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女儿出嫁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女儿出嫁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女儿出嫁,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婚礼上的童男童女
二0一一年农历八月二十日上午十一时十八分,女儿的婚礼在泉城济南君悦大酒店一楼金色大厅里隆重举行。
随着山东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孙亮一声“有请新郎、新娘闪亮登场”的高声呼唤,女儿婚礼大典的帷幕徐徐拉开。女儿身着洁白无暇、雍容华贵的落地婚纱,在女婿的搀扶下,一对可爱的童男童女走在前面,两个美丽的伴娘紧随其后,他们缓步穿越一道由玫瑰、百合、康乃馨等鲜花绿叶构成的拱形花门,踏上一条通往婚礼舞台的长长的白色地毯。
扎着洁白头花的童女就像上帝派来的天使,穿着深色西服的童男宛若西方的绅士一样,他们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迈着轻捷的步伐,引领着一对新人向着神圣而庄严的殿堂前行。在现场几百人的欢呼声中,在激昂跳跃的音乐声中,在耀眼透亮的聚光灯下,在咔嚓咔嚓的照相机旁,他们踏着幸福的节拍走来了。那对童男童女从手提的花瓣篮中,不停地抓出一把一把的花瓣撒向空中。新郎和新娘沐浴在五颜六色的花瓣雨里,整个金色大厅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孙亮的友情出山,可谓轻车熟路,收放有度。整个婚礼仪式,采取中西结合的方式,简短大气,诙谐喜庆,庄严热烈。整场婚礼,让爱心与友谊携手,将激动与感动相容,把高雅与通俗贯通。仪式上,时而充盈着欢声笑语,时而闪动着真情的泪花。那熠熠生辉的钻戒,是孩子们美好爱情的象征;那跃动闪烁的烛光,营造出温馨和暖的景象;那晶莹流淌的香槟酒,预示着他们未来生活的多姿多彩和幸福美满。
我和妻子也在婚礼的现场,目睹了幸福的时刻。看着女儿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看着女儿那张俊美的笑脸,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大明湖里的那株出水芙蓉。我高兴,我激动,我不停地鼓掌。我没有讲话,因为此时此刻,我心里要说的话太多,三言两语无法表达我的心情。我只是在心里默默地祝福我的孩子,也感谢我的孩子。
为了这场婚礼,“两报”的同事们组成了几十人的工作班子,研究制定了缜密的工作方案。婚礼那天,我看到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在尽职尽责地忙活着,有的跑得汗流浃背,有的饿得抽肠挂肚,有的喝酒舍命陪君子。“两报”的四位副总出席了女儿的婚礼,王总证婚,李总主婚,其格也高,其势也张,其情也深。白色宝马领头红色车队,省电视台记者全程录像,报社专业摄影记者跟踪照相。这阵势,这气派,让我们这些从小县城走来的娘家人都感到欣慰和满意。
如此庄严而隆重的婚礼,并不是我们大人所为,我们家与亲家都没有这个条件与能耐,是孩子自己经营的结果。两个孩子虽然都是单位里的一般普通职员,但他们工作勤恳,不怕吃苦,为人正直,热交朋友,人缘不错。这也是我们做家长的感到欣慰的一点。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古不变的人类传承规律。然而,当女儿真的离开我们时,当看到女儿出门前的那个离娘之吻时,那种不舍,那种失落,那种牵挂和酸楚,一些不可言状的复杂情感总在心中缠绕。我二十四就有了女儿,女儿出生在仲夏的一个夜晚,一声啼哭给我们全家人带来了欢乐和希望。她诞生于爱中,成长于爱中,是整个家族上的宝贝。没出满月她妈妈就带着她到县城上电大,她的外婆跟着看孩子。冬天来临,那间租住的小土屋难当寒风,女儿的外公从百里之外,骑自行带来草苫子挡着屋子的后窗。
三个月后,女儿回到老家,有爷爷奶奶照看。女儿是奶粉喂大的,大学教室里的妈妈乳奶胀溢难忍,家中的女儿却不得不喝着买来的奶粉成长。不能让女儿多吃几口自己的奶,至今成为妻子的一个心结。妻子电大毕业后,我们同在一处中学任教。孩子她爷爷任校长,我们全家都搬进学校里居住。那段时间,应该是女儿最快乐的时光。四五岁大的女儿,因奶粉喂大,长得黑黝黝的,结实实的,活像一个男小子。她每天都扒着光脚丫,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骑小车,爬树杈,下湾崖,无忧无虑,到处乱跑,大人不找不回家,我只把她比作一只野鸭子。
后来,我到乡镇工作,多少个艰辛和忙乱的日子里,总盼着孩子长大,可她就是长不大。现在女儿突然间长大了,黑小妞变成了白天鹅,有了知识,有了健康,有了工作,今天又做了幸福的新娘!一晃二十六年的光景过去了,二十多年来,最让我温暖,最让我牵挂,最让我有压力的就是女儿。她是我的宝贝,也是我的朋友,她是我们刘氏家族上的一只希望之花。我不希望女儿必成大器,也不愿女儿固步自封,我愿意让她自由地成长,开心地生活。我很少对她粗暴呵斥,多半采取无为而治,发展她的个性,鼓励她的勇敢和闯劲。当然,也许是我想从女儿身上弥补我的缺失。
女儿的表现让我满意,没想到从小娇惯的她,大学毕业后,自谋职业,自学驾驶,在济南考取了一份媒体工作。都说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是父亲前世的小情人,期间的艰辛,我最懂。当女儿在报社实习,借宿一家宾馆,夜深人静,电话打回家来直喊害怕时,几百里之外无奈的我,只能默默地流泪;当女儿步入一个陌生的大都市,独自一人饿着肚子漫无边际地寻求新闻线索时,我嘴上鼓励,心中却在流血。雏燕学飞,磨难成人,阳光总在风雨后。
今天,女儿寻到了自己的幸福,我们也把她放心地交给了一个优秀的男孩手里。从此以后,女儿不在属于我们独有,她有了一个自己真正的家。虽然女儿和女婿身居省城,都有份心仪的工作,也有房有车,但他们毕竟处在社会的转型期,一些未知的东西很多,今后的路途仍然艰辛。我们希望,一对新人,继续保持纯真清明的个性,营造阳光透亮的心灵,经营好自己美满的婚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对家庭负责的人。
二0一一年的农历八月二十日,注定将成为我们一个永恒的纪念。
第二篇:生活就像一个五味瓶
生活就像一个五味瓶,有丰富的味道,它会让你尝遍所有的酸甜苦辣咸。弹钢琴就让我尝到了当中的苦与乐。
记得那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了著名钢琴演奏家朗朗在演奏钢琴曲,那一首首动人心弦的钢琴曲打动了我的心——我,要学钢琴!那时候,我的“钢琴生涯”也就开始了。刚开始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在“蹒跚学步”,在老师的带领下,慢慢朝着“音乐大殿”的阶梯走去。刚开始,出于好奇心,所以我对弹钢琴的态度十分之热情,可后来发现原来弹钢琴是这样的枯燥乏味。老师对我说,我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很适合学钢琴,就这样,我也就没借口不去学琴了。弹钢琴确实苦,每天都要对着琴谱,练习练习再练习。当然,由于我的漫不经心,自然挨了不少骂。妈妈整天都在我耳边唠叨说:“今天练琴了没啊,要认真练哦,不要辜负了我们对你的一片期望哦……”不过正因为这些苦,才能让我尝到初次成功的快乐。就在今年八月份我参加了第一次“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级别考试”,并且顺利通过考试,获取了钢琴4级考试通过的证书,这也归功于平时妈妈的唠叨和老师的鼓励。现在,我已经练了一手好琴,什么《我的太阳》、《小步舞曲》、《路旁的野玫瑰》都不在话下。有时候,我也会弹一首妈妈最喜欢的《献给爱丽丝》,或者是爸爸最喜欢的《北风吹》给他们听,让飘动的音符带走他们的疲倦。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弹钢琴虽然苦,但是我也尝到了快乐的滋味。
第三篇:生活就像一个五味瓶
生活就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什么都有。而在我的生活中,更多的,是甜,我把它理解为快乐。在我身边,听得最多的话,就是:“我今天好烦啊,真的。”其实,快乐很简单,简单得连你都会忽视它。
在公车里,我早早的坐好了位置,等待拥挤的人群把本来空旷的车厢塞满,然后发动机启动。这时,我看见一个提着菜篮子的老奶奶摇摇晃晃地站在门口,菜都好像快蹦出来了。我站了起来,对奶奶说:“奶奶,您坐。”奶奶坐了下来,说:“谢谢你,小姑娘。”这是一种快乐。
在家庭中,偶尔的一次小测试考砸了,父母轮翻上阵使出口水阵,我的眼眶里充满泪水,坚决不让它流出来。这时,“及时雨”奶奶正好回来,我赶紧躲到奶奶身后,奶奶说:“算了算了,就一次嘛,下次考好就是了。”看着父母无奈的表情和奶奶慈爱的目光,我知道,这也是一种快乐。在学校里,我遇到了一个几何难题。正抓耳挠腮,束手无策时,三四个好朋友走过来问我怎么了,我指指题目,她们异口同声说:“OK,我们和你一起想!”不到一会儿,一个说用“角边角”定理,一个说用“边角边”定理,我也想出用“边边边”定理做了。有这群朋友,这也是一种快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我轻轻关上卧室门,扣上我新买的耳机,听起我心爱的音乐,跳起我喜欢的街舞,有时还会大声的唱起来。累了,趴在床上看看书,听听歌,这都是一些简单而又惬意的事。我爱音乐,这也是一种快乐。
生活中真的有许多快乐值得我们去寻找和拥有。现在,我明白了,快乐就是自己对现在的那份满足,对未来的那份憧憬,对梦想的那份执着。相信我,快乐你懂的!
第四篇:女儿出嫁
侗家女儿出嫁趣谈
文/吴蓉
那花骨朵终于绽放,映红美丽脸庞,女儿长大了,玫瑰花瓣撒落红地毯,女儿要出嫁了。不同的地方有着很多不同的习俗,我们侗家女儿出嫁主要有过礼、花迎酒、出闺三个部分。过礼:
羞涩的感动,随着一阵阵炮竹声,碎红花系绳箩筐担着糖、烟、酒、肉过礼去了,大致在早上八点左右男方家就安排五六个人把过礼的东西送到女方家,并在到达女方家时还要放鞭炮,然后把过礼的东西抬到女方家的堂屋里,烧几根香几块纸钱,礼节就差不多完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也越来越顺畅了,几乎村村寨寨都修通了马路,以前用箩筐挑变成了用车载。花迎酒:
就是女儿出嫁的那一天,早早女儿就换上了新衣裳,帮忙打理的人也赶来做事了,一般由送亲的女黄客(在送亲客里有两位贵宾级客人称为黄客,一般是女儿的直系亲戚一男一女担任)把电器、沙发、床上用品等放置于堂屋里,来向亲朋好友展示送给女儿的嫁妆。一部分亲戚朋友也赶来祝福了。中午时,喝酒的人陆续到来,所有的人开始忙碌起来,有的人家酒席上在开饭前有糖、烟、酒、水果吃完后还有丢哭钱的习俗,因为帮忙的人在收盘子时会顺便说一声新娘在哭你了,表示即将离别的不舍之情。
到下午三四点钟时,场面就最热闹了,客人们几乎到齐了,而此时新娘就要去盘新娘头,化新娘妆了,把自己打扮成最漂亮的女人,心中充满对未来的好奇,对甜蜜的向往,还有一丝未知的恐惧。
大概下午五点左右,由男方过来的迎亲队伍,在所有人充满期待的眼神中到来了,过去大部分是抬花骄步行,现在都用长长的扎满美丽的鲜花车队,特别是新娘坐的车总是装扮得一个比一个更漂亮,车辆前后还有吉祥婚联如“百年好合、心心相印”,女方的人看到那美丽的车队心中充满自豪和惊叹,迎亲是有很多讲究的,其中那个负责人要能应付女方的各种规矩,能说会道,把男方做得不周的地方向女方打圆盘,做到让女方满意,男方顺利接亲,引导接亲的特别是新郎做好所有的礼数,接近凌晨是女儿就得沐浴更衣,全身上下男方带来的衣服,准备做那边的人了。然后就坐在床上行“冠笄”礼,就是首先在堂屋摆放着牙盘,然后由女方自家的兄弟或叔伯把新娘背到堂屋作三个揖,同时还要烧香烧纸,行完礼再背回床上,然后在她所在的房间里点两根大红烛,烧三根香、一叠纸钱,由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妪用男方带过来的铜钱、镜子念叨一番,意思就是结婚后生活幸福,身体健康等,还会用细棉线去夹女儿额头边的头发表示以后养猪、喂狗什么的长得好长得快。出闺:
一般出闺的时间都不同,在之前约一小时左右父母、姑、姨都会语重心长的交代这嘱咐那,如嫁到那边如何与公婆相处做一个好媳妇,一个贤妻良母等等。以及互诉即将别离的不舍之情,多数还会哭得稀里哗啦,同时送亲与接亲的人把嫁妆搬到车上,古话都说此时这个人家遭强盗了。
在出闺时女儿胸前会挂那边拿过来的一只镜子和一把小剪刀,头上盖一件露水衣,由新郎背着到堂屋行最后的礼数,先作揖,此时父亲会给你两把用红纸条封住中间的筷子和两个红包,在跨过堂屋门槛时父亲会说些祝福女儿的话,女儿也跟着父亲说祝福娘家的话并把其中一把筷子和红包扔进堂屋,而且这时身体、脚不能碰到墙和门槛,说是若碰到的话会带走娘家的禄火(财喜运气的意思)坐上花车娘家人望着送亲的队伍缓缓驶去,此时花车、鞭炮、人群喜悦中夹杂着些许留恋,女儿的心里很是复杂,回忆过去,畅想未知的明天,心里默念着一定要幸福,女黄客还会交代就是当到半路时把胸前的镜子、剪刀、铜钱、翻到背后就意味着已是婆家人了,并会告诉女儿一些进门需注意的地方如:拜堂时观察左右两边的红烛哪边燃得更旺按照男左女右将来谁就能当家,新郎背新娘进洞房时不能先让新郎掀盖头并将它扔到高处,坐床时谁先做到床上以后谁说话就算数。
女儿出嫁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习俗而显得更庄重、神秘,同时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第五篇:女儿出嫁
女儿出嫁
歌词;
迎亲的锣鼓敲啊敲啊敲啊敲打打 小溪啊吹起喜庆的喇叭
女儿你缓缓地缓缓地踏上了红毡路 脸上飞出一朵红霞 女儿你就要离开自己的家 甜蜜的眼角挂着泪花 说是舍不得离开身边的姐妹 那是舍不得亲爱的妈妈 迎亲的锣鼓敲啊敲啊敲打打 小溪啊吹起喜庆的喇叭 女儿你缓缓地缓缓地踏上红毡路 脸上飞出一朵红霞 女儿你就要离开自己的家 幸福的泪水打湿婚纱 说是舍不得丢开自己的过去 说是那扯不断昨天的牵挂 迎亲的锣鼓敲啊敲啊敲打打 小溪啊吹起喜庆的喇叭 女儿你缓缓地缓缓地踏上红毡路 脸上飞出一朵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