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式文化主体酒店设计说明
中式文化主体酒店————蓝天国际宾馆设计说明
成县国际宾馆位于成县高新区繁华街道,交通极为便捷,占地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8100平方米。是一座规模性比较全面,以会议,就餐,住宿为一体的综合宾馆。在酒店建筑外观的具体设计实施中本方案结合中国古典文化,采用壁画,铜雕,石柱,等特色元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黑白灰为基调,使设计协调统一,古典的中国风与时尚完美的结合,显示出甘肃璀璨文化,引人入胜,高贵典雅。
酒店的大堂是对外传送信息最为重要的第一印象,在大堂的空间设计上,原建筑的楼层高度结合大堂方柱石材,柱头包金箔祥云纹,在简洁中寻求变化,增加了大堂线条节奏感,为了突显酒店中国古典装饰风情的建筑外观的风格。大堂的室内设计中,选用了灰木纹,黑木纹,浮云镂空铜饰雕花材质相结合,所有垭口,电梯套采用雅士白石材线条,顶部,局部紫铜雕花的点缀,吧台背景采用灰木纹石材水刀切割工艺,以祥云纹为图集和整体设计相呼应,地面石材地花造型和顶部造型相呼应,顶部造型里贴 古银箔,低调中彰显贵气,高雅中追求人文色彩。后期室内装饰品的点缀让人感觉更为亲近和舒心,整体氛围与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协调。大堂的中式艺术豪华吊灯精致,就像一串流动的珍珠,更突显了酒店的大气与灵动。
酒店的二三楼餐饮部另设接待大厅,合理的分散住客与食客的人流,接待大厅让人在感觉高贵的同时又不失亲切。通过电梯间我们一目了然的感受到一种新中式风格,墙面采用仿灰色木纹大理石瓷砖,以及木质雕花的搭配,电梯井的隐蔽设计,巧妙的体现出大气和美观。吊顶造型和地花的呼应,以及主灯的配饰更加体现出整个设计的协调统一。宴会厅墙面采用仿灰色木纹大理石瓷砖,地面地砖菱形铺设和小砖的搭配,打破了传统中式中规中矩的形式,增添了现代感。赋予二楼宴会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传菜口顶部也加入了祥云纹的中式元素,三楼过道延续一二楼的风格,墙面灰木纹瓷砖干挂,在墙面局部采用敦煌壁画,及实木镂空雕花这样增加包厢内部的采光和造型上的美观。包厢门及铜质雕花拉手的设计,更加体现出奢华的感觉。包厢内部的设计整体统一,明快,局部木雕和软包,陶艺磁片等等材质的点缀,使每个包厢在保持风格统一中又带有不同的情趣。原建筑中餐大厅楼层较低,因此,在设计中将二层空间打通形成一个中空的就 餐大厅,使得大厅更具立体感和空间层次感。大厅采用沉稳的深色色调,使之氛围在低调中更彰显豪华。
在四至九楼客房部的设计中,有效合理的利用客房的整体空间,使得每间客房不仅功能齐全,更把每位住进宾馆的房客,带进一所心灵上的休息之所,小客房才用了白枫饰面为主基调,彰显宁静,舒适之感,大客房,总统套房的设计上选用传统的红木色为主基调,在结合中式文化的同时,营造出古色古香的中式神韵,更加凸显中式文化主体酒店的主体,房内的整个设计完美的使尊贵与典雅相结合。客房的每个卫生间不管在设计上,还是材质的选择上都一改传统酒店卫生间给人又小又挤的狭小空间的感觉。所有卫生间都设计有采光窗,搭配简洁沉稳的釉面砖色,是整个空间宽敞明亮,简洁舒适。客房是客人在酒店内停留时间最长的空间,营造良好客房的气氛让酒店的整体配套更加完美,因此在有限的造价约束的前提下,整体设计追求简洁而时尚,明快的背景色彩与柔和灯光效果的协调则让客人倍感舒心。长长的客房通道,在地毯的陪衬下在静谧中流淌着华丽与舒适,加上悠扬的背景音乐,营造出“家”的感觉。
十一楼为多媒体视频会议室,作为一个完善的多功能会议的设计方案,不仅要有优质的隔音效果,在系统功能扩充上还结合诸如DVD、录音卡座、投影机、大屏幕图型处理器等多媒体设备方案设计,本方案为会议厅堂作一个比较明确的规划。针对会议室进行会议、音频、视频、摄像、录音录像及远程会议系统设计,实现会议室的多媒体会议功能,满足简洁流畅的会议过程、逼真传神的听觉效果、清晰舒适的视频显示、智能的摄像跟踪、完整的会议记录、方便快捷的远程会议等要求。会议室设计的形式上更注重平易、简洁的装饰风格。在色彩搭配上应该以简洁、明快,造型干练、大方。整个方案追求一种、现代、明亮的效果。
在该酒店的设计中,我们参加了酒店的整体经营策划,结合当地市场调查了解,在酒店功能上重点打造客房楼层及餐饮功能,以满足酒店的市场地位。总之,整个设计主题鲜明,设计独特,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气息,彰显整个蓝天国际宾馆的品质和实力。
第二篇:新中式设计说明
园林规划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原则
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创意园。
规划设计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与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优美环境、文化内涵的舒适雅致的自然生活居住空间。
适应土地开发与建设实际、面向住宅消费市场,有利于起步分期开发,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
规划设计手法
本园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改变建筑与环境分开的做法,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条件将绿化环境渗透进每户住宅内部,结合传统合院式居住空间布局,使建筑空间内外浑然合一,体现中国传统的居住空间意念。景观的色彩是景观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新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几种色彩,即所谓的“国色”,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结合景观材料及新中式的表情定位,还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黑色,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的表情,营造崇高、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新中式”景观空间。中国红、琉璃黄一般用于大门、廊架、景观亭、景墙等景观建筑上,突显崇高、喜庆、祥和的氛围;长城灰主要用于地面铺装、景墙贴面、景观建筑、座椅等小品上,来突显景观宁静、典雅的氛围;玉脂白主要用于景墙饰面、雕塑、地面散置石等,营造纯洁、吉祥如意的景观氛围;国槐绿主要用于植物色彩的选择,以绿色为主,点缀一些开花植物,为营造宁静、优雅的氛围做好铺垫;黑色常用于铺装、小品、廊架、亭等,营造沉稳、内敛的空间氛围;木原色是体现自然的色彩,与灰色、白色等搭配通常用铺装、临水栏杆、小品构架等,体现“新中式”景观设计沿袭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造园特点。
设计原则 1地域特色原则
地域文化能增强当地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能创造富有个性、充满地方文化特色的乡土景观。设计中把当地有特色的建筑语言、地方材料、地带树种运用到园林景观之中,给游客营造以富有诗意的视觉享受。2以人为本原则
园林景观是为广大游客服务的,因此应处处关心人,方便人的使用。景观设计既要满足审美的需求,又要有助于功能上的使用。园林小品的设计和空间的划分,以现代科学的人体功能原理学说为指导原则,营造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格游客的多种活动的需要。不仅有满足锻炼身体的健身活动区,也有满足休闲赏景的山水景区;既有满足公共活动的茶文化广场,也有提供聊天、亲密交往的私密空间。3因地制宜原则
设计中只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根据不同的现状及环境特点,构思出最适宜的方案。因此,设计组成员对基地现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和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案的构思立意。对原有较为复杂的地形,“高方欲就亭台、低洼可开池沼”,因势利导地加以利用、改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价值。如原有的鱼塘和稻田,方案将其设计为一湾碧水,既减少了土方量,又丰富了园林景观。对原有移栽的大树和遗留的石头,合理利用,巧妙地融入到新的园林景观中。
4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是人性化在环境设计中的体现。设计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对植物的梳理,在强调景观的通透性的同时,使植被层次鲜明,拓展了环境的可入性,为科技园营造出人性化的舒适空间。同时,生态化的园林景观可以不断有机更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景观。
植物空间的营造
本园的景观植物设计区别于中国古典园林植物设计的特点在于,它更为简洁明朗,古典园林植物种植以自然形、多层次多品种植物混植,而“新中式”景观植物种植以自然型和修剪整齐的植物相配合种植,植物层次较少,多为二至三层,一般为乔木层+地被层+草坪或大灌木+草坪等形式,品种选择也较少。“新中式”景观植物设计区别于欧式景观植物设计的特点在于,欧式景观植物种植多采用修剪整齐色彩鲜艳的植物作主基调,而新中式则主要采用自然与修剪植物相结合,色彩以绿色为主色调,是中国古典园林与欧式园林种植设计手法的结合,营造现代、简洁的植物空间的同时又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息。植物选择枝杆修长、叶片飘逸、花小色淡的种类为主,如:竹、水石榕、垂柳、桂花、芭蕉、迎春、菖蒲、水葱、鸢尾、马蔺等植物,营造简洁、明净而富有中国文化意境的植物空间。万科第五园,以竹为基调,配以连翘、鸡蛋花、水石榕、菖蒲、葱兰、蜘蛛兰等,营造宁
静、飘逸的空间。
第三篇:新中式样板间设计说明
新中式样板间设计说明
本案整体风格是用中式而稳重的手法演绎大气精神,同时又不失高尚古典的品味生活。将现代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打造古典韵味的事物,运用简约大气的手法,为业主营造一处经典、气派的大居所,体现出主人优雅舒适的生活态度。在空间与造型的处理上,尺度的把握恰到好处,本案的宗旨在营造一个蕴含文化气息的雅致空间。
在总体布局上方面尽量满足生活的需求,主要装修材料以胡桃木,壁纸为主,以胡桃木的尊贵稳重,壁纸的朴素大方来装饰墙面及隔断,玻璃的穿插应用更体现现代简约的之感。创造一个温馨,优雅的家庭环境。
在功能方面,门厅采用中式的多宝格半通透式鞋柜玄关,层次感很强。客厅是主人品味的象征,体现了主人品格,地位,也是交友娱乐的场合,整个客厅光线通透空气流畅。电视背景墙采用胡桃木中式造型窗格与玻璃,既简单又大方又体现现代中式风格,再加上色彩为金黄色的壁纸(属暖色调),配上顶部照下来的灯光,整个电视背景墙把客厅提升起来。沙发背景墙用中式的木质雕花贴壁纸,挂上中式的装饰画等,这些装饰画非常能体现主人的生活品味。空中花园也是一亮点,尽情享受阳光普照,呼吸新鲜空气!餐厅是家居生活的心脏,不仅要美观,更重要的实用性,整体性,中式酒柜更增加了餐厅的实用美观性。餐厅的灯光很重要既不能太强又不能太弱,灯光则以温馨和暖的黄色为基调,顶部做了简单的吊顶,墙面贴了中式壁纸。卧室柔和舒适,步入式衣橱充分满足了主人对生活的需求,壁纸的应用体现生活的温馨。
第四篇:中式茶馆的设计说明
装修风格以含蓄清雅为主,要能体现出东方式的精神内涵。
整体环境可以以青砖小瓦为主调,配上中式的漏窗,挂落,落地罩等一些细致的装饰物做搭配。
家具风格上以明清类型家具为主,椅凳配上丝织面料的软垫,靠枕等。
软装风格在选择上形式多样,以人文风格为主题的,可多点缀文房四宝,书画瓷器等;以宗教风格为装饰题材的多置佛像,供台,壁画等;自然风情的多以山石竹木,流水曲桥来抒发情感; 怀旧型的多展示些老东西,古琴,茶具,烟枪等等一些有积淀的东西;几种类型也可以互融,混搭。
设计说明:此方案为一套中式茶楼设计,设计风格主要以中式名族风格为主,茶楼保留了明清风格,飞檐斗拱,红柱青瓦,古色古香,门面为红色的漆面们,门边的木雕为东阳木雕,镂空的木质窗给人以放松的感觉,基调简约古雅,给人以视觉上的清凉。
静茶世茂外滩店 走进静茶访,偌大的空间在设计师精心规划之下充满了想象。大气磅礴的装饰风格严谨细致的结构,这种繁花落尽的细微之美,来自于东方传统文化中禅的思维方式,包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成就了空间的美感,也体现了静茶访的精髓之处。静茶淡雅,君子淡泊。从入口开始,便安静了世界的浮华。在这里,一曲琴音一杯茶,且静坐下品茗,也品这里的故事。茶馆的玄关处是一面以古朴的石砖不规则拼贴面成的背景隔墙与门边漆成白色的树枝、泛着暖黄色光的灯台携映成趣,刹那间便抓住了人们的视线。茶馆的一楼大厅部分空间为挑空式设计,一个方形玻璃吊灯如同一个透明小屋悬于接待台上方,极为别致,并且在上下映射之间扩大和拔高了空间的结构。而一旁的佛像、灯笼及窗边的造景等独具中式风格的软装饰品,也一并被设计师规划到此处,成为辅助空间的点睛之笔。进厅左侧的品茶区,设计师将一片片青砖垒出三堵镂空间的隔墙,分别对应着三张茶桌,隔出三间因方位错落而区分,但却隔而不断的“包厢”,特殊的处理手法让同一空间出现“这里”与“那里”的不同感官享受。茶馆主体区域的地面铺以青石板及仿古砖,粗犷的自然纹理显得厚实而流畅,仿佛划满了时间的痕迹。为了缓和这些硬朗的材质,设计师在细节处极为用心,不管是行云流水的“茶”字、藤编的灯笼、装饰玻璃上的祥云图案,还是那些做工精良的仿古家具、精美绝伦的青花瓷器这些细微之处的累积都让空间显得更为饱满。行走于静茶访间,如同开始了一段只属于你的视觉旅途之中,在这个旅途之中,我们无须怀着一种审视的眼光去评断,只需要静静地体会其中的玄妙。用粗糙的青石板与木作铺陈出的茶馆走道,孕育着空间不可或缺的气度,并加强了走道的纵深感。而每一个转角处细腻精臻的陈设,似乎在诉说着一则则故事。
文本顺序:
1、封面
2、文本目录
3、项目基本情况及设计说明
4、相关手绘草图(没有的就不要这部分)
5、效果图(6张以上)
6、CAD图纸(必须包含图纸目录)
PPT内容主要以介绍项目概况、设计说明、设计过程、施工图、效果图等为主,讲解时间5分钟左右,请控制好内容量。
毕业设计相关表格的填写时间说明
1、调研过程表:调研时间统一填为2011年 12 月 5 日——— 2012 年 1月 20日。
2、开题报告封面时间为2012年1月22日
3、周报表:
第 一 周(2012年3月1日— 3月 5日)
第 二 周(2012年3月8日— 3月 12日)
第 三 周(2012年3月15日— 3月19日)
第 四 周(2012年3月22日— 3月 26日)
第 五 周(2012年3月29日— 4月 2日)
第 六 周(2012年4月5日— 4月 9日)
第 七 周(2012年4月12日— 4月 16日)
第 八 周(2012年4月19日— 4月 23日)
第 九 周(2012年4月26日— 4月 30日)
第 十 周(2012年5月3日— 5月 7日)
4、辅导过程记录表:时间上,每一周都比相对应的周报表提前一周。
第五篇:中式庭院景观设计说明
庭院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某大学学生宿舍区,整个院子呈一个矩形,与建筑物室内连接的院子,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好的庭院设计都是与周围环境以及主人的感觉兴趣爱好极度和谐的,这样的庭院绝非华而不实,而总给人以实用舒适的感觉。
本次庭院设计风格为传统中式园林,中国传统园林“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讲求“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要求,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完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设计依据
1.以水为主体,岸边围绕四边亭,结合藤蔓花架,适当点缀园椅、洞门小品,营造出一片宁静安逸的空间。
2.体现环境特色,形成整体风格。3.打造人性空间,满足功能需求。
4.适地种植,不过度种植植物,在形成良好的庭院景观同时,应考虑方便日后的养护管理,尽量节约庭院的投入和日后的养护管理费用。
三、景观及各分区的说明
1、以水为主体,庭院里有一处水景。水面设置汀步与小桥,假山石叠加而立,有水从中流下,鱼儿在水中自由的游来游去。有一种古典园林的典雅,水中鹅卵石置地;水边以四边亭为主体,结合藤蔓花架为,适当点缀园椅、洞门小品,营造出一片宁静安逸的空间。在有月亮的夜晚,便会呈现出“明月藤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
2.四边亭、花架休息区。水池北面设置一个四边亭、花架长廊,紫藤爬满花架,吊兰从花架上挂的花盆中垂吊下来还有。花架长廊下设置座椅供学生休闲纳凉。
3.特色小品。从院子外进入庭院越过一个园洞门正对着对面水池。沿着水边的园路依次布置四方亭、花架、座椅、假山石等园林小品,起到装饰美化的同时便于学生学习和休闲娱乐。
4.园路的布置。主入口处的园路比较宽敞,便于集散。庭院内的园林小道是婉转曲折,若隐若现的。“路因景曲,境因曲深”,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延长了游览路线,增加层次景深,同时碎拼铺地、小桥、汀步与园路的结合更加活跃空间气氛,丰富园林景观。
5.种植设计:做到适地适树,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利用原有树木,原有的两棵大树作为孤植树,宽阔草坪上零星点缀疏密适当,高低错落的树丛,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
四.总结:
坚持“以人为本” 的设计原则.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本设计总体以提供舒适为主要目的,生态设计,硬软景巧妙结合的简中式庭院风格。体现一种温馨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有一个安逸的生活环境来放松身心,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