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书
一、论文写作目的: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是:
1、学生的英语阅读、写作能力及运用商务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检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将论文成绩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主要依据之一。
3、学生根据选定的题目,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说明, 具体问题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论文写作要求:
1、以英文/汉语完成论文写作。
2、字数要求3000~~4000个单词(B5纸10页左右);汉语不少于4000字, 字号正文5号,论文大标题小2号,正文小标题字号小4,粗体,行距1.5,汉语论文文字用宋体。
3、论文格式按《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毕业论文》参见附录。
4、论文的内容要与本专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要求论述者阅读一定量的英文资料,能够对所有的资料进行合理删减、组织和编辑,掌握论文撰写的结构与布局。要求语言流畅,层次清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
5、写作时间为6周(从2月中旬开始,3月31日交稿)
三、论文选题方向:
1、商务英语,贸易活动英语等特殊用途英语;
2、英美文学欣赏与比较;
3、名著评论赏析;
4、英文翻译技巧;
5、词语不同用法比较;
6.对珠海或泛珠三角区域旅游现状进行分析或提出对策;
★参考选题见附件
四、论文设计与拟定的程序:
1、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根据本指导书提供的选题范围,从中选择论文方向,确定题目。(注:选择其他的题目,需与指导教师商议确定)
2、搜寻与本人论文题目相关的资料,文献,形成论文大纲,注
意论文结构安排的合理性。
3、根据论文大纲及所掌握的资料,整理充实论文,与指导教师
主动联系,征求指导教师意见。
4、对于优秀论文学生可申请论文答案辩。论文答辩程序如下:
(1)规定时间,顺序参加答辩;
(2)每位答辩人答辩时间均为30分钟;其中陈述论文要点10-15分钟;答辩教师团提问5-10分钟,答辩人回答问题10分钟;
(3)答辩教师团共同讲座论文答辩的成绩。
附件:
外语系英语专业(高职)毕业论文选题
(商英专业)
1.《例析大学英语中阅读的方法》
2.《论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3.《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4.《旅游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5.《英语学习中的汉语干扰问题》
6.《如何对待阅读理解中的生词》
7.《因特网辅助英语写作》
8.《网络与外语学习》
9.《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探索新的英语学习方法》
10.《商标名称的翻译与策略》
11.《英语的思维方式在英文写作中的运用》
12.《英汉旅游篇章文化对比》
13.《英汉互译中形象语言的处理》
14.《形象语言在英语写作中的效果》
15.《利用网络特征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16.《怎样克服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造词现象》
17.《结合课堂环境与记忆规律记忆外语词汇》
18.《为英语口语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话题》
19.《浅谈英语写作时避免修饰语错位的方法》
20.《商务函电翻译的用词技巧》
21.《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词汇重复理论与英语阅读中的猜词策略》
22.《社会文化迁移对中国式英语的影响》
23.《背诵课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24.《英语教学中小组口语活动后的学生自我纠错》
25.《为英语口语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话题》
26.《“专题发言”活动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27.《英语写作中常见中式英语分析》
28.《入世商务英语写作的措施研究》
29.《例析英译汉中形象语言的处理》
30.《英语学习从“说”开始》
31.《英语“课堂方言”对学习口语的影响与对策》
32.《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单词拼写错误的类型,原因及解决方法》
33.《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错误与英语写作教学之间的关系》
34.《大学生在运用定语从句时常见错误及分析其原因》
35.《在英语口语活动中分小组讨论》
36.《汉译英中遇到新词语的译法问题》
37.英汉互译中词义的不对应(文化意义、风格意义、修辞意义等)
38.形象语在写作中的修辞效果
39.形象语在英汉诗歌互译中处理手段上的差异
40.影响英语写作中衔接手段的因素
41.影响长句翻译的因素
42.汉语中新词汇的翻译技巧
43.商务英语的特征与翻译
44.XXX(市/地区)外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5.我市利用外资纵谈
46.XXX(市/地区)三资企业结构分析
47.浅谈XXX(市/地区)外贸企业的困境与出路
48.浅谈XXX(市/地区)出口产品结构的市场分布
第二篇: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山东省某某学院毕业论文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系 别: 外语系 专 业: 商务英语 年 级: 2008级 学 号: 2008.。学生姓名:
XXX 指导教师: XX
入学日期:2008年09月 论文完成日期:2011年05月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By
XXxx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ZhangXXX
Submitted
To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Graduation
from
Shandong XXXXX
Jinan April, 2011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
名:
****年**月**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及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Abstract: Diet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in the life of mankind, and even in the existence or development.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traditions,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ary cultures are different in concept, target, pattern, attribution and nature.We study these differences and then find out the points that can be digested,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communication about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Taiwan Professor Zhang Qijun said, “The old saying, 'Eat, drink, man, woman who wishes greatly'.For such a standard fair, western culture(in particular, modern American culture)can be said to be male and female culture.But the Chinese culture can be said to be a dietary culture."As the reason of the cultural traditions, the western lives tend to men and women, but because of the narrow gender relations, Chinese people are dumping guidance on life in the restaurants.Thus the diet is rich in culture.Food culture in the west is not developed enough, but this underdevelopment itself is 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culture, so it is still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dietary cultur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By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ary cultures, we can comprehend the respective cultural traditions of China and the west.And we can also improve and create the culture of China.Keywords:
dietary culture cultural tradition differences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摘要:
饮食是人类生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可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饮食文化在观念、对象、方式、归属与性质方面产生了差异,研究这些差异,找出可以融会贯通的地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台湾张起钧教授说过‚古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就这样的标准而论,西方文化(特别是近代美国式的文化)可说是男女文化,而中国可说是一种饮食文化。‛由于文化传统的缘故,西方人的人生倾向男女关系,而中国人由于对男女关系的褊狭,把人生精力倾泄导向于饮食。由此赋予饮食以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饮食文化在西方不够发达,但这种不发达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发展的结果,所以对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仍有意义。通过对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中西方各自的文化传统;同时能对中国文化进行改善与创新。
关键词:饮食文化 文化传统 差异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一、中西饮食内容的差异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国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中国的饮食文化令人拍案叫绝,赏心悦目。这种悦目,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成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中国的传统饮食有四大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了没有‛,可见饮食文化的地位。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惜别和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中国的饮食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3.重味:中国的饮食最注重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孙中山先生讲‚辩味不精,则烹调之述不妙‛,将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4.重理: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中国的饮食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西式餐饮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生, 如牛排带血丝;二是冷, 如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无甜不餐,无餐不甜。此外西式餐饮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
此外西餐还有以下显著特点:
1.重视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根据人体对各种营养(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需求来安排菜或加工烹调。
2.选料精细,用料广泛。西餐烹饪在选料时十分精细、考究,而且选料十分广泛。如美国菜常用水果制作菜肴或饭点,咸里带甜;意大利菜则会将各类面食制作成菜肴:各种面片、面条、面花都能制成美味的席上佳肴。
3.讲究调味,调味品种多。西餐烹调的调味品大多不同于中餐,如酸奶油、桂叶、柠檬等都是常用的调味品。
4.注重色泽。在色泽的搭配上则讲究对比、明快,因而色泽鲜艳,能刺激食欲。
5.工艺严谨,烹调方法多样。西餐十分注重工艺流程,讲究科学化、程序化,工序严谨。西餐的烹调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烩、烤、焖、焗、炸、熏、铁扒等十几种,其中铁扒、烤、焗最具特色。
6.器皿讲究。烹调的炊具与餐具均有不同于中餐的特点。特别是餐具,除瓷制品外,水晶、玻璃及各类金属制餐具占很大比重。
二、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力求口味清淡和膳食的均衡。西方人认为饮食只是一种手段,因而享受在饮食中并不占重要位臵,故而不会过分地追求口味。对于烹饪食物,营养性就是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他们全力开发和研究食物在不同状态下的营养差异,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菜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色彩上对比内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然而,中国人却是一种感性饮食观念。中国人很重视‚吃‛。人们把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还用它维持健康,即‚药补不如食补‛;同时人们对美味展开了孜孜不倦的追求。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可见,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味‛的追求往往大于对‚营养‛的追求,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从餐桌上各式各样的菜色中就不难看出。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过分注重饭菜色、香、味的特点,而西方人则自始至终坚持着从营养角度出发,轻视饭菜的其他功能。
三、中西方饮食方式的差异
(一)就坐形式的差异
中美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的宴席,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 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
西式饮宴上,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二)用餐工具的差异
中国人用餐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用碗盛;而西方人则是盘子盛食物,用刀即切即吃,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刀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筷子。筷子可说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几乎都能做,而且不怕高温与寒冷。中国以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西方的野蛮武士。一双筷子和一张要滋味的嘴巴造就了富于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
(三)就餐方式的差异
通常中国人请客吃饭采取的是一种‚共享‛的方式,大家共享一席,共享桌上的菜肴,往往一道菜刚上桌,在主人的殷勤招呼下,众人通力合作,共同‚消灭‛盘中之物,最后结账也是争相付钱。一切行为都强调突出的是一个‚合‛字。
而受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西方人请客吃饭的习惯是每人一份,且主客双方各自点自己的饭菜,不必考虑他人的口味和喜好,用餐时也只吃自己的盘中餐,付钱也往往采取AA制,各人自付各人账。
(四)烹饪过程的差异 中国人爱加醋、姜、蒜、葱辣椒等佐料,可以杀菌、消脂、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作用。西方人虽佐料单调,可也不乏优点,他们烹饪时不爱放味精,因为味精含钠,摄入过量有损健康; 许多中国人习惯每日购买新鲜食品烹饪。
西方人往往一次性购买一周的食品贮存在冰箱里,每日食用冷冻食品,且食用 的罐头和腌制品分别为中国人的八倍和六倍,要知道它们含较多的防腐剂和色素等化学品,均对身体不利,这值得生活日趋简单化的都市白领一族注意的。中国人炒菜时多用大火,因而油烟多,加上多不注意厨房的通风设备;而西方人不爱用大火炝锅,且厨房通风条件相当注意。因而烹饪人员及家庭主妇中患肺癌率中国人明显高于西方人。
从饮食结构上看,中国人每天进食的蔬菜比西方人多得多,而西方人虽每天进食大量蛋白质,但肠胃功能却因进食纤维素太少而受到影响,因此消化系统的患病率及患癌率均大大超过中国;中国人喜爱粗粮,而西方人偏爱精白粉等细粮。而实际上,粗粮所含营养物质要比细粮多;中国人爱吃植物油,而西方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此外每天还摄入大量黄油。怪不得美国人心血管发病率特别高:中国城乡居民都喜爱豆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而西方人却往往‚敬而远之‛;中国人尤其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的居民爱食猪肝、肠、肺等动物的内脏,西方人则无此爱好。动物内脏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不宜多食;清蒸食品营养物破坏较少。西方人喜清蒸食品(营养物破坏较少),而中国则偏爱热炒(营养物破坏较多);西方人已意识到被称为‚红肉‛的牛肉、马肉和羊肉等是导致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病因之一,亦意识到红肉的脂肪也是前列腺癌及心脏病的致病因素之一,注意到一周吃一次红肉。中国的不少报刊也多次报道过红肉的问题,但目前中国人却未能引起到足够的重视。
四、中西餐饮对象差异
(一)餐饮对象差异由于西方人普遍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另外,西方人喜欢一日多餐,这比中国人的一日仅二三餐科学。
(二)一日三餐的饮食差异
中国人的早餐是以主食一般应吃馒头、豆包、稀饭等,还要适当增加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豆浆、鸡蛋等,再配以一些小菜。午餐一般主食就是在米饭、面制品中任意选择。副食品的种类很广泛,如:肉、蛋、奶、禽类、豆制品类、海产品、蔬菜类等。晚餐全家三餐中唯一的大家相聚共享天伦,这一餐大家都煮得非常丰富。但是中国人没有吃夜宵的习惯,而且一天遵循的是一日三餐的习惯。
而西方人的早餐以面包、牛奶、鸡蛋、果汁、麦片、咖啡、香肠等为主。午餐一般在工作地点用快餐,一般有三明治、水果、咖啡、汉堡包、热狗等。晚餐是正餐,比较丰盛,如牛排、猪排、烤肉、炸鸡等,配面包、黄油、青菜、水果、点心等。美国餐馆很多,一般供应自助餐、快餐、特餐(固定份饭)、全餐等各种形式的餐饮,价格一般比较低廉,也可点菜,点菜价格最高。他们在临睡前有吃点心的习惯,成人以水果、糖果为主,孩子则食用牛奶和小甜饼。周末或假日,许多家庭只吃两顿饭。他们将早餐和午餐合并为一顿,称为早午餐。
总结
西餐与中餐一样, 是一种饮食文化, 是文化必然就会有传播和交流,尽管不同的社会历史,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地域特征,造就中西方迥异的饮食背景,但从本质上讲,‚吃‛的内涵并不会因为这些差异而改变,讲究品种多样,营养平衡,搭配合理,重视健康已成为中西方饮食科学的共识,这是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融合最重要的基础,只有交流,才可能了解,才有可能发展。中西方饮食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渊源
中西方在社会发展、传统文化思想、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1.中国传统文化。早期中国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很大。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西北面是茫茫的沙漠、草原和戈壁,东南则是茫茫的大海。中国文化的温床——黄河流域,土地比较肥沃,但是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尽管先秦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殚精竭力,却殊途同归,目的都是要建立一个没有争斗的理想世界。中国文化还具有另外的两大特征是追求适用和仁爱特征。追求适用表现在所有的实用的技术十分发达,如农业科技和医学十分发达。仁爱是由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表面出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2.西方文化。广义的西方文化是指产生于西半球与东方文化相对应的文化体系。狭义的西方文化即仅指欧洲文化。她的源头在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由于这种文明的发源地里所提供的天然生活资料不是那么充裕,人们必须努力探索自然的奥秘。因此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服务人类就成了欧洲精神的主流。在征服自然、培养科学意识的过程中,西方人特别重视发展理性思维,理性成了西方文化的典型特征。同时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人也不断地认识自己。西方文化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以个人为社会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人格的尊严。众人之间利益界限划分明显,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空间,互不干涉。
(二)东西文化差异影响饮食差异
饮食观念是人们在食物的制作和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深受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尤其是哲学的影响。不同的哲学思想及由此形成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将产生不同的饮食观念。中国的饮食观念是五味调和,西方的饮食观念是个性突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哲学思想及因此形成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而产生的。
首先,从哲学思想看,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核心是讲究‚气‛与‚有无相生‛;西方哲学思想则讲究实体与虚空的分离与对立。
其次,从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来看,基于哲学思想的不同,中西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模式也大不相同:中国讲究天人合一,强调整体功能;西方讲究天人分离,强调形式结构。
第三,在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上,由于宇宙模式的不同,中国强调整体功能,西方强调形式结构。中国的整体功能是包含了未知部分的整体功能。它的整体性质的显现是靠整体之气灌注于各部分之中的结果,各部分的实体结构是相对次要 的,而整体灌注在这一实体结构中的‚气‛才是最重要的。
在中国人看来,只有不同的东西综合起来才能形成美,于是生活中以和为贵,烹饪上以和为美。西方人对形式结构的强调也直接源于其宇宙模式。西方人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实体的世界,对实体世界的具体化、精确化就是形式。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造就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华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其博大精深不可言喻。西方饮食精巧专维、自成体系。自古以来,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碰撞、交流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俗话说‚剑亦有弊也有利‛,也就是说,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中西餐饮仍就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点和弊端。那么如何避免和剔除两者的缺点,如何改善两者的饮食结构,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如何让中西方饮食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中西饮食文化的特征。中西方饮食还表现在西方的‚分别‛与中方的‚和合‛文化特征之差异。
(一)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
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影响了各自的饮食文化。在中西饮食文化之中也明显体现出这种‚和合‛与‚分别‛的文化特征。西菜中除少数汤菜,如俄式红菜汤(罗宋汤),是把多种荤素原料集中在一锅里熬制而成之外,正菜中各种原料互不相干,鱼就是鱼,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就像‚1+1=2‛一样简单明了。
这种重分别的社会文化同样体现在用餐方式上。自由的西方人奉行的是分餐制。首先是各点各的菜,想吃什么点什么,这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及至上菜后,人各一盘各吃各的,各自随意添加调料,一道菜吃完后再吃第二道菜,前后两道菜绝不混吃。西方流行的自助餐形式更是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二)向往和谐的中国人重和合与整体
中国人一向以‚和‛与‚合‛为最美妙的境界,音乐上讲究‚和乐‛、‚唱和‛,医学上主张‚身和‛、‚气和‛,希望国家政治实现‚政通人和‛。而这种‚和合‛的思想体现在烹饪上就反映为‚五味调和‛。就是说,烹制食物时需要在保留原料自然之味的基础上进行‚五味调和‛,所以中国菜几乎每个菜都要用两种以上的原
料和多种调料来调和烹制。即便是家常菜,一般也是荤素搭配来调和烹制的,如韭黄炒肉丝、菠萝咕噜肉、番茄炒蛋、排骨冬瓜汤……而如果换做西厨烹制,端上桌的恐怕是奶汁肉丝外加白水煮韭黄,或炸猪排佐以菠萝色拉,如此的中菜西做,让人哭笑不得。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论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聚餐,大家团团围坐合吃一桌菜,冷拼热炒沙锅火锅摆满桌面,客人东吃一筷西吃一勺,几道菜同时下肚。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供一桌人欣赏、品尝。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酒劝菜,体现了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同时也借此交流感情。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这些都体现了‚分别‛与‚和合‛的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
综上,中西饮食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差异,当然,这些差异都具有相对性,今天,享受东西方各具特色的饮食已成为当代人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们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法式大餐、麦当劳、肯德基等西方的饮食,而中国菜馆也开遍了全世界。饮食文化的交流正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断充当全球经济文化整合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传递带‛。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日益增强的文化影响力,正发挥着比其他任何全球化单一力量大得多的作用,也在悄悄地改变着全世界。参考文献:
[1]王俊霞.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 [J].学术交流.2007(2)
[2]王维平.跨文化语用失误 的文化透析 [J].学术交流 2006(1)
[3]罗露莎.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双语学习,2007(5)
第三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书[范文模版]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书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专业中的某一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个人观点并着手解决并写出相关文字材料的实践活动。
2、课程任务:通过本教学环节的实践,培养学生下列能力:(1)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2)调查研究、查阅中外文献和收集资料的能力;(3)理论分析、制定设计或试验方案的能力;(4)实验研究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5)综合分析、总结提高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6)运用所学外语流畅地表达思想和陈述观点的能力;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
1、论文题目的选择应符合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方向。
2、论文题目的选择应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论文题目的选择要体现时代特点,视角力求新颖。
4、论文题目的选择应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即选题的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合学生个体的情况。
5、论文题目也可以选择符合英语专业方向的模拟性质的题目,但要“假题真做”,尽量结合实际。
6、学生应当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题目。多个学生可以选同一个题目,但每个学生都必须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杜绝雷同论文的出现。
7、学生选定论文题目后,由班级学习委员上报系论文答辩委员会汇总,一经确定一般不得变更。如有正当理由要求变更论文题目时须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上报系论文答辩委员会重新备案。
三、毕业论文格式
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见附件一)。
四、毕业论文的指导
1、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应由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专业骨干教师担任。
2、为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每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6人。指导教师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进行期间,要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直接见面。
3、指导教师应为人师表,在进行业务指导的同时,坚持教书育人,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指导教师对学生既要在业务上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
4、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业务指导,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应在论文的真实性上起把关作用,同时在具体的细节上要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指导教师的具体任务
外语系商务英语教研室
第 1 页(1)协助选题:学生自主选择论文题目,可一次提出多个意向性题目,指导教师应当将论文参考选题的内容、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等向学生做出真实的说明,并提出指导性意见。论文题目一旦确定,一般情况下不得中途更改。
(2)协助开题:学生正式确立论文题目后,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论文题目的意义,可能阐述的角度。指导教师还要介绍与选题有关的科研动态及参考文献和书目,指导学生学会查阅中、外文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程序和方法,要求学生作好文献索引目录,撰写文献综述;审阅学生拟定的实验设计方案或开题报告。
(3)论文指导:指导教师应在撰写论文的各个环节认真负责,循循善诱,一丝不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探讨新事物、发现分析新问题,认真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踏实严谨、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
(4)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论文进展情况,进行答疑和个别指导,要深入调查,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及时调整与完善论文写作计划,以确保论文质量。
(5)结题验收:在论文结束阶段,指导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指导论文的修改、定稿和总结工作。学生的毕业论文要在格式、文字表述、标点符号、图表设计、数据处理、中外文摘要、参考资料的附录和注释等方面,都应符合正式刊物发表论文的规范要求。指导教师要认真填写《外语系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见附件二)。
(6)论文成绩评定: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后,指导教师对学生写好的毕业论文应仔细审阅,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论文质量写出考核评语及评分的初步意见,同时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预审,指导学生参加毕业答辩。
五、毕业论文答辩
1、系部按专业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毕业论文答辩委员应当由多名骨干教师组成。答辩工作分组进行,每个小组均需配备一名秘书做答辩记录。需聘请校外人员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时,必须经答辩委员会同意,报系部批准。
2、学生毕业论文完成后,在指导教师评阅、写出评语和初步评分意见的基础上,需要经答辩委员会和各答辩小组严格审查方可获得毕业论文的答辩资格。获得论文答辩资格的同学,必须参加毕业答辩。学生必须在答辩前3天将毕业论文全部材料和指导教师评语上交专业答辩委员会,专业答辩委员会把材料转给答辩小组,由答辩委员写出答辩评语并给出论文成绩。同时根据课题涉及的内容和要求,准备好不同难度的问题,以便在学生答辩时进行提问。
3、答辩前,答辩委员会要专门开会研究、统一答辩的要求,各答辩小组必须认真执行。
4、答辩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学生的答辩时间,一般每个学生答辩时间为15分钟左右,自述论文的主要特点、分析和计算的主要依据,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或论文中的体会和改进意见。自述应在10分钟左右完成,以便考核学生的组织与表达能力。
5、答辩会上的提问应围绕毕业论文选题进行。重在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答辩小组要做好答辩记录。(见附件三)
6、为激发竞争意识,给优秀学生提供崭露头角、显示才华的机会,杜绝指导教师碍于情面相互关照的现象,确保毕业答辩收到实效,采取争优答辩方式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具体操作形式如下:经过一轮答辩后,由答辩组遴选出比较好的毕业论文在全系进行公开的争优答辩;其它学生亦可自己申请并经指导教师推荐后在全系参加争优答辩。通过公开答辩、比较,评出名符其实的优秀毕业论文。
7、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以集体评议或投票的方式,确定优秀论文(或答辩)的成绩和名次,不合格论文(或答辩)的成绩。其它等第的论文成绩由各答辩小组自行确定,但要保证不同组别论文成绩评定的一致性。成绩评定工作完全结束后上报系部,经审定后张榜公示。并向学校推荐优秀论文名单。评定成绩必须坚持标准,从严要求。毕业论文成绩评分采用5级记分制即优秀(>90分)、良好(80-89分)、一般(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五个等级。具体评定标准如下:
(1)优秀:出色地完成毕业论文所规定的任务,获得正确的结论或成果,论述清晰,有一定外语系商务英语教研室
第 2 页 的创造性或言之有据的新见解,答辩时能正确回答问题,论文达到公开发行刊物发表的要求。
(2)良好:较好地完成毕业论文所规定的任务,获得正确的结论或成果,论述清晰。(3)中等:完成毕业论文所规定的任务,取得某些成果。
(4)及格:基本完成所规定的任务,在非主要方面存在一些缺陷或差错。(5)不及格:未能完成毕业论文所规定的任务,论文有比较大的缺陷或错误。
8、评定论文成绩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优秀毕业论文的数量应控制在10%以内。
9、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对学生毕业论文完成质量及答辩总体情况进行书面评价问答,做好《外语系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见附件三)并备案留存。
10、答辩委员在结束所有论文评定工作后,按专业列出毕业论文相关资料清单,收齐后上交系部。
六、说明
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三年制大专、四年制双专科学生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实践环节教学。
2、教学建议:本实践环节需要师生配合执行,故师生要加强课后联系。
3、相关课程:本实践环节需要综合本专业所学的全部知识与能力。
4、学生在完成本实践环节时要填写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毕业论文考核表。
5、本指导书将随着教学深入逐年修订。
6、本次论文答辩日期为2009年5月下旬。
外语系商务英语教研室
第 3 页 附件一:
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根据学校关于毕业论文工作的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将我系学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统一如下: A4纸打印
论文题目(居中,黑体小二号字)姓名(居中,楷体四号字)
专业、班级、学号(居中,楷体五号字)指导教师:姓名(居中,楷体四号字)摘要:(黑体五号字)内容……(楷体五号字)
关键词:(黑体五号字)关键词
1、关键词2……(楷体五号字)
正文……(宋体小四号字,行距1.5倍;文中一级标题用黑体四号字,二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字)
参考文献(左对齐,黑体四号字)
(图书类的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序号] 作者名,书名(版次.),地点,出版单位,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码;期刊类文献的书写格式:[序号] 作者名,文章名,期刊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码)示例:(宋体五号字,行距1.5倍)
[1] 刘国钧,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 闵周植.‘东方美学的前景’笔谈:全球化时代东方美学的角色[J].文史哲,2001,(1):16-18.[3] 萧钰.信息化迈入快车道l..[EB/OL].(2001-12-19)[2002-04-15].http://.[3] JONES R M.Mechanics of Composite Materials[M].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75.(附范文一份)
商务英语教研室 2009年12月
外语系商务英语教研室
第 4 页
第四篇: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2013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每个选题下人数不超过4人)
1、商务谈判成功要素
2、单证员/报关员/跟单员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三选一作为最终的题目,如:单证员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3、如何做好商务口译
4、国际贸易付款方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5、浅析进出口业务中常见的风险
注意:请于2012年11月20日之前将所选论文题目以书面形式告知郑文霞。
第五篇: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注意:以下仅为选题方向、范围参考,确定自己的选题,请联系本地、本人(职业、岗位、兴趣)实际、热门话题、疑难问题。提交选题时务请说明是否申请学位。
文化对比类
1.中西方餐饮文化对比
2.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
3.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4.了解中西方不同礼仪在外贸业务中的意义
4.中英文在生活中的差异
5.文化差异与英汉习语的翻译
6.论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7.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关系
8.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
9.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语单词
10.美国英语的特色
11.中外文学作品比较
12.报刊英语中标点、缩略语的应用
13.背诵在英语中的作用
14.英语与美语的差异
15.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
16.中西文化中礼仪在外贸业务中的比较
17.中美商务谈判中恭维语及恭维应答的比较分析
18.商务英语信函中词汇特征的分析
其他
1.礼仪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作用
2.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3.商务合同中英语词汇的作用
4.商务英语在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发展和新趋势、5.商务英语函电写作和作用
6.商务谈判的成功因素
7.中美商务谈判中恭维语及恭维应答的比较分析
8.商务英语信函的词汇特征分析
9.英汉习语中的明喻、暗喻和借代
10.英汉习语对比及反映的东西方文化异同
11.英语商标的文化内涵与汉译
12.商务谈判中英语的重要性
13.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
14.还盘信中的写作技巧
15.商务谈判中成功的要素
16.商务函电的写作及用词特点
17.入世商务英语写作的措施研究
18.外贸单证在出口业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19.对背信用证和可转让信用证的对比分析
20.外贸单证在缮制过程中的要点
21.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22.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处理应对技巧
23.阅读对大学生词汇量的影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