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初中学生学好历史的方法和策略[5篇模版]

初中学生学好历史的方法和策略[5篇模版]



第一篇:初中学生学好历史的方法和策略

初中学生学好历史的方法和策略

田东思林初中 农素云

从初一开始,学生才系统的学习历史。虽然我们常常说学习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是好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的学习也是一样。

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这是大家公认的。但很多学生把准确记忆理解为死记硬背,他们常说:“我本来喜欢历史,就是害怕考试,内容那么多,真难记!”对于没入门的同学来说,常会感到无从下手:“翻开书我什么都知道,可关上书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可见,历史学科本来是有趣的,学生是喜欢的,并且也是学得懂的,他们担心的是记不住,害怕的是考试。如果有好的记忆方法,让他们能学得轻松,考得愉快,那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历史呢?本文就如何记忆历史知识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编歌谣、顺口溜、——歌诀记忆法

此法记忆时生动轻松、朗朗上口,久久难忘。特别适用于初一学生,因为初一学生理解记忆能力还比较欠缺,侧重于机械记忆,如果把一些枯燥的知识编成顺口溜、歌诀,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把每一课的内容总结为几句顺口溜,老师编,学生也可以编,编得好不好没关系,只要把握教材重点,又便于记忆就行。如“商鞅变法”,可这样编:“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承认私人有土地,奖励耕战免徭役,废除贵族的权力,建立县制搞治理。经济得到大发展,军队有了战斗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这种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机械记忆效果大有好处,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更为重要。

二、抓关键词,速记知识要点——简化记忆法。

此法适用于记忆量较大的历史知识,如某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意义等。比如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可将其简化为“割三岛、赔两亿、开四口、设工厂”,然后再引导学生将其还原为完整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法,既便于记忆,又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如:“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可抓住“市场、劳动力、资本、技术和科学”这些中心词,然后再去分析、理解,形成完整的概念。记历史意义时可抓住一些动词,如“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可抓住“结束了„„确立了„„挽救了„„”这些词语。

三、把握历史线索,浓缩知识精华——画知识树记忆法。

此法适用于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系统复习等各种各样的复习。复习时教学生学画知识树,一边回忆一边画,包括大标题、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下的各项具体内容,就像画一棵树:树干、树枝和树叶,记的时候先抓住枝干,再添枝加叶。我常对学生说:“知识点是零散的,就像满地的珠子,如果我们用线把它们串起来,带走就方便了。”

四、结合地图,形象直观记地名——地图助记法。

历史上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地名,中国古代史上历朝历代的都城,世界历史上众多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战争等等,就需要利用地图来帮助记忆。如:“战国七雄”的名称及位置,我教学生这样记:“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原。”又如: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可这样记:从南到北“广厦福宁上”。这就既记住了名称,又记准了地理位置。

五、归纳比较,寻找规律——规律记忆法

此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记忆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下,再找出个性,这样常常能起到触类旁通,一石三鸟的作用,还可能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如: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历次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通过归纳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都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方面都是由于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合镇压;主观原因都是由于自身内部存在的问题。又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各国的背景有着共同之处,都是本国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封建势力或殖民势力严重地阻碍了其发展。

六、年代记忆

记忆年代是令许多同学头疼的,但有些年代学生又不得不记。那怎么办呢?孤立的数字是难记而易忘的,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它变得易记而难忘,对此,我探索出这些方法:

(1)编大事年表。在学习过程中按先后顺序编出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大事年表,编出整个章节的大事年表,以及编出整册书乃至整个古代史或近代史、现代史的大事年表。

(2)比较记忆法。如:世界近代历史开始(1640年)和中国近代历史开始(1840年)刚好相隔200年;中国奴隶社会结束(公元前476年)和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公元476年),一个在公元前,一个在公元后;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和中国戊戌变法(1898年)。

(3)归纳同一个年代发生的大事。如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总理衙门设立,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开始。又如1927年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大事:国民党右派发动三次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共产党人领导了三次武装起义,召开八七会议等。

(4)有趣的单年记忆法。如:孙中山为捍卫辛亥革命果实,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三次斗争时间分别是1913、1915、1917年,再加上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919年的五四运动,正好是1、3、5、7、9。又如:1781、1783、1785、1787、1789年这组时间,巧妙地把美国独立战争、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连结起来。

七、限时记忆,提高效率。

训练学生一分钟记忆、五分钟记忆等限时记忆法可以提高记忆效率

还有,就是适当布置练习题。作业是学生对知识基本理解后,验证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业练习一定要在尝试回忆、阅读教科书之后进行,作业要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要照书抄,要尽量根据自己的记忆写出答案,确实写不出来,再看看书。为督促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在一两个单元讲完之后,要及时进行检测。检测时题型可以多样,但要突出重点知识,不必出一些难题、怪题。当发下试卷时,应首先纠正错误,并帮学生弄清为什么错了,力争减少以后在这些题上再出错误。最后,为扩充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这样就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布置一些课外练习,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

第二篇:初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

初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

初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课难学,如果我们教给学生学习物理课的基本方法,就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1.学好语数,垫石辅路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但数学知识又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数学中a=c/b说明a与b成反比,a与c成正比,但在物理ρ=m/V定义式中,ρ与m、V的大小无关;在I=U/R中,却有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所以学好数学知识对物理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同理,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好坏对物理的学习影响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又如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20℃和温度升高到20℃含义截然不同。可见语文知识对学好物理课的重要。

2.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遵循好奇心?求知欲?爱学习?责任感的成长规律。例如在学习热胀冷缩后,我让学生举例说明。有一个学生举例说:夏天白天长,冬天白天短;另一位学生说:人在夏天身体高,在冬天身体低。对这类问题我没有责怪学生无知,更没有认为是出怪相而批评学生。我从人体生理特点、地理知识给学生以解答,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联系实践。在物理运算中也要联系实际。数算中有一个四舍五入的原则,但在物理运算中不一定适用。有一次我在讲浮力时让学生计算8个人渡河需几根相同的原木时,学生计算结果是需要5.2根,几乎全班同学都采取四舍五入,答案是5根。我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5根原木受到的浮力与8人重力相比哪个大,会有什么结果,从而使学生知道,物理中有时不能生搬硬套数学原则。

3.总结交流学习方法

在一章或一个单元学完后让学生总结这部分知识的基本结构,即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总结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写出学习小结,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对知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交流知识的重点、难点,交流学习方法。

第三篇:高中怎样学好历史方法

历史是高中文综中相当重要的一门课,好比是理科中的物理,有的文科同学为怎样学好历史而头疼。那么,高中文科历史怎么学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怎样学好历史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中怎样学好历史方法

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1.读目录.2.读章前提示语.3.读每一节的标题.4.读课本正文.5.读课本小字、注释、图表、引言。

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解题方法与技巧:

1.解答历史选择题的方法.2.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方法与步骤.3.解答问答题的方法.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

1.能从语文的角度找出(概括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把每一段划分为几个层次,能简明扼要地叙述出每一层的含义。

2.识记课本中或者试卷的答案中一些精辟的语句。

3.做练习的过程中,先自己组织语言,然后再与答案相比较,力求答案最精炼。

二.高中历史怎么考高分

1.历史基础知识是根本。将大事件按照公元纪年的方式按顺序记录在纸上,随身携带方便记忆。纸张不用过好,反复背诵默写有助于加强记忆。

2.选择题型:在大型考试中,基本杜绝了靠选项排除选项的可能,但排除法依然十分好用,首先将错误项排除,提高正确率。

3.论述题:一般情况下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展开论述,若分值较高还需要从历史、地缘、科技、军事等多方面论述以囊括得分点。每一小项记得分条论述。

4.检查:试卷完成后在检查阶段中基本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只加不减。意思就是即使同一题中的两小项互相矛盾也没必要删掉一项,因为阅卷只看有没有得分点。选择题切忌在交卷之前临时改换答案。

5.在对历史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去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因谁而起,因什么事情而起,又是在当时什么样的社会情况影响之下。历史是事件的组合,一个个的事情,还是很有意思的。

三.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一、全面归纳历史阶段特征,贯通基础知识。为了贯通基础知识,学生们应全面归纳总结某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以及下属相关知识点。基本维度大致包括该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政治制度沿革、思想文化变迁、科学技术创新、世界形势变幻以及选修相关内容等。

二、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提高解题能力。现行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是“知识抽样,能力覆盖”.只有大量知识而缺乏解题能力无法取得高考最终胜利,因此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要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

应重点训练在给定时间范围内、在较为紧张的状态下、较为快速准确地将题目答完;应重点训练正确解读、充分利用给定材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以及欧化语言材料的能力;应重点训练分析能力;应重点训练概述能力;应重点训练比较能力;应重点训练评述能力;要在答题角度上下功夫;要在关键词上下功夫;要在训练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历史答题方法。

三、有针对性地进行历史深化拓展,攻破重难点知识。高考复习当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很多常考知识,恰恰是同学们的不足之处,而这类知识课本也没有相关的正面的系统表述,这样的知识应该说既属于重点知识,更属于难点知识。要攻破这类重难点知识,学生们应在贯通基础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化拓展。

高中怎样学好历史方法

第四篇:如何学好高一历史的方法

高考历史考察了考生的记忆能力和分析的能力,高考历史不同于理科,它需要考生对历史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考生不能死死盯着课本上的内容,应该掌握学习方法,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学好高一历史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学好高一历史的方法

阅读教材

1、以把握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基本要素特征为支点。

原因可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背景与条件;各个侧面原因。

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个人、政党、阶级)、方式、重大事件等。

特点、意义一般包括性质、功绩、经验教训。

性质一般从目的、人物、内容、结果等方面思考。

2、阅读与辨证思维结合。也就是说,阅读与理解和思考结合,流畅地读,有理解地读,有思考地读。

记忆历史知识

有人不是说“高中历史不就是靠死记硬背吗?”,有一点道理,高中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不记忆基础知识可是大失误。怎麽记呢?试试下面的方法:

1、机械记忆,就是死记硬背了,但是学死,不是死学,用死知识回答活问题。

2、理解记忆,对内容理解越深,记忆效果越明显。记忆的知识越多,理解能力越强。

3、直观记忆,可以利用图、表等进行比较归类,帮助记忆。

4、反复记忆,可不要忘光了再来。

学会理书。

所谓理书,就是理清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结构层次。理书的方法有多种,具体可以说有以下几种:

(1)四题法。所谓四题法:就是专题、课题、标题、问题去边读边理书。

(2)事件中心法。所谓事件中心法:就是围绕历史事件把背景(原因、条件、)过程(标志、开始、发展、高潮、转折、)结果(意义、作用、影响)梳理清晰。

(3)时间轴法。所谓时间轴法就是以时间为轴,把高中历史当中的同一时间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以数轴的形式呈现,并概括阶段特征。

学会压书

所谓压书,就把高中历史课本知识归纳成很少一部分内容,甚至归纳为几句话或几个关键词或字,这样有利于记忆。这种归纳必须建立在系统掌握课本知识,领会其精神实质,深知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压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开始指导学生压书时,可对一段或一节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或一两个字概括。

高中历史知识点整理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便是高中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规律。生产力就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改造自然和影响自然并使之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这是高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又一基本规律。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基础。社会上层建筑指的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制度、设施和组织的复杂体系。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很大的反作用。适应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落后的或超前的社会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第三、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个人在社会中是比较渺小的,只有当个人结合成群体,才能真正地发挥出社会主体的重大作用。即使是杰出人物,他们的作用再伟大,也只反映群众要求,依靠群众力量的基础上,才能对社会历史发挥一定的影响。

第四、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任何历史人物、政党、团体、历史活动、制度、措施等都必须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必将灭亡。

高中历史的一轮复习方法

1、对教材进行整合:一轮复习是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但是高中历史所学过的课程之间是存在联系的,换句话说就是高中历史知识是一专题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各位同学在进行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时可以先将教材知识进行整理。使其形成新的模块,减少各位高三需要复习的量。变相的降低了各位同学的复习难度。

2、重点在思维培养上:高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所以在进行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时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三学生想要提升这一能力,可以对自主命题的试卷的材料题进行自我总结。或者是从多个角度分析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3、用多元史观进行复习:高中历史大概可以分为: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史史观等几大类,近几年的高考出题也对这几项内容进行了重点考察,所以各位高三同学在进行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时要对所学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理解。

4、关注热点新闻:社会中能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也应被各位高三同学所关注,将其与书中的知识点进行结合。锻炼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是高三同学在一轮复习时应该掌握的内容。

高中历史的出题重点在于考察高三同学的适应能力,重点在于对问题的分析,所以各位同学在进行一轮复习时要从本质上理解所复习的知识点。在做题训练中全方位的对所问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在训练时要注意速度和准确率的同步提高,不要顾此失彼。

第五篇:怎样学好初中政治历史

怎样学好初中政治历史

学生对于政治、历史教材一般都能看懂。在政治、历史学科里,“知”与“不知”的矛盾并不突出,更多的是“知”的多与少、深与浅的差异。历史、政治有一句秘言:“死去活来,得意忘形;穿针引线,虚实结合”。套用一句卖油翁的话:无他,但心熟耳。

在现代社会中,学习已成为人生的重要需求。树立自主型的学习观,自觉地、有目的地学习,“懂学”、“会学”,已成为时代对人的迫切要求。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是一些最基本的方面:

一、培养兴趣,轻松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政治、历史,首先就是要培养对政治、历史的兴趣。

二、“抓基础、重平时”

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平时的基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历史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更需要的是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政治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把握三句话:以本为本,重视基础,训练能力。以本为本,就是要处理好教材与参考资料的关系,必须以教科书为学习的根本,尽可能地掌握教材,决不能离开教材看资料。重视基础,就是要特别注意学习好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让每一个知识点过关,老老实实在打好基础;训练能力,就要要认真仔细地完成每一次测试,检查知识不足,提高应试能力。

1.听课的方法。听政治、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初中阶段的课堂笔记,一般是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

2.阅读教材的方法。要想有丰富的政治、历史知识,主要是靠阅读。一般地说,阅读包括认读和解读。认读是搞清阅读材料的文字含义。在认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在含义,这就是解读。不仅要搞清楚 “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要探讨“为什么”的问题。阅读的方式,有泛读和精读之分,要求也不一样。此外,要熟悉教材,就要把教材精读数遍,一般是逐字逐句地读,不放过课文的注释和插图。然后要背教材,各个知识点都不能放过。背的时候通常是先读一遍要背的内容,然后边写边记忆。过一段时间后,再在脑子里如放映电影一样地重过一遍。由于记忆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其间伴随着遗忘,所以在进行下一步的时候,有必要再对前边的内容简略地重复一下。记忆就是这样在迂回中不断前进的。

3.记忆的方法。学习政治、历史对学生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具体的记忆方法有很多,如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逻辑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归类记忆法、提纲记忆法、图表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等。

4.练习的方法。题虽不少,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考察记忆能力的,只要你把书背会了,这种题并不难做.一类是侧重于考查思维的,这一部分题目如果你没有那个能力,书背得再多也没用。练习对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运用等是必要的,有意义的练习实际上是一种新情境下的继续学习,学会做作业,也是学习的一个方面。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重要的一是通过练习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二是学会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三是将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四是及时发现学习上的问题,查漏补缺。在练习的方法上,要学会审题,特别是明确题干的含义及要求;要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规则,按照要求进行解题;要把握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于是在无数单选、解析、问答的磨练中,你日渐熟悉的知识点终于织成了一张网,将每一道考题牢牢地揽在其中,而不放过一条“漏网之鱼”。 5.复习的方法。“学而时习之”,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达到“在脑子里翻书”的境界,对教材相当熟悉。一般来说,复习的类型有随堂复习、课下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等,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因为政治、历史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注意科学合理,确保能够按时完成。

6.答题的方法。政治、历史对文字组织的能力要求很高,平时一定要多加锻炼,多做些文字题,不要图省事而只做选择题,不愿练习问答题、材料解析题,不能只重答案,而不考虑组织语言。

目前所学的政治很简单,几乎都是强调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考试时你只要以接受到的最真诚的道德知识加上书上的标准答题就行。政治学科“题目在书外,观点在书内”,也就是说,政治题目的背景材料是随处可取的,千变万化,灵活运用的成分多,大部分题都是要求运用课本上的原理去分析时事。你想指望背一背就能应付,不大可能,但,既然观点在书内,也就是说,千变万化的材料要考的依然是书上的知识点,也就是说万变不离其宗,因此,我们只要平时认真听课,把课本上的知识熟练把握、理解透彻,经过一定的训练,便能做到。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题目是你曾经见过的,更不必费心去背某道题,只要掌握了方法,是很好解决的。方法:“问题出处要明确,结构联系定答案”。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其次是表达。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关键是把要点写出,因为评卷时是按点给分的。在分条时有一个技巧,即根据所给的分数决定要分几条。一般一个要点是两到三分,如果一道题是八分,那么很可能它的要点就有四个。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实在想不出还要答些什么,也要尽可能写满那个推算出的条数。同时,还要注意序列号的安排。大点小点用不同的序列号标出,就会显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这样也就不容易丢分。最后,字迹一定要工整。

以上所述,只是概要性和提示性的,未能一一具体展开,也不可能涵盖所有的政治、历史学习方法。重要的是,在实际中要摸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尤其是通过自己的实践,逐步形成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优良的学习作风。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