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ERCP的护理
ERCP的护理
定义:ERCP(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指经十二指肠镜下通过十二指肠壶腹部乳头开口处插管,做胰胆管造影。ERCP首先达到诊断目的,再根据诊断结果采取进一步介入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等介入治疗,还可以取结石,狭窄置入胆管塑料支架、结石大可以先碎石后取出、结石大于壶腹部乳头开口可以用气囊或者水囊扩张,扩张后再取出等。
目前趋势:ERCP手术的优点(和传统外科手术比,ERCP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适应症:
1.原因不明的阻塞性黄疸疑有肝外胆道梗阻者
2.疑有各种胆道疾病如结石,肿瘤,硬化性胆管炎等诊断不明者 3.疑有先天性胆道异常或胆囊术后症状再发者
4.胰腺疾病: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等 禁忌症
1.严重心功能不全,急性心梗,哮喘发作期,不能合作者 2.急性胰腺炎
3.发生在十二指肠乳头以上的消化道狭窄 4.碘过敏者
5.胰腺假性囊肿 6.颈椎畸形 7.急性咽喉炎
8.有麻醉药过敏史
方法与配合 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
术前患者禁食、禁水6 h以上
穿着要适合摄片的要求,不宜太厚,去除义齿和金属饰品或其他影响造影的衣着织物等
术前用药:术前30 min肌注654-2 10mg,安定10mg,杜冷丁50mg,术前1 5min口服去泡剂(利多卡因胶浆)及咽喉局麻 必要时在患者右下肢建立一条静脉通道留置。2设备及器械的准备
内镜:侧视式十二指肠镜JF或TJF 附属用具:Olympus聪明刀直接插管和切开,COOK公司产超滑导丝,OlympusPSD-20高频电发生器,(机械碎石网篮,取石网篮,气囊导管,扩张球囊,取石球囊,支架推送器,胆道金属及塑料支架,鼻胆管,鼻胰管,胰管塑料支架)其他:X线机,心电监护仪,输氧设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检查仪器处于备用状态,X线屏调到最清晰,调试好高频电的强度。
造影剂:欧乃派克,配置方法是欧乃派克:生理盐水=7.5:20/1:1.以往采用76%复方泛影葡胺,用之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碘过敏试验,造影剂配置方法是76%复方泛影葡胺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5%。无菌生理盐水
专业的医生与护士配合进行操作
术中配合要点
体位:多取俯卧位或者左侧卧位,俯卧位时头偏向右侧,以利操作 进镜中配合:协助患者将牙垫咬好,用胶布固定
治疗时配合:准确的将术者所用的各种导管,导丝,切开刀支架等物品放在操作台附近,以便随时取用
术中过程:插管—打造影剂-显影-诊断-治疗。医生进镜找到乳头后,根据乳头大小、形态选择造影导管,用10、20ml注射器分别抽吸造影剂,排尽空气,待医生将造影导管送至乳头开口,插管成功后,回抽是否有胆汁。明确为胆管后,用10ml注射器低压慢速注射,如有阻力立即停止并报告医生调整方向,不可强行注射。首次造影量应<5ml,确定在胆管后可将药量适量加大,使胆管充分显影,如果胰管显影,立即回抽造影剂,用黄斑马导丝或用乳头切开刀明确胆胰管走向代替造影剂显示胆胰管走向。造影部位为胆总管的下段;推注时选择10、20ml注射器,以0.2~0.6ml/min速度推射;浓度为25%;首次量<5ml,总量l0~20ml,显影充分后尽量回抽出造影剂。术中操作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抽送导管及导丝时均用酒精无菌纱布包裹,导丝、导管操作条较长,操作中避免污染,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神态、面色、表情变化,了解患者疼痛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急救物品;
配合医生:专业护士完成。操作时弄清医生意图,紧密配合。器械的收放不可粗暴,导丝不可插入过深,反复轻柔试进,网篮忌骤放骤收。保持视野清晰,备生理盐水必要时冲洗视野。置入支架时应注意进退导丝与医生保持步调一致,既要防止导丝插入过深,又要防止导丝从胰管或胆管滑脱。
术后放置鼻胆管或鼻胰管,妥善固定鼻胆管,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
护理
术前护理
休息:术前无明显不适的患者可以自由活动,适当增加休息时间;疼痛明显卧床休息,。
心理护理:说明操作的基本原理,ERCP的程序,体位(左侧俯卧位),插镜时的吞咽配合、学会张口呼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及治疗达到的效果。可能存在的风险、手术成功的百分率,增加患者对ERCP的了解和信任,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促进患者的主动合作。1.2.3.4.5.6.7.饮食护理:胆源性胰腺炎的病人住院期间均禁食,择期做ERCP的病人未作手术时可以进食,以清淡饮食为主,术前禁一餐。
病情评估:既往病史、现病史、生命体征、诊疗情况、特殊检查的阳性结果。
评估病人对手术的了解程度。
介绍手术的相关事项: 如手术医生、大致方法,操作体位、插镜时的吞咽配合、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及治疗达到的效果。术前准备:
检查医嘱是否开立,核对检查单 出凝血时间、胸片、心电图,通知胃镜室准备治疗用物 术前晚10点以后禁饮禁食 建立静脉通道 佩戴腕带
备齐药物带至胃镜室,利多卡因胶浆一支,安定 10mg、欧乃派克75毫升 护送病人至胃镜室完成手术
术后护理
1.接病人回病房,交接病人的病情 术中治疗情况、治疗方式、有无出血 2.体位:绝对卧床休息
3.鼻胆管引流的连接负压吸引装置 鼻胆管引流管的护理
要向患者解释引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常检查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在体外要做到双固定,即固定在鼻翼侧(T形胶布)、颊部和床旁,并连接负压引流袋,避免逆行感染。保持鼻胆管通畅和有效引流,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量以助于判断病情。引流初期,引流量较多,每日可达500~1000ml,后期逐渐减少,如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引流液由黄色变为无色时,应警惕引流管堵塞或是否置入胰管,应调整体位,保证引流通畅。定期更换引流袋,协助医生用甲硝唑100ml 1次/天鼻胆管冲洗,预防胆道内沉渣堵塞鼻胆管,并可控制胆道感染的发展,冲洗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压力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4],如胆汁澄清,每日引流量在300~400ml以上,无感染征象者可暂时不必冲洗。
3.遵医嘱给药 执行医嘱立即补液,抑酸,消炎,质子泵抑制剂,补液,止血,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生长抑素要求24小时泵入,连续不间断。4.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及家属更要热情细心体贴关怀患者,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降低患者的紧张度。
5.饮食护理 禁饮禁食,具体禁食时间根据病人情况(腹部体征、有无并发症、血尿淀粉酶的情况)进行饮食调整,术后常规禁食,如无并发症发生,学淀粉酶正常就可以开始进食,开始进食以流质(米汤)食物为主,无不适逐步过渡到半流、软食,要求清淡饮食。避免粗纤维食物摄入,防止十二指肠乳头摩擦导致渗血.6.基础护理 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大小便护理,合适的室温(发热病人),保持舒适 7.病情观察 1.监测生命体征,T P R BP SaO2等
2.观察有无发热、腹痛、腹胀及出血等症状
3.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颜色;引流管留置时间根据引流量的多少、病人症状缓解情况,最重要根据再次胆管照影的情况决定是否拔管。一般5~7天再次行鼻胆管照影。4.监测血尿淀粉酶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8.术后并发症:
较常见的是注射造影剂后引起的急性胰腺炎、胆道感染、化脓性胆管炎、败血症、上消化道出血、穿孔等。术后应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全身的一般状况,复查血尿淀粉酶,一早发现,早期处理。预防感染:观察T,遵医嘱用抗生素,检测血常规 9.健康教育
1.术后注意休息
2.饮食清淡易消化,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回家后3个月内饮食要控制,限制脂肪的摄入。
3.病情稳定后胰腺炎基本控制时,可逐渐恢复患者的饮食,向患者解释进食不影响引流。当患者基本能进半流质时,可以考虑拔除引流管。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告知患者应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避免剧烈活动。一般每隔1周复查血淀粉酶,每隔1个月B超检查,以观察肝胆系统情况。如有发热、呕吐、腹痛腹胀及皮肤黄染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第二篇:ERCP护理新进展
ERCP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插管造影的方法首先达到诊断目的,再根据诊断结果采取进一步介入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等介入治疗,由于不用开刀,创伤小,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ERCP在术前、术中、术后都有很多的影响因素,而护理工作是ERCP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
1.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十二指肠乳头平滑肌的松弛与否是ERCP术成功的首要条件,而情绪、精神状态影响了其松弛状态[2]。由于患者对ERCP缺乏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具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术前应耐心地向患者介绍ERCP的操作过程、手术的优点、可能存在的风险、手术成功的百分率、术中配合知识,增加患者对ERCP的了解和信任,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促进患者的主动合作。
1.2 术前检查及药物准备
检查患者有无严重的心、肺、脑、肾疾病,检查血压及凝血功能,做碘过敏试验及抗生素过敏试验,备好造影剂。患者穿着不宜太厚,以适应摄片要求,并去除义齿及金属物品。术前患者禁食、禁水8小时。造影剂一般采用76%复方泛影葡胺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5%。检查仪器处于备用状态,X线屏调到最清晰,调试好高频电的强度。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50%GS40ml静脉推注。安定10mg、杜冷丁50mg肌注,术前30分钟口服利多卡因胶浆20ml,并建立一条留置针静脉通道。
术中配合要点:①取俯卧位,头偏向右侧,双手放于身体两侧或右手放于胸右侧。②协助患者将牙垫咬好并固定,防止恶心、呕吐时牙垫脱出。③尽量放松,用鼻深吸气,用嘴慢慢呼出。④有口水时任其自然流出,不要吞咽,否则易引起呛咳。⑤操作过程中会有异物感、恶心等,但可耐受,禁忌屏气或向外吐出及自行拉出内镜,以免引起咽喉黏膜擦伤和消化道大出血等。⑥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术者。
2.术后护理
2.1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及家属更要热情细心体贴患者,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降低患者的紧张度。
2.2 饮食护理
术后常规禁食,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唇湿润,使患者舒适。术后根据患者的血尿淀粉酶及有无腹痛、发热、黄疸等情况进行饮食调整。如无并发症发生,常规禁食24小时后可进低脂流质,逐步过渡为正常饮食,避免粗纤维食物摄入,防止十二指肠乳头摩擦导致渗血,一周后可进普食。
2.3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密切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及压痛、反跳痛、皮肤黄染等症状体症;密切观察大便的颜色、量、性状以及可能会有结石排出;及时检测血淀粉酶,于术后6小时抽血查淀粉酶,24小时复查血淀粉酶,对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汇报。为防止胆管继发感染,一般术后给予抗生素3~5天。
2.4 鼻胆管引流管的护理
要向患者解释引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常检查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在体外要做到双固定,即固定在鼻翼侧、颊部和床旁,并连接负压引流袋,连接处用无菌纱布包裹,避免逆行感染。保持鼻胆管通畅和有效引流,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量以助于判断病情。引流初期,引流量较多,每日可达500~1000ml,后期逐渐减少,如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引流液由黄色变为无色时,应警惕引流管堵塞或是否置入胰管,应调整体位,保证引流通畅。定期更换引流袋,协助医生用甲硝唑100ml 1次/天鼻胆管冲洗,预防胆道内沉渣堵塞鼻胆管,并可控制胆道感染的发展,冲洗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压力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4],如胆汁澄清,每日引流量在300~400ml以上,无感染征象者可暂时不必冲洗。
2.5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术后应严密观察低血糖、急性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本组46例患者中有4例产生高淀粉酶血症,经禁食、抑酸抗炎,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等内科保守治疗与精心的护理,高淀粉酶血症在1周内恢复正常,未发生其他相关并发症,无1例死亡。
3.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告知患者应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避免剧烈活动。一般每隔1周复查血淀粉酶,每隔1个月B超检查,以观察肝胆系统情况。如有发热、呕吐、腹痛腹胀及皮肤黄染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第三篇:ERCP围手术期护理
ERCP围手术期护理
施凤娟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普外科)
【关键词】ERCP术;围手术期;护理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注入造影剂做X线胰胆管造影检查,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胰胆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1]。但作为一种侵入性的诊治方法,亦可发生相关的并发症,如何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ERCP的成功率是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现将我科开展ERCP术以来总结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ERCP术的临床应用
ERCP术主要应用于原因不明的梗阻性黄疸、良恶性胆管狭窄和畸形、肝胆胰腺肿瘤、疑有胆石症、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胆源性胰腺炎和疑难性腹痛等患者的诊断及进一步的治疗[2]。自20世纪70年代应用以来,随着内镜器械的发展和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胆管引流术(ER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内镜下胰管引流术(ERPD)、胆管内支架引流术使众多胆胰疾病患者得以经过微创方式治愈。我科自年月至年月,已施行ERCP检查及治疗例。术前护理
2.1 充分评估病情 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出凝血时间,测定血尿淀粉酶、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了解有无胰腺基础疾病。并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心理状况做全方面的评估。
2.2 心理护理 通过对ERCP检查患者术前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情况[3]。由于患者和家属缺乏ERCP的相关知识,因而多数患者有恐惧心理。而患者精神状态、情绪及对操作者的信赖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十二指肠降乳头平滑肌的活动度,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因此术前应向患者详细介绍ERCP的目的和方法、术中可能存在的不适和术后注意事项,对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增加患者的依从性。2.3 术前准备 ERCP术前三日内不做钡餐胃肠检查和钡灌肠,防止钡剂存留而影响ERCP的效果。术前8 h禁食,4 h禁水,并监督患者执行。除去义齿及金属饰品,常规做碘过敏试验。遵医嘱术前肌内注射安定10 mg、山莨菪碱10 mg、度冷丁75 mg,以达镇静、松弛乳头括约肌、减少腺体分泌的作用,提高插管的成功率。检查前准备好电子十二指肠镜、导管及导丝,乳头切开刀、网兜气囊导管、碎石篮,保证所备器械功能完好,严格消毒、冲洗。3 术中护理
3.1 一般护理 指导病人合理进行术中配合,内窥镜插入时协助病人取俯卧
头侧位,进行吞咽动作配合插管,检查途中指导病人张口呼吸、做呼气动作,指导病人尽量放松,检查更换体位听从医生指挥,摄片时屏住呼吸。3.2 ERCP术中配合 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放好牙垫。当术者将内镜插入十二指肠降段乳头开口处时,护士应根据乳头的形态、大小选择合适的造影管,并将准备好的造影管交于术者,用无菌酒精纱布包裹,切勿折叠。导管前端送出内镜后,用造影剂将导管充满,勿留气泡。胆管造影时,对准十二指肠乳头沿员员点方向可提高插管成功率。插入胆管后,护上在X线监视下用10ml注射器低压缓慢推注造影剂,推注速度以0.2-0.6ml/s为宜[4],总量不超过5ml。在胆管显影后,推注造影剂的压力和速度可稍加快,以使胆管显影更为满意。如胰管显影则停止推注,并尽量将造影剂抽回,以免胰管压力过高引起胰腺炎。若患者诉腹痛,应暂停造影剂推注。注意观察电视监视器的实时影像,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3.3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面色、体温等情况,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时反馈汇报给医生。4 术后护理
4.1 病情观察 术后随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注意病人有无寒战、高热、剧烈腹痛等征象,并详细记录,定时查血白细胞。术后2 h及次日凌晨分别查血、尿淀粉酶,注意有无高淀粉酶血症以及急性胰腺炎发生。若有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生。
4.2 饮食护理 ERCP术后患者卧床休息,暂禁食,若淀粉酶正常,无腹痛、发热、黄疸等情况方可进食。可由清淡流食逐步到低脂流质,再到低脂半流质,避免粗纤维食物摄入,1周后可进普食。
4.3 药物护理 及时补充液体,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保证病人有足够的热量,同时促进造影剂的排出。遵医嘱给予抗生素,以预防继发感染的发生。如有胰腺炎发生,应及时给予抑酸药抑制胰腺分泌类药物。
4.4 鼻胆管引流护理 妥善固定鼻胆管,告知患者此引流的意义以及注意事项。保持鼻胆管的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引流量,并做好记录。一般每日引流量在20— 800 ml,如若引流量减少或无胆汁引出,应疑为导管堵塞或脱出,应及时处理[5]。引流数天后,临床症状改善,各种指标恢复正常可拔除鼻胆管。
4.5 心理护理 ERCP术中应用音乐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者术中紧张、焦虑情绪,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中心理干预护理措施[6]。4.6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4.6.1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ERCP最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员1%-9.8%[7-9],临床表现为腹痛及血淀粉酶升高。术后护士应观察腹痛情况,有无腹膜刺激症,有无血、尿淀粉酶升高等。并遵医嘱使用奥曲肽等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预防胰腺炎的发生[10]。4.6.2 出血 文献报道,乳头切开的出血发生率为2.4%.发生原因通常为切开
过大、电凝时间过长或切口及乳头部血管变异等[11].要勤观察有无黑便、呕血以及血压、脉膊变化。当病人出现头昏、呕吐咖啡色样物、排黑便时→观察有无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脉速及血压下降等出血征象→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快速用药→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变化,尤其是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情况→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稳定病人及家属情绪,做好心理护理→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或加重→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急诊手术治疗→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并实施[11]。
[12]4.6.3 急性胆管炎 多发生在胆管梗阻性病变的患者。术后密切观察体温,腹痛,黄疸和血常规的变化,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
4.6.4 消化道穿孔 该并发症非常少见[10]。临床表现为早期出现上腹痛,持续性加重,可向背部放射,X线透视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一旦出现穿孔,可先选择保守治疗,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同时行鼻胆引流,防止胆汁流入腹腔加重腹膜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症状加重保守治疗失败,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4.6.5 低血糖 胆胰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ERCP术后易出现低血糖,发生时间为术后10—20 h。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如饥饿感、心慌、头昏、出冷汗等。定期监测血糖,术后患者床旁备含糖溶液或水果糖,若出现低血糖反应,可立即口服或遵医嘱推注葡萄糖溶液。4.6.6 感染 有胆道梗阻而需立即解除的要放置引流管,为预防感染,ERCP术前、术后都应预防性经静脉途径给予抗生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等。小结
ERCP是一项融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微创内镜介入技术,它能够使患者以最小的痛苦、最低的花费得到最佳的治疗。要成功实行ERCP,术中的护理配合和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总结护理要点如下:(1)术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解除其思想顾虑,详细介绍ERCP操作过程及配合要点。(2)在术中护理配合时,做到迅速准确,配合默契,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导丝导管。(3)术后切实做好一般护理,并严密观察病情,实施预见性护理,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并发症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丁红英,张亚英.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116.[2]江卫东.ERCP配合新型经皮经肝胆道镜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0(22):250-251.[3]高丽利.ERCP检查术前心理干预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吉林医学,2009,30(14):1485.[4]吴爱京,江红玲.经内镜胰胆管造影术720例护理体会[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3):231-232.[5]吴莉君,李彩玲,唐裕芳.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的护理[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1):62-63.[6]杨英,刘欢,张文兴等.音乐疗法应用于ERCP术中护理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11,03(3):213-214.
[7]曾斌,姚育红,谬爱军,等.诊治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技巧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4):413-415.[8]王建承,张桌,林谋斌,等.鼻胆管引流对于ERCP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6,18(6):364-366.[9]李雅洁,杜勤,黄智铭,等.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并发症的防治[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5):777-779.[10]韩本权,徐安芬,魏文慧,等.ERCP术后胰腺炎的因为及护理[J].四川医学,2011,32(3):439-440.[11]张静,罗丁,普雪琼,等.ERCP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预案[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1):54-55.[12]马吉安,张贵清,黎春华,等.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并发症的防治探讨[J].中国消化内镜,2009,3(4):27-29.
第四篇:ERCP的术后护理
ERCP的术后护理
ERCP是将电子十二指肠镜插入至十二指肠降段,通过内镜活检孔道将造影导管自十二指肠乳头口处插入,并经该导管逆行注入对比剂使胆管及胰管在x线下显影的技术。
术后护理
1、鼻胆管引流的管理
留置鼻胆管不仅能直接引流出感染的胆汁,消除胆胰反流,而且便于胆道冲洗和术后胆道造影。应妥善固定鼻胆管,同时反复告诫患者在活动及睡觉时,保护好导管,以防意外脱出。在鼻胆管出鼻腔处用胶布做一记号,以便及时发现有无脱出,如怀疑导管有少许脱出,不宜强行往里输送导管,应固定好导管,观察胆汁引流情况,并报告医生处理。保持充分引流,每日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形状。一般每日引流量在200~ 800 ml,如若引流量减少或无胆汁引出,应疑为导管堵塞或脱出,经x线透视证实,予冲洗通畅或重新置管 引。冲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冲洗速度和压力。切忌用力过猛、冲洗速度过快或压力过大,造成胆道内压力骤然增高,引起患者不适,发生逆行感染或毒血症等不良后果。置管期间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引流数天后,临床症状改善,各种指标恢复正常可拔除鼻胆管。
2、饮食护理
术后患者卧床休息,禁食24 h。术后2 h及次日凌晨分别查血、尿淀粉酶。若淀粉酶正常,无腹痛、发热、黄疸等情况方可进食。由清流
质过渡到低脂流质,再到低脂半流质,避免粗纤维食物摄入,防止对术后十二指肠乳头的摩擦导致渗血,一周后可进食普食。重症者可适当延长禁食和卧床时间,建立静脉输液通路,予支持治疗。
3、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⑴急性胰腺炎 与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与造影剂的局部作用、过高的注射压力引起胰管过度充盈、多次插管引起壶腹部水肿、胰管多次注射,以及胆管不扩张有关。对于具有易发因素和危险因素的患者,特别是行诊断性ERCP者,术前可预防性应用小剂量生长抑制素,避免术后高淀粉酶和胰腺炎的发生。术后护士应观察腹痛情况,有无腹膜刺激征,血尿淀粉酶是否升高。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仅有血清淀粉酶高于正常而无腹痛、恶心、呕吐及腹部压痛者诊断为高淀粉酶血症。经过禁食、应用抗生素和生长抑制素等处理。一般在3~5天可恢复;高淀粉酶血症加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白细胞增高等表现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一旦诊断为造影后胰腺炎,患者应禁食、卧床休息、胃肠减压、扩酸剂、生长抑素及广谱抗生素等,定期复查血尿淀粉酶,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给予静脉高营养等支持治疗。
⑵急性胆管炎 多发生在胆管梗阻性病变的患者。术后密切观察体温,腹痛,黄疸和血常规的变化,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遵医嘱吸氧,高热者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注意神志、体温的变化,抽血做血培养及药敏,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必要时,在积极抗感染同时采取有效的引流或手术治疗。
⑶出血 一般出血多表现为术中切口渗血,少数为迟发性出血。
术中出血经过局部注射及局部喷肾上腺素,或用电凝或用金属夹止血。迟发性出血可能在48~72 h内发生。术后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呕血、便血,必要时查大便隐血试验和血常规、凝血功能,如患者面色苍白,大便频繁,黑便甚至血便,应立即报告医师,快速补充液量,应用止血药,并做好术前准备。
⑷穿孔 临床表现为早期出现上腹痛,持续性加重,x线表现膈下游离气体。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腹部情况及有无腹膜刺激征等。·旦发生,大多数患者经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炎等保守治疗 而痊愈,若保守治疗失败,及时手术治疗。
⑸ 低血糖 胆胰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ERCP术后易出现低血糖,发生时间为术后10—20 h。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如饥饿感、心慌、头昏、出冷汗等。定期监测血 糖,术后患者床旁备含糖溶液或水果糖,若出现低血糖反应,可立即口服或遵医嘱推注葡萄糖溶液-2。综上所述,术前充分的准备和良好的心理护理,术后注意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做好并发症的护理,是ERCP成功的重要条件。
⑹术后支架对管腔的支撑作用以及对内膜/黍占膜的压迫引起异物感或支架支撑力过大,可导致管腔过度扩张而引起疼痛,告知患者出现的原因及自限性。根据0~1O级线数字疼痛强度量表在对疼痛的观察中要注意支架穿孔的可能,若出现腹膜刺激症状、腹部平片有气液平面应考虑支架穿孔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⑺活动与休息:胆管支架置入术后24 h内,因禁食、疼痛及创伤需卧
床,术后若无并发症24 h后可行身体力行的活动,不必担心活动对支架的影响,因为目前的支架均有承受静力与动力的作用。
⑻出院指导:支架的通畅时间越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越长。术后告知患者,多饮水会对支架起到冲洗作用,防止异物、细菌附着,以及支架堵塞。活动适当限制,禁止行MRI检查。一般每隔1周来院复查血生化,每隔1月行X线检查,以观察支架位置。学会自我观察皮肤、巩膜的黄染情况、自测体温,若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发热、腹痛及时到医院就诊。
第五篇:ERCP的护理
ERCP的护理
定义:ERCP(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指经十二指肠镜下通过十二指肠壶腹部乳头开口处插管,做胰胆管造影。ERCP首先达到诊断目的,再根据诊断结果采取进一步介入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等介入治疗,还可以取结石,狭窄置入胆管塑料支架、结石大可以先碎石后取出、结石大于壶腹部乳头开口可以用气囊或者水囊扩张,扩张后再取出等。
目前趋势:ERCP手术的优点(和传统外科手术比,ERCP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适应症:
1.胆汁淤积性黄疸。2.急性胆管炎 3.胆总管结石 4.胆道蛔虫症。
5.胆道狭窄.胆道损伤.胆漏。
6.怀疑十二指肠乳头或壶腹部炎症.肿瘤。7.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性胰腺炎。8.胰管扩张.狭窄.胰管结石
9.疑有先天性胆道畸形及胆胰汇合异常者 禁忌症: 1.严重心功能不全,急性心梗,哮喘发作期,不能合作者。2.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3.发生在十二指肠乳头以上的消化道狭窄。4.碘过敏者。5.胰腺假性囊肿。6.颈椎畸形。7.急性咽喉炎。8.有麻醉药过敏。术前护理:
1.休息:术前无明显不适的患者可以自由活动,适当增加休息时间;疼痛明显卧床休息。
2.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知识,增加患者对ERCP的了解和信任,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促进患者的主动合作。3.饮食护理:胆源性胰腺炎的病人住院期间均禁食,择期做ERCP的病人未作手术时可以进食,以清淡饮食为主,术前禁一餐。4.病情评估:既往病史、现病史、生命体征、诊疗情况、特殊检查的阳性结果。
5.评估病人对手术的了解程度。
6.介绍手术的相关事项: 如手术医生、大致方法,操作体位、插镜时的吞咽配合、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及治疗达到的效果。术前准备:
1.术前作碘造影剂过敏试验。术前禁食禁饮6-8小时。2.穿着要适合摄片的要求,不宜太厚,去除义齿和金属饰品或其他影响造影的衣着织物等。3.术前用药:术前30 min肌注654-2 10mg,安定5-10mg,杜冷丁50mg,以减少患者术中的不适反应。术前1 5min口服去泡剂(利多卡因胶浆),必要时在患者右下肢建立一条静脉通道留置。4.对于需要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的病人,应提前一周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抗凝药物,术前检测血小板和凝血指标。
5.其他:X线机,心电监护仪,输氧设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检查仪器处于备用状态,X线屏调到最清晰,调试好高频电的强度。造影剂:欧乃派克,配置方法是欧乃派克:生理盐水=7.5:20/1:1.,用之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碘过敏试验。
术中配合要点
1.体位:多取俯卧位或者左侧卧位,俯卧位时头偏向右侧,以利操作。
2.进镜中配合:协助患者将牙垫咬好,用胶布固定。3.治疗时配合:准确的将术者所用的各种导管,导丝,切开刀支架等物品放在操作台附近,以便随时取用。
术中操作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抽送导管及导丝时均用酒精无菌纱布包裹,导丝、导管操作条较长,操作中避免污染,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神态、面色、表情变化,了解患者疼痛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急救物品。3.配合医生:专业护士完成。操作时弄清医生意图,紧密配合。器械的收放不可粗暴,导丝不可插入过深,反复轻柔试进,网篮忌骤放骤收。保持视野清晰,备生理盐水必要时冲洗视野。置入支架时应注意进退导丝与医生保持步调一致,既要防止导丝插入过深,又要防止导丝从胰管或胆管滑脱。
4.术后放置鼻胆管或鼻胰管,妥善固定鼻胆管,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
术后护理:
1.接病人回病房,交接病人的病情 术中治疗情况、治疗方式、有无出血。
2.体位:绝对卧床休息。
3.鼻胆管引流管的护理:要向患者解释引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常检查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在体外要做到双固定,即固定在鼻翼侧(T形胶布)、颊部和床旁,并连接负压引流袋,避免逆行感染。保持鼻胆管通畅和有效引流,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量以助于判断病情。引流初期,引流量较多,每日可达500~1000ml,后期逐渐减少,如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引流液由黄色变为无色时,应警惕引流管堵塞或是否置入胰管,应调整体位,保证引流通畅。定期更换引流袋,协助医生用甲硝唑100ml 1次/天鼻胆管冲洗,预防胆道内沉渣堵塞鼻胆管,并可控制胆道感染的发展,冲洗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压力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如胆汁澄清,每日引流量在300~400ml以上,无感染征象者可暂时不必冲洗。4.遵医嘱给药 执行医嘱立即补液,抑酸,消炎,质子泵抑制剂,补液,止血,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生长抑素要求24小时泵入,连续不间断。
5.饮食护理 禁饮禁食,具体禁食时间根据病人情况(腹部体征、有无并发症、血尿淀粉酶的情况)进行饮食调整,术后常规禁食,如无并发症发生,学淀粉酶正常就可以开始进食,开始进食以流质(米汤)食物为主,无不适逐步过渡到半流、软食,要求清淡饮食。避免粗纤维食物摄入,防止十二指肠乳头摩擦导致渗血。6.基础护理 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大小便护理,合适的室温(发热病人),保持舒适。
7.病情观察
(1)监测生命体征,T P R BP SaO2等。
(2)观察有无发热、腹痛、腹胀及出血等症状。
(3)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颜色;引流管留置时间根据引流量的多少、病人症状缓解情况,最重要根据再次胆管照影的情况决定是否拔管。一般5~7天再次行鼻胆管照影。(4)监测血尿淀粉酶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8.术后并发症:
较常见的是注射造影剂后引起的急性胰腺炎、胆道感染、化脓性胆管炎、败血症、上消化道出血、穿孔等。术后应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全身的一般状况,复查血尿淀粉酶,一早发现,早期处理。预防感染:观察体温,遵医嘱用抗生素,检测血常规。
健康教育
(1)术后注意休息。
(2)饮食清淡易消化,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回家后3个月内饮食要控制,限制脂肪的摄入。(3)病情稳定后胰腺炎基本控制时,可逐渐恢复患者的饮食,向患者解释进食不影响引流。当患者基本能进半流质时,可以考虑拔除引流管。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告知患者应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避免剧烈活动。一般每隔1周复查血淀粉酶,每隔1个月B超检查,以观察肝胆系统情况。如有发热、呕吐、腹痛腹胀及皮肤黄染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