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中考议论文考点归纳及策略

中考议论文考点归纳及策略



第一篇:中考议论文考点归纳及策略

中考议论文考点归纳及策略

一、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直接从文中找出,或能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叙述。

(一)寻找文章论点

解题思路:很多议论文的文章是直接指示型的,在原文中直接把观点表述出来。观点一般出现在:(1)标题

在寻找议论文的观点的时候,首先要研究文章的标题,因为有些议论文的题目本身就是论点。把握标题,对于分析和把握文章的论点至关重要。题目本身是中心论点。

(2)开头部分

第一种情况:开门见山,直接把中心论点点出。

第二种情况:引出论点。一些议论文是在初步议论之后,在第一段末尾或者第二、三自然段才摆出论点的,文章一开头先引入一定的事例或现象,并对这些事例或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之后才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再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事例引出;诗歌引出;现象引出)

(3)结尾

有些议论文将论点放在文末,先列举大量论据然后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中心论点。

因此,我们找论点的顺序是标题——开头部分——结尾;当题目要求你找出某个段落的论点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先在段首找,再在段尾找,最后才去段落中间找。找出来之后再用本段的论据去检验它,看看是不是论据要证明的内容,如果是,那么就是分论点了。

找论点还要注意五个分析:

第一,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

第二,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

第三,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

第四,分析总结性的关键词语。

特别提示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用文段中的句子作答。

(二)提取文章论点

解题思路:这类文章,论点并不明显,需要自己归纳总结。归纳论点有三个步骤:归纳段意——归纳层意——概括论点。每一个自然段都在表达一个意思,有几个自然段的关系比较紧密,构成一个共同的层次,会有一个层意,然后把层意提取出来,归纳一下,就形成了文章的论点。

归纳论点要注意,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体现出来的观点和看法,因此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带有作者明显的倾向性),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要用判断的形式,任何疑问的不确定的词语都不能使观点鲜明;常用“××是×××”、“××不是××”的句式。

第二,概括出来的论点要简洁利落; 第三,要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清论点和结论。

二、概括事实论据,或者为文中某个观点补充事实论技或道理论据。

(一)概括事实论据

解题思路:这类考题常常针对某一个论点,请你找到事实论据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之。在概括事实论据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二)分析论据的作用

解题思路: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因此论据必须和论点一致。分析论据的作用当然要和论点联系起来。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我们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

(三)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解题思路:这类题型,看起来要求比较宽泛,但补写的论据也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说服力强。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如果是事实论据,必须使用概述的方法,将笔墨集中在能够证明观点的主要情节上。

(1)补写事实论据的基本要求:a、要典型;b、要真实;c、要一致;d、要简洁概括。

语言表述形式可用类似于概括事实论据的格式:人物(谁)+故事梗概(怎么做+结果怎么样)。也可模仿原文的事例格式来写。

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要答好这类题,需要平时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积累,同时也要注意在使用论据的时候要适当加以概括,不是说字数越多越好,往往是要求简练,紧扣论点,在论据中与论点紧密相关的句子和部分应该重点提到。

三、对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的认识及其作用的理解。

(一)明确论证方法

解题思路: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例证法或摆事实)、道理论证(讲道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

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史实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道理论证是用经过验证的真理,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证明论点的方法。

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万无一失。

(二)论证方法的作用

解题思路:解答这类试题主要是弄清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的特点,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解答时,先说某种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即典型、有代表性、有很强的说服力,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说。分析其作用要和论点联系起来。

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1.举例论证: 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答题方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 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答题方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对比论证: 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答题方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答题方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

四、找出或概括与论点相关的观点。

解题思路:这类考题主要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以及提炼观点的能力。这类考题所在的文章基本结构方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述,然后归结。我们的答题指向基本可以确定在“分析问题”部分。具体操作如下:

(1)抓中心句,一般情况是在段首。有时中心句会出现在段尾。(2)抓设问句、关联词语、标志性词语、过渡句。

(3)对于题干中只是笼统提出“表现在那几个方面”这样的问题就要从结构上把握。全文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论述,最后总结归纳。

五、理清论证思路,弄懂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解题思路:这一类题牵涉到确定词语、句子、甚至段落在文中的次序,一般来讲,这些词语、句子或段落与上下文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有主次、顺承、照应、对比等。

答题方式: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

六、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 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 概念使用准确,②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解题思路:

(1)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A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B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

(2)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A解释词语的含义;B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3)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七、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第二篇:议论文知识点和考点

议论文知识点和考点

一.议论文定义:

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直接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一种常用文体。

二.议论文的特点:

1.严密的逻辑性 2.语言的准确鲜明性.3.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4、观点要鲜明

三.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证、论据

(一)论点

1.概念:是作者对某一问题或现象发表意见和看法。(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2.形式:以判断句或陈述句的形式出现.3.要求:观点正确、鲜明、有针对性

4.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中考题型:找出文章或某段中的中心论点

答题思路: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要自己归纳。

(二)论据 1、概念: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2.分类:

(1)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有代表性事例。一般是现实生活的事实、史实、统计数据、神话、传说、寓言等。

(2)道理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社会普遍承认、人们比较熟悉的道理。一般是名言警句.谚语.科学定律.定理.公式等。

3.中考考点:为文中某一论点补充道理论据或事实论据。

答题思路:①道理论据:必须是名人名言、格言等,最好是常见的②事实论据:格式为“人+原因+做了……事+结果怎样”,最好为大家所所熟悉的人物与事件

(三)论证

1、概念: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2、常用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例子 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等)

引用论证(引证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示例)

比喻论证(喻证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归谬法(反证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进行批驳,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正确,然后引申,得出荒谬的结论,从而得到中心论点。

类比论证法: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中考链接、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①、举例论证:

格式: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出了……例子(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出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有业的必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②、引用论证:

格式:运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运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的名言,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有业的必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

格式: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论点,既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又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没有职业的懒人比作蛀米虫、盗贼,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有业的必要性,既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收,又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④、对比论证:

格式: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

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诸葛亮读书和普列汉诺夫读书的态度加以比较,从正反两反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的观点。

(四)、议论文的结构:

1、基本结构层次:三段式的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2、常见的论证结构:

总分式:总——分; 总——分——总;分——总

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是平行的,分论点之间,论据之间也是平行的。

递进式:论证过程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五).议论文语言特点:

准确、严密、鲜明、生动

中考考点:

a、加点词的作用(可套用记叙文的技法,注意文体特征,一切为文体服务!)

b、分析句子的含义或作用(也可借用记叙文的阅读技法,注意文体特征,一切为文体服务!)

(六).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

(七)拓展题的题型:请你就本文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常用答题格式:正如文章所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生活中的事例和现象+我认为……(对以上两点的自己的看法)

成功在气质

①气质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的外在体现。当我们从人群中穿过,能够从匆匆人流中发现哪些人是成功者,哪些人是失败者吗?其实,区别他们很简单。成功者和失败者走路的姿势、速度、眼光、表情、神态是迥然不同的。一个成功者,行走的速度是快捷的,目光如剑,神态自信,他周身洋溢着自信自强的气质。而一个失败者,走路拖泥带水,目光呆滞短浅,表情暗淡。我们很轻易地就能判断,这是一个缺乏决断力和自信力的人。

②成功的气质来源于持久、充足的自信。一个人坚信自己的能力能够超越苦难,坚信自己的魄力能够打开困境,坚信自己的智慧能够出奇制胜,就一定能够独立自主地走向成功。而一个失败者,所缺乏的正是这种坚定的自信力,缺乏心理上的必胜信念,因此缺乏先行一步的勇气,最后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陷入不可救药的泥潭。

③对于一个人来说,才干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自信可以创造奇迹。自信心能够把一个人的才干源源不断地挖掘出来,能够帮助其把握住每一个成功的机会。在一个自信者面前,我们能感觉这是一个可以托付大事的人,是一个可以依靠信赖的人,你会感觉到安全和踏实。而一个失败者就不同了,那种穷途末路的无奈,那种无计可施的窘迫,那种无能为力的尴尬,只能让我们选择躲避。

④从世界上杰出的人物中,我们还会发现,自信更是一种大无畏的领袖气质。欧阳修在《与梅圣俞书》中有一段话:“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当时的欧阳修是文坛领袖,发现了年轻的苏轼,竟然有这样的胸襟!当时,还有王安石、曾巩等一批年轻才俊,在欧阳修的举荐之下,纷纷走上文坛,宋代一时人文繁荣。一批年轻人在欧阳修的引领下出来了,他们取代欧阳修了吗?没有,欧阳修与他们一起,组成了宋代最璀璨的文学星空,相互辉映。而欧阳修,因为领袖气度,更显气质不凡。他们在一生当中,坎坷多难,但是愈挫愈奋,最终走向人生的巅峰。他们的身上似乎从来就没有忧郁、胆怯、恐惧这些词汇。这种成功的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气质,只是有的人把它挖掘出来,而有的人终生都让它沉睡着。

⑤其实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点燃这种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自信之火。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选择,确立自己的起跑线,锁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一往无前,永远乐观,抛弃犹豫,相信自己能够把事情做好,坚信自己必定会走向事业的成功,遇到困难决不瞻前顾后、气馁后退,你的人生同样能够灿烂光明。

⑥人生没有注定的失败者,失败者是败在自己信心脚下的人。

(选自《读者文摘》,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3分)

3.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

、4.下面哪则材料适合作为论据证明本文的论点?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培根

材料二: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第三篇:议论文考点归纳

议论文知识汇总

考点归纳

1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提取、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2能辨析论据类型,概括论据,按要求补写论据。

3能辨识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理清论证结构。

4能辨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

5能把握文中关键词句,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理解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

6能分析概括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并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鉴赏。

一、找准议论文的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一个明确的判断③在形式上应该是个完整的句子。1、论点的引入:(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再提出中心论点。

(3)根据亲身经历的某个生活事例提出论点。(4)从故事中引出问题,再提出论点。(5)用某种方法提出中心论点。

2、论点位置。A、经常放在文章开头。B、放在文章中间。C、放在文章结尾。D、标题直接提出。E、没在文章中直接表现,是要读者概括的。

3、论点的类型。

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初中的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在没有分论点的议论文中,论点与中心论点是一致的。在有分论点的议论文中,论点与分论点是不一样的。中心论点起统率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分支,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①有的文章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②有的文章有几个并列的分论点。4、区分论题与论点。所谓论题,即作者谈论的话题;论点,是作者就所谈论的话题提出的主张或看法。

区分论题与论点的方法有:①有效利用文题本身,迅速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题目是论题式还是论点式。②论题的表述常常是独词或短语,如《单纯》、《谈读书》、《小议“慎独”》等。而论点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或主张,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可以从句式上判断。如《低头与昂首》的中心论点是: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而《读书人是幸福人》的论点即文题。

二、辨识两类不同的论据

论据只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等)和数据; 道理论据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注意:名人说过的具有哲理性的话,也可作为道理论据,但是描述性的话,不能算作道理论据。

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作用: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要注意以下问题:

㈠是论据要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

㈡是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

㈢补充或仿写论据有限制条件,如“正面论据”、“古代的”、“名人的”、“实例”,所补充的论据必须符合限制条件。如果是仿写论据,还要注意表述论据的形式与原文统一。

㈣是事实论据的运用要简明扼要。有的典型事例,由于侧重点不同,其效果也不同。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它可以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观点,也可以证明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观点。因此在补充论据时,应该注意侧重点,否则就可能出现论据游离于论点的现象。至于简明扼要的要求,也是根据考试的特殊情况提出来的。(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三、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也叫事实论证,是用典型事例(包括史实、数据、实例)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的论证方法。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如《谈骨气》举文天祥拒绝降元,穷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三个事例,分别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作用:运用谁的什么事例,准确具体的证明了什么道理(或什么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②道理论证:是用道理论据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的论证方法。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如吴晗的《谈骨气》在开篇提出论点后,第二段用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作用:运用道理论证(或引用谁的话),精辟有力的证明了什么道理。③ 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论据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运用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④比喻论证:用比喻的方法进行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感觉,那好像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

作用:运用比喻论证,(将……比作……,)生动形象的论证了什么观点,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易于接受。

四、议论方式:

立论——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驳论——批驳错误观点,然后确立其正确观点。

五、理清议论文的结构

常见的议论文三段式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开头部分

主体部分

结尾部分

纵式结构一般层层深入分析。如《怀疑与学问》:提出论点→消极方面论证→积极方面论证。

横式结构一般并列展开。如《谈骨气》的论证:先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然后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方面举例论证。

分析结构要注意: ①弄明白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 ② 注意文章中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词语; ③ 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

六、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论证过程)

方法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语言表述为:首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然后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

七、体会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表现为准确、鲜明、概括、简洁。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的色彩。

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

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叙述事实不细致,较笼统,因议论文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细致地述说细节,否则喧宾夺主。语言简练扼要。

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为使论点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议论文有时采用修辞方法或运用口语和一些文言词语,有时还变换句式,这就使议论文的语言多了一个生动的特点。

八、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九、相应答题技巧:

开头的作用㈠(论点之前的内容):①引用名言(或列举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 ②作道理论据(或事实论据),增强说服力; ③道理论证(或举例论证),列举……道理(或……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④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㈡开头点明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①在开头:引出下文;

②在结尾: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③在中间:过渡作用⑴承上⑵启下⑶承上启下

分析关键词语、句子或语段的含义及作用

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一些关键性的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答这类题时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分析作用时,首先要找出论点,其次确定本段在文中地位,然后分析其对论证论点的作用,内容上使论证更严密、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如果考查的是在结构上的作用,见上面: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仿写

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仿照所给出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仿写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句式一致。要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把例句中每一句话分割成几部分,确定保留与变化部分。

②修辞相同。如果所给例句运用了某种修辞,仿写句子时一定要注意与例句的修辞相同。③字数相等。仿写时字数要尽可能与所给例句一样多。

④语意连贯。所写句子要符合整段文字的内容,感情色彩、语体风格应保持一致。

拓展:开放题的应对

开放题不是无条件的开放,而是结合某一点开放,把握这一点以它为原点升华开来,最后形成一个小论证。应对策略:第一步:结合开放点阐述自己的看法。第二步:用确切、具体、形象的阐述展开论证。第三步:得出结论。

第四篇:中考议论文

谈人生的遗憾

刘斯琪

①微笑很美妙,泪光中的微笑呢?美丽很动人,遗憾中的美丽呢?我轻轻叩问人生,怀着几分迷茫。

②人从一个未知来到这个美妙的星球,然后又回归另一个未知;人生的短暂与唯一,可能是宇宙间最大的遗憾。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的尝试,尝试着去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追求。当必然的遗憾终于降临时,能坦然地画上自己生命之歌的休止符。正因为有了这份遗憾,正因为我们不能自己决定生命的长度,所以,我们点燃了精神的火把,去照亮自己有限的年华,于是,寻常的生命便有了些许的美丽。

③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难以想象海伦·凯勒的世界,那是怎样漫长的黑夜;我不愿再去试图窥探贝多芬被剥夺聆听权利时最初的心境!但我却领悟到了生命中非凡的含义,那就是挫折之后的奋起,重创之后的屹立。

④遗憾包含着苦痛,遗憾也孕育着美丽。因为浸润了泪水与哀愁,这美丽便多了几分慑人的魅力。

⑤陆游的爱情悲剧造成了“泪痕红浥鲛绡透”的柔肠寸断;李煜的亡国之痛化作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哀哀深愁;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如果没有冰海沉船的情节,那么它承载的爱情诗章会如此凄婉动人嘛?也许遗憾才是这最好的归属吧,虽然这遗憾到今天仍令人心痛。

⑥我常常仰望星空,幻想着在天际款款走动,想象自己是其中的一块石头或一粒尘岩,随着庞大的团队在无限的空间遨游。76年的聚集与等待,为的就是一瞬间的灿烂;因为这份灿烂,哈雷慧星寒冷寂寞的旅行才变得温馨浪漫。

⑦既然遗憾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就应该以豁达的心胸包容它,用自己的智慧驾驭它,将遗憾带给我们的痛楚化作舒筋活血的良药,用遗憾的丝带去纺织出庄严夺目的彩虹,彰显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理智与笑对坎坷的从容。

——选自新浪博客《阳光总在风雨后》(原文有改动)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3.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4.请简述第④-⑥段的论证过程。(3分)

15.下面是本文在网络上另一种版本中的两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写一个论据。(2分)

我轻轻地叩问历史,怀着几分敬畏。

书生张继如果没有落第之痛,就吟不出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样美妙的诗句;

16.前人有副对联“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感叹人生遗憾之多。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对待这些遗憾。(3分)

参考答案:

12、遗憾包含着苦痛,遗憾也孕育着美丽。(或“遗憾也美丽”)(1分)

13、举例论证;列举海伦·凯勒、贝多芬等人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遗憾也美丽”的中心论点。(2分)

14、首先提出“遗憾包含着苦痛,遗憾也孕育着美丽”的论点;然后以陆游的爱情悲剧、李煜的亡国之痛使他们完成诗作,泰坦尼克号的沉船承载了凄婉动人的故事为例证明了观点;最后以哈雷慧星76年的聚集与等待为的就是一瞬间的灿烂为例,再次论证了观点。(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示例:苏东坡如果当初没有未能与弟弟团聚的遗憾,就不会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流传千古的佳句。司马迁如果没有经历人生残酷的遭遇,又怎能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例子要结合论点,顺畅表达,2分)

16、人生难免会有遗憾,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意思对即可,3分)

(二)读书

①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乍听之下,这话似乎说得严重。可是,仔细一想,却觉得十分有理。

②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假如好久没接近书本了,那必定是因为他的心思分散在其他琐碎拉杂的事情上。而这些琐碎拉杂的事情使人忙碌,正是造成一个人思想肤浅庸俗的最大原因。思想肤浅庸俗形之于外的时候,言语就自然无味,面目也必随之可憎了。

③我们固然不能脱离现实而生存,但每天抽出一小部分时间读读书,却可以使我们保持头脑的清醒和灵活。

④古人说:“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有一大部分是来自读书。天天读点有益的书,对精神有滋补作用,而我们的言谈举止就不至于“无味”或“可憎”了。

⑤对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休息。对用脑力处理事务的人来说,读书会是一种解脱。当我们烦闷的时候,读书固然可以解闷;当我们愁苦的时候,读书也可以使我们忘忧。

⑥读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能以旁观者的眼光回顾你自己的忙碌沉迷。一切日常引以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这时就都不再那么值得认真了。

⑦书本是人类精神上的营养剂。缺少了它,生活必有缺陷。

⑧林语堂劝人们找到“文学上的爱人”。他说:“世上原有所谓性情相近的事。所以一个人必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找寻出和自己性情相近者。”你如能时常有机会和一位与自己精神领域接近的作家借书本聊天谈心,他所说的话就是你想说的话,他的喜怒哀乐就是你的喜怒哀乐,这时,你就可以得到如同交到知心朋友一般的快乐。

⑨世上有人喜欢储蓄金钱,有人喜欢收藏古董,有人喜欢搜集邮票珍玩,也有人喜欢把书本上的佳言名句储存脑中。最后这种储存是最富经济价值且又是最安全的储存。因为它一不怕窃盗,二不怕丢失。而且携带方便,取用简单。

⑩“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风度高雅,气宇轩昂,远胜过服饰上的奢华或家宅中 的堆金积玉,而它能使你有恬淡宁适、心安理得的快乐,更决非终年孜孜为利,唯恐失去存款的人们所可比拟的。(2005年广西省桂林市中考题)1.文章开头即引古人“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之说,其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写的“造成一个人思想肤浅庸俗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谈到“读有益的书”的好处,请结合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写出一部书名,并谈谈从中得到什么益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读有益的书”的好处?请简要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本文的两种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与人为善 ①与人为善是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

②阿姆斯特朗在迈上月球时,因一句“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的善美之言而家喻户晓。一同登月的还有奥尔德林,虽然少有人知道,但同样让人敬佩。

③在庆功会上,有一位记者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你作为同行者,而成为登上月球第一人的却是他,你是否有点遗憾?”在众人有点尴尬的注视下,奥尔德林风趣地回答道:“各位,千万别忘记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迈出太空窗的!我是从别的星球上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欢愉的笑声中,给了他最热烈的掌声„„奥尔德林用与人为善的善念化解了人们的不平和尴尬,同时也真诚地分享了朋友的快乐。

④与人为善是一座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

⑤与人为善是一壶洗涤灵魂的净水。

⑥与人为善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同情心,她是一种无形的相助,一种博大的爱,是一股矫正世俗的春风。

⑦道家的老子说得好:“上善如水”。是的,“水溶万物而不争”,与人为善者与水一样能溶解万事万物,化解人间恩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人为善者能包容一切,气度恢宏,胸怀博大;“水质透明,清澈见底”,与人为善者白日为善,夜来省己,心如明镜„„与人为善跟水一样精深博大。

⑧与人为善来源于高尚。“人心本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有了这样的情操,人们的行动才有了指南,人生杠杆才有了支点,理想大厦才有了精神支柱。

⑨与人为善也来源于自信。无论生活以什么样的方式回报他,他都能应对自如。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狂风暴雨。”

⑩市场经济,红尘滚滚。似乎地位、金钱、利益决定一切。于是有的人便认为与人为善的精神已变得陈旧而失去了光泽。其实,人们需要善良,世界需要善良,你自己也需要善良。

(2005年云南省玉溪市中考题)

1.文中用奥尔德林以善念化解人们的不平和尴尬的事例证明了______________这一分论点;在论证“与人为善是一壶洗涤灵魂的净水”这个分论点时,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2.文中说:“与人为善是一座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请为这一观点补出一个事实论据。(4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①—⑦段似乎已经较好地证明了中心论点,但作者还写了⑧、⑨两段。你认为写这两段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文章后,相信你对“与人为善”有了新的感受,请简单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目的是为了从反面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引出论题(2分)。其好处是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深思。2.琐碎拉杂的事情使人忙碌,心思分散,无时间读书。3.作用是过渡,承上启下。4.此题为开放题。5.文章从三方面论述“读有益的书”的好处。一是可以伸头脑清醒和灵活);二是可以滋补和提升精神:三是可以使人胸襟高雅,气度不凡。6.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三)1.与人为善是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一种即可)2.只要补出的事例能证明分论点即可。如:蔺相如用与人为善的做法对待廉颇的不满,感化廉颇负荆请罪,化解了两人之间的误会。3.作用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使人明白怎样做到与人为善;使论证更深入、严密。4.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围绕“与人为善”谈出感受即可。

第五篇:中考考点

九年级历史中考考点

中国古代史(中考试卷中所占比重小只有2--4分)

考点1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明(名称,时间,地区)考点2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孔子、孟子)

考点3 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禹传子,甲天下)

考点4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开国之君,暴君,牧野之战)

考点5 西周分封制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

考点6 青铜文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考点7 秦统一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统一的时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影响)

考点8 张骞通西域及丝绸之路

考点9汉武帝的大一统(经济、军事、政治措施)

考点10 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

考点11 北魏孝文帝改革(汉化政策)

考点12 隋唐科举制唐与吐蕃的交往

(对科举制有影响的三位皇帝,文成公主入藏)

考点13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起止时间,典型代表)

考点14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及忽必烈建立元朝(时间,行省制度及影响)

考点15明、清加强君权清朝维护国家统一(八股取士,文字狱,军机处,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西藏、新疆)

考点16 “闭关锁国”及其影响

中国近代史(中考试卷中有12—16分)

考点1 虎门销烟(时间,意义)

考点2 列强的侵略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及重要条约、影响)

考点3 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点4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学技术)

考点5 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学制度)

考点6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学制度)

考点7 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思想运动

考点8 五四爱国运动(1919 年过程,口号,性质,意义)

考点9 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 年地点,中心任务,意义)

考点10 黄埔军校与北伐战争(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考点11 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考点12 红军长征(1934—1936年遵义会议,重要地点,意义)

考点13 九一八事变(1931 年9 月18 日)(影响)

考点14 西安事变(1936 年12 月12 日,又称“双十二事变”,影响)考点15 抗日战争(1937—1945 年,重要战役,性质,影响)

考点16 重庆谈判(1945年8—10月,经过,影响)

考点17 人民解放战争(重要战役: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影响)中国现代史(中考试卷中有14—16分)

考点1 新中国的成立(时间,历史意义,《共同纲领》)

考点2 西藏和平解放(时间,意义,重要人物)

考点3 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目的,意义)

考点4 土地改革(时间,重要文件,内容,历史意义)

考点5 “一五”计划(1953—1957 年底,重要成就,意义)

考点6 1954 年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重要地位)

考点7 三大改造(1953—1956 年底,内容,历史意义)

考点8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共八大,1958年总路线,失误)

考点9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会议的时间、内容、历史意义,改革在农

村和城镇的措施,经济特区,开放格局)

考点10 新中国民主法制历程(1982年宪法,义务教育法………)

考点11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考点12 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的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南方讲话)

考点13 “一国两制”及港澳回归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国两制的提出、内容、意义、实践;两会)

考点14 民族团结(名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15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周恩来的外交成就,中美关系,中日关系)

考点16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863计划”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世界近代史(中考试卷中有13—15分)

考点1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代表人物及成就,指导思想,影响)

考点2 新航路的开辟(15—16世纪,目的,性质,人物及地理发现,影响)考点3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间,性质,典型事件,历史意义 英法美重要文献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考点4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重要成就,影响)考点5 罪恶的“三角贸易”(路线,影响)

考点6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以人物为

重点)

考点7 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 年,性质,中心要求)

考点8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间,标志)

考点9 巴黎公社(时间,性质,领导人,意义《国际歌》)

考点10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年,性质,重要文件,历史意义,林肯)考点11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时间,性质,改革内容,历史意义,评价)考点12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开始,重要成就,电气时代)考点13 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考点14 启蒙运动(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

考点15近代科学家近代文学近代艺术

(牛顿,阿基米德,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

世界现代史(中考试卷中有16—20分)

考点1 十月革命(时间,性质,领导人,经过,历史意义)

考点2 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时期的建设和探索(新经济政策的时间、内容、作

用,斯大林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及评价)

考点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次重要会议,重要条约,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考点4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间,特点,影响)考点5 罗斯福新政(1933年目的,根本原因,影响)

考点6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时间,专制的表现)考点7 慕尼黑阴谋(含义,顶峰,危害)

考点8 战争的爆发和扩大(根本原因,重要战役,时间)

考点9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二战的性质、影响(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的时间、标志内容、作用,各战场的转折点,二战胜利的原因)考点10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1.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情况

2.欧洲的联合(欧盟的成立、作用、影响)

考点11 赫鲁晓夫改革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时间、影响,东欧剧变的表现及启示)

考点12 印度的独立(时间,印巴分治,遗留问题)

考点13中东战争与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中东动荡的原因,中东实现和平的阻碍因素)

考点14“冷战”政策(背景,冷战开始的标志、表现,美苏争霸的影响)考点15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全球化的表现,影响,中国的应对措施)考点16三次科技革命(时间,重要成就,信息时代)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4/105613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