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的分类
什么是学术论文?
学术是指系统的、专门的学问。论文是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理论性文章。所以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理论性文章。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而不是一般的“学术体会”;是对某一学科领域科学规律的提示,而不是某些现象的直录、材料的罗列、事件经过的描述;是对真理的探求和发展,而不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简单重复。学术论文的作者必须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观察和分析带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引述各种事实或道理去论证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向学术界表述自己研究的最新成果。
论文的分类:
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
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什么是综述:
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第二篇:论文分类
论文分类
序号
论文
校定类别
备注
SCI
A1
检索证明
EI(国外期刊)
A1
检索证明
SSCI
A1
检索证明
A&HCI
A1
检索证明
CSCD-核心库(折算影响因子≥0.5)
A2
分类证明
CSSCI(折算影响因子≥0.5)
A2
分类证明
EI(国内期刊)
B1
检索证明
CSCD-核心库(0.35≤折算影响因子<0.5)
B1
分类证明
CSSCI(0.35≤折算影响因子<0.5)
B1
分类证明
国外英文期刊
B1
分类证明
EI会议论文
B2
检索证明
CSCD
B2
分类证明
CSSCI
B2
分类证明
SCD
B2
分类证明
CSTJCR(折算影响因子≥0.5)
B2
分类证明
英文期刊
B2
分类证明
中文核心期刊
C
分类证明
CSTJCR
C
分类证明
CPCI-S
C
(理工科)检索证明
CPCI-SSH
C
(文科)检索证明
其他正式公开出版刊物
D
可在以下数据库查询中文核心期刊及论文被检索情况。
1.图书馆网站核心期刊查询系统:XX
2.图书馆网站EI检索、SCI、CPCI查询系统:XX
成果级别:
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学术性的竞赛才能算前三个级别,行业协会等民间的算“其他”。专利算“其他”。
国家级及以上
省部级
校级
其他
第三篇:垃圾分类论文
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思考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是永不枯竭的矿藏。任何垃圾均有相应的回收再生技术,使之可以作为“二次资源”进入新的生产循环,从而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垃圾只有进行分类,才能使之变废为宝。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问题日益突出。我国668座城市,2/3被垃圾环带包围。这些垃圾埋不胜埋,烧不胜烧,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危害。
根据垃圾问题专家王维平的调查,垃圾资源化潜力随着生活水平和经济的发展也不断增长。在垃圾成分中,金属、纸类、塑料、玻璃被视为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可直接回收利用率应不低于33%。而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所以说垃圾山可以变成金山。各种固体废弃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选开就是资源。如果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蕴含的资源潜力,仅北京每年就可获得11亿元的经济效益。
可见,消费环节产生的垃圾如果及时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途径。
但是在当前中国的社会形势下,垃圾分类艰难依旧。
国营垃圾回收日见萎缩。我国是最早提出垃圾分类收集的国家之一。就拿北京为例:1965年,二坏路以内,国营废品收购站有2000多个。80年代后,其规模严重萎缩;1997年,三环路以内的国营废品收购站仅剩16个。我国现在垃圾分类处理的设备较少,通过机械化分类成本较高,规模有限,不能满足垃圾分类处理的需要。
拾荒大军取而代之问题多多。这些民间自发的拾荒者,均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检验和约束,致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他们自身的传染病发病率也较高。
袋装垃圾并非长久之计。许多消费者将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装垃圾,给垃圾的回收利用和分类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给垃圾填埋和焚烧带来新的问题。
分类垃圾桶的困惑。虽然采用了分类垃圾桶,但许多人不知如何进行分类投放。在一些社区,由于民间环保组织的倡导,也开展了垃圾分类的尝试,但环卫局的垃圾车又把分类好的垃圾倒到一起运走了,严重挫伤了百姓的环保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可见,没有完整的收购、运输、销售、加工、成品市场等组织的再利用产业体系的支持,垃圾分类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只能是劳民伤财的空忙。
既然提倡和推广垃圾分类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好事和善事,那么,为最大限度地推广、普及这一做法,政府和我们每一位公民应该如何努力。先行试点,逐渐铺开。
在推进垃圾分类试点的同时,可通过整顿和规范废品回收市场,收编“马路游击队”,通过设立准入机制,引导这一人群由粗放式垃圾分类向精细化分类转变,由松散无秩序性向定点规模化转变。同时将推行垃圾分类的政策与为弱势群体创造就业岗位联系在一起。试想一下,一批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家庭妇女,加入了废弃物再利用项目,她们将初步分类的有机垃圾再次进行分类,然后用有机垃圾去喂蚯蚓。蚯蚓产生的排泄物“蚯蚓土”,被作为肥料出售。此举不仅改善了环境、让妇女提高收入、也让更多基层群众成为垃圾分类理念的支持者和传播者。
深化试点,追求数量却不注重质量是不行的。现在硬件是具备了,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和主观意愿不强,环保意识薄弱,垃圾分类知识匮乏。导致现在还只是一小部分人认真参与垃圾分类,大部分还是按照以前的习惯扔垃圾。所以将垃圾分类引入学校,教育学生将垃圾分类投放,学生回家会监督和指导家长怎样进行垃圾分类。从入幼儿园到大学,垃圾分类与减量应该是他们的必修课程。上班族应该自学或单位组织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社区不上班的居民,通过超市、公园等中间环节,发放资料,并真实地告诉他们做垃圾分类可以节省更多钱,一般这类人年龄偏大,教他们省钱更易接受。
重在持之以恒。垃圾分类的好处确实不少,可谓利国利民,可从一些地方开展的情况来看,效果却并不理想。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群众的环保意识没跟上,嫌麻烦外,也与职能部门工作不力有关,如开始时轰轰烈烈,可慢慢的力度就不够了,各项配套服务也没跟上,最后自然是虎头蛇尾了。要让这项工作能收到实效,就应多管齐下、持之以恒。因此有关方面除了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外,还应提供更多便民服务,增强可操作性,让群众不仅能知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更能从中真正尝到甜头,得到收获,这样就会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源头分类的意识已进入,但终端的处理是否需要加强?当然,垃圾分类还需要有专业化管理、精细化操作和产业化运营。也就是说,所有的垃圾都要有专门人员上门进行回收,并把垃圾分类的标准更明晰化,而不是简单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这样,更利于培养居民垃圾分类处理习惯,同时也可让分类后的垃圾有一个更合理的归宿。
总之,垃圾分类的主力应是居民本身,要落实到户才有效力。试想如果垃圾在家里的时候是混装的,大家出门之前再分类,最后效果一定不好。不如每户发几种颜色的家庭装小垃圾桶,在家里扔的时候就分好了,那么拿去社区的分类箱就不困难了。因此发挥我国人口大国的优势,动员广大人民积极参与自家垃圾的分类工作,并且建立垃圾分类储运的运作机制和回收利用垃圾的下游产业,就完全可以让垃圾变废为宝,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
第四篇:2010届论文选题汇总(分类)
人力资源管理系2010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2、城市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养老问题的重点、难点与对策
3、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效益研究
4、高校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研究
5、五家渠人才活力评价与实证研究
6、高校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7、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机制
8、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点与途径研究
9、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改革
10、基于**理论的**公司胜任能力评价
11、××企业劳资纠纷现状及管理对策
12、××企业职工工资效益分析
13、××企业提升员工的忠诚度探索
14、××企业企业激励机制构建探索
15、员工满意度调查研究xx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研究
16、××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7、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8、教育与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中作用的调查与分析
19、××地区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20、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的路径思考
21、家族企业发展中核心劳动力的利用与开发
22、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对策
23、新疆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研究
24、新疆民营企业人才获取障碍研究
25、新疆少数民族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26、新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动力机制研究
27、新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培训机制研究
28、新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流转机制研究
29、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30、企业(或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改革
31、西部高校教师人才引进问题研究
32、独立学院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33、工作分析在**公司的应用
34、基于职能外包的CNOOC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35、**企业人力资源预测与对策研究
36、农六师养老保险现状及问题分析
37、X企业内部晋升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8、基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公务员激励机制设计
39、五家渠出租车司机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问题研究
40、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调查与分析
41、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42、新疆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43、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基于五家渠市的调查与分析
44、城市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基于五家渠市的调查与分析
45、新疆扩大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46、企业并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与文化整合47、科技企业并购过程中人力资源整合问题研究
48、如何建立高效组织的领导力与执行力
49、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对中国西部企业的启示
50、非赢利性组织和赢利性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研究
51、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52、面向知识经济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对策研究
53、避免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5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及规避策略研究
55、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56、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57、xx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58、社会企业转型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59、农村人力资源发展与规划初探
60、兵团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机制完善途径研究
61、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设计研究
62、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研究
二、员工招聘
63、××企业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创新
64、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招聘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分析--------以X公司为例
65、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当前职业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三、员工培训:
66、浅论员工的心理培训和潜能开发;
67、关于对XX企业管理层“领导力”的实务培训体系研究
68、关于对XX企业管理层“执行力”的实务培训体系研究
69、关于对XX企业管理层“学习力”的实务培训体系研究
70、现代企业人才职业化培训与开发
71、××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方案的设计
72、××公司员工培训与开发体系的再设计
73、应用新兴技术培训的有效性研究
74、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市场的现状调查和发展趋势预测
75、培训风险规避研究
76、员工培训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
77、新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
四、绩效管理:
78、企业管理者的绩效问题研究
79、用**理论分析评价**公司绩效管理
80、××企业绩效管理模式研究
81、企业管理者的绩效问题研究
82、某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操作方案研究
83、Xx公司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及对策
84、**公司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85、员工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设计
五、薪酬管理:
86、××企业提升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
87、新疆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88、XXX公司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9、基于职位评价法的薪酬管理
90、销售团队薪酬方案设计
91、薪酬沟通的障碍与疏导
92、Xx公司自助式福利设计
93、***公司薪酬结构设计(改进)研究
94、基于战略视角的***公司薪酬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匹配研究
95、***公司外派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方案设计(改进)研究
96、***公司宽带薪酬设计
97、***公司(职位、技能)薪酬体系设计
98、***公司自助式福利体系的设计
99、***公司岗位评价设计研究
100、***地区***行业薪酬调查方案设计与实践
101、***公司员工(核心员工、销售人员)薪酬满意度调查研究
102、昌吉州产业技术工人薪酬满意度调查研究
103、不同薪酬福利管理模式对员工激励的效应研究
六、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104、X企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通道设计
105、X企业职业生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06、商学院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分析
107、对商学院学生考证热现象的理性思考---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
七、员工管理:
108、*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
109、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
110、员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111、兵团农牧团场基层干部压力及对策研究
112、劳务派遣公司对被派遣员工的管理问题研究
113、劳动合同法下餐饮企业的用工机制研究---以x公司为例 114、新疆高校经管类教师工作压力源的识别及对策研究 115、自我效能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116、工作压力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及对策研究 117、工作态度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118、组织支持对员工工作压力和身心健康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 119、民企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120、论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宿感之间的关系
121、如何处理员工的“职位垄断”
八、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
122、××企业的团队建设问题与对策
123、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
124、销售团队建设和销售人员的激励与考核
九、就业与创业
125、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力择业倾向调查研究
126、关于高校大学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运行机制研究 127、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障碍若干问题研究
128、少数民族妇女就业问题研究
129、大学生去基层就业问题研究
130、影响大学生自主成功创业的因素实证分析
131、××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132、浅析新疆少数民族妇女就业问题
133、贫困大学生就业渠道模式研究
十、其他:
134、××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
135、劳动合同签订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136、企业经理人道德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137、如何有效利用职工中的非正式群体
第五篇:垃圾分类小论文
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离开它。我们的课本上有这么一句话“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美丽、可爱的蓝色星球”。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问题日益突出。我国668座城市,2/3被垃圾环带包围。埋跟燃烧垃圾是大部分地区处理垃圾的方法,但这样的方法会导致大气污染、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对环境的破坏极其严重。由此可见,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垃圾分类回收,对于环境的保护作用是巨大的。例如: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情况,只要我们做好垃圾分类回收,问题就自然大大降低。
垃圾分类回收不仅对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对经济的作用也是极大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费用是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一百至几百元不等。高昂的费用也是大部分地区采取埋跟然受垃圾进行处理的原因之一。但垃圾其实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要分类回收好,从而得到经济利益是巨大的。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双,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此外,垃圾分类有利于社会和谐。党的十八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倡导垃圾分类、落实垃圾分类,这正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表现之一。在我国,因为要在某地区建造垃圾焚烧厂而引起居民与政府间产生矛盾的事情屡见不鲜。但其实只要我们按照垃圾分类的原则分类好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有关部分在处理垃圾方面将得到极大帮助,从而较好地采用环保的垃圾处理方法。垃圾处理好了,不再排放出有害气体,不再污染土地,不再影响水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行动起来吧,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做好垃圾分类;为了一份洁净,让我们合理投放垃圾。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家里,抑或是在公共场所,让我们的举手之劳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美德。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好,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文明、更进步!垃圾分类、低碳生活,关系你我,利国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