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国民经济统计公式总结

国民经济统计公式总结



第一篇:国民经济统计公式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由于我们这门课程涉及的公式较多,我们对这些公式做了一个总结,这些公式中80%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少数比较难的公式希望大家结合教材例题以及真题进行理解与记忆。

最后祝愿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第一部分

公式符号说明:

相加 ---求和符号,表示几个数X---简单算术平均数或加权算术平均数

H---调和平均数 G---几何平均数

n--数值的个数

x1x2x3...xn不同的数值

A.D---平均差

f权重,各部分占总部分的比重---求绝对值符号 VA.D平均差系数

V---标准差系数

(一)综合指标

一、平均数

1、简单算数平均法

xx2x3...xnX1n2、加权算术平均法 nx

nxfx2f2...xnfnX11f1f2...fn3、调和平均数

xfi1nii

ifi1H11x11x2...1nxnx1

n4、简单几何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Gnx1x2...xnx

二、平均差的计算方法

1、简单平均法

A.Dxn2、加权平均法

xxfA.Df1、简单平均法

三、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xxn2

2、加权平均法

 xxf2f

四、标志变异系数

1、平均差系数

VA.DAD100% x100% x2、标准差系数

V

(二)时间数列

一、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1、总量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1)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

a1a2...anaa nn(2)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①连续时点数列

②不连续时点数列(时点数列间隔相等:)a1aa2a3...an1n2a2n1

不连续时点数列(时点数列间隔不等:)

a1a2aa3aanf12f2...n1fn122 a2n1fii

12、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cab

二、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的计算方法

1、增长量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2、逐级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固定期水平

3、平均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

三、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1、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a1a0

ana1a2,.....(1)定基发展速度a0a0a0(2)环比发展速度a1a2a3aa.....nna0a1a2an1a0

2、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1)定基增长速度:a1aa1,21.....n1 a0a0a0a1aa1,21.....n1 a0a1an1(2)环比增长速度:

3、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直接的换算关系为(1)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2)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3)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4、平均发展速度 水平法(几何法)x5、平均增长速度 nx1x2x3...xn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四、时间数列的变动分析

1、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最小平方法

b^ntytynt2(t)2yt a bnnyabt----线性方程

a和b都是方程的系数

2、季节变动分析----按季平均法

(1)计算不同年份同一季节的观察值的平均数(2)计算全部观察值的总平均数(3)计算各季节的季节指数:

季节指数=同季平均数/总季平均数×100%

(三)指数

p0基期的价格

p1报告期的价格 q0基期的数量

q1报告期的数量

1、综合指数

(1)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Kqqqp00p01

(2)质量总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Kpqpqp1110

2、平均指数

(1)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指数 ①加权算数平均指数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Kq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Kp②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qpqpqpqp101100 Kqqp1Kqp101

0q计算数量指标指数应采用基期的总量指标(q1p1)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形式

KPqp1Kqp111p

1计算质量指标指数应采用以报告期的总量指标(q1p1)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形式(2)固定权数的平均指数

固定 权数就是用某一时期经过整理后的资料,以比重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权数,通常用表示。价格指数:KpKp

K q物量指数:Kq

3、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

商品销售额指数=商品价格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 产品产值指数=产品价格指数×产品产量指数 总成本指数=单位成本指数×生产量指数

4、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1)构成指数xfxfff111000简称可变指数

(2)固定构成指数xfxfff111101

(3)结构影响指数xfxfff011000

5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

(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零售价格指数=p1 p0(2)股票价格指数 ①股价平均数=1npini1

(四)抽样推断

N---总体单位数

n样本单位数 x---抽样极限误差

p---抽样极限误差

t---概率度

x---抽样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

p---抽样成数的抽样平差均 误R总体群数

r样本群数

1、抽样极限误差

(1)抽样平均数的抽样极限误差 ①重置抽样

xtxt②不重置抽样 2ntn

2xtxtnn1

N(2)抽样成数的抽样极限误差 ①ptptP1P nP1Pn

1nN②ptPt

2、抽样估计

(1)抽样平均数的区间估计范围 上限:x下限:x xx(2)抽样成数的区间估计范围 上限:pp下限:pp

3、抽样组织形式

整群抽样样本平均数抽样平均误差计算公式

2xxRr式中表示平均数的群间方差 2rR1xi2x(xx)2r1,xxri

(五)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xxyy协方差的作用:显示x与y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显示与y相关程度的大小 n第二部分

(一)人口与劳动

一、人口变动分析

1、人口自然变动 A、人口出生率

人口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B、人口死亡率

人口死亡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 C、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全年出生人数-全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1000‰

二、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分

1、劳动力资源可能利用率经济活动人口数100%

劳动力资源总数

2、劳动力资源实际利用率

3、就业率就业人数100%

劳动力资源总数就业人数100%

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就业人口数失业人口数

4、劳动失业率16岁及以上在校学生数

5、劳动力资源可能潜力程度100%

劳动力资源总数(2)劳动力资源负担情况分析

1、就业人口负担系数

就业人口负担系数人口总数/就业人数

2、丧失劳动能力系数

丧失劳动能力系数丧失劳动能力人数100%

劳动力适龄人口数(16岁以上人口数)

(二)生产

1、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计算(1)生产法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中间消耗(2)收入法(分配法)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营业盈余(3)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2、国民经济生产统计分析

(1)国民经济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累计完成计划百分比自期初至报告期止的实际完成数100%

全期计划数实际增加的产量=本期实际产量-本期计划产量

(三)经济流通

1、商品流通统计分析(1)商品销存关系分析

商品库存保证销售天数(2)商品周转速度分析 ①商品周转次数②商品周转天数期初商品库存量平均每天商品销售量商品销售额平均商品库存额平均商品库存额平均每天商品销售额(3)市场商品供需平衡分析 ①社会商品购买力分析

主要用四个标准指标来表现:本期已实现的商品购买力、结余商品购买力、本期形成的商品购买力、本期全部商品购买力。

A、本期已实现的商品供应量 B、结余商品供应量 C、本期形成的商品供应量

本期形成的商品供应量=本期已实现的商品供应量+(期末结余商品供应量-期初结余商品供应量)D、本期全部商品供应量

本期全部商品供应量=本期已实现的商品供应量+期末结余商品供应量 ②商品供需总额平衡分析 A、商品供需差额

商品供需差额=本期商品供应总额-本期商品购买力总额 B、商品供需比率

商品供需比率C、商品供需差率 商品供需差率本期商品供应量100%

本期商品购买力本期商品供应量-本期商品购买力100%

本期商品购买力

(四)经济分配

一、金融统计---银行存款资金统计 报告期内存款周转次数报告期内存款周转天数报告期初存款余额报告期内存款收入发生额

报告期内存款平均余额报告期日历天数 报告期存款周转次数

二、资金流量统计------资金流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Y=C+I+D Y表示国民课支配收入C最终消费I投资D盈余或赤字 S=Y-C S指储蓄

(五)经济使用

供求差率经济存量总需求100%-100%经济存量总供给

第二篇:心理统计常用公式总结

心理统计常用公式总结

1、组数

K

(总体分布为正态)

(N

为数据个数,K

取近似整数)

2、算术平均数

3、中数

4、众数

5、加权平均数,其中

W

i

为权数,其中

为各小组的平均数,n

i

为各小组人数

6、几何平均数,其中

n

为数据个数,X

i

为数据的值

7、调和平均数

8、方差与标准差,其中

9、变异系数,其中

S

为标准差,M

为平均数

10、标准分数,其中

X

为原始数据,为平均数,S

为标准差

11、全距

R

=最大数-最小数

12、平均差

13、四分差,其中

L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精确下限,F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以下的累加次数,和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次数,i

为组距,N

为数据个数

14、积差相关

基本公式:,其中,,N

为成对数据的数目,S

x、S

y

分别为

X

Y的标准差

变形:

差法公式:

用估计平均数计算:

用相关表计算:

15、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其中

D

为各对偶等级之差

直接用等级序数计算:,其中

R

X、R

Y

分别为二变量各等级数

有相同等级时:

16、肯德尔等级相关

有相同等级:

17、点二列相关,其中

是两个二分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p、q

是二分变量各自所占的比率,p+q=1,S

t

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

18、二列相关,其中

S

T

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与平均数,y

P的正态曲线的高度

19、多系列相关,其中

P

i

为每系列的次数比率,y

为每一名义变量下限的正态曲线高度,y

h

为每一名义变量上线的正态曲线高度,为每一名义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S

t

为连续变量的标准差

20、总体为正态,σ

已知:

21、总体为正态,σ

未知:22、23、24、

第三篇:计划生育统计公式

2、人口密度=某地区人口数÷某地区面积

3、男性人口比例=男性人口数÷总人口数

女性人口比例=女性人口数÷总人口数

4、人口性别比=(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1005、出生性别比=(出生男婴数÷出生女婴数)×1006、平均年龄:

①一岁一组平均年龄=[(各个年龄×各年龄组人数)之和]÷总人数+0.5②几岁一组平均年龄=[(各个年龄组的最低值×各年龄组人数)之和]÷总人数+(年龄组距÷2)

7、老年(人口)系数=65岁(60岁)以上人口数÷总人口数

8、少年(人口)系数=15岁(不包括15岁)以下人口数÷总人口数

9、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一孩出生率=(年内一孩出生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10、一般生育率=(年出生人数÷育龄妇女人数)×1000‟

11、年龄别生育率=(某一年龄妇女全年活产婴儿数÷该年龄组平均妇女人数)×1000‟

12、总和生育率=∑各年龄别生育率

13、终身生育率=(同一批妇女一生所活产婴儿数÷同批妇女人数)×1000‟

14、平均初婚年龄=(初婚年龄×同龄初婚人数)之和÷全年初婚人数

15、初婚率=(当年初婚人数÷该年年平均人数)×1000‟

16、早婚率=(早婚人数÷同期初婚人数)×100%

17、晚婚率=(晚婚人数÷同期初婚人数)×100%

18、计划生育率=(符合生育政策的出生人数÷总出生人数)×100%

19、出生孩次比例:

①一孩出生比例=(出生一孩数÷总出生数)×100%

②二孩出生比例=(出生二孩数÷总出生数)×100%

③多孩出生比例=(出生多孩数÷总出生数)×100%

④计划外多孩率=(计划外多孩出生数÷总出生数)×100%

20、二孩平均生育间隔={(间隔一年人数+间隔二年人数×2+间隔三年人数×3+间隔四年人数×4+„)÷二孩出生总人数}+0.521、独生子女领证率=(一孩妇女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已婚育妇女数)×100%

22、综合避孕率=(已采取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已婚育龄妇女人数)×100%

23、一孩妇女放环率=[一孩妇女放环(皮下埋植)人数÷一孩妇女人数]×100%

24、二孩妇女结扎率=(二孩妇女结扎人数÷二孩妇女人数)×100%

25、多孩妇女结扎率=(多孩妇女结扎人数÷多孩妇女人数)×100%

26、当年生育一孩妇女放环及时率=[当年按时间要求三个月内放环(皮下埋植)一孩妇女人数÷当年应及时放环的一孩妇女人数]×100%

27、当年生育二孩妇女结扎及时率=[当年按时间要求三个月内结扎二孩妇女人数÷当年应及时结扎的二孩妇女人数]×100%

28、人工流产率=(人流引产数÷已婚育龄妇女数)×1000‟

29、避孕措施有效率=(当年落实避孕措施未出现意外妊娠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当年落实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100%

30、出生数+人流引产数≈结扎数+放环数

31、出生人流比=1∶(人流引产例数÷同期活产婴儿数)

32、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率=(已婚育龄妇女人流引产例数÷已婚育妇女人数)×1000‟

33、脱环率=(已环检脱环人数÷已环检人数)×100%

34、某年节育措施落实的欠账数=某年出生人数+某年人流引产数-某年(放环数+结扎数+新增使用药具数)

35、某年节育手术托欠率=某年节育手术欠账数÷某年(出生数+人流引产数)×100%

36、环孕情服务率=(已服务人次数÷应服务人次数)×100%

或={一次人数+(二次人数×2)+(三次人数×3)+(四次人数×4)}÷{一次应服务人数+(二次应服务人数×2)+(三次应服务人数×3)+(四次应服务人数×4)}×100%

37、环孕情服务漏检率=[(应检人数-已检人数)÷应检人数]×100%

环孕情服务漏检率=(0次人数÷应检人数)×100%

38、怀孕过预产期未生育比例=(怀孕过预产期未生育妇女数÷检出现孕妇女数)×100%

36、计划外怀孕处理比例=(计划外怀孕已处理人数÷检出计划外怀孕人数)×100% 40出生孕情检出率=(月报告单出生有怀孕记录人数÷月报告单上报出生人数)×100%

41、出生孕情及时检出率=(月报告单出生有怀孕记录且怀孕月份小于五个月人数÷月报告单上报出生人数)×100%

42出生统计误差率=[(调查出生数-报表出生数)÷调查出生数]×100%

43、用统计误差校正后的报表计划生育率=报表计划生育率÷(1+计划生育率统计误差率)

45、死亡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

46、年龄别死亡率=(某年龄全年死亡人数÷该年龄年平均人数)×1000‟

47、婴儿死亡率=[未满周岁婴儿全年死亡数÷(1/4去年出生人数+3/4今年出生人数)]×1000‟

48、死亡概率=(2×死亡率)÷(2+死亡率

49、人口自然增长率=[(全年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50、年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51、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统计局公布数)+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本年迁入人数-本年迁出人数

52、计划外生育费应征金额=(计划外二孩生育的户数×该乡人均纯收入数×4.2)+(计划外三孩生育的户数×该乡人均纯收入数×11.2)+(计划外四孩生育的户数×该乡人均纯收入数×14)+„

53、计划外生育费征收率=(实征金额÷应征金额)×100%

54、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普及率=(知道人数÷调查已婚育龄妇女人数)×100%

55、家庭服务袋占调查总户数的比例=(有家庭服务袋户数÷总户数)×100%

56、新婚夫妇参学率=(初婚妇女持有婚育学校培训证人数÷初婚人数)×100%

57、“三结合”应帮扶户数=独生子女贫困户+二女结扎户贫困户+其他计划生育贫困户

58、“三结合”帮扶面=(已帮扶户数÷应帮扶户数)×100%

59、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贫困户帮扶面=[(已落实帮扶的独生子女领证户+二女结扎贫困户数)÷(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贫困户总户数)]×100%

60、计划内出生持证率=(计划内生育者持《生育证》的人数÷计划内出生人数)×100%

61、安排生育对象政策符合率=(安排的生育夫妇对象符合《条例》规定数÷安排生育二孩夫妇对数)×100%

62、本期无孩育龄妇女数+本生一孩数=上年无孩育龄妇女数+10~12月初婚数 本安排生育一孩对象数=上无孩育龄妇女数+10~12月初婚数

本安排生育一孩对象数=本期无孩育龄妇女数+10~12月生一孩数

63、计划生育协会会员人数比例=(协会会员人数÷总人口数)×100%

64、技术人员持上岗证率=(有上岗证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总数)×100

第四篇:统计基本公式

两类统计学(描述统计:归纳、总结;

推断统计:样本看总体)

数据类型(分类定性数据、数值型定量数据;

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累积/频数分数(组数、组宽、组限、组中值)、累积/相对或百分数频数分布:组的相对频数=组频数/n

平均数:均值、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中位数:中间值Q2;

众数:次数最多的数;

百分位数:第P百分位数位置

Lp=P100

(n+1);

四分位数:Q1、Q2、Q3、Q4

五数概括法(MIN、Q1、Q2、Q3、MAX)

样本

总体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四分位数间距

IQR=Q3-Q1

标准差系数=标准差/均值

偏度=nn-1

(n-2)

xi-xs3

数据分布的偏斜度:左偏(右偏),平均数在中位数左侧(右侧)

观察值个数

n

N

均值

x=xin

u=xiN

方差

标准差

s2=xi-x2(n-1)

Var=σ2=xi-u2N

相关系数

rxy=sxysxsy

ρxy=σxyσxσy

切比雪夫定理

与平均数的距离在z个标准差之内的数据值所占的比例至少为(1-1/z2),其中z为大于1的任意实数

经验法则—对于具有钟形分布的数据(z-分数

zi=(xi-x)s):

大约68%(95%、几乎所有)的数据值与平均数的距离在1(2、3)个标准差之内

组合计数法则

CnN=Nn=N!n!

N-n!;

排列计数法则

PnN=n!Nn=N!N-n!

古典法、相对频数法、主观法

贝叶斯定理

PAiB=PAi

PBAiPA1

PBA1+…+PAn

PBAn;

PAB=PBA

PA=PAB

PB

条件概率

PAB=PA

PBAPB

乘法公式(联合概率)

PAB=PAB=PA

PBA=PB

PAB;

加法公式

PAB=PA+PB-PAB

独立事件

PAB=PAB=PAPB

PBA=PB

PAB=PA

互斥事件

PAB=PAB=0;

PAB=PA+PB

互补事件(对立事件、逆事件)PAB=PAB=0

PA+PB=1

随机变量x(离散型、连续型);

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函数x、f(x)

离散型概率函数的基本条件

f(x)≥0;

f(x)=1

x的数学期望

Ex=u=xf(x);

x的方差

Varx=σ2=(x-u)2f(x)

x的标准差

σ=(x-u)2f(x)

随机变量x和y的协方差

σxy=Varx+y-Varx-Var(y)/2

σxy=x-E(x)y-E(y)f(x,y)=x-uxy-uy)/N

x和y的相关系数

ρxy=σxyσxσy

(判断是否独立)

x和y的线性组合的数学期望

E(ax+by)=aEx+bE(y)

x和y的线性组合的方差

Varax+by=a2Varx+b2Vary+2abσxy

二项实验的性质(0-1分布)

1)

试验由一系列相同的n个试验组成2)

每次试验有两种可能的结果,我们把其中一个称为成功,另一个称为失败

3)

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都是相同的,用P来表示;失败的概率也都相同,用1-P表示(平稳性)

4)

试验是相互独立的(独立性)

泊松试验的性质(二线分布的N趋势∞)

1)

在任意两个相等长度的区间上,事件发生的概率相等

2)

事件在某一区间上是否发生与事件在其他去件上是否发生是独立的超几何概率的性质

1)

当从具有r个“成功”元素和N-r个“失败”元素的总体N中抽取n次时,给出恰好有x次成功的概率

2)

各次试验不是独立的,并且各次试验中成功的概率不等

分布类型

符号

概率函数f(x)

概率分布均值μ

概率分布方差Varx=σ2

二项分布

B(n,p)

n-随机实验次数

p-成功概率

fk=Cnkpk1-pn-k, k=0, 1, 2, ⋯, n

np

np(1-p)

泊松分布

P(μ)

π(μ)

μ-单位时间内随机事件发生的平均次数

fk=μkk!e-μ, k=0, 1, 2,⋯

μ

μ

均匀分布

U(a,b)

a-下限值

b-上限值

fx=1b-a,a≤x≤b0,xb

a+b2

a-b212

正态分布

N(μ,σ2)

μ-均值

σ2-方差

fx=12πσe-x-μ22σ2

μ

σ2

t-分布

t(n)

n-自由度

0

n/(n-2)

卡方分布

χ2(n)

n-自由度

n

2n

F分布

F(n,m)

n,m-自由度

指数分布

E(λ)

λ-单位时间内随机事件发生的平均次数

fx=λe-λx,x≥00,x<0

1λ2

超几何概率分布

fx=rx

N-rn-xNn

nrN

nrN1-rNN-nN-1

第五篇:国民经济行业统计--统计实务(DOC)(定稿)

国民经济行业统计

一.农业统计

农业统计是反映农业再生产经营现状和过程的统计,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业服务业等5个行业大类的统计。

1.农业统计范围和统计单位

2.农业统计主要指标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农产品产量(粮食产量

油料产量

水产品产量

猪、牛、羊肉产量

期初(末)畜禽存栏头(只)

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林牧渔劳动力

3.农业统计调查方法: 分调查与定期调查两大类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少数生产周期较长,当年没有产品或产品产量不易统计的,则采用间接方法匡算其产值;然后将四业产品产值相加即为农业总产值。1957年以前的农业总产值中包括了厩肥和农民自给性手工业(如农民自制衣服、鞋、袜,自己从事粮食初步加工等)。1958年及以后的农业总产值,林业中增加了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产值;牧业中取消了厩肥产值;副业中取消了农民自给性手工业产值,增加了村及村以下办的工业产值;渔业中增加了海洋捕捞水产品产值。1980年及以后的农业总产值,在副业中增加了农民家庭兼营工业商品部分的产值。从1984年起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划归工业。从1993年起取消副业,将野生动物的捕猎划入牧业、野生植物采集和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划归农业。

粮食产量

指全社会的产量。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办的农场和其他生产单位的产量。粮食除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外,还包括薯类和豆类。其产量计算方法,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包括甘薯和马铃薯,不包括芋头和木薯)1963年以前按每4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从1964年开始改为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城市郊区作为蔬菜的薯类(如马铃薯等)按鲜品计算,并且不作粮食统计。其他粮食一律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

油料产量

指全部油料作物的生产量。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籽(亚麻籽)和其他油料。不包括大豆、木本油料和野生油料。花生以带壳干花生计算。

水产品产量

指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和天然生长的水产品的捕捞量。包括海水的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以及内陆水域的鱼类、虾蟹类和贝类,不包括淡水生植物。

猪、牛、羊肉产量

指当年出栏并已屠宰、除去头蹄下水后带骨肉(即胴体重)的重量。

期初(末)畜禽存栏头(只)数

指报告期初(末)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国营农场、农民个人、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及城镇居民饲养的大牲畜、猪、羊、家禽等畜禽的存栏数。

耕地面积

指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经常进行耕锄的田地,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三年的耕地和当年的休闲地(轮歇地),还包括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并附带种植桑树、茶树、果树和其他林木的土地,以及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面积。不包括属于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圃、林地、芦苇地、天然或人工草地面积。

农作物播种面积

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凡是实际种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上还是种植在非耕地上,均包括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在播种季节基本结束后,因遭灾而重新改种和补种的农作物面积,也包括在内。

有效灌溉面积

指具有一定的水源,地块比较平整,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套,在一般年景下当年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农用化肥施用量

指本年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化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数量。折纯量是指把氮肥、磷肥、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的百分之一百成份进行折算后的数量。复合肥按其所含主要成分折算。

农业机械总动力

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包括耕作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农用运输机械、植物保护机械、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和其他农业机械〔内燃机按引擎马力折成瓦(特)计算、电动机按功率折成瓦(特)计算〕。不包括专门用于乡、镇、村、组办工业、基本建设、非农业运输、科学试验和教学等非农业生产方面用的动力机械与作业机械。

农林牧渔业劳动力

指全社会直接参加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力)

二.工业统计

工业是采掘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的总称。

1.工业统计范围和统计调查单位

工业统计范围不仅覆盖独立核算的法人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还包括其他行业法人企业附营的工业活动单位。

工业统计调查单位分为三类:一类是法人工业企业;二是非法人工业企业,三是工业产业活动单位。

2.工业主要统计指标: 工业总产值

新产品产值

工业销售产值

出口交货值

工业中间投入

工业增加值(生产法和收入法)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3.工业统计调查方法

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对全部国有和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企业,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而对于其他工业统计单位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

{工业

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具体包括:(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森林采伐等(但不包括禽兽捕猎和水产捕捞);(2)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粮油加工、食品加工、轧花、缫丝、纺织、制革等;(3)对采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炼铁、炼钢、化工生产、石油加工、机器制造、木材加工等,以及电力、自来水、煤气的生产和供应等;(4)对工业品的修理、翻新,如机器设备的修理、交通运输工具(包括小卧车)的修理等。

1984年以前农村的村及村以下办工业归属农业,1984年以后划归工业。

工业统计调查单位

工业统计调查单位分为两类: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和工业活动单位。

(1)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

是指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承担民事责任;②独立拥有和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③独立核算盈亏,并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2)工业活动单位

是指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工业生产活动的经济单位。它包括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按主营业务活动(即工业生产活动)划分的主营业务活动单位和非工业企业所属的工业生产活动单位(即原非独立核算工业生产单位)。工业活动单位,一般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具有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工业活动;②单独组织工业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③单独核算收入和支出。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指国有企业加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企业(即过去的全民所有制工业或国营工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包括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联营企业。1957年以前的公私合营和私营工业,后均改造为国营工业,1992年改为国有工业,这部分工业的资料不单独分列时,均包括在国有企业内。国有控股企业是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企业进行的“国有控股”分类。它是指这些企业的全部资产中国有资产(股份)相对其他所有者中的任何一个所有者占资(股)最多的企业。该分组反映了国有经济控股情况。

⑵集体企业

指企业资产归集体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包括城乡所有使用集体投资举办的企业,以及部分个人通过集资自愿放弃所有权并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

⑶股份有限公司

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其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

⑷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指企业注册登记类型中的港、澳、台资合资、合作、独资经营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之和。

⑸外商投资企业

指企业注册登记类型中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之和。

⑹本年鉴中涉及的名为“其他”的企业

均指除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经营以外的其他类型工业企业(单位)。包括联营企业、私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与大陆合资经营、与大陆合作经营、港、澳、台独资企业)及其他企业。

轻工业

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造纸以及印刷等工业;(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文教体育用品、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工业。

重工业

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按其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下列三类:(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根据上述划分原则,修理业中以重工业产品为修理作业对象的划为重工业,反之划为轻工业。

工业总产值

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业产品总量,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它包括:在本企业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规定不需包装的产品除外)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初差额价值。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分厂)生产的成果相加。但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复计算。

轻重工业总产值的划分也是按“工厂法”计算的,即一个工业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生产的主要产品的性质属于轻工业,则该企业的全部总产值作为轻工业总产值;一个工业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的性质属于重工业,则该企业的全部总产值作为重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

是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实收资本

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人投入的资本。按投资主体可分为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等。

资产合计

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按其流动性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1)流动资产

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生产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合计。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2)固定资产

指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所占用的资金合计。

(3)无形资产

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负债合计

指企业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负债一般按偿还期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递延税项等。

(1)流动负债

指企业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合计,其中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和应交利润等。

(2)长期负债

指企业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需要偿还的债务合计,其中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务、长期应付款项等。

所有者权益

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企业净资产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其中包括投资者对企业的最初投入,以及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对股份制企业即为股东权益。

固定资产原价

指企业在建造、购置、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货币总额。它一般包括买价、包装费、运杂费和安装费等。

固定资产净值

是指固定资产原价减去历年已提折旧额后的净额。

流动资产

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货款、存货等。

产品销售收入

指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业务总额。

产品销售成本

指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的实际成本。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指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应负担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消费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

产品销售利润

指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收入扣除其成本、费用、税金后的利润。

利润总额

指企业实现的利润。

应交增值税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应交纳的增值税额。

总资产贡献率

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

资产负债率

该指标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

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与成本费用之比,是反映工业生产成本及费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同时也是反映降低成本的经济效益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工业增加值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现价)×100%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指在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次数,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产品销售收入/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产品销售率

指报告期工业销售产值与同期全部工业总产值之比,是反映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分析工业产销衔接情况,研究工业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产品销售率(%)=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现价)×100%

全员劳动生产率

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目前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为了使各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数字可以比较,1990年以前各年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均按指数换算成1990年不变价格。} 三.建筑业统计

建筑业是指建筑安装工程作业,具体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和其他工程作业。

1.建筑业统计范围与统计单位

建筑业统计范围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从事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建筑业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2.建筑业主要统计指标

建筑业总产值(即自行完成施工产值)、建筑业增加值、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自有机械设备、工程结算收入、企业总收入

3.建筑业调查方法

现行国家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对有建筑业资质的所有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采用全面调查方法取得资料。

(建筑业统计单位

指从事房屋、构筑物建造和设备安装活动的法人企业。建筑业法人企业应同时具备的条件是:①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承担民事责任;②独立拥有和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③独立核算盈亏,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建筑业总产值(即自行完成施工产值)

是以货币表现的建筑安装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建筑业产品的总和。建筑业总产值包括:

⑴建筑工程产值:指列入建筑工程预算内的各种工程价值。

⑵设备安装工程产值:指设备安装工程价值,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价值。

⑶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值:指房屋、构筑物修理所完成的价值,但不包括被修理房屋、构筑物本身的价值和生产设备的修理价值。

⑷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指加工制造没有定型的、非标准的生产设备的加工费和原材料价值,以及附属加工厂为本企业承建工程制作的非标准设备的价值。

建筑业增加值

指建筑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目前建筑业增加值采用分配法(收入法)计算,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计算。具体计算公式为:

建筑业增加值=本年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管理费用中的劳动待业保险金、税金+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工程结算利润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指在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的房屋面积、上期施工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上期停缓建在本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及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房屋面积。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指在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全部完工,达到了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正式移交使用单位的房屋建筑面积。

自有机械设备年末总台数

指归本企业所有,属于本企业固定资产的生产性机械设备年末总台数。包括施工机械、生产设备、运输设备以及其他设备。

自有机械设备年末总功率

指本企业自有施工机械、生产设备、运输设备以及其他设备等列为在册固定资产的生产性机械设备年末总功率,按设定能力或查定能力计算。包括机械本身的动力和为该机械服务的单独动力设备,如电动机等。计算单位用千瓦,动力换算可按1马力=0.735千瓦折合成千瓦数。电焊机、变压器、锅炉不计算动力。

工程结算收入

指企业承包工程实现的工程价款结算收入,以及向发包单位收取的除工程价款以外的按规定列作营业收入的各种款项,如临时设施费、劳动保险费、施工机械调迁费等以及向发包单位收取的各种索赔款。

工程结算利润

指已结算工程实现的利润,如亏损以“-”号表示。计算公式为:

工程结算利润=工程结算收入-工程结算成本-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

企业总收入

指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有关的各项收入,包括工程结算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计算公式为:

企业总收入=工程结算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四.交通运输邮电业统计

交通运输邮电业包括铁路运输、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服务业、邮政、电信等国民经济行业。

1.统计范围和调查单位

交通运输邮电业的统计范围包括从事相关活动的全部企业法人、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2.主要统计指标

铁路营业里程

公路里程

内河航道里程

内河航道里程

输油(气)管道长度

货(客)运量(货(客)运量

货(客)运密度

货物(旅客)周转量

铁路货车平均静载重

铁路货运机车日产量

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

邮电业务总量

无线寻呼电话用户

移动电话用户

电话用户

住宅电话)

3.调查方法: 交通运输邮电业统计主要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分别由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收集资料。

(铁路营业里程

又称营业长度(包括正式营业和临时营业里程),指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的铁路正线总长度。凡是全线或部分建成双线及以上的线路,以第一线的实际长度计算;复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和特殊用途线以及不计算运费的联络线都不计算营业里程。铁路营业里程是反映铁路运输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计算客货周转量、运输密度和机车车辆运用效率等指标的基础资料。

铁路正线延展里程

指正线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和其他正线建筑里程之和,不包括站线、段管线、岔线及特殊用途线的延展里程。它是作为计算铁路线上钢轨、枕木及路基砂石需要量的主要依据。

铁路电气化里程

指在全部铁路营业里程中已安装了供电线路及设备,可以供电力机车牵引列车运行的区段的总里程。

铁路自动、半自动闭塞里程

为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在一个区间、同一时间内,一般只允许一列列车运行,这种保证列车在这个区间安全间隔运行的技术方法称为“闭塞”。自动和半自动闭塞里程是指装有列车自动或人工完成闭塞状态的铁路设备里程。自动或半自动闭塞里程占铁路营业里程的比重是反映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公路里程

指在一定时期内实际达到《公路工程[WTBZ]技术标准JTJ01-88》规定的等级公路,并经公路主管部门正式验收交付使用的公路里程数。包括大中城市的郊区公路以及通过小城镇街道部分的公路里程和桥梁、渡口的长度,不包括大中城市的街道、厂矿、林区生产用道和农业生产用道的里程。两条或多条公路共同经由同一路段,只计算一次,不得重复计算里程长度。它是反映公路建设发展规模的重要指标,也是计算运输网密度等指标的基础资料。

内河航道里程

也称内河通航里程,指在一定时期内,能通航运输船舶及排筏的天然河流、湖泊水库、运河及通航渠道的长度。包括全年季节性通航累计三个月以上的航道,不包括仅供零散流放竹、木排的河道。它是反映内河水运网规模、水平和发展情况的主要指标。

民用航空航线里程

指民航运输定期班机飞行的航线长度的总和。航线长度按机场之间的距离计算,通常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将每条航线长度相加称为重复计算航线里程;一是将两线或两条以上航线经过同一区段里程,只计算一次航线长度称为不重复计算航线里程。一般常用的是后者,它能确切反映民航运输网的规模,是表明民航事业为国民经济服务和方便人民生活程度的主要指标。

输油(气)管道长度

也称输油(气)里程,指油品(或天然气)的实际输送距离,一般按输油(气)管道的单线长度计算。若包括复线和备用线长度则称为输油(气)管道延展长度,是指管道铺设的实际长度。我们通常使用的是不包括复线的“输油(气)管道里程”,它是反映管道运输发展规模和水平的主要指标。

货(客)运量

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货物(旅客)数量。它是反映运输业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数量指标,也是制定和检查运输生产计划、研究运输发展规模和速度的重要指标。货运按吨计算,客运按人计算。货物不论运输距离长短、货物类别,均按实际重量统计。旅客不论行程远近或票价多少,均按一人一次客运量统计;半价票、小孩票也按一人统计。

货(客)运密度

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运输方式在营运线路的某一区段平均每公里线路通过的货物(旅客)运输周转量。计算公式为:

货(客)运密度=货物(旅客)周转量/营业线路长度

货(客)运密度是反映交通运输线路上货物(旅客)运输量运输繁忙程度的主要指标,是平衡运输线路运输能力和通过能力,规划线路建设及改造、配备技术设备,研究运输网布局的重要依据。

货物(旅客)周转量

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运送的货物(旅客)数量与其相应运输距离的乘积之总和。它是反映运输业生产总成果的重要指标,也是编制和检查运输生产计划,计算运输效率、劳动生产率以及核算运输单位成本的主要基础资料。计算货物周转量通常按发出站与到达站之间的最短距离,也就是计费距离计算。计算公式为:

货物(旅客)周转量=∑货物(旅客)运输量×运输距离

铁路货车平均静载重

指铁路货车在始发站静止状态下平均每车装载的货物重量,用以分析货车完成装车时车辆载重力的利用情况。计算公式为:

货车平均静载重=货物发送吨数/装车数

静载重的多少取决于运送货物的性质、种类、车辆的类型和装载技术的高低。根据货车的平均标记载重与静载重进行对比,可以反映货车载重能力的利用程度。计算公式为:

货车载重力利用率(%)=货车平均静载重/货车平均标记载重×100%

铁路货运机车日产量

指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台货运机车在一昼夜内所完成的总重吨公里数,包括载运货物的重量和车辆本身的自重。它从时间和牵引能力两方面反映了机车运用效率。计算公式为:

货运机车平均日产量=货运总重吨公里数/货运机车台日数

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

指经水运进出沿海主要港区范围,并经过装卸的货物数量,包括邮件及办理托运手续的行李、包裹以及补给运输船舶的燃、物料和淡水。货物吞吐量按货物流向分为进口、出口吞吐量,按货物交流性质分为外贸货物吞吐量和国内贸易货物吞吐量。货物吞吐量的货类构成及其流向,是衡量港口生产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

邮电业务总量

指以价值量形式表现的邮电通信企业为社会提供各类邮电通信服务的总数量。邮电业务量按专业分类包括函件、包件、汇票、报刊发行、邮政快件、特快专递、邮政储蓄、集邮、公众电报、用户电报、传真、长途电话、出租电路、市话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分组交换数据通信、出租代维等。计算方法为各类产品乘以相应的平均单价(不变价)之和,再加上出租电路和设备、代用户维护电话交换机和线路等的服务收入。它综合反映了一定时期邮电业务发展的总成果,是研究邮电业务量构成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

邮电业务总量=∑(各类邮电业务量×不变单价)+ 出租代维及其他业务收入

无线寻呼电话用户

指携带小型寻呼机,接收市话用户通过无线寻呼中心,在规定范围内向其发出声音、数字或文字显示信息的用户。在寻呼台办理登记手续的无线寻呼用户,每一部寻呼机按一户计算。

移动电话用户

指在移动电话营业部门登记,通过移动电话交换机进入移动电话网、占有移动电话号码的电话用户。用户数量以实际办理登记手续进入邮电部门移动电话网的户数进行计算,一部或一台移动电话统计为一户。

电话用户

指接入国家公众固定电话网,并按固定电话业务进行经营管理的电话用户。1997年以前,电话用户分为市内电话用户和农村电话用户。市内电话用户是指接入县城及县以上城市电话网上的电话用户;农村电话用户是指接入县邮电局农话台及县以下农村电话交换点,以县城为中心(除市话用户外)联通县、乡(镇)、行政村、村民小组的用户。从1997年起,电话用户数分组调整为以用户所在区域划分为“城市电话用户”和“乡村电话用户”,与过去的按市内电话和农村电话划分方法不同。而电话用户数、电话机部数统计方法不变。

住宅电话

指话机装在居民住宅里的电话,包括私人付费、公费和免费三个部分。

私人付费电话

指住宅居民自费安装并自己缴纳通话费的电话。)

五.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统计

批发和零售业指商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批发活动和零售活动。

1.统计范围和统计调查单位

批发和零售业的统计范围包括,在我国境内从事商品批发和零售经营活动、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活动的全部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具体分成三部分:全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法人企业及其所属的全部产业活动单位;非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法人单位所属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产业活动单位;全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个体经营户。

2.主要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销、存总额

包括和不包括的内容

3.调查方法

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是目录抽样调查方法,即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企业(单位)实施全数调查,对限额以下批发零售和贸易、住宿餐饮业企业(单位),以及个体户实施抽样调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同时还要采取重点调查和利用有关部门统计数据加工推算的办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它是反映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总量,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⑴售给城乡居民作为生活用的商品和修建房屋用的建筑材料;⑵售给社会集团的各种办公用品和公用消费品;⑶售给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食堂和旅店(招待所)附设专门供本店旅客食用,不对外营业的食堂的各种食品、燃料;企业、单位和国营农场直接售给本单位职工和职工食堂的自己生产的产品;⑷售给部队干部、战士生活用的粮食、副食品、衣着品、日用品、燃料;⑸售给来华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消费品;⑹居民自费购买的中、西药品、中药材及医疗用品;⑺报社、出版社直接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报纸、图书、杂志,集邮公司出售的新、旧纪念邮票、特种邮票、首日封、集邮册、集邮工具等;⑻旧货寄售商店自购、自销部分的商品;⑼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站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煤气灶具和罐装液化石油气;⑽农民售给非农业居民和社会集团的商品。不包括售给国民经济各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国有经济的农场)生产经营用的各种原材料、燃料、设备、工具等和售给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作为转卖用的商品,旧货寄售商店受托寄售卖出的商品,服务业的营业收入,邮局出售邮票的收入,自来水、电力、煤气生产(供应)单位的产品供应收入,也不包括农民之间的商品销售。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销、存总额

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不包括个体)企业(单位)以本企业(单位)为总体的商品购进、销售、库存总额。

商品购进总额

指从本企业(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包括从境外直接进口)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总额。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从国内、国外市场上购进商品的总量。商品购进总额包括:⑴从工农业生产者购进的商品;⑵从出版社、报社的出版发行部门购进的图书、杂志和报纸;⑶从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购进的商品;⑷从其他单位购进的商品,如从机关、团体、企业等单位购进的剩余物资,从餐饮业、服务业购进的商品,从海关、市场管理部门购进的缉私和没收的商品,从居民手中收购的废旧商品等;⑸从国(境)外直接进口的商品。不包括企业(单位)为自身经营用和未通过买卖行为而收入的商品以及销售退回、商品升溢等。

商品销售总额

指对本企业(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出售(包括对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总额(含增值税)。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商品以及出口商品的总量。商品销售总额包括:⑴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消费用的商品;⑵售给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服务业等作为生产、经营使用的商品;⑶售给批发零售贸易业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⑷对国(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不包括出售本企业(单位)自用的废旧包装用品;未通过买卖行为付出的商品;经本单位介绍,由买卖双方直接结算,本单位只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购货退出的商品以及商品损耗和损失等。

批发零售贸易业库存

指报告期末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已取得所有权的商品。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的商品库存情况和对市场商品供应的保证程度。期末库存包括:⑴存放在批发零售贸易业经营单位(如门市部、批发站、经营处)仓库、货场、货柜和货架中的商品;⑵挑选、整理、包装中的商品;⑶已记入购进而尚未运到本单位的商品,即发货单或银行承兑凭证已到而货未到的部分;⑷寄放他处的商品,如因购货方拒绝承付而暂时存放在购货方的商品和已办完加工成品收回手续而未提回的商品;⑸委托其他单位代销(未作销售或调出)尚未售出的商品;⑹代其他单位购进尚未交付的商品。不包括所有权不属于本单位的商品、拨付除批发零售贸易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所属独立核算加工厂等加工生产尚未收回成品的商品、代国家物资储备部门保管的商品等。

库存总额采用的计算价格是:农副产品采购单位按购进价计算;批发单位按进货价计算;零售单位按核算价格计算,即按什么价格核算就按什么价格计算。

消费品市场成交额

指从事消费品交易的商品市场的全部商品成交金额。消费品市场包括农副产品市场和工业消费品市场。)

六.房地产业

由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活动4个行业大类组成。

1.统计范围和调查单位

国家统计局现行的房地产统计仅指房地产开发投资统计,其范围包括:各种登记注册类型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建设公司及其他房地产开发单位统一开发的包括统代建、拆迁还建的住宅、厂房、仓库、饭店、宾馆、度假村、写字楼、办公楼等房屋建筑物和配套的服务设施、土地开发工程,如道路、给水、排水、供电、供热、通讯、平整场地等基础设施工程。

房地产开发业统计调查单位包括: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单位,也包括附营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务活动单位。不包括单纯的房地产管理、代理与经纪的企业或单位。

2.主要统计指标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施工、销售和空置面积指标: 房屋施工面积 房屋新开工面积 房屋竣工面积 不可销售面积 商品住宅竣工套数 竣工房屋价值 出租房屋面积 商品房屋销售面积 商品房销售额 商品住宅销售套数 空置面积

房地产开发项目情况指标: 项目

项目个数

项目码

项目建设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

项目开工时间

项目竣工时间

项目所在地土地级别

容积率

绿化率

批准预售面积

批准预售套数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4/102002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