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我对服装设计与设计师的认识

我对服装设计与设计师的认识



第一篇:我对服装设计与设计师的认识

浅析我对服装设计与设计师的认识

服装设计与工程10-1任祥放 我们国家是生产和消费服装的大国,但是对于我们本民族的服装著名品牌却寥寥可数,来自外来的服装却在中国占有半壁江山,继而引导着时尚和风气。因此面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中,其核心问题是中国急需崛起一大批世界级的服装营销大师和服装设计大师。所以我们要着眼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开阔自己的眼界,转变已久的思维模式,来振兴民族服装。因此作为未来的服装设计师义不容辞,即使以后不在从事服装设计工作,但是学习还是必须的。服装设计是一个充满时尚元素的行业,它是一个综合能力很强的专业,这就需要我们好好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目标。对于学习服装设计我有几点认识,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首先,我们都需要具备服装设计方面的天赋或者良好的领悟能力,或者是具有天马星空得想象能力。服装设计靠的不全是想像,据我所知道的多数学习服装的人最后都会留在国内的服装市场上从事设计工作,那跟我们想像中的工作情景完全是两码事,不浪漫也不轻松,反而有时会很枯燥很烦恼;极少数人能够去国外深造,但那里绝对充满压力、挑战和残酷的淘汰。我认为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如果我们想学习服装设计,就必须有一颗坚定的心,鞭策自己坚决把这

条路走下去;其次就是要踏实,心随市场,我们必须要懂得大众的才是市场的。

其次,我们必须学好专业知识。要想成为一名设计师,且不说优秀的设计师,像约翰加里阿诺,乔治阿玛尼,亚历山大麦昆等等这样的伟大设计师,因此我们必须学好所有专业,大体说来吧,从服装画(图案、色彩,线条......),到服装结构(男装、女装、童装、内衣......结构知识),到材料学(面料材质、面料特性......),再到服装工艺(裁剪、车缝......)等等庞大的知识体系统统融会

贯通,否则四年后走出校门的我们将不成其为一名设计师。那时候我们的路在何方!!

我们会认真努力,从学好专业知识开始,相信学校里开的每一门专业课,它们对专业知识有很大的帮助,绝对都不是没有必要开设的。但是我们基本上都不太注重那些理论课和服装设计无关的科目。服装专业是一个多元化的工程科目,和许多专业都挂钩,像发型设计,首饰设计,形象设计等等吧这些科目,因此它需要我们一定要注重这些科目的学习以及多阅览一些时尚杂志什么的,所以我们会注意的决不放弃任何一个科目。我们也会多动脑勤动手,努力用我们的双手将脑海中的理念表达出来,服装设计不是概念的,空洞的,它和所有的事情一样都是有根据的,要从我们的设计中体现出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概念。

对于设计来说,源于生活,又作用与生活。那些来源于生活而非出于名家大师名下的质朴之作具有强烈的时间穿透力,横跨了千百

年撞击着现在的心灵。这就是我的追求,让服装回到它原本的朴素 魅力中,让人们被过分刺激的感官恢复对细微末节的敏感。今天的时代中真正的时尚不再是潮流推动的空洞漂亮的包装,而应该是回归平凡中再见到的非凡,我相信真正的奢华不在其价格,而应在其代表的精神。

对于设计师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对设计师的认识是从一个大的背景下说的。纵观全球经济令人类在过去漫长的几千年里孕育的多样性的文化差异被迅速地同化,传统技艺变成只能退缩到博物馆的玻璃柜里的东西,却在我们的生活中销声匿迹,我们的正在经历巨变的祖国更有很多为了轻装上阵地追赶未来而抛弃传统的令人心痛的事情发生。

我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要渡过危机,无法 依赖造成此危机的思考方式”。

面对二十一世纪设计师不应该再是一味只为展示自我个性,创造短时间的流行的消费促进者,我们所面对的危机不再是区域性,国家性的范畴,环境问题只是作为问题的表像存在,而更深层次却反映出人性的弱点带给这个世界的灾难------我们无法逃避的人类过往的短视,自私,贪婪,狭隘所累积的后果我们生活环境的创造者------设计师们。我想说的是未来的设计师们我们应该明白,不能再关上设计室的门沉溺于最新的音乐里自我陶醉地发奢华之梦了,如果你亲眼目睹过一个真实的世界,就会对这个时代真正需要设计师承担的责任有了全新的认识。个性时代已将要结束,共生共荣的共性时代即将开始,这一半出于人类的生存之必需,另一半出于人性的不断超越之必需。"

呵呵,说的有点大啦。但是现实就是如此啊!!

我总结了几点对于设计师应该担负的责任:

a,生态责任(对于未来的责任)设计师有责任考虑其设计的产品在制做的整个过程里对地球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拒绝做单纯追求商业利益而破坏环境的产品,而且尽可能有节制地使用自然资源,一旦采用则从一开始设计便要考虑产品的长期使用及循环利用,而不是做短命产品和一次性产品。对于环保问题这是每一个实在有责任心的设计师都应该考虑的方向,服装不仅仅是穿在人在身上才美丽,而应该在人的心灵上更美。。

b,道德责任(对于现在的责任)设计师的敏感度和创造力不仅反映于专业的把握上,更应该体现在对社会先知与良知的角色承担上。设计师必须是一个有态度的人而非一味投顾客所好的工匠,设计师出于个人的立场不应无条件地满足顾客的要求。设计师有责任不做过度的设计,仅恰如其分地表达,不过分的刺激人们的感官欲望而企图引发更多的盲目消费,以期更大的商业利益。设计师在社会上承担社会良知的角色,首要必备的素质是:诚实正直,不为利益名誉出卖灵魂。设计师是创造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质所需的“先知 ”,是一个有良知的非常人的意识。应该追求艺术的境界,即使现在是一个不容你有纯洁的艺术,但是作为人最浅底的意识,心的良知最重要,因为我们是设计师!!神圣而艰巨!!

c,文化传承责任(对于过去的责任)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前人的智慧和创造的世界上,这些文化的积淀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有责任对于这些财富加以保护,传承和发展,留给未来的人类,而不是在我们的时代中断。最好的传承不应仅仅在博物馆,而应该是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创造力令这些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见解,是出于一个对社会对人类思考负责的认识,我相信未来的设计师能真正认识到他们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我深信正是这些对生命意义与精神价值的追求令我变得不再平庸。创作对于我是一条漫长的修行之路,踏踏实实地持续走在 这条路上永远比达到某一目标更重要,我愿意在这种主动选择的创造最为本质最为简朴的生活中追求最为奢侈富足的精神世界。

路在何方?因我们而改变!!

第二篇:对教学设计师的认识

教学设计师

一、教学设计师的定义

查阅有关资料后得知,所谓教学设计师就是负责组织教学内容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人,也称为信息设计师、教育设计师;是从事教学设计工作的人员,能够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化的方法设计各个学习事件的具体内容。

还没查阅资料前,单看“教学设计师”这个名词,我以为他只是对于教育领域的设计,只是负责做好教师教学工作的设计准备工作。现在才知道,一个教学设计师也可在公司企业领域从业,进行相关产品的设计。例如设计一个产品或者企业的培训方案。

二、教学设计师的职责

教学设计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学习内容和范围,制定教学策略,采用合适的传输媒体,测试最终产品的可用性,评估修正产品。

教学设计师作为一个设计者,需要对用户进行分析了解,尽量满足其学习需求。在产品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方面都要做好。保证产品的质量。

三、教学设计师所需技能

一个教学设计师需要有艺术技能、专业技能和组织技能等。

1、需要有设计方面的技能,要针对产品、使用者和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保证其可用性;

2、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要懂得使用一些计算机软件,例如:基本的办公室office软件、Flash、Authorware、Dreamwearver等软件,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例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等等。要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和懂得使用数据库;

3、需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一个产品的设计,大都是需要一个团队一起设计而成的,所以,教学设计师需要有组织领导能力,要灵活思考问题,懂得应对突发状况,能与组员融洽相处。

四、教学设计师的就业前景

目前,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于教学设计师的需求越来越大且趋于紧缺,而且教学设计师的薪金方面相对不错,所以,这个职位的就业前景很不错。

在国内,虽然教学设计师没有国外发展的好,但是在网上的招聘中可看出他的需求量也是不小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大的公司企业来说。国家在发展,在这个信息科技时代,教学技术师的就业前景是不错的。是趋于需求增大而人才紧缺的状况。

五、个人想法

我觉得一个教学设计师需要拥有很多方面的知识,不仅仅是在专业领域的。只要是踏进社会工作,语言表达、社会交流和个人组织能力等方面的能力都要有。对于我来说,挑战挺大的。专业方面的知识技能有待提高。

第三篇:我对美的认识

我对美的理解

何为美呢?美无处不在,秀丽的山川是美,无限的草原是美,奔腾的河流是美,辽阔的海洋是美,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社会生活的领域中,在文学艺术的殿堂内,到处都有美的存在,到处留下美的踪迹。

在这里,我索性将美分为两种,那便是自然美和艺术美。说起自然美,每个人的心中不由得浮现出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面,或许是春天的繁盛,夏天的葱笼,亦或许是林间的小鸟,花丛的蝶蜂等等。自然美就是这样,呈现着自然事物的美妙,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自然美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因此,自然美作为一种经验现象而被人们欣赏和感受。同时,自然美的范围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如果说自然美是一种经验,那么艺术美便是一种创造,黑格尔曾经说过:“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因此,艺术美是人们在自然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再现的美,是人类的一种智慧的结晶。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给人们带来更加丰富的美的享受。

美是无处不在的,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心来找寻它。希望忙碌的你,在些许空暇的时间里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融于万物之中,深谷幽兰,孤芳自赏;出水芙蓉,亭亭净植;松间明月,柔光似水,享受那朱自清般的“静”,体会自然与艺术和谐的美。

第四篇:我对建筑认识

我对建筑的认识

真武阁是一座布局精巧,技术高超,风格独特的木构建筑物,显现出中华古时代文明,今天,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真武阁的壮丽奇观吧!

真武阁曾有一个传说......古时候,人们还处于迷信当中,他们住的地方也非常的干燥,稍微不留神,就会引起火灾,造成严重的损失.由于起火多次,他们就开始怀疑是上天的火神与他们过不去.于是就修筑了真武阁赈

灾.......真武阁就这样建成了,至今保留容县.

真武阁始建于明万历元年,(也就是1573年).阁楼下有一座石台,它被人们称为”古经略台”.阁楼平面为矩行,一共高三层.真武阁既是周围区域观赏对象,也是人们旅游最佳选择的风水宝地.

如果你登上阁楼极目远眺,整个城市便尽收眼底,还可以望见东南远处的都桥山和绣江景色,真不愧是有一种”上天入地”般的感觉.

真武阁的第二,第三层比最底层(第一层)收小了很多,三重屋檐出挑深远而楼层特别低,比一般的阁楼的出檐节奏更快,会有一种强烈的韵律感以及动势,使得它在人们眼中不像是一做三层的建筑物,为而更像一座雄伟的单层建筑有的三重屋檐特色.但是它又与一般重叠屋檐建筑物更为较小,更为从容了,而且层次特别鲜明.

它的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增加了真武阁舒展大度的气概,非常清新飘逸,而且充分表现了中国建筑的屋顶美丽的佳作.真武阁不以浓丽华贵而取胜,而是以轻灵素雅的见长;灰黑色的铁黎木不加任何快乐阅读网油漆的典雅装饰;屋面为小青瓦镶上的绿脊,色调极清雅柔和而取胜的.

在二楼的四根内柱,柱脚空悬空,离开楼面二到三厘米,更为奇特的是全阁柱脚不落地,而是搁在一个方形的沙盘上,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上有着卓越的才能!

400多年来真武阁经理了多次地震与暴风雨的袭击,仍然岿然不动,安然无恙.真武阁在木头结构中,主要依靠一种杠杆来维持一座像建筑的平衡,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真武阁还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上的完美结合.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之后,是不是也想去看一下”久经风雨不知寒”的真武阁?

第五篇:浅谈我对美的认识

浅谈我对美的认识

摘要:对于美,每个人的理解定义都不一样,每个人诠释的没都不一样。我谈谈我对美的认识,我从建筑、绘画、雕刻等三个方面来谈谈我自己对于美的理解,从建筑的建筑风格上,例如巴洛克风格,哥特式风格等,巴洛克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等。从绘画上谈谈,素描、漫画、油画了解到美的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多种方法诠释美的意义,最后在雕塑上也发现了各种不一样的美。我在我自己喜欢的方面发现了美,也对美有了各种不一样的理解。

关键词:美、建筑、绘画、巴洛克、哥特式、素描、色彩、雕塑、漫画、对于我来说,看上去赏心悦目的景色,事物都是美的一种,当然其中也包括建筑、绘画、雕塑等。下面谈谈我对美的一些认识

一、建筑方面

1、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对我而言,相对于建筑方面我更加喜欢西方的建筑。

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的特点:长, 狭窄的教堂中殿由更加宽广, 偶尔地圆形式替换。对光、或者强壮的光和树荫对比、单色画作用(即教会的Weltenburg 修道院), 或一致的照明设备的剧烈的用途通过几个窗口(即教会Weingarten 修道院)、对装饰品(puttos 的丰富的用途由木头(经常被镀金), 膏药或灰泥、大理石或虚假制成使有大理石花纹)、大规模天花板壁画、外在门面为剧烈的中央预测经常描绘、内部比壳经常是没有为绘画和雕塑(特别是在巴落克式样晚期)、幻觉作用喜欢trompe l'oeil 和混和绘画和建筑、在巴法力亚和Swabian 巴落克式样, 葱圆顶是普遍存在的。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由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典型实例有罗马的圣卡洛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之感。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

巴洛克式样的神圣的建筑被意大利、特别是罗马和大教堂的范例主要影响了与横渡的圆顶和教堂中殿。巴洛克式的世俗建筑的中心是法国, 宫殿开放三个翼布局建立了作为标准办法尽早16 世纪。但这是Palais du 卢森堡(被修建1615-1620)由建立了巴洛克式的建筑范例的Salomon ·de Brosse。

2、哥特式建筑

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当时法国一些教堂已经出现肋架拱顶和飞扶壁的雏型。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这座教堂四尖券

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墙、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宙。其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细高,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

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它不仅是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以建筑艺术上高超的水平而饮誉欧洲。

当然还有地中海的风格、洛可可风格都是我欣赏的,建筑的美往往让我们驻足。

二、对绘画的认识

因为学习的事美术专业,所以对绘画也有一定的认识,简单的铅笔绘画看似简单,其实真的要画好是很难得,对于素描而言,要画一个静物,要明暗分配合理,线条不僵硬,画的传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更别说是人物了。

现在接触比较多的是漫画,并且大多数的是是日本的漫画。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现实的生活或者实事的一种形式。

漫画的特点是不受素材限制,表现无界限。根据素材的不同,其中再创作描写的韩国上古代雄伟的韩国民族历史的漫画,及把中国四千年的历史以滑稽、讽刺混用手法刻画的漫画。用漫画解读韩国古诗。

漫画的变现形式手法比较夸张,但是对于动态还有情节却有自己的优势,这也许就是很多人喜欢漫画的原因吧。

对于油画的认识我第一想到的就是梵高和莫奈。身边的朋友也有画油画的,所以对于油画的材料有一定的了解。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画笔、画布、画刀、上光油、画框等。

油画颜料分矿物质和化学合成两大类,最初的颜料多以矿物质手工研磨成细末,作画时才进行调和;近代则由工厂成批生产,装入锡管,颜料的种类也不断增加。油画笔是用弹性适中的动物毛制成,有尖锋圆形、平锋扁圆形、短锋扁平形及扇形等种类。油画刀,又称调色刀,以富弹性的薄钢片制成,用以调匀颜料,有的画家有时以刀代笔。油画布一般将亚麻布或帆布紧绷在木质内框上,用胶或油与白粉掺和并涂刷于布表面制成,经涂底后不吸油的木板或硬纸板也可。上光油是在油画完成、干透后所罩涂的光油,以保持画面光泽,防止空气侵蚀和积垢。外框为完整油画作品所必备,以保持画面完整、集中。其大小、厚薄依作品内容而定。古典油画外框多用木料、石膏制成,近现代油画外框多用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油画也有自己的立体效果。看上去美不胜收。所以单单是绘画方面,美早以不言而喻了。

三、雕塑艺术

雕塑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中国的雕塑艺术,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发展的规律,也有起伏的不同。

雕塑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雕、石雕、骨雕、漆雕、贝雕、根雕、冰雕、泥塑、面塑、陶瓷雕塑、石膏像等;

雕塑的三种基本形式:圆雕、浮雕和透雕

①圆雕。所谓圆雕就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城雕,着色的与非着色的等;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静物;材质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等。

圆雕作为雕塑的造型手法之一,应用范围极广,也是老百姓最常见的一种雕塑形式,本书将重点讲述关于人像圆雕的雕塑技法。

②浮雕。所谓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它主要有神龛式、高浮雕、浅浮雕、线刻、镂空式等几种形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雕刻形式,四维雕刻、五维雕刻、动态雕刻、软雕刻等。使雕塑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表现世界。

四、结束语

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的环境、现象、事物、行为、物体对人类发展具有功利性能,正面价值和正价值,是个人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受其作用,影响和刺激中产生愉悦、满足等美好感觉的原因,是人们通过反思和寻找美感产生的原因,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彰显、界定和抽取出来的有别于丑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美感是人脑产生的一种特殊感觉,是人们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发现美,把美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前提条件。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或组成元素,是人们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美的具体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包含两个或多个对立部分的抽象事物。美相对于美的具体事物来说包含的内容规定更少、其抽象程度更高。美相对于美的具体事物来说是相对抽象事物

对于美或许我的理解还很片面,但是只要是我看到的感到心情愉悦的、舒服的、有艺术的、那一定是美。



参考文献:[1 ]、百度百科

[2 ]、《美术鉴赏》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 ]、《外国美术史及作品欣赏》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 ]、《现代美术历程》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5 ]、《艺术与社会》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6 ]、《艺术概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7 ]、《中外美术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8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3/92939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