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病理科主任先进事迹(平凡的岗位不倒的旗帜)
医院病理科主任先进事迹(平凡的岗位不倒的旗帜)
在医院,有这么一个岗位,它无声无息却关乎生死,它平淡无奇却石破天惊,因为它的判断结果关乎的是无数个生命的归宿、无数个家庭的酸甜,那就是病理诊断岗位。在市人民医院,有这么一个人,他谦和儒雅却坚韧不拔、他身材瘦小却形象高大,因为,他三十年如一日,勤耕不辍、创新不止,使一个二
级医院的病理科却能以“严谨审慎、诊断准确”赢得省内专家多次赞扬,把一个平凡的岗位竖成了一面不倒的旗帜,他就是市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
病理科的工作,讲究的是坐得稳、守得住、积得多、断得准。刺鼻的福尔马林气味、高温的石蜡包埋机、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镜检……恶劣的工作环境、枯燥乏味的工作步骤,没有一颗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心,是无法胜任这样的岗位的,但他从走进病理科的那一天起,就像一颗螺丝钉坚守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三十年如一日,不断登攀,不断探索,用智慧和汗水为医院病理诊断专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医技工作者,虽然没有直接为病人解除疾患,但“病理诊断”的结果对病人及家庭意味着一次“宣判”,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方案和疾病预后,容不得丝毫马虎,“一丝不苟”成了他始终坚持的工作作风。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对每一份病理标本的制作、对每一份病理诊断报告严格把关。当病理诊断与临床医生的诊断不符合时,他总是第一时间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请教上级医院专家,从不放过一个疑点。有一次,一位胆囊手术的患者,术后胆囊病理诊断提示胆囊癌,急需进一步治疗,但患者已经出院,无法联系,这可急坏了谭主任,他从病历上翻出了病人留下的一个大致的地址,就要下乡找病人,当时许多乡村还没有通公路,天又下着雨,大家都劝他等天好了再走,但他只说了一句:今天必须找到病人!推上自行车就走。当时乡村小道的颠簸与泥泞可能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他记不清自己倒底停下来问了多少回路、也记不清到底摔了多少个跟头,但他清楚地记得,病人的治疗没在他的手中耽误一天!等到再赶回家里,天早已黑透,看着一身泥水、几近虚脱的丈夫,焦急担忧了一整天的妻子满腹的埋怨顿时化成了满脸的泪水,谭主任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别看我们病理科是辅助科室,可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啊!我们的诊断结果直接关系到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今天我虽然奔波了一天,但有可能挽救一个生命啊!他常常告诫科内的医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的诊断稍有不准,将会给病人带来无法想象的后果。他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深深影响着科内的每一位同志。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同志深深地知道,优良的业务素质是做好工作、服务好病人的基本要求,因此,他十分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自我加压、自我充电。他曾先后两次赴三级医院进修病理学诊断,每次在长达一年的进修期间,他基本上都不回家,每天看书到深夜,抓住一切时间疯狂地学习,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写下了十几本笔记,得到了当时江苏省病理学学会主任委员黄志勇教授的高度评价。在实际工作中他能够准确把握新技术的发展,开展新项目。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于快速石蜡切片诊断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术医生在术中切取病人的一部分肿瘤组织立即送检,要求病理科在半小时内得出结论,从而为手术台上的医生下一步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由于是快速操作,标本的制片质量要比普通的制片质量逊色一点,但诊断要求却一点也不能逊色,必须及时、准确,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是良性还是恶性,关系到患者下一步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方案。“快而慎”是对快速病理诊断的要求,没有很高的病理诊断水平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的。多年来,谭主任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创新的科研能力,在病理诊断领域取得了一个个骄人的成绩,有二十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先后开展了十余项新技术、新项目,成为我市病理诊断的领军人。
同志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老党员,事事、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每天早晨他都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由于工作量太大,他常常把午饭带到科室,吃完继续坚持工作,对年轻同志的诊断,他做到每一个均复核,因此下班后留在科内看片、加班到深夜几乎是家常便饭。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他患有胃病、肩周炎、心肌供血不足等慢性病。,他接受了胆囊息肉摘除手术,手术第二天,病房护士一大早就发现谭主任不见了,原来他又赶到科内复核第一天的片子去了。去年上半年,谭主任的胃病加重,一度被怀疑患了“胃癌”,可他在科内没吱一声,没请一天假。面对他的“顽固”,同事们只能无奈地摇头。
默默奉献、辛勤工作,他将自己的责任、热情、智慧和心血全部奉献给了热爱的病理事业。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大写着的是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是鞠躬尽瘁的高尚品格。他以一颗螺丝钉的精神一钻就是三十年,在平凡的岗位上竖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第二篇:医院病理科主任先进事迹(平凡的岗位不倒的旗帜)
在医院,有这么一个岗位,它无声无息却关乎生死,它平淡无奇却石破天惊,因为它的判断结果关乎的是无数个生命的归宿、无数个家庭的酸甜,那就是病理诊断岗位。在市人民医院,有这么一个人,他谦和儒雅却坚韧不拔、他身材瘦小却形象高大,因为,他三十年如一日,勤耕不辍、创新不止,使一个二级医院的病理科却能以严谨审慎、诊断准确赢得省内专家多次赞扬,把一个平凡的岗位竖成了一面不倒的旗帜,他就是市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病理科的工作,讲究的是坐得稳、守得住、积得多、断得准。刺鼻的福尔马林气味、高温的石蜡包埋机、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镜检恶劣的工作环境、枯燥乏味的工作步骤,没有一颗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心,是无法胜任这样的岗位的,但他从走进病理科的那一天起,就像一颗螺丝钉坚守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三十年如一日,不断登攀,不断探索,用智慧和汗水为医院病理诊断专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名医技工作者,虽然没有直接为病人解除疾患,但病理诊断的结果对病人及家庭意味着一次宣判,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方案和疾病预后,容不得丝毫马虎,一丝不苟成了他始终坚持的工作作风。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对每一份病理标本的制作、对每一份病理诊断报告严格把关。当病理诊断与临床医生的诊断不符合时,他总是第一时间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请教上级医院专家,从不放过一个疑点。有一次,一位胆囊手术的患者,术后胆囊病理诊断提示胆囊癌,急需进一步治疗,但患者已经出院,无法联系,这可急坏了谭主任,他从病历上翻出了病人留下的一个大致的地址,就要下乡找病人,当时许多乡村还没有通公路,天又下着雨,大家都劝他等天好了再走,但他只说了一句:今天必须找到病人!推上自行车就走。当时乡村小道的颠簸与泥泞可能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他记不清自己倒底停下来问了多少回路、也记不清到底摔了多少个跟头,但他清楚地记得,病人的治疗没在他的手中耽误一天!等到再赶回家里,天早已黑透,看着一身泥水、几近虚脱的丈夫,焦急担忧了一整天的妻子满腹的埋怨顿时化成了满脸的泪水,谭主任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别看我们病理科是辅助科室,可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啊!我们的诊断结果直接关系到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今天我虽然奔波了一天,但有可能挽救一个生命啊!他常常告诫科内的医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的诊断稍有不准,将会给病人带来无法想象的后果。他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深深影响着科内的每一位同志。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同志深深地知道,优良的业务素质是做好工作、服务好病人的基本要求,因此,他十分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自我加压、自我充电。他曾先后两次赴三级医院进修病理学诊断,每次在长达一年的进修期间,他基本上都不回家,每天看书到深夜,抓住一切时间疯狂地学习,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写下了十几本笔记,得到了当时江苏省病理学学会主任委员黄志勇教授的高度评价。在实际工作中他能够准确把握新技术的发展,开展新项目。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于快速石蜡切片诊断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术医生在术中切取病人的一部分肿瘤组织立即送检,要求病理科在半小时内得出结论,从而为手术台上的医生下一步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由于是快速操作,标本的制片质量要比普通的制片质量逊色一点,但诊断要求却一点也不能逊色,必须及时、准确,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是良性还是恶性,关系到患者下一步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方案。快而慎是对快速病理诊断的要求,没有很高的病理诊断水平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的。多年来,谭主任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创新的科研能力,在病理诊断领域取得了一个个骄人的成绩,有二十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先后开展了十余项新技术、新项目,成为我市病理诊断的领军人。
第三篇:病理科主任个人先进事迹
免费
分享
创新
病理科主任个人先进事迹
*,1958年7月出生,1975年12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副主任医师,现任病理科主任。
在医院,有这么一个岗位,它无声无息却关乎生死,它平淡无奇却石破天惊,因为它的诊断结果关乎的是无数个生命的归宿、无数个家庭的酸甜苦乐,那就是病理诊断岗位。我们医院病理科**主任在这一岗位上三十多年如一日,勤耕不辍、创新不止,以剥茧抽丝的耐性、精益求精的态度,成为病理诊断领域的常青树。
从1976年3月进入病理科开始,她就把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精益求精作为自己的职业准则。
多年的劳作摧残了她的身体。1978开始,她作为全市不多的病理医生配合公安局做尸体解剖工作确定死因。平时工作忙,尸解只能利用周日进行。那时条件差,没有专门的房屋和设备,她就和法医们在露天解剖,一蹲就是一整天。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和忘我的工作态度使她落下了严重的颈椎病和腰椎病。膝关节一到气候变化时就会出现积水,并逐渐出现了“骨刺”。但她从来不叫苦喊累,至2006年,共做成人、小儿、胎儿尸体解剖700余例。
2009年、2011年先后两次恶性肿瘤手术也没能把她打倒。术后2个月她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她说自己总在家里休息心里不踏实,怕科里有事情。其实,就是在家休养,她的手机也是24小时开机,为了病人的需要,时刻准备着。术后上班不久,一天凌晨三点,医院接诊了一位卵巢肿瘤蒂扭急需手术的病人,她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毅然独自在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为病人做冰冻快速病理诊断。第二天早上,她还是像往常一样按时来上班。当科里的同事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给大家一起来做,劝她回家休息时,她却不在乎地说:“我都这把老骨头了,本来晚上睡眠就少,少睡点也没什么关系。”她总是这样,把工作视为生命。2012年秋的一天,她的眼睛突然出现了偏盲,一侧看不见东西,经检查为视网膜剥脱,需要抓紧时间住院治疗。而她却依然怕耽误工作,拒绝住院治疗。在同事们的一再催促下,她才选了一个双休日,悄悄去眼科用激光把视网膜打上去了。周一又准时出现在岗位上。她总是说:“病理科就是为临床一线和病人服务的医技科室,我们的诊断关系到病人今后的生活质量,医院规定上班不迟到,有事请假,我作为一个老职工不能带头违反规定。”
免费
分享
创新
**主任总是时刻想病人之所想。有一次,一外单位的病理切片被拿来会诊。他们的诊断是“宫颈慢性炎,部分上皮内肿瘤3级,累及腺体。”病人及家属满脸焦急不安。**主任先是看过了病历,又详细询问了病史,然后仔细阅片,并对每一张切片做了记录。最后诊断是“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为了避免病人和外单位出现医疗纠纷耽搁治疗,他找到病人和家属详细地讲解病情,同时说明活检切片诊断上的困难,嘱咐病人要尽早手术。病人感激地说:“我哪都不去看了,就在咱们妇幼保健院手术,这里的医生太好了!”
**主任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内涵。精湛的医术源自她孜孜以求的学习积累。众所周知,病理诊断是一个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主任尤其注重外出学习,聆听专家的经验及最新诊断名词,学习诊断思路和诊断的方法,不断为病理诊断提供更完善的理论依据。她有一个“宝贝”,那是一个小本子,上面详细记录了科里历年来的疑难病例,包括姓名、病理号,性别、年龄、临床诊断、诊疗经过、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结果。她经常把工作中想到的、看到的记录下来,供以后查阅参考。为精确诊断一个病例,查阅大量资料是常有的事儿。广泛的积累,认真求实的钻研让她成为病理诊断的专家,2013年被聘为**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
从事病理工作38年,发表论文几十篇,尤其在全国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数篇。她为病理科奉献了38年,从不争强斗狠,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连续几十年被评为优秀医务工作者。
在她的带领下,病理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病理科从刚开始起步的普通病理石蜡切片,到现在的术中冰冻诊断、24小时快速石蜡诊断、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全市第一家)及病理组织库的建立等工作都是在她的带领下开展起来的。以往住院病人5个工作日发报告,现在提前到4个工作日,加快病理隔日下午出结果,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效率,得到了临床医生和病人的好评。
她注重年轻病理诊断医生的培养,定期组织讲座,与大家一同学习提高。科里的年轻人平时工作中碰到疑难切片向她请教,她都认真阅片,帮助诊断,从不推拖。她制定了科训“人生一世少错误就在警钟长鸣,马行千里不失蹄只因步步谨慎”,并时常告诫大家:“诊断是一把看不见的手术刀,它的准确性关系到病人
免费
分享
创新 的治疗,打官司赔钱是短暂的小事,但对病人的伤害和自己内心的谴责将是一生的。”目前,我院病理专业进入了以组织形态学诊断为基础的结合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综合性病理诊断阶段,她居功至伟。
她,虽是医生,却不顾自己的病情给病人诊断至精;虽是主任,却时常视自己为普通科员,做着最琐碎的工作;虽是专家,却时常把自己当学员,严于律己。她用无私奉献精神书写着自己的职业生涯,用严谨审慎的态度成为病理诊断领域的常青树!
资料来源:http://www.teniu.cc/data/grcl/
第四篇:病理科主任个人先进事迹
**同志模范事迹--抽茧剥丝定病理 精益求精树常青 **,1958年7月出生,1975年12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副主任医师,现任病理科主任。在医院,有这么一个岗位,它无声无息却关乎生死,它平淡无奇却石破天惊,因为它的诊断结果关乎的是无数个生命的归宿、无数个家庭的酸甜苦乐,那就是病理诊断岗位。我们医院病理科**主任在这一岗位上三十多年如一日,勤耕不辍、创新不止,以剥茧抽丝的耐性、精益求精的态度,成为病理诊断领域的常青树。从1976年3月进入病理科开始,她就把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精益求精作为自己的职业准则。多年的劳作摧残了她的身体。1978开始,她作为全市不多的病理医生配合公安局做尸体解剖工作确定死因。平时工作忙,尸解只能利用周日进行。那时条件差,没有专门的房屋和设备,她就和法医们在露天解剖,一蹲就是一整天。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和忘我的工作态度使她落下了严重的颈椎病和腰椎病。膝关节一到气候变化时就会出现积水,并逐渐出现了“骨刺”。但她从来不叫苦喊累,至2006年,共做成人、小儿、胎儿尸体解剖700余例。2009年、2011年先后两次恶性肿瘤手术也没能把她打倒。术后2个月她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她说自己总在家里休息心里不踏实,怕科里有事情。其实,就是在家休养,她的手机也是24小时开机,为了病人的需要,时刻准备着。术后上班不久,一天凌晨三点,医院接诊了一位卵巢肿瘤蒂扭急需手术的病人,她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毅然独自在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为病人做冰冻快速病理诊断。第二天早上,她还是像往常一样按时来上班。当科里的同事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给大家一起来做,劝她回家休息时,她却不在乎地说:“我都这把老骨头了,本来晚上睡眠就少,少睡点也没什么关系。”她总是这样,把工作视为生命。2012年秋的一天,她的眼睛突然出现了偏盲,一侧看不见东西,经检查为视网膜剥脱,需要抓紧时间住院治疗。而她却依然怕耽误工作,拒绝住院治疗。在同事们的一再催促下,她才选了一个双休日,悄悄去眼科用激光把视网膜打上去了。周一又准时出现在岗位上。她总是说:“病理科就是为临床一线和病人服务的医技科室,我们的诊断关系到病人今后的生活质量,医院规定上班不迟到,有事请假,我作为一个老职工不能带头违反规定。”**主任总是时刻想病人之所想。有一次,一外单位的病理切片被拿来会诊。他们的诊断是“宫颈慢性炎,部分上皮内肿瘤3级,累及腺体。”病人及家属满脸焦急不安。**主任先是看过了病历,又详细询问了病史,然后仔细阅片,并对每一张切片做了记录。最后诊断是“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为了避免病人和外单位出现医疗纠纷耽搁治疗,他找到病人和家属详细地讲解病情,同时说明活检切片诊断上的困难,嘱咐病人要尽早手术。病人感激地说:“我哪都不去看了,就在咱们妇幼保健院手术,这里的医生太好了!”**主任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内涵。精湛的医术源自她孜孜以求的学习积累。众所周知,病理诊断是一个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主任尤其注重外出学习,聆听专家的经验及最新诊断名词,学习诊断思路和诊断的方法,不断为病理诊断提供更完善的理论依据。她有一个“宝贝”,那是一个小本子,上面详细记录了科里历年来的疑难病例,包括姓名、病理号,性别、年龄、临床诊断、诊疗经过、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结果。她经常把工作中想到的、看到的记录下来,供以后查阅参考。为精确诊断一个病例,查阅大量资料是常有的事儿。广泛的积累,认真求实的钻研让她成为病理诊断的专家,2013年被聘为**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从事病理工作38年,发表论文几十篇,尤其在全国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数篇。她为病理科奉献了38年,从不争强斗狠,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连续几十年被评为优秀医务工作者。在她的带领下,病理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病理科从刚开始起步的普通病理石蜡切片,到现在的术中冰冻诊断、24小时快速石蜡诊断、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全市第一家)及病理组织库的建立等工作都是在她的带领下开展起来的。以往住院病人5个工作日发报告,现在提前到4个工作日,加快病理隔日下午出结果,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效率,得到了临床医生和病人的好评。她注重年轻病理诊断医生的培养,定期组织讲座,与大家一同学习提高。科里的年轻人平时工作中碰到疑难切片向她请教,她都认真阅片,帮助诊断,从不推拖。她制定了科训“人生一世少错误就在警钟长鸣,马行千里不失蹄只因步步谨慎”,并时常告诫大家:“诊断是一把看不见的手术刀,它的准确性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打官司赔钱是短暂的小事,但对病人的伤害和自己内心的谴责将是一生的。”目前,我院病理专业进入了以组织形态学诊断为基础的结合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综合性病理诊断阶段,她居功至伟。她,虽是医生,却不顾自己的病情给病人诊断至精;虽是主任,却时常视自己为普通科员,做着最琐碎的工作;虽是专家,却时常把自己当学员,严于律己。
第五篇:不倒的旗帜
青春的帆飞扬,即使没有风仍旧傲然挺立,不知所惧。我心所向,我人所往,勇往直前便绚丽了我们的青春。
胸怀畅想,不倒的旗帜就在我心。
谁不渴望遥远天际星辰的闪烁?即使渺小如豆,但却演绎了永恒!
谁不欣羡邈邈远方动听的梵唱?即使飘渺无依,但却温润了心脾!
谁不羡慕耸耸峰巅极目的远眺?即使转瞬即逝,但却扩张了胸襟!
那些模糊的坐标属于成功,属于梦想。此刻,他们也可以被我们攥在手心。像一面不倒的旗帜,诱惑着我们,给我们力量前行,给我们蜡烛点亮,给我们终点奔放。
热情洋溢的青春,激情四射的活力。我们,永远不知疲惫,因为,心中的旗帜不倒,我们就还有到达终点的机会。即使历经坎坷,血流泪泼,那又如何?
有一种力量不必来自外界,他不是亲友的鼓舞,他不是物质的诱惑,他不是廉价的颂扬。他只是我们心中一颗渺小的光点,却给我我们永恒的力量,让我们奔跑,让我们疯狂。或许,时间的痕迹模糊了你的视线,那颗光点渐渐暗淡;或许,生活的嘈杂扰乱了你的思绪,剪短了你张望前方的时间;也或许,少年的棱角被现实渐渐磨平,让你渐渐开始承受命运的不公。但是,这一切,都不该是属于我们的。
我们有亟待迸发的青春,我们有喷薄而出的激情。怀着一腔热忱的心,怎么肯让岁月磨平了棱角?让烟雾朦胧了双眸?
若不实现心中的畅想,此生不待。人生能有几年少?
与命运抗争的精灵在夜中舞蹈,你怎么能关上窗孤芳自赏?
真的臣服于今生的平庸了吗?真的肯虚度岁月蹉跎人生吗?时间的齿轮只前进不后退,我们能拿什么理由收回迈出的步伐?
我们还年轻呀!我们该拥有一腔激情!真正的勇士是不被打败的!真正的青春是不惜代价的与平庸抗衡!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人不轻狂枉少年”!若不轻狂怎么能打破阻碍你前进的条条框框?若不轻狂怎么能成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绝代佳话?若不轻狂又怎么能打破命运的禁锢步入你向往的天堂。
因为畅想世界才有改变,因为拼搏世界才会绚丽多彩。
年轻的我们还拥有什么?双手空空,有的只是一腔不被熄灭的激情!
你对生活微笑生活便回你洋洋洒洒的阳光;你对命运挑战,命运便会回你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
原来,一切,还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能做的不是沉溺于四季的轮回,一颗心不起波澜,一个人萎靡不振。我们要做的是用手中的岁月谱写自己喜爱的篇章,即使它不够优美,但是它一直属于你。
一潭死水比山雨欲来更为可怕,不会思考的人比不能行动的人更可悲。
若心中的旗帜不倒,与命运抗衡的激情常在,一路花开。
若心中的旗帜不倒,纵使摸打滚爬,亦会甘之如饴。
若心中的旗帜不倒,便不负亲人多年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