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药工程基础
第一章
1、药物:药物是对疾病具有预防、治疗和诊断作用或用以调节肌体生理功能的一类物质。
2、制药工程的研究目的:①药物制备所用的包括生化反应在内的各类型化学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以及细胞生长动力学等规律;②揭示
天然药物和中药提取分离过程中的扩散动力学等规律,药物与其他非活性物质的混合和成型加工等物理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学和分子扩散动力学规律;③总结包括环境状态和机械力在内的工程因素对制药过程以及药品的生物医学性能的影响,形成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用以知道工业生产过程和开发研究。
3、就放大的方法而言,有数学模型法和工程实验法。
4、制药工程的分类:从工程与工艺技术角度可分为:①生产工艺工程②制药厂(车间)工艺与工程设计。按药物的运转阶段可将制药
工程分为:①原料药制造工程②药物剂型加工工程③药品贮存工程。按生产药物的类别可分为:①化学制药工程②生物制药工程③中药制药工程。
5、制药设备的分类:①原料药生产用设备级机械②药物制剂机械与设备③药用粉碎机械④饮片机械⑤制药用水设备⑥药品包装机械⑦
药物检测设备⑧制药用其他机械设备。
6、设备设计的总目标:总目标是在现行原料和产品价格的条件下使反应器的体积最小、投资最省、操作费用最低和目的产物的收率最
高,从而使经济效益最好;化学反应器的设计通常是根据规定的生产能力、原料组成及产品规格进行的。
7、反应器或浸取器设计通常要借助的数学模型包括:物料衡算式、热量衡算式、动量衡算式以及相关的反应或扩散动力学方程、热力
学计算式和各种传递参数计算式等。
8、制药过程的具体设计的基本方法依次为:①选择、确定每个独立的步骤(工序、技术)②设计(选择、确定)各独立步骤对应的设备与
装置③连接各独立的步骤构成符合生产要求的完整系统。
9、工艺设计的基本程序是:根据(生产)设计任务选择并设计技术方案,然后进行物料能量衡算,再进行设备选型或条件设计,最后
绘制工艺流程图和厂区及车间设备布置图,并绘制设计说明书。
第二章
1、化学计量方程:是表示各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反应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方程。
2、在间歇生产系统中,反应物一次加入反应器,经历一定的反应时间达到所要求的转化率后,产物一次卸出,生产是分批进行的,在反应期间,反应器中没有物料进出。如果间歇反应器中物料由于搅拌而处于均匀状态,则反应物系的组成、温度、压力等参数在每一瞬间都是一致的,但随反应的进行而变,故独立变量为时间。
3、反应物体积不恒定时:—rAdnA/Vdt
恒定时:—rAdcA/dt nnk组分K已反应掉的物质的量ko4、转化率:xk ninionknko组分K的起始物质的量n反应程度:如果用各组分在反应前后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与其计量数的比值来定义反应程度,则 koaa5、如果化学反应的反应式能代表反应的真正历程,称为基元反应。基元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带有指数)的乘积成正比,其中ikab各浓度项的指数就是反应式中各相应物质的计量数。rAkcAcB
① 反应级数不能独立地预示反应速率的大小,它只是表明反应速率对各组分浓度的敏感程度,a和b值越大,则A的浓度和B的浓度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也越大。
② 反应级数a和b的值是凭借实验来获得的,它既与反应机理无直接的关系,也不等于各计量数,只有当化学计量方程与反映实际历
程的反应机理式一致时,反应级数与计量数才会相等,对于这类反应我们称之为基元反应,它可以直接应用定律来列出其反应速率方程。
③ 由于反应级数是由实验获得的经验值,所以只能在获得其值的实验条件范围内加以应用;它们在数值上可以是整数、分数或零,亦
可以是负数,但总反应级数在数值上是很少达到3的。E
6、阿伦尼乌斯方程kk0exp
活化能E的物理意义是把反应分子“激发”到可以进行反应的“活化状态”时所需的能量。所以,E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反应的难易程RT度,E愈大,通常所需的反应温度亦愈高。dcA7、可逆反应:由于正逆向均为一级反应,故其反应速率方程的微分式为:rAkcAkcs npnpodtA的物质的量之比值,
8、收率(或总收率)以符号p记之,它表示生成的目的产物P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掉的反应组分即 npnpopnAonA9、得率以符号Xp记之,它表示生成的目标产物P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物A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即XP
10、选择性以符号Sp记之,它是目的产物P所生成的物质的量与某副产物S生成的物质的量之比,即SP nsnso11、釜式反应器主要由搅拌装置、轴封和搅拌罐(釜体)三大部分组成,搅拌装置包括传动装置、搅拌轴、搅拌器,由电动机和减速器驱动搅拌轴使搅拌器按照一定的转速旋转以实现搅拌的目的。
12、釜式搅拌器的缺点:用于非生产性的操作时间长,产物的损失较大等,所以适用于经济价值高、批量小的产物,如药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等的生产。
13、分批式操作的优化分析(YR为最大的优化 dcRcRdxA1)以反应器的平均生产速率xA(2)以生产费用最低为目标的优化 和rdttt
14、空时:Q进料体积流量空速是单位反应体积、单位时间内所处理的物料量。015、对于一级反应,选择两个体积相同的釜串联,可使总反应体积最小。若多釜串联,则选择各釜的体积相同,可使总反应体积最小。对于级反应,rAkcA,为了使总反应体积最小:若>1,小釜在前,大釜在后;若=1,各釜体积相等;若1<<1,大釜在前,小釜在后,若=0,由于反应速率与浓度无关,所以串联后的总体积与单釜的反应体积相同,串联已无必要;若<0,单釜操作优于多釜操作,串联成为多此一举。
16、碳在铁中的存在形式有固溶体、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种。一般含碳量在0.02%-2%称为钢,大于2%称为铸铁;小于0.02%称纯铁。17、35CrMo其中数字表示表示平均含碳量的万分之几,合金元素符号后面的数字表示合金元素含量的百分数,含量小于1.5%时可不标
含量。
18、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化工陶瓷、化工搪瓷、辉绿岩铸石和玻璃。玻璃虽然有耐腐蚀性、清洁、透明、阻力小、价格低等特点,但质
脆、耐温度及变性差,不耐冲击和振动。
19、有机非金属材料包括工程塑料、涂料(用于涂刷设备、管道的 外表面,也常用于设备内壁的防腐涂层)和不透性石墨(由各种树
脂浸渍石墨消除孔隙后得到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导热性,热膨胀系数小,耐温度系数小,耐温度急变性好;不污染介质,能保证产品纯度;加工性能良好。缺点是机械强度较低、性脆)。
20、金属腐蚀可分为化学腐蚀(金属的高温氧化、钢的脱碳、氢脆、腐蚀)和电化学腐蚀(腐蚀原电池、微电池与宏电池、浓差电池)
21、电化学保护是通过改变金属-电解质的电极电位来控制金属腐蚀的方法。包括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阴极保护法包括外加电流法(把
被保护的金属设备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电源的正极和一个辅助阳极相连。当电源接通后电源便给金属设备以阴极电流,使金属设备的电极电位相反的方向移动,当电位降至腐蚀电池的阳极起始电位时,金属设备的腐蚀即可停止)和牺牲阳极法(在被保护的金属上连接一块电位更负的金属作为牺牲阳极。由于外接的牺牲阳极的电位比被保护的金属更负,更容易失去电子,它输出阴极的电流使被保护的金属阴极极化)。阳极保护法是把被保护设备与外加的直流电源阳极相连,在一定的电解质溶液中,把金属的阳极极化到一定电位,使金属表面生成钝化膜,从而降低金属的腐蚀作用,使设备受到保护。
22、培养基是生化反应过程中为微生物生长和进行目的产物合成而提供的营养物质及辅助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
前体物质和促进剂。
23、培养基灭菌可采用加热、化学杀菌和各种物理场杀菌方法,对液体培养基可用过滤、离心分离等除菌法。在工业生产中,几乎都用
蒸汽加热杀菌技术。故通常在工程中是要求每千罐培养基杀菌只允许残存一个活菌,这是工程计算常用的假算。
24、影响培养基的因素:PH、培养基成分、培养基中的颗粒物质。
25、连续发酵的有点:连续进料和排料,细胞浓度、基质浓度和代谢产物浓度稳定,细胞生长和代谢旺盛,产物的质量和产量稳定,所
需的发酵罐容积小,便于自动控制,下游的分离纯化设备投资小,生产效率高。缺点:1是因发酵周期长,细胞易突变特别是用基因工程菌发酵时,少量细胞可能会丢失重组质粒,丢失质粒的细胞生长繁殖更快,故基因重组的细胞所占比例趋于下降,使产物的表达量减少。对此可把外源基因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来解决。2是在长时间维持无杂菌污染是相当困难的,尤其对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26、影响酶活性的环境因素:温度,PH。
27、无菌空气是指通过过滤除菌使空气含菌量为零或极低。
28、空气除菌是除去或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包括热杀菌、辐射杀菌、静电除菌和过滤除菌。
29、纤维介质过滤除菌原理有五个作用机理,即:惯性冲击滞留作用机理、拦截滞留作用机理、布朗扩散作用机理、重力沉降作用机理
和静电吸附作用机理。
第三章
1、分配定律: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
中。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
2、植物性药材的浸出过程是由湿润、渗透、解吸、溶解及扩散等几个相互联系的阶段组成。
3、单级浸取:g=G/(@+1);@=G’/g’。
4、重复浸取:gn=G/(@+1)n。
5、超临界浸取:各种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都有它固定的临界点温度T和压力p。物质的临界状态是指气态与液态共存的一种边缘状
态。在此状态中,液体的密度与其饱和蒸汽的密度相同,因此界面消失。超临界流体是指超过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状态的流体。如果某种流体处于临界温度之上,即T1>T,无论压力多高,也不能液化,这个状态的物质既不是液体也不是气体,而是处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密度。因此,一种超临界流体可提供像气体一样能够渗入一种样品中的独特优点,同时仍具有液体的溶剂化能力。
6、超临界流体兼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特性,如粘度较小,扩散能力和渗透能力都较大,这些性质接近于气体;其密度较大,溶解能力
较大,这些性质接近于液体。
7、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有二氧化碳、乙烯、乙烷、丙烯、丙烷和氨等。
8、结晶分离:在一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物质溶解在某种溶剂中,都有一个最大限度,这个限度就是溶解度,也称为饱和浓度。
9、溶质浓度大于饱和浓度并达到一定的过饱和度时,有晶体析出。结晶包括三个过程:①行程过饱和溶液②结晶形成③晶体生长。
10、冷却或蒸发的速度越慢、晶种越小、机械搅拌越激烈,超溶解度曲线越向溶解度曲线靠近。介稳区宽度是选择合适结晶过饱和度的依据。
11、传统的结晶制备方法(球磨法、粉碎法等)制得的晶种有一下缺点:①数目难以准确控制②晶种外观差。
12、影响整个结晶过程的因素有:溶液的过饱和度、杂质的存在、搅拌速度和各种物理场等。
13、膜分离:膜分离是借助特殊制造的、具有选择透过性能的薄膜,在某种推动力的作用下,利用流体中各组分对膜的渗透速率的差别
而实现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14、根据被分离物粒子或分子的大小和所采用的膜的结构可以将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分为微滤(MF)、超滤(UF)、纳滤和
反渗透(RO)。
15、影响膜分离的因素:a、膜材料,指膜的亲疏水性和电荷性会影响膜与溶质之间作用力的大小;b、膜孔径,膜孔径的大小直接影响
膜通量和膜的截留率,一般来说,在不影响截留率的情况下尽可能选取膜孔径较大的膜,这样有利于提高膜通量;c、操作条件(压力和流量)。另外料液本身的一些性质如溶液的pH值、盐浓度、温度等都对膜通量和膜的截留率有较大的影响。
16、浓差极化:由于膜的选择性透过因素,在膜的分离过程中,溶剂从高压侧透过膜到低压侧,大部分溶质被截留,溶质在膜表面附近
积累,造成由膜表面到溶液主体之间的具有浓度梯度的边界层,它将引起溶质从膜表面通过边界层向溶液主体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17、浓差极化对膜分离过程产生的不良影响:①由于浓差极化,膜表面处溶质的浓度升高,使溶质通过膜孔的传质推动力升高,当操作
压差一定时,膜分离过程的有效推动力下降,导致溶剂的渗透通量下降,②由于浓差极化,膜表面处溶质的浓度升高,使溶质通过膜孔的传质推动力增大,溶质的渗透通量增高,截留率降低,这说明浓差极化现象的存在对溶剂渗透通量的增加提出了限制,③膜表面处溶质的浓度高于溶解度时,在膜表面上将形成沉淀,会赌赛膜孔并减少溶剂的渗透通量,④会导致膜分离性能的改变,⑤会出现膜污染,膜污染严重时,几乎等于在膜表面又形成一层二次薄膜,会导致反渗透膜通过性能的大幅度下降,甚至完全消失。
18、不同的过滤对象选取合适过滤设备的因素有:①滤液的黏度、腐蚀性,②固态悬浮液的粒度、浓度以及可压缩性,③目的产物是存
在于液体部分还是在细胞等悬浮固体中。
19、离心分离的原理:是利用混合液密度差来分离料液。
20、手性:是指物体和它的镜像不能重合的特征。
21、手性分子:指具有手性的分子,即构型与其镜像不能重合的分子。手性分子都存在对映异构现象。
22、某一化学反应,如果在手性试剂、手性催化剂、手性溶剂等手性条件下进行,则可能生成或主要生成单一的对映异构体。
第四章
1、自由流体的特点:缺点:分散不稳定,组分容易分离。
2、固体制剂过程的常见的混合方法:搅拌混合、研磨混合、过筛混合。1Nsxi
3、样品均值:抽出一个样本,得到一批数据,每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称为样品均值,用x表示:xNsNi1标准偏差是用以表示数据波动幅度的一种方法,也成为均方差根,其计算方法为: 122S(xix)N1i
14、粉体颗粒化机制包括固体架桥、液体架桥、结合剂架桥、固体粒子间吸引力和封闭性结合。
5、配料罐的流体有两种混合状态,一是具有相同年龄的流体微元间的混合;二是不同年龄的流体微元的混合,称之为反混。形成反混的原因:一是由不均匀的速度分不引起;二是由物料的流动方向相反的运动引起。
6、漩涡是离心力作用于旋转的液体所产生的。为消除漩涡通常采取在容器内安装挡板的办法,使搅拌体系的流型处于湍流区域,造成从底到顶的大量循环,不会产生漩涡,不至于对搅拌轴形成往复的不平衡的作用力。将搅拌轴偏心安装,即不安装在设备的中心线上,也可以减少漩涡并提高轴向循环速率。
7、冷冻干燥是将需要干燥的药物溶液预先冻结成固体然后在低温低压下,利用冰的升华性,是物料低温脱水而达到干燥成粉体的一种
方法。
第五章
1、原料药生产车间工艺设计的基本顺序:①工艺流程设计②物料衡算③能量衡算④设备选择和计算⑤车间布置设计⑥管道设计⑦非工
艺条件设计⑧工艺部分设计概算。
2、口服固体制剂工艺特点:①该产品属非无菌制剂,按GMP要求,洁净度级别为300000级②如何确保药物不会通过任何途径受到混
杂和交叉污染③生产中的粉尘污染成为最突出的难点④对相对湿度有较严格的要求。
3、容器具的清洗:一般生产区内布置洁具清洗、存放间。洁具区内要设计容器具清洗、存放间,而且面积不能太小。使用的中转容器
应表面光洁、具耐磨性和易清洗性,以不锈钢制品为佳。清洗用水要根据被洗物是否直接接触药物来选择。不接触药品者可使用饮用水清洗,接触药物的容器具还要依据生产工艺的要求使用纯水或注射用水清洗。
4、参观走廊的设置:参观走廊的设置不仅是人、物流通道,保证了消防安全通道畅通,还与洁净区与外界有一定的缓冲,保证了生产
区域的洁净。参观走廊使参观者不影响生产,不破坏环境。
5、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车间GMP设计及要求:将“浓配→粗滤”生产区布置于100000级,将“稀配→精滤→灌装”生产区布置在10000级且其中灌装采用局部100级单向流保护;注射用水系统为80℃以上保温。
6、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水针)车间设计要求具体如下:①车间设计要贯彻人、物流分开的原则,②按照GMP的规定如工艺无特殊
要求,一般洁净区温度问18~26℃,相对湿度为45%~65%。各工序需安装紫外线灯,③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生产车间需要排热、排湿,房间有浓配间、稀配间、工具清洗间、灭菌间、洗瓶间、洁具室等,灭菌检漏考虑通风。公用工程包括排水、供气、供热、强弱电、制冷通风、采暖等专业的设计应符合GMP。
7、简述原料药生产工艺特点,在其设计中如何贯彻GMP要素。
答:
8、请总结制剂工艺生产、制药设备和GMP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叙述如何在实际应用中贯彻。
答:
第六章
1、制药工业厂房的基本组件,一般是由基础、墙、柱、地面和楼板层、楼梯、屋顶和吊顶、门窗的组成。门窗造型要简单,不易积层,清扫方便,门框不得设门槛。
2、生产火灾危险分为甲、乙、丙、丁、戊类。从构件受到火的作用开始到构件失去支持能力(出现穿透性裂缝或到构件背面温度升高到220℃)为止的这段时间叫做耐火极限。
3、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门,宜设在单层厂房靠外墙或多层厂房的最上一层靠外墙处
4、蒸汽供热系统这些设施包括蒸汽锅炉、去离子水装置、蒸汽分配装置、供气管网和耗热体系与设备。以高温有机载体为加热介质的供热系统的设施主要由载热体的储罐、附有膨胀箱的加热器、循环泵和设置补偿器的管路等组成。
5、制药等生产企业供电系统包括:工厂变电所和配电房、生产用电设施以及架空配电网、电缆和测量仪表、继电保护等二次设备。
6、一次设备是指直接用于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电气设备,经由这些设备完成生产电能并将电能输送到用户的任务。主要的一次设
备有变压器、高压断路器、熔断器。
二次设备是指对一次设备的工作进行监视、测量、操作和控制的设备。
7、制药工业厂区动力及照明一般采用三相四线制(380/220V)。由于制药工业的特殊性,停电容易造成生产安全事故,故采用双回路进线供电系统。最常见的进线方案是一路电源来自发电厂或者电力系统变电站,作为正常的工作电源,而另一路电源则来自邻近单位的高压联络线,作为备用电源。
8、要正确处理电气失火事故,尽快断开失火设备的电源,不能用一般泡沫灭火器和水进行灭火,可以使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二氟
一氯一溴甲烷等灭火器,小面积时也可以采用干砂覆盖来进行待电灭火。
9、雷电过电压又称为大气过电压,是由于电力系统内的设备或建(构)筑物遭受来自大气中的雷击或雷电感应而引起的过电压,此电
压很高,电流很大,对系统的危险极大,必须加以防范。一般采用的防雷设备有接闪器和避雷器。具体形式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和避雷网等。
10、制冷方法可分为蒸汽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和蒸汽喷气式制冷。
11、制药工业厂房的采暖不宜使用明火取暖,而应采用集中取暖。
12、常用的除湿方法:冷冻除湿、固体除湿、液体除湿。对于除湿量较大的装置多采用氯化锂转轮除湿机和三甘醇除湿机。
13、空气过滤的原理:惯性作用、扩散作用、拦截作用、静电作用、重力作用和分子间力等。
14、风量的大小,决定了洁净室的换气次数,可通过阀门或变频风机进行调节。
15、我国药典规定制药用水为饮用水、纯水、注射用水及灭菌注射用水。
16、废气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法以及膜分离等。
17、用于气体净化的吸收装置主要由填料塔、板式塔、喷淋塔、液膜吸收器和搅拌槽等。还有文丘里吸收器以及类似于喷淋塔的喷射式
吸收器等。
18、对于那些通过吸入或由于皮肤接触可使人致命、严重伤害或损害人类健康的废气,以及能够造成延迟或慢性伤害或损害人类健康的废气,一般是通过反应吸收。
1、氰化氢以液碱吸收;
2、氯气以液碱吸收;
3、光气和氟光气的催化水解法处理;
4、氮氧化物用液碱吸收;
5、三氧化硫的处理。
19、与吸收法类似,合理的选择和利用高效吸附剂,是吸附法处理含有机污染物废气的关键。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硅
胶、分子筛和褐煤等。
20、表征废水水质的指标很多,比较重要的有PH、悬浮物(SS)、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挥。
21、废渣(液)的处理应根据废渣(液)的数量性质,并结合地区特点等进行综合比较,确定其处理方法。对有利用价值的,应考虑采
取回收或综合利用措施;对没有利用价值的可采取无害化堆置 或焚烧等处理措施。
第二篇:09制药工程基础课程设计计划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制药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进行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特别是制药工程相关专业课程的有关知识解决制药工程车间或工厂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刻领会洁净厂房GMP车间设计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方法;掌握制药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设备选型、车间工艺布置设计等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从技术上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两个方面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通过本课程设计,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设计绘图(AutoCAD)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时间及工作安排
设计时间:为2-4周。
工作安排:
1.查阅资料、确定生产工艺、绘制工艺流程图,结合工程实际收集所需资料及检索相关规范标准,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两方面确定设计思路。物料衡算、能量计算、设备选型。
2.进行车间工艺平面设计、绘制平面布置图、制药单体设备安装设计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的考核、评分方法
课程设计考核的内容包括:
1.设计说明书、图纸的质量(指说明书内容是否完整、正确,文字表达是否简洁、清楚,车间布置是否合理,主要设备总装图结构是否合理,图纸表达是否规范、正确,图面是否整洁、清楚等)。
2.成绩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
设计主要成果包括:
①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项目概述、产品概述、工艺概述、物料衡算、工艺设备选型说明、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车间工艺平面布置说明、车间技术要求等;②工艺平面布置图一套(1:100)、主要制药(如单体)设备安装设计图(1:
50)、带控制点工艺管道流程图等;
③要求学生采用AutoCAD制图;绘图10张左右。
④图中所有图例、管道标号均采用国标,并在图中标出。
四、课程设计题目
设计题目一(制药1班):年处理X吨药材的中药提取车间工艺设计
设计内容和要求:
1、按水提醇沉工艺进行设计,考虑提取的前处理;
2、确定并绘制中药提取工艺管道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
3、详细叙述一个主要中药提取工艺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及关于此设备国内外的现状、研究前沿;
4、物料衡算、设备选型;
5、年处理X吨药材的中药提取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包括精烘包区域);
6、醇沉罐的安装图(剖示图1:50);
7、紧扣GMP规范要求;
8、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主要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工艺概述、物料衡算、工艺设备选型说明、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车间工艺平面布置说明、车间技术要求;
2、工艺平面布置图一套(1:100);
3、醇沉罐的安装图(剖示图1:50);
4、带控制点工艺管道流程图。
具体分工名单:
1~10号,计算年产量值为:100t+20
11~20号,计算年产量值为:10t+100
21~47号,计算年产量值为:15t+80
(学号末位两个数值用符号t表示)
设计题目二(制药2班):制药用水站的设计(纯化水Xt/h,注射用水1t/h)设计内容和要求:
1、确定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工艺管道流程;
2、详细叙述一个制水工艺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及关于此设备国内外的现状、研究前沿。
3、设备选型(纯化水按Xt/h,注射用水按1t/h);
4、按规范要求设计制药用水站工艺平面图,并注明其技术要求;
5、总结和论述制药用水站的设计。
设计主要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工艺概述、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说明、物料衡算、工艺设备选型说明、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工艺平面布置说明、车间技术要求等。
2、工艺平面布置图一套(1:100);
3、纯水生产工艺管道流程图。
具体分工名单:
1~10号,计算产量值为:0.8t+1
11~20号,计算产量值为:0.08t+1
21~44号,计算产量值为:0.01t+1
(学号末位两个数值用符号t表示)
设计题目三(制药3班):片剂车间GMP设计(颗粒剂X万袋/年)
设计内容和要求:
1、确定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
2、详细叙述一个固体制剂工艺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及关于此设备国内外的现状、研究前沿。
3、物料衡算、设备选型(颗粒剂按2g/袋计);
4、按GMP规范要求设计车间工艺平面图;
5、制粒机的安装图(平、立、剖面图1:50);
6、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主要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工艺概述、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说明、物料衡算、工艺设备选型说明、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车间工艺平面布置说明、车间技术要求等。
2、工艺平面布置图一套(1:100);
3、制粒机的安装图(平、立、剖面图1:50);
4、工艺管道流程图。
具体分工名单:
1~10号,按干法制粒方式X=100t+100
11~20号,按湿法制粒方式X=70t+100
21~45号,按一步制粒方式X=50t+100
(学号末位两个数值用符号t表示)
主要设备选型参考:可查阅www.teniu.cc
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化工原理》上、下册,谭天恩,麦本熙,丁惠华编著(1990年);
2、《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册,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设计院编(1986年);
3、《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
4、《药剂学》;
5、《GMP规范》;
6、《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7、杂志:《医药工程设计》;
8、设备选型可查阅www.teniu.cc9、中国制药机械网;中国制药技术联盟网;GMP认证网等。
撰写成文格式如下:
制药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
(封面页所填内容均为三号宋体,其中英文与数字为times new roman体)
学生姓名:
学号:
系别: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年月日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二、设计参数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
目录(小三号黑体居中)
(空一行)
1概述
1.1****简介
1.2设计方案简介
1.3工艺流程说明及草图
1.4符号说明********工艺计算
2.1****************
2.2****************
3 ********
3.1****************
3.2 ********
3.3****************
****************
********
设计评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小四仿宋,数字和字母为times nwe roman体,1.5倍行距)
课程设计页码从正文概述部分开始,至附录,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封面、任务书、目录不编入论文页码。概述(作为正文第1级标题,4号黑体)
1.1 ****简介(作为正文2级标题,4号黑体)
□□××××××××
(正文四号仿宋体,数字和字母为times new roman体,单倍行距)
1.2 设计方案简介(作为正文2级标题,4号黑体)
□□××××××××
1.3 确定设计方案(作为正文2级标题,4号黑体)
1.3.1 工艺流程(作为正文3级标题,4号黑体)
□□××××××××
(图表中图序图名为四号仿宋体,图表中文字为五号仿宋体)
1.3.2 选型
□□××××××××
1.4 符号说明
□□Wh热液体质量流量D1接管内径
□□Wc冷流体质量流量Ft结垢校正系数
(一级标题间空一行)
2□××××××(作为正文第1级标题,4号黑体)
□××××××××××(4号仿宋体)×××
□××××××××××(4号仿宋体)×××
(正文后空一行)
参考文献(4号黑体居中)
[1]□××××××××(小4号仿宋体,1.5倍行距)
[2]□××××××××××××××××××××××××××××××××
[3]□××××××××
参考文献的著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
(1)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如:
[1]毛峡,丁玉宽.图像的情感特征分析及其和谐感评价[J].电子学报,2001,29(12A):1923-1927.
(2)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如:
[2]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附录(另起一页,4号黑体,顶格)
附录1:工艺流程图(4号仿宋体,顶格)
附录2: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
第三篇:制药工程(模版)
有机化学与药物
Organic Chemistry And Medicine 摘要:有机化学 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 制备的学科,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有机化合物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如 粮食、油脂、棉、药材,天然气,石油等,他与生命科学及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由于有机化合物数目繁多,而且在结构和性质上又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所以有机化学便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机化学的研究任务之一是分离、提取自然界存在的各种有机物,测定他们的结构和性质,以便有机加以利用。例如从中草药中提取其有效成分,从昆虫中提取昆虫信息素等等,可见有机化学对于药物研究是有很大的作用,他们相互之间关系密切。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产品。药物制备过程中,常常需要运用有机化学方法进行提取、提纯、合成、分离等,另外生物的生长过程实际上是无数的有机分子的合成与分解的过程,正是这些连续不断并互相依赖的化学变化构成了生命现象。因此,研究有机化学的深远意义之一是在于研究生物体及生命现象。
关键词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联系制药工程发展前景
药物化学科学
一、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的科学包括基于在分子水平上对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的了解、设计和合成新型药物。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仅有10~20年的历史。它是由有机化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毒理学、遗传学和计算机模拟等多门学科组成的。确实,药物的研究离不开有机化学,两者之间是息息相关的。任何一种药物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以下两点。第一,药物与体内的靶分子结合,因此达到预期的药理作用最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靶点。所涉及的药物因对可能与靶点有效的、选择的结合,这在药物化学领域被称为药效学。第二,药物要达到靶点必须在体内转运,因此能顺利达到靶点药物设计是十分重要的,这在药物化学领域中被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
二、药物化学家
药物化学是一门多学科的科学,包括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和分子模拟学。当然,熟练掌握这些学科是十分重要的,但某个人却不太可能。因此,制药公司要召集各个领域的专家们来一起完成这项特殊的任务。药物化学家的主要作用式设计和合成所需的靶分子结构,他们需要有相当专业的药物化学研究知
识,包括常规化学学位所需的核心课程即生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还包括如药物设计、药理学、分子模拟、组合化学、生物有机化学和生物无机化学等课程。
三、药物
药物通常是低相对分子质量(100~500)的可与大分子靶点结合产生一种生物学反应的化学制品,药物的这种生物学反应对治疗俩说是有益的,从毒性德角度来说是有害的。再临床运用的大多数药物,如果服用剂量高于规定剂量均会产生潜在的毒性。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是应用于生化反应或化学合成以及各种分离单元操作,实现药物工业化生产的工程技术,它包括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制药工程与人类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它是奠定在药学、生物技术、化学和工程学基础上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探索和研究制造药物的基本原理、制药新工艺、新设备,以及在药品生产全过程中如何符合 药品生产质量规范要求进行研究、开发、设计放大与优化。
笼统的说,工业生产上的制造药物全过程就是制药工程。制药全过程又分为原料药生产和制剂生产两个阶段。原料药属于制药工业的中间产品,而药物制剂才是制药工业的终端产物,方可用于疾病的治疗。因此,从药学和工程学的角度来看,制药工程的定义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利用原料进行批量生产,制造出可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的过程就是制药工程,其所应用的技术都可归为制药工程技术的范围。而狭义的制药工程是侧重于原料药生产的过程技术。
有机化学与药物的联系 有机化学在药学课程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医学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人体,组成人体的物质除了水和一些无机盐外,大部分都是有机物,它们在人体中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变化,维持人体内新陈代谢等各种平衡,保证人体的基本生理和健康需要,医学课程中的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很多学科对需要有机化学知识来奠定。因此,有机化学和药物是密不可分的。
有机合成反应历来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有机合成药物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有机化学将有机合成与药物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让有机化学渗透到了药学中来,使有机化学和药物之间密不可分。现代药物和药物制剂的开发、医药学研究以及生命科学各领域的离不开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材料,可以说没有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材料就没有现代药物制剂。而其中有机化学则成为了关键,它是高分子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基础,是它带动了高分子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发展,继而加速了现代药物和药物制剂的发展。药用高分子材料用作药物辅料、药物和药品的包装储运材料,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药剂的稳定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改善药物的成型加工性能,改变给药途径以开发新药、实现智能给药,实现物料运输、混合、反应、加工、中转和产品包装储运与安全使用。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冲击着一切科学和技术领域,使各
个方面独有可能得到重大发展和突破。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及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药物制剂工业发展的新浪潮。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和现代药物制剂技术的应用,使药物制剂研究、开发和生产以及从经验模式走上了科学化、现代化的道路。并且使有机化学合药物更进一步联系起来。
20世纪后期,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开创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为我国医药、农业、工业、环境和能源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但我国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中也遇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如资源短缺、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对落后的工业过程技术使我国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的规模难以扩大,竞争力难以提高;传统化工业仍不能摆脱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的困境;必存在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全方位推动酶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与传统工业过程所不同的是,一没催化为基础的工业过程具有高效率、高选择性、低能耗、环境友好和可再生的特效。酶工程技术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为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化、农业生物技术长夜话题工支撑,有利于化工、材料、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冶金和环境保护等多个产业领域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而有机化学的运用和发展则促使了酶工程技术的进步,为解决这一系类问题奠定了稳定的化学基础也为酶工程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有机化学的药物发展方向
有机化学在药学课程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医学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人体,组成人体的物质除了水和一些无机盐外,大部分都是有机物,它们在人体中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变化,维持人体内新陈代谢等各种平衡,保证人体的基本生理和健康需要,医学课程中的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很多学科对需要有机化学知识来奠定。因此,有机化学和药物是密不可分的。
有机合成反应历来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有机合成药物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有机化学将有机合成与药物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让有机化学渗透到了药学中来,使有机化学和药物之间密不可分。现代药物和药物制剂的开发、医药学研究以及生命科学各领域的离不开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材料,可以说没有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材料就没有现代药物制剂。而其中有机化学则成为了关键,它是高分子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基础,是它带动了高分子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发展,继而加速了现代药物和药物制剂的发展。药用高分子材料用作药物辅料、药物和药品的包装储运材料,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药剂的稳定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改善药物的成型加工性能,改变给药途径以开发新药、实现智能给药,实现物料运输、混合、反应、加工、中转和产品包装储运与安全使用。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冲击着一切科学和技术领域,使各个方面独有可能得到重大发展和突破。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及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药物制剂工业发展的新浪潮。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和现代药物制剂技术的应用,使药物制剂研究、开发和生产以及从经验模式走上了科学化、现代化的道路。并且使有机化学合药物更进一步联系起来。
结束语 有机化学与药物之间关系紧密,它对于药物的研究,包括性质、作用机理、特性、药物合成等方面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机化学在药学课程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有机化学将有机合成与药物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让有机化学渗透到了药学中来,使有机化学和药物之间密不可分。因此,我们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努力学好有机化学,从而将来更好的服务与制药这一行业。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第四版)
《药物化学》
《化学工业酶技术》
《现代药物制剂技术》
《天然药物化学》
百度文库
百度百科
编汪小兰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制药工程 - 副本
天津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业务课程大纲说明
课程编号:826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含实验或化工传递)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对于学术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三大部分内容:(1)化工原理课程,(2)化工原理实验,(3)化工传递。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为必考内容(约占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和第三部分化工传递为选考内容(约占15%),即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传递为并列关系,考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考试。
对于专业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二大部分内容:(1)化工原理课程,(2)化工原理实验。均为必考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约占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约占15%。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务必书写清晰,过程必须详细,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注意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在试卷上答题,解答一律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并注意不要书写在答题范围之外。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化工原理课程考试内容及比例】(125分)
1.流体流动(20分)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的流动现象(流体的黏性及黏度的概念、边界层的概念);流体在管内的流动(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量纲分析、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管路计算(简单管路、并联管路、分支管路);流量测量(皮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2.流体输送设备(10分)
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原理、性能描述、选择、安装、操作及流量调节);其它化工用泵;气体输送和压缩设备(以离心通风机为主)。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12分)
重力沉降(基本概念及重力沉降设备-降尘室)、;离心沉降(基本概念及离心沉降设备-旋风分离器);过滤(基本概念、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设备)。
4.传热(20分)
传热概述;热传导;对流传热分析及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包括蒸汽冷凝及沸腾传热);传热过程分析及传热计算(热量衡算、传热速率计算、总传热系数计算);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换热器(分类,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计算及设计问题)。
5.蒸馏(16分)
两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精馏原理和流程;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6.吸收(15分)
气-液相平衡;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吸收塔的计算。
7.蒸馏和吸收塔设备(8分)
塔板类型;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填料的类型;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8.液-液萃取(9分)
三元体系的液-液萃取相平衡与萃取操作原理;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
9.干燥(15分)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干燥过程的基本概念,干燥过程的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
(二)【化工原理实验考试内容及比例】(25分)
1.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实验
单相流动阻力实验;离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测定实验;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对流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实验;精馏塔实验;吸收塔实验;萃取塔实验;洞道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2.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目的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及装置、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析等几个方面。
(三)【化工传递考试内容及比例】(25分)
1.微分衡算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连续性方程(单组分)的推导与简化;传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传质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2.微分衡算方程的应用
能够采用微分衡算方程,对简单的一维稳态流体流动问题、导热问题及分子传质问题进行求解。
三、试卷的题型及比例
化工原理课程部分试题包括基本概念题和应用题。基本概念题型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择题,概念题约占25%;应用题包括过程计算题和过程分析题,一般5~6题,约占60%。化工原理实验部分的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及实验设计题;化工传递部分的题型为推导(或推导与计算相结合)题。化工原理实验(或化工传递)部分约占1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
天津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课
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制药分离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适用)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制药分离工程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合理选定单元操作和进行相关的设计计算;对制药分离过程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操作进行优化。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重点部分)
(1)制药分离过程(10%)
制药分离过程是制药生产的主要单元操作,掌握制药分离工程单元操作的地位、特征和一般规律,以及制药单元过程设计的内容、特点。主要包括制药分离过程的特点、设计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根据分离任务选择单元过程的依据。
(2)蒸馏与精馏(15%)
正确掌握精馏过程的设计计算方法,能够对给定分离要求的精馏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包括蒸
馏和精馏的区别、气液平衡、理论板和回流比和精馏过程概念与计算。
(3)萃取和浸取(10%)
掌握单级液液萃取和浸取过程的特征和设计计算方法(物料衡算),能够对萃取过程的萃取剂、萃取相和萃余相进行计算分析。包括三角形相图和杠杆定律、萃取的相平衡关系、单级萃取器的物料衡算、浸取相平衡和单级浸取。
(4)结晶(15%)
掌握结晶过程的原理、相平衡关系以及晶核生程和生长的规律,能够进行结晶器物料衡算和结晶颗粒数的计算。包括结晶-溶解的相平衡曲线及其分区、晶核的生产和晶体的成长、结晶过程的控制手段、间歇结晶器。
(5)吸附和离子交换(15%)
正确掌握吸附和离子交换装置的性能特征及设计方法,能够根据分离要求合理选用吸附剂或离子交换剂,并进行相关的计算分析。包括吸附等温线方程、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离子交换平衡方程和速度方程、典型吸附剂和离子交换剂。
(6)色谱分离法(15%)
正确掌握色谱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计算方法,能够根据分离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法种类及进行设计。包括色谱法平衡关系及分配系数、阻滞因数和洗脱容积、色谱法的塔板理论、色谱分离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应用原则。
(7)膜分离(15%)
掌握膜性能特征的表征参数,能够根据分离要求设计膜分离流程以及合理选用膜组件。包括膜性能的表征参数、浓差极化现象、膜过滤装置的设计方法。
(8)非均一系的分离(5%)
掌握沉降和过滤两类方法的原理和设计计算,能够根据分离要求合理选定分离方式,并进行相关设计。包括重力沉降、离心沉降、过滤器的设计。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考试试卷主要包括以下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各类题型的比例为:选择填空占30―40%、名词解释占10%、简答题占20―30%、计算题占10―2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
第五篇: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
1.工程项目从计划建设到交付生产的基本程序:项目建议书----批准立项----可行性研究----
审查及批准-----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设计终审----施工图设计-----施工----试车----竣工验收-----交付生产
2.上述基本工作程序分为3个阶段:设计前期(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设计期(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后期(施工,试车,竣工验收,交付生产)
3.项目建议书重要性:是投资前对工程项目的轮廓设想,主要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同
时初步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能性。
4.制药装置调试的总原则:从单机到联机到整条生产线,从空车到以水代料到实际物料
5.厂址选择重要性: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的前提
6.厂址选择的基本原则:a、贯彻国家的政策方针 b、正确处理各种关系c、注意制药工业
对厂址选择的特殊要求d、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e、节约用地 f、具备基本的生产条件g、节约用地
7.总平面设计:是在主管部门批准的厂址上,按照生产工艺流程级安全,运输等要求,经
济合理的确定各建(构)筑物、运输路线、工程管网的设施的平面及立面关系。
重要性:是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方案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工程设计的质量和建设投资的效果
8.建筑系数:指建筑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占地的面积与用地总面积之比。反映了厂址范
围内的建筑密度。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堆场、作业场占地面积100% 全场占地面积
9.建筑坐标系:厂区和建(构)筑物方位一致的坐标系。
特点:以厂区和建(构)筑物的方位为坐标轴,故在确定厂区和建(构)筑物方位的位
置时可避免烦琐的换算,给现场施工带来方便。
10.洁净厂房:由于生产等原因,需要采用空气净化系统以控制室内空气的含尘量或含菌浓
度的厂房。
11.工艺流程设计的作用:在确定的原料路线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工艺设计的中心。是工程设计中最重要、最基础的设计步骤,对后续的物料衡算、工艺设备设计、车间布置设计和管道布置设计等单项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与车间布置设计一起决定这车间或装置的基本面貌。
12.确定工艺流程的重要性:确定工艺流程中个生产过程的具体内容、顺序和组合方式,是
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13.工艺流程设计通常采用2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绘制工艺流程框图,工艺流程示意图,物料流程图和初步设计阶段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施工图设计(绘制施工阶段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14.物料的回收与套用:以降低原辅材料的消耗,提高产品收率,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措
施
15.工艺流程框图的性质:在工艺路线和生产方法确定后,物料衡算开始之前表示生产工艺
过程的一种定性图纸。作用:定性的表示出由原料变成产品的路线和顺序,包括全部单元操作和单元反应。
16.工艺流程示意图概念:在工艺流程框图的基础上,分析各过程的主要工艺设备,在此基
础上,以图例、箭头、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定性表示出由原料变成产品的路线和顺序,绘制出工艺流程示意图。阿司匹林工艺流程示意图见P38
17.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都要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区别是:初步设计阶段带控
制点的工艺流程图是在物料流程图的基础上,加上设备、仪表、自控、管路等设计结果设计而成,并作为正式设计成果编入初步设计文件中。而施工阶段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是根据初步设计的终审意见,对初步设计阶段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充分考虑施工要求而完成。
18.物料衡算的重要性:是最先进行的一个项目,其结果是后续的能量衡算,设备选型与工
艺设计、车间布置设计、管道设计等各单项设计的依据,因此,物料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艺设计的可靠程度。
19.物料衡算的依据:工艺流程示意图以及为物料衡算收集的有关资料。
20.物料衡算的作用:根据物料衡算的结果,将工艺流程示意图进一步深化,可绘制出物料
流程图。在物料衡算的基础上,可进行能量横算,设备选型与工艺设计,以确定设备的容积,台数和主要工艺尺寸,进而可进行车间布置设计和管道设计等项目。
21.物料衡算的意义: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也可对已经投产的一台设备,一套装置,一个车间或整个工厂进行物料衡算,以寻找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为改进生产、完善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并可作为判断工程项目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以及检查原料利用率和三废处理完善程度的一种手段。
22.浓度变化热:恒温恒压下,溶液因浓度发生待变而产生的热效应。
23.熔解热:恒温恒压下,将1mol溶质溶解于n mol 溶剂中,该过程所产生的热效应。
24.标准生成热:由标准状态下最稳定单质生成标准状态下单位物质的亮的化合物的热效应
或焓变。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25.间歇操作的方式及特点:将反应所需要的原料一次加入反应器,达到规定的反应程度后
立即卸出全部物料。然后对反应器进行清理,随后进入下一个操作循环。间歇反应过程是一种典型的的非稳态过程,反应器内物料组成随时间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单一反应,产物R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若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多个化学反应,这一结论就未必成立。如连串反应A-R(产物)-S,产物R的浓度先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达一极大值后又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减小。间歇操作有反应过程中既无物料加入又无物料输出,装置简单,操作方便,适应性强的特点。
26.反应器计算方程式: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均相反应P86到P88(rArBrcrD)止 acdb
27.理想混合器的特征:是物料达到完全混合,浓度、温度、和反应速度处处相等。
理想置换的特征:与流动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各点的流速和流向完全相同,就像活塞平推一样。细长型的管式反应器可近似看成理想置换反应器。
28.空间时间不等于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只有对于等容过程,空间时间才与物料的停留时间相等,并为管式反应器内物料的反应时间cVR反应器的有效容积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Vh进料体积流量反应器中的物料的体积流量
k1a1a2CA k229.平行反应,如何提高产率?提高值。
(1)调节反应物浓度。.若a1a2,就提高CA,反之,降低CA。若a1a2,反应物
浓度对对R的收率没有任何影响。
(2)。改变操作温度。kAexp(E/RT)
E1E2,提高温度,增大值。反之,降低温度。若相等,则无影响。详见110
30.挡板的安装方式与液体粘度有关。对于低粘度,将挡板垂直纵向的安装在釜的内壁上,上部伸出液面,下部到达釜底;中等粘度,挡板离开釜系;高粘度,挡板离开釜壁并与壁面倾斜。
31.建筑物:凡用于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进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构建物:人们不在其中生产、生活的建筑。
柱网:厂房建筑的承重柱在平面中排列索形成的网格。
厂房建筑的定位轴线包括纵向定位轴线和横向定位轴线,其中纵向定位轴线与厂房平
行,横向定位轴线与厂房的长度方向垂直。
32. 公称压力:是管子、阀门及管件在规定温度下的最大许用工作压力(表压)。
公称直径:是管子、阀门或管件的名义内直径。对阀门或法兰而言,公称直径是指与其
相配的管子的公称直径。
33.制药工业污染的特点:1.数量少、组分多、变动性大(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具备反应多而
复杂、工艺路线较长等特点,因此所用原辅料的种类较多,反应形成的副产物也多,有的副产物连结构都难以搞清楚,这给污染的综合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间歇排放
3.pH不稳定4.化学需氧量高
34.绿色生产工艺指尽量采用那些污染小或者无污染的绿色生产工艺,改造那些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以消除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5.采用绿色生产工艺的4个内容:重新设计无污染或者少污染的生产工艺,并通过改进操
作方法、优化工艺操作参数等措施,实现制药过程的节能降耗,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36.生化需氧量(BOD):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时所需的溶解氧的量。单位mg/L
37.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所需的氧的量。
38.BOD和COD的区别:BOD反映了废水中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的总量,其值越大,表示水中的有机物越多,水体被污染的程度越高。COD能够更加精确地表示水中的有机物含量。
39.清污分流指将清水(如间接冷却用水、雨水和生活用水)与废水(如制药生产过程中排
出的各种废水)分别用各自不同的管路或渠道输送、排放或贮留,以利于清水的循环套用和废水的处理。
40.废水处理的的基本方法:物理法(指利用物理作用将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分离出
来,在分离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包括沉降,气浮,过滤);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原理来分离、回收废水中各种形态的污染物,包括中和,凝聚,氧化);物理化学法(指综合利用物理和化学作用出去废水中的污染物,包括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法);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
41.好氧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在有氧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
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细看P252
42.好氧生物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看P254-258
43.洁净厂房的耐火等级不能低于二级
44.制药工程设计的重要性:制药工程设计的水平高低,质量优劣,可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和
编制工程概算来分析和评判。
45.技术经济分析:指借助于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对制药工程设计的不同技术方案或措施
进行经济效果的分析、论证和评价,一寻求技术与经济之间的最佳关系,为确定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佳设计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46.技术经济分析的根本目的是使拟建制药工程项目能以最小量的投入,生产出最大量的合格产品—药品,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47.流动资金:项目建成投产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循环周转的那部分资金,可分为定
额流动资金和非定额流动资金
48.估算流动资金的常用方法:一种,按月工厂成本的倍数估算,一般取1.5-3个月的工厂
成本作为流动资金的估算值,二种,按定额流动资金的3项组成计算。
49.定额流动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
50.成本的分类:按计量单位,按计算范围,按费用与产量的关系
51.总成本指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消耗的全部费用,该指标主要用于计算财务评价
中的毛利、净利、流动资金、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等。
52.静态分析法 自己看,P314
53.计算题,自己看,页数自己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