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靠什么来证明我们就是自己
靠什么来证明我们就是自己
禾刀 《 中国青年报 》(2012年04月27日02 版)
知名民谣歌手周云蓬发微博说,他想进入扬州瘦西湖时没有携带证件,为查验其盲人身份并免票,检票员要求他摘下墨镜。周云蓬因为眼睛有缺陷而不愿摘下墨镜,最终选择购买全票入园。有关方面表示,就工作程序而言,检票员并没做错。周云蓬表示,自己没带证件也有过错。(《晶报》4月26日)
景点对盲人免费,这本来是彰显社会关爱残疾人的善政,然而,理想中的善政却没能释放出应有的制度善意,反倒“两败俱伤”。不仅仅是周云蓬,前不久,某地一位老人乘公交车时忘带老年证也遭遇麻烦。当时有网民就此感叹,在这个浮躁时代,不知我们该靠什么来证明我们就是自己?
靠证!
这是个证件无所不在的时代:计划生育证、出生证、独生子女证、学生证、居民身份证、毕业证、就业证、上岗证、结婚证、老年证……不知道每个人一辈子到底会有多少证,每个证件必然代表一种管辖权。虽然近年来从上至下严厉打压“办证经济”,但隐藏其后的权力能否“就范”并廉洁服务,这很成疑问。如此一来,证件到底是规范了权力,还是为权力寻租埋下了伏笔,各人心里各有一杆秤。
而像周云蓬和那位老年人那样碰上“认证不认人”的情形,也就见怪不怪。当然,办证自有其必要性,但证件过多过滥,反倒容易使制度变得过于僵硬,社会关系变得日益冷漠。至于办多少证才合理,其实是公共管理部门与社会公众二者间的博弈。如果公共管理部门过于强势,办证的简单化管理很容易占据上风,但现实中往往又难以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当前证件过多过滥,本身就折射出管理部门管理手段过于简单,甚至难逃懒政思维之嫌。也正是这样的简单化管理,压缩了原本更具人性化的社会空间,证件比本人重要的反常现象自然层出不穷。就发生在瘦西湖的这件事来看,检票员除了证件之外,无法判断周云蓬到底是否为盲人,是否想以此蒙混过关。而周云蓬除了证件和当场被“验明真相”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令对方信服。这倒不是说检票员不应坚持原则,而是在很多时候,看不到诚信机制闪耀其应有的光芒。
第二篇:回忆终究是回忆 幸福还要靠我们自己
夏天的风,伴随着一场清凉的蓝色雨。
雨后的夜晚显得异常宁静,潮湿的空气,清凉的味道。
似乎向我们诉说着这个夏天还没离去。
用短暂的时间来回忆过去,几年的光景,只不过几分钟记忆。
记录生活,我不曾学会。也不会描述,因为我不懂得。
抹伤过去,无须回忆。
只是在这一刻,想说。结尾。
奢望时光停止,让我把自己隐藏在青春的送别纪念册里。
里面有我们的欢笑。温暖。还有回忆。
你们的陪伴,温暖了这个孤单的季节,在回忆的思绪里飞扬。
幸福难道只是昙花一现?花常开终究不会得到满足,也失去原本的美丽。
每天想象着这些忧伤的文字,其实亦感觉我很幸福。
幸福到底是什么?或许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因为每个人对这个词的定义都不一样。
平淡的人,只要拥有亲爱的人一句简单的问候,就已经感到幸福。
幸福也许只是昙花一现,长久的幸福不会称作幸福,叫习惯。
或者有的人希望昙花能长开,但是它就失去了原来的美丽。
幸福亦是如此。看见流星的人,希望它会永恒,但天空会有一道伤疤。
幸福是什么,始终没有答案。
偶尔会问自己一些无聊的问题。
面对与逃避,二者你会选择什么?
会逃避的人,才是快乐的。绕开让自己感到烦恼的事情。
勇敢面对,面对之后的生活,终究会残缺,因为已经没有疼痛。
在镜子前面,剥离着自己每一道幻想和坚强的外衣。
变得没有秘密,清澈。
文字始终是孤独的人在安慰自己的一种手法。
只有在文字中,才能得到释放。
流泪,是因为寂寞。缺口,是因为找不到完美。
时间嘀嗒的走着,键盘在一声声的敲打着。
屏幕的蓝光在一闪闪,美丽异常,扣人心弦。
时光流过,我们身边的事物在慢慢的发生改变。
它在努力的告诉人们,它们是存在的。
好比一朵娇艳的玫瑰,人们为了它的美丽,而盲目追求,谁会想到被它刺伤呢?原来玫瑰的红色,是他的鲜血。
我永远相信,有不完美的完美存在。
一切都已经是注定的,谁能驾驭未来?
也许在下一刻,我们会消失。
流泪,只是因为寂寞。需要安慰,可惜没人安慰。
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都是幻觉。
空气很稀薄,原来会有一丝凉意。
谁也拯救不了寂寞,生活中要坚强,在一片片沉默字符中成长。
此刻的心容易被搁浅,遭遇到无法预料的事情。
始终无法承担在黑暗中的冷酷,永远懦弱。
美的东西,稍纵即逝。但是那一瞬间,会永远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
脆弱的心始终是柔软的,用手指轻轻波动,也会留下深深的印记。
坚强的心如水般灵动,水过无痕。想流泪,眼泪从眼睛里轻轻的掉下来。
人生里太多的事情让我们无法掌控,令人手足无措。美丽的东西,是每个人一直在追求的。
无法得到的时候,只是在视觉上看看,有所感观。一般太美丽的东西,得到后,心也无法轻易承载。
心里一直有个东西按捺不住的在跃动着,留下道道浅浅的痕迹。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东西来充斥。
梦想,勇气,生活。没有幻想过会到永久。在上帝面前我们都是孤单的孩子。
相对无言,默然对望,互相怜悯。那一幕幕好像电影,在滚动播出。有谁始终在原地等候呢?
第三篇: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证明自己散文
在这个城市生活十年,工作七年。我的工作属于文职,经常跟文字打交道,这种文字可以用官方和程式来形容,跟趣味和智慧相隔很远。
近期,在既定的工作任务之外,临时增加了申报工作,时间非常紧迫。整理材料,统计表格成为了工作的重心。其实,这份工作只要熟悉流程,一般人都能完成。
下班坐在回家的地铁上码字,忽然间有些恍惚,办公室就那么几个人,为什么轮到我赖上这个差事。我明白领导的心意,因为我有经验,而且工作认真负责。
是的,我通过踏实勤恳的工作态度证明了自己的存在,除此之外,并无其他。
漫漫人生路,我们何尝不是一次又一次地去证明自己?从小到大,无论是周边环境的潜移默化还是与生俱来的渴望,让我们走上了证明自己的不归路。
当我们还是婴儿时,身高和体重就成为了我们健康成长的证明。妈妈们一起聊天,谈论最多的就是宝宝多高啦,多重啦。数值越大,好像受到的赞许就越多。
走进校园,学习成绩成为了最好的证明,考高分让孩子们趋之若鹜。老师和家长心有灵犀地鼓励我们去攀登高分。高分是得到尊重和赞赏的最好方式。
工作后,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时刻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期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尊重和赞赏。当然,更有吸引力的,是增加薪资和发展机会。
仔细一想,不对啊,这些“证明”都是别人想要我们成为的样子,我们去哪里了?
婴儿没有自主权,为了增加宝宝的体重和身高,有些家长过度喂养。目前,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能说明这些数值的高低对婴儿智力或是情商有影响。
当学校用高分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我们都变成了家长和老师期待中的样子,参加各种补习班,习题攻坚战成为了孩子们习以为常的存在。
当把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当作证明自己的标准时,我们更多的是听从和执行领导的意志。埋首于琐碎的文件,奔波于各种活动的筹备和开展成为了工作的全部。
当然,也有这样一小部分人,他们舍弃了旁人的期待,内心有足够的智慧,能够打破社会潜在的条条框框,走出一条独特而富有传奇色彩的路。
不喜欢大陆教育的郑渊洁,在儿子小学毕业后亲自教育他,他用写童话的方式给儿子编教材,居然能将中国刑法的419项罪名编写成419个童话故事。
我对这种“私塾式”的教育颇感兴趣。更重要的是,他的儿子郑亚旗证明了自己,创办了《皮皮鲁》杂志,开办了《皮皮鲁》讲堂,还出版了摄影集。
他用一个字“神”评价自己的父亲,既包含神通广大的意思,又有“神经”的意思。我认为,郑渊洁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人生短短数十年,到底要证明什么,才不枉到世上走一遭?名利权情都无可厚非。我总觉得,这一生要做些“无用”的事才好,去点缀平淡似水的生活。
当我们老了,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够对自己说,曾经,我证明过自己,不为别的,只为自己那颗不安的心。
第四篇:你总要有点什么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你总要有点什么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上帝创造了我,然后将模子打破。我们切不可辜负造物主的一番美意啊!”世界上找不出两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超然世外,桀骜不群,都是我们表达个性的一种方式,为了证明自己的一点点不同,证明自己是最真实的存在。
时光将我们那些曾经有棱有角的个性啊,逐渐打磨的圆滑起来,成了同一个模样。我们想将它捧于掌心细细地端详,一不小心却掉进了时间的长河里被腐蚀殆尽。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我们总需要有点什么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才能拒绝平庸,拒绝被埋没,从而挺立着傲视生活。
如果你只是躲在角落里孤芳自赏,阳光又如何知道你的存在,如何来播撒给
你更多的光热。你必须认清最为优秀的企业同样也是最为残酷的。在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时代,企业需要的是有作为的精英员工,让他们来确保自己在十里洋场中分得一杯羹。没有贡献的职员,则会如同一枚废棋被毫不犹豫地舍弃,因为他毫无利用的价值。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就需要去证明自己的存在,让同事和上司看到自己具备的能力和所作的贡献,例如丰厚的业绩。这样你才能让自己在竞争中处变不惊并且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拥有更为广阔的平台。而一个庸庸碌碌,毫无存在感的职员,必定会在残酷的选择后遭遇淘汰。
暗潮涌动的官场中,陶渊明用毅然归隐证明自己淡泊名利的存在;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嵇康用放荡不羁证明自己超然世外的存在。他们不愿同世俗共流,不愿被黑暗淹没找不到自己的本心。因此他们努力的证明自己的存在,让世人可以看到。证明自己的存在,是倚仗着理想倚仗着奋斗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而不应该只是盲目的模仿者。《麦田里的守望者》影响了美国后,街上到处是红色鸭
舌帽的“霍尔顿”,他们觉得自己标新立异,其实在那么多的“霍尔顿”涌现之后,哪里还会有你的存在。你只是个没有思想的跟从者。
用我们的儒雅与睿智,独特和独创去证明自己真实的存在,同时也是唯一的存在,因为你总需要这些存在,让自己昂首挺立,让世界不敢再小觑!
第五篇:文案,我们靠什么活下去?
文案,我们靠什么活下去?
KO文案 乐剑峰 2014-2-18 10:3
3一、文字表达上的成熟精炼。(早就说过这是一项技术活)
二、懂得创造易识别、传达的视觉符号。(谁规定文案不用想画面?)
三、观念上的创新。
四、对营销、传播和人性的深度理解。
扪心自问,如果你能做到这四点中的任何三点,我想,应该可以往广告公司投一些简历试试了。
文案这话儿,远不止写文案。
或许可以这样说,重要的是想法,其次才是文字。
除了要求有娴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你还需要文字以外的想法:缜密的策略思考能力,创造性的信息表达方式,敏锐的视觉发想能力,对色彩、图片、版面的选择搭配,对故事情节、分镜头脚本的构想等等。
文案撰稿人的工作,更像一个“翻译”——将产品常识转化成极具销售力的文字。他要能变废为宝,从各种很枯燥的信息中发掘出某个闪光点,或者从一个很有趣的角度去诠释它。当然了,文字是他基本的谋生工具。一个人天生的写作功底,到中学时代差不多成型,在之后只有靠不断努力来恶补。
如果有人雇你去当广告文案,你需要做的事,总体分为三块:
1、发想创意;
2、用文字表达创意;
3、跟美术人员一起想画面。
从执行上来看,实际又细化出林林总总的多重任务。
你需要具备一切文字表现、制作执行(平面、电视、命名、样本等等)的经验。这还不包括校对文字、拍摄跟片、录音监制、市场调研等各项辅助工作。谁动了美指的饭碗?
除了一手所谓的“好文笔”,你最好在排版设计和摄影方面,也有自己的独门心得。一些对于作品的综合审美能力,将会帮助你掌控整个广告的最终表现。你时常需要想一下,面前的这些文字,将以什么样子出现在广告中?还能更醒目吗?还能更酷吗?它们跟画面的比例如何?会不会太多?会不会太少?
考虑这些问题,并不是美术指导的专利。你是这则广告的主创人员之一,这绝对能够反映出你的专业功力与资深程度。千万不要像传统观念中的文案撰稿人那样,以为只要写完一堆文字,就万事大吉了。
一个成熟的文案,完全应该成为创意的源头。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一个文案能写能画,想法又不错,就能更快地得到升迁;同理,一个美指除了美术功底扎实外,如果逻辑思维出众、还能对好文字有感觉,也会更有前途。
瞅一瞅全能文案的日程表
有些问题,被问了很多遍,说了很多遍,还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只能继续被问,继续回答。这样的问题包括:“每天看你在广告公司忙成鬼样,你们文案到底在干些什么鸟事?”
曾经,我起草过这么一份文案的日程表,希望能一劳永逸:
撰写报纸广告、杂志广告、海报;
撰写企业样本、品牌样本、产品目录;
撰写日常宣传单页、各类宣传小册子;
撰写DM直邮广告,包括信封、邮件正文;
撰写电视广告脚本,包括分镜头、旁白、字幕;
撰写电视专题片脚本;
撰写电视广告的拍摄清单;
撰写广播广告;
将海外版广告文案作汉化(翻译);
撰写广告歌词,或汉化(翻译)外文歌词;
撰写各种形式的网络广告;
为网站栏目命名;
撰写网站内部文案;
撰**机短信广告;
撰写各类广告作品的创意阐述;
撰写广告口号;
撰写产品包装文案,包括:品牌名、使用说明、产品成分等;
为产品或品牌命名,并作创意阐述;
为路演或活动命名,并作创意阐述;
撰写活动请柬及活动现场宣传品上的文字;
为各种礼品命名,并作创意阐述;
为专卖店命名,并作创意阐述;
撰写商店的橱窗或店内POP物料文案;
撰写软文(新闻式、故事式、评论式);
撰写策划书,或协助策划人员优化、润色方案文字;
协助客户企业内刊的编辑,提供主题方向,审核文字。
不同的环境,对文案撰稿人有着不同的锤炼和要求!
如果你进入外资广告公司(如4A、或跨国的独立广告公司)的文案,所做的事就会比较纯粹,侧重创意的执行与表现;
而如果是本土公司,就会对你有更多综合能力的要求,如撰写策划案等; 如果你就职于企业的市场部、公关部,或者媒体广告部?你可以委托你的供应商来执行这些活,但前提是你自己也要懂。
日常的写作过程往往充满反复,繁琐而缺少激情。但哪怕是一封电子邮件,都可以写得精炼、高效、富有沟通力。
别忘了,你是一个文案。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