娘吃,以示体贴。仪式结束后,新娘即随新郎到男方家。行前,新娘要向父母长辈一一叩首告别。
新娘到新郎家后,要举行新娘婚礼。也备有婚宴,菜肴还要更丰收些。除备有各种美味外,还一定要摆上一只烧熟的昂首的公鸡。鸡嘴里面放着一个大红辣椒。新郎新娘要分桌赴宴。宴席摆好后,要先请陪伴新娘前来的女方亲友过目,以示男方不亏待新娘。举行婚礼的当晚,是婚礼最热闹的时候,近亲与邻居要为新郎、新娘举行一次联欢会,唱歌跳舞,直至深夜。然后,由姐姐把夜餐送进洞房,让新娘、新郎共进夜餐。
而在汉族。闹洞房,分喜糖,送嫁装,玩游戏,之类的和朝鲜族大同小异。都是结婚的一些喜趣习俗。
朝鲜族婚礼有它的优点和当地的风俗,汉族也有自己的优点和自己特有的风俗,没有优劣之分,只有不断借鉴,不断发展,婚姻礼仪才能更好的发展进步。
第二篇:朝鲜族婚礼习俗
篇一:韩国朝鲜族婚礼习俗了解及查询
韩国的传统非常严谨,甚至连婚礼也是非常的讲究的,韩国有些怎么样的婚礼习俗呢?一来了解一下
韩国文化不断影响着中国的少男少女们,长腿偶吧已经将中国少女们的心迷惑了,在越来越多的韩国文化和明星受到追捧时,韩国的婚礼形式也在不断的被模仿和创新,现在让我们先了解一下韩国的传统婚礼习俗。
大家一定在电视上看到过韩国人结婚会穿上独特的服饰--韩服,穿韩服的婚礼习俗一直延续到现代婚礼当中,现在的韩国年轻人结婚也会出现穿韩服的环节,这个仪式叫做币帛礼。新郎新娘会从新娘家带来的饮食放在桌上,夫妻在公公婆婆面前行礼,并介绍家人和亲戚的顺序。这时只有新娘给家人磕头,新郎则站在桌子旁边给新娘介绍家人。如果祖父祖母在的话会给他们另准备一桌,先给父母磕头后再给祖父祖母磕头,在给直系兄弟磕头后才会给叔叔以及家人磕头。篇二:朝鲜族风俗
, 朝 鲜 族 风 俗
朝鲜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一个勤劳的民族,一个和眭团结的民族,自古就有许多优良的风俗习惯。
高 尚 的 品 德
朝鲜族素有礼貌等人、尊老爱幼的美德,与人交往特别注意用语。朝鲜族有三种阶称,即“尊敬称”、“对等称”、“谦卑称”。晚生对长辈须操“尊敬称”,妻子对丈夫也都用尊称,就是兄弟姐妹只要大一岁也必须用尊称,不能叫名字。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否则是一种失礼,就要受到舆论的谴责。
老人无论在家晨或社会上都普遍受到尊敬。老有用餐时不和晚辈同席,到吃饭时全家人必须等老人归来方能用餐。一般父子不同席,同席晚辈不是喝酒,如得到允许,必须转过身去饮用。席间,长辈举杯后,其余人方能依次举杯。晚辈抽烟时不能向长辈借火,更不能对火。老人或长者外出,全家人都要行鞠躬礼,同路时晚辈必须跟在长者后面。
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后,不管儿女多少、生活贫富,必须由大儿子赡养。每缝节假日,其他子女必须携家口前往“大家”(大哥)看望父母共席节日,父母也可到其他子女家走动,但患病时,必须住大儿子处,这是朝鲜族人规定的大儿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给老人过“花甲”(六十大寿)是朝鲜族人尊***俗中的最庄重一项,届时要摆上丰盛的美味佳肴,把全村老人都请来,共享其乐,在席上频频敬酒,祝愿老人延年益寿。
朝鲜族不但尊老还爱幼,新的生命一降生,就要举家接连庆贺几天;子女满周岁时,更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亲朋好友都要到场祝贺,以后每年给孩子过一次生日。朝鲜族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无论家庭是否困难都要全力供孩子念书,甚至为了孩子离学校近一些,可以举家搬迁,注重给孩子传授礼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朝鲜族妇女,在家里操持家务,在外干体力活,家中的上下关系和邻里关系,全靠妇女的品德修养。
特 殊 的 房 屋
朝鲜族的房屋与众不同,独具特色,以平房为主,分内部矛盾结构和外部结构两部分。内部结构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中间为灶间,一边是仓库没有炕,有门和灶间相通;一边是住屋,全部铺成炕。住屋分上屋和下屋,一般下屋是热炕头供老人居住;上屋隔成二间,朝阳的一间作为客房,另一间作为儿子的卧室,各间用横推的门板隔开,随时能挪走隔板成为一个大间,便于聚众活动。每屋都有通向外边的门,门上的棂子有各种式样的格纹棂和雕花棂构成,糊窗纸现多改为玻璃门窗。客人进屋男女有别,男人进客房,女人通过灶间进大铺炕,否则为失礼。进屋都要脱鞋,过去炕上铺的是芦席或高梁杆编的席子,现在则用人造纤维板或油黄纸,上面刷上炕油,墙壁和顶棚用不同颜色花纸裱湖,满屋既亮堂又整洁。
外部结构也有许多特点。以前房屋多用木搭架,屋顶用稻草、谷草或瓦盖顶,墙壁是泥墙刷白色,房柱有圆的、方的,圆柱有鼓肚的也有直的,方柱有四角和八角的,尤其是鼓肚的圆柱将房子装饰得雄伟壮观,房柱的顶端有梁和檩,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壮斗拱托住屋顶房檐。房顶过去多苫草,现在都有屋脊、分悬山式、庑殿式和歇山式,悬山式是两落水的屋面,庑殿式是四落水的屋面,歇山式是悬山式上半截和庑殿式下半截的混合体,四周形成飞檐,显得雄伟漂亮。
外墙礕过去大多是土墙,现在以专代替,土墙是先用秫杆扎成帘子,然后里外抹泥和沙土。取暖主要靠火炕,在灶口烧火,烟气通过炕洞将火炕暖热,整个屋子就暖和了。
高 雅 的 服 饰
朝鲜族爱整洁,过去喜欢穿素白衣服,故有“白衣民族”之称,后来逐渐发展女服和童装绚丽多彩,端庄大方。
过去,朝鲜族男子的裤子裤腿和裤脚较肥,适宜盘腿坐,裤腿向外折叠,系上丝带。男子的袄前襟敞开,有领子、衣襟、袖子、领边和袄带。领子不立起来,处然围着脖子,在胸前掩住,领子上加了一层二厘米的白布领边,便于经常换洗。前襟互相交叉,左襟在外,右襟在里,在右胸上用袄带系上。袄带是夹的,宽约三四厘米,长四十到五十厘米,系带要系成活扣做装饰。裤袄一般都是同色,多为白色,男子喜欢在上衣外面穿上一件颜色花纹多样的坎肩,出访时再加上长袍(式样和上衣相同,就是长到膝盖以下),今天这种衣服只有老人偶尔穿用。
朝鲜族妇女的服装有华丽典雅的裙子和袄,裙子分紧身长裙和筒裙,紧身长裙是用宽大的初幅裹身的,长及脚跟,是分叉裙子,有许多细褶。空时把下身裹一遍后,将裙子的下摆一端提上来掖在腰带里。筒裙是把裙幅的两边都缝合成筒状裙子,腰间打着密密的细褶,自然下垂。上端还连上一个白布小背心,前胸开口扣钮扣,穿时从头部往下套。用作外出和劳动时的筒裙较长,在家穿的较短。裙料质地和颜色按季节有所不同,也有用带各种花纹的布画做的。女袄和男袄基本相同,领子略呈圆型,襟和下摆呈弧型线条柔和又有曲线美,袄料的颜色鲜艳花纹美丽。袖口下摆上都用镶边来装饰,用来装饰的布多用绸缎,整件衣服非常漂亮。袄短小紧紧贴在身上,袖子则又肥又长,显得特别丰满。妇女们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红色和黄色,绿袄红裙或黄袄蓝裙都是较好的礼服。
朝鲜族童装基本和大人相同,但是缝制得十分华丽、鲜艳。一般都是选用柔软的料子,颜色多样,如彩袖袄,其袖子用红黄蓝绿等颜色相配的绸缎做的酷似彩虹,男孩可以穿到两岁,女孩到了上学年龄仍穿用。成群的女孩走上街头非常惹人注意,犹如彩色的长河。
朝鲜族男人的帽子大多是黑笠圆筒形,檐子很宽。女人也有戴黑笠的,但帽筒上绣有美丽的花和鸟,大多妇女飞惯用白绒布包头。
朝鲜族的鞋履,早期多为木履、革履,后来出现麻、树皮、稻草做成的草鞋,现在男人多穿白胶鞋,妇女多穿白色或天蓝色船形胶鞋,直到布鞋、皮鞋。
朝鲜族头饰、腰佩很讲究,女人多用华贵的发带、钗、簪等,腰佩有腰带、荷包、妆刀、玩具等精致的工艺品。
热 闹 的 婚 礼
朝鲜族婚礼既隆重又热闹,婚礼仪式分新郎婚礼和新娘婚礼,新郎去迎新时在新娘家举行的婚礼叫新郎婚礼;新娘到新郎家举行的婚礼叫新娘婚礼。在这之前还要经过两道手续:一是议婚,男方家派媒人去女方家请婚,得到对方同意就算订婚;二是纳采,男方为女方准备衣服和象征“幸福”、“多男”、“长寿”的米粒、棉籽、假发、玩具和妆刀等,女方也准备嫁妆,一般是一二套被褥和新娘新郎用的衣料及送给公婆和男方迎新的见面礼。
新郎去迎亲时带去一只木制的彩色模雁往前轻轻推三次,之后行跪拜礼。新娘家人将木雁立刻扔进新娘房里,接着新郎新娘一内一外相互跪拜,然后交换酒杯。互相敬酒后,新郎进到新房,同新娘见面互问家安,然后接受婚席。席上摆满了糕饼、糖果和鸡、鱼、肉、蛋等,由宾相和邻里表年相陪。席宴将结束时,给新郎上饭上汤,在大米饭碗里放三个鸡蛋,新郎不能全吃了而留一二个在饭碗底,等退席后由新娘吃完留下的鸡蛋。以上筒要分为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新娘离家上轿(车)前要向父母长辈叩首告别。
新娘到新郎家兴行新娘婚礼,一般都在院里举行,以便全村人都来观看庆贺,现在大多也在屋内举行了。新娘在婚席前正襟危坐,由女傧相陪伴,新娘婚席要比新郎婚席丰盛,在桌上还要摆一只烧熟的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嘴里叼着一个红辣椒。雄鸡
象征男性,辣椒籽多象证多子多孙。婚席摆好,先请陪新娘前来的女方近亲过目,以示男方不会亏待新娘。婚礼当晚是婚礼中最热闹的时候,近亲和邻里为新郎新娘开庆祝晚会,唱歌跳舞到深夜。婚后第二天早晨,新娘备好礼品见公婆及近亲,叫舅姑礼。
朝鲜族还有一种“归婚礼”,指在结婚六十周年时,如果老夫妻都健在,就举行“归婚礼”,盛况比“婚礼”还要隆重。老夫妻空着结婚时穿过礼服,摆上婚席,子孙亲戚、左邻右舍纷纷前来祝福、祝寿,甚是热闹。
篇三:朝鲜族婚礼流程
朝鲜族婚礼流程
朝鲜族的传统婚礼仪式,有新郎婚礼和新娘婚礼。新郎骑马去迎亲,在新娘家举行的婚礼叫新郎婚礼,一般按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顺序进行。奠雁礼:新郎迎亲时带去一只木制的彩色模雁,放到新娘家客房门外一张小桌上,把模雁往前轻轻推三次,之后行跪拜礼。雁是双双高飞,至死不离的鸟类,奠雁象征新郎新娘像雁一样永相爱,守贞节,不分离。交拜礼:奠雁礼后,新郎、新娘一内一外相互跪拜,然后交换酒杯,互相敬酒。房合礼:交拜礼后;新郎进到新娘房间,同新娘见面,互间家安。席宴礼:就是新郎接受婚席。席上摆满糕饼、糖果和鸡、鱼、肉、蛋等,由僳相和邻里青年相陪。捅?宴粹结束时,给新郎上饭上汤,在大米饭碗底要放3个去皮的熟鸡蛋。新郎用饭时要吃鸡蛋,但不全吃,留
一、两个在饭碗底下;退席后,由新娘吃新郎留下的鸡蛋。
新娘离家上轿前,要向父母与长辈叩首告别。新娘坐轿到新郎家后,举行新娘婚礼。新娘婚礼备有婚席,还举行舅姑礼。新娘婚席,过去都在院子里举行,以便会屯人都来观看祝贺。现在一般在屋内举行,由女慎相陪伴。新娘在婚席前正襟跪坐。新娘婚席比新郎婚席要丰盛,在桌上一定要摆一只煮熟的昂首挺胸的整公鸡,嘴里还叼着一个大红辣椒,以示吉祥。新娘婚席摆好后,先请陪新娘前来的女方***过目,以示男方不亏待新娘。婚礼当晚,***和村子里的青年男女为新郎、新娘开娱乐晚会,往往歌舞到深夜。
婚后的第二天早晨,新娘备好礼品叩见公婆及***,叫舅姑礼。此外,还有初行、亲宴、姻亲相面等婚后的一些礼仪。
现在,新事新办,新郎不骑马,新娘不坐轿,婚礼从简,已成为风气,从而出现了许多朴素十大方、热闹的婚礼仪式。
篇四:朝鲜族婚礼
新人入场 领导祝贺 婚礼主持 新娘讲话 给父母鞠躬 新人父母 新人就坐 嘉宾热情参与 上 大 桌 行合卺礼 吃 鸡 蛋 拧 鸡 脖 扔 瓢 新人敬酒 演唱家金爱花 父母兄长共舞 朝 鲜 舞 朝 鲜 舞 新人与主持 全 家 福
篇五:朝鲜族的风俗习惯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
(1)服饰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胶鞋。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2)饮食
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
辣白菜,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洗后,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调料。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然后窖藏,半月后便可食用。还可用萝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面,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煮熟捞出冷却,再用牛肉或鸡肉熬汤,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成冷面汤,吃时再放入牛肉片、黄瓜丝、芝麻、辣椒面等适口调料。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朝鲜族饮具器皿别具风格,一般一灶两锅,其锅邦深底阔,特别铁盖,便于焖饭,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锅饭、一锅汤。桌中间一盆饭,一人一匙,并备有凉水。器皿讲究卫生,女人用坛罐顶水(现已不见)。
(3)居住
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方便之处。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辫抹泥为墙,屋顶四面坡,用稻草覆盖。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门(同时也是窗),室内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腿而坐。农村在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鲜族已发生变化,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风格的室内设计日渐减少,一切向现代化发展。
(4)丧葬
先将尸体头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里摆上供品,这时赶制寿衣。家人与近亲穿好丧服,男子戴麻制丧帽,女戴麻制丧圈。灵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吊丧者向遗体三叩首,同时带去礼物。出殡前给死者擦身换衣,并把尸体用麻布捆三处入棺。下葬时家属抬着死者的灵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直系亲属对死者要连祭三年。近年移风易俗,也出现了深葬,火化等。
(5)礼仪
朝鲜族礼节很严。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要问安让路;就餐时给老人摆单人桌,父子不同席,儿媳恭顺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席间若无法回避时,年轻人应举杯背席而饮;年轻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烟,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对火。
(6)婚姻
朝鲜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或学习中,产生爱情欲订婚时,必须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后,由男方父母带儿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见,则预示婚事不谐。如双方老人见面,男女青年则可旁听,说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双方父母议妥,则男青年需先向妇方父母叩头,然后,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头。男女青年还必须明确表示愿意赡养双方老人,到此,亲事即告订妥。
订亲后,选吉日。由男方携佳肴至女家,由女方邀亲友共同饮酒。至夜幕降临,方撤下酒席,奏乐。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唯女方父母告退归家,以表不忍女儿即将离家外嫁。
此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向老人行跪拜礼,以谢玉成。然后新娘带妆奁上车与新郎回家。
第三篇:美国婚礼习俗简介
美国婚礼习俗简介
American wedding customs: wedding customsare a nation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clu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Americans
in the marriage,the first feelings of stress, communication freedom, freedom of mate choice, love freedom.Love between men and women generally do not need matchmakers, parents rarely interfere.Americans like to tie the knot in June, so in the United States, “June Groom” argument, is the meaning of words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each year in June, married
couples can meet.The reason why Americans like to get married in June, because in English the “June(JUNE)” and the Roman god of love and marriage in charge of the “goddess Juno(JUNO)” sounds similar.Americans will believe that the wedding in June, “the goddess of marriage” will bring joy and happiness to the newlyweds.,According to custom, married the day before embarking on the church altar, the bride and groom can not be met, the bride is usually dressed in white
wedding dress, with a white veil, symbol of pure love.Generally held in a church wedding, the wedding, the bride holding his father's arm, slowly walked through the corridor to the altar, then, flower girl walked in front of the bride, the flower petals in a piece of floating down the hallway then, the bride father bride to bring the altar, to the groom, then the groom on the left, the bride on the right, the face of priest to stand by the priest at the wedding of traditional form, this time, people give each other new wedding ring, ring symbolizes the commitment of marriage, and finally, the priest declared the two officially became husband and wife.“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
If the wedding day, brides who wear such a few things, their wedding will certainly be very happy.This is a demand, then good luck
After the wedding ceremony, often held a grand wedding, cocktail party with a rich variety of food, after eating, the
bride holding flowers, the wedding bouquet thrown to those single women, but this symbol of happiness.After the wedding, the couple bid farewell to the guests, the guests have to sprinkle them raw rice, wish their future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第四篇:朝鲜族婚礼流程
朝鲜族婚礼流程
朝鲜族的传统婚礼仪式,有新郎婚礼和新娘婚礼。新郎骑马去迎亲,在新娘家举行的婚礼叫新郎婚礼,一般按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顺序进行。奠雁礼:新郎迎亲时带去一只木制的彩色模雁,放到新娘家客房门外一张小桌上,把模雁往前轻轻推三次,之后行跪拜礼。雁是双双高飞,至死不离的鸟类,奠雁象征新郎新娘像雁一样永相爱,守贞节,不分离。交拜礼:奠雁礼后,新郎、新娘一内一外相互跪拜,然后交换酒杯,互相敬酒。房合礼:交拜礼后;新郎进到新娘房间,同新娘见面,互间家安。席宴礼:就是新郎接受婚席。席上摆满糕饼、糖果和鸡、鱼、肉、蛋等,由僳相和邻里青年相陪。捅?宴粹结束时,给新郎上饭上汤,在大米饭碗底要放3个去皮的熟鸡蛋。新郎用饭时要吃鸡蛋,但不全吃,留
一、两个在饭碗底下;退席后,由新娘吃新郎留下的鸡蛋。
新娘离家上轿前,要向父母与长辈叩首告别。新娘坐轿到新郎家后,举行新娘婚礼。新娘婚礼备有婚席,还举行舅姑礼。新娘婚席,过去都在院子里举行,以便会屯人都来观看祝贺。现在一般在屋内举行,由女慎相陪伴。新娘在婚席前正襟跪坐。新娘婚席比新郎婚席要丰盛,在桌上一定要摆一只煮熟的昂首挺胸的整公鸡,嘴里还叼着一个大红辣椒,以示吉祥。新娘婚席摆好后,先请陪新娘前来的女方***过目,以示男方不亏待新娘。婚礼当晚,***和村子里的青年男女为新郎、新娘开娱乐晚会,往往歌舞到深夜。
婚后的第二天早晨,新娘备好礼品叩见公婆及***,叫舅姑礼。此外,还有“初行”、“亲宴”、“姻亲相面”等婚后的一些礼仪。
现在,新事新办,新郎不骑马,新娘不坐轿,婚礼从简,已成为风气,从而出现了许多朴素十大方、热闹的婚礼仪式。
第五篇:汉族婚礼祝词
式结婚仪式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中午好!
开场白:在这天地之合的喜庆之日,我们相聚在郭林大酒店,欢聚在这鲜花簇拥、喜庆浓郁的婚宴大厅,共同为***先生和***小姐举行新婚庆典。今天是公历的2009年6月28日,农历的五月初六,我十分荣幸地接受新郎新娘的重托为这对新人担任今天新婚庆典司仪,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两位新人向参加今天庆典的来宾和亲朋好友表示真诚的欢迎和衷心的谢意,谢谢大家!
现在,我荣幸地向大家宣布:***先生和***小姐的婚礼庆典现在开始,有请今天的王子和公主,我们的新郎和新娘闪亮登场。(鼓掌,播放:婚礼进行曲)'
一、新人进场:
身穿洁白的婚纱,沐浴在幸福甜蜜中的新娘,在新郎的相伴下,在婚礼进行曲的音乐中,肩并着肩、手牵着手、心贴着心,面带着微笑,向我们缓步走来(注意站姿:男左女右)。新人进场进行时:音乐在大厅回响,礼花在空中绽放,朋友们,来宾们,让我们祝福的掌声再热烈些吧!
(上了主席台后--)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刻意味着两颗相爱的心终于走到了一起,这一刻意味着两个相爱的人终于步入了神圣的婚姻殿堂,这一刻意味着在以后无论是风是雨,两个人都要一起牵手走过,这一刻意味着将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两个人要相濡以沫、恩爱到老、携手一生,两位新人听明白了吗?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这对新人,我们的新娘要比平时任何一个时候更感到内心的激动,更显得楚楚动人和漂亮温柔,昨天貌似天仙的大姑娘,今天就变成了美娇娘,有如出水芙蓉娇艳美,赛过五彩金凤凰。我们的新郎,要比平时任何一个时候更感受到幸福,更显得英俊潇洒、仪表堂堂,昨天的少年郎,今天就变成了大人样,且看左斌小伙儿有绝招,梧桐引来金凤凰。
面对着现在宾朋满座的喜庆场面,我想这对新人此刻一定心潮澎湃,过去的已过去,眼前是片希望的未来,我们请他们谈谈你们的心理感受吧。
大家来看,我们的新郎和新娘是既有才又有貌,真可谓天造一对,地设一双,才子配佳人,美女配俊男。
二、父母出场
常言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水有源,树有根,儿女不忘养育恩,今朝结婚成家业,不忘父母养育恩,好了,为了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下面有请双方父母登台上坐(介绍双方父母,请父母讲话)。
女方父母:我们新娘的母亲由于某种原因,今天不能出席婚礼现场,我们新娘的父亲是从山东聊城赶来参加女儿的婚礼,如今的社会,嫁女儿比娶媳妇更难,女儿的归宿是父母一生的牵挂,如今女儿已经找到了一个好归宿,也可以让父母亲放心了,现在有请新娘父亲为大家讲几句话(鼓掌···)。
男方父母:从不同的生活环境走到了一起,二十年的风风雨雨里,是家庭关爱、亲情的关怀伴随至今,如今儿子已经长大成家,此时的父母一定有许多的话想对孩子讲,让我们请左斌敬爱的父亲(母亲)来说几句吧。父母代表发言……(掌声)
山欢水笑同贺新婚喜,地久天长共祝百年好。(响乐)尊敬的各位亲朋、各位贵友、女士们!先生们!、街坊四邻们,大家好!
今天是公元*****年元月**日,农历**年**月初**,今天久赋盛名的天津鹏天阁大酒楼6楼的宴会大厅,是高朋满座,金碧辉煌,正在恭候一对新人的到来。承蒙曹氏家族和邢氏家族的厚爱,在这里为一对新人主持新婚庆典,我感到万分的荣幸,希望大家在仪式当中,给予一对新人和主持人,多多的掌声支持,谢谢——啦!(响乐)
在这里我也要代表一对新人和他们的双方家长,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祝各位来宾朋友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抬头见喜,低头见钱。谢谢!(响乐)
现在良辰吉时己到,我宣布曹先生邢小姐新婚庆典现在开始——。有劳嘉宾大架,全体起身。这正是“新人到堂前,宾主站两边,才子配佳人,鼓乐响连天。”有请新人入花堂拉-------!(响乐)
“借来天上火,燃成火一盆,新人火上过,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啦!”(响乐)
“一块檀香木,雕成玉马鞍,新人迈过去,步步保平安。”(响乐)
“一撒金,二撒银,三撒新人上台转过身”。(响乐)有请新郎官在自己新婚庆典的舞台上三箭定乾坤:
一箭射天,天赐良缘,新人喜临门啦!
二箭射地,地配一双,新人百年好和。
三箭定乾坤,先射天,后射地,天长地久,地久天长。(响乐)
一对新人在大家的掌声祝福下,已经来到了花堂上,有请来宾落座。
各位来宾,各位贵友,按照咱老祖宗的规矩,新娘的盖头是到了洞房新郎才挑开了,但是,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这么多的朋友,这么多的嘉宾,大家是不是想早一点看看新娘的花容呀!(想)。那好!今儿咱们就来个“与时俱进”,提前在这里让新郎揭开盖头,好不好?(好)(然后拿一称杆,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呀?(称杆)对,这是称杆,称杆这上面的是什么?(称星)这秤杆也叫“喜竿”,咱们让新郎官,拿这个“喜竿”挑开新娘的盖头,新郎官“称心如意”啦!(响乐)
这正是“芙蓉出绿水,新人露花容”。大家掌声祝福啦!(响乐)
介绍新人
朋友们,下面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以下这两位新人:这位英俊潇洒,精明干练,满脸沾沾自喜,又有一点洋洋得意的先生,就是新郎 先生;掌声祝贺------。(响乐)站在新郎旁边的这位美丽大方,满脸甜蜜的就是新娘 小姐。掌声祝福他们!(响乐)
三拜九叩大礼
下面请新人行大礼,行三拜九叩之礼。
一拜天地
一拜天地日月星,请一对新人转过身,整衣冠,拱手作揖,拜。
风调雨顺,一鞠躬,五谷丰登,再鞠躬,家业兴旺,(响乐)三鞠躬,起身。再拜高堂,老祖宗。
有请双方家长上台入座,依次为女方家长,男方家长。
整衣冠,拜。(响乐)
祝父母多福多寿,一鞠躬。
愿高堂幸福安康,再鞠躬。
愿父母双亲,寿比南山,三鞠躬。请新人起。(响乐)
在这里我也代表一对新人,祝愿双方老人“福如东海常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愿你们来年的此时共享三世同堂的天伦之乐。夫妻对拜
请新人面向北,相对而立——互相整衣官——拱手作揖——拜(响乐)
夫妻恩爱,一鞠躬。百年好和,再鞠躬。
早生贵子,三鞠躬。请新人起。(响乐)
改口敬茶、给红包
双方家长握手合影,“天上牛郎会织女,地上才子配成双,今日两家结秦晋,荣华富贵万年长。”(响乐)
早生贵子
拿桌上准备好的四喜果(枣、栗子、花生、核桃),问新郎、新郎什么意思?
核桃———白头偕老
花生———花搭着生
枣、栗子———早生贵子
吃子孙饺子
子孙饺子有七个———五男二女,新娘咬一口饺子,问新娘生不生。、感谢来宾
谢仪词
牵马的,抬轿的,敲锣打鼓放炮的;
接客的,嘹哨的,还有招呼不到的;
梳头的,扶女的,亲朋好友知己的;
看客的,送礼的,四面八方贺喜的;
烧火的,做饭的,挑水切菜捞面的;
扫地的,看院的,提茶到水抹案的; 还有门口立站的;扒到窗台偷看的;
新郎、新娘咱们一起行礼,啦!
以上是天津一位老师的传统司仪词,也是目前我在网上找到的一套最完整的中式婚礼词。也是一套典型的拼凑词。司仪词是婚庆人最关心的东西,所以我就斗胆借这套词,来说一说传统婚礼的司仪词。其开场词是现代词自不必说。
其引场词:新人到堂前,宾主站两边,才子配佳人,鼓乐响连天。”有请新人入花堂拉!引用的是陕西临潼民国中叶时流行的迎轿词。用词作了恰当的修改,词句工整押韵,词义应时应景,是目前笔者见到的比较好的引场词或迎轿词。
其迈火盆、跨马安、撒谷豆,“借来天上火,燃成火一盆,新人火上过,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啦!”
“一块檀香木,雕成玉马鞍,新人迈过去,步步保平安。” “一撒金,二撒银,三撒新人上台转过身”。
是典型的北京竹板喜歌,又借用了臧鸿老先生的叫卖吆喝调,婚礼现场我无缘亲见,不知道吆喝出来是什么效果,但是就竹板词的节奏和臧先生吆喝叫卖的韵味来说,感觉有些拿茶水冲咖啡,不如单纯些好。但是,其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迈火盆只能是新娘迈,新郎是决不能迈的。因为它烧得是新娘身上的晦气。笔者不知现场如何?但词中称“新人火上过”不妥。其射三煞明显用了藏老爷子的衣钵,无可厚非。
“有请新郎官在自己新婚庆典的舞台上三箭定乾坤:
一箭射天,天赐良缘,新人喜临门啦!
二箭射地,地配一双,新人百年好和。
三箭定乾坤,先射天,后射地,天长地久,地久天长。“ 但对于射三煞这个环节来讲笔者不敢苟同。因为,射三煞原是清朝婚礼上满族旗人特有的婚俗,其内容是下轿之前新郎拿着弓箭朝新娘头顶虚射三箭以射杀新娘身上的煞气和晦气,同时也是希望新娘的到来能给新郎家带来好运,免除新郎家的祸事。其原名不是射三煞,而是“桃花女破周公”。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煞是指:青牛、青羊、乌鸡之神。我们前面说的撒谷豆就是为了避这三煞。意思是说,三煞忙着去吃谷豆,就危害不到新人了。现在的撒花纸片、喷彩条就是由此演变而来。后来到了晚清和民国,职业的娶亲太太和喊轿师傅为了保住饭碗,故弄玄虚把类似的一些环节神秘化,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所以,笔者认为无论从内容上还是逻辑上都讲不通,所以笔者主持的传统婚礼中从不设置此环节。
注:周公、桃花女的说法,源于元明戏曲和小说。桃花女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元代已有《桃花女破嫁周公》杂剧。戏的情节是:算命人周公开业30年,从无错差,百算百准。某日有石婆婆算命,周公算定好儿子石留柱在外必遭横死,石婆婆回家途中遇到桃花女,桃花女教了她化解之法,救了石留柱。石婆婆找周公退卦钱,说他卦不灵,周公大惊失色。周公又给彭祖算卦,断定他必死,彭祖遇桃花女,桃花女教他祭拜北斗星,得以延长寿命,彭祖见周公,周公知其原因,忌妒桃花女破卦法术,请彭宜为媒,娶桃花女为妻。桃花女进门后,周公费尽心机要害死她,但都被她的法术所破。一次他想害死桃花女,反而险些害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其后,周公仍设计害死桃花女,桃花女法术高明,恰厄运落在周公家中,幸亏玉帝恩赐,周公一家死而得生。其后真武大帝出场,说明周公与桃花女是金童玉女转世,世缘已满,应复归天位。
在比如说象挑盖头,这应该是中式婚礼里面比较有意思的环节,如果平淡的来说(称心如意),喜庆的味道则要淡许多。不妨加大一下力度(秤杆子新,秤杆子亮,它一头挑美人,一头挑江山,叫一声新郎接秤杆。你瞅仔细,慢慢来,轻下手来莫着慌。左一挑,保你喜笑颜开乐成花,又一挑,保你称心如意美滋滋。中间一挑,这才叫美貌新娘娶到家,新郎心里乐开了花。良辰吉时金早到,夫妻双双入洞房)么接下来就有请我们的二位新人向在座的所有来宾行新婚大礼。一拜天地,一鞠躬,感谢天,终于等到这一天;二鞠躬,感谢地,于踏上这片地;三鞠躬,感谢天为媒地为妁,比翼齐飞,喜结连理!常言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为了儿女的成长染白了青丝,费尽了心血。常言道:水有源,树有根,儿女不忘养育恩,新娘和新郎如今已成家,真的要感谢父母的生养之恩,接下来是二拜高堂,父母双亲,一鞠躬,感谢养育之恩,再鞠躬,感谢抚养成人,三鞠躬,永远孝敬老人!好接下来是夫妻对拜,请二位新人向左向右转,我们大家看一下,谁鞠躬鞠得越深说明谁爱对方爱得越深,一鞠躬,互敬互爱,再鞠躬,白头偕老,三鞠躬,永结同心!经过三拜、九鞠躬之后,下面我们请新郎新娘共同喝一杯幸福的交杯酒。(新郎新娘喝交杯酒)。
这满满的交杯酒是我们两位新人,用他们的情,用他们的爱酿造的美酒,也只有真心相爱的人,才能喝的美酒,有请两位新人喝交杯美酒:(交杯酒进行中)喝了这杯酒,今生今世不分手,喝了这杯酒,来生还要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