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常的超声报告
正常的超声报告模板
1.经体表探查,频率4MHz: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表面光滑,右肋下斜径mm,左肝前后径mm,肝实质回声中强,光点均匀细致,肝内管道清晰无扩张,门静脉主干内径mm。
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壁薄光滑,囊内透声好,胆总管无扩张。
胰腺轮廓清楚,表面光滑,头、体、尾不大,内部回声中等,光点均匀不增粗。主胰管无扩张。
脾脏形态正常,厚26mm,回声均匀,稍低于肝脏。脾门静脉无扩张。
双肾形态大小正常,表面光滑,实质回声低于同水平肝脾实质回声,集合系统光点无分离,肾内未见强光团伴声影及肿块声像。
膀胱中度充盈,形态正常,壁不增厚,光滑,膀胱腔内透声好。
前列腺形态正常,轮廓清楚,前列腺横径mm,前列腺纵径mm,前列腺前后径mm,内部回声中强,光点均匀,未见强回声伴声影。
子宫轮廓清楚,位,形态正常,宫体大小为mm×mm×mm,实质中强回声,光点均匀细致,宫腔回声不厚,宫腔线清晰居中,宫颈厚约mm,宫颈管不增宽。双侧卵巢不肿大。盆腔内未见明显肿块声像和游离液暗区。
超声提示:肝胆胰脾肾膀胱前列腺子宫及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声像图
2.经阴道探查,探头频率6.0MHz:
子宫轮廓清楚,位,形态正常,宫体大小为mm×mm×mm,实质中强回声,光点均匀细致,宫腔回声不厚,宫腔线清晰居中,宫颈厚约mm,宫颈管不增宽。双侧卵巢不肿大。盆腔内未见明显肿块声像和游离液暗区。
3. 甲状腺形态正常,表面光滑,两侧叶对称,左侧叶前后径mm,右侧叶前后径mm,峡部前后径mm。甲状腺实质回声中等,光点均匀细致。颈部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CDFI:甲状腺内部及周围未见异常血流信号。超声提示:甲状腺未见明显异常声像图
4. 经体表探查,探头频率13.3MHz:
两侧乳房切面形态轮廓正常,层次清楚,体积不大,内部回声均匀,腺叶呈中等强度的光点、光斑,导管呈大小相似的圆形暗区,其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双侧腋下未见淋巴结肿大。CDFI:乳腺内未探及异常血彩。超声提示:双侧乳腺未见明显异常声像图
5.(单位:mm)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升主动脉 左心房 左心室
室间隔连续 厚 左室后壁 右室前壁 左室二尖瓣口水平短轴切面:二尖瓣口面积正常
二尖瓣环:收缩期 舒张期 主动脉瓣环:收缩期 舒张期 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肺动脉
心尖四腔心切面:右心房 右心室
心功能测定:EF:% FS:% EDV: ml ESV:ml SV:ml CO:L/min。MV:E>A。AO/PA>1 HR:次/分
B:各房室腔不大,房室间隔连续;室壁不厚,运动协调;各瓣膜成份纤细,启闭自如;主、肺动脉位置及内径正常;心包及心包腔未见异常声像。
M:二尖瓣曲线双峰,前后叶逆向运动,EF斜率正常;主动脉波幅正常。
CDFI:主动脉血流Vmax 0.93m/s;肺动脉血流Vmax 0.72m/s;二尖瓣口血流频谱为双峰,E:0.53m/s,A:0.58m/s;三尖瓣口收缩期见蓝色血彩返入右房,Vmax1.38m/s,肺动脉瓣口舒张期见窄束红色血彩返入右室流出道,Vmax1.10m/s,余瓣膜口未见明显返流血彩;房室间隔未见明显过隔血彩。超声提示:心内结构大致正常
6.经体表探查,探头频率4.0MHz:
宫内探及单胎声像:胎头于母腹耻骨联合上探及,颅骨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脑组织结构清晰,脑室腔未见明显扩张,BPDmm,头围mm。胎儿脊柱排列规整。左右肱骨、尺桡骨,左右股骨、胫腓骨可见,HLmm,FLmm。胎心四腔心切面基本可见心房心窒各腔,室间隔回声无明显中断,胎心搏动规律,胎心率次/分。胎肾清晰可见,无明显异常。上腹腔未见双泡征。腹围mm。胎盘位于子宫后壁,厚约mm,无前置,成熟度级。羊水量适中,最深处约mm,透声好。未见明显脐带绕颈征。超声提示:宫内孕周大小活单胎 LOA
注:本次检查未包括胎儿超声心动图和胎儿四肢远端掌指趾及面部结构检查。报告仅供临床参考。
产前超声检查的适应征及局限性已告知,孕妇已知情并理解,在此签字
7.经体表探查,探头频率4.0MHz 子宫前位,增大如孕周大小,表面光滑,子宫壁回声中等,光点均匀。宫腔回声明显增厚增强,并见一囊性液暗区,其包膜完整,最大直径mm,靠一侧可见一蚕豆大小中强光团,内有心管搏动。囊内可见直径5mm卵黄囊。双侧子宫附件区未探及异常声像。
超声提示:宫内早孕周大小活胎
(复查最佳时间:孕18~24周,到时请携带生育证和身份证,以备查)
第二篇:胎儿正常超声表现
销售GE彩超、四维彩超、心脏彩超、彩超探头、CT球管、CT配件
胎儿正常超声表现(妊娠各期精彩图文)
早孕的超声检查重点观察子宫内有无妊娠囊,妊娠囊的结构是否正常,囊内有无胚胎,胚胎是否存活,发育与停经周数是否相符,有无形态异常。四维彩超将早孕诊断最大可提前一周。
一、子宫与妊娠囊
(一)子宫与内膜层变化 子宫体增大,肌层肥厚,随孕龄增加子宫逐渐增大。早期用阴道超声扫查,在宫腔线的一侧内膜内见圆形增强回声区,中央有小囊状液性暗区,宫腔线局部突起变形,称蜕膜内征(intradecidual sign,IDS),用于判断早早孕,见图3一l一2。停经29天的早期妊娠囊直径1~2mm。
注意:早孕的确定经腹扫查需待停经6周后,而经阴道扫查可提早1~2周。
(二)妊娠囊(gestatiorlaI sac,GS)表现为宫腔内圆形或近圆形的光环,轮廓完整,囊壁呈均匀增强回声。妊娠囊5周时约占宫腔的l/4,妊娠10周时占满子宫腔,妊娠9~10周后可见早期胎盘。妊娠囊发育过程中需注意观察几种声像:
1.双环征妊娠5~8周,妊娠囊周同的高回声绒毛形成内环,外周有一低回声的外环,称双环征。外环可能是包蜕膜与真蜕膜之间的暗区,也有认为外环是由低回声的蜕膜形成,约60%妊娠有此征象,见图3—1—3。彩超显示暗区内有血流信号,四周呈放射状排列,原始胎盘区彩色血流显示极为丰富,脉冲多普勒在暗区内采样,可以获得静脉性频谱(流速约为0.02~0.05m/s)及动脉性频谱,舒张期成分非常丰富,阻力指数(RI)在0.45左右。双环征暗区内的血流称为滋养层周围血流(peritrophoblasticf)0w)。双环征的暗区内血流反映了子螺旋动脉向着床部位供应血液,满足妊娠囊生长发育所需,血池为胎盘循环的前身。滋养层周围血流的存在对早期妊娠至关重要,为判断早期妊娠是否良好提供重要的依据。妊娠10周后双环征消失。妊娠囊
超声首先发现的妊娠标志就是妊娠囊
妊娠囊超声表现中央为暗区(绒毛腔),暗区周边为一完整的、厚度均匀的强回声,这一强回声壁由正在发育的绒毛与邻近的蜕膜组成。随着妊娠囊的增大,它对子宫腔的压迫越来越明显,形成特征性的“双绒毛环征”(Double decidual sac sign)或“双环征”。
北京孚泰万兴科技有限公司 *** 程工
网址:www.teniu.cc
四维同创医疗设备网 销售GE彩超、四维彩超、心脏彩超、彩超探头、CT球管、CT配件
2.羊膜囊与胚外体腔羊膜囊壁极薄,不容易观察。其外侧为胚外体腔,囊内为羊膜腔,胚胎位于其中。羊膜囊与绒毛膜之间的空隙为胚外体腔,内含液体。随孕周增加,羊膜囊增大,羊水增多,羊膜囊与绒毛膜融合,至l4周胚外体腔消失。因羊膜囊壁很薄,需经阴道扫查方可较清晰显示。胚外体腔的辨认对早期诊断胎儿异常有重要的意义。
3.卵黄囊 在胚点或胚芽一旁显示的一小圆形囊状结构为卵黄囊,直径约3~8mm。妊娠5周时卵黄囊很清晰,妊娠10周后萎缩消失。早期卵黄囊紧贴胚眙上,以后以一条细带与胎儿脐部相连,本身则游离在胚外体腔内。卵黄囊的存在及大小在诊断早孕胚胎存在及先兆流产的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发现卵黄囊可以肯定为宫内妊娠并有胚胎存在,早早孕时虽然暂时未见胎心搏动,但卵黄囊清晰、大小正常可推断胚眙良好。卵黄囊大于10mm时胚胎预后不良。
卵黄囊是妊娠囊内超声能发现的第一个解剖结构。实际上,胚胎学称之为继发卵黄囊,由于原发卵黄囊超声不能检出,因此超声学者将这一结构简单地称为卵黄囊。正常妊娠时,卵黄囊呈球形,囊壁薄呈细线状强回声,中央为无回声,透声好,最大不超过5-6mm,孕7周时,卵黄囊最大,平均内径5mm。
(三)子宫血流改变 妊娠初期,受卵巢激素水平升高的影响,子宫动脉分支增多,肌层血流信号比非孕状态时丰富,彩超可观察到子宫肌层内彩色血流信号增多,着床部位彩色血流束增粗,可判断妊娠囊着床的位置;频谱多普勒可见子宫动脉舒张期成分增多,血流阻力降低,提示子宫血流灌注量增加。随着妊娠的进展,子宫动脉由屈曲逐渐变直,频谱多普勒显示子宫动脉的高阻力血流逐步演变为低阻力并伴有丰富舒张期成分的血流。
二、胚胎与胎儿
经阴道扫查显示早孕期胚胎和胎儿的结构非常清晰,比经腹扫查提早l~2周观察到胎儿结构。三维超声扫查表面成像可以将宫内胚胎和胎儿的全貌显示出来,还可以利用三维容积测量功能估测胚胎体积变化。在妊娠第5周起(即实际妊娠4周0天至4周6天),经阴道扫查可以观察到的结构及其声像表现如下述。
北京孚泰万兴科技有限公司 *** 程工 网址:www.teniu.cc
四维同创医疗设备网 销售GE彩超、四维彩超、心脏彩超、彩超探头、CT球管、CT配件
4~5周:妊娠囊内卵黄囊的一旁可发现一致密高回声团,呈豆点状紧贴卵黄囊壁,称为胚点,此为最早的胚胎,尚无原始心管搏动。
5周:在高回声的胚芽中央可见微弱的原始心管搏动。6周:出现胎心搏动,有胎芽和胎心搏动声像可确诊为正常妊娠。三维超声显示胚胎外形轮廓,呈豆点状。
6周:出现胎心搏动,有胎芽和胎心搏动声像可确诊为正常妊娠。三维超声显示胚胎外形轮廓,呈豆点状。胚芽及心管搏动
胚胎学研究认为,心管搏动早在妊娠的第36天即已开始,对人工受精的胚胎研究,阴道超声可在34天时检出胎心搏动,此时胚长为1.6mm,一般来说,胚长为4~5mm时,常规能检出心脏的搏动,相应孕周为6~6.5周,相应孕囊大小为13~18mm。经腹部超声检查,在8周时,妊娠囊平均内径为25mm,应能确认胎心搏动。早孕期,不同孕周胎心率不同: 6周以前,胎心率较慢,常为100~115次/分,8周时胎心率可达到144~159次/分,9周后心率稳定在137~144次/分,心率变化极少。
7周:胚胎长度约4mm,头部向腹侧弯曲,显示颅内低回声的结构,此为单脑泡,尚未分裂,无颅骨光环。心脏搏动明显,心率约80~100次,心脏宽约2mm。可显示胎体头极和尾极轮廓,并见小肢芽,肢芽很短,下肢肢芽较上肢肢芽稍清晰,尚未能分辨肢体结构。四维超声显示胚胎外形轮廓呈蚕豆状。
8周:胚胎初具人形,各部分发育迅速,头颅、躯干、四肢显示越来越清楚。头的矢状切面可以扫查到前脑泡,冠状切面可以扫查到未来的中脑导水管、第4脑室和后脑,声像图上表现为较大的腔隙。脊柱轮廓及背部的矢状结构变得清晰;在胎儿前腹壁开始可观察到生理性中肠疝,为增厚的稍强回声,位于脐孔外的脐带径线约为其他部位脐带宽度l-5倍;上、下肢迅速增长,手臂及其运动可辨认,但手指和足趾尚不能辨认。四维超声表面成像显示胎体全貌,已初具雏形。
9周:此期开始称为胎儿。胎儿各部分发育趋于完善,经阴道超声扫查已能观察到大部分
北京孚泰万兴科技有限公司 *** 程工 网址:www.teniu.cc
四维同创医疗设备网 销售GE彩超、四维彩超、心脏彩超、彩超探头、CT球管、CT配件
结构。脑室系统从前向后可以分辨为中脑、后脑和末脑,侧脑室形成,脑室内结构是大脑镰和脉络膜丛,后者呈对称性的高回声。中畅疝显示清晰。指趾开始形成。三维扫查表面成像可显示胎体全貌。胎儿腹部
胎儿胃在早孕期表现为上腹部左侧的小无回声结构,可早在第8周时显示,12周时胎儿胃显示率可达97%。胎儿吞咽在12-13周以后才出现,此前显示的胃内液体主要可能为胃分泌所致。
胎儿胆囊在7周时由肝憩室的尾枝发育而来,胆汁则在14周左右才形成。胆囊在13周以前不能显示,13周显示率仅为50%,14周后正常胎儿常可检出胆囊。
妊娠第7周,由于肠的迅速增长和肝、中肾的迅速发育,肠袢突入脐带中的脐腔而形成生理性中肠疝(midgut herniation),这种生理性中肠疝持续存在至第11周,第10周因腹腔迅速增大,肠开始退回腹腔,到第12周肠管则完全回复到腹腔内。近年的研究表明,生理性中肠疝最大横切面直径不能超过7mm,且头臀长大于44mm时不应再有生理性中肠疝。
10周:颅内可显示第3、第4脑室;面部显示而骨,能见到眼眶、上下颌骨;颈背部可清晰显示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层;能够显示出上下肢的全长,可数出手指数,肢体活动相当活跃。心脏结构尚不清晰。
胎儿颅脑横切面
因胎儿体位的关系,胎儿颅脑横切面最容易获得,而一系列的胎头横切面也是显示颅内结构最重要的切面。将探头置于胎头一侧,声束平面垂直于脑中线,自颅顶向颅底横向扫查可获得一系列颅脑横切面。在胎儿颅脑检查时,最重要、最常用的横切面有丘脑水平横切面、侧脑室水平横切面和小脑横切面。
丘脑水平横切面(双顶径与头围测量平面):
标准平面要求清楚显示透明隔腔、两侧丘脑对称及丘脑之间的裂隙样第三脑室,同时,颅
北京孚泰万兴科技有限公司 *** 程工 网址:www.teniu.cc
四维同创医疗设备网 销售GE彩超、四维彩超、心脏彩超、彩超探头、CT球管、CT配件
骨光环呈椭圆形,左右对称。
在此平面内主要可见到以下重要结构:
脑中线 在此切面上脑中线居中,不连贯。
透明隔腔(CSP)在脑中线的前1/3处,呈长方形的暗区,即为透明隔腔(也就是临床上所说的第五脑室)。CSP位于两层透明隔之间,前部为胼胝体膝部,上方为胼胝体干,后为穹窿柱与胼胝体的汇合点,下方为胼胝体嘴部和穹窿体部。分隔侧脑室中央部的隔膜称为透明隔,位于两侧透明隔之间的腔隙即为透明隔腔,正常时不超过10mm。
11~12周:此时胎头的颅骨环回声仍不强,脊柱可辨认,为平行的两条串珠状高回声,颅内可见居中的大脑镰,对称的大脑半球,可见比例较大的双侧侧腑室、侧脑室内脉络膜丛、丘脑、后颅窝;头面耳廓开始显现;约25%能辨认出四腔心结构,也能判断心脏的位置;胎儿腹部生理性中肠疝缩小,此期开始逐渐消失;四肢的骨骼也可显示、测量;此期肾脏发育完善,高分辨力的阴道探头扫查可以显示双侧肾脏和膀胱;外生殖器已由生殖结节发育成初阴,形成一小突起,但尚不能判断性别。
胎儿肢体骨骼
胎儿骨骼有高对比度,是超声最早能分辨的结构。骨骼和肌肉是由胚胎的中胚层分化产生,骨从胚胎早期由间充质向骨原基分化到发育完善为止,要历时20年以上。骨的发生形式有两种,即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超声不但能显示胎儿骨骼的骨化部分,还可显示软骨部分。正常妊娠32周后在胎儿的骨骺软骨内陆续出现了次级骨化中心,不同部位的次级骨化中心出现的孕周不同,据此可帮助评估胎儿的孕周和成熟度,如股骨远端骨骺的次级骨化中心出现在孕32-33周;胫骨远端骨骺的次级骨化中心出现在孕33-35周;肱骨远端骨骺的次级骨化中心出现在孕36-40周。
超声探头在胎儿颈部横切后向下平推,可扫查出在脊柱的两侧前方各有一近似“S”形
北京孚泰万兴科技有限公司 *** 程工 网址:www.teniu.cc
四维同创医疗设备网 销售GE彩超、四维彩超、心脏彩超、彩超探头、CT球管、CT配件 的强回声并向外后方展开,此为锁骨声像,在锁骨外侧摆动探头可显示出容易辨认的呈三角形的肩胛骨,以此为支点,再向胎儿腹侧旋转探头,即可显示出肱骨。
沿肱骨追踪扫查即能显示尺、桡骨。尺骨较长,上端粗大,下端细小,与小指相连。而桡骨则相反,上端细小,下端粗大,与大拇指相连。尺桡骨可显示出交叉现象。
沿尺桡骨向下扫查,即可见胎儿手部,正常时胎手姿势自然呈握拳状,活动时,五指伸开,时可显示手指数目及姿势。
在胎儿膀胱两侧可辨认骼骨嵴。髂骨嵴外下侧有一强回声,以此当支点向胎儿腹侧旋转探头即可显示出股骨全长。也可以沿胎儿脊柱向下纵向扫查直到骶骨。此时常可显示出一侧股骨,再慢慢转动探头显示股骨全长。股骨体后方有明确的声影,声束从股骨内侧扫查时,可以显示出股骨有些弯曲,一般无临床意义,确认股骨后顺着股骨向下再找到膝部,膝部下方即为胫骨与腓骨。胫内腓外,胫端的近端较腓骨的近端要粗大得多。两根骨骼是平行的,不会出现交叉现象。
男性外生殖器较女胎的易显示。男性外生殖器可显示阴囊、睾丸、阴茎。注意不要将两腿间的脐带、手指、腹腔外的肠道(脐疝或腹裂所致)误作为阴茎或阴囊。孕18周后,阴囊和阴茎可清晰显示。孕22周后,大阴唇可清晰显示。
胎儿外生殖器:
北京孚泰万兴科技有限公司 *** 程工 网址:www.teniu.cc
四维同创医疗设备网 销售GE彩超、四维彩超、心脏彩超、彩超探头、CT球管、CT配件
脐带:(umbilical cord)
脐带的形成:孕2周左右,胚外体腔消失,羊膜将尿囊,尿囊血管,卵黄囊及其周围的胚外中胚层,血管包裹形成脐带。左侧尿囊静脉变为脐静脉,右侧尿囊静脉退化。两条尿囊动脉则变成脐动脉,含水量丰富的华通氏胶(jelly of warton)包裹在脐带血管的周围,起保护作用。
脐带的作用:连接胎盘和胎儿,胎儿通过脐带血循环与母体进行营养和代谢物资的交换。一条脐静脉将来自胎盘的含氧量高的输入胎体,与胎儿肝内的左门静脉相连。二条脐动脉绕过膀胱两侧与胎儿的髂内动脉相连,将来自胎儿的含氧低的混合血输注到胎盘内进行物行质交换。
北京孚泰万兴科技有限公司 *** 程工
网址:www.teniu.cc
四维同创医疗设备网 销售GE彩超、四维彩超、心脏彩超、彩超探头、CT球管、CT配件
北京孚泰万兴科技有限公司 *** 程工 网址:www.teniu.cc
四维同创医疗设备网
第三篇:超声报告描述
11肝肝多多发发性性囊囊肿肿 肝肝脏脏::形形态态大大小小正正常常,包包膜膜光光滑滑,边边缘缘锐锐,肋肋下下未未及及,肝肝区区回回声声分分布布欠欠均均匀匀,探探及及数数个个液液性性暗暗区区,较较大大的的11..00XX00..77CCMM,门门脉脉主主干干内内径径11..00CCMM 22前前列列腺腺增增生生 前前列列腺腺横横径径44..33CCMM,前前后后径径33..22CCMM,上上下下径径33..11CCMM,形形态态饱饱满满,体体积积增增大大,回回声声尚尚均均匀匀 33肝肝轻轻度度弥弥漫漫性性损损伤伤 肝肝脏脏::形形态态大大小小正正常常,包包膜膜光光滑滑,边边缘缘锐锐,肋肋下下未未及及,肝肝区区回回声声稍稍密密,分分布布均均匀匀,44左左肾肾小小结结石石 肾 大边结肾肾左肾脏脏:: 双双肾肾形形态态、、大小小正正常常,边界界清清楚楚,结构构尚尚清清,肾盂盂、、肾盏盏不不扩扩张张,左肾肾中中极极可可见见00..44XX00..33CCMM强强回回声声光光团团,右右肾肾未未见见结结石石及及肿肿物物图图像像。55肝肝右右叶叶钙钙化化灶灶、、脾脾厚厚正正常常上上限限 肝形包边肋肝肝肝脏脏::形态态大大小小正正常常,包膜膜光光滑滑,边缘缘锐锐,肋下下未未及及,肝区区回回声声分分布布欠欠均均匀匀,肝右右前前叶叶可可见见00..44XX00..33CCMM强强回回声声光光斑斑,门门脉脉主主干干内内径径11..00CCMM。脾脾脏脏::厚厚44..00CCMM,肋肋下下未未及及,回回声声未未见见异异常常。66、、肝肝右右叶叶钙钙化化灶灶 肝形包边肋肝肝肝脏脏::形态态大大小小正正常常,包膜膜光光滑滑,边缘缘锐锐,肋下下未未及及,肝区区回回声声分分布布欠欠均均匀匀,肝右右后后叶叶探探及及00..55XX00..4455CCMM强强回回声声光光斑斑,门门脉脉主主干干内内径径11..00CCMM。77胆胆囊囊小小息息肉肉 胆2胆囊囊::77..55XX 2..66CCMM,壁壁厚厚00..22CCMM,胆胆囊囊体体部部前前壁壁00..33XX00..22CCMM实实性性略略强强回回声声团团附附着着,后后无无声声影影,不不随随体体位位改改变变移移动动。88右右下下腹腹实实性性包包块块((考考虑虑来来自自卵卵巢巢,黄黄体体破破裂裂不不除除外外))右右下下腹腹探探查查::探探及及66..66XX44..55XX5500CCMM实实性性不不均均质质略略低低回回声声团团,形形态态不不规规则则,边边界界尚尚清清,内内可可见见条条索索样样略略强强回回声声及及小小片片状状液液性性暗暗区区,CCDDFFII示示::内内可可见见细细条条状状彩彩色色信信号号显显示示。右右侧侧卵卵巢巢显显示示欠欠清清 9、9右右侧侧胸胸腔腔积积液液((少少至至中中量量))、左左侧侧胸胸腔腔积积液液((微微量量))患患者者取取坐坐位位,探探头头置置于于背背部部,右右侧侧胸胸腔腔肩肩胛胛下下线线至至腋腋中中线线77--99肋肋间间探探及及少少至至中中量量液液性性暗暗区区,深深约约77..55CCMM,内内可可见见肺肺组组织织漂漂浮浮。左左侧侧胸胸腔腔肩肩胛胛下下线线第第99肋肋间间探探及及细细带带样样液液性性暗暗区区宽宽约约00..77CCMM。1100 肝肝多多发发囊囊肿肿 肝形包边肋肝探肝脏脏::形态态大大小小正正常常,包膜膜光光滑滑,边缘缘锐锐,肋下下未未及及,肝区区回回声声分分布布欠欠均均匀匀,探及及数数 个个液液性性暗暗区区,较较大大的的11..00XX00..77CCMM,门门脉脉主主干干内内径径11..00CCMM。1111
11、、右右肾肾小小结结石石
22、、膀膀胱胱结结石石 肾肾脏脏::大大小小形形态态正正常常,结结构构清清晰晰,集集合合系系统统未未见见分分离离,右右肾肾中中下下极极见见00..33XX00..22强强回回声声光光点点,左左肾肾未未见见明明显显结结石石及及肿肿物物图图像像。膀膀胱胱::充充盈盈好好,壁壁光光滑滑,内内可可见见00..88XX00..55CCMM强强回回声声光光团团,后后伴伴声声影影,可可随随体体位位改改变变移移动动。1122乳乳腺腺CCAA术术后后
22、、肝肝弥弥漫漫性性损损伤伤((含含脂脂肪肪样样变变))肝肝脏脏::形形态态大大小小正正常常,包包膜膜光光滑滑,边边缘缘稍稍钝钝,肋肋下下未未及及,肝肝区区回回声声较较密密,分分布布尚尚均均匀匀,门门脉脉主主干干内内径径11..00CCMM。1133、、脂脂肪肪肝肝
22、、胆胆囊囊多多发发结结石石伴伴慢慢性性胆胆囊囊炎炎 肝肝脏脏::形形态态饱饱满满,体体积积增增大大,包包膜膜尚尚光光滑滑,边边缘缘钝钝,肋肋下下未未及及,肝肝区区回回声声密密集集,增增强强,后后部部回回声声衰衰减减,门门脉脉主主干干内内径径11..11CCMM。胆胆囊囊::77..66XX33..66CCMM,壁壁厚厚00..33CCMM,胆胆囊囊内内探探及及数数个个强强回回声声光光团团,后后伴伴声声影影,可可随随体体位位改改变变而而移移动动,较较大大22..00XX00..77CCMM。改改变变而而移移动动,较较大大22..00XX00..77CCMM。1144、、胆胆囊囊泥泥沙沙样样结结石石伴伴慢慢性性胆胆囊囊炎炎 胆胆囊囊::66..99XX33..22CCMM,壁壁厚厚00..22CCMM,囊囊内内探探及及44..55XX00..66CCMM细细密密强强回回声声光光点点沉沉积积,后后伴伴声声影影,随随体体位位改改变变移移动动。1155肝肝右右叶叶钙钙化化灶灶
22、、胆胆囊囊结结石石伴伴慢慢性性胆胆囊囊炎炎
33、、前前列列腺腺增增生生伴伴钙钙化化灶灶 肝肝脏脏::形形态态大大小小正正常常,包包膜膜光光滑滑,边边缘缘锐锐,肋肋下下未未及及,肝肝区区回回声声分分布布欠欠均均匀匀,右右叶叶可可见见00..55XX00..44CCMM的的强强回回声声斑斑,后后伴伴声声影影,门门脉脉主主干干内内径径00..88CCMM。胆胆囊囊::88..00XX22..00 CCMM,壁壁厚厚00..22CCMM,囊囊内内可可见见00..55XX00..44CCMM的的强强回回声声光光团团,后后伴伴声声影影。前前列列腺腺::横横径径44..22CCMM、、前前后后径径22..99CCMM、、上上下下径径33..11CCMM,形形态态饱饱满满、、体体积积增增大大,回回声声欠欠均均匀匀,内内可可见见数数个个强强回回声声斑斑,后后伴伴声声影影,较较大大的的约约00..77XX00..66CCMM。1166脂脂肪肪肝肝及及肝肝右右叶叶囊囊肿肿 肝肝脏脏::形形态态大大小小正正常常,包包膜膜光光滑滑,边边缘缘稍稍钝钝,肋肋下下未未及及,肝肝区区回回声声较较密密,分分布布欠欠均均匀匀,肝肝右右叶叶探探及及11..66XX11..00CCMM无无回回声声暗暗区区,门门脉脉主主干干内内径径11..22CCMM。1177右右下下腹腹囊囊实实性性包包块块((考考虑虑阑阑尾尾炎炎性性改改变变))及及周周围围淋淋巴巴结结肿肿大大
22、、左左下下腹腹肠肠管管稍稍扩扩张张 右形边周壁中右下下腹腹探探及及88..33XX77..00CCMM不不均均质质略略低低回回声声团团,形态态欠欠规规则则,边界界尚尚清清,周边边呈呈较较低低回回,壁厚厚22..11CCMM,中心心部部呈呈无无回回声声暗暗区区,内内透透声声差差,可可见见点点状状、、絮絮状状强强回回声声漂漂浮浮,CCDDFFII示示::可可见见星星点点状状血血流流信信号号显显示示。周周边边可可见见数数个个实实性性低低回回声声结结节节,较较大大的的22..11XX11..33CCMM。左左下下腹腹肠肠管管稍稍扩扩张张,较较宽宽处处内内径径22..22CCMM,内内可可见见肠肠内内容容物物蠕蠕动动。腹腹腔腔未未见见明明显显液液性性暗暗区区。1188 肝肝内内钙钙化化灶灶、、囊囊肿肿、、血血管管瘤瘤
22、、胆胆囊囊结结石石伴伴慢慢性性胆胆囊囊炎炎 肝肝脏脏::形形态态大大小小正正常常,包包膜膜光光滑滑,边边缘缘锐锐,肋肋下下未未及及,肝肝区区回回声声分分布布欠欠均均匀匀,肝肝 左左右右叶叶交交界界处处探探及及22..11XX11..77CCMM无无回回声声区区,肝肝右右前前叶叶探探及及大大小小约约22..77XX11..77稍稍强强回回声声团团,及及 大大小小约约00..66XX00..55CCMM强强回回声声光光斑斑,后后伴伴声声影影,门门脉脉主主干干内内径径11..00CCMM 胆胆囊囊::77..55XX44..00CCMM,壁壁厚厚00..22CCMM,胆胆囊囊内内探探及及数数个个 强强回回声声光光团团,较较大大的的00..66XX00..44CCMM,后后伴伴声声影影,随随体体位位移移动动。
第四篇:超声诊断报告(范文模版)
超声诊断报告模板
甲状腺未见异常。甲状腺右侧叶 cmX cmX cm,甲状腺左侧叶 cmX cmX cm,峡部cm,腺体组织回声均匀,未见占位性病变,CDFI:血流分布及频谱未见异常。
毒性甲状腺肿(符合GRAVES病)。甲状腺右侧叶 cmX cmX cm,甲状腺左侧叶 cmX cmX cm,峡部cm,腺体组织回声略减低、不均,未见占位性病变。CDFI:腺体组织内血流明显增多,呈“火海征”样改变。PW测甲状腺上下动脉Vmax cm/s,RI 0.结节性甲状腺肿并部分结节囊性变。甲状腺右侧叶 cmX cmX cm,甲状腺左侧叶 cmX cmX cm,峡部cm,腺体组织回声不均,左/右侧叶内均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区,右侧叶最大结节cmX cmX cm,位于上下极,边界清,以低回声为主,内见形态欠规则无回声区,左侧叶最大结节cmX cmX cm,位于中部,边界清,以无回声为主。CDFI:上述结节周边可见较多血流信号,其内低回声亦可见少许血流信号,动脉流速未见明显增加。
亚急性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右侧叶 cmX cmX cm,甲状腺左侧叶 cmX cmX cm,峡部cm,包膜增厚,探头挤压有压疼,腺体组织回声不均匀,可见数个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边界模糊,内见散在的稍强回声点。见假性囊肿样回声。CDFI:病灶内部血流信号轻度增加。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桥本氏病)。甲状腺右侧叶 cmX cmX cm,甲状腺左侧叶 cmX cmX cm,峡部cm,腺体组织回声弥漫性减低、不均,呈片状低回声与条状强回声相间。CDFI:腺体组织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多。PW测甲状腺上下动脉Vmax cm/s,RI 0.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右侧叶 cmX cmX cm,甲状腺左侧叶 cmX cmX cm,峡部cm,腺体回声均匀,左右侧叶上极见cmX cmX cm的等回声,有包膜,周边可见“晕环”征。CDFI:结节周边见环绕血流,内部见丰富的血流信号。PW测Vmax cm/s,RI 0.甲状腺Ca。甲状腺右侧叶 cmX cmX cm,甲状腺左侧叶 cmX cmX cm,峡部cm,左右侧叶下极见cmX cmX cm的低回声区,边缘不规整呈“蟹足”样,后方回声轻度衰减,内部回声不均,可见多个点状强回声。CDFI:内部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分布较杂乱,Vmax cm/s,RI 0.。
双侧乳腺未见异常。右侧乳腺腺体厚 cm,左侧 cm,双侧乳腺腺体形态、结构未见异常,未见明确囊、实性占位。CDFI:双侧乳腺内未见异常血流。
双侧乳腺增生症。右侧乳腺腺体厚 cm,左侧 cm,双侧乳腺腺体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呈位于乳头上近点钟处,壁清晰、规则,囊内透声好。CDFI:双侧乳腺内未见异常血流。
双侧乳腺增生症并左右乳腺增生结节。片状低回声与条状强回声相间。CDFI:双侧乳腺内未见异常血流。
双侧乳腺增生症并左右乳腺囊性增生。右侧乳腺腺体厚 cm,左侧乳腺腺体厚 cm,双侧乳腺腺体结构紊乱,呈片状低回声与条状强回声相间,内见数个囊状无回声,最大cmX cmX cm。右侧乳腺腺体厚 cm,左侧 cm,双侧乳腺腺体结构紊乱,呈片状低回声与条状强回声相间,片状低回声以外上象限为明显,边缘模糊,范围cmX cmX cm。CDFI:双侧乳腺内未见异常血流。
双侧乳腺增生症/左右侧乳腺纤维腺瘤。右侧乳腺腺体厚 cm,左侧 cm,双侧乳腺腺体结构紊乱,呈片状低回声与条状强回声相间,左右乳腺外上象限 点钟处见 cmX cmX cm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均匀,边界光滑、清晰,包膜完整,后方无衰减。CDFI:上述低回声内可见少许动、静脉血流,Vmax cm/s,RI 0.。
双侧乳腺增生症/左右侧乳腺Ca。右侧乳腺腺体厚 cm,左侧 cm,双侧乳腺腺体结构紊乱,呈片状低回声与条状强回声相间,左右乳腺外上象限 点钟处见 cmX cmX cm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周边呈“蟹足样”改变,后方衰减,内部回声不均,可见多个小点状强回声呈簇状分布。CDFI:上述低回声内可见较丰富的血流,走行及分布不规则,Vmax cm/s,RI 0.。左右侧腋窝未见淋巴结(可探及一约cmX cmX cm低回声结节,边缘清楚,髓质消失,CDFI:低回声结节内及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左右胸腔积液。患者坐位,于左右胸腔第肋间水平以下见较大面积的无回声区,最深位于肩胛下角线第肋间,约 cm,其中心距体表 cm,内部透声好,未探及明确分隔样回声及异常回声光点,宽度随呼吸和体位稍有变化,无回声内可见漂浮的压缩肺组织。穿刺点见体表定位标志。
符合阑尾炎声像图表现。右下腹阑尾区探及肿大的具有盲端的低回声管状结构,直径约cm,壁增厚,约cm,短轴呈弱强相间的环状回声,局部网膜聚拢,周围探及片状无回声,CDFI:肿大肠管及周围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符合肠梗阻声像图。左右腹部肠管明显扩张,内径约cm,肠粘膜皱襞水肿、增厚,呈“羽毛征”、“鸡冠征”、“键盘征”,肠蠕动增强,腹腔内探及少量液性暗区。
符合肠套叠声像图。右下腹部探及一约cmXcm范围的包块,中央为带状高回声,两侧呈对称的多层结构,呈“套筒”状,短轴呈“同心圆”或“靶环征”,外圆轮廓光滑完整,外圆内呈较厚的环状低回声,中心部呈强弱相间混合回声或弥漫高回声的圆形结构。部分肠管扩张,蠕动抗进。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右下腹探及多个椭圆形结节,包膜清晰,边缘整齐,内为均质低回声,较大者cmX cm大小,围绕肠系膜血管分布。CDFI:结节内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肝、胆、胰、脾未见异常。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壁不厚,胆囊腔内透声好。胰腺大小、形态、实质回声未见异常,主胰管无扩张。脾脏厚 cm,回声均匀。
慢性肝病。脾大(轻中重度)。肝脏大小、形态可,被膜欠光滑,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欠均匀,实质内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门静脉宽 cm,CDFI示血流通畅,为入肝血流,Vmax cm/s,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壁略厚,胆囊腔内透声可。胰腺大小、形态、实质回声未见异常。脾脏厚 cm,肋下 cm,回声均匀,脾门区脾静脉宽 cm。腹腔内未见液性暗区。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脾大(轻中重度)、腹水。肝脏形态失常,体积明显缩小,右肝斜径 cm,左叶厚 cm,边缘钝,表面凹凸不平,呈锯齿样,实质回声明显增粗、增强,分布明显不均匀,实质内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肝静脉变细,走行不规则,门静脉宽 cm,CDFI:为入肝血流,Vmax cm/s。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cmX cm,壁厚 cm,呈双边,囊内未见结石及占位。胰腺大小、形态及内回声未见异常。脾脏长径 cm,厚径 cm,肋下 cm,被膜光滑,边缘圆钝,实质回声均匀性增强,脾门区脾静脉宽 cm。肝肾间隙、肝右外侧缘与膈肌间内可见带状无回声区,最厚处约 cm。
门静脉主干栓塞,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门静脉正常结构消失,门静脉主干内充满低回声,周围可见蜂窝状无回声。CDFI:门静脉主干内未见血流信号,蜂窝状无回声内充满血流信号,频谱为门静脉波形。
肝硬化。肝左右叶实性占位,考虑肝Ca。门静脉主干及右支栓塞。脾大(轻中重度)。
腹水。肝脏体积缩小,被膜毛糙,表面呈锯齿状,实质回声明显增粗、增强,不均匀,肝左右叶见 cmX cmX cm中强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规则,呈“镶嵌征”或周围见“晕征”。CDFI:内部及周边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Vmax cm/s,RI 0.,门静脉主干及右支内充满中低回声,范围cmX cmX cm,CDFI:门静脉主干及右支未见血流信号。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壁厚,腔内透声可。胰腺大小、形态及内回声未见异常。脾脏厚 cm,肋下 cm,回声均匀,脾门区脾静脉宽 cm。腹腔内可见无回声区,平卧位最深处约 cm。
脂肪肝(轻中重度)。肝脏形态正常,体积较大,包膜光滑,边缘钝,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光点细密,分布均匀,血管影欠清晰,门静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形态正常,胆囊壁光滑,胆囊腔内透声好。胰腺、脾脏及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及内部结构显示正常,集合系统未见分离。膀胱充盈良好。壁光滑,内部透声好,子宫大小、形态正常,肌层回声均匀,内膜线居中,双侧附件区探查未见异常。前列腺体积增大(正常),大小约cmX cmX cm,被摸光滑(毛糙),实质回声均质。
非均匀性脂肪肝。肝脏形态正常,体积较大,包膜光滑,边缘钝,肝实质回声增强,光点细密,分布不均匀,血管影欠清晰,肝左右叶见cmX cmX cm低回声,边界尚清晰,周边无声晕,无占位效应,门静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形态正常,胆囊壁光滑,胆囊腔内透声好。胰腺、脾脏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正常。
肝囊肿。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左右叶可见 cmX cmX cm无回声区,壁薄,边缘光滑,后壁回声增强,见侧方声影,CDFI:内部及壁上均未见血流信号。其余肝实质回声分布均匀。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壁不厚,胆囊腔内透声好。胰腺大小、形态、实质回声未见异常。脾脏厚 cm,回声均匀。
肝血管瘤。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左右叶见 cmX cmX cm大小的圆形中强回声,其内部回声欠均匀,呈网格状,边界清楚,探及强回声边缘,无声晕,后方回声无明显变化,CDFI:病灶内部及周边未见血流信号。其余肝实质回声均匀。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壁不厚,胆囊腔内透声好。胰腺大小、形态及内回声未见异常。脾脏厚 cm,回声均匀。肝腺瘤,建议穿刺活检。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左右叶见 cmX cmX cm大小的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周围无声晕,内部回声不均匀,内可见散在略强的斑点状回声。CDFI:病灶内部及周边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其余肝实质回声均匀。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壁不厚,胆囊腔内透声好。胰腺大小、形态及内回声未见异常。脾脏厚 cm,回声均匀。肝炎性假瘤,建议短期复查。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左右叶见 cmX cmX cm大小的低回声区,内部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呈葫芦或哑铃形,边界规则、清晰,无明显声晕,后方回声无明显改变。CDFI:病灶内部及周边未见明显的血流信号。其余肝实质回声均匀。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壁不厚,胆囊腔内透声好。胰腺大小、形态及内回声未见异常。脾脏厚 cm,回声均匀。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建议穿刺活检。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左右叶见 cmX cmX cm大小的中等回声区,边界清楚,周围无声晕,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中心可见条索状强回声向周围呈放射状延伸。CDFI:中心部位血流丰富,呈放射状分布。其余肝实质回声均匀。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壁不厚,胆囊腔内透声好。胰腺大小、形态及内回声未见异常。脾脏厚 cm,回声均匀。
符合肝转移瘤。肝剑突下 cm,肋下(-),肝右叶斜径 cm,肝左右叶见多个中强回声区,最大者位于右后叶,约 cmX cmX cm,各病灶内回声欠均匀,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周边可见低回声晕,CDFI:其内未见的血流信号。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壁不厚,胆囊腔内透声好。胰腺大小、形态及内回声未见异常。脾脏厚 cm,回声均匀。
肝左右叶肝内胆管结石。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左右叶探及一约cmX cmX cm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壁不厚,胆囊腔内透声好。胰腺大小、形态、实质回声未见异常,主胰管无扩张。脾脏厚 cm,回声均匀。
符合Budd-Chiari综合征(肝、脾肿大、腹水)。肝脏体积明显增大,形态饱满,右肝斜径 cm,左叶厚 cm,边缘钝,实质回声明显增粗、增强,肝后段下腔静脉探及附于管壁的实性回声光团,边界清楚,局部管腔明显变窄,两端呈“弹头”样改变(肝后段下腔静脉管腔内探及横形的薄膜回声光带,端面呈“H”形改变),近心段及远心段管腔扩张。CDFI:下腔静脉狭窄处见充盈缺损,血流加速呈彩色花色血流,PW测Vmax cm/s。或肝左右中静脉变细、闭塞,肝左右中静脉迂曲、扩张,肝左右中静脉间呈拱形侧枝交通。CDFI:肝左右中静脉无血流信号,肝左右中静脉间见侧枝血流信号,代偿的肝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脾脏厚 cm,肋下 cm,回声均匀,脾门区脾静脉宽 cm。腹腔内可见无回声区,平卧位最深处约 cm。
胆囊结石。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胆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壁光滑,胆囊腔内见约 cmX cmX cm强光团,后方伴声影。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胰腺大小、形态、实质回声未见异常,主胰管无扩张。脾脏厚 cm,回声均匀。
胆囊息肉。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胆囊大小未见异常,于胆囊壁上见多个略强回声向囊腔内突出,最大者约 cmX cmX cm,无声影。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胰腺大小、形态、实质回声未见异常,主胰管无扩张。脾脏厚 cm,回声均匀。
胆囊腺瘤可能大。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胆囊大小未见异常,于胆囊后壁上见约 cmX cmX cm大小的中等回声,无声影,向腔内突出,基底部较窄,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胰腺大小、形态、实质回声未见异常,主胰管无扩张。脾脏厚 cm,回声均匀。
胆囊炎声像图。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胆囊 cmX cmX cm,壁增厚,约 cm,毛糙。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胰腺大小、形态、实质回声未见异常,主胰管无扩张。脾脏厚 cm,回声均匀。胆囊结石、胆囊炎并胆汁淤积。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胆囊 cmX cmX cm,壁厚 cm,胆囊颈部见一强光团 cmX cmX cm,后方伴声影,胆囊内充满均匀低回声光点。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胰腺大小、形态、实质回声未见异常,主胰管无扩张。脾脏厚 cm,回声均匀。
胆总管下段结石并肝内外胆管扩张。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胆囊 cmX cmX cm,壁厚 cm,胆总管 cm,管壁增厚,毛糙,回声增强,左右肝管宽 cm,胆总管下段见强光团 cmX cmX cm,伴声影。胰腺大小、形态、实质回声未见异常,主胰管无扩张。脾脏厚 cm,回声均匀。
胆囊结石。胆囊Ca。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胆囊 cmX cmX cm,壁厚 cm,后壁见低回声突向囊腔内,约cmX cmX cm,CDFI:低回声内见血流信号,频谱为动脉波形,Vmax cm/s,RI 0.,胆囊内见多个强光团,最大者cmX cmX cm,伴声影,胆囊内充满均匀低回声光点。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胰腺大小、形态及实质回声未见异常,主胰管无扩张。脾脏厚 cm,回声均匀。
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肝门区可见纺锤形无回声区,大小约 cmX cm,边缘清晰,内回声清亮,上下两端与胆总管相连,未见明显扩张,下段胆总管未见光团回声,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形态、回声未见异常。胰腺大小、形态及实质回声未见异常,主胰管无扩张。脾脏厚 cm,回声均匀。
急性胰腺炎。胰腺弥漫性增大,胰头 cm,胰体 cm,胰尾 cm,实质回声减低、均匀,边缘光滑,边界清,主胰管 cm,胰周未见异常回声,脾静脉前后径细,CDFI示血流通畅。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壁不厚,胆囊腔内透声好。脾脏厚 cm,回声均匀。
急性胰腺炎。胰管扩张。腹腔积液。胰腺增大,形态失常,胰头 cm,胰体 cm,胰尾 cm,实质回声不均,有片状低回声与高回声相间分布,边界模糊不清,边缘不规则,主胰管扩张、内径 cm,胰管内未见结石回声,胰周、肠间可见无回声区,脾静脉受压显示不清。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壁不厚,胆囊腔内透声好。脾脏厚 cm,回声均匀。
慢性胰腺炎。胰管扩张合并胰管结石。胰头 cm,胰体 cm,胰尾 cm,边界不清,表面不平,实质回声不均匀,内有点状不规则高回声,主胰管扩张、内径 cm,粗细不均,内有大小不等的强回声,伴声影,呈“串珠样”。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壁不厚,胆囊腔内透声好。脾脏厚 cm,回声均匀。胰腺囊肿。胰头 cm,胰体 cm,胰尾 cm,胰腺形态失常,胰体部可见cmX cm的无回声,壁薄、光滑,内透声好,后方回声增强。主胰管 cm,胰周未见异常回声。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壁不厚,胆囊腔内透声好。脾脏厚 cm,回声均匀。
胰腺炎合并胰腺囊肿。胰腺形态失常,胰头 cm,胰体 cm,胰尾 cm,实质回声减低,胰头体尾部可见cmX cm的无回声,囊壁较厚,不光滑,内有线样分隔,透声好,后方回声增强,主胰管 cm,胰周未见异常回声。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壁不厚,胆囊腔内透声好。脾脏厚 cm,回声均匀。
胰头实性占位(考虑Ca)。胰管扩张。胆囊增大、肝内外胆管扩张。胰周淋巴结肿大。胰腺不规则增大,形态失常,胰头 cm,胰体 cm,胰尾 cm,胰头部可见cmX cmX cm的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衰减,CDFI:内部可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主胰管均匀性扩张、内径 cm,胆囊cmX cm,壁光滑、厚 cm,胆囊腔内透声好。肝内胆管均扩张,胆总管 cm,胰周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最大cmX cm。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脾脏厚 cm,回声均匀。
壶腹实性占位(考虑Ca)。胰管扩张。胆囊增大、肝内外胆管扩张。腹腔淋巴结肿大。胰头 cm,胰体 cm,胰尾 cm,胰腺形态正常,边缘清,实质回声均匀,主胰管均匀性扩张、内径 cm,内未见异常回声,胆囊cmX cm,壁光滑、厚 cm,胆囊腔内透声好。肝内胆管高度扩张,胆总管 cm,胆总管末端可见cmX cmX cm的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内部回声尚均匀,CDFI见点状血流信号。腹腔干周围及肝门部可见多个低回声,最大cmX cm。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脾脏厚 cm,回声均匀。
脾脏被膜下破裂。脾脏形态失常,被膜完整,与脾实质间呈半月形或梭形无回声区,其中可见细小点状回声,脾实质略受压移位,腹腔内无游离积液征象。
脾脏中央破裂。脾脏轮廓清楚,外形增大,实质内探及强弱不均回声或探及呈不规则的回声不均质区,范围约cmXcm,边缘不整,周围实质受挤压回声增强,腹腔内无游离积液征象。
肝、胆、胰腺、双肾未见异常。
脾脏破裂合并腹腔积血。脾脏形态失常,长径 cm,厚径 cm,脾包膜回声连续性中断,其下方脾实质回声杂乱,形态不规则,间有无回声区。脾周围可见厚约 cm的带状无回声区,其内有较多点状回声,探头加压后无回声区变窄,膀胱直肠窝无回声区厚约 cm。肝、胆、胰腺、双肾未见异常。肝脏包膜下血肿。肝脏轮廓增大,局部膨出,肝包膜与肝实质间呈梭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规则,实质略受压内陷,后方回声增高,腹腔内无游离积液征象。
肝脏实质挫裂伤。肝包膜完整,实质内探及不规则线条状高回声或探及边缘不清的低回声区,范围约cmXcm,间以不规则片状弱回声,腹腔内无游离积液征象。
肝破裂合并腹腔积血。肝脏形态失常,包膜回声连续性中断,其下方实质内见不规则形无回声区,范围约cmX cm,肝右缘膈下及肝肾隐窝见片状液性暗区,最厚处约 cm。膀胱直肠窝无回声区厚约 cm。
肝破裂、脾脏破裂合并腹腔积血。肝脏形态失常,包膜回声连续性中断,其下方见不规则形无回声区,范围约cmX cm,肝右缘膈下及肝肾隐窝见片状液性暗区,最厚处约 cm。脾实质脾脏形态失常,长径 cm,厚径 cm,脾包膜回声连续性中断,其下方脾实质回声杂乱,形态不规则,间有无回声区。脾周围可见厚约 cm的带状无回声区,其内有较多点状回声,探头加压后无回声区变窄,膀胱直肠窝无回声区厚约 cm。胆囊、胰腺、双肾未见异常。
副脾。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均匀。门脉及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壁不厚,胆囊腔内透声好。胰腺大小、形态、实质回声未见异常,主胰管无扩张。脾脏厚 cm,包膜光滑、完整,实质回声回声均匀。于脾门下方可见cmX cm等回声团块,边缘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与脾回声相似。CDFI:显示团块内有与脾门处动、静脉相通的血流信号。
胃Ca术后,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符合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周围见数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区,为圆形,边界清楚,较大的约cmX cmX cm,CDFI显示可见分布不规则的血流信号。结合病史符合肾上腺转移癌。左右肾上腺区探及一约cmXcmXcm大小的低回声包块,椭圆形,略分叶,边界回声中等。
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左肾cmX cmX cm,右肾cmX cmX cm。双肾形态未见异常,包膜完整,肾皮、髓质分界清晰,实质厚度 cm,实质与髓质比例未见异常,集合系统无分离。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膀胱充盈良好,轮廓清晰,壁无增厚,内膜光滑,膀胱内透声好,彩超探查可见双输尿管口喷尿现象。
右重复肾并上位输尿管扩张、异位开口于阴道。右肾上极结构异常,外形似分叶状,长径增大,内部见两组肾窦回声,两者互不相通,上位肾窦较小,且集合系统分离呈无回声,最宽处约cm,其相连输尿管全程迂曲、扩张,最宽处cm,阴道内探及少量液性暗区,似与扩张的输尿管相连;下位肾皮、髓质分界清晰,实质厚度 cm,集合系统无分离。左肾、输尿管未见异常。右重复肾并上位输尿管扩张、输尿管囊肿。右肾上极结构异常,外形似分叶状,长径增大,内部见两组肾窦回声,两者互不相通,上位肾窦较小,且集合系统分离呈无回声,最宽处约cm,其相连输尿管全程迂曲、扩张,最宽处cm,末端向膀胱内突出呈类圆形无回声,壁薄光滑,动态观察呈逐渐膨大和缩小,最大直径约cm;下位肾皮、髓质分界清晰,实质厚度 cm,集合系统无分离。左肾、输尿管未见异常。
双肾萎缩,符合慢性肾病。左肾cmX cmX cm,右肾cmX cmX cm。双肾包膜完整,肾皮、质回声增强、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实质厚度 cm,集合系统无分离,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膀胱充盈良好。壁光滑。
左右肾囊肿。左右肾cmX cmX cm,于下极肾实质内可见cmX cmX cm无回声,边缘整齐、清楚,与邻近组织境界清晰,后壁回声增强,集合系统无分离,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膀胱充盈良好。膀胱轮廓清晰,壁无增厚,内膜光滑,膀胱内透声好,彩超探查可见双输尿管口喷尿现象。
左右肾盂旁囊肿。左右肾cmX cmX cm,于下极肾窦内可见cmX cmX cm无回声,边缘整齐、清楚,与邻近组织境界清晰,后壁回声增强,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膀胱充盈良好。膀胱轮廓清晰,壁无增厚,内膜光滑,膀胱内透声好,彩超探查可见双输尿管口喷尿现象
左右肾囊肿(钙乳症囊肿)。左右肾cmX cmX cm,于下极肾窦边缘可见cmX cmX cm无回声,边缘整齐、清楚,与邻近组织境界清晰,后壁回声增强,其内可见一约cmX cmX cm强回声,后方伴声影。集合系统无分离,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膀胱充盈良好。膀胱轮廓清晰,壁无增厚,内膜光滑,膀胱内透声好,彩超探查可见双输尿管口喷尿现象。
多囊肾(成年型多囊肾)。双侧肾脏明显增大,左肾cmX cmX cm,右肾cmX cmX cm。双肾表面凹凸不平,内部见许多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后方回声显著增强,内部结构不清,囊腔互不连通,囊肿外肾实质回声增高,肾窦回声受挤压变形。左右肾动脉阻力指数分别为0.、0.,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膀胱充盈良好,膀胱轮廓清晰,壁无增厚,内膜光滑,膀胱内透声好,彩超探查可见双输尿管口喷尿现象。
左右输尿管结石并肾积水(轻中重度)。左右肾cmX cmX cm,肾包膜完整、清晰,肾盂肾盏明显扩张,且相互连通,最宽处为 cm,输尿管上段宽 cm,于输尿管上中壁内段距肾盂输尿管移行部 cm处探及cmX cmX cm大小的强光团,后方有声影,彩超检查左右输尿管口无喷尿现象,左右喷尿未见异常,左右肾盂输尿管及左右肾未见异常,膀胱充盈良好。壁光滑,膀胱内透声好。
考虑左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左右肾下极实质内可见cmX cmX cm的强回声,边缘欠规则,呈毛刺样改变,内部回声不均,后方回声无明显衰减,CDFI:内部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为低速静脉血流频谱。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膀胱充盈良好。膀胱轮廓清晰,壁无增厚,内膜光滑,膀胱内透声好,彩超探查可见双输尿管口喷尿现象。
左右肾实性占位,考虑Ca。左右肾下极实质内可见cmX cmX cm的中等回声,边缘清晰、规整,后方回声无明显衰减,CDFI:肿物周边和内部见动静脉血流信号,Vmax cm/s,RI 0.。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膀胱充盈良好。膀胱轮廓清晰,壁无增厚,内膜光滑,膀胱内透声好,彩超探查可见双输尿管口喷尿现象。
左右肾结石。左右肾cmX cmX cm,肾实质未见异常,左右肾窦靠近上盏可见cmX cmX cm圆形强回声,后方有明显声影,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膀胱充盈良好。膀胱轮廓清晰,壁无增厚,内膜光滑,膀胱内透声好,彩超探查可见双输尿管口喷尿现象。左右肾上腺实性占位。左右肾上腺区可探及cmX cmX cm低回声,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CDFI其内无明显血流信号。
符合腺性膀胱炎声像图。膀胱三角区粘膜呈片状增厚(增厚型)或乳头状突起(乳头型)或呈结节状隆起(结节型),肌层回声未见异常,CDFI乳头、结节部未见血流信号。
膀胱实性占位,考虑Ca。膀胱充盈良好。于膀胱右后壁约7、8点钟处可见cmX cmX cm低回声,基底部较宽,该处膀胱壁粘膜层强回声连续性中断,肌层显示不清,膀胱外壁连续性尚可,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可见散在的较强回声,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状,且随体位改变不移动。CDFI:肿块内可探及较丰富的血流信号,Vmax cm/s,RI 0.。
膀胱憩室。膀胱充盈良好。膀胱左侧壁可见囊肿样病变向外膨出,并与膀胱相通,大小约cmX cmX cm,界限清晰,内壁光滑。在挤压膀胱或囊样物时,CDFI可见液体在两者之间相互流通。囊内及膀胱内未见结石及肿瘤征象。排尿后探查可见囊状物明显缩小。
前列腺未见异常。前列腺 cmX cmX cm,回声均匀,未见占位性病变,包膜光滑完整。前列腺增生症并结石。前列腺 cmX cmX cm,两侧对称,被膜完整,纵断可见基底部突入膀胱腔达cm,内腺呈球形增大,外腺明显受压变薄,内外腺境界整齐、清晰,内回声不均匀,见弧形强回声,约cmX cmX cm,后方伴声影。
前列腺增生症并尿潴留、膀胱嵴梁化。前列腺 cmX cmX cm,两侧对称,纵断可见基底部突入膀胱腔达cm,内腺呈球形增大,外腺明显受压变薄,内外腺境界整齐、清晰,内回声均匀,被膜完整。膀胱充盈可,形态类圆形,膀胱壁增厚达cm,毛糙,高低不平,以后壁明显。
排尿后约cmX cmX cm,估测残尿约 ml。前列腺实性占位(考虑Ca),建议MRI进一步检查。前列腺 cmX cmX cm,形态不规则,于右侧外腺区可见cmX cmX cm不规则低回声,边缘不清,内部回声不均,CDFI示其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Vmax cm/s,RI 0.。前列腺炎。精囊腺炎。前列腺略增大,约 cmX cmX cm,包膜毛糙,实质回声不均匀,呈斑片状强回声与低回声相间。精囊腺左右不对称,R 约 cm,L约 cm,可见“交错”现象,内回声尚均匀。
射精管囊肿。前列腺底部的左右侧可见一长圆形无回声,壁薄光滑,约cmXcm大小,与精囊相连。
双睾丸鞘膜积液。右侧睾丸 cmX cmX cm,左侧睾丸 cmX cmX cm,双睾丸表面光滑,回声均匀,左右睾丸周围可见无回声包绕,最宽处 cm,双侧附睾不大,回声无异常。左右睾丸挫伤。右侧睾丸 cmX cmX cm,肿大明显,包膜回声光滑完整,实质回声欠均匀或不均匀,可见约 cmX cmX cm范围的无回声区,边缘不规则。左侧睾丸 cmX cmX cm,回声均匀,双侧附睾不大,回声未见异常。
左右睾丸实性占位。右侧睾丸 cmX cmX cm,上极可见一 cmX cmX cm低回声肿物,界限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可见少许点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CDFI:肿物周边血流信号增多,分布紊乱。鞘膜腔内未见积液。左侧睾丸 cmX cmX cm,回声均匀,双侧附睾不大,回声未见异常。
左右睾丸破裂并睾丸鞘膜积液。右侧睾丸 cmX cmX cm,轮廓不规则,包膜回声中断,实质回声不均匀,可见团块状高回声或低回声,鞘膜腔内见液性暗区。左侧睾丸 cmX cmX cm,回声均匀。双侧附睾不大,回声未见异常。
左右睾丸囊肿。右侧睾丸 cmX cmX cm,内可见一 cmX cmX cm无回声,壁薄光滑,后方回声增强。CDFI:内部及囊壁未见血流信号。左侧睾丸 cmX cmX cm,回声均匀,双侧附睾不大,回声未见异常。
睾丸微石征。右侧睾丸 cmX cmX cm,左侧睾丸 cmX cmX cm,双睾丸表面光滑,左右侧睾丸内回声不均匀,可见细砂样点状强回声,呈弥漫性或散在分布,无声影。CDFI:双睾丸血流信号无明显异常改变。
左右附睾囊肿。右侧睾丸 cmX cmX cm,左侧睾丸 cmX cmX cm。右附睾头内可见一直径约 cm的无回声,壁薄光滑,内透声好,后方回声增强,左侧附睾不大,回声未见异常。
左右附睾头体尾炎。右侧睾丸 cmX cmX cm,左侧睾丸 cmX cmX cm,双睾丸表面光滑,回声均匀。右侧附睾头体尾明显增大,约 cmX cmX cm,内部回声减低,不均匀,边界不清。CDFI:内部见丰富血流信号。左侧附睾不大,回声未见异常。未见鞘膜腔积液征象。左右睾丸扭转。右侧睾丸 cmX cmX cm,包膜整齐光滑,张力高,长轴走向异常,回声均匀稍低,睾丸上方探及略强回声结节,鞘膜腔内可见少量液性暗区,包绕睾丸,右侧阴囊壁水肿。CDFI:右侧睾丸内部血流信号减少。左侧睾丸、附睾回声未见异常。
左右睾丸附件扭转。右侧睾丸 cmX cmX cm,包膜整齐光滑,回声均匀,睾丸上方探及略强回声结节,鞘膜腔内可见少量液性暗区,包绕睾丸,右侧阴囊壁水肿,局部触疼。CDFI:右侧睾丸内部未见血流信号。左侧睾丸、附睾回声未见异常。
腹股沟斜疝。左右侧腹股沟及同侧阴囊内探及肠管回声及杂乱的略强回声团块,随深呼吸来回摆动,可见肠管蠕动。
双侧精索静脉未见异常。双侧精索静脉走行自然,管腔内径分别宽约R cm、L cm。CDFI:Valsalva试验未见明显反向血流信号。左侧精索静脉曲张(ⅠⅡⅢ级)。双侧睾丸、附睾回声未见异常,左侧阴囊根部纵断可见弯曲的长条形管状结构,向睾丸及附睾背侧延伸,宽 cm,Valsalva试验增粗,最宽可达 cm。CDFI:Valsalva试验静脉内可见反向血流信号。
膀胱颈肥厚(女性前列腺病)。于膀胱无回声区与阴道前壁间探及一椭圆形范围约cmX cmX cm低回声区,形态如同前列腺样,略向膀胱内突出,边缘不清晰。CDFI:低回声内未见血流信号。
子宫、附件未见异常。子宫 cmX cmX cm,前水平后位,内膜厚 cm,肌层回声均匀。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宫内节育器。子宫 cmX cmX cm,前水平后位,内膜厚 cm,肌层回声均匀,宫腔内探及节育器强回声,后方伴“彗星尾征”,位置及形态正常。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先天性无子宫。多切面反复检查均未探及子宫轮廓,膀胱后骶骨前为一薄层软组织,两侧可见卵巢,体积较小,分别约cmX cmX cm、cmX cmX cm。
始基子宫。多切面反复检查子宫极小,无子宫腔及内膜。两侧可见卵巢,体积较小,分别约cmX cmX cm、cmX cmX cm。
幼稚子宫。子宫发育不全,子宫颈比子宫体长,宫体小,呈前位。两侧可见卵巢,体积分别约cmX cmX cm、cmX cmX cm。
符合双子宫、双阴道畸形。子宫cmX cmX cm,子宫横切时见两个宫腔,左侧内膜厚 cm,右侧内膜厚 cm,呈“猫面状”,子宫肌层回声均,可见两个宫颈回声及两条阴道气体回声。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符合双角子宫畸形。子宫cmX cmX cm,子宫横切时见底部有一凹陷,子宫中段至宫底可见两个宫腔,左侧内膜厚 cm,右侧内膜厚 cm,子宫肌层回声均,可见单个宫颈回声。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符合纵隔子宫畸形。子宫cmX cmX cm,子宫横切时见底部平滑,横径增宽,其内可见两个宫腔内膜回声,中央有一条状中等回声的隔,左侧内膜厚 cm,右侧内膜厚 cm,子宫肌层回声均。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子宫多发肌瘤(粘膜下 肌壁间 浆膜下)。子宫 cmX cmX cm,内膜厚 cm,子宫形态失常 可,宫腔内见cmX cmX cm低回声。肌层回声明显不均匀,可见多个低回声,最大的位于右侧壁,cmX cmX cm。右侧壁见cmX cmX cm低回声,向外突。CDFI:病灶周围呈“环状”血流信号。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子宫肥大症。子宫 cmX cmX cm,均匀增大,三径之和约 cm,内部回声均匀,无肌瘤结节,子宫内膜厚 cm,无偏移现象。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子宫颈囊肿。子宫 cmX cmX cm,内膜厚cm,肌层回声均匀。子宫颈部探及多个小囊样无回声区,较大者约cmX cm。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子宫内膜增厚。子宫 cmX cmX cm,内膜厚 cm,肌层回声均匀。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光团回声。
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 cmX cmX cm,子宫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均匀性增厚,约 cm,呈梭形或椭圆形团块状高回声,间有斑点状低回声或无回声,增厚的内膜与肌层界限清楚,CDFI:血流信号稀疏,RI0.6。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光团回声。
子宫腺肌症。子宫cmX cmX cm,形态饱满,呈球形,内膜厚 cm,肌层回声明显不均匀,可见多个小无回声区,边缘不清晰,以后壁为著。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光团回声。
子宫内中强回声,内膜息肉可能大。子宫 cmX cmX cm,内膜厚 cm,肌层回声均匀,宫腔内见cmX cmX cm中强回声,CDFI:血流信号自蒂部伸入其内。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左右卵巢囊肿(非赘生性)。子宫 cmX cmX cm,内膜厚 cm,肌层回声均匀。左右卵巢cmX cmX cm,内见cmX cmX cm无回声,壁薄、光滑,内透声好,CDFI周边未探及血流。
左右卵巢囊肿,提示卵巢冠囊肿可能大。子宫 cmX cmX cm,内膜厚 cm,肌层回声均匀。左右卵巢cmX cmX cm,回声正常,外上方可见椭圆形囊性包块,约cmX cmX cm大小,略有活动,壁薄光滑,呈单房性,内为清晰的无回声或见散在的点状回声。
提示左右多囊卵巢。子宫 cmX cmX cm,体积较小,呈球形或椭圆形,内膜厚 cm,肌层回声均匀。左右卵巢增大,分别约为cmX cmX cm,cmX cmX cm,轮廓尚光滑,包膜增厚,实质回声高低不均,可见数个直径约1cm左右的小无回声区,呈多囊状。CDFI显示卵巢动脉呈高阻型,RI0.6。
左右卵巢囊性畸胎瘤。子宫 cmX cmX cm,内膜厚 cm,肌层回声均匀。左右附件区探及一圆形囊样回声,约cmX cmX cm,表面光滑,单房,内见一cmX cmX cm光团回声,边缘较清楚,附着于侧壁,呈“面团征”。内见一强回声水平分界线,线上为均质密集细小强光点,水平线下为液性无回声区,呈“脂液分层征”。其内为均质密集细小光点,伴有强回声光点,呈“星花征”。囊壁可见隆起的结节强回声,类乳头状,后方伴有声影,呈“壁立结节征”。囊内见明显增强的光点、光团、光斑,后方声衰减明显,呈“杂乱结构征”。无声区内见多个小囊,呈“多囊征”。瀑布征。线条征。CDFI囊内及周边未探及血流信号。
子宫腺肌症。左右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大。子宫cmX cmX cm,体积较大,内膜厚 cm,肌层回声明显不均匀,可见多个小无回声区,以后壁为著。左右卵巢区分别可见cmX cmX cm,cmX cmX cm无回声,二者壁厚,内充满均匀点状低回声,有分隔。CDFI周边及内部未探及血流信号。
左右卵巢囊性包块,符合卵巢(浆液性 粘液性)囊腺瘤。子宫cmX cmX cm,内膜厚 cm,肌层回声均匀。左右卵巢区见cmX cmX cm无回声,形态规则,壁薄,见细分隔,内透声好,CDFI未探及血流。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左右卵巢囊实性占位性病变(卵巢Ca可能性大)。腹水。子宫cmX cmX cm,内膜厚 cm,肌层回声均匀。左右卵巢区见cmX cmX cm,无回声,形态欠规则,分隔厚薄不一,壁上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中强回声,最大的cmX cmX cm,CDFI:分隔及壁上可探及血流,Vmax cm/s,RI 0.。对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光团回声。盆、腹腔内见不规则无回声,深约 cm。符合早早孕。子宫 cmX cmX cm,宫内见一cmX cmX cm的囊状暗区,其内未见胎芽及卵黄囊。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早孕。子宫 cmX cmX cm,宫内见孕囊cmX cmX cm,其内见胚胎,头臀长(CRL)
cm,可见胎心搏动。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单胎(中晚妊)。头 臀位。脐带绕颈(周)。胎头位于耻上或上腹部,双顶径(BPD)cm;股骨长(FL)cm;胎心搏动规律,心率 次/min;胎盘位于前后宫底左右侧壁,成熟度0 I II III级;羊水最深处 cm、羊水指数(AFI);胎儿颈部见“U”“W”“锯齿”形压迹,CDFI:胎儿颈部探及脐带血流信号环绕一二三周,测S/D。
早孕,宫腔内积血。子宫 cmX cmX cm,宫内见孕囊cmX cmX cm,其内见胎芽,头臀长(CRL)
cm,可见胎心搏动。胎囊周围可见无回声区,范围cmX cmX cm。子宫肌层回声均匀。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先兆流产。子宫 cmX cmX cm,宫内见孕囊cmX cmX cm,其位置正常或下移,形态正常或欠规则,呈“C”形,子宫壁与胎膜间探及新月形无回声区,胚胎或胎儿及胎心正常。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难免流产。子宫 cmX cmX cm,宫内见孕囊cmX cmX cm,其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子宫壁与胎膜间探及较大范围无回声区,约cmX cmX cm,妊娠囊位置下移,胚胎或胎儿形态不整,无胎心搏动。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早孕,胎囊位置下移。子宫 cmX cmX cm,宫内见孕囊cmX cmX cm,其内见胎芽,头臀长(CRL)
cm,可见胎心搏动。胎囊位置下移,进入宫颈管。子宫肌层回声均匀。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宫腔内中等回声,胚胎残留物可能大。子宫 cmX cmX cm,宫腔内未见明确胎囊,可见cmX cmX cm中等回声,CDFI:其内可见血流信号,RI 0.。子宫肌层回声均匀。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不全流产。子宫 cmX cmX cm,妊娠囊形态不整或塌陷,囊内无正常胚胎结构,宫颈管扩张,宫内探及约cmX cmX cm团块状中等回声,周围被无回声包饶,CDFI:于其基底部可见血流信号,RI 0.。子宫肌层回声均匀。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早孕,胚胎停育。子宫 cmX cmX cm,宫内见胎囊cmX cmX cm,其内见(胚)胎芽,头臀长(CRL)cm,未见胎心搏动。子宫肌层回声均匀。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胎死宫内。子宫大小与妊娠月份尚相符,胎心、胎动消失,胎儿颅骨重叠、塌陷、形状不规则,呈叠瓦状回袋状变形,颅内结构不清,胸廓塌陷,胸腹部及肢体皮下组织层呈双层回声,胎盘肿胀增厚,羊水减少,羊水无回声区内悬浮斑点状回声。无脑畸形。胎儿颅骨光环缺失,局部呈一“瘤节”样结构,眼眶暗区位于头顶端。
脑积水。侧脑室增宽,约cm,脑室率0.,胎儿双顶径大于胎龄,颅内为液性暗区占据,中线结构飘浮于扩张脑室的液性暗区之间。
Dandy-Walker综合征。两侧小脑半球分开,蚓部缺如,颅后窝池明显增大,第四脑室增大,两者呈管状连通。
脊柱裂。脊柱排列不规则,局部极不整齐,两条光带变宽并成角,横切脊柱“品”字样结构回声变为“U”形,局部探及囊状包块外突,内有明显的分隔光带。胎儿肾积水。
淋巴囊肿。胎儿颈部探及囊状包块,内有明显的分隔光带。或呈单房囊性包块,壁较厚,与头颈部皮肤相连,呈“蚕茧”样改变。裂腹畸形。
唇裂。胎儿闭口时可见唇弓回声中断,上唇形态不规整,呈“溃堤”状,上唇结节回声消失。
羊水过多。羊水过少。
中央性部分性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实质回声完全覆盖子宫颈内口。胎盘实质回声覆盖部分子宫颈内口。胎盘下缘回声紧靠子宫颈内口,但未覆盖子宫颈内口。
胎盘早剥。胎盘与子宫壁间见形态不规则的液性暗区,边缘粗糙,内可见散在光点光斑回声。胎盘明显增厚,且向羊膜腔方向膨出。羊水内散在漂浮的小光点。
单脐动脉。脐带横切面呈“吕”形,CDFI显示一条脐动脉,一条脐静脉。
婴儿型多囊肾。双侧肾脏明显增大,左肾cmX cmX cm,右肾cmX cmX cm。肾实质回声弥漫性增高。
异位妊娠。符合宫腔内假妊娠囊。子宫偏饱满,内膜回声较厚,宫腔内无胚囊(可见一小圆形无回声区,内无胚芽回声,周围似见高回声环。)于子宫左右侧可见胚囊回声,约cmX cmX cm,呈厚壁型高回声环,内可见胎芽及原始心血管搏动或无胎芽回声。
符合异位妊娠(破裂型)。盆、腹腔积血。子宫饱满,内膜回声较厚,于子宫左右侧可见混合性回声团,呈中低不均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约cmX cmX cm范围。子宫直肠陷凹,双髂窝及肝肾隐窝可探及液性暗区,最深处约cm。
左右附件区异位妊娠。盆腔积液。子宫 cmX cmX cm,宫腔内未见明确胎囊,内膜 cm,子宫肌层回声均匀。左右附件区见孕囊cmX cmX cm环状中强回声,内见胎芽,头臀长(CRL)cm,可见胎心搏动及卵黄囊。子宫直肠窝内见无回声区,范围cmX cmX cm,内有点状回声。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回声。
宫腔内囊性占位,符合葡萄胎,可复查hCG。双侧卵巢多房囊肿,符合黄素化囊肿。子宫 cmX cmX cm,宫腔内充满蜂窝样无回声,其大小、形态不一,宫腔内未见胎囊及胚胎,子宫肌层回声均匀。左右侧附件区分别探及约cmX cmX cm,cmX cmX cm无回声,内有分隔。
宫腔肌层内实性、囊实性占位,符合恶性滋养细胞疾病,可复查hCG。
双侧卵巢多房囊肿(黄素化囊肿)。子宫 cmX cmX cm,内膜厚 cm,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前壁见cmX cmX cm低回声,内可见小无回声,CDFI:其内见丰富血流,为低阻高速血流,RI 0.。左右侧附件区分别探及约cmX cmX cm,cmX cmX cm无回声,内有分隔。
腘窝囊肿。膝关髌上囊积液,滑膜增厚,软骨及骨质破坏,左右膝关节软骨厚度及回声不均;关节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可见数个皮质缺损区,皮质表面不光滑;髌上囊处见cmX cmX cm无回声,其内滑膜增厚,厚度不均,可见不规则中等回声向囊内突出;腘窝处见cmX cm椭圆形无回声,边缘清楚光滑,内无血流信号。
左右腘窝囊肿。左右腓肠肌内侧头和半膜肌之间探及cmX cmX cm无回声,边缘清楚光滑,内透声好,有分隔,内无血流信号。左右腱鞘囊肿。左右腕部背侧探及cmX cmX cm无回声,边缘清楚壁薄、光滑,邻近的肌腱、骨及关节无异常。
符合左右肌肉脓肿。左右肌肉肿胀,内探及cmX cmX cm无回声,呈纺锤形,边缘不规则,内部回声粗糙不均,CDFI:周围血流信号增多。
CIRSOID HEMAGIOMA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蔓状血管瘤。于处探及一cmX cmX cm囊实性肿块,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内部回声高低不等,其内可见粗细不一的管状结构显示,管状结构延伸至深部肌肉组织内。CDFI:血流信号频谱显示以动脉波形频谱为主,部分血管内波形为静脉频谱,于肿块的内侧缘可见一动脉血管进入肿块内。
CAVERNOUS HEMAGIOMA 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于处探及一囊实性肿块,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大小范围约cmX cmX cm,其内可见粗细不一的管、腔样无回声,连接成网状,位于皮下浅筋膜层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肿块内充满红兰相间的血流信号,血流信号频谱显示为静脉波形频谱。
双侧颈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右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cm,膨大处cm,左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cm,膨大处cm。双侧颈总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管壁不增厚,内膜平整,管腔无明显狭窄及扩张。CDFI显示血流方向正常,仅在分叉处可见轻度紊乱
第五篇:正常X线报告
----正常X线报告模板-----
胸部正侧位
两侧胸廓对称,胸廓各骨骨质未见异常;双肺野清晰,未见肺实质性或间质性病变。双肺纹理走向分布规则,未见肺充血或郁血征象;纵隔无增宽,心影及双侧肺门大小、形态、位置未见异常。双侧膈面光整,双侧肋膈角锐利。
意见:心肺膈未见异常。
颈椎(胸、腰、骶尾椎)正侧斜位
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生理弯曲度存在,椎体顺列正常;各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椎体、附件骨质未见异常;各椎间隙形态、宽度未见异常;各椎间孔大小、形态未见异常。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旁软组织未见异常。
意见: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未见异常。
左侧髋关节正位
左侧股骨骨质结构完整,密度正常,未见骨质破坏、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骨质异常,未见骨折X线征像。左侧髋关节对位良好,关节面光整,关节间隙未见增宽或变窄。相邻软组织未见异常。
意见:左侧髋关节未见异常。(余各骨关节的X线报告格式与此大致相同)
头颅正侧位
头颅各骨骨质结构完整,密度正常,未见骨质破坏、骨质疏松等骨质异常改变,未见骨折X线征;脑血管压迹清晰,颅缝无增宽。蝶鞍大小形态未见异常。
意见:头颅平片未见异常。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食道吞钡示双侧梨状窝对称,未见积钡,钡剂通过食道全程顺利,食道壁光整,食道粘膜未见中断破坏,未见充盈缺损或龛影;贲门开放正常。胃充盈良好,呈鱼钩状;胃粘膜规整,未见中断破坏或增粗紊乱;胃小弯光整,胃部未见充盈缺损或龛影,蠕动正常;幽门开放正常;十二指肠球部充盈良好,形态正常,余所见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未见异常。意见: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食道、胃、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
结肠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
肛管插入肛门顺利,先注入稀钡,可见钡剂逆向充盈各段结肠;然后注入适量空气,见各段结肠包括回盲部及回肠末段在气钡双重对比下充盈显影良好;各结肠走形、形态正常,结肠袋完整清晰,未见充盈缺损或异常狭窄段。阑尾显影,光滑柔软。余未见异常。
意见;结肠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
静脉肾盂造影(IVP)
造影前腹平片示腹部肠气少,双肾轮廓显示清晰。双侧泌尿系行程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静脉注射76%泛影葡胺40毫升(或20毫升),双肾7分钟时即见显影,15分钟时显影清晰;综合7,20,30分钟各片所见,双侧肾盂、肾盏未见扩张积水,大小、形态、位置未见异常;双侧输尿管通畅,未见扩张积水。膀胱充盈良好,边缘光整。余未见异常。
意见:1.静脉肾盂造影双侧泌尿系未见异常。2.双肾功能良好。
胆道T管造影
经T管往胆道内注入适量20%泛影葡胺,见胆总管、左右肝管及肝内胆管显影良好,未见扩张积水或充盈缺损;造影剂经胆总管顺利进入十二指肠。胆囊未见显影,为胆囊切除后改变。余未见异常。
意见:1.T管造影胆道系统未见残留结石。2.胆道系统通畅。
子宫输卵管造影
经导管往子宫内注入泛影葡胺适量,可见子宫腔及输卵管显影良好;子宫腔形态,大小未见异常;双侧输卵管通畅,未见阻塞或扩张积水。造影剂进入盆腔,呈波浪状均匀涂布。余未见异常。
意见:1.子宫腔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2.双侧输卵管通畅。
1头颅骨质未见异常 头颅大小正常,颅骨内外板连续,板障结构无增宽,颅缝走行正常。脑回压迹无加深、变多。蝶鞍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内。
2各组副鼻窦未见异常。
双侧上颌窦透过度良好,窦壁骨质完整,未见骨破坏及粘膜增厚征象。额窦及筛窦亦未见异常。
3右侧慢性上颌窦炎。
右侧上颌窦密度增高,窦腔混浊,黏膜肥厚呈同心圆状改变,左侧上颌窦,双侧额窦,筛窦未见异常。
4双侧乳突未见异常。
双侧乳突蜂房发育良好,透过度正常,未见骨破坏征象,乙状窦前壁和鼓室盖骨质连续,窦硬膜三角显示良好。
5鼻咽部增殖腺肥大。
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影明显增厚,呈结节样突出,气道轻度受压,余未见异常。
6心、肺、膈未见异常。
胸廓对称,肋骨发育走行正常,双侧肺野清晰,肺纹理走行正常,双肺门不大,气管纵隔居中,心影大小在正常范围之内,双膈顶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7静脉肾盂造影未见异常
腹部平片见腰椎序列正常,腹部肠腔内有少量积气,双侧肾影隐约可见,双腰大肌影显示清晰,双肾区及两侧输尿管走行区及盆腔内未见阳性结石影。静脉注入造影剂后,8’片见双侧肾盂、肾盏显影,充盈正常,杯口锐利;15’片所见同上;25’片解压后,见造影剂沿双输尿管下流,断续显影,并充盈膀胱,膀胱及输尿管未见异常改变。
8右肾结石。
腹部平片见腰椎序列正常,腹部肠腔内有少量积气,双侧肾影隐约可见,双腰大肌影显示清晰,右肾区见 0.8*0.8CM致密影,边缘清楚,双侧输尿管走行区及盆腔内未见异常。腹部平片未见异常腹部平片见腰椎序列正常,腹部肠腔内有少量积气,双侧肾影隐约可见,双腰大肌影显示清晰,双肾区、两侧输尿管走行区及盆腔内未见阳性结石影。
9腹部平片未见异常
腹部平片见腰椎序列正常,腹部肠腔内有少量积气,双侧肾影隐约可见,双腰大肌影显示清晰,双肾区、两侧输尿管走行区及盆腔内未见阳性结石影。
10右侧输尿管中段结石。
腹部平片见腰椎序列正常,腹部肠腔内有少量积气,双侧肾影隐约可见,双腰大肌影显示清晰,第三腰椎右侧横突处相当于右输尿管中段区见0.3*0.8CM致密影,边缘清楚,其他未见异常。
11骨质未见异常
骨骨皮质连续,骨小梁走行正常,骨髓腔不窄,所见关节面光滑,关节间隙正常,余未见异常。
12骨盆骨质未见异常。
骨盆片见双侧髂骨翼骨质完整,骨小梁走行正常,双骶髂关节及髋关节面光整,间隙不窄。双侧股骨头形态正常,位于髋臼窝内,骨小梁走行正常,耻骨联合间隙正常,其它未见异常。
13双侧髋关节脱位。
双侧髂骨骨质完整,骨小梁走行正常,双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股骨头位于帕氏方格外上象限,沈通氏线不连续,其它未见异常。
14双侧股骨头无菌坏死。
骨盆片见双侧股骨头变扁,明显变形,其内见多发的囊状透亮区,其他未见异常。
15双膝关节未见异常。
双膝关节面光整,关节间隙不窄,髁间嵴无增生,关节构成各骨骨质连续。
16双膝关节退变
双侧膝关节间隙轻度变窄,髁间嵴变尖,髌骨后上缘及各关节缘见唇样骨质增生改变,其它未见异常。
17双肩关节骨质未见异常
双侧肩关节面光滑,关节间隙不窄,肱骨头发育正常,关节构骨及骨小梁走行正常,其他未见异常改变。
18蝶鞍未见异常改变。
蝶鞍侧位片见蝶鞍呈椭圆型(圆型,扁平型,封闭型)改变,前后床突及鞍底骨质完整,未见骨破坏、增大及钙化改变。蝶鞍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内,其它未见异常。
19鞍内占位性病变 蝶鞍明显增大,深径明显加深,前后径增长,呈气球状改变。前床突变尖,后床突孤立、上翘、变直,鞍背游离,其它未见异常。
20颈椎病。
颈椎序列正常,椎体曲度变直,颈椎5-6间隙变窄,第4-5-6椎体前缘呈唇样骨增生,5-6椎体钩突变尖,其他未见异常改变。
21颈椎骨质未见异常。
颈椎顺列,曲度正常,椎间隙不窄,椎体及附件骨质完整,其他未见异常。
22颈椎退变。
颈椎曲度变直,椎体5-6前缘变尖,椎体5-6钩突变尖,颈椎间隙不窄,关节面光整。
23腰椎骨质未见异常。
腰椎序列正常,生理曲度存在。椎体骨质未见异常,各椎体正侧位附件骨质完整,各椎间隙不窄,关节面光整,双侧腰大肌影清晰。
24腰椎压缩性骨折
腰椎序列正常,第1腰椎呈楔形变,椎体明显压缩,前缘变扁,椎体前上角堆积并可见骨折线,其他椎体与关节未见异常。
25腰椎退行性改变。
腰椎顺列,曲度正常,椎间隙不窄,椎体3-5前缘及侧缘见骨增生,其他未见异常。
26胸椎骨质未见异常。
胸椎顺列,生理曲度,各椎间隙正常,椎体完整,小关节清晰,未见骨质异常改变。
27腰椎退变伴腰4椎体滑脱。
腰椎序列正常,生理曲度变直,双侧腰大肌影清晰,第3-5椎体前缘及侧缘呈唇样增生,第4腰椎向前呈1度滑移,双斜位片见第4腰椎双侧椎弓根断裂,其它未见异常。
28骶尾椎骨质未见异常。
骶尾椎序列正常,生理曲度存在,各椎体及附件存在,间隙正常,关节面光整,其它未见异常。
29骨折术后。
原为右股骨中段骨折、本次片为术后改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并可见钢针内固定,有少量骨痂形成,其它未见异常。
30右侧克雷氏骨折。
右侧桡骨远端见横行透亮线影,断端轻度错位成角,并向背侧移位,尺骨茎突亦见横行透亮线影。
31右肱骨髁上骨折。右侧肱骨远端可见横行透亮线影,断端明显错位,轻度成角,其它未见异常。
32右侧内外踝骨折。
右侧踝关节内外踝见横行透亮线影,断端无明显错位,其它未见异常。
33右侧锁骨骨折。
右侧锁骨中段见横行透亮影,骨皮质断裂,断端明显错位成角,其它未见异常。
34右侧胸部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胸腔积液。
胸廓不对称,右侧4、5、6、7、8肋骨见横行骨折线,断端轻度错位,右侧胸腔肋膈角区有少量积液改变。左肺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内,左膈光滑,左肋膈角锐利。
35右下肺炎。
胸廓对称,肋骨走行发育正常,右肺下野见斑片状及片状阴影,边缘模糊,密度不甚增高。心影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内,双膈顶光滑,双肋隔角锐利。
36右肺下叶周围性肺癌。
胸廓对称,肋骨发育走行正常,右肺下野见3*3CM大小的块状影,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并见分叶及短毛刺。侧位片病变位于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病灶断层片肿块内部未见钙化病灶,同侧肺门不大,左肺未见病变。心影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内,双膈顶光滑,肋膈角锐利。
37右肺中心型肺癌。
胸廓对称,肋骨发育走行正常,右肺上野见3*3CM的肿块影,边缘清楚、分叶,右肺门增大。正位支气管断层见右上叶支气管明显变窄,呈截断改变,肺门区见肿大淋巴结。心影大小正常,左肺及隔肌正常。
38右上肺浸润型肺结核
胸廓对称,肋骨发育走行正常,右肺上野一、二肋间见斑片状边缘模糊影,侧位片病变位于右肺尖后段,气管纵隔居中,心影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内,双膈顶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39右上肺陈旧性肺结核
胸廓对称,肋骨发育走行正常,右肺上野可见点状、条索状致密影,边缘清晰,并见点状钙化灶,余肺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内,双膈顶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40双肺慢性纤维化空洞型肺结核
胸廓呈桶状,肋间隙增宽,双肺中上野可见片状条索状致密阴影,新老病灶并存,其间见数个环形透亮区,双肺门上提,双肺纹理呈垂柳状改变,双肺野透过度增高。心影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内。双肋膈角变钝,并见幕状胸膜粘连。其它未见异常。
41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胸廓呈桶状,肋骨平举,肋间隙增宽,双侧肺野透过度增高,双肺纹理增强紊乱,呈网状改变。心影增大,肺动脉段突出,右心室增大,右下肺动脉增宽超过1.5CM,双膈面低平,双侧肋膈角变钝。42右侧胸腔积液。
胸廓不对称,右侧肋间隙增宽,右肺中下野密度明显增高,上缘呈外高内低弧状抛物影,纵隔气管向左移位,右侧肋膈角消失,余未见异常。
43主动脉粥样硬化。
胸廓对称,肋骨发育走行正常,双侧肺野清晰,肺纹理走行正常,双肺门影不大,气管纵隔居中,心影大小在正常范围之内,主动脉明显迂曲,主动脉结见蛋壳状钙化。双膈顶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44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胸廓对称,肋骨发育正常。双侧肺野未见病变,双肺血增多,以双上肺野为著,上下不成比例。心影增大,呈二尖瓣型,右心缘见双弧双密影,左心缘见四弓改变,以左房、右室、左室增大为主,双肋膈角区可见横行B线影,双膈顶光整。
45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胸廓对称,肋骨发育走行正常,双肺血明显增多,肺门影增大,心影中度增大,呈二尖瓣型,心胸比例大于0.52,以左、右心室增大为主。主动脉结大小正常。气管纵隔居中,双膈顶光滑,肋肋膈角锐利。
46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胸廓对称,肋骨发育正常,双肺血增多,心影增大,呈主动脉型,左心缘第三弓向左、向下突出,以左心室增大为主。主动脉结明显突出,肺动脉段轻度突出,可见漏斗征。双膈顶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47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胸廓对称,肋骨发育走行正常,双肺血增多,肺野未见病变。双肺门增大,以左肺门为主。心影增大,呈二尖瓣型,心胸比例大于0.5,左前斜位见右房段延长,并向上突起,与右心室成角,并见右心室增大。主动脉结不大。双膈顶光滑,双肋膈角锐利。
48右侧眼眶下壁及右颧弓骨折合并右上颌窦积液。大瓦氏位片见右侧眼眶下壁斜行透亮线影,并与右侧上颌窦相通,右侧颧弓中段见横行透亮线影,断端轻度错位,右侧上颌窦密度增高,其它未见异常。
49双耳内听道未见异常改变。双耳内听道呈管状改变,(喇叭状:壶腹状)内听道骨壁完整,无骨破坏及增宽改变,其它未见异常。
50大瓦氏位未见异常。
大瓦氏位片见双侧上颌窦透光度正常,骨壁完整,双侧颧骨、双侧眼眶骨质未见外伤性改变,筛窦、额窦未见异常改变。
51跟骨骨质未见异常。
左跟骨骨皮质光整、连续,骨小梁走行正常。52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曲度变直,椎体呈方椎,椎小关节致密,脊柱呈竹节样改变,棘间韧带钙化,双骶髂关节面致密,关节间隙变窄。双髋关节也见相应改变。其他未见异常。
53骨囊肿。
骨干骺端囊状透光区,囊壁清晰,(囊内可见少许纤细的条状间隔,)病变呈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连续。并发病理性骨折,)未见骨膜反应。
54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干增粗、变形,髓腔透过度减低,其内骨小梁走行紊乱,呈磨玻璃样改变。
55类风湿性关节炎。
指、指间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致密,关节面下见小囊样透亮区,构骨骨小梁稀疏。
56先天马蹄内翻足。
右足跗骨发育不良,距骨向外跟骨向内,诸跖趾骨内收,距骨与第一跖骨及跟骨与第四跖骨的正常连线关系不对称。其他未见异常,食道钡透未见异常。
57胸腹联透:心、肺、膈及腹部未见异常。
食道钡透:口服钡剂后,会厌部结构清晰对称,食道钡剂通过顺利,粘膜显示清晰,管壁显示柔软,未见充缺及龛影。贲门区无异常改变。
58上消化道钡透未见异常。
胸腹联透:心、肺、膈及腹部未见异常。食道:钡剂通过顺利、粘膜显示清晰,连续,管壁显示柔软、管腔未见狭窄,钡剂顺利通过贲门区,其它无异常改变。胃:胃呈钩形,外形光滑腔壁线连续,粘膜清晰,未见龛影及充盈缺损,扩张度适中,蠕动正常,幽门开放自如,排钡功能正常。十二指肠:球呈三角形,粘膜清晰,外形光滑,十二指肠升降段无异常改变。
59下消化道钡灌肠未见器质性病变。
插管后自直肠注入钡剂及气体,钡剂依次充盈直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上述各段肠管充盈正常,肠袋清晰、对称,未见狭窄及充盈缺损改变。阑尾显影,呈蚯蚓状,形态规则,活动性良好。
60全消化道钡透未见异常。
胸腹联透:心、肺、膈及腹部未见异常。食道:钡剂通过顺利、粘膜显示清晰,连续,管壁显示柔软、管腔未见狭窄,钡剂顺利通过贲门区,其它无异常改变。胃:胃呈钩形,外形光滑腔壁线连续,粘膜清晰,未见龛影及充盈缺损,扩张度适中,蠕动正常,幽门开放自如,排钡功能正常。十二指肠:球呈三角形,粘膜清晰,外形光滑,十二指肠升降段无异常改变。空回肠:粘膜清晰,未见狭窄及扩张,蠕动张力尚可,活动度好,回盲瓣结构正常,开放自如,钡剂通过顺利
61贲门失迟缓症
胸腹联透:心、肺、膈及腹部未见异常。食道钡透:食管下段明显扩张,食管内见滞留物,食管下段明显狭窄,呈大罗卜根洋改变.食管管壁柔软,有少量钡剂进入胃内。胃泡消失。
62食管静脉曲张。
胸腹联透:心、肺、膈及腹部未见异常。食道钡透:食管中下段粘膜皱襞增粗迂曲,可见串珠样改变,腔壁线不规则,柔软。蠕动正常,钡剂顺利进入胃内。
63子宫输卵管造影未见异常改变。临床医生操作,向宫腔内注入造影剂,见宫腔显影呈倒三角形,边缘清晰。双侧输卵管显影,自然迂曲,未见阻塞性改变。双侧伞端充盈正常,并见造影剂通过伞端弥散于腹腔,其它未见异常。
64脊髓造影未见异常改变。
临床医生操作,向椎管内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见椎管显影,用头低足高位。见造影剂自腰段椎管顺利流至胸段椎管,上述各段椎管充盈正常,神经根显示清晰,未见异常征象。检查结束。
65各关节骨质未见异常
各关节构骨骨质完整,骨小梁走行正常,各关节面光滑,关节间隙未见狭窄。余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