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支气管镜操作麻醉方式及无痛支气管镜的相关问题

支气管镜操作麻醉方式及无痛支气管镜的相关问题



第一篇:支气管镜操作麻醉方式及无痛支气管镜的相关问题

支气管镜操作麻醉方式及无痛支气管镜的相关问题

一、支气管镜操作麻醉方式的分类

目前气管镜术前麻醉方法主要有3种: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镇痛(即所谓无痛支气管镜技术)和全身麻醉。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镇痛包含两种情况,一是清醒镇静(conscious sedation),不需要麻醉医师的参与;二是MAC技术(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即监测下的麻醉管理,需要麻醉医师的参与。无论清醒镇静还是MAC都不是全身麻醉,患者有自主呼吸,不需要气管插管或喉罩进行机械通气,MAC技术因麻醉较深,需要麻醉医师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以控制呼吸,而清醒镇静根本就不需要麻醉医师来调控。

二、局部麻醉技术

早期的气管镜检查采用硬镜,其刺激性大,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20世纪70年代以后,软性纤维支气管镜(软镜)的应用,绝大多数患者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气管镜检查,该项技术迅速在临床普及应用,对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了巨大作用。

丁卡因与利多卡因比较适用于气管镜操作时的气道黏膜表面麻醉,而利多卡因安全性最好,因此该药也是2008版的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应用指南中推荐的局部麻醉药物。成人利多卡因的总用量应≤8.2 mg/kg,如体重60 kg的患者,2%利多卡因用量不超过25 ml。对于老年患者或肝、肾、心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格外谨慎,在达到预计的麻醉效果时,应尽量减少经支气管镜注入利多卡因的量。

局部麻醉可以避免全身性麻醉药对呼吸及心血管的抑制作用,保留患者必要的咳嗽反射,常规软镜检查和简单的治疗均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但是局部麻醉下操作会对患者产生强烈的刺激,特别是敏感患者容易出现精神紧张、恐惧、剧烈咳嗽、屏气、恶心、躁动及窒息感等不适,并可引起心动过速、血压增高及心律失常等,甚至有些患者因不能耐受而使检查中断。部分患者甚至拒绝此项检查。而且对于儿童以及老年痴呆症等不能合作的患者,局部麻醉下难以实施检查。

当前一些新的支气管镜诊断技术,如TBNA、EBUS–TBNA、导航等技术操作较以前的常规支气管镜操作技术更为复杂、技术难度大,对患者的配合及安静程度要求更高,局部麻醉往往难于达到要求,因此局部麻醉时施加一定程度的镇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局部麻醉合并镇静用于支气管镜的操作现在已经非常普及了。但如何应用镇静药物、是否同时加用镇痛药物以及如何应用、用药剂量的个体化、镇静深度等并不是每一个呼吸内镜医生都清楚。

三、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镇痛

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镇痛,即所谓的无痛支气管镜技术,欧美国家支气管镜检查时在局部麻醉的同时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已成为常规,无论操作是否复杂,有时仅仅是进行很小的黏膜活检操作,也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因为实际上将支气管镜插入患者的气管对患者来讲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痛苦的体验,因此给予镇静、镇痛减轻患者的痛苦是一种人道主义。国内在局部麻醉下支气管镜操作同时给予镇静、镇痛药物的并不多(近年有增多趋势),仅在患者不能耐受或做介入操作时给予镇静、镇痛药物,有的仅给镇静药物、有的仅给镇痛药物、有的二者均给。给的药物种类也各不相同,诸如咪唑安定、芬太尼、吗啡、哌替啶、可待因、曲马多以及盐酸二氢埃托啡等,很不规范,因此达到的效果有很大差别,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比较常见。

目前国内大多将局部麻醉+镇静、镇痛称为无痛支气管镜技术,但查阅国外文献后发现有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无痛宫腔镜、无痛人工流产等,但却没有查到无痛支气管镜技术的说法,想想也有道理,不同于胃、肠、宫腔等,气管支气管及肺泡并无痛觉神经,因此支气管镜操作并不会引起剧烈的疼痛。

由此我们也会提出问题,镇痛药物在支气管镜操作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支气管镜操作需要那么强的镇静与镇痛吗?需要麻醉的那么深吗?需要MAC技术吗?我们知道MAC技术需要麻醉医师的参与,目前大多数医院中实施无痛胃镜、肠镜及宫腔镜等还是占少数,原因是麻醉医师的缺乏,同样在目前给每个气管镜室配备麻醉医师也是不现实的,即使在欧美国家也达不到这个要求!而MAC技术必须由麻醉医师实施,这就决定这种“无痛”技术只能用于少数特殊的患者。

由于气管镜操作并不会引起如胃镜、肠镜及宫腔镜那样的疼痛程度,采用类似于清醒镇静(conscious sedation)的深度即可,不需要麻醉医师的参与。清醒镇静是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引起中枢抑制,使患者镇静、注意力降低、遗忘,但具有语言交流和合作能力。从而提高患者耐受性,降低应激反应,使诊疗操作得以能顺利进行。需要提出的是,镇静与镇痛药物合用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这里的镇痛药物主要起到增加患者对内镜插入及操作所引起的刺激反应的阈值,提高患者对内镜操作刺激的耐受力,而不是真正的镇痛。适宜的镇痛药物可增加镇静药物的疗效,从而减少镇静药物的剂量。少量的镇静与镇痛药物可使患者维持在基本清醒状态,对呼吸的影响很小,由非麻醉专业的临床医师实施亦很安全。需要指出的是,单独应用镇静或镇痛药物常需要较大剂量才能达到二者合用的效果,这时由于药物剂量过大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因此宜镇静、镇痛药物二者合用。

因为气管镜操作并不会引起如胃镜、肠镜及宫腔镜那样的疼痛,因此也不需要MAC,而达到清醒镇静的程度就可以了!由此笔者觉得“无痛支气管镜技术”的说法似乎不太恰当,当然最终的称谓还有待今后达到共识。

四、全身麻醉技术

早期的吸入麻醉药如氟烷、异氟烷及七氟烷等,曾作为介入性气管镜检查与手术的麻醉方法,现已极少使用。近年来,随着静脉麻醉技术的进步,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已成为该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TIVA的成熟应用得益于静脉超短效药物的开发和基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而进步的静脉给药技术。

全身麻醉需要气管插管、喉罩或硬质气管镜来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来进行,诊断性支气管镜操作一般不需要全身麻醉(特殊情况下除外,如患者极度不合作或血氧低、需要50%以上氧浓度维持血氧分压等),治疗性支气管镜操作由于刺激大、出血多,采用全身麻醉是较安全的方法。

由于全身麻醉由麻醉医师来操控进行,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此处不再赘述。(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5,38(03): 162-163.)

第二篇:纤维支气管镜操作流程

纤维支气管镜操作流程 检查纤维支气管镜工作是否正常、配件是否完整。2%利多卡因气道麻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与适当全身镇静。3 体位:多选用仰卧位。应使用丁卡因胶浆润滑纤维支气管镜。直视观察:应有顺序地全面窥视可见范围的鼻、咽、气管、隆突和支气管,然后再重点对可疑部位进行观察,应特别重视对亚段支气管的检查,以免遗漏小的病变。

活检出血时可用下列方法止血:1 经纤支镜注入冰盐水。2经纤支镜注入稀释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2mg+生理盐水20ml,每次注入5-10ml),或稀释的麻黄碱。3 经纤支镜注入稀释的凝血酶(凝血酶200ug+生理盐水20ml,该制剂绝对不能静脉给药)。4 必要时经全身给与止血药物,此外,出血量大时尚可进行输血、输液等。5 纤支镜的负压抽吸系统一定要可靠、有效,以保证及时将出血吸出,不使其阻塞气道。

培养标本:接痰培养杯取痰标本;如痰液少,不足达到标本培养量,可注生理盐水20ml后经负压吸引送细菌培养、结核杆菌和真菌培养。

治疗:对感染严重,分泌物粘稠者可反复冲洗已达到清除脓性分泌物的目的,并可局部注入抗生素,配合全身给药治疗。

操作后: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若操作过程中出现气道损伤,须密切关注病人的气道出血情况,以及时处理。3 若肺活检后术后发热,可适当应用抗生素。4 氧和稳定后,需调整通气参数。5 若无禁忌,抬高床头至少30度。6 清理用后物品和器械。7 及时清洗消毒纤支镜。8 记录操作过程和检查结果。

第三篇: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规范

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规范

【意义】

纤维支气管镜适用于做肺叶、段及亚段支气管病变的观察,活检采样,细菌学、细胞学检查、配合TV系统可进行摄影,示教和动态记录。能帮助发现早期病变,能开展息肉摘除等体内外科手术,对于支气管、肺疾病研究,术后检查等是一种良好的精密仪器。纤维支气管镜发明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除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之外,在治疗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物品准备】

纤维支气管镜、吸引器、冷光源、活检钳、细胞刷、喉头喷雾器。麻醉药、镇静药。抢救药及物品。【术前准备】

1、患者的告知及知情同意:将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向患者提供口头或书面指导,可以提高其对操作的耐受性。所有患者在接受检查前须书面告知相关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过程须有家属陪同,以便于在不良事件发生时能及时进行医患间的沟通。2.检查前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测量血压及进行心、肺功能检查。3.每位患者必须拍摄X线正和(或)侧位胸片,必要时行胸部CT检查,以确定病变部位。

4.支气管镜检查前4h开始禁食,检查前2h开始禁饮水。5.需要静脉应用镇静剂者应在给药前建立静脉通道,并保留至术后恢复期结束。

6.阿托品在检查前无需常规应用。

7.对于拟行经支气管活检的患者,应在检查前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操作程序】

1.将纤支镜与吸引器及显像系统连接好,开启显像系统及冷光源。2.用2%利多卡因雾化麻醉咽喉(或2%利多卡因5ml作环甲膜穿刺注入)。用2%利多卡因凝胶进行鼻腔麻醉。

3.患者一般取仰卧位,术者在窥视下由鼻孔(或口腔)插入,看清声门,待声门开大时将支气管镜送入气管,徐徐前进。并经支气管镜注

入利多卡因进行气道麻醉,应尽量减少其用量。成人利多卡因的总用量应限制在8.2 mg/kg。对于老年患者、肝功能或心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时可适当减量。

4.顺序观察声门,气管,隆突,左、右总支气管及其所属各叶段支气管管口。原则先查健侧后查病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5.在看清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形态特征后,可根据需要进行①活检、②刷检、③针吸、④冲洗、⑤ 灌洗等检查。将取出标本立即送检。6.如有大出血,局部滴注肾上腺素等药物止血,止血后方可取镜。7.密切观察全身状况。8.整理用物,出具检查报告。【适应症】

1.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支气管镜对于诊断支气管结核、异物吸人及气道良、恶性肿瘤等具有重要价值。

2.不明原因的咯血或痰中带血。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持续1周以上的咯血或痰中带血。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

3.不明原因的局限性哮鸣音。支气管镜有助于查明气道阻塞的原因、部位及性质。

4.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可能因喉返神经受累引起的声带麻痹和气道内新生物等所致。

5.痰中发现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

6.X线胸片和(或)CT检查提示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肺炎、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等异常改变者。

7.肺部手术前检查,对指导手术切除部位、范围及估计预后有参考价值。

8.胸部外伤、怀疑有气管支气管裂伤或断裂,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9.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

10.机械通气时的气道管理。11.疑有气管、支气管瘘的确诊。【禁忌症】

1.活动性大咯血。若必须要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应在建立人工气道后进行,以降低窒息发生的风险。2.严重的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3.新近发生的心肌梗死或有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史。4.严重心、肺功能障碍。

5.不能纠正的出血倾向,如凝血功能严重障碍、尿毒症及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等。

6.严重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易导致喉头水肿和严重的出血。7.疑有主动脉瘤。8.多发性肺大疱。9.全身情况极度衰竭。【注意事项】

1.术中、术后密切观察呼吸道出血情况。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发热、声嘶或咽喉疼痛、胸痛等不适症状。

2.当视野出现完全红色而模糊时,有两种可能:一是镜面抵在组织上,退一下镜即可,另一种是血迹污染了镜面,可经操作孔注入生理盐水1-2ml冲洗后吸引,或在气管、支气管上下来回擦拭镜头,若仍无效,拔除镜体擦拭干净重新插入。

3.在镜子末端未抵达咽喉部时,首先要找到会厌,调整镜子的角度,把镜端从会厌后方绕过,即可看清声门,可嘱病人做深呼吸,在声带外展时,迅速插入气管,此步要轻巧敏捷,避免暴力撞击声带。4.吸引痰液或分泌物时不宜过久,以免引起缺氧。

5.检查过程中如病人咳嗽剧烈,可先退镜1-2cm后注入麻药。6.撤镜时,将调节杆旋钮恢复到自然位置,一边观察一边缓慢退镜。7.术后禁食禁饮2h。2h后试饮水无呛咳,方可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8.鼓励病人轻轻咳出痰液和血液,如有声嘶或咽喉疼痛,可给雾化吸入。

第四篇:支气管镜控制标准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质量控制标准

1.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主要用于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疾病的检查,可直接观察病变的大小、部位及范围并可行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

2.术前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操作过程及有关配合注意事项,以消除紧张情绪,取得合作。

3.术前 4小时禁食、禁水,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 0.5mg。精神紧张者肌注安定 10mg。年老体弱、病重者或肺功能不全者给予氧气吸入。

4.术后禁食水2小时,以防误吸入气管。2 小时后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鼓励患者轻咳出痰液及血液。

6.术后半小时内减少说话,使声带得以充分休息,如有声嘶或喉部疼痛袁可给雾化吸入。

7.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发热、胸痛,观察呼吸道出血情况。若为痰带血丝,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发生大血时应及时抢救,注意有无气急情况,少数患者可并发气胸。8.及时留取痰液标本送检。

9.必要时按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呼吸道感染。

10.对内镜及有关器械彻底清洁、消毒、妥善保管、避免交叉感。

胸腔镜检查质量控制标准

1、内科胸腔镜(Medical Thoracoscopy,又称为Pleuroscopy)是一项侵入性操作技术,主要用于经无创方法不能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的诊治。能够在直视下观察胸腔的变化并可进行胸膜各层活检。

2、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了解辅助检查的结果,还要重视患者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健康情况,了解能否耐受术中单肺通气和手术创伤。对服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镇痛药者,术前停药10天以上。术前应行血常规、血凝四项、肝肾功检查。据病情需要,术前可进行胸片、胸部CT检查,为术者提供更多的有关疾病和胸内结构的信息,为术前制订手术方案提供较充分的依据。并行心电图、血氧、肺功能检查以了解心肺功能情况。对胸腔积液患者应先行胸腔穿刺抽液、胸水行生化、常规、细胞学检查,并行1-2次胸膜穿刺活检术。

2、医护人员术前应耐心向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操作过程及有关配合注意事项,以消除紧张情绪,取得合作。

3、术前 8小时禁食、禁水,术前酌情使用哌替啶 50-100mg。精神紧张者肌注安定 5-10mg。

4.术后禁食水2小时,以防误吸入气管。2 小时后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对内镜及有关器械彻底清洁、消毒、妥善保管、避免交叉感。

6、术后观察神志、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有无皮下气肿等情况。

7、术后予抗生素预防抗感染。

8、术后24小时和72小时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了解胸腔气体和肺复张情况,9、对留置引流管的患者,应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以及引流的气体和液体情况,如有液体,应注意其性状及引流量。

第五篇:支气管镜诊治进展

诊断技术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TBNA是一种通过穿刺针吸或切割方法获取气管壁、肺实质及气管支气管相邻部位纵隔内病变细胞学、组织学或微生物学标本的技术。

TBNA在纵隔及肺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肺癌早期诊断与分期、纵隔及管外型病灶活检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该技术相对安全,并发症较少,可操作性优于纵隔镜,已成为呼吸科医师诊断纵隔疾病不可缺少的方法。

自荧光支气管镜(AFB)AFB是基于细胞自发性荧光和电脑图像分析技术的一种新型支气管镜,可显著提高早期诊断肺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性,使可能被普通支气管镜漏诊的早期中央型肺癌患者得到及时诊治。

AFB还能明确肿瘤侵犯的边界,为相应治疗措施提供可靠依据,对诊断肺癌切除后边缘肿瘤残余、肺癌术后复发等情况也有优势。但AFB假阳性率较高,能否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筛查还需进一步研究评价。

支气管内超声(EBUS)新型气道内微型探头具有与气道壁紧密接触的水囊,可清晰显示气道壁各层组织结构,并能准确区分邻近的肿物、淋巴结和血管等结构。此外,EBUS可清楚显示早期浸润性肿瘤的侵犯深度及范围,这对临床医师选择腔内治疗或手术切除、以及确定切除范围,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EBUS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实时引导TBNA。新开发的EBUS专用支气管镜将一个可进行扇形扫描的微型超声探头内置于支气管镜前端,可在获取周围病灶影像的同时进行实时监视下TBNA,从而极大地提高了TBNA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前瞻性研究显示,EBUS联合TBNA对诊断纵隔及肺门肿大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高达85%~95.7%、100%和89%~97%。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MNB)EMNB是现代电磁导航技术、虚拟支气管镜和三维CT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新一代支气管镜检术。该技术用体外电磁板来引导气管内带微传感器的探针进行穿刺活检,可显著提高肺外周病灶的定位诊断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OCT利用红外线为判定波以获得反射的组织断层扫描图像,其原理与超声相似,但检测的是光波而不是声波,因此图像清晰度特别高,并且空间分辨率可达 10~12 μm,能精确显示微组织结构如上皮、黏膜固有层、腺体和软骨。该技术使支气管镜具有了病理显微镜的功能。

窄谱成像支气管镜 该设备通过特殊滤光装置将红、绿、蓝三色的宽带光过滤为窄谱蓝光,窄谱光照射靶组织时能清晰显示组织微血管网的分布情况,使操作者便于观察支气管黏膜的细微变化。

硬质气管镜(硬镜)硬镜可作为介入通道,允许各种器械进入气道内,在直视下进行止血、支架释放、取异物、消融治疗(激光、电热和冷冻等)、球囊扩张等操作,与可弯曲支气管镜配合使用可治疗复杂气道疾病。在进行介入操作时,硬镜能同时保证气道通畅和提供呼吸支持,故亦被称为“通气气管镜”。全麻下硬镜操作是诊断儿童气道疾病的主要方法。

内科胸腔镜 内科胸腔镜属于侵入性操作技术,能在直视下观察胸膜腔的变化,并可进行胸膜壁层和(或)脏层活检,因此对肺及胸膜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它主要被用于无创方法不能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的诊治。

治疗方法

气道内支架置入 临床应用的气道支架主要有金属支架和硅酮支架两大类。支架置入可有效治疗各种原因包括肿瘤、结核、慢性炎症、支气管淀粉样变、气管支气管软化症及气管切开后金属外套管致气管肉芽组织增生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狭窄,尤其适用于恶性病变所致中央气道狭窄。

经支气管镜局部激光治疗 激光穿透性强,其局部灼烧作用可分解肿瘤组织,解除气道内良、恶性病变所致气道狭窄和阻塞。激光能量高,组织切割速度快,但掌握不当易造成组织出血和穿孔,且价格昂贵。气道外病变是激光治疗的禁忌证。

近距离放射治疗 对于已接受大剂量体外放疗而耐受不良的支气管腔内恶性肿瘤患者,可应用支气管腔内放射作为姑息治疗,暂时缓解症状。

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刀和氩等离子体凝固(APC)二者均指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将组织迅速凝固或蒸发。APC通过氩等离子体介导电流而不直接接触组织,只能穿透几毫米,较适合于浅表、广泛的气道病变。高频电刀操作需直接接触组织,可根据不同病变部位选择不同的探头和圈套。

冷冻疗法 在支气管镜引导下使用-80℃液氮治疗气道良、恶性病变。治疗气道恶性病变的有效率可达 75 %以上,但必须反复多次治疗。

光动力疗法 原理是用适当波长光照射血卟啉,使之发出荧光,产生毒性氧自由基,杀灭肿瘤细胞。该方法适用于治疗较小(<3 cm)、无法手术的气道恶性肿瘤。

经支气管镜肺减容(BLVR)BLVR是治疗重度肺气肿的一种微创手段。主要方法是经支气管镜在气肿肺区域安置单向阀使之萎陷,或向支气管内注入纤维蛋白胶封堵致局部纤维化和肺不张。接受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运动耐力及部分肺功能指标显著改善。与外科肺减容相比,该技术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严重肺气肿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接受BLVR治疗。

支气管热成形术(BT)即经支气管镜的支气管射频消融,近年来被研究用于哮喘治疗。

BT通过可控制的低能量对气道平滑肌进行射频消融,减少平滑肌数量,削弱气道收缩能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两项关于哮喘患者的初步研究证实了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表明其可明显降低气道反应性、提高呼气峰流速、增加无症状天数,且未导致明显不良反应。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