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CAD报告(大全)
一.电机CAD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一).CAD技术的意义
电机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是CAD技术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具体应用之一;CAD技术能把计算机失误快速、准确、直观和设计者的逻辑思维、综合分析能力及设计经验结合起来,加速了产品的设计过程,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产品和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效率,降低了物质损耗和工程造价,CAD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产品或工程涉及到自动化。国外较早地展开了对CAD技术的研究,目前已遍及机械、航空航天、汽车、造船轻纺等行业,且在产品更新换代、新品开发、企业改造、自动化生产线监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较著名的美国GE公司,英国LUCAS公司,日本三菱株式会社,其中大部分电机都在CAD、CAM、CAT工程中开发的,从而大大增强了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内CAD技术起步较晚,各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国外差距就更明显,而电机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元件,其CAD研究的重要性是明显的。正因如此,“七五”期间,机电部有针对地展开了中小型电机的研究,有效地提高了中小型电机的设计效率。
当前,“以市场为主导,唯质量求生存”已成为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后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事实;而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设计、加工、测试)将无法满足市场对企业的要求,如何提高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使产品多品种、上水平、勤换代,从而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唯一办法是依靠科技进步,靠建立在先进的电机CAD、CAM、CAT等现代手段基础上的自主开发能力。实践证明,CAD电机技术不但可以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更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二).电机设计及CAD的特点
电机设计是一门古老且成熟的技术,但传统的电机设计受计算手段的限制,将本应是电机磁场求解的问题,通过一定的简化等效规则而转化电路和磁路的分析计算,因此电机设计就简化成给定的技术指标,按照电机的电磁关系并经反复的假设、分析、核算而最终完成;而CAD正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计算和逻辑分析,并沿着一定的设计思路辅助设计员进行设计。
由于电机设计过程中的未知设计参数很多,且许多电磁参数、技术指标和设计参数之间无法用显式解析函数表示,而必须通过设计分析而最终完成。因此,电机设计过程实际上就是求解多未知数的不定隐式方程。
电机设计及CAD的特点为:
a.反复求解多未知数、非线性、隐式不定方程组式,必然要经过反复的假设、多方位、全过程地修改、分析、计算,因此CAD的特点应首先体现在如何能在辅助设计人员简单、快速、准确地找到最佳方案。
b.电机设计及CAD都要频繁地牵涉到大量的经验参数、曲线、图及各种标准,如何将这些成熟的数据集成,且有效、方便地为设计人员服务,也是一个理想的电机CAD必须具备的特点。
c.传统的电机设计能充分体现电机设计者的设计意识,即设计过程是否前进或折返,完全由设计者自定,而CAD其执行过程必须预先固定,这就存在如何构造CAD的操作环境,以便摆脱“CAD过程就是被动的应答过程”,从而达到CAD的本意。
(三).电机CAD的现状
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及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CAD技术的发展及在各行业中成功地应用,促进了电机CAD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推广,尤其是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意识的加强,产品更新周期的缩短,采用先进的电机CAD技术,必然会加速电机产品的研制,提高电机的设计质量和计算精度。与其他CAD技术一样,电机CAD也是借助计算机的高速、准确地数据处理能力来辅助设计人员进行电机设计的,但目前大部分电机CAD软件存在以下缺点:
a.电机CAD的层次太低,即目前的电机CAD软件大部分仅仅是电机设计公式的翻译,用及修改很不方便,设计者只能处于被动的应答状态,且CAD软件的通用性很差
b.电机CAD功能单一,电机CAD软件仅仅是分析计算、优化或绘图,设计过程中,参数释 意、图形辅助、操作提示、功能键设置等功能很差。
c.电机CAD软件的资源共享性差,基本上没有数据库系统支持,所用的数据大部分都是简单的堆放。
d电机CAD的可靠性低,缺乏必要的容错能力。和软件自身的保护能力。e.电机CAD的用户界面及人二机接口不理想。f.电机CAD的可移植性及适应性差。
电机CAD技术大部分仍处于起步阶段,和其它行业CAD技术的研究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一现状,“六五”期间,仍应先选择批量大、系列化程度高、设计方法及经验相对成熟的各类中小型电机为突破口,利用其它行业已有且先进的CAD技术,尽快使电机的CAD技术上一个台阶;其次应针对各种新型且性能优异的稀土电机及其它特殊用途电机的CAD技术开展研究,以普及CAD在各种电机设计中的应用。
(四).电机CAD的发展趋势
针对电机设计、CAD的特点及电机CAD的现状,结合其它行业CAD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认为电机CAD技术近年来应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4.1电机CAD的接口与功能
电机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充分发挥其设计意识,因而一个优异的电机CAD应从给设计者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其设计意识的环境出发,并同时具备良好的人一机接口及用户界面、丰富且实用的辅助功能和各种快速定位、查询、修改、扩充功能等。4.2电机CAD系统
应避免进行单一功能的电机CAD软件的开发,如单纯的设计、计算、优化、绘图等,而是致力于进行设计分析、优化、绘图的集成化CAD系统的开发,尤其对批量大并已系列电机CAD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化的电机如三相异步机、单相异步机、直流电机、同步电机等,更应注重CAD系统的开发。另外,各种CAD系统的开发,还应建立在数据库能共享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设计速度、质量及效率。4.3电机专家CAD系统
电机设计过程中伴随大量的经验参数、曲线、图、表等,而这些经验数据经多年的实践考核,都基本上有了取值规律或范围,因此可建立一个具有“专家”能力的工程知识库及相应的电机CAD专家系统,从而为最终的设计自动化奠定基础。
二.电机CAD系统应用-------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究
利用CAD技术进行电机设计,目前在国内电机设计、制造行业逐渐普及,CAD技术的应用大大缩短了电机设计周期,提高了产品的设计质量。
近年来,随着电机CAD技术水平的提高,电机CAD系统在功能与结构上有了很大发展。在功能上,计算机已不仅仅用于设计方案的校核(分析)运算,还用于设计方案综合优化、结构设计、辅助制图、电磁场温度场的数值分析、数控加工程序的生成,乃至利用I-CAD(Intelligent CAD)技术〔,’进行系列电机的概念设计等。另外,由于电机产品技术含量的增加(尤其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电机产品的设计更依赖于群体协同设计,计算机硬件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的普及为这类群体协同设计完全在计算机上实现带来了可能性,与此相对应,为了使电机CAD系统满足这类要求,采用“对数据的加工与处理系统”的结构模式。
这种型式的集成化模块化CAD软件系统为设计者创造了更为先进、方便的设计环境,从而有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计算器、图板等辅助设计工具。
研究认为,在高性能的电机CAD系统中,工程数据库系统是核心与桥梁,在协同设计中各部分的设计均要与其发生联系,如果电机某一部分设计发生变更,则只要在数据库中加以体现,就可马上被其它协同设计者所领悟,同而它是系统数据的总交换站;电机数据在数据库中表示的一致性、可靠性、灵活性及安全性,是CAD系统真正能发挥效用的根本保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效率决定了CAD系统的运行性能。
(一).基本思想与要求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一般分为二类: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商用数据管理系统发展已较为成熟,应用也较为普遍,可在个人微机系统上运行的就有Dbase、FOxbase、Oraele、Informix等,而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则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新兴分支,很少能见到商品化的系统,两者存在着本质区别:
a.商用数据库是静态的,而工程数据库有许多动态数据需要管理与维护。
b.商用数据量大,但结构简单,固定(如:Dbase、FoxbaseOraele等),而工程数据类型多,结构复杂,常需同时支持多种不同的用户数据模型。
c.商用数据的管理一般仅需使用DBMS环境下的交互命令实现,而工程数据常常强调数据交互的动态性与实时性,对响应速度要求较高。
可见,沿用商用DBMS的CAD系统常常因数据管理能力不够而使系统的功能与运行效率受到很大限制,制约了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与升级。
电机CAD系统中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有两种,¹扩充与改进已有的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使其能满足管理电机CAD系统中工程数据的要求。从电机CAD系统的要求来看,自行开发的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a.实时数据交互,CAD系统各模块可在运行过程中直接与数据库交换设计数据。b.动态数据交互,数据库常用数据浮动至动态数据交换区,以提高数据访问速度。
c.数据结构的动态管理与维护,描述电机设计方案的数据结构可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修改与调整。
d.具有工程DBMS所具有的特性。e.数据的一致性。f.数据的可靠性。9.数据的灵活性。
h.数据处理的高效性。1.数据的安全性。
工程DBMS自行开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¹数据分析,即寻求一种或几种用户数据组织模型,使其能自然、清晰、无冗余地反映电机CAD系统中各类工程设计数据,既易于被用户理解、操纵,又易于转化为物理实现,使数据的一致性与灵活性得以体现。技术设计,即研究可用于管理上述管理模型的EDBMS的结构及其功能的实现。
(二).数据分析
电机CAD系统涉及的工程数据的特点电机CAD系统涉及的工程设计数据一般有二类: a.有关设计对象的数据,包括: 电机的电磁设计数据
电机的零部件结构设计数据。
电机零部件图形(二维视图或三维实体模型)。
这类数据的共性是其动态特性,数据的值甚至数据的结构均是在设计过程中经多次修改而确定的。
b.设计环境所需的数据,包括: 已有产品设计数据(包括a类中的各项数据)。系列电机标准。
材料规格、性能数据。工程制图标准。
测试数据(型式试验数据)。
这类数据的共性是结构变化较少,数据相对稳定,用户与这类数据一般只是存取关系。其中每一项数据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如电机的电磁设计数据反映了单个规格电机特有电磁设计方案,绕组型式、线规、磁路尺寸等。理论上不同规格电机之间的这类数据没有必然联系,通常可以通过列表表示;同样,系列电机标准、工程制图标准、测试数据等也可用表格表示;而电机零部件结构设计数据则不仅要反映电机各零部件的几何尺寸,还要反映零部件的组成与装配关系,对于系列电机,由于零部件要有通用性与互换性,因而无法用简单的一张表格表示。但是无论电机CAD系统中工程数据如何复杂,通过抽象,总可把数据间的联系表示成三种形式: a一对一关系—两个事物集中,某个事物集中的每一个事物至多和另一个事物集中的一个事物有关系。如电机系列标准、设计数据、制图标准数据、测试数据与各规格电机的关系,其自然表示形式通常为表格形式。
b一对多关系—两个事物集中每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集中多个事物有关,而另一个事物集中的每一个事物至多和它的一个事物有关,如电机零部件的组成关系,即一部件可由多个零部组成。
c.多对多关系—两个事物集中,其中每个事物都和另一个事物集中多个事物有关。如某一规格电机通常是由多种零件组成,而同一种零件又常被设计成可用于多种规格的电机。三种关系可用P.PChen的E一R模型表示。
(三).技术设计
3.1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
EDBMS的结构仍然采用由ANSI/SPARC提出的标准三层次结构(Three-level Architecture),这三个层次分别为:
a.外部层次。它支持“关系型”及“层次+关系型”两种用户数据模型,用于在该层上实现对CAD系统中工程数据的描述。
b.概念层次。它支持一种关系模型,使其能反映数据库的全局逻辑视图,用户的各 种数据模型都要通过它与物理介质上的数据实现对流。
c.内部层次。它表征数据库的物理存贮结构,这种结构反映了数据在硬设备上存贮 空间的利用率及数据存取效率。
EDBMS支持下的数据库操作是通过上述各层次的逐级转化而实现的,所以EDBMS的功能就反映在这些接口的功能。这些接口分别为: a.用户命令接口。b.逻辑记录接口。c.物量记录接口。3.2用户命令接口设计
用户命令接口的设计主要要解决用户描述与操纵数据的方式。数据的描还与操纵方式一般有两种,①宿主语言方式,即采用数据描述语言DDL及数据操纵语言DML,如System R中的SQL。②交互命令方式,即在DBMS环境下用特定的命令进行数据描述。3.3逻辑记录接口设计
逻辑记录接口的功能是实现两种外部模式与概念模式的相互转化,这种转化体现在用户在外部层次上的数据描述与操纵命令转化为概念层次上对逻辑记录文件的操纵命令。
用户在外部层次上对数据的描述与操纵是通过两种数据结构的运算实现。3.3.1第一种数据棋型—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及基本运算
关系模型一般均采用线性表(LinearList)结构表示,可认为:
Linear一List=(D,R)
(1)式中D= {a;} a;E data object=record, l
簇n,n>0}
R={N}
N={(a:一,a;)]a‘一-a;E D, 2令簇N} data objest(数据对象)通常为记录,每个记录还含有不同的数据元素,N表示了一个序偶的集合,a。为线性表中的结点。其中a;的组成结构对数据库的性能影响最大。这里采用了一种存贮代价较大,而运算速度较快的双向链表结构,如图5所示。它根据CAD系统的要求,牺牲存贮空间而追求高的存取速度,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基于上述结构,开发了该数据结构的基本运算功能,如Append(追加记录).COPY(拷贝一串记录),Delete(删去一串记录),In-sert(插入一个记录)、List(记录列表)、Move(移动一串记录)、Search(查找一个记录)、Update(更新一个记录)等数据操纵命令。
同样,对于每个记录的结构,同样可以用线性表表示,其结点的组成除了双向链表指 针外,还包括数据项(或字段)的属性,该扩展的双向链表的基本运算构成了对数据的描述。3.3.2第二种数据模型—“层次+关系”模型的教据结构与运算
“层次+关系”模型的特点是其每个结点都是一张关系型数据表,可认为:
Tree=(D,R)
(2)式中,若D=},则称Tree为空树,否则D= {root}UD.,root E data object=Linear List 称为树的根。
D._叩,m}0,且D: nD,一}, lvi , j
T:= 结点的构成同样以牺牲存贮空间而换取高速响应特点,其构成如图6所示。 对“层次+关系”模型数据的描述与操纵也分成两层,一层对结点关系模型的描述与操纵,另一层对层次模型的描述与操纵。层次模型的一些运算主要依赖于树的遍历算法,在这里遍历算法是通过将其转换为二叉树实现。3.3.3外部层次与概念层次之间的转化 由于缺少在概念层次和外部层次上的任意抽象数据模型之间命令转化的一般解决方法,外部层次与概念层次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一般外部层次支持的数据模型应是概念层次支持的数据模型的子模型,但对于本文的工程DBMS,其概念层次上支持关系型数据模型,而外部层次上支持的“层次十关系”模型算不上其子模型,其解决方法为: a.在概念层次上关系模型的数据逻辑结构采用式(1),而其存贮结构采用顺序逻辑记 录存贮结构。 b.在外部层次上对两种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的定义进行修改。在式(1)中将数据对象data object改成概念层次上顺序逻辑记录对应的序号;式(2)中将数据对象data , object改成概念层次上对应顺序逻辑记录文件名。 CAD实习报告 CAD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开始觉得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使我对 它不是一个轻易学好的软件,觉得用处不是很大。但几天的学习下来,使我对这个软件的看法彻底改变了,不但用处很大,我们可以用它作出工程、建筑等方面的图画来,而且易学,就是把那些基本的套路把握熟悉了以后就很简单了。 我觉得尺寸标注是工程制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绘制图形是时,仅仅绘制好的图形还不能看什么来,也不足以传达足够的设计信息。只有把尺寸标住标在自己的图形上面,就会让看图者一目了然,CAD提供的尺寸标注功能可以表达物体的真实大小,确定相互位置关系使看图者能方便快捷地以一定格式创建符合行业或项目标准的标注。 CAD实习报告 学习建筑装饰这个专业,而CAD作为专业课,那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CAD? 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其概念和内涵正在不断地发展中。1972年10月,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在荷兰召开的“关于CAD原理的工作会议”上给出如下定义:CAD是一种技术,其中人与计算机结合为一个问题求解组,紧密配合,发挥各自所长,从而使其工作优于每一方,并为应用多学科方法的综合性协作提供了可能。CAD是工程技术人员以计算机为工具,对产品和工程进行设计、绘图、分析和编写技术文档等设计活动的总称。 从我学习CAD半年来,我觉得,Autocad是一门应用广泛的技术性应用软件,在机械,建筑等行业尤为的重要,电脑辅助绘图相对于手工绘图有很多突出的优势在精度,准度,美观度方面它远超于手工画图。这次实习是非常有用的,它为我以后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奠定了坚固的基础,它的用途很多:纺织、建筑、机械、管道、服装、基本上所有的施工图纸都是用的CAD。它是平面的,全球用的最广的就是CAD了。 我觉得学习CAD首先应掌握以下功能: 1、工具条中的绘图和编辑命令 2、图层的使用方法(图层的线性的设置) 3、比例的确定和标注(包括文字) 4、打印输出命令 本课程实习以CAD软件为例,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功能和应用,并作一定的实践操作。要求学生了解Auto CAD的主要功能,把握Auto CAD用于工程制图的基本操作,了解工程图纸绘制的格式和要求,能够用Auto CAD绘制二维的工程图纸。 在本周的CAD实习,在专业课老师的认真指导下,我虚心的学习了CAD的操作方法。并了解了更多关于CAD方面的知识,使我对CAD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开始觉得它不是一个轻易学好的软件,觉得用处不是很大。但几天的学习下来,使我对这个软件的看法彻底改变了,不但用处很大,我们可以用它作出工程、建筑等方面的图画来,而且易学,就是把那些基本的套路把握熟悉了以后就很简单了,还有要害的一点就是对自己要画的东西一定要熟悉的,否则一些要害性的标本就画得不恰当了。 从我对这次实习中对于Autocad的操作方法的总结,我真切地体会到了这种绘图系统的实用性。说到它的实用性,相信许多同学都有同感。以前我们画工程制图是手工画,画一张完整的A3也得两个小时,令大家倍感疲惫。而且要注意图纸的整洁和清洁线条的宽度,字体的美观,绘制过程花 费很多时间。现在用AUTO CAD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粗细线条全用“特性”来规范,一目了然。尺寸也相当准确,在命令提示行里输入多少就是多少,也不用拿着丁字尺在图纸上比来比去,到头来还是达不到十分准确。画线线连结的时候CAD尺寸方面的优势就更加明显,比如画圆与直线相切的时候,手工绘图只能凭感觉觉得差不多就画上去,每一条画得都不一样,怎么看都不对称。用CAD画,打开对象捕捉就能把切点给抓进来,又快又准! 比如尺寸标注,更是快捷,两个点一拉,左键一点就完成一个标注,不用画箭头,不用标文字,只要自己设计好标注格式,计算机就能按要求标出来。插入文字也很方便,在多行文本编辑器里输入文字内容就能出来绝对标准的国标字,比起我们手写的字就美观漂亮的多,粗糙度更小了很多。基准符号、标题栏等做成块就可以随意插入,用不着一个一个地画了。还有在画弹簧是只要将中心线画出来,其他的可以通过粘贴或镜像就可以画出来。用起来确实很快,这样节约了好大一部分的时间。 同时我也感觉到,绘图作为机械设计过程中设计思想的载体,具备良好的绘图能力是每一个设计人员最基本的素质。虽然现在实训已经结束,但我觉得自己的学习过程还没结束,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提高。这次实训不仅巩固了自己以往所学的知识,更加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让我深深地体会 到了作为一名数控技术的学生应有的严谨的工作态度。 总之,如果要我用三个字来表达我对AUTO CAD的感觉,就是快、准、美!结合我自身的情况,我将继续练习使用AUTOCAD,做到能够把它运用得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使它成为我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助手。同时,也要培养良好的绘图习惯,保持严谨的态度,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游刃有余! 拥有这次实习的经历,使我在实习中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让我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许是实习日子短对开AUTOCAD的了解还不是相当深入,对于CAD的见解还不是很深入,但我相信经过这次以后我定会更加努力,因为实践才是检验是与否的最佳验金石。 在学习AutoCAD 命令时始终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要把学以致用的原则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以使自己对绘图命令有深刻和形象的理解,有利于培养自己应用AutoCAD 独立完成绘图的能力。而计算机绘图的目标就是要使设计的结果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虽然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方向是达到设计、生产的无纸化,但除了极少数巨型的制造企业外,绝大多数普通的设计生产单位还是以纸基图作为组织设计生产的依据。因此,怎样将Auto CAD 设计产生的电子格式的图纸转换成描绘在规定幅面上的纸基格式的图纸,是一个 与生产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的问题,Auto CAD还有许多实用的功能,尤其是一些三维功能。哦相信只要在学习中善于总结和归纳,一定能找到最佳学习方法。 通过这个星期的实习训练,我认真的学习了Auto CAD,通过试题的训练,能够将书本上所学到的结合到实际当中。应当看到的是,我学到的还是不够的,应当不断的总结,多去接触一些知识,多练习一些实例,从实际当中去总结经验。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真正的使用Auto CAD软件。 2009.6.22 Cad课程设计报告 经历了几周的课程设计,大家的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成长,:学生CAD课程设计心得(一)。在技术方面,同学们在每天的练习绘图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了CAD操作的精髓所在,我们这样的课程设计,正是学习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再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发现新的问题的阶段。以前总认为CAD的操作和作用仅仅局限于书本上所教授的内容,但是这次亲身体验了之后,才发现CAD在实际的操作上有很多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细节问题和小技巧,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同学们不断遇到新的问题,进而不断解决新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进步。自主学习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在这一方面,我感觉非常的高兴。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绘图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土木一班 谌劲松 学号:63 电路CAD实习报告 目录 第1章 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 例题...........................................................................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习题.........................................................................................................5 第4章 实习心得....................................................................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V1R11k10Vdc00A -5mA-10mA0VI(R1)V_V11V2V3V4V5V6V7V8V9V10V R10V1Vac0VdcV11010VL120.5mC10V1u0100mA 50mA0A1.0KHz-I(R1)3.0KHz10KHz Frequency30KHz100KHz Vi0VR1100V00V1Vac0VdcV1C15n0V010mA 5mA0A10KHzI(C1)30KHz100KHz300KHz Frequency1.0MHz3.0MHz10MHz 4瞬态分析参数设置 R1outV1 = 0vV2 = 5vTD = 0TR = 400nsTF = 500nsPW = 10msPER = 20msV10V1000VC10.01m0V050mA 0A-50mAI(C1)5.0V2.5V0VV(C1:2)5.0V2.5VSEL>>0V0sV(R1:2)20msV(V1:+)40ms60ms80ms100ms Time120ms140ms160ms180ms200ms 5噪声分析参数设置 Rb3.000VDC = 3VAC = 1VV1100k681.1mVQ2V05.898VQ2N222210V0V0VRc1k10.00VVdc000V01 500nV2 20uV 250nV10uV0V >>0V10Hz1 100HzV(ONOISE)2 1.0KHzV(INOISE)10KHz100KHz Frequency1.0MHz10MHz100MHz1.0GHz 噪声分析结果 1401201008010Hz100Hz1.0KHzDB(V(V0)/V(ONOISE))10KHz100KHz Frequency1.0MHz10MHz100MHz1.0GHz SNR输出结果 信噪比(SNR)= 输出信号能量/输出噪声幅度或能量 第3章习题 1对下图所示仿真电路先执行偏压点分析,观察其文本文件,然后执行直流扫描分析,画出V(M4/d)的波形图。原理图 M1IRF9140M2IRF9140V15VM4M3IRF150IRF150Vi5V0.1AI15VV208.0V 4.0V0V-4.0V0VV(M4:d)V_Vi0.5V1.0V1.5V2.0V2.5V3.0V3.5V4.0V4.5V5.0V 2对下图所示仿真电路先执行偏压点分析,观察其文本文件,然后执行直流扫描分析,画出V(U1/OUT)的波形图。 原理图 R110V20KD1D2D1N4002V1R2210K3Vi0Vdc-4D1N4002U1OS1uA74116510VV20+V+V-OUTOS2007 10V0V-10V0V1VV(U1:OUT)2V3V4V5V V_Vi6V7V8V9V10V 3对下图所示仿真电路进行直流扫描分析,在同一窗口中画出I(R1)和I(R2)的波形图观察流经R1和R2的电流方向是否同一方向? 原理图 R15kV115VdcR210k0 0A-0.5mASEL>>-1.0mAI(R2)1.0mA0.5mA0A0VI(R1)V_V12V4V6V8V10V12V14V16V 由图可知流经R1和R2的电流方向不是同一方向 4对下图所示仿真电路进行交流扫描分析画出DB(V(V0)/V(Vi))及P(V(V0)/V(Vi))的波形图。 C1100nR21VVi7940VC22100n3-1.216mVV110VOS1uA7411-10.00V6510VVo0VV2R10+V+V-15k4OUTOS20V00710.00V 120100SEL>>80P(V(VO))/ V(Vi:+)400-401.0KHzDB(V(VO)/V(Vi:+))3.0KHz10KHz Frequency30KHz100KHz Rf2kVi0VVainR11k0V-OUT+U10VOPAMP12.00V-12.00VVO12V0V12VV1V20VVOFF = 0VAMPL = 1VFREQ = 10KHz00V002.0V 0V-2.0V0sV(VI)20usV(VO)40us60us80us100us Time120us140us160us180us200us 10.00V10VVdcRcRbV1DC = 3VAC = 1V100kQ1Vo1k6.241VQ2N3904000 500nV2 8.0uV250nV4.0uV0V >>0V10Hz1 100HzV(ONOISE)2 1.0KHzV(INOISE)10KHz100KHz Frequency1.0MHz10MHz100MHz1.0GHz R1RbreakV1V1 = 0VV2 = 5VTD = 1000nsTR = 1000nsTF = 1000nsPW = 1000nsPER = 4000ns0V10V00VC11nCbreak0V0 5.0V2.5V0V0sV(V0)Time1.0us2.0us3.0us4.0us5.0us6.0us R15.060V1k20.00V119.5mVH120.00V20VdcV1I0VH+-R2500UR31k020mA 10mASEL>>0AI(R1)10V5V0V0VV(U)V_V12V4V6V8V10V12V14V16V18V20V H2+-IV110VdcR13R23HR330-0.0 -2.0-4.0-6.00V1VV(I)/ I(V1)2V3V4V5V V_V16V7V8V9V10V ViR11kV00VC10.5n0VV10VV1 = 0VV2 = 10VTD = 0TR = 0TF = 0PW = 3usPER = 6us0 10V5V0V0sV(VI)V(V0)Time1.0us2.0us3.0us4.0us5.0us6.0us R11kI110A0 10KV5KV0V0AV(I1:-)I_I11A2A3A4A5A6A7A8A9A10A 10VV110.00VR147kRc4.7kC2Vo1u0V0VR347k1.820V0VcQ1ViC12.407V1uRs600V2Q2N22222.407VVbR2Re1470894.0mVRe2C34702.407V1uVe1.788V010k1Vac0Vdc0 10nV2 1.6uV8nV1.2uV6nV0.8uV4nV0.4uV2nV >>0V10Hz1 100HzV(ONOISE)2 1.0KHzV(INOISE)10KHz100KHz Frequency1.0MHz10MHz100MHz1.0GHz R324AdcI1VA1R220R41kFF1VB0 -0V-100V-200V-300V0AV(VA)V(VB)I_I14A8A12A16A20A24A 12.00VRb180kRc3.3kC36.790V2.245VIsVOFF = 0VVAMPL = 10mvFREQ = 1KHz0VVsC110uRb220kRe1k0VVbRLQ2N22221.589VC230u10kQ330u0V12VV10 -1.5884mA-1.5886mASEL>>-1.5888mAIE(Q3)1.57900mA1.57875mA1.57850mAIC(Q3)9.7050uA9.7025uA9.7000uA0VIB(Q3)V_Vs1mV2mV3mV4mV5mV6mV7mV8mV9mV10mV -9.8K-10.0K-10.2K0s1ms2ms3msV(VB)/(I(Rb1)+ I(Rb2)+ IB(Q3))4ms5ms Time6ms7ms8ms9ms10ms 10K5K00s1msV(VL)/ I(RL)2ms3ms4ms5ms Time6ms7ms8ms9ms10ms VO1 HRC110kVo15.443VQ1J12.00VRC210kQ2Q2N2222B22sin2π1000tVi2E2I10VdcVCC12V0V0B10VQ2N2222MVi112sin2π1000t0Vdc1.32mA-12.00VV2-12V0V00VO22.0V0 1.0VSEL>>0VV(VO2)2.0V1.0V0V10HzV(VO1)100Hz1.0KHz10KHz100KHz Frequency1.0MHz10MHz100MHz1.0GHz VO1-VO2 14 3.0V2.0V1.0V0V10Hz100HzV(VO1)-V(VO2)1.0KHz10KHz100KHz Frequency1.0MHz10MHz100MHz1.0GHz 输入电阻 10K5KSEL>>0(V(B2)V(E1))/IB(Q1)1.0KHz10KHz100KHz Frequency1.0MHz10MHz100MHz1.0GHz 输出电阻 10.00002K10.00000K9.99998K(V(VO1)V(J))/IC(Q2)10KHz100KHz Frequency1.0MHz10MHz100MHz1.0GHz第二篇:CAD实习报告
第三篇:cad实习报告
第四篇:Cad课程设计报告
第五篇:CAD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