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道德讲堂教案

道德讲堂教案



第一篇:道德讲堂教案

道德讲堂教案

班级:五年三班

主题: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时间:2013年4月5日

一、教学目标

1、紧密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成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通过“道德讲堂,生生学习古今贤德,人人争当美德少年”,把“班级道德讲堂”建设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全员育人的重要平台.3、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二、主要流程

1.唱一首歌.歌曲名称:《阳光总在风雨后》

2.看一部短片.短片题目:《救人英雄郑益龙》

3.诵一段经典.诵读《谁会脸红》

4.讲一个故事.故事题目:《为保护集体财产英勇牺牲——刘文学 》

刘文学1945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今属重庆市)渠嘉乡双江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52年9月进入双江村小学学习.1957年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刘文学当年的同学李天益等人回忆

说,刘文学学习成绩好,经常帮助同学,而且热爱劳动,14岁就能挑七八十斤的担子.他是村里人公认的“小大人”.1959年11月18日晚12时左右,刘文学在地里参加完集体劳动,回家时路过一块辣椒地,发现同村的王荣学正在偷辣椒,打算带到城里去卖.刘文学立即上前拉住王荣学,要向生产队报告.王荣学情急无奈,掏出一元钱递给刘文学,还假称和刘文学有亲戚关系,希望他能放自己一马,但刘文学丝毫没有动摇保护集体利益的决心,坚决拒绝了.气急败坏的王荣学顿时起了歹心,想要置刘文学于死地.两人在地里搏斗起来,最后,年仅14岁的刘文学由于年小力弱,被40多岁的王荣学用背篼绳子勒死在地里.刘文学牺牲后,合川体育场举行了万人追悼会,共青团合川县委员会追认刘文学为“模范少先队员”;1960年年初,共青团江津地委追认刘文学为“模范少先队员”.此后,全国少儿开展了“学习刘文学,做党的好孩子”的活动;1983年10月,民政部批准刘文学为革命烈士.5.谈一番感想.(由学生评议英雄故事,讲述心中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

6.送一份吉祥.(向学生赠送具有美德教育意义的“校园道德讲堂”小礼物.)

7.行一个善举.进行网上祭拜英烈活动.三、班主任小结.同学们,各个时期的烈士都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功臣,他们的精神光照千秋,永垂青史.我们要弘扬先烈的崇高精神,革命传统要牢牢记在心头,以此激励我们、警示我们,要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社会安定祥和、经济持续增长、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读书。今天的讲课就到这里,下堂课我们相约 “道德讲堂”不见不散!

第二篇:道德讲堂教案

道德大讲堂-----“感恩之心”教案

开场白:同学们,世上有一种爱是最无私的,那就是父母的爱;有一种行为叫做感恩,拥有感恩的人是最美丽的,做感恩之事的人是最高尚的。也许有人会说,感恩 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不然,感恩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遥不可及,它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时时伴我们成长。

今天,让我们走进“感恩之心”道德讲堂

一、下面进入第一个环节

自我反省:今天我孝敬父母了吗?(幻灯片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全体起立,闭上眼睛,扪心自问:

1、你疼爱你的父母如你父母疼爱你吗?

2、你曾发自肺腑的说声“谢谢”吗?

3、你曾为他们一个笑容而努力过吗?(睁开眼睛,谢谢同学们的配合。)

二、下面进行第二个环节唱一首歌《感恩的心》 三、看视频

1、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请大家一起看一看.(出示幻灯片:个别学生读)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古代关于孝顺的故事?(出示视频)

四、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谈谈你们的感受。

五、看了别人孝敬父母的故事,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孝敬自己的父母的?(请全体同学发言)

六、诵一段经典

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父母;父亲永远给我们挡风雨,母亲一直牵着我们的手,他们一直都用最伟大的爱呵护着我们。最后请大家和我们一起观看一部短片《时间都去哪了》。

结束语: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其实父母不需要我们以后轰轰烈烈的去为他们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有时候,孝敬父母就是陪父母聊聊天,就是一个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甚至只是一个微笑。

2017年2月16日

第三篇:道德讲堂教案教案

弘扬高尚师德

(一)主讲人:赵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党课学习,帮助党员教师深入理解党中央关于教育的相关精神,明确现代有关教育的论述与内容,并立足自身教育岗位,号召全体党员教师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弘扬高尚师德,建设和谐校园。

教学重点:面对与日俱增的压力,如何引导党员教师弘扬高尚师德,建设和谐校园?

教学难点: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课件

教学内容及流程

导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备感振奋,也深感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创建和谐学校,构建和谐教育,主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出更多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在我们教师身上。

一、在历史的新形势下,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1、报道:(多媒体展示)

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都应该是刻骨铭心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英雄, 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

地动山摇,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 谭老师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被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誉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为了4个学生的生命,谭千秋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什么是为人之师;他那在突发灾难来临时的瞬间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们心中永不倒塌的丰碑!

2、讨论: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弘扬高尚师德

(二)主讲人:赵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党课学习,帮助党员教师深入理解党中央关于教育的相关精神,明确现代有关教育的论述与内容,并立足自身教育岗位,号召全体党员教师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弘扬高尚师德,建设和谐校园。

教学重点:面对与日俱增的压力,如何引导党员教师弘扬高尚师德,建设和谐校园?

教学难点: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课件 教学内容及流程

导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备感振奋,也深感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创建和谐学校,构建和谐教育,主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出更多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在我们教师身上。

一、在历史的新形势下,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1、报道:(多媒体展示)

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都应该是刻骨铭心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英雄, 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

地动山摇,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 谭老师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被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誉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为了4个学生的生命,谭千秋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什么是为人之师;他那在突发灾难来临时的瞬间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们心中永不倒塌的丰碑!

2、讨论: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最后,《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实在令人深省,以此与大家共勉。

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社会道德教育唤醒我们的良知

王亚玲

一、课例缘起 道德教育是基础工程,而在道德教育中,又要以社会公 德教育为基础。社会公德是维护人类秩序、调节人际关系的 最基本的需要,也是人们社会生活最基本的需要。而且,社 会公德包含着许多崇高道德的萌芽。具备良好公德的人,一 旦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其道德水平往往会达到很高的境 界。社会公德教育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公共环境下人与人 的关系,建立和维护一套社会规范、社会秩序,避免在社会 中出现人与人关系的失序、失礼。公德教育主要作用于人的 意识、理性的层面,即我们所说的“良知”。主要包括爱国 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课例设计(一)活动主题: “唤醒未眠的良知”。

(二)教育背景: 从当前青年的行为可看出他们仍缺乏公共道德:公用设 施上布满“伤痕”斑斑点点,墙壁上粘着乌黑的鞋印、指印,公共书刊残缺不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迷恋游戏机的案例 时有发生……因此我们的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对青年人进行 社会公德素质的培养。

(三)活动目的: 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 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认识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唤醒 员工们的良知,唤醒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回顾过往生活,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员工们热爱生活,乐于回报社会的生 活态度。强化员工的自律意识,培养员工的社会公德,增强 员工的社会责任感,真正明白“我是一名小公民,弘扬社会 公德是己任”的道理,在能力范围内形成弘扬社会公德,构 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巩固我联社德育工作的各项成果。

(四)活动方式: 由参见职工们自主发言,并开展 “我们应以怎样的社会 公德开创新世纪”的讨论活动,深刻反省思想行为中存在的 有损社会公德的现象,挖掘思想根源,探讨如何唤醒我们的 公德之心,并如何将公德之心化为公德之举,明确在享受公 德带给我们的安乐、幸福、愉悦、美满的同时,我们都有责 任和义务讲公德,而讲公德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活动过程 请参加职工谈谈这几幅画,详见 PPT,引出当今社会中 不文明的现象。除此之外,请大家谈谈在你的周围你所看到的不文明现象。(分组讨论)Q:什么是公共秩序?它的定义是什么?(主持人问)A: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来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 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 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引进余秋雨先生的名言:如果没有血液的流通、呼吸的 延续,人身上的每一块肌肉就不会有生命。社会的集体也是 这样,每一个专业都不能独自存在。公共事务,社会公德,是社会的血液和呼吸。

(一)了解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 主持人讲解: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主要是社会道德。社会公德是整个道德体系中的最低层次,是整个道德体系中 的基础;是每一个人进入文明世界的身份认定,也是一个正 常社会全部合格成员之间的品格上的契约;是人生教育的基 准,也是日常生活的起点。

(二).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1、社会公德的概念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 的道德准则。(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指的是什么? ——举止文明、尊重他人。(2)人与社会的关系指的是什么? ——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3)人与自然的关系指的是什么? ——热爱自然、保 护环境。Q:我们要怎么做呢? ①.文明礼貌: ②.助人为乐: ③.爱好公物: ④.保护环境: ⑤.遵纪守法: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和养成 部分工对社会公德存的问题:

1、认为社会公德在是无关大局的小节、小德,对自己应 负的责任和义务考虑较少。

2、个体文明举止较差、公德水平偏低

3、对危害公共利益、影响社会公德的言行熟视无睹,缺 少公益心。

4、道德谈论和道德行为脱节,甚至于是背道而驰的,言 行不一。(四)了解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目前,在社会公交中,部人还存在如下问题,概括来说就是:乱穿马路、危险常驻、乱停乱放、无视公德、上车插队、文 明尽失。

(五)大家们应牢记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二〇一二年五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新时期师德师风

主讲人:王亚玲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新时期师德内涵,对师德有正确认识。

2、了解教师中存在的错误思想,起到警醒的作用。

3、提高认识,促进教师师德师风再上新台阶。

教学重点:

1、明确新时期师德内涵,对师德有正确认识。

2、了解教师中存在的错误思想,起到警醒的作用。

教学难点:

提高认识,改正错误思想,优化师德师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及流程

一、开门见山,讲述良好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德才兼备,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家长的信任,同事的认可和肯定。学生们才更乐意亲近你,爱戴你,接受你的教育。

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

二、新时期师德的内涵。

作为社会的一种道德观念,师德与其他的观念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师德观必定反映出其不同时代的特征,新时期的师德内涵也应体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因此,人们应从时代特点看待教师形象,教师更应以新的风貌展现于改革的浪潮中,社会应赋予师德以新时期所特有的内涵。否则,错误地理解师德内涵不仅会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造成不良后果,还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业。清楚的理解师德的内涵,对新时期的师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对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新时期的师德应体现时代赋予教师的时代特征。

3、新时期历史时期虽为师德加入了新的内涵,还应认识到师德也表现为一种文化传统、道德传统,教师的形象有历史赋予的光环。

4、教师还应认识到教师本身在时代的社会价值,不宜妄自菲薄。

三、教师本身对师德的错误认识。

一种认识,认为自己是教师,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他们自诩清高,盲目尊大,最终走向孤独,他们将像隐居山林的“隐者”在不被理解的挫折中倒下,谈不上树立师德形象。

另一种认识,无论在从事职业还是非从事职业时,都将自己划为普通人一类,只不过是上完自己那堂课了事,他们不注意教师形象,只认为教师也是一般的人,这种人完全丧失了师德。

还有一种认识,自己是教师要处处谨小慎为,在保持自己的形象的同时筋疲力尽,最后,认为自己得不偿失而最终丧失师德形象。

还有的自以为是知识分子,人民教师,理应得到最好的待遇,没有认识到自己首先是社会人,在没得到自己期望的待遇后自暴自弃,丧失师德。这些错误思想都应让教师引以为戒。

四、师德修养、师德风范。

1、一个忠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2、两个服从:服从大局、服从领导。

3、三个热爱: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生。

4、四个关系:家务与工作的关系、份内工作与份外工作的关系、吃亏与便宜的关系、提出意见与尊重人格的关系。

5、五个自觉:自觉学习、自觉守纪、自觉清廉、自觉共事、自觉创新。

6、六个意识

(1)师表为范―――师表意识。

(2)德育为首――-育人意识。

(3)容人为怀―――胸襟意识。

(4)教学为主―――课堂意识。

(5)质量为上―――质量意识。

(6)自省为本―――自省意识

五、总结。

最后,要问“应该怎样对待教师这种职业呢?”我的回答是六个字:“爱业,敬业,乐业。”爱业,即热爱这个神圣的岗位。敬业,即全力以赴从事这个事关人的成长与完善的事业。乐业,即从教育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和欢乐。我把这六个字作为自勉并送给大家作为共勉。

只要我们正确的理解师德内涵,构建起树立师德规范的科学体系,良好的师德旗帜就一定在教育改革的今天高高飘扬。

道德讲堂发言稿

贾瑞霞

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相处的行为标准和规范。道德也是做人的根本,只有道德才能使人活的有价值,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学校是读书学习的地方,更是培养道德、提升个人修养的地方;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同学们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人生奠基、为将来踏上社会作好准备。大家既要胸怀大志,又要脚踏实地,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们每个同学应该做到:“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意大利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补救;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我们今天暂且不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相信,我们的祖国和民族最需要的道师道德高尚的知识者。道德是一个人终生也上不完的人生之课。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应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别人,体谅别人,谦让和爱护他人。

学校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我们培养德性、修身养性的地方。孔子说:天下有道,且不与易也。大到天下,小到个人,追求理想的人格,受辱而不失大礼,极力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同学们,想要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中学生,我认为首先从根本的小事做起。比如说,在家里给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妈妈泡上一杯热茶,晚饭后主动收拾碗筷,在学校里我们弯腰捡起一片废纸屑,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不小心与同学发生小的碰撞时,主动道歉,乘车时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说文明的话,做文明的事。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够从这些小事做起,那么我们没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

同学们,你们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明白自己在道德上所肩负的神圣使命。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中学生。

基层道德讲堂教案

清海希望小学

用实干托起“中国梦”

贾智捷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将如何接续?国人高度关注,世界也在瞩目。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并发表重要讲话,重温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与辉煌,回顾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与探索,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传递出中国共产党人将牢记使命、不忘责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想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历史中蕴藏着立足现实、迈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不应忘记,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历尽千辛万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我们不应忘记,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党艰辛探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不应忘记,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条漫漫复兴路,寄托着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凝结着中华儿女的心血汗水。此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170多年来,中华民族历经了无数苦难。面对列强的凌辱,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奋斗征程中的坎坷与挫折,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人世遭逢的巨大自然灾难,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一代代的中国人,怀揣着梦想,追逐着梦想,挺直了脊梁,憋足了一股劲,胼手胝足,顽强奋斗,走出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都已今非昔比,距离民族复兴的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幸运的;为这个梦想奋斗,是光荣的。

把中国梦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需要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迎来复兴的曙光,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奋斗和埋头苦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把一个拥有13亿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大国带入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这在人类发展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和平崛起的烦恼,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压力,发展所面临的矛盾、问题和挑战,迫切要求我们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迫切要求党员干部求真务实、艰苦奋斗,迫切要求每一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劳。中国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人的美好生活要靠自己创造。

祖国富强是我们的梦想,人民幸福是我们的向往。让我们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第四篇:道德讲堂教案教案

弘扬高尚师德

(一)主讲人:赵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党课学习,帮助党员教师深入理解党中央关于教育的相关精神,明确现代有关教育的论述与内容,并立足自身教育岗位,号召全体党员教师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弘扬高尚师德,建设和谐校园。

教学重点:面对与日俱增的压力,如何引导党员教师弘扬高尚师德,建设和谐校园?

教学难点: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课件

教学内容及流程

导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备感振奋,也深感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创建和谐学校,构建和谐教育,主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出更多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在我们教师身上。

一、在历史的新形势下,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1、报道:(多媒体展示)

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都应该是刻骨铭心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英雄, 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

地动山摇,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谭老师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被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誉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为了4个学生的生命,谭千秋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什么是为人之师;他那在突发灾难来临时的瞬间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们心中永不倒塌的丰碑!

2、讨论: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弘扬高尚师德

(二)主讲人:赵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党课学习,帮助党员教师深入理解党中央关于教育的相关精神,明确现代有关教育的论述与内容,并立足自身教育岗位,号召全体党员教师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弘扬高尚师德,建设和谐校园。

教学重点:面对与日俱增的压力,如何引导党员教师弘扬高尚师德,建设和谐校园? 教学难点: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课件 教学内容及流程

导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备感振奋,也深感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创建和谐学校,构建和谐教育,主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出更多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在我们教师身上。

一、在历史的新形势下,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1、报道:(多媒体展示)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都应该是刻骨铭心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英雄, 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

地动山摇,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谭老师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被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誉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为了4个学生的生命,谭千秋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什么是为人之师;他那在突发灾难来临时的瞬间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们心中永不倒塌的丰碑!

2、讨论: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最后,《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实在令人深省,以此与大家共勉。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社会道德教育唤醒我们的良知 王亚玲

一、课例缘起道德教育是基础工程,而在道德教育中,又要以社会公德教育为基础。社会公德是维护人类秩序、调节人际关系的最基本的需要,也是人们社会生活最基本的需要。而且,社会公德包含着许多崇高道德的萌芽。具备良好公德的人,一旦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其道德水平往往会达到很高的境界。社会公德教育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公共环境下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和维护一套社会规范、社会秩序,避免在社会中出现人与人关系的失序、失礼。公德教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意识、理性的层面,即我们所说的“良知”。主要包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课例设计(一)活动主题:“唤醒未眠的良知”。

(二)教育背景:从当前青年的行为可看出他们仍缺乏公共道德:公用设施上布满“伤痕”斑斑点点,墙壁上粘着乌黑的鞋印、指印,公共书刊残缺不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迷恋游戏机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我们的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对青年人进行社会公德素质的培养。

(三)活动目的: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认识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唤醒员工们的良知,唤醒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回顾过往生活,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员工们热爱生活,乐于回报社会的生活态度。强化员工的自律意识,培养员工的社会公德,增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感,真正明白“我是一名小公民,弘扬社会公德是己任”的道理,在能力范围内形成弘扬社会公德,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巩固我联社德育工作的各项成果。

(四)活动方式:由参见职工们自主发言,并开展“我们应以怎样的社会公德开创新世纪”的讨论活动,深刻反省思想行为中存在的有损社会公德的现象,挖掘思想根源,探讨如何唤醒我们的公德之心,并如何将公德之心化为公德之举,明确在享受公德带给我们的安乐、幸福、愉悦、美满的同时,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讲公德,而讲公德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活动过程请参加职工谈谈这几幅画,详见 PPT,引出当今社会中不文明的现象。除此之外,请大家谈谈在你的周围你所看到的不文明现象。(分组讨论)Q:什么是公共秩序?它的定义是什么?(主持人问)A: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来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引进余秋雨先生的名言:如果没有血液的流通、呼吸的延续,人身上的每一块肌肉就不会有生命。社会的集体也是这样,每一个专业都不能独自存在。公共事务,社会公德,是社会的血液和呼吸。

(一)了解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主持人讲解: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主要是社会道德。社会公德是整个道德体系中的最低层次,是整个道德体系中的基础;是每一个人进入文明世界的身份认定,也是一个正常社会全部合格成员之间的品格上的契约;是人生教育的基准,也是日常生活的起点。

(二).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1、社会公德的概念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指的是什么?——举止文明、尊重他人。(2)人与社会的关系指的是什么?——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3)人与自然的关系指的是什么?——热爱自然、保护环境。Q:我们要怎么做呢?①.文明礼貌:②.助人为乐:③.爱好公物: ④.保护环境:⑤.遵纪守法: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和养成部分工对社会公德存的问题:

1、认为社会公德在是无关大局的小节、小德,对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义务考虑较少。

2、个体文明举止较差、公德水平偏低

3、对危害公共利益、影响社会公德的言行熟视无睹,缺少公益心。

4、道德谈论和道德行为脱节,甚至于是背道而驰的,言行不一。(四)了解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目前,在社会公交中,部人还存在如下问题,概括来说就是:乱穿马路、危险常驻、乱停乱放、无视公德、上车插队、文明尽失。

(五)大家们应牢记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二〇一二年五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新时期师德师风

主讲人:王亚玲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新时期师德内涵,对师德有正确认识。

2、了解教师中存在的错误思想,起到警醒的作用。

3、提高认识,促进教师师德师风再上新台阶。教学重点:

1、明确新时期师德内涵,对师德有正确认识。

2、了解教师中存在的错误思想,起到警醒的作用。

教学难点:

提高认识,改正错误思想,优化师德师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及流程

一、开门见山,讲述良好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德才兼备,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家长的信任,同事的认可和肯定。学生们才更乐意亲近你,爱戴你,接受你的教育。

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

二、新时期师德的内涵。

作为社会的一种道德观念,师德与其他的观念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师德观必定反映出其不同时代的特征,新时期的师德内涵也应体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因此,人们应从时代特点看待教师形象,教师更应以新的风貌展现于改革的浪潮中,社会应赋予师德以新时期所特有的内涵。否则,错误地理解师德内涵不仅会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造成不良后果,还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业。清楚的理解师德的内涵,对新时期的师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对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新时期的师德应体现时代赋予教师的时代特征。

3、新时期历史时期虽为师德加入了新的内涵,还应认识到师德也表现为一种文化传统、道德传统,教师的形象有历史赋予的光环。

4、教师还应认识到教师本身在时代的社会价值,不宜妄自菲薄。

三、教师本身对师德的错误认识。

一种认识,认为自己是教师,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他们自诩清高,盲目尊大,最终走向孤独,他们将像隐居山林的“隐者”在不被理解的挫折中倒下,谈不上树立师德形象。

另一种认识,无论在从事职业还是非从事职业时,都将自己划为普通人一类,只不过是上完自己那堂课了事,他们不注意教师形象,只认为教师也是一般的人,这种人完全丧失了师德。

还有一种认识,自己是教师要处处谨小慎为,在保持自己的形象的同时筋疲力尽,最后,认为自己得不偿失而最终丧失师德形象。

还有的自以为是知识分子,人民教师,理应得到最好的待遇,没有认识到自己首先是社会人,在没得到自己期望的待遇后自暴自弃,丧失师德。这些错误思想都应让教师引以为戒。

四、师德修养、师德风范。

1、一个忠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2、两个服从:服从大局、服从领导。

3、三个热爱: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生。

4、四个关系:家务与工作的关系、份内工作与份外工作的关系、吃亏与便宜的关系、提出意见与尊重人格的关系。

5、五个自觉:自觉学习、自觉守纪、自觉清廉、自觉共事、自觉创新。

6、六个意识

(1)师表为范―――师表意识。

(2)德育为首――-育人意识。

(3)容人为怀―――胸襟意识。

(4)教学为主―――课堂意识。

(5)质量为上―――质量意识。(6)自省为本―――自省意识

五、总结。

最后,要问“应该怎样对待教师这种职业呢?”我的回答是六个字:“爱业,敬业,乐业。”爱业,即热爱这个神圣的岗位。敬业,即全力以赴从事这个事关人的成长与完善的事业。乐业,即从教育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和欢乐。我把这六个字作为自勉并送给大家作为共勉。

只要我们正确的理解师德内涵,构建起树立师德规范的科学体系,良好的师德旗帜就一定在教育改革的今天高高飘扬。道德讲堂发言稿 贾瑞霞

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相处的行为标准和规范。道德也是做人的根本,只有道德才能使人活的有价值,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学校是读书学习的地方,更是培养道德、提升个人修养的地方;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同学们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人生奠基、为将来踏上社会作好准备。大家既要胸怀大志,又要脚踏实地,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们每个同学应该做到:“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意大利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补救;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我们今天暂且不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相信,我们的祖国和民族最需要的道师道德高尚的知识者。道德是一个人终生也上不完的人生之课。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应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别人,体谅别人,谦让和爱护他人。

学校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我们培养德性、修身养性的地方。孔子说:天下有道,且不与易也。大到天下,小到个人,追求理想的人格,受辱而不失大礼,极力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同学们,想要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中学生,我认为首先从根本的小事做起。比如说,在家里给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妈妈泡上一杯热茶,晚饭后主动收拾碗筷,在学校里我们弯腰捡起一片废纸屑,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不小心与同学发生小的碰撞时,主动道歉,乘车时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说文明的话,做文明的事。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够从这些小事做起,那么我们没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

同学们,你们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明白自己在道德上所肩负的神圣使命。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中学生。基层道德讲堂教案 清海希望小学

用实干托起“中国梦” 贾智捷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将如何接续?国人高度关注,世界也在瞩目。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并发表重要讲话,重温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与辉煌,回顾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与探索,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传递出中国共产党人将牢记使命、不忘责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想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历史中蕴藏着立足现实、迈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不应忘记,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历尽千辛万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我们不应忘记,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党艰辛探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不应忘记,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条漫漫复兴路,寄托着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凝结着中华儿女的心血汗水。此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170多年来,中华民族历经了无数苦难。面对列强的凌辱,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奋斗征程中的坎坷与挫折,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人世遭逢的巨大自然灾难,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一代代的中国人,怀揣着梦想,追逐着梦想,挺直了脊梁,憋足了一股劲,胼手胝足,顽强奋斗,走出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都已今非昔比,距离民族复兴的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幸运的;为这个梦想奋斗,是光荣的。

把中国梦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需要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迎来复兴的曙光,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奋斗和埋头苦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把一个拥有13亿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大国带入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这在人类发展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和平崛起的烦恼,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压力,发展所面临的矛盾、问题和挑战,迫切要求我们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迫切要求党员干部求真务实、艰苦奋斗,迫切要求每一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劳。中国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人的美好生活要靠自己创造。

第五篇:道德讲堂教案

道德讲堂教案

四(2)班卢少容

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道德讲堂,在活动开始之前先了解道德讲堂的含义。道德讲堂,讲述身边人的道德故事,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分享。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丰厚的文化宝藏之一,数千年来,它一直是华夏儿女精神世界的支柱。我们的道德讲堂正是以此为主要内容,通过群众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宣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亲爱的道德品质。我们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说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不断提升市民道德素养,构建崇德尚善的社会氛围。今天的道德讲堂共设有5个环节:唱一首歌曲,诵一段经典,看一段短片,讲一个故事,谈一番感悟。

一、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唱一首歌曲。今天我们一同合唱《公民道德歌》。请全体起立!

让我们再次把掌声献给谢谢我们,同时也谢谢大家,请坐!

二、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诵一段经典。请大家一起来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段道德经典,这是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里的一段。“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一段道德经大致的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的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有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时,也就没有怨咎。

在这段道德经里我们看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善”字,老子以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介绍了善之人应具备的品格。这是值得我们仔细品析的。下面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诵读:“上善若水……”好,谢谢大家!

三、现在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看一段短片。

通过这个短片,我们看到孝女彩金她没有惊天的壮举,却有着感人的品行,没有非凡的事迹,却有着伟大的情怀。

四、下面有请班长讲述她的故事!

请大家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班长的真情讲述。“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者念其师”,老师永远是我们崇敬的对象,永远是我们需要感谢的恩人。

五、唱了一首歌,诵了一段经典,看了一段短片,听了一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感触,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谈一番感悟,听听大家此时内心的道德感悟是什么。有谁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请举手示意!好的,谢谢大家,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现场交流环节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发言。

道,源于教育;道,重在传承;道,贵在坚持。真诚地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受益者。我们的社区道德讲堂是属于大家的讲堂,讲述的是我们身边人的道德故事,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通过道德讲堂,感悟道德,洗涤心灵,从而践行道德,这也是我们开设道德讲堂的根本宗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是我们千年文明所积淀下来的道德古训。有因必有

果,好人必有好报。道德讲堂衷心的祝愿大家:厚德善行,吉祥相伴。本次道德讲堂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衷心的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