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top信息管理项目CMU MISM录取之申请总结
美国top信息管理项目CMU MISM录取之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个人背景简介
个人背景情况简介,国内某211财经类院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修过金融双学位(成绩很烂),三维中等偏上,有两个水实习,无高大上科研,无牛推。混申美国的MIS(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科学)和MEM(工程管理)的Master。以下的内容是基于像我这样经历很水的人来展开的,背景不相似者基本无参考性。
关于GPA
很多时候,gpa可能是招生委员会对于你的第一印象,毕竟是自己大学三四年一个个学分、一门门专业课慢慢积攒下来的,而且是得到过学校的盖章认证的,可以说gpa是对一个人大学的学习情况一个最真实的体现,所以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gpa会确保你通过各个项目的初步筛选。没的说,GPA 是越高越好,但也是最难提高的。所以必须要从大一就意识到绩点的重要性,不要等到大三想出国时才发现绩点不够用。
关于准备语言考试
在整个漫长的申请季中,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坚持和主动。申请出国留世毕盟留学:www.teniu.cc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学这件事看起来是要比考研轻松的,但是其实从我们开始复习托福考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漫长的拉锯战。对于我这类英语底子没有那么好的人群来说,考上3.4次托福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托福和gre 的学习,个人觉得不需要去报某东方的辅导班(VIP 一对一除外),因为只要把指定的单词掌握扎实,再加上坚持刷题,考一个够自己申请的分数是基本没问题的。托福的口语比较难提分,可以选择世毕盟留学独家提供的口语模拟考试练习,外教会一对一的给你一些很有针对性的建议,甚至是考场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个人感觉这个练习对准备口语考试还是十分有帮助的。
GRE更是一场关于单词的拉锯战,但战线不宜拉得过长,因为背过的单词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个人建议在刷过2-3遍单词后再开始做题,结合题目来巩固自己曾经背过的单词效果会很好多。平常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给自己计时做题,做完后要自行订正,对于出错的题目一定要弄清错因,吸取教训,争取下次碰到类似的题目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也要善于总结,不管是在词汇的复习过程中还是刷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自己总结一些考试重点词汇、重点题型做归纳整理。总之,在语言考试的过程中,一定要多背、多记忆、多总结,千万不能怕麻烦。当然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这方面也就不多说了。
关于选校
选校的时候,世毕盟会给你一个选校列表,都是综排相当不错的学校,但也不一定都符合自己对项目要求和预期,所以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喜好(地理位置、学费、专排、职业规划、课程设置、项目时长等)进行适当的调整。有一些在综排上没有很显赫的学校还是有一些学术科研方面很棒、学生就业情况不错的项目的。所以这个就需要自己主动的多去了解,不管是从学校官网上的、留学论坛、还是学长学姐那里,一定要把这些准备工作做好。总之了解的信息越充分就越利于自己的选校。
关于选校的数量,我个人觉得10左右就足够了。这样说的原因是虽然美国学校在录取时没有什么确定或者严苛的标准,但是通过之前的申请案例,每个人通过三维和一些学术成果的比较,是大概能够预估出来自己的最后申请结果的(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短板的话)。所以就申请一些往年录取同学水平基本差不多的学校就可以了。保底学校1-2所就够,不需要4-5所,因为如果学校太过保底的世毕盟留学:www.teniu.cc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话即使你最后拿到了录取也不太情愿去。
关于专业相关实习
想出国的同学们都应该知道实习这方面的经历虽然不是强制的,但如果没有相关实习的话,申请的时候一定会受到限制,因为像我这样申请美国偏职业的master还是挺看重你的工作经验的,对于在校生来说就是实习经历了。有一些学校的网申系统就会让你填写一些工作经验方面的内容。所以不管实习经历水不水,都一定要有这方面的经历,不然你在写PS的时候都不太好具体阐述你的职业兴趣、团队能力什么的。个人建议还是通过学校的导师推荐一些专业相关度高的实习比较靠谱,对自己的能力有提升、简历上有的可写、甚至可以拿到老板的推荐信。
关于文书
文书是整个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招生官需要通过你关于自己的1000字左右的介绍来对你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所以这就要求文书一定要写的丰富、立体,才能给学校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申请过程中,要主动和世毕盟Mentor沟通,反复修改自己的CV/PS,把自己大学四年的经历做更深一步的挖掘,当然这是针对像我这样没有很出彩的学术科研经历的人来说的。一些曾经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做过的项目也被我拿来写成自己做过的学术研究。我在PS中提到的Data analysis,其实真心只是每天对着信息系统进行基本操作,但我就写到这让我意识到在真实世界information system对business的价值是什么。换句话说,挖掘就是换个角度描述你的经历。当然这都是实打实的经历中挖掘,但是不要胡编,不要无中生有,否则不但很容易看出来,面试时也会被问的哑口无言。
最后,需要针对每个学校的每个program进行适当的调整,要说明为什么这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适合你,你打算在攻读这个硕士学位时做什么project,并且这个项目恰恰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实现你的职业规划、职业目标等等。
对于Resume/CV,首先,把你认为和你申请最有用的写上去就成了,但更重要的是polish,这点和PS的挖掘完全一致,而且要多运用积极的词,比如coordinate, 世毕盟留学:www.teniu.cc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maintain, complete,以及具体的细节,像数字,第几名,多少人参加等等。
总之,文书的创作是个持续的过程,是个不断修改的过程,有时候甚至在提交之前还是要修改。
关于MIS
可以说MIS是个工商结合的专业,虽然在cs大神看起来这个专业很渣,但它对于本科阶段工科背景不强的同学转cs来说是个很好的跳板。由于美国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不是很多,而且每个学校叫的名字也不一样,学科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所以需要自己去了解,看项目是否和自己的需求对口。
简单说一下我申请到的项目的一些具体信息,其他的没有申请也没有详细了解过就不阐述了
1、CMU-MISM(21month)
基本上申请MIS 方面的同学都会申请的项目吧,毕竟是传说中的专排第一(MIT除外 =。=)。分三类,12 month(需要三年工作经验)、16month(应届生最好的选择)、21 month(一年在澳洲的阿德莱德,第二年再回匹兹堡)。
我是申请后被调剂的,个人觉得基本211 gpa3.5+, T100+,G320+ 申请到21m 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是在cmu,所以如果选择留美当码农的话是个很好的选择,项目的毕业生就业数据也很好看。
2、Umich MSI
这是密大的一个信息学院下面的项目,我申请的track是Information analysis and retrieval。但是其实这个学院最厉害的track是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人机交互),是一个比较偏设计、偏文的专业,可以做用户体验设计、web前端开发等等,对于不想当纯码农的同学来说是个比较合适的选择。当然,由于不是纯cs,就业数据也就没有cmu那么好看。
3、UNC-MSIS 世毕盟留学:www.teniu.cc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听学长学姐说这个项目比较偏理论,做的project没有那么Practical,课业压力不大,有充足时间刷题找工作。
想说的话
感谢世毕盟留学,感谢世毕盟的mentor,一位优秀又有想法的清华学长,给我的PS,CV等不厌其烦地提出过很多次宝贵意见;感谢培训师、盟盟陪我走过整个漫长的申请季,帮我处理推荐信、网申、模拟面试、语言polish等等,拯救了我这个拖延症晚期。感谢每位曾经帮助过我的师长、同学、朋友,没有你们的鼓励我大概早就放弃了。总之,选择出国这条路真的很艰辛,一定要想好了再行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要对自己负责。
由于时间有限,只能码这么多了,其中不乏一些无用的话,所有错误和不足之处请见谅:)
世毕盟留学:www.teniu.cc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第二篇:美国TOP信息管理项目CMU-MISM录取之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美国top信息管理项目CMU MISM录取之申请总结
背景简介
211财经类院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修过金融双学位,三维中等偏上,有两个水实习,无高大上科研,无牛推。混申美国的MIS(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科学)和MEM(工程管理)的Master。以下的内容是基于像我这样经历很水的人来展开的,背景不相似者基本无参考性。
一、关于GPA 很多时候,gpa可能是招生委员会对于你的第一印象,毕竟是自己大学三四年一个个学分、一门门专业课慢慢3积攒下来的,而且是得到过学校的盖章认证的,可以说gpa是对一个人大学的学习情况一个最真实的体现,所以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gpa会确保你通过各个项目的初步筛选。没的说,GPA 是越高越好,但也是最难提高的。所以必须要从大一就意识到绩点的重要性,不要等到大三想出国时才发现绩点不够用。
二、关于准备语言考试
在整个漫长的申请季中,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坚持和主动。申请出国留学这件事看起来是要比考研轻松的,但是其实从我们开始复习托福考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漫长的拉锯战。对于我这类英语底子没有那么好的人群来说,考上3.4次托福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托福和gre 的学习,只要把指定的单词掌握扎实,再加上坚持刷题,考一个够自己申请的分数是基本没问题的。托福的口语比较难提分,可以选择世毕盟留学独家提供的口语模拟考试练习,外教会一对一的给你一些很有针对性的建议,甚至是考场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个人感觉这个练习对准备口语考试还是十分有帮助的。
GRE更是一场关于单词的拉锯战,但战线不宜拉得过长,因为背过的单词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个人建议在刷过2-3遍单词后再开始做题,结合题目来巩固自己曾经背过的单词效果会很好多。平常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给自己计时做题,做完后要自行订正,对于出错的题目一定要弄清错因,吸取教训,争取下次碰到类似的题目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也要善于总结,不管是在词汇的复习过程中还是刷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自己总结一些考试重点词汇、重点题型做归纳整理。总之,在语言考试的过程中,一定要多背、多记忆、多总结,千万不能怕麻烦。当然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这方面也就不多说了。
三、关于选校
GGU语录: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选校的时候,世毕盟会给你一个选校列表,都是综排相当不错的学校,但也不一定都符合自己对项目要求和预期,所以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喜好(地理位置、学费、专排、职业规划、课程设置、项目时长等)进行适当的调整。有一些在综排上没有很显赫的学校还是有一些学术科研方面很棒、学生就业情况不错的项目的。所以这个就需要自己主动的多去了解,不管是从学校官网上的、留学论坛、还是学长学姐那里,一定要把这些准备工作做好。总之了解的信息越充分就越利于自己的选校。
关于选校的数量,我个人觉得10左右就足够了。这样说的原因是虽然美国学校在录取时没有什么确定或者严苛的标准,但是通过之前的申请案例,每个人通过三维和一些学术成果的比较,是大概能够预估出来自己的最后申请结果的(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短板的话)。所以就申请一些往年录取同学水平基本差不多的学校就可以了。保底学校1-2所就够,不需要4-5所,因为如果学校太过保底的话即使你最后拿到了录取也不太情愿去。
五、关于专业相关实习
想出国的同学们都应该知道实习这方面的经历虽然不是强制的,但如果没有相关实习的话,申请的时候一定会受到限制,因为像我这样申请美国偏职业的master还是挺看重你的工作经验的,对于在校生来说就是实习经历了。有一些学校的网申系统就会让你填写一些工作经验方面的内容。所以不管实习经历水不水,都一定要有这方面的经历,不然你在写PS的时候都不太好具体阐述你的职业兴趣、团队能力什么的。个人建议还是通过学校的导师推荐一些专业相关度高的实习比较靠谱,对自己的能力有提升、简历上有的可写、甚至可以拿到老板的推荐信。
六、关于文书
文书是整个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招生官需要通过你关于自己的1000字左右的介绍来对你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所以这就要求文书一定要写的丰富、立体,才能给学校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申请过程中,要主动和世毕盟Mentor沟通,反复修改自己的CV/PS,把自己大学四年的经历做更深一步的挖掘,当然这是针对像我这样没有很出彩的学术科研经历的人来说的。一些曾经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做过的项目也被我拿来写成自己做过的学术研究。我在PS中提到的Data analysis,其实真心只是每天对着信息系统进行基本操作,但我就写到这让我意识到在真实世界informationsystem对business的价值是什么。换句话说,挖掘就是换个角度描述你的经历。当然这都是实打实的经历中挖掘,但是不要胡编,不要无中生有,否则不但很容易看出来,面试时也会被问的哑口无言。
GGU语录: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最后,需要针对每个学校的每个program进行适当的调整,要说明为什么这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适合你,你打算在攻读这个硕士学位时做什么project,并且这个项目恰恰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实现你的职业规划、职业目标等等。
对于Resume/CV,首先,把你认为和你申请最有用的写上去就成了,但更重要的是polish,这点和PS的挖掘完全一致,而且要多运用积极的词,比如coordinate,maintain, complete,以及具体的细节,像数字,第几名,多少人参加等等。
总之,文书的创作是个持续的过程,是个不断修改的过程,有时候甚至在提交之前还是要修改。
关于MIS 可以说MIS是个工商结合的专业,虽然在cs大神看起来这个专业很渣,但它对于本科阶段工科背景不强的同学转cs来说是个很好的跳板。由于美国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不是很多,而且每个学校叫的名字也不一样,学科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所以需要自己去了解,看项目是否和自己的需求对口。
简单说一下我申请到的项目的一些具体信息,其他的没有申请也没有详细了解过就不阐述了 CMU-MISM(21month)基本上申请MIS 方面的同学都会申请的项目吧,毕竟是传说中的专排第一分三类,12 month(需要三年工作经验),16month(应届生最好的选择),21 month(一年在澳洲的阿德莱德,第二年再回匹兹堡)。
我是申请后被调剂的,个人觉得基本211 gpa3.5+, T100+,G320+ 申请到21m 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是在cmu,所以如果选择留美当码农的话是个很好的选择,项目的毕业生就业数据也很好看。
Umich MSI 这是密大的一个信息学院下面的项目,我申请的track是Information analysis and retrieval。但是其实这个学院最厉害的track是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人机交互),是一个比较偏设计、偏文的专业,可以做用户体验设计、web前端开发等等,对于不想当纯码农的同学来说是个比较合适的选择。当然,由于不是纯cs,就业数据也就没有cmu那么好看。
UNC-MSIS 听学长学姐说这个项目比较偏理论,做的project没有那么Practical,课业压力不大,有充足时间刷题找工作。
GGU语录: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
八、想说的话
感谢世毕盟,感谢世毕盟的mentor,一位优秀又有想法的清华学长,给我的PS,CV等不厌其烦地提出过很多次宝贵意见;感谢雪莲、盟盟陪我走过整个漫长的申请季,帮我处理推荐信、网申、模拟面试、语言polish等等,拯救了我这个拖延症晚期。感谢每位曾经帮助过我的师长、同学、朋友,没有你们的鼓励我大概早就放弃了。总之,选择出国这条路真的很艰辛,一定要想好了再行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要对自己负责。
GGU语录: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
第三篇:美国 TOP 30 研究生院申请
一定要提前声明一下,此文是我在CD上看到的一篇很喜欢的文章,这里注明转载出处~以免版权纷争。最喜欢的是中间的部分,作者对自己未来的路的思考以及关于自己每做过一件事情后的总结,觉得极其受用,很多想法也不谋而合,所以拿来与大家分享。
其实这个阶段离我还很远有没有!!但最近就是有点看不进去期末,老刷CD,我知道这样不好--我这就去教室。。好了,以下为正文~(文章很长,相信有兴趣的同学一定会耐心看完,我个人比较推荐中间的部分,最后的留学费用啊签证啊神马的可以不看,只是为了保证文章的完整性放上来的)
From ChaseDream
申请美国 TOP 30 研究生院的秘密(申请、选校、流程、文书、签证、费用、心路历程全接触)
谨以此篇献给我的美国留学DIY申请之路并助在CD上奋斗的朋友们
(从DIY申请学校,到为下届的同学做咨询,到现在帮同学们做材料,一年多来总结了很多经验,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也希望对同学们的申请有所帮助。读完文章有问题的朋友,可以给我写邮件:zoeilife@gmail.com
另外我修订了一本3万字左右的申请宝典,宝典一步一步教大家如何写出理想的申请材料,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发邮件到以上邮箱索取电子版,邮件中请说明本科专业、申请目标专业、理想学校和入学年份。谢谢!
随着USC的正式入学通知书来临和成功预约签证面谈,我的美国留学申请之路也算圆满完成了。由于全程自己申请的关系,对文书写作、选校、联系教授有颇多感概。一边准备GT、实习、打工挣钱和准备申请的日子还历历在目,最后终于可以长叹一口气笑着说:这一路真是——Bon Voyage!
迷惑.开始
其实一开始很难说清楚我想出国的原因,我也没有未来的打算,不知道申请的流程,但是,这不重要。因为最初的动力也许来自原始的渴望,代表内心的希冀。跟着感觉走,不要听别人在旁边叫嚣。神说:这样很好。因为,此刻这首歌已然完成了谱曲,只等我把更美的歌词填上。然后,让我们合着,一起唱。
坎坷.途中
2009年2月我开始准备GMAT,5月考试,考砸,8月继续考,结果还是不令人满意:650...就没听说申商科有考那么低的。然而由于TOEFL和第一轮申请的deadline迫在眉睫,也就先把GMAT放在了一边,这一放,就再没有拾起。不过直到现在还很是怀念那一段天天老清早去图书馆占座位,做逻辑题目做到睡着,讨论阅读题目到深夜,随手都拿着红宝书背单词的单纯日子呢。2009年9月,一战TOEFL,98分的悲剧。写了邮件到想申请的学校(大多数都要求TOEFL100分),大多数学校表示,可以接受我的申请。这里想说明的是:大部分的美国学校还是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数差个一分两分其实不会对申请造成太大的影响。而且越是top的学校就越是如此。但由于今年的申请竞争格外激烈,为保证自己能被更好的学校录取,在2010年1月,我又决定二战TOEFL,终于得到比较满意的成绩104。帮助我下定这个决心的还有两个朋友:一个是HBS毕业的banker,现在美国工作,他的话很简单: Well you just have to do it again, until you get what you want.太精辟了!为了达成目标,失败一次两次又如何,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再战,再战,再战,直到胜利,不是吗?另外一个朋友用他的实际行动鼓舞了我。他TOEFL战了3次,GMAT战了4次,最终也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成绩。
然而此时(1月),已经收到了TAMU的拒信了。收到拒信时,心情非常差,因为他家的deadline较早,为了赶essay,大冬天的,我晚上写到2点,凌晨6点起床继续写才算完成。结果还是一纸拒信。不过,难过了15分钟后,我又重新鼓起勇气,立即给他们的院长写信询问我被拒的原因。这里要说的是:每一次失败后必须弄清楚失败的原因,以此积累经验,否则失败是没有意义的。
不过其实最纠结的还是写essay.如何在短短的500或1000字里写出自己的优势(独特但又符合逻辑)、说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有雄心又不显得浮夸)、体现出自己对申请领域的专业理解和丰富经历(有深度又真实可信)是很难的。在写essay以前,我看了4本Marketing专业书籍,知道essay中如何用专业的词汇来表达。我给Northwestern的专业老师写信,了解当今世界MKT最前沿的研究领域。我去各大公司的MKT部门做field research,理清在不同的industry里,MKT的职能和侧重点有何不同。我采访我认识的该领域的熟人,了解MKT的具体职能都有哪些日常工作以及该行业从业人员的career path.再
将自己过去的实习和学生工作经历与专业领域的知识相结合,知道自己做的工作属于哪个level。然而即使是做了那么多准备工作,我写给Rochester的essay也足足改了13稿!基本上坐公交和吃饭都在想着essay怎么写。而我能够从众多高分人士、有工作经验人士中脱颖而出,大抵是因为这样的个性化essay,让我伤透脑细胞的essay吧。
从2009年9月开始申请直到2010年的4月,也就是申请的各个阶段里,我还做了一份实习,两份兼职。一是为了积累更多的essay素材。二是为了在申请之后还能继续和学校保持联系,告诉他们,我一直在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一刻也没有停过。三是为了赚点钱以支付申请费...(属于次要非核心目的)。当然最主要,还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拉。这些工作中涉及500强in house的MKT部门的MarCom,涉及本地服装行业的零售,也涉及市场调研。帮助我认识到入门级的Marketer会做些什么工作,当然也看到senior的marketer在做些什么。同时,在零售行业里,如何针对消费者行为和心理调整促销战略和店铺设置也是我的收获之一。最后,就是市场调研这个行业在中国有多么的不规范也尽收眼底。于是,我就把我在这些工作中的收获写成小essay,不定期发邮件给已近提交了申请的学校,来给自己的申请加分。
同时,这里想说的是,第一,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懂得寻求帮助。当然是基于自己已经独立思考并且努力过的基础上。我每次提出一个问题之前,都做过research,发现答案在自己的能力、知识、人脉范围之外,才会去问别人。第二,当你发现信息不对称的时候,不要道听途说,寻求最专业的人士去得到答案。我对学校的项目、要求有问题时,都会直接写邮件或打电话给学校admission office询问或者argu.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不要轻易听信传闻,否则你会错失很多机会。
勇气.选择
拿到各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我觉得我的人生不太完整,因为i前段时间忙于申请而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经历找工作的环节。于是,我2010年4月我又开始找工作了,想看看自己的实力如何。其实,也就找了一份,还有一份是工作找上我来的。
自己找上我来的是市场调研公司Nielsen.经过三轮面试后,第二天,HR便给我offer了。具体工作内容是做data aquisition。年薪税前7W+商业保险+10天年假等等。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于是,我拒了。但值得一提的还是整个面试过程。其实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轮面试我都有机会和HR还有经验老到的经理们好好聊聊。Nielsen的第一轮面试是HR面,他问了许多想了解我性格的问题,以确定我适合什么岗位。殊不知我就是个喜欢挑战一点,追寻自己一下子达不到的东西的人。所以,他给我的这个岗位是不够我赛牙缝的。二面是部门经理面,聊得还挺投机,原来我们两个会喜欢MKT research,都是因为大学期间上这门课的老师。三面是部门经理加部门员工的case study面,其中一个人问的问题十分tough。也让我发现自己对复杂问题和复杂数据的处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于是我回家立刻马上下载了哈佛案例训练题库...另一份工作是DHL的MT,supply chain属于我的另一个兴趣,这里就不赘述了。总结一下面试的精髓在于:1 自信的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2 让面试官跟着你的思路走。3 你的思路永远是:如何体现优秀的自己。(学校的面试也是如此)
然而家人得知我的工作offer后,纷纷表示,也许留下工作比较好。而我,不得不承认,曾经有过一丝动摇。想留在这里,上海,全世界最繁华崛起最快的都市,做着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继续被父母宠爱着,找个男人,结婚生子买房子开车子。可是,可是,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看得见的,没有悬念的未来。不是,不是,我想看的风景还没有看到,我想去的地方还没有去过,我想经历的探险还没有经历,怎么可以就这样停下来?想要感谢我的偶像Luffy船长,因为我记得他说过:我不想知道宝藏在哪里,我甚至不知道这片海里到底有没有宝藏,可是我和伙伴们当初还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出海了!我对无聊的冒险不感兴趣!是啊,我对无聊的看得见的未来不感兴趣。那未知,那冒险,才是我想经历的。所以,我决定了,不管海的那一边是什么,我去定了!
澄澈.坚定
弄完了自己的申请,我也很想帮助到其他怀揣着梦想的小朋友们,于是参加了某培训机构的实习生计划做起了留学申请的咨询师。在帮上外、华政、财大、外贸、东华等学校的07级同学做咨询的过程中,我看到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眼里的憧憬,当然也看到他们头脑中的误区。看到他们会问我什么专业出来好找工作、某某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名单、申请流程是怎样的,我知道他们并不了解申请的实质。因为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最好的学校是哈佛,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哈佛。因为如果个人的能力不够或者不能在essay中好好体现,即使知道了排名,知道了申请流程,知道了热门专业,也是没有办法成功申请的。这些技术性的、细节性的东西是重要的(important),但并不是核心的(essential)。那什么是核心呢?核心是你的能力、你的潜力、你的经历以及你对这个行业的insight和你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而成绩排第二位的。相比之下,那些细节问题如申请流程、银行存款、快递,更是无足轻重。
那些想出国的后来人们,请你们也一定要坚定。第一,弄清楚申请的核心。第二,绝对不要找中介。第三,选择好一条路,就一直走下去,如果前面有一堵墙,请翻过去,如果前面有一座山,请翻过去,如果前面有一座宇宙,请翻过去。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才是有意思的人生。我现在就是这么的坚定。
那些想成功的人们,第一,不要相信神话。相信自己。这个世界上没有神话,神话都是泪水、汗水、血水缔造出来的。相信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内心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换来好的结果。像农民相信丰收一样去相信自己的耕耘。第二,不要只看见别人成功的结果。请看见别人为目标努力奋斗的过程,请看见别人遭到白目之后的坚持,请看见别人选择这条艰难道路的决心。然后鼓起勇气说: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会像刚下定决心那样坚持下来。第三,找到一个心灵的港湾,不要因为物化的梦想改变了最初的自己。
终站? 新世界
每一次都以为到了终站,其实只是到了下个路口。未来的日子,比现在更加充满未知,所以才值得期待。今天,我许自己一个未来,以后要回头看,看今天说过的豪言壮语,看今天自己许下的诺言,到那时,是否已经实现?
人生有无数种可能,我倒要选一条路走到底,看看是什么模样。你呢?
----
附录:关于申请的种种(for想自己申请的同学——找中介的同学可以以此衡量中介的质量)美国留学申请核心(essay/PS/CV/RL+GPA+GT)
什么叫核心?核心就是这些因素决定你是否优秀,决定你能否被录取以及被怎么样的学校
录取。在准备申请的时候,90%的精力都应该花在核心问题上。
essay/PS(仅指商科哦,其他学科可能有变):无非是回答这些问题:
1)你为什么要申请我们学校/这个专业?
2)以往有哪优秀的经历证明你能够在我们的program和这个行业里成功?
3)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4)个别学校会让写一个道德困境的例子
回答这些问题的核心是:用专业词汇、地道的英语表达你的个性和优秀。不了解这个专业 和没有这方面经历的人是写不出好essay的。让中介编是另外一回事情。但是你得看得懂
中介编得怎么样。
CV
将自己的成就和职能罗列,是一张“成就清单”。主要内容是education, work-
experience, extra curriculum experience, volunteer experience, hounor,personal interest等。
中心思想是:越能体现你优秀的地方越往前写。
Recommendation Letter(RL)
不要太注重推荐人的title,注重实际与之的工作和学术交集。例如我在GY工作时,我的顶
头上司说要叫亚太老大帮我写RL,我婉言谢绝了——因为我和他没有工作交集!着重从不
同角度写自己各方面的优秀。注意角度:可以从“和其他实习生比起来,Ta如何成熟,如
何认真负责”角度写。不要直接描写。
GPA
这个东西的重要性大概占10%左右,当然也有些old-school的学校对成绩很看重,大多
学校要求GPA3.0,太低的GPA可能会影响申请,尽量在其他地方补足。
GT
这个东西肯定是越高越好,但是如果你已经考了2-3次还是一副鸟样的话,还是花更多心
在写材料上比较好。这个东西占申请的20%左右。越高越好拿奖是真的。美国留学申请非核心(选校、申请流程、费用、签证)
什么叫非核心?就是这些内容不决定你能不能被录取,能被怎么样的学校录取。在核心没
有做好之前,请不要过多关注非核心内容。
选校
中国人喜欢看排名,但是我严重建议选校时候更注重看师资力量、和industry的联系以及
地理位置、academic center等因素。因为大多数排名是针对本科的,和我们研究生关
不大。
申请流程
2-6月准备GT
7-8月参加培训、实习、看专业书籍、做field research、最后选校
9-10月集中写essay,递交第一轮申请
11-12月继续写材料,递交第二轮申请
次年
1-2月写follow letter,打电话,不断跟进自己的申请状态
3-4月拿到ad后继续跟进,争取奖学金,预约签证、旅游、提高英语
5-6月学车、烧饭、租房、行前准备、提高英语
7-8月和家人朋友吃散伙饭,shopping、提高英语、到达美国
9月安顿、Orientation、register,准备劳动节后开学(美国的劳动节是9月初)
费用
考试费:GMAT一次250USD,TOEFL 一次1410 RMB
考试培训费:除非巨牛的人全部自己复习,一般人起码要参加以上两项考试中起码一项的培训。最高级的GMAT培训一套7000RMB,一般的XDF2600RMB搞定。TOEFL也差不多
申请培训费:我参加的是XXX(不做广告,有兴趣可以私下问我),很推荐,7800 RMB.今年涨到8800了。和我同班的有同申请到哥伦比亚、哈佛的,其他班还有牛津、卡耐基梅隆等等...中介费:3-4万不等。我个人认为,找中介是下下策。
申请费:各个美国院校的费用不同,从50 USD到135 USC不等。再加上快递费,DHL学
生价: 144 RMB.平均每个学校1000 RMB搞定。
学费:美国学校的学费也参差不齐:从500USD/credit hour到1300USD/credit hour
不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每门课上几个credit.比如有个学校是860USD/credit hour,但是
他们每门课要上4 credit,那么这样算下来学费也不便宜。平均3-4万USD基本上可以搞
大多数研究生项目的学费了。
生活费:各州不同,德州乡下传说非常便宜,但是NY、Chicago、LA这样的大城市基本
1K USD 搞定一个月的温饱。
最后两项决定了你的银行存款数额,申请年的上一年的1月份存入银行就可以了,不用
急的。看到银行存款足够,学校向政府申请I-20。而签证的正式文件里面,是没有银行
款要求的。资金实力方面只是签证的辅助材料。
签证+体检费:3000 RMB搞定
签证
知道录取后便可以到美领馆的网上填写DS160表格(有SEIVE码,需要拿到I-20后再填)
同时电话领事馆预约面签时间。建议早晨7点准时打,否则可能打一天也打不通。在面试之
前交付签证申请费和SEVIS Fee,准备好其他材料和回答的问题就可以去签证了。
签证面试的中心思想是:1 不要体现出移民倾向。2 体现出个人优秀性
具体操作流程网上也有很多,不多赘述了。
希望对未来想出国的朋友有些帮助。
ps.(这个日志发表了一天,很多童鞋分享,小女很是开心,可是很多亲路过就顺手加我为好友了,这个一天下来有很多。。我受宠若惊啊,只是小女也是平凡人儿一个,不太加陌生人。。亲们分享了文章收获了就是目的!不认识的亲们就请不要再加我了。。每天很多好友申请,我一看有新消息还以为是留言和回复~老白激动。T T谢谢各位!)大家不要再加我好友了好吗。。这个真的不是我写的 我只是转载啊!
第四篇:My own story,我的哥大录取之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范文
My own story,我的哥大录取之申请总结
讲故事之前:
作为一个人生只过到不足四分之一长度的人,我不敢妄谈哪些事是人生大事,哪些东西是最重要的。但是在度过的这二十年里,出国留学是我做过的最重大的一次选择。很多人都有人生理想,但我没有。抑或者说,我的人生理想太多,所以等于没有。进大学之前的十二年学习生涯中,我一直都是一个顺着环境走的普通学生,考得好会被奖励,考得差会挨骂,于是自己也努力学,在同学之中,我从来都不是最优秀,最踌躇满志的那种。
上了大学之后,结识了各种朋友,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原来世界上真的有人可以这么的聪明,而他们竟然就在我的身边;人类对知识的探究和了解竟然已经如此之深,而自己的认识竟仍然如此肤浅;世界竟然是如此的多元和吸引,而我所生活的世界竟然如此的小。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不是井底之蛙,而是井底之蛙再底下的那只小虫。我要去认识更多的聪明人,我要去进一步探索宇宙的真理,我要去看看更外面的世界,我要出国。于是,便有了下面这些故事。
G:
烤鸡是一段很长的故事。长者们说,烤鸡词汇背30遍之前,不必谈技巧。现在想起来好像确实是这样,准备GRE的那一年多里主要时间就是背单词,红宝和3000加起来肯定过30遍了。由于平时还有专业课的学习,所以一直不能专心背单词。慢慢背的后果就是背一段忘一段。不过还好都坚持下来了,因为当背单词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感觉就没那么痛苦了。151+170+3.0虽然不算高分,但也是能用的成绩了。而我两次考鸡的最大心得就是:词汇量以及对词汇的熟悉程度真的是GRE的决定性要素,现在回头想想,如果GRE词汇背了60遍,那应该会更高一些。
T:
说起T,简直是我永远的痛。前后总共考了5次,结果最高还是91。简直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愧对曾教过我的九个英语老师。在我收到的所有拒信里,拒绝理由一半以上都是如此的言简意赅:同学你托福太低了。成功经验是没得讲了,这儿可以分享一点失败的经验。我的托福之所以一直很低,主要原因是听力和口语太低了。口语只考过一次20,其他都是更低。听力只有一次22,其他都低于20。所以说大家有空多听听英语,多练练口语,这些的确是需要日常积累的呢。
世毕盟语录: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文书&世毕盟:
这两块故事可以放在一起讲了,因为文书写作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世毕盟的影子。决定出国之后,决定开始找中介,但是我懒,不愿意四处跑,但是我有一个特别勤劳的室友。同样要申请出国的他,在那个暑假跑遍了北京的无数中介,有名的没名的。最后跟我说,根据他的判断,最靠谱的就是两家,其中一家就是世毕盟。于是我决定分别去这两家咨询,最后还是选择了世毕盟。从深邃稳重的鲜拓老师给我的咨询意见,到靠谱的咨询师Jozy给我的各种指导,以及给力的晖晖姐在CV和PS上对我的帮助,无一不是我申请路上的巨大动力。作为一位GPA不高且托福很低的选手,PS&CV是我最有竞争力的项目。为了出国,我做了很多的科研工作,在世毕盟导师的指导帮助下,我的PS和CV则完美地将它们呈现了出来,最后取得了名校的offer。
科研经历:
在和世毕盟导师第一次meeting的时候,晖晖姐给了我一张CV表,就是CV所需要填的资料,科研经历,实习经历,GT等等。我绞尽脑汁,最终半页就写完了,当时我的经历就是这么少。而在申请季开始,准备提交正式CV的时候,我发现我的CV写两页都不够。我所在的专业相关实习极少,所以主要是科研经历,可见为了申请我都做了多少的科研工作。我前后跟过三个导师,也就是我三封推荐信的作者,两个组会同时听了一年,科研经历大大小小加起来得有七八段。大学四年我最忙的一个学期就是大四上学期,一边考T,一边做科研,一边忙申请,一边学专业课,一边打比赛。那段时间真是紧张而充实。也因为有了世毕盟的帮助,才使得这些都能有条不紊地同时进行着。
还有:
故事讲到这儿也差不多了。有些事儿没讲,比如GPA的重要性。因为我真的不知道。欲知详情,可以求助鲜拓老师。最后补一点,就是拿到offer之后的事儿。唔...最近几天疲于办理各种签证材料,简直是身心劳累。所以在此先提醒各位想要申请出国的小伙伴们,日后拿到米帝offer之后一定要早点办理留美的相关事宜,不然会很赶的。
后记:
弹指一挥间。
四年的时间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是那么的短暂,但是这短短的四年是最热情如火的青春,是最奋意进取的岁月。就快离开北大了,才发现对她的感情竟已如此深沉。
且行且珍惜。与君共勉。
世毕盟语录: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
第五篇:横扫美国top物理学博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共)
横扫美国top物理学博士申请总结
个人背景
Overall GPA: 93.3/100 ranking 2/66(基科应用)Major GPA: 96.9/100 ranking 1/103(物理系)GRE: 161 / 169 / 4.0
TOEFL: 108 海外科研经历:2015 Summer UCB Feng Wang Group 申请结果
PhD Offer: UC Berkeley Physics, Caltech Applied Physics, Harvard SEAS M.S.Offer: Stanford EE
PhD申请本质上是一个双向选择,寻找最佳匹配度的过程。在申请的过程中,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和教授,也需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以及自己与申请项目的匹配度,来赢得Committee的青睐。我的申请本身没有太多好说的,不如让我来谈谈我的科研经历和方向选择,对读者未必有参考价值,但是仍不失为一个故事。
大二下学期和大三,我在清华换过许多科研方向,包括计算材料学,原子分子光物理,半导体器件,微纳光电子学。其中我在黄翊东教授的微纳光电子学实验室做了比较长时间的一段科研。所有这些科研组,或是直接无视本科生,或是让本科生打杂,或是研究方向没有新意,或是只注重技术没有什么有趣的想法。我在每个组都做了一些事情,但是没有兴趣坚持下去。令我更加难受的是多数教授并不会认真听我的见解,只是机械的安排本科生做一些机械的工作。在黄翊东教授组的时候,我把一篇paper的初稿都写好了,但是在修改文章的某一刻突然就觉得我做出来的工作很没有含金量,发表这样一篇水文章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决定把这个工作转给了组里的一个博士生,放弃了这篇文章。在这段时间,我觉得科研真是没什么意思,也就那么回事。关于方向选择我想过很多,考虑过转系,考虑过读硕士甚至直接工作。我不知道我适合做什么工作,适合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在世毕盟以及往届学长的建议下,我开始联系暑期科研。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别的科研方向,接触一些有新意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申请考虑。在联系暑期科研的过程中,我在世毕盟的Mentor帮了我很多,从一开始向我推荐可能的教授,指导我办理各项手续,到后来给我一些暑期科研的建议及注意事项,让我明白暑期科研短短的两个月目的是什么,工作应该有什么侧重点。
世毕盟语录: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
去年暑期在UC Berkeley 的Feng Wang组的科研经历,转变了我对科研的看法。简要的概括Feng Wang组出色的方面,大概是物理图像和想法。实际的体系会有各种各样的复杂性,物理图像的作用是透过各种杂乱的现象和各种繁琐的数学形式看见究竟在发生什么过程。想法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科研工作有没有明确的目标和长期规划,是否知道当前的工作是想干什么,以及工作有没有新意,有没有对科研或应用的积极影响等。合理的科研方式,就是构思一个idea,而后逐步深入这个课题,并且探索这个课题涉及的其他方面。Feng Wang本人智商很高,物理图像简明清晰,实验技术也很全面。在讨论中,教授能理解所有我能想到的想法并给出更明晰更准确的阐述。在Feng Wang组里我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渴望学习的感觉。暑期的两个月以内,我完成了两个理论和计算的小课题,实验上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并给出了简要的物理图像。
暑期结束以后,Feng Wang邀请我去Berkeley读PhD。如果我愿意去Berkeley,他就给我写一封私推;如果我不确定是否想去Berkeley,他就写一封正常的推荐信。我当时考虑了一个多月才回复。在这一个多月期间,我和一些学长及清华物理系的几个老师征询了意见,也广泛了解了其它学校的研究组的情况。在看过足够多以后,我觉得很可能到时候我手里拿着一把offer还是去了Berkeley。于是我表达了我愿意去Berkeley,Feng Wang给我的Berkeley申请写了一封私推。一定意义上讲,我的申请季已经结束了。
后来的事情也没太多好说的了,在世毕盟的督促和帮助下,我有条不紊地度过了申请季。我申请了六所学校(其中Columbia在收到第一封其它offer之后已撤回),拿到了三个PhD,一个硕士。上个学期我在Berkeley做毕业设计,3月的时候我参加了Caltech和Harvard的Open House。我和许多教授谈过,除了Prof.Donhee Ham以外没有任何其它教授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一切就像我当时想过的那样,我拿了一把offer,最后还是去了Berkeley。
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功利地做一些事情,但是不应该忘记理想。当有充分的条件的时候,我愿意坚持自己的行事原则。我的专业课平均分是97,但是我大学四年除了作业没有额外做过一道题。我愿意放弃一篇已经写完的paper。因为我觉得,科研不是为了取得什么纸面上的成绩,而是为了学点知识做点事情,享受思考过程本身。最后,希望每个有梦想的人,都可以做真实的自己。
终
世毕盟语录:坦然接受现在的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