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元朝秘书制度

元朝秘书制度



第一篇:元朝秘书制度

元朝秘书制度

一、元朝概况

元朝,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这个王朝的地域空前的广阔,这个王朝的官僚制度也十分的庞大,从元朝始,省这个行政制度开始实行,日后愈趋完善。元朝依旧是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从地方到中央,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秘书制度。这个彪悍的民族统治中原后,依旧采用了中原的文化统治着天下,毕竟,文化落后的民族要去统治文化先进的民族,这个统治者民族本身也必将被被统治者民族的先进文化所折服。

二、对封建王朝中秘书与秘书制度的理解

封建王朝是一个家天下的形式,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朝。”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皇家,一切统治皆为维护统治者利益,一切制度都为更好的维护封建王朝本身而设置。所有国家机构的设置、法律的设置都是为了将强者的利益变成一种普通民众必须所遵守的义务,此为名正则言顺。

在封建家天下的时代,皇帝是最高长官。其余大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应是皇帝的秘书。元朝也是不一例外的的。如果现当代秘书的主要职能为辅助决策、处理信息、协调关系、办理事务此四大职能,那么封建国家的大臣们早就已经围绕着皇帝完成这一目标。

从初级秘书、中级秘书、高级秘书来排序,皇帝身边的秘书可以是宦官,主要负责皇帝的衣食住行;九卿,为皇帝办理朝政,保证城邦安全;三公,为国家大计策谋。这三种在后来历代王朝中不断的演变,但以皇权为中心的利益大致一样。皇帝身边的秘书们都履行着这种义务。

三、元朝的秘书制度及官职

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蒙古大国是一个善战好战的民族。忽必烈灭宋后,建立元,领土北至蒙古、西西伯利亚,南至南海、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约1200万平方千米,为有史以来的第一帝国。

面对如此庞大的王朝地域,元朝在以往王朝的政治制度上,增添了新的制度。元朝的中央一级机构,主要由中书省(总政务)、枢密院和御史台。中书省下分左三部:吏部、礼部、户部;右三步:兵部、刑部、工部。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为中书令,由皇太子担任;设左右丞相各一名(右丞相居上),参知政事二名。自中书省令至参知政事均为宰执。中书省领左、右三部,各设尚书三员,侍郎二名。至元九年,撤掉尚书省,归并为中书省。

在地方,开始施行行中书省。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不久,又沿用前朝旧例,频繁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如中统和至元前期的陕西四川行省、河东行省、北京行省、山东行省、西夏中兴行省、南京河南府等路行省、云南行省、平宋战争前后的荆湖行省、江淮行省等。其中,设立于至元十年(127年)的云南行省等,已带有地方最高官府的色彩。就是说,这一阶段的行省已显现朝廷派出机构与地方最高官府的两重性端倪。元朝行省最初只是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到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后期,始基本定型,转变为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但即使在行省完全定型并地方化之后,它仍然带有中央派出机构、或者说是中书省分支机构的性质。

元朝秘书有: 知秘书监事、行秘书监事、秘书卿、秘书监、秘书太监、秘书少监、秘书监丞、经历、提控案牍、知事、典簿、管勾、令史、译史、回回令史、知印、怯里马赤、奏差、典书、典吏。

元秘书监设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据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云:“元起朔漠,未遑文事,太宗八年,始用耶律楚材言,立经籍所于平阳,编集经史。世祖至元四年,徙置京师,改名弘文院。九年置秘书监,掌历代图籍,并阴阳禁书。

元政府武力统一全国后,为巩固统治,稳固政权,开始由武功转向文治。重视图书事业便是元代文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元政权建立后,先后设立了一批修书和藏书机构,如编修所、经籍所、秘书监等,负责编修和保管利用图书。秘书监是元代中央政府最主要的藏书机构,无论就其收书的范围还是藏书的种类和数量,都在全国首屈一指,可称得上是元代的“皇家图书馆”。秘书监,秩正三品,设卿、太监、少监、监丞、典簿、令史、知印、奏差、译史、通事、典书、典吏等。下属官员主要有著作郎、著作佐郎、秘书郎、校书郎、辨验书画直长等。秘书监的主要职能是“掌历代图籍,并阴阳禁书”,是掌管图书收藏的机构,同时兼领天文历数的部分职务。

四、元朝秘书考核制度

科举制度在元朝曾一度废除,在比较重视武的元朝,文人曾地位大降。元朝科举的最初尝试是在窝阔台汗时期,“太宗始取中原,中书令耶律楚材请用儒术选士,从之”。窝阔台汗九年(1237年)八月,下诏命断事官术忽德与山西东路课税所长官刘中,“历诸路考试。以论及经义、词赋分为三科,作三日程,专治一科,能兼者听,但不以失文义为中选。其中选者,复其赋役,令与各处长官同署公事”(《元史》卷81《选举志》一,第2017页)。诏令中所说的“复其赋役”,指的是“其中选儒生,若有种田者纳地税,买卖者出纳商税,开张门面营运者依例供差发除外,其余差发并行蠲免”。凡中选的儒生,“与各住达噜噶齐管民官一同商量公事勾当着。随后依照先降条例开辟举场,精选入仕,续听朝命”(《选试儒人免差》,《庙学典礼》卷1)。诸路考试,均于次年(戊戍年)举行,故称戊戍选试。按照他们原来的打算,此后准备再辟举场精选入仕。这说明戊戍选试确实是科举取士的步骤之一。但后来“当世或以为非便,事复中止”。

由中书省主持对包括秘书官吏在内的全国官吏的考核,地方道、府、州、县的秘书官吏,每人都发给一份统一印制的表格,称“历子”,由本人填写姓名、出身、简历、功过、德能表现,即自我鉴定,然后交上级审查。规定朝廷百司的秘书官吏每30个月考核一次,地方官府内的秘书官吏每20个月考核一次,考核及格,即可升职,不及格者就卸职。这种考核方法以年资为主要依据,使秘书官吏但求无过,不求进取,只图熬到年资合格,就可升迁。这种考核方法弊端显著,因此,元朝秘书官吏的素质普遍不佳。

五、元朝著名的秘书

虞集(1272—1348),字伯生,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虞集以文章享誉元朝,被称为“当代之巨擘”,号称一代文宗,一时朝廷制作,以及公卿大臣碑文行状,多出其手。

延祐元年(1314),四十三岁的虞集被任命为太常博士。太常礼仪院(由太常寺改名并升格为正二品机构)的负责人拜住。推崇儒学,尊重儒士。

泰定帝也孙铁木耳即位后,恢复经筵制度,虞集被任命为国子司业,主要工作是为泰定帝讲授汉文经典。泰定二年(1325),虞集自国子司业迁任秘书少监,四年,又拜翰林直学士奉仪大夫知制诏同修国史,但仍以前职兼任经筵官。致和元年(1328),虞集又兼任国子祭酒。同年七月,泰定帝在上都病逝。八月,留守大都的元武宗亲信燕铁木儿发动兵变,迎立武宗次子图帖睦儿为帝。九月,图帖睦儿在大都即位,是为元文宗。元文宗的即位诏书是虞集起草的。

文宗做藩王时,就已知道虞集的大名,即位后,命虞集仍兼经筵官。虞集以“先世坟墓在吴越者,岁久湮没,乞一郡自便”。文宗婉言相劝说:“你的才能做什么都可以,只是如今不可离开朝廷。”坚决不放他去地方上做官。第二年(1329)二月,文宗在大都建立奎章阁学士院,虞集被任命为奎章阁侍书学士。奎章阁学士院为正二品机构,侍书学士上面虽然还有大学士,但虞集明显受到重用,这也是他得到的最高职位。此时虞集已年近六十岁。天历二年(1329)八月,文宗迎和世(王十束)(元明宗)于旺忽察之地(今河北张北北),几天后元明宗暴崩。文宗立即返回上都,再次即位。虞集赶赴上都,奉命撰写即位诏书。

补充资料:

疆域广阔:蒙元统一后的疆域是:北到北冰洋沿岸(包括西伯利亚大部),南到南海诸岛,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中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全国划分为由中书省所直接管辖的首都附近的腹里地区(即今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由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今西藏),以及10个行中书省(分别为陕西、辽阳、甘肃、河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中书省)。

这里所讲元朝的疆域,是指元朝直辖地区,不包括后来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又译伊儿)汗国(当时为成吉思汗的是个儿子占领 一共四个国家,他们之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帝王,由于民族的不同以及时间、地域的变迁 日后也就不怎么互相往来,所以并不包括在1400完平方公里之内)。史载,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史称汉唐为盛,但“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平章政事:平章政事(四人)从一品

中书省(中央)

行中书省(地方)

平章

从一品

至元二十三年(1286),铨定省、台、院、部官,罢各行省所设丞相,只置平章政事为最高长官,以与都省相区别。后来,部分地大事繁的行省许设丞相。延佑七年(1320),复罢各行省丞相,已置者皆降为平章政事。泰定(1324~1328)以后,某些行省又设丞相,视需要及任职者的地位而定。各行省一般置平章政事两员(从一品),右丞、左丞各一员(正二品),参知政事两员(从二品),其品秩与都省官同;左司、右司合为一,置郎中、员外郎、都事,品秩皆低于都省。元末,有些行省还增置“添设”平章、右丞、左丞、参政等官。主管:

行省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统领路、府、州、县。

郑雪微 黄圆圆

第二篇:公司秘书制度初探

《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商事登记管理办法》 第三十五条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应当设公司秘书,负责公司股东会议和董事会会议的筹备、文件保管以及公司股东资料的管理,向社会公众披露应当公开的公司信息,并接受政府行政部门查询公司的相关情况。

公司秘书制度应当在章程中规定,并向社会公示。

公司秘书的姓名及公司秘书变更情况,公司应当向商事登记机关备案。

该管理办法首开我国公司秘书的先河,也是公司登记机关对横琴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一个突破。那么公司秘书制度到底是一种什么制度?公司秘书对公司会起到什么作用?在公司注册设立秘书时,有许多企业都会问到我们这些问题,下面我们通过香港公司秘书制度和澳门公司秘书制度的规定,阐述有限公司设立公司秘书的必要性。

公司秘书制度发端于英国,香港沿袭了英国公司秘书制度,横琴的公司秘书制度正是借鉴香港引进而来。

一、香港公司秘书制度

《香港公司条例》154条第1项规定:每间公司须有秘书一名。在香港,公司秘书的委任通常由一名董事向董事会提出建议,由董事会决定通过委任。公司秘书的任命必须按公司章程细则进行,在公司注册的时候,根据公司章程委任首任秘书,此后的任命一般由董事会作出决定。除此之外,公司秘书的资料还须向有关公司注册处申报,以便公众查阅。上市公司的公司秘书资料还要向联交所(HKE)申报备案。受聘者若是个人,则必须通常居于香港;若是法人团体,则必须在香港设有注册办事处或营业地点。如果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根据《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有关规定,公司秘书须由通常居于香港的人士担任。

鉴于公司秘书职责的重要性,上市公司的公司秘书一般要求由香港公司秘书公会的会员、执业律师、专业会计师来担任。香港特许秘书及行政人员公会(即公司秘书公会)为了确保会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及操守,对公司秘书的任职资格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这个标准提出了该公会对准会员、会员及资深会员在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及个人品格上的要求。董事会之间的联系人,通常,股东对董事会处事方针有所不满时,会通过股东会致函董事会主席投诉,而董事会主席一般会交由公司秘书去调查并作出回答。

概括而言,香港公司秘书的职能可分为法则遵守、法律事务、股份过户及公司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1、法则遵守。就是要遵守公司章程、公司条例的要求,公司章程一般可视作公司的“宪章”。在筹备召开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时候,公司秘书必须按照章程的规定召集开会。在董事会做出决定之时,公司秘书必须就讨论的主题的合法性及章程细则规定下作出建议。

2、法律事务。公司秘书通常协助董事商谈合约,参与审阅合约及向对方提供合约草案,并向公司的律师提供资料,草拟合约文件。公司秘书要面对的合约通常包括:收购文件、合营公司的协议书、租约以及行政人员聘用合约等。

3、处理股份过户。若股东转让股份,须由公司秘书负责过户登记,如属上市公司,则由股份过户处负责。在收到正式签署的过户文件并缴付印花税后,公司秘书或股份登记处变更改股东名册的记录,其后发出以受让人名义登记的新股票,旧股票同时予以注销。

4、日常行政工作。公司秘书的日常行政工作包括组织会议,主要是董事会及股东会议,而组织这两类会议要严格按照公司章程细则进行。除此之外,根据公司规模和管理架构的不同,有些公司秘书还负责保管公司记录及印章,负责人事管理及其他行政管理,有些公司还参与公司的会计及财务等方面的工作。

5、其他事务。在一些场合,公司秘书会成为公司的发言人,要面对记者或者证券分析师等。因为公司秘书较公司一般行政人员更清楚公司各部分的运作,掌握更全面更准确的资料,并懂得怎样回答不会涉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股价的内幕资料。在每年的法定帐目及公司记录审核方面,公司秘书还参与提供资料,解答审计师的提问及制定董事会报告书。公司秘书具有广泛而又实质性的职权,能最大地体现公司秘书制度的价值。高素质、高水平的公司秘书是董事会乃至整个公司规范运作的基本保证,香港的公司秘书无论是作为一名事务性的普通工作人员,还是身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其职能都表明,公司秘书是公司有效运行并相互协调的关键,不愧为“公司管治的守门人”,在许多方面都堪称公司组织体的脊梁。

二、澳门公司秘书制度

澳门公司组织机构由四部分构成:股东会、行政管理机关、公司秘书和监事会。对外,公司发行的股票、债券除须有公司行政机关成员的签名,同时还必须有公司秘书的签名。对内,公司的职权有:

1.证明公司设立文件的译本和符合原文无误;

2.负责股东会议及行政管理机关会议的秘书工作,签署有关的议事记录;

3.必要时证实公司文件上签名的真实性;

4.确保出席股东会会议的股东名单的填写及签名;

5.在公司登记簿册上登录有关事项及其修改情况;

6.证明公司簿册的副本或转录本的真实、完整;

7.确保帐簿表册供股东或有关人士公开查阅;

8.确保在8日内将最新章程、决议及设定负担与担保的副本交付有关人士,等等。

《澳门商法典》规定:

公司秘书的职权:确认权、公证权、监控权。秘书必须对其所签名的文件做真实性审查,核

实无误后,签名盖章。经秘书签名盖章的文件类似被公证了的文件,任何人无权变动文件内容。这一签名权的行使对董事及董事长在公司内部的活动起到了一种监控的作用,以避免将个人的行为作为公司行为而损害公司的利益。该制约可以防止权力的滥用,从而保护股东、债权人的利益,保护公司运作的安全。

公司秘书权力范围。主要限定在公司内部的日常管理活动里。其签名权限制在本公司的文件、表格、簿册、股票、债券。但不能以公司的名义对外签署文件。公司法只赋予了董事长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而秘书不具有该种地位。

公司秘书的任职资格、法律地位。公司秘书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均应设一名秘书,首名秘书必须由股东在公司设立时即时指定,后任公司秘书由行政管理机关成员中选用,也可以由公司聘用的律师、法律代理人(法律代办)担任。由于秘书在公司中拥有诸多权力,故其资格要求很高,限制较严格。秘书应具有必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可以是公司董事或其他管理人员。由于他们在公司中的地位和信誉,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体现出一种权威性和可信性。例如充当秘书的律师必须是执业3年以上的人员,他们既懂专业又有经验。又例如一些法律代理人(一些专业性的咨询公司或律师事务所)担任公司秘书,不但业务熟,而且资信也较高。在很多情况下,他实际上起着公司的“公证员”作用,因而对其资格和信用的要求是颇高的。

三、公司秘书的价值和作用

1、公司秘书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能较大程度地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对公司的制度、信息掌握比较多;公司秘书直接对政府负责独立承担责任。

2、公司秘书的职权或职责主要来源并不是法律,而是公司章程,法律一般授权公司章程来确认公司秘书的具体职责。

公司章程对其职责的规定通常包括:管理、保存和监督公司账户记录,特别是管理和保存董事会的会议记录以及股份转让;记录出席所有的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编制会议议程,做好会议记录,准备公司章程和通知股东,确保会议程序正确;保管和根据公司的指令使用公司印章,防止印章被欺骗地加盖在文件上;出席其他高级职员签订重要合同的仪式并充当签字的证人;代表公司监督其他职员的行为是否超越职权范围;认证法定文件和登记册。

3、法律或章程的具体规定之外,现代公司秘书还从事着下列行政管理职责:按期督促公司履行备忘录和公司章程确定的事务和起草有关的文件;上市公司的秘书要确保公司遵守上市规则,发布市场信息,并确保敏感的证券价格方面的信息不被泄露;处理股份转让、过户、股权丧失,发给股权证书,出席股东质询和申请会议;通过发布通告、支付红利、分配股票权益或发行红利用股,与普通股东保持联系;当公司涉及收购或出售时,秘书在确保所有文件的有效性和及时披露等方面负有若干特殊的责任。此外,公司秘书通常还能对外代表公司签订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合同,如召开股东大会时代表公司租赁场地、购买公司办公设备等。

上述公司秘书的职权,最大的体现是公司秘书制度价值的效率方面。现代公司的运作通常属于“董事会中心主义”,董事会负责除由股东会行使的必要决策权外的其他所有公司事务的决策,公司决策的执行由董事会任命的总裁等高级职员完成,在此之外的事务性工作都由

公司秘书来完成,可见公司秘书制度效率价值的重要性。

对于安全价值而言,实质上又包括对内和对外两种安全价值。对内,公司几乎所有重要决议、文件的记录、制作及保管,公司印章的使用和保管,对法定文件和登记册的认证、对重要合同签署的认证、对公司其他职员的监督,上市公司证券内幕信息的保密、处理股权事项等,都由公司秘书完成,这些职权的有效、正确行使能确保公司内部按照既定程序安全运作;对外,上市公司的公司秘书在信息披露方面是公司证券事务的代表人,与证券有关的事项基本由公司秘书来完成;如签署和公布公司年报、财务会计文件、代表公司向公司主管机关提出申请、代表公司作出法定声明、确保公司遵守上市规则及发布市场信息、向公司主管机关及时准确地提供和披露有关文件和信息。公司秘书规范地行使其对外的这些职权是公司在证券市场中安全运行的基础。

四、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公司秘书的规定

《公司法》 第一百二十四条 上市公司设董事会秘书,负责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筹备、文件保管以及公司股东资料的管理,办理信息披露事务等事宜。

《公司法》第217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是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1997年《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规定董事会秘书应当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经专业培训合格,由董事长提名,董事会委任,公司董事或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可以兼任公司董事会秘书,董事会解聘董事会秘书应当具有充足理由。

1999年《境外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工作指引》规定:董事会秘书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具有3年以上从事金融或财务审计、工商管理或法律等方面的工作经历等。

2006年深沪证券交易所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规定:董事会秘书应当具备履行职责所必需的财务、管理、法律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强调拥有董事会秘书资格证书,董事会应在董事会秘书空缺期间指定一名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代行董事会秘书职责,不得无故解聘董事会秘书。这说明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的任免已不再仅是公司内部事务,对空缺应急机制的规定,标明董事会秘书作为上市公司必设机构的重要地位。

2006年,深沪证券交易所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规定:董事会秘书对公司内外关系的沟通协调和治理监督职责,如与证券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联络、公司与投资者关系的协调、促使董事会依法行使职权、协助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了解信息披露相关法律规则并处理信息披露事务等。内地相关证券法对董事会秘书职责的强化,从法律的角度提高了董事会秘书作为机构而非个人的重要地位。

五、香港公司秘书制度可供内地借鉴的经验。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香港成为重要的国际资本市场,与伦敦、纽约并称世界三大金融中心。2006年港股总市值已扩大到15万亿港元,超过纽约,成为仅次于伦敦的全世界金融市场IPO融资亚军。香港已经成为内地筹集国际资本的中心,从2003到2006年整整四年,香港股市实质上代替了沪深股市成为中国的主板市场。从1993年首批国企在香港上市开始,内地就开始对公司秘书制度进行移植,但与《香港公司条例》规定每间公司均需设立公司秘书不同的是,内地移植的制度只规定上市公司须设立董事会秘书,而对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未作同样的规定。

事实上,董事会秘书在处理董事会执行职权所涉及的事务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健全公司组织机构,更好地发挥董事会职能,内地应从完善公司内部管理、提高公司业务效率的角度对董事会秘书制度进行规制,尽早将相关证券法中涉及公司治理结构及董事会秘书的章节纳入公司法体系,规定凡依照公司法所成立的公司均应设立董事会秘书。

香港的公司秘书在公司的实际地位很高,是公司管理方面的主要高级职员,具有广泛而又实质性的职权。内地现行的董事会秘书制度中,只有职责的要求而无职权的规定,按照监管层对制度设计的思路,董事会秘书职权适当扩大显得特别重要,因为董事会秘书将要督促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及控股股东按规定行使权力和履行承诺,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责任进一步加重,与之相应,就需要改变董事会秘书责任大于权力的情况,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职务保障。

第一、要明确董事会秘书相应的权限,严格任职条件,规范任免程序,改善和提高工作条件,健全工作规则,使董事会秘书工作有章可依、有例可循。

第二、要保证董事会秘书能有机会参与公司重大决策、相关资本运作以及制定公司发展战略等活动,真正发挥董事会秘书在现代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第三,要对董事会秘书实现社会化管理机制,统一执业标准,以使董事会秘书更加具有独立性。

香港的公司秘书属于专业人士,有自己的专业组织——香港公司秘书公会,该社团对成员资格,包括专业、经验和操守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考评标准,从而保证其职位的胜任力和职业声誉。这个做法很值得内地借鉴,内地可以在各地原有的董事会秘书协会的基础上,成立统一的董事会秘书协会,从规范董事会秘书的专业知识与经验方面考虑,制定执业标准,推广职业培训,每年组织专业知识的考试与经验评估,对合格者授予董事会秘书资格,并以此为担任董事会秘书的必要条件。

将来在非上市公司中推行董事会秘书制度,对董事会秘书的需求必将大大增加,职业资格培训、考试前置也将为董事会秘书职位提供充分的市场准备,这样将有利于提高董事会秘书素质、更好地发挥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第四、香港公司秘书制度的价值取向值得内地借鉴。

香港的公司秘书是公司内部有效运行并互相协调的关键,公司秘书制度的安全价值建立在效率价值的基础之上,是公司秘书成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之后对原有效率价值的突破。从内部安全来说,公司秘书担当的多为公司内部运作的程序性工作,其作用相当于公司内部的公证员,外部安全上,由于程序的设置对于实体的权利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加强或削弱作用,公司秘书制度对于公司经营管理人员所具有的制约功能以及对公司股东与交易相对人所具有的保护功能也是明显存在的。

内地董事会秘书制度对安全价值的偏重使得规定上重职责、轻权力,导致该制度整体功能发挥欠佳,因此价值取向的调整才是董事会秘书制度完善的关键所在。制度建设应服务于该制度的基本价值,各种具体内容的设计都应围绕特定的价值取向而展开,价值取向决定了董事会秘书制度建设的方向。因此,价值取向对于董事会秘书制度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内地现行公司法规定的缺陷体现了对效率价值的需求,而在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上,监管层对公司董事会内在约束有加强的趋势,这体现了对安全价值的需求。价值取向调整上的关键在于合理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效率与安全两方面的价值都不应偏废。

只有当董事会秘书制度充分发挥出其效率价值,董事会秘书成为公司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高级管理人员时,其安全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在现代公司治理中,董事会秘书制度的效率价值,不仅体现为董事会秘书对公司文书、会务等日常事务性工作的承担,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董事会秘书为董事会决策所提供的咨询建议、充当公司董事与公司之间的联系人、公司机关之间的协调人等方面。因此效率价值是第一性的,基础性的,加强效率价值是完善我国董事会秘书制度的首要任务。

香港的公司秘书制度的安全价值首先取决于效率价值,这一安全价值对于公司安全而言,应当说是处于辅助性地位的。从公司治理方面看公司安全,主要是对董事会的内在约束,而内在约束的效能则取决于外在监督的力度。香港的独立董事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外在监督,因而,公司秘书制度的内在约束功能可以得到发挥。

此外,公司秘书制度安全价值的另一重要体现是在其证据效力上,可以为司法程序提供有效的证据,可以向外界见证法定代表人签名、公司盖章的效力,很明显,这些安全价值都是辅助性的,并非公司安全的主要控制因素。对照香港的经验,在现阶段,内地董事会秘书制度完善的重点应当在于如何发挥董事会秘书制度的效率价值,在此基础上进行符合内地实际情况的制度移植、整合、完善,进而更好地发挥该制度的安全价值,这是内地董事会秘书制度完善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部分内容摘自蔡木荣律师《公司秘书制度初探》

第三篇:元朝后妃列表

元朝后妃列表

元太祖圣武皇帝

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 1182年-1227年 光献翼圣皇后 弘吉剌·孛儿帖 正室、皇后、皇太后,光献皇后 1206年-?

生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豁真别乞、扯扯亦坚、阿剌合别乞、秃满伦、阿儿答鲁黑 忽鲁伦皇后

阔里桀担皇后

脱忽思皇后

帖木伦皇后

亦磷真八剌皇后

不颜忽秃皇后

忽兰皇后

古儿别速皇后

脱忽思皇后

也遂皇后也速干皇后

忽鲁哈剌皇后

阿失仑皇后

秃儿哈剌皇后

察合皇后

李察合17 阿昔迷失皇后

完者忽都皇后

公主皇后

完颜氏20 合答安皇后

斡者忽思皇后

燕里皇后忽胜海妃子

耶干妃子耶逐妃子忽胜海妃子

也真妃子也里忽秃妃子

察真妃子哈剌真妃子

歌璧妃子或古儿八速妃子

有秃该妃子

完者妃子

金莲妃子

完者台妃子

皇后

皇后

皇后

皇后

皇后

皇后

皇后 1206年-1225年 生阔列坚

皇后

皇后

皇后

皇后

皇后

皇后

皇后

皇后 1209年-? 西夏襄宗李安全之女。

皇后

皇后

皇后 1215年-? 金卫绍王之女岐国公主

皇后

皇后

皇后

妃子

妃子 1174年-?

妃子 1174年-?

妃子

妃子

妃子

妃子

妃子

妃子

妃子

妃子

妃子

妃子

奴伦妃子

妃子

卯真妃子

妃子

亦巴合别乞妃子克烈·亦巴合别乞 妃子

八不别乞妃子

妃子

元太宗英文皇帝

窝阔台汗

孛儿只斤·窝阔台1228年-1241年 昭慈皇后

乃马真·脱列哥那/朵列格捏 皇后

1229年8月? 生铁穆耳、答剌麻八剌

元成宗广孝皇帝

完泽笃汗

孛儿只斤·铁穆耳

1294年-1307年 贞慈静懿皇后 弘吉剌·失憐答里

皇后 1299年10月-1305年 生德寿卜鲁罕皇后

伯岳吾·卜鲁罕

皇后 1299年4月-? 被元武宗敕令自尽

元顺宗衍孝皇帝

孛儿只斤·答剌麻八剌 昭献元圣皇后 弘吉剌·答己

正室、皇太后、太皇太后

-1322年9月 生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武宗宣孝皇帝

曲律汗

孛儿只斤·海山

1307年-1311年 1 宣慈惠圣皇后 弘吉剌·真哥

皇后1310年-1327年11月

仁献章圣皇后 亦乞烈妃子

妃子

生和世琜文献昭圣皇后 唐兀妃子

妃子

生图帖睦尔

元仁宗钦孝皇帝

普颜笃汗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1311年-1320年 庄懿慈圣皇后 弘吉剌·阿纳失失里 正室、皇后、皇太后 1312年3月-1322年 生硕德八剌

元英宗文孝皇帝

格坚汗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1320年-1323年 庄静懿圣皇后 亦启烈·速哥八剌

正室、皇后 1321年-1327年6月

朵而只班妃子

妃子

牙八忽都鲁妃子

妃子

元显宗仁孝皇帝

孛儿只斤·甘麻剌 宣懿淑圣皇后 弘吉剌·普颜怯里迷失 正室

生孙铁木儿

元晋宗致孝皇帝

叶顺铁木耳汗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1323年-1328年八不罕皇后

弘吉剌·八不罕

皇后 1324年-1328年 生阿速吉八 2 必罕妃子

妃子

?-1328年速哥答里妃子

妃子

?-1328年

元明宗景孝皇帝

和西拉古图土汗孛儿只斤·和世琜

1329年 八不沙皇后

乃马真·八不沙

皇后 1328年-1330年4月1日 生懿璘质班

被元文宗敕令自尽 迈来往迪妃子

妃子 1328年-?

生妥懽帖睦尔

元文宗元孝皇帝

札牙笃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1328年-1329年-133

2年 卜答失里皇后 弘吉剌·卜答失里

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

1328年-? 生太子阿剌忒纳答剌、燕帖古思、太平纳

元宁宗嗣孝皇帝

宜林奇葆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1332年-1333年 答纳也忒迷失皇后 弘吉剌·答纳也忒迷失

皇后 1332年8月-1368年

元惠宗普孝皇帝

乌哈图汗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1333年-1368年—1370年 答纳失里皇后 钦察·答纳失里

皇后

1333年-1335年6月

被伯颜敕令自尽 伯颜忽都皇后 弘吉剌·伯颜忽都 皇后

1337年3月-1365年8月 生真金(与元裕宗同名)奇皇后

(蒙古名完者忽都皇后)皇后、皇太后 1340年-1368年 高丽人 生爱猷识里达腊

元昭宗和孝皇帝

必里格图汗孛儿只斤·爱猷识里达腊 1370年—1378年权皇后

皇后

高丽人

第四篇:10课元朝大统一

第10课 元朝大统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军先后灭亡西夏、金和南宋;知道忽必烈建立元朝,知道文天祥抗元与元朝统一;知道元朝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通过对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元代行省制度特点和宣政院作用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观察教材中成吉思汗、忽必烈的画像、“蒙古战士征战图”“成吉思汗陵”,以及阅读辅助栏中的史料,了解文献材料、图画、遗址等历史信息的多种呈现方式,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制作“蒙古族统一全国时间表”,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教科书的阅读方法,并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元朝统一和文天祥抗元斗争的思考分析,引导学生在了解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思考历史问题,从而理解元朝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文天祥抗元斗争也是正义的,二者并不矛盾。

通过观察“元代疆域图”中的疆域范围、行省分布,并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对照,查找其中的异同,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地图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元朝大统一过程的概括综合和对统一历史贡献的分析,对比历史上几次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史实,使学生初步学会从长时段历史的角度,运用对比、综合、归纳等方法,认识元朝统一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发展趋势。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蒙古族崛起和元朝大统一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蒙古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蒙古族在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加强民族融合,建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成吉思汗、忽必烈既是蒙古族的杰出领袖,也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优秀人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认识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元朝对边疆地区实行了有效管理的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西藏、台湾等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通过成吉思汗克服困难统一蒙古的历程,感知困苦与挫折对英雄人物成长的磨砺。通过文天祥在抗元 斗争中的坚贞不屈,感知英雄人物浩然正气的高尚气节和人格魅力。从而使学生逐步确立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宣政院。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如何理解行省制度与宣政院对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可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学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后,教师指出当时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由此导入新课。3)讲授新课:

一、成吉思汗

但是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那么当时人们最渴望什么?渴望统一,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要想完成统一,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中心力量来领导,还应有一位强有力的核心人物,这位时势造就的英雄人物就是——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简介铁木真生平)

为什么铁木真能统一蒙古呢?(1)人民渴望和平、统一;(2)铁木真本人机智勇猛,有雄才大略。我们该如何评价成吉思汗呢?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英雄,他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起强大的蒙古政权,使蒙古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他不愧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政权,使蒙古人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之后,蒙古族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呢?

二、忽必烈与元朝的统一

1、元朝统一过程

(1)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并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2)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

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统一南北朝、元朝建国。不错,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

2、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关于元朝的建立,过程应从简。为使学生条理清晰,提高课堂效率,也可借助于地图或多媒体课件讲述元朝的建立及统一过程,并注意突出两件大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6年元灭南宋。关于文天祥抗元,可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或讲述文天祥抗元故事,学习他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根据学生的特点,可酌情介绍《过零丁洋》及《正气歌》。)

元军南下进攻临安的时候,南宋抵抗派大臣文天祥组织军队英勇抵抗。(简介解文天祥生平)

讨论:文天祥为什么值得敬佩?既然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呢?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进攻,组织南宋军民进行抵抗,保卫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正义之举;兵败被俘后,囚禁大都,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这是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的真实写照,这种崇高的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

3、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并管理大都地区;其他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1)元政府为什么要建立行省制度?其具体内容如何?有什么影响?

(2)中书省位于何处?相当于现在的哪些省区?(鼠标点击中书省位置,学生指出包括今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等)

(3)最大的行省是哪个?其最北部到达哪里?

行省制度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1)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2)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宣政院与西藏

(1)元朝是如何管理台湾的?回顾历史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

(2)元政府对西藏采取了怎样的管理方法?元朝在行政上加强对西藏管理的同时,还非常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大屏幕显示八思巴朝见忽必烈图)点明忽必烈封藏族人民的宗教领袖八思巴为帝师及八思巴创制蒙古文和朝见忽必烈等都反映了中央与西藏的密切关系。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汉人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内迁;(3)契丹、女真族汉化;(4)回族开始形成。

回族是我国回回族的简称。13世纪初,大量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阿拉伯人、波斯人来到中原,散居于我国各地,他们在元代的官方文书中被称为“回回”。后来,他们由于通婚和经济文化联系,同汉人、蒙古人、畏吾儿人等经过长期融合发展,到元朝末年开始形成一个新的共同体,具备了一个民族的雏型。明朝建立后,逐渐融合成为回族。

元朝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浣深远。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并管理大都地区;其他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4)巩固、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元朝大统一,使我们了解了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作出历史贡献;明确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分立的局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认识南宋以文天祥为代表的抗元斗争体现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这种气节和精神应该继承和发扬。全课讲完小结时,可提问学生:“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教师再总结强调元朝的历史地位。

5)练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1.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2.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辖下的正式行政区,是在()A.唐

B.元

C.明

D.清

6)作业:完成练习册第10课 板书设计:元朝大统一 成吉思汗

1206年,铁木真成为成吉思汗 忽必烈与元朝的统一

1、元朝统一过程(1)1227灭西夏、1234灭金,并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2)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

2、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3、行省制度

宣政院与西藏

教学后记:

学习时注意提取知识点,本课涉及三个年代、三个历史人物、三件大事。

1)三个年代:1206年; 1271年; 1276年 2)三个历史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

3)三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

第五篇: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words:..................................................................2 一.古代秘书管制时代.........................................................2 二.秘书选拔的历史演变过程...................................................3

(一)原始社会时期.......................................................3

(二)奴隶社会时期.......................................................3

1.夏代时期...........................................................3 2商朝时期...........................................................3 3西周时期...........................................................4 4春秋战国时期.......................................................4

(三)封建社会时期.......................................................4

1秦代...............................................................4 2汉代...............................................................4 3三国时期...........................................................5 4魏晋南北朝时期.....................................................5 5隋、唐时期.........................................................5 6宋朝时期...........................................................5 7元朝时期...........................................................5 8元朝时期...........................................................5 9 明清时期...........................................................6

3.结论......................................................................6 注释:......................................................................6 参考文献.....................................................................6

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

摘要:中国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秘书工作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我国古代的秘书活动,上可追溯到三皇五帝,下可查询到明清两代。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经历了几千年的变化和演练,从出现到初步形成、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总管这几千年的的秘书活动,虽然它们在每个朝代的称谓和职位都不尽相同,对机构的设置也不尽一致,但是其具有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辅助君主政令顺利地颁布。而每个朝代对于秘书的选拔制度也是不相同的,条件及要求都有每个朝代自己的特色。本文通过例举我国古代对秘书选拔制度和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虽然这些都只是古代旧社会选拔秘书官员的方法,但其中也有着它独特的精华所在。这对我们当今社会的秘书人员的工作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古代秘书 选拔制度 政策措施

Abstract: Chinese culture has a history of five thousand years, and our secretary work is also a long history.China's ancient Secretary activit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Three Emperors and Five Sovereigns, can query to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wo generations.Chinese ancient secretary work experience of change and drill for thousands of years, from there to the preliminary formation, development, mature stage.Duct that thousands of years of secretary activities, although they are in every dynasty titles and positions are not the same, the institutions are not consistent, but the common purpose of its is to assist him smoothly promulgated decree.And every dynasty for the Secretary of the selection system is not the same, conditions and requirements of each dynasty own characteristics.In this paper, by the example of ancient China's secretary selection system and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measures, although these are ancient old social selection Secretary officials, but it also has its unique essence.Have a certain guiding role the Secretary of our social work.Keywords: Ancient secretary Selection system

Policies and measure

一.古代秘书管制时代

国家的产生和公共事务的发展促进了相应的秘书职位和人员的出现,但是,我国古代秘书史上的秘书工作到底是从哪个时代开始萌生的,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有一种观点认为秘书工作起源于夏代的奴隶社会,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秘书的工作起源于尧舜时期。

在我国,“秘书”这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而最初的含义是指物不像今天一样是指人。根

据古典记载,皇宫里藏有一些有神秘色彩的书籍,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宫禁里的秘籍,因为是宫禁内收藏的各种经典文献,因而一般不予公开,故称为“秘书”。第二类是指谶纬图箓,也即是一种在汉代流行的宗教迷信,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预算吉凶的隐语。

到了东汉后期,“秘书”不再只是指物,也指机构和人员,古代的秘书工作者,被成称为“史官”、“御史大夫”、“尚书”、“长史”、“主簿”等。但东汉末年那段时期比较例外,魏王曹操为削弱当时位高权重的皇帝身边的秘书机构--尚书台的势力,曾设秘书令,以“典尚书事”,这样,秘书令不仅具有原先掌管图书典籍的职能,而且还具有收发奏章、草拟和上传下达的职责。①②

到了清朝末期,我国的秘书工作真正名实相符。辛亥革命后,秘书的含义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一:秘书一词已完全摆脱了“图书”的含义,从原先指物转变为特指从事秘书工作的人或职位。其二,对秘书人员所有的旧式称谓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对各级政府部门中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或相关职位均以“秘书”相称。

秘书一职的出现,说明了我国历代君主都懂得秘书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在秘书的选拔上,不同朝代的君主对人才的选拔制度是不同的,这不仅要求秘书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学时才能。秘书人员的选拔不仅是一个国家政治文化的体现,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文化的进步。

二.秘书选拔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原始社会时期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因为其原始、粗糙以及简陋的生产工具,加上及其低下的生产力发展,因此,在那个时期里面就没有阶级和国家。当人类进入氏族社会之后,便产生了小规模的组织,虽然氏族规模比较小,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公共事务要处理,就需要一定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因此,就产生了秘书人员。而那时候的秘书人员的工作任务就是会务活动和传达活动。传达活动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食将首领的意图传达给下面;另一方面是将民众的意见传达给首领。

这个时期的秘书人员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管理者既从事社会组织管理活动,又从事管理活动中的秘书活动,管理者即氏族首领兼职秘书,和大家一起吃一起住。第二种是由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长老来长官火、天时以及调节纠纷等事务,这些长老经常帮助首领处理公务。第三种是专门承办秘书活动的人员,这些人员有着一定的职务,他们是由民众选举或者是禅让而产生的。

(二)奴隶社会时期 1.夏代时期

到了夏代时期,人类的生产工具得到了改进,生产力也得到了提高,因此,社会制度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逐渐出现了阶级和国家。国家必须设立一批专事国家事务的官吏来操纵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所以我国最早的秘书也就因此产生了,但是那时把这一类官员称为“史官”,秩宗和太史令则属于秘书官职。

秩宗是传说中尧舜两人都设置的一种官职,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司典宗教祭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秩宗是史官在宗教活动中的另一个身份,因此,这种官职的选拔方式也和史官一样,通过世代相袭的方式来进行继承。

太史令的主要任务是辅助国君处理国政的机要秘书长,记录国君的言行,起草和保管文书,掌管典志;有的还对民情进行了解,向君王提出建议,协助君王制定相关的法令。史官的职位大多数是由贵族时代相袭,他们是知识的垄断者,普通老百姓的子弟因为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所以,作为具备高文化和业务知识的史官一般不会在普通老百姓家庭中产生,也不会从白丁中进行选拔。

2商朝时期

商朝是在推翻夏朝之后强盛起来的朝代,国家机器和国家管理机构有了新的发展,并且逐步建立了以国王为中心的一套内外职官体制。官职可分为:政务官、事务官、武官和史官。史官则主要从事秘书工作。商朝的史官分为两类,史类秘书和巫类秘书史类秘书。史类秘书要求会制作和保管重要公文,记录君王的言行、宫廷大事、观察天象、记录历法以及保管档案典籍等。无泪秘书则是神权和政治的历史产物。他的主要工作是专门处理人和神灵和先祖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史官本身会占卜、解释卜词,或者是有能力长官商王朝的祭神和祭祖典礼等事务。

由此看来,巫类秘书和史类秘书在工作内容方面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有的却是身兼两职,也并未做到严格的划分。而且,在选拔方面也是采取世代相袭的方式,但是和夏朝比起来,史官需要具备的能力增多了。秘书官吏必须具有文字、军事、政治、天文以及占卜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从以上可以看出,商朝的秘书官吏已经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并企已经形成了一支专职秘书工作的队伍。3西周时期

在西周时期,我国奴隶制度逐渐开始瓦解,封建制度逐渐开始产生。这种过渡的主要特点是在政治上开始由神权向人权进行转变。在这时期,国家机构不断在发展,形成了以卿为首的政务部门“卿事寮”和以太守为首的事物部门“太史寮”,太史寮是专门为王室服务的秘书处。在王宫里还设置了专门记录国王言行的左吏和右吏,专门保管君王的印章。还设置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女秘书,也即是专门为王后掌管礼仪和文书的女史。③ 4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战争最频繁和社会最**的时期,在这几百年的大变革中,各国竞相变法图强,战争的纷乱使得各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这一时期的秘书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秘书官吏主要有御史、主书、尚书和掌书等。因为在这个奴隶时期都有着“亲贵和一”的正字色彩,因此,在这个时期的秘书选拔上也是通过世袭相承的形式,但是与前面朝代不同的是,这个时期的选拔方式有了一定的灵活性。

(三)封建社会时期 1秦代

众所周知,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这个时期承办文书为主要任务的人员被称为“史”,这是一种专门的职业。这个时期对于秘书的选拔也是通过世袭相传的形式,他们的后代从小就被送到专门的学校进行学习。秦朝有严格的规定,不是史的后代是不能进入这类学校的。2汉代

西汉时期,御史仍旧是中央政府的主要秘书机构。但是在这个时期里,御史有了更多的权利。这个时期的秘书官职主要有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配的副职御史中丞、下隶御史、令曹、书曹和印曹等等。

这个时期,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王朝已经呈比较稳固的态势,因此,在选拔秘书人员的时候不再采取“亲贵和一”的方式,而是注重人员的业务能力,选拔方式则主要采取的是察举、征召和辟除等方式。

在东汉时期,尚书台抓紧发展成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并且地位逐渐得到提高。这时的尚书台不仅仅要办理文书和传达皇帝下达的诏令,还可以为皇帝出谋划策,直接对政务进行参与。因此,在选拔尚书台人员的时候就非常严格,需要进行严格的考试。这些人员必须年满17岁,要能背诵9000字以上的籀书,并且还要考察大篆、小赚和隶书等八种字体。每年 4

年底,需要先在郡一级考试,合格之后转移到京城,再由太守进行面试,当中优秀的人则被派到尚书台和御史府担任尚书令史一职,掌写文书。而为朝廷起草公文的尚书郎中,对其选拔的要求则更高,一年之内为见习官员,一年之后被升为尚书郎,协助诗郎办理文书事务,三年之后才能被升为尚书传郎。3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群雄纷争,政局很不稳定。而三国时期的秘书官制,开始的时候是沿袭汉代的制度,但是因为混乱的政局和官制,因此,从事秘书工作的则基本上是尚书丞进行管理。地方上的秘书就主要是别驾、治中、长史、主簿、司马、阁下书佐等。4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混战以及纷乱割据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战争连年不断,王朝的交替更换也很频繁。但是吗,在这样的时期里,中国古代秘书进行了一个大转折点,从原先的指物,转变成指人。

这一时期,秘书写作已经发展成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艺。在选拔秘书的时候,要求其精通于业务的能力。往往是以察访的方式进行评定,并从中选拔出秘书官吏。因为在这一时期里,文虎工作在继承了秦朝、汉朝的制度之后有了新的发展,增加了令、符、启和笺等公文文中;并且规定了新的公文体式;不仅如此,对公文的书写材料也进行了改革,规定公文一律采用毛笔在纸上进行书写。5隋、唐时期

隋唐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虽然只是维持了短短几十年的朝政,但是它为唐朝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些时期都是唐朝繁荣昌盛的时候。唐朝皇帝非常重视秘书官员,为了避免宰相的权利过于膨胀,皇帝在选择秘书人员的时候通常选拔身边品位较低且资历尚浅的小臣来作为皇帝直接服务的秘书官员。

唐代开始的时候重用的秘书官员是中书舍人,到了唐玄宗时期,开始以翰林院学士代替中书舍人进行秘书活动。这个时期,对秘书官员的选拔是比较全面的。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进行筛选,包括身材相貌、口才、书法文理以及对政事的判断能力等,不仅要求他们具备高文化水平,对书法有着一定的造诣,在写作和治理公文有着较强的能力之外,还要口齿清晰,擅于辞令。归纳起来也就是说,这些人员必须有参政经验和深厚的文字功底;要清洁自守,不结党营私;要有强烈的保密意识。

唐代以科考成绩的好坏为主要评定人才的根据,打破了以往用人的制度,大大扩宽了选人用人的范围,激励世子们发愤图强,充分体现了“任人唯贤”的思想,保障了统治阶级的有效运行。6宋朝时期

宋朝时期的秘书活动沿袭了唐朝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建朝之后,强化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行政机构较为庞大。为了维持起正常的运行,在中央和地方都设有专职或者兼职的秘书工作人员,并且制定了一系列严密的制度。

宋代通过专门的考试来选用秘书,宋哲宗时期就专门设置宏词科,专美对朝廷所需的文字秘书进行选拔,严格规定只有取得进士的人才有资格进行报考。而且,要求报考的人必须博览古今,具备很高的文学修养,只有拥有这些功底,才对其进行公文写作的能力测试。不仅如此,对考试的内容也有限制,考生必须以制、诏、书、表、露、布、檄、等十二种文体各做应用公文两篇,合格之后才能准予考试。7元朝时期

元朝时期对秘书的选拔方式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增设了很多秘书机构,以此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一时期对秘书人选拔的要求是品行必须端正,办事小心谨慎,必须精通业务的办理,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还需要有可靠的人进行担保。除此之外还有规定,上级机关的秘 5

书人员必须是依次从夏季官衙中挑选出来的比较优秀的人。8元朝时期

元代是以蒙古族为主题的封建王朝,各级官员大多是由蒙古族人进行担任,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懂文墨,在政务的处理方面也就处理得不好,而且有很多官员利用自己的权利徇私舞弊。元朝统治者逐渐认识到秘书人员的重要性,因此开始对秘书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规定,必须选择言行举止符合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有较强的办事能力以及奉公廉洁的人。这样的选拔制度,保证了秘书人员的素质处于一个普遍较高的水平。明清时期

到了明代,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了。秘书人员的选拔也必须是从科举出身的人中进行筛选。中央秘书机构和各部门的秘书由进士通过管选,进入翰林院时候才能进行职位担任;地方的秘书则由贡士和进士进行担任。在选拔秘书的同时注重其具备的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

清代秘书选拔中以军机章京的选拔最为典型。选拔的条件有以下这些:首先是品德要良好,相貌要端正;其次是要精明能干;第三是拟稿要迅速,字迹要端正;第四是要聪明敏锐,为人小心谨慎;第五是不用高官的子弟。军机章京有着庞大的封建王朝的军政事务,队伍的规模,效率之高以及素质的优质是历代以来最为罕见的。

3.结论

古代的秘书活动经历了几千年的变革,对秘书的选拔制度也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进行完善。不同的朝代在沿袭前面朝代的基础上又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变,对选拔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以至于对秘书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选拔的手段不断在变革中进行提高和成熟,秘书机构也在这不断变化的选拔中逐渐得到完善。因此,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注释:

①李海霞,《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兰台世界,2007-02-01,期刊,整理自第二页。②倪代川,《历代秘书选拔制度简介》,秘书,2010-04-18,期刊,整理自第三页。③宋宁,《论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发展》,兰台世界,2008-12-01,期刊,整理自第五页。

参考文献

[1]李海霞,《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兰台世界,2007-02-01,期刊。[2]网晋卿,《我国古代秘书监制度》,高校图书馆工作,1985-07-15.[3]任雪浩,李伟华,刘新钰,《我国古代秘书工作制度探析》,兰台世界,2009-08-01,期刊。[4]倪代川,《历代秘书选拔制度简介》,秘书,2010-04-18,期刊。[5]李春燕,《浅谈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沿革》,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6-15,期刊。[6]宋宁,《论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发展》,兰台世界,2008-12-01,期刊。[7]何美荣,《中国古代秘书制度初探》,中国行政管理,2001-10-15,期刊。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