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寄生虫病调查总结

寄生虫病调查总结



第一篇:寄生虫病调查总结

2010年寄生虫病自查评估总结

我省寄生虫病感染十分普遍,属全国严重流行区之一,是严重危害人民群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按照卫生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及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下发《XX市2010年土源性线虫病中期评估自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底全市蠕虫病感染率下降80%以上,今年底下降50%以上,人群驱虫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为力争完成以上目标任务,结合我县工作开展的实际,于5月31日至6月4日在我县的XXX、XX、XX等三乡镇开展了居民和在校学生健康教育问卷调查以及村民、在校学生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厉时五天,完成了调查任务,现就开展工作情况总结于后:

一、开展寄生虫病及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的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在校学生以及广大群众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和正确掌握相关知识以及健康行为正确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治和宣传措施。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按照市疾控中心今年工作安排和《XX市2010年土源性线虫病中期评估自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并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全县按高山、中高山、平坝三个层次定点。调查对象为3-65岁常住居民。高山定点于XX乡的XX村、XX小学;中高山定点于XX乡的XX村、XX小学;平坝定点于XX(镇)的XX村、XX小学各抽小学儿童30名,农村各70名以上村民进行土源性线虫病现况调查,并在所定点的学校随机抽7-12岁学生30名、农村抽30名村民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三、采样与抽检方法

在抽取的村、学校采3-65岁常住居民大便样,采用直接涂片法进行检测,以查各类蠕虫卵情况。

四、蠕虫病调查结果

全县三个点共调查309人,男137人;女172人,感染蛔虫71人,总感染率为22.98%;男感染蛔32人,感染率为10.36%;女感染蛔虫39人,感染率为12.62%。其中:XX镇查104人,感染蛔虫28人,感染率为26.92%;XX乡查100人,感染蛔虫24人,感染率为24.00%;XX乡查105人,感染蛔虫19人,感染率为18.10%。分别查:XX镇XX村村民74人,感染蛔虫20人,感染率为27.03%,查XX小学儿童30人,感染蛔虫8人,感染率为26.67%;查X乡XX村村民70人,感染蛔虫17人,感染率24.29%,查XX小学在校学生30人,感染蛔虫7人,感染率23.33%;查XX乡XX村村民75,感染蛔虫14人,感染率为18.67%,查XX小学在校学生30人,感染蛔虫5人,感染率为16.67%。计算加权后全县总感染率为24.52%。

五、健康教育

在调查的各乡镇,从进行感染调查的人群中随机抽取30名村民,30名7-12周岁在校儿童进行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为:三乡镇总调查村民90人,及格56人,及格率62.22%;三所小学总调查90人,及格65人,及格率72.22%。在调查的90名村民中,健康行为正确47人,正确率为52.22%;调查的90名在校儿童中,行为正确58人,正确率为64.44%。

通过土源性线虫病及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基本了解到我县广大人群感染寄生虫及掌握相关知识的大概情况。根据调查分析,我县寄生虫病感染率高山低于平坝可能与饮食习惯、水质、气候温差大等有一定关系。老龄段与女性的蛔虫感染率相对偏高可能与卫生习惯、下地劳作等有一定关系。从整个调查情况看,我县寄生虫病感染率按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健康教育工作还远跟不上,要达到卫生部《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要求及《2006-2015年XX市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到2015年低全市蠕虫感染率下降80%以上目标,我县还要进一步加大防治和宣传力度,加大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争取早日实现规划目标。

2013年6月15日 XX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题词:寄生虫 调查 总结 报:市疾控中心 送:县卫生局

发:各乡(镇)卫生院

第二篇:寄生虫病调查总结

2010年寄生虫病自查评估总结

我省寄生虫病感染十分普遍,属全国严重流行区之一,是严重危害人民群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按照卫生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及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下发《XX市2010年土源性线虫病中期评估自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底全市蠕虫病感染率下降80%以上,今年底下降50%以上,人群驱虫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为力争完成以上目标任务,结合我县工作开展的实际,于5月31日至6月4日在我县的XXX、XX、XX等三乡镇开展了居民和在校学生健康教育问卷调查以及村民、在校学生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厉时五天,完成了调查任务,现就开展工作情况总结于后:

一、开展寄生虫病及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的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在校学生以及广大群众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和正确掌握相关知识以及健康行为正确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治和宣传措施。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按照市疾控中心今年工作安排和《XX市2010年土源性线虫病中期评估自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并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全县按高山、中高山、平坝三个层次定点。调查对象

为3-65岁常住居民。高山定点于XX乡的XX村、XX小学;

中高山定点于XX乡的XX村、XX小学;平坝定点于XX(镇)的XX村、XX小学各抽小学儿童30名,农村各70名以上村

民进行土源性线虫病现况调查,并在所定点的学校随机抽7

-12岁学生30名、农村抽30名村民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三、采样与抽检方法

在抽取的村、学校采3-65岁常住居民大便样,采用直

接涂片法进行检测,以查各类蠕虫卵情况。

四、蠕虫病调查结果

全县三个点共调查309人,男137人;女172人,感染

蛔虫71人,总感染率为22.98%;男感染蛔32人,感染率为

10.36%;女感染蛔虫39人,感染率为12.62%。其中:XX镇

查104人,感染蛔虫28人,感染率为26.92%;XX乡查100

人,感染蛔虫24人,感染率为24.00%;XX乡查105人,感

染蛔虫19人,感染率为18.10%。分别查:XX镇XX村村民

74人,感染蛔虫20人,感染率为27.03%,查XX小学儿童

30人,感染蛔虫8人,感染率为26.67%;查X乡XX村村民

70人,感染蛔虫17人,感染率24.29%,查XX小学在校学

生30人,感染蛔虫7人,感染率23.33%;查XX乡XX村村

民75,感染蛔虫14人,感染率为18.67%,查XX小学在校

学生30人,感染蛔虫5人,感染率为16.67%。计算加权后

全县总感染率为24.52%。

五、健康教育

在调查的各乡镇,从进行感染调查的人群中随机抽取30

名村民,30名7-12周岁在校儿童进行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为:三乡镇总调查村民90人,及格56

人,及格率62.22%;三所小学总调查90人,及格65人,及

格率72.22%。在调查的90名村民中,健康行为正确47人,正确率为52.22%;调查的90名在校儿童中,行为正确58人,正确率为64.44%。

通过土源性线虫病及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基本了解到我县广大人群感染寄生虫及掌握相关知识的大概情况。根据调

查分析,我县寄生虫病感染率高山低于平坝可能与饮食习

惯、水质、气候温差大等有一定关系。老龄段与女性的蛔虫

感染率相对偏高可能与卫生习惯、下地劳作等有一定关系。

从整个调查情况看,我县寄生虫病感染率按上级要求还有一

定差距,健康教育工作还远跟不上,要达到卫生部《2006-

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要求及《2006-2015

年XX市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到2015年低全市蠕虫感染

率下降80%以上目标,我县还要进一步加大防治和宣传力度,加大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争取早日实现规划目标。

2013年6月15日

XX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题词:寄生虫调查总结报:市疾控中心

送:县卫生局

发:各乡(镇)卫生院

第三篇:第十五章 寄生虫病

一 选择题

A型题

1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对组织的破坏主要通过: A水解酶的作用 B毒素作用

C继发细菌感染

D伪足的机械运动作用 E吞噬作用

2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由何种血吸虫引起? A曼氏血吸虫 B埃及血吸虫 C日本血吸虫 D包氏毛毕

E 土耳其斯坦东毕 3肠阿米巴病最常发生在: A. 空肠 B. 回肠

C. 盲肠和升结肠 D. 横结肠

E. 乙状结肠和直肠

4肠阿米巴病最常引起的并发症为: A. 肺脓肿 B. 脑脓肿 C. 肝脓肿 D. 心包炎

E. 脓胸

5、急性肠阿米巴病的基本病变是: A. 急性增生性炎 B. 纤维素性炎 C. 坏死性炎 D. 化脓性炎 E. 肉芽肿性炎

6、日本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硬化为: A. 胆汁性肝硬化 B. 门脉性肝硬化 C. 坏死后性肝硬化 D. 干线型肝硬化

E. 淤血性肝硬化

7、能并发结肠癌的肠道寄生虫病为: A. 钩虫病 B. 阿米巴病 C. 血吸虫病 D. 蛔虫病

E. 蛲虫病

8、血吸虫病的肠道病变最显著处是: A. 回肠末端 B. 盲肠、升结肠 C. 横结肠 D. 降结肠

E. 乙状结肠、直肠

9、传播丝虫病的是: A. 白蛉 B. 蚊 C. 虱 D. 蚤 E. 蜱

10、丝虫病属哪种类型的寄生虫病: A. 蠕虫病 B. 原虫病 C. 包虫病 D. 囊虫病

E. 以上都不是

11、下列哪种病变不是丝虫引起的? A. 血管炎 B. 淋巴管炎 C. 淋巴结炎 D. 乳糜尿

E. 肢体象皮肿

12、乳糜尿的发生系由于血丝虫病变阻塞了: A. 主动脉前淋巴结 B. 主动脉侧淋巴结 C. 闭孔淋巴结 D. 髂总淋巴结 E. 腹股沟淋巴结

13虫卵引起的基本病变是: A虫卵结节形成 B血栓性静脉炎 C微小脓肿形成 D血吸虫色素沉着

E含铁小结形成

14、华枝睾吸虫与哪种癌的发生最为有关? A. 肝细胞癌 B. 结肠癌 C. 肝内胆管癌 D. 胰腺癌 E. 胆囊癌

15、肺吸虫在人体内引起的病变主要由: A. 虫体所致 B. 虫卵所致 C. 囊蚴所致 D. 毒素所致

E. 过敏反应所致

16.病变组织中所见之Chacot-Leyden晶体来自: A. 中性白细胞 B. 嗜酸性白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巨噬细胞 E. 肥大细胞

17、细粒棘球蚴所致的包虫病病变最常发生在: A. 肝 B. 肺 C. 脑

D. 骨 E. 肾

18、肉眼所见包虫囊之白色半透明粉皮状物由何种结构组成? A. 生发层 B. 角皮层

C. 纤维组织包膜 D. 头节 E. 坏死组织

19、下列哪种肝寄生虫病外观易误诊为肝癌? A. 阿米巴肝脓肿 B. 华枝睾吸虫病 C. 细粒棘球蚴病 D. 泡状棘球蚴病 E. 肝血吸虫病

20、肝脏发现多数小囊肿病变呈浸润生长应考虑: A. 华枝睾吸虫病 B. 血丝虫病 C. 血吸虫病 D. 泡状棘球蚴病 E. 细粒棘球蚴病 21.华枝睾吸虫病中常发生 A睾丸及附睾嗜酸性脓肿 B干线型肝硬化 C肝内胆管上皮增生 D淤血性脾肿大

E肠上皮化生

22.华枝睾吸虫与哪种癌的发生最为有关? A肝细胞癌 B结肠癌 C肝内胆管癌 D胰腺癌 E 胆囊癌 B型题: A肺 B肠

C淋巴管及淋巴结 D肝内胆管

E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 23.日本血吸虫寄居在 24.丝虫寄居在 25.华枝睾吸虫寄居在 26.肺吸虫寄居在

C型题:

A. 血吸虫病急性虫卵结节(早期)B. 血吸虫病急性虫卵结节(晚期)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27.新生肉芽组织

28.放射状排列的类上皮细胞层 29.异 物巨细胞 A. 肝硬化 B. 门脉高压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30.血吸虫病

31.肝包虫病 X型题:

32.阿米巴痢疾具有下列哪些特点? A病变部位主要在小肠及回盲部 B形成烧瓶状溃疡

C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引起 D坏死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明显 E 可以播散到肝脏

33.阿米巴脓肿液的主要成分有: A. 多量中性白细胞 B. 多量淋巴细胞 C. 阿米巴滋养体 D. 阿米巴包囊 E. 血液

34.慢性肠阿米巴病的并发症有: A. 肠息肉 B. 肠梗阻 C. 阿米巴肿

D. 肛瘘 E. 肠癌

35.病人述肝区胀痛,B超及CT示有肝区5cm囊性球状占位性病变,下列哪些病变应予以考虑:

A. 阿米巴肝脓肿 B. 肝血吸虫病 C. 华支睾吸虫病 D. 细粒棘球蚴病 E. 泡状棘球蚴病 36.夏科来登结晶可见于: A. 阿米巴溃疡壁 B. 血吸虫虫卵结节 C. 丝虫性囊肿 D. 丝虫性脉管炎 E. 黑热病之淋巴结

37.华支睾吸虫寄生的常见部位有: A. 肝内胆管 B. 肝内门静脉 C. 肝外胆管 D. 肝窦

E. 胆囊

38.肺吸虫病的主要病变是: A. 虫卵异物肉芽肿 B. 毛蚴性异物肉芽肿 C. 多房性小囊肿

D. 组织破坏及小窦道形成 E. 明显纤维化

39.肺吸虫病损及的主要器官: A. 胸膜 B. 腹腔 C. 脑 D. 皮下 E. 心包

40.丝虫病的病变主要是: A. 微丝蚴肉芽肿 B. 成虫性淋巴结炎 C. 虫卵性淋巴管炎 D. 成虫性淋巴管炎 E. 闭塞性细静脉炎

阿米巴病的病变可累及: A 肝脏 B结肠 C肺脏 D脑 E肛周皮肤

二 名词解释

1夏科—来登结晶(Charcot-Leyden结晶)

2、寄生虫病

3、干线型肝硬变

4、肠阿米巴病

5、血吸虫病

6、嗜酸性脓肿

7、假结核结节

8、丝虫病

9、离心性淋巴管炎

10、象皮肿

11、华支睾吸虫病

12、肺吸虫病

13、棘球蚴病

14、阿米巴病

三 填空

1.肠阿米巴病主要发生于,其次为,严重者累及。2.曾在我国严重流行的五大寄生虫病包括、、、、3.阿米巴主要寄生于人体。

4、溶组织内阿米巴有、和 三有形态。

5、血吸虫病原体常见有、和 等三种。

6、丝虫病以 为传播媒介。

7.肠阿米巴急性期形成特征的 溃疡。

8、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于。

9、肺吸虫病以 和 为其主要病变特点。

10、寄生于人体的棘球蚴虫主要有 和 两种。

四 简答题

1.阿米巴病形成的溃疡为何呈烧瓶状? 2.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条件? 3.肠阿米巴病的基本病变? 4.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5.肠道血吸虫病主要累及的部位? 6.丝虫病的基本病变? 7.棘球蚴病的发病部位?

五 论述题

1.血吸虫病急性虫卵结节的形态特点是什么? 2.寄生虫病对机体的影响?

3.肠阿米巴病和细菌性痢疾的鉴别? 一 选择题

。1.A 2.C 3.C 4.C 5.C 6.D 7.C 8.E 9.B 10.A 11.A 12.A 13.A 14.C 15.A 16.B 17.A 18.B 19.D 20.D 21.C 22.C 23.E 24.C 25.D 26.A 27.C 28.B 29.D 30.C 31.C32.BCE 33.CE 34.ABC 35.ADE 36.BCD 37.ACE 38.CDE 39.ABCDE 40.ABD 41.ABCDE

二名词解释

1.系嗜酸性白细胞的嗜酸性颗粒互相融合而成,呈菱形或多面形屈光性蛋白质结晶。2.寄生虫作为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称为寄生虫病。

3.见于血吸虫病时,硬变的肝脏表面有散在的浅沟纹,将肝表面划分成大小不等及不整形微突之分区,严重者可形成粗大突起结节。切面上,沿门静脉分枝增生的纤维组织呈树枝状分布,故有干线型肝硬变之称。

4.肠阿米巴病是侵袭型溶组织内阿米巴经口感染入侵结肠壁引起的疾病,因以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又称阿米巴痢疾。

5.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

6.血吸虫病急性虫卵结节周围是一片无结构凝固性坏死区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此即嗜酸性脓肿。

7.血吸虫病慢性虫卵结节病灶内,巨噬细胞衍变为上皮样细胞和和异物多核巨细胞,形成与结核结节类似的肉芽肿,称为假结核结节(pseudotubercle)。

8.丝虫病(filariasis)是由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所引起的疾病。

9.丝虫病急性期发炎的较浅淋巴管呈一条红线自近端向远端蔓延,形成所谓离心性淋巴管炎。

10.由于淋巴液淤积的长期刺激,致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增生,皮皱加深,皮肤增厚变硬粗糙,并有棘刺和疣状突起。外观似大象皮肤,故名象皮肿(elephantiasis)。

11.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q sinensis)是由中华分支睾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道系统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俗称肝吸虫病。

12.肺吸虫病(paragonimiasis)是肺型并殖吸虫病的简称,是肺吸虫的童虫、成虫在人体组织内穿行或寄居所引起的疾病。

13.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人体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又称包虫)所致的疾病。

14.阿米巴病(amoebiasis)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疾病。

三、填空题

1.盲肠、升结肠 已状结肠和直肠 整个结肠与回肠下段 2.疟疾 血吸虫病 丝虫病 钩虫病 黑热病 3.结肠

4.大滋养体 小滋养体 包囊

5.日本血吸虫 曼氏血吸虫 埃及血吸虫 6.蚊

7.口小底大的烧瓶状 8.肝内胆管

9.形成窦道 多房性小囊肿

10.细粒棘球绦虫 泡状棘球绦虫

四、简答题

1.由于在粘膜下层向四周蔓延,引起更多组织的坏死,坏死物质液化脱落后,形成特殊的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

2.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

3.以组织溶解为主的坏死性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期。4.虫卵在肝、肠、肺组织中沉集所引起的损害。

5.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也常波及右侧结肠与阑尾。

6.早期引起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晚期出现淋巴回流障碍而引起继发性改变。7.以肝为主,肺部次之,脑、骨骼等其他脏器也可被侵犯。

五、论述题

1.⑴肉眼观为灰黄色粟粒至黄豆大小结节。

⑵镜下见结节中央有一至数个成熟虫卵,虫卵表面附有放射状嗜酸性均质棒状物,实为抗原抗体复合物。结节周围是一片无结构凝固性坏死区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此即嗜酸性脓肿。其间可见菱形或多面形蛋白性Charcot-Leyden结晶,系嗜酸性粒细胞中嗜酸性颗粒互相融合而成。

2.⑴寄生虫侵入人体后,能造成全身或局部损害,主要表现夺取人体营养物质,引起营养不良和贫血。

⑵对寄生部位产生机械刺激和/或损伤,引起组织坏死,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

⑶压迫或阻塞腔道器官。⑷寄生虫代谢产物、分泌物或死亡虫体分解产物对宿主产生毒性作用,诱导嗜酸性脓肿和肉芽肿形成,以及过敏性休克等各种变态反应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发生。3.肠阿米巴病和细菌性痢疾的鉴别

肠阿米巴病 细菌性痢疾

病原体 溶组织内阿米巴 痢疾杆菌

好发部位 盲肠、升结肠 乙状结肠、直肠

病变性质 局限性坏死性炎 弥漫性假膜性炎

溃疡深度 一般较深 浅在,不规则

溃疡边缘 烧瓶状潜行性 不呈挖掘状

溃疡间粘膜症状 挖掘性大致正常轻 为炎性假膜

肠道症状 发热少右下腹压痛,腹泻往往

不伴里急后重

重、常发热左下腹压痛,腹泻常伴里急后重粪质少,粘液脓血便,血色鲜红

粪便检查 味腥臭,血色暗红,镜检红细胞多,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镜检脓细胞多

第四篇:寄生虫病检测技术培训小结[范文模版]

全省寄生虫病检测技术培训小结

2017.3.27

前几天,,我参加了省疾控举办的寄生虫病检测技术培训班。培训结束了,颇有了一些收益和感受,现做一如下小结。

此次培训学习了疟疾,包虫病,黑热病,肺吸虫病,肝吸虫病,钩虫病病原学及检测技术。

授课老师讲解了下面的内容

1、疟疾的传播是通过雌性按蚊,分为恶性疟,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和诺氏疟5种,我国的疟疾防治在今年来成效十分显著,但是某些地区仍有存在,尤其是来自非洲,东南亚国家的输入性疟疾风险将长期存在。

了解到了疟原虫在人体内生活史的过程,分为红外期和红内期,疟疾的危害也是十分显著,贫血,肝脾肿大,严重者可致人死亡。对疟疾的病原学检查的金标准是通过薄厚血涂片染色镜检。这对专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十分严格,需要在临床反复实践才能熟练掌握。同时采血时也应注意在疟疾发作时或发作数小时内,这对检出疟原虫至关重要。对发现疑似疟疾患者要及时发现,隔离,治疗疟疾患者和带虫者。防止疟疾复发和传播。

2、包虫病中学习了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传播途径是粪便污染食物或水源,免疫学检查柯用卡松尼试验。影像学的B超,CT也可诊断。治疗的方法首选手术,切记不可进行穿刺。

3、黑热病的传播是通过雌性白蛉,利杜体在巨噬细胞内反复增殖造成多个器官巨噬细胞破坏和增生,引起肝脾肿大。病原学检查常用骨髓穿刺。

4、肺吸虫是通过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蝲蛄引起的,可通过痰或者粪便检查虫卵,或者皮下包块发现虫体虫卵。

5、肝吸虫是华支睾吸虫的囊蚴阶段被人吞食而致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在肝脏,一定要及时治疗。

6、钩虫病是通过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丝状蚴通过皮肤引起钩蚴性皮炎,或入血,在体内移行引起损害,吸附在食道上吸血引起宿主贫血,危害十分大,实验室可通过粪便检查虫卵(生理盐水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

第二天,我们去了省疾控的实验室,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实践操作,疟疾也可通过PCR进行抗体检测,解决了标本量大,涂片复杂的操作步骤,还有临床经验少的人员在镜下难以辨认的问题,还有许多的寄生虫病原学检测都可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体或抗原,基层实验室还可采用胶体金等方法进行快速检测,十分便捷。

这两天学习的内容很多,收获也很多,在学习中不断的进步,和同系统内的同事互相交流着工作经验,对工作的展开会更有信心。之后,我也将继续学习,不断进步,做一个合格的检验人员。

第五篇:部分寄生虫病病例误诊分析

部分寄生虫病病例误诊分析

四川省地域宽广,气候温暖颇适宜寄生虫生长发育和在人群中的流行与传播。经半个世纪的防治,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丝虫病已被消灭,一些寄生虫病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感染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尤其是通过实施群体驱虫治疗、推行全民健康教育、改水改厕、环境治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后成效更为显著[1~2]。然而,在寄生虫病防治成效取得令人瞩目的当前,也存在着部分临床医务人员与基层专业人员对人体寄生虫病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的现象。对部分常见寄生虫病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很少考虑为寄生虫感染所致,忽视了解患者是否来自流行区、有无进行寄生虫检查及职业等病史的询问[3],且目前省内相当部分医院无论对感染有吸虫、绦虫、线虫、原虫的寄生虫病患者采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多为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这样易造成对寄生虫病患者的漏诊与误诊。给这部分患者带来因误诊引起的病情加剧、精神负担与经济损失。现就近年处置的部分临床寄生虫病误诊病例报告如下,供临床医务人员与基层专业人员交流,以减少与防止对这类患者的误诊。病例与分析

病例1:患者,李某,男性,27岁,成都市某公司保洁员。因反复腹痛、腹泻2月余,腹泻2~4次/d。食欲不振、消瘦。曾于本市某社区医院就诊多次,经B超及X摄片检查未见异常,血、尿、粪便三大常规检查仅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5%)。被视为肠炎,消化不良医治1月。曾服用氟哌酸、黄连素、呋喃唑酮、vitB1等药品未见好转,患者便来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咨询与诊治。经对患者的饮食卫生习惯、职业、籍贯、居住环境、经济、受教育程度等问诊得知其家居农村,除打工时间外,每到春秋农忙季节均回广元家中务农。患者在农村有生饮溪流、泉水历史、平时有生食蔬菜、瓜果、泡菜饮食习惯,多年未服驱虫药物。根据患者生活习惯与临床表现,结合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特点疑患者系肠道线虫感染,但不排除肠道原虫感染的可能。对患者粪便采用kato-katz法检查检获蛔虫卵165个,EPG(克粪虫卵数)为3960个,鞭虫6个,EPG为144个。对患者粪便再行碘液直接涂片检获兰氏贾弟鞭毛虫包囊且为满视野,并有少许蛔虫卵与鞭虫卵确认患者为蛔虫、鞭虫与兰氏贾弟鞭毛虫混合感染,对患者采用甲硝唑2g顿服连服3d的驱虫治疗,3d后症状明显改善。第4d对患者再行复方阿苯达唑3片顿服连服2d驱肠道蛔虫与鞭虫的治疗,1周后所有症状消失。半月后对患者采用以上2种检查方法复查未再检获蛔虫卵、鞭虫卵与兰氏贾弟虫包囊。治疗效果显示并非驱虫前诊断的肠炎所致[4]。

病例2:患者颜某,女性,23岁,遂宁市人。清晨解小便有排尿受阻、胀痛、难受感,后用力排尿瞬间通畅,患者自以为系泌尿道结石所致,在查看尿液有无结石时,只见尿中排出2条1.5cm-2cm长的圆柱状肉色活动虫体,而未见结石。当即在就地市级医院就诊被疑为泌尿系统蝇蛆。院方建议到四川省疾控中心寄防所咨询与诊治。对患者职业、生活、饮食卫生习惯、饮食种类、籍贯、居住环境与卫生状况、既往史、临床症状等病史问诊得知,患者较注意个人与环境卫生,自幼喜食鱼虾、尤其对烹饪时间不长的鲜嫩鱼肉特别嗜好。在排虫前的近2月患者有腰部、下腹疼痛症状。曾于就地市级不同医院多次经内科、妇科及泌尿科B超、X线检查无果,粪便、尿液检查均为阴性,血液检查仅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2%)。根据患者症状及排出虫体外观并非具有蝇蛆形态,结合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疑患者为其他寄生线虫感染。将虫体置于解剖镜下,经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共同鉴定为肾膨结线虫童虫,而且国内也有此同类病例报告[5],该患者的症状也为该虫感染与寄生所致。并嘱患者近日继续观察小便中排虫情况,并收集患者次日24h尿液经离心沉淀法检查未见肾膨结线虫虫卵。结合患者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B超、X线、尿液、粪便检查肾、肠腔、腰部均未见异常。仅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3%),余为正常的结果,故判断患者体内仅为肾膨结线虫童虫寄生。嘱患者杜绝半生食鱼虾肉,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以避再染,否则虫体发育至成虫阶段不仅需手术取虫,而且造成对肾脏实质的损害难以挽回。并要求患者近日大量饮水便于肾脏、输尿管与膀胱、尿道的冲洗与童虫的排出。在大量饮水的第3d于尿中再次检获1条1.5cm长的肾膨结线虫童虫。1周后症状明显缓解,排虫2周后症状消失,未再见虫体从尿中排出。该例患者最终被确诊为肾膨结线虫感染而非泌尿系统蝇蛆。对患者3月与半年2次电话随访未见异常,尿中也未再见该虫体排出。现有资料表明除本病例外,国内目前已见8例从尿中排出肾膨结线虫的病例报道,多以1~2条虫体为常见,其中1例在2年中排出22条虫体为国内外罕见[6]。

病例3:患者林某,男,15岁,学生,成都市人。以头痛、头晕、双颞麻木,发热、颈强直、全身肌肉疼痛、触痛、四肢无力为主的症状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曾于成都市几所医院就诊。分别被视为“严重感冒”、“痢疾”、“食物中毒”、“体位性低血压”、“贫血”处置。经止痛、抗病毒、抗菌、镇静、补血药物治疗及营养补充40d,患者症状仍未见好转,四川省疾控中心查治。针对患者在市几所医院血象检查中21项指标除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外(7%),其余各项指标未见异常的情况,结合患者头痛、双颞麻木、发热、颈强直、全身肌肉疼痛的典型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疑患者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对患者进行饮食习惯、近期饮食种类、烹饪方法、卫生习惯、外出史等问诊中得知患者本人及家人从未有过该症状,在发病的半月前患者同家人曾去云南大理与在滇亲戚利用假期团聚时,曾进食过凉拌福寿螺肉。当即嘱患者家长与云南同餐进食凉拌螺肉的其余15名亲戚联系后得知,该15名亲戚中2/3的人员不同程度出现该患者的症状。并有1名6岁与1名77岁的症状与体征严重的女性患者已在当地入院治疗,被当地确诊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为此,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年广州管圆线虫病诊断标准,对该患者作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诊断。对患者采用口服阿苯达唑片驱虫、布洛芬胶囊止痛、健脑安神片镇静与多种维生素片药物治疗后第3d,症状与体征缓解,1周后全身症状明显改善,10d后症状消失。治后的1月与4月随访中见患者精神饱满,已在校学习无任何不适,愈后良好[7],患者经驱虫治疗后的转归表明并非驱虫治疗前的“严重感冒”、“痢疾”、“食物中毒”、“体位性低血压”、“贫血”等临床诊断结果,而系因生食螺肉所致广州管圆线虫病。

病例4:患者,女,34岁,藏族。在家因生食风干羊肉约250g,3d后出现39~40℃的发热伴腹痛、腹泻、颜面出现红色痘状疹块及头痛,继而面部及四肢出现水肿,全身肌肉疼痛,因病情加重入住藏区某医院被视为红瘢性狼疮治疗。经口服强的松、输入白蛋白及抗炎、止痛对症处理72d后,不仅症状未见好转,而且全身肌肉疼痛、发热、颜面及四肢水肿症状加剧,为此,患者从藏区来四川省疾控中心咨询与诊治。根据患者发热、水肿、全身肌肉疼痛的三大症状,触诊中且又以腓肠肌疼痛为甚的临床表现,视患者为旋毛虫感染。当即建议患者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腓肠肌直接压片检查与住院治疗,入院后在腓肠肌检出旋毛虫囊包而确诊为旋毛虫病。嘱患者食动物肉以免再染。对患者采用阿苯达唑32mg/kg/d,分3次口服连服10d,间膈1周再行1个疗程驱虫治疗、营养补充、卧床休息、抗感染及对症处理的治疗方案。患者在治疗后的第3d症状明显改善,1周后行动自如,2周后康复出院[8-9]。该患者因当初临床误诊、误治2月余,给患者带来1万余元的经济损失,不仅给不宽裕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而且当初临床误诊为红癍性狼疮使患者服用2月的强的松也引起患者体形的一些改变。

病例5:患者,男性,80岁,因脑梗塞入住成都某三甲医院。近日该院医务人员发现从患者鼻腔钻出近30条乳白色圆柱状虫体,次日再次从该部位检获26条同样的虫体。因临床与检验科人员不知何种虫体,便将虫体送四川省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鉴定与咨询。经肉眼与镜下鉴定为蝇蛆。建议首先应清除患者鼻腔寄生虫体,保持鼻腔清洁,如有感染采用抗菌素治疗3~5d与对症处理即可。注意居住环境、医疗器具的清洁卫生与消毒,防蝇与环境灭蝇、特别应消除居住临近蝇类滋生场所。采用上述措施后1月电话随访对方告知未再见蝇蛆从患者鼻腔钻出。据目前资料显示,国内此病例资料已有数例报道,分布于广东、福建、河北、云南、甘肃等省境内[10~11]。2讨论

四川省是我国主要寄生虫病流行省区之一,据1988-1992年首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表明,经病原学检获蛔虫、鞭虫、蛲虫、东方毛圆线虫、粪类圆线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虫、日本血吸虫、斯氏肺吸虫、缩小膜壳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猪囊尾蚴、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溶组织阿米巴、兰氏贾第鞭毛虫、人芽囊原虫、哈氏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结肠小袋纤毛虫、人毛滴虫等26种寄生虫[12]。加之原有调查与防治中的疟疾、丝虫、黑热病与其他部分少见并已有报道的寄生虫病例,人体寄生虫病种在50种以上。而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经过50年的防治过去一些农村人群感染极为普遍的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蛲虫病、肝吸虫病、肺吸虫病、丝虫病等这些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得到有效控制,少数已被消灭(丝虫病)。但是城镇与农村人群因职业、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卫生意识、饮食习惯、生产方式、环境、经济、城乡各地寄生虫病在人群中防治力度的不同,卫生、医疗条件的差异,故城镇与乡村人群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与感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历来农村高于城市。而该省适宜的气候与地理条件、相当数量的农村目前仍以传统耕作方式,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浇灌农作物,人群进食未经洗净的蔬菜、瓜果、生饮渠、溏、山泉、河流生水、部分人群生食动物肉类等,均为寄生虫病在我省各地的流行、传播提供了条件。这也是该省目前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寄生虫虫种在一些地方引起人群不同程度的感染率,而且在短期内又难以达消灭的重要因素。目前省内个别地方的蛔虫、钩虫等土源性线虫在人群中的感染率仍然高达40%~60%以上。同时也为从事临床与疾病控制的医务工作者提出了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长期性、艰苦性与重要性。因多数寄生虫病通常缺乏特异的典型症状与体征,临床医务人员在对这类患者的问诊中往往有些忽视寄生虫病史的询问,如了解患者是否到过疫区、有无接触与饮用河塘、溪流与山泉生水、生食未加洗净的蔬菜瓜果与动物肉类、赤脚田间地头劳动、有无不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注意患者职业、种植、施肥种类及方式、居住环境、患者是否接受过某种寄生虫检查、诊断结果是什么?驱虫疗效与患者转归等均是对寄生虫病患者作出正确诊断的关键因素。

在患者血象检查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表明寄生虫感染的存在,也是为临床医务人员对寄生虫感染者应作出进一步检查以便明确诊断的提示,了解为何种虫体感染所致。然而,目前临床各类医院常用的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普遍作为人体肠道蠕虫卵的检查方法,其粪便取样量仅为3~4mg,远远低于WHO推荐与认可的kato-katz法。后者受检标本取样量不仅为41.67mg,而且粪便均经尼龙绢过滤后去除了粪便中的粗细纤维,更有利于虫卵的检出。此法受检标本取样量不仅高于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的10余倍,而且检出率高,漏检率低,已被各国公认为是一种既能定性又能定量的人体肠道蠕虫检查标准方法。为此,也可解释在一些不同地区的三甲医院(含少许相当规模的三甲医院)患者临床寄生虫检查结果为阴性,而应用kato-katz法检查未经驱虫治疗的同一患者却为阳性的依据所在。提倡临床检查肠道蠕虫卵应采用Kato-katz法,检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应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原虫包囊应采用碘液直接涂片法。即检查某些不同种类的人体寄生虫应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不仅可提高检出率,而且能防止因检查方法的不当,造成对部分临床寄生虫病患的漏检引起的误诊与误治。

重视寄生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史的问诊,提倡正确应用不同的寄生虫病检查方法,杜绝以一种寄生虫检查方法代替检查多种寄生虫感染的作法,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多种寄生虫病的诊治能力与重视程度,不仅是避免临床寄生虫病患者误诊、误治、漏诊、漏治的重要因素,而且也能防止因误诊对患者造成的身心健康与经济损失。对患者应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以利患者早康复。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