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四步曲
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四步曲
官路镇中心小学余桂仙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的主要教学任务。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里就对低年级的识字进行明确规定,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如何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是教师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总结归纳一下,低年级识字教学可以分四步进行,简称四步曲。
一、我想学——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会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而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
1、明确识字的目的。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明白识字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会从思想上树立起我要识字的欲望。
2、创设有利学生学习的情境氛围。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面对枯燥、大量的生字,作为6、7岁的儿童本身会产生一种恐惧和厌烦。因此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和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让他们觉得识字是有趣的,使他们喜欢学习汉字。
二、我会学——读准音,认清形。这是识字教学的重头戏。在课堂上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让生字变得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1、动作识记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表示动作的字。例拉、提、举、、、2、图画记忆法一些象形字适合这种方法。如山、水、火、、、3、字形联想记忆法 我们的汉字虽说是表意文字,但是是经过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帮助识记字形。如“尾”字,让学生想像,前面的部分就像动物的身体,竖弯钩就像动物的尾巴,所以这个字就是尾巴的尾。
4、数学识字法。
加一加就是两个或几个熟字相加变成一个新字。如“禾+日=香”。
减一减就是用合体字减去一个独体字或偏旁变成一个新字。如“加-口=力” 加减混合式 就是利用形近字换偏旁变成一个新字。如“跳-足+木=桃”
5、编顺口溜或编谜记忆法 这种方法不仅学生喜欢,而且效果很好,经常引导学生编一编识字顺口溜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特别是一些形近字的辨别,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有水是浇,有火是烧,有日是晓,有丝是绕”,“ 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三、我理解——懂得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理解字义。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再如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加拼音、组词,课前预习就要解决一些问题。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做好提前预习,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学习量和学生个体的经验结合起来,就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
四、我会用——能用生字组词造句。找一找,在课文里它躲在什么地方?平常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你能给它找找朋友(组词)吗?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能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了独特识字的能力,为以后的语言文字知识、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低年级写字教学领路四步曲
低年级写字教学领路四步曲
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个个能写一手好字,当自己批阅作业时,就好像在欣赏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要实现这一愿望,作为老师就必须在学生初学阶段能较好的引导学生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而学生写字的起步在低年级,基础也在低年级。在学生学写字的启蒙阶段,老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我们可以从激趣、正形、笔画、结构这四个方面入手。下面我就从这四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从激趣入手
“万事开头难”,写字的启蒙教学是很难的。写字对一般人来说是件枯燥的事,要让低年级学生变“要我写好”为“我要写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十分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俗话也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写字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才会肯写、乐写、坚持写,写出来的字就会比较端正整洁。
1、说书史,引崇敬之感
我们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甲骨文、石鼓文,发展到篆书、隶书,再到日后的草书、行书、楷书。在这浩瀚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令后人景仰的大家,有王氏父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等。书法史上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书故事。我们在写字教学中有重点地向学生地介绍书法史上一些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勤学苦练书法的事迹。如介绍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看到晋古碑,在碑前观了三天才离去的事迹;又如介绍怀素和尚,为了学习书法,他曾广植芭蕉,以蕉叶代纸。一次他带着自己的书法作品,不远万里到京城长安去请人指教的事迹。通过说书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对书法家勤学苦练的精神的崇敬之感油然而生,又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2、赏书美,激钦慕之情
汉字不仅有应用价值,还有欣赏价值。优秀的书法作品,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通过让学生欣赏历代书法家不同风格的作品,能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钦慕之情。例如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大气磅礴,沉稳端庄,血肉饱满,不仅是欣赏的绝作,而且是学习的范本。又如通过展览字写得好的学生的作业,老师适时对部分作品进行讲解说明,引导学生欣赏、品评,让学生耳濡目染,对照比较,也能激发学生的钦慕之情,还能激发学生按要求写字。
3、谈实用,动向往之心
书面表达是人类交际的基本手段,字写得怎么样直接影响着书面表达的效果。写字是书法的前奏,是通向艺术殿堂的途径之一。进行写字教学时,认真教育学生,使学生懂得把字写好,不仅是更好地完成各种书面作业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利于学习、交际和将来工作。通过对写好字的意义、实用性的认识,使学生逐步把兴趣迁移到学习写字上来,逐步产生写好字的需要和动机。
4、搞竞赛,助成功之望
适当地组织学习竞赛,也是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活动过程中,人的威信动机和自尊、自信、自我求成的需要得到强化,而竞争心理又会反馈为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兴趣的提高。如在班级开展书法月竞赛,即每个月进行一次书法比赛。先评选出优秀作品在板报上展出,再评出写字有进步的学生,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使学生对练字充满热情和信心。
二、从正形入手
所谓正形就是解决执笔方法和纠正不正确的书写姿势问题。掌握正确的执笔及书写姿势是写好字的关键,而且也是今后学习流畅快捷的行书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写字启蒙教学时,解决执笔方法和纠正不正确的书写姿势问题非常重要。
1、现身说法,明确姿势
良好的执笔习惯和写字姿势的养成应先于汉字的书写。一年级开学第一、二周是进行执笔教学和写字姿势的良好时机。在培养正确的执笔与书写姿势时,教师要善于示范,进行现身说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执笔方法和正确的写字姿势。如先向全班学生示范,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坐姿是头正身直,手脚放平,眼隔一臂,胸离一拳;执笔方法是手腕触纸面,掌心里面空,拇指食指捏,中指下面贴,笔杆向后倾,笔尖朝左前。集体讲解之后,让学生模仿练习书写姿势,对个别一时掌握不了的学生,再进行一对一地讲解、示范、纠错。
2、榜样激励,纠正姿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树立能很好地解决“学要有对象,赶要有目标”的问题。在班级当中开展竞赛,树立榜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发他们敢为人先的意识,还能培养班级集体合作的精神。如在每一节写字课上,小组进行写字姿势比赛,每周进行总结,选出优胜组进行表彰,树立榜样,以此来纠正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难以保持的问题。
3、常常监督,养成习惯
习惯是某些长时间的行动和心理活动所造成的动作和心理趋向。不良的书写习惯会导致学生形成不认真的心理趋向,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如果书写时长时间不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很容易发生脊柱后凸(驼背)或侧凸(脊柱偏歪)等畸形。所以教师一定要时时提醒学生,告知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会带来的后果。做到常常监督。如在写字时,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监督,时时提醒。把养成学生正确的执笔书写姿势贯穿在写字教学中,最后达成形成终身良好习惯的目的。
三、从笔画入手
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说:“轨道居先,装饰居次。”写字首先应练习好“轨道”,即基本笔画。基本笔画是汉字构成的基本单位。写好基本笔画是写好汉字的第一步。
1、明了写法,切实指导
中国汉字仅八种基本笔画,即点、横、竖、撇、捺、钩、折、提。笔画好比零件,结字好比装配。笔画写得笔笔过硬了,装配起来就容易,写的字才能合格。所以教师在笔画训练的基础阶段,要使学生明了各种笔画的写法,要切实指导学生严格按照笔画的运笔过程来书写。如“竖”的写法,起笔向右下略按,接着调整笔尖向下运笔,笔尖与纸面始终保持同一倾斜度,出锋收笔。
2、多种手段,强化训练
写好基本笔画应强化训练。要使笔画书写有趣味,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采用形象化手法等多种手段进行训练是个好方法。如:
(1)横:我们是这样介绍的:横有长短仰卧之分,短横一般情况向上,稍微向上挺,如一片秋叶,如一扁舟,如一飞鸟。长横如一个小山坡,如一个担夫负重时的扁担,两头稍向下弯。我们向学生介绍完横的特点后,用儿歌来帮助学生理解,诵读为:短横如秋叶、扁舟和飞鸟,长横如山坡、负重的扁担。
(2)撇:先向学生介绍撇有多种,按长度分有长撇和短撇;从书写方向分有平撇、斜撇、直撇之分。接着我们用形象化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短撇如坚硬有力的鸟嘴;平撇如古人头盔顶上的红缨在迎风飘动;长撇如柳枝飘动;竖撇如古代仕女行走,长裙拂地之仪。然后用大屏幕出示鸟嘴图、古人头盔图、柳枝飘动图、古代仕女行走图分别与短撇、平撇、长撇、竖撇进行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3)点:告诉学生,组合点要写得好,关键是笔断而意要连。学字头,小字头,三点水,八字底和四点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为笔画意向对准字的中心。可以想象为:学字头、小字头、三点水其外边成弧形,八字底和四点底如老翁的胡须。
四、从结构入手
低年级初学写字结构的掌握也非常重要。目前写字教材中的结构原则、方法多沿用传统的毛笔书法,以黄自元的《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或叶圣陶题签的《中学生字帖》为案。其实,汉字结构的所有特点和规律可概括为:稳、匀、变、自然。
1、稳
就是重心平稳,给人以稳健有力的感觉。这是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古人曾说过:“字怕吊,人怕笑”。字为何怕吊?把所写的字垂直挂起来就看出你的字是否端正了,这应是习字的第一关。观古今书法家碑帖,其字无不给人以稳定安详之感,即使偶有不稳的感觉,那也是一种险中之稳或稳中之险。
造成学生写字结构不稳的原因有二:一是写字姿势不安稳,歪头、斜身、跷脚,都会造成写的字重心偏离;二是写的横不平稳、竖不直挺,致使写的字软塌、倾斜。教师可以从以上两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
2、匀
是指汉字的笔画、结构之间要比例适当、让就合理。不少书法家认为,不匀是造成结构难看的重要原因,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一环。在写字时,要指导学生对各类结构的字进行细心观察,分析各部分所占位置的比例关系。如独体字要引导学生安排好笔画之间的空白,使笔画间隔均匀、美观;一般左右结构的字可以分析为“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等”的比例,也可按两边高低分类:“左高右低”、“左低右高”“左右等高”。一般结构学生容易掌握,最难安排的是左中右结构和上中下结构的字。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中下结构写得瘦长的字,分析哪些笔画可以压扁一点,哪些笔画可以向两边伸展,从而明白其书写规律。
3、变
是指相同的点画或部分要有变化。或粗细不同,或方向变换,或长短各异,或大小不一。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笔画的变化,掌握书写规律。如“餐”字,本应有三捺,但唯有把“又、良”的“捺”改成“长点”,“人”字写得宽,撇捺伸展,这样才能使整个字重心平稳、结构美观。
4、自然
就是说每个汉字都有它自身特有的形态特点。如长短肥瘦、向背孤单、偏斜疏密等等;有的字或方或圆,千奇百怪,各有特色。因此,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按其本来面目书写,抓住每个汉字本身的外形特征,使所写的字自然美观。
以上“稳、匀、变、自然”几乎概括了汉字结构的所有特点,教材中对结构的分析无非就是这几个字的引申发挥而已。
写字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只有做好了领路人,让学生在写字方面入了门,再带领学生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学生们都一定会写一手漂亮的字。
第三篇:古诗教学“四步曲”
古诗教学“四步曲”
关王庙中心校 太尔凹小学 石秀珍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遗产的精髓,它意境深远,内涵深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哲理,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在进行古诗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韵律美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具有独特的节奏美和音律美。朗读古诗是感受古诗、鉴赏古诗、体会意境情感的第一步,它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那些只可意会的丰富内涵。对于不同的诗歌选择不同的有效的诵读形式,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登鹳雀楼》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找诗中互相对应的字眼,学生很快找到了:“白日”对“黄河”,“依”对“入”,“山”对“海”,他们还知道了这些字眼像对联一样词性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容易记忆。
二、品词赏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多为名篇,在这些诗句中诗人用词精妙。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那些关键字词,通过赏析这些字词,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全诗的情感或意境有准确的感悟。
三、激趣联想,领悟诗歌的内涵美
古诗词语言凝练、蕴含丰富,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发挥
无穷的想象,不仅要读懂古诗词的表层意思,更要读懂它的言外之意。丰富的想象、联想是鉴赏诗句的重要方法,边读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以此种形式激发孩子对诗歌的喜爱。
四、多样整合,享受诗歌的运用美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将古诗词教学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如每节语文课前3~5分钟,安排孩子们诵读古诗,每日评选“最佳诵读小明星”;每周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词,进行古诗配画并展示评奖;每月将孩子学习古诗词的收获汇报给家长。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亲近了古诗词,就会去感受,去发现,去运用了古诗词。所以,只要我们重视古诗词的教学,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喜欢古诗词,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
第四篇:浅析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浅析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识字是他们学习的重中之重。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在小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发展中,识字是前提。一直以来,老师们在进行识字教学中都是依靠“老师讲,学生学”的这种模式来进行教学,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以实现。那么怎样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探索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的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是我们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我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趣味识字,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好动,好讲话,坐不住。如果我们在课堂的一开始就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那这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首先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乐于学习。
(一)利用图画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一些象形文字的图画。如教学“日、月、山、火、田”这些字时,我们可以利用简笔画,如教学“山”字时,在黑板上勾勒出山的简笔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牢记在他们的脑海中了。
(二)在游戏中识字
玩是孩子的天性,而做游戏更是孩子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若能将游戏恰当地运用到识字教学中,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猜字谜、找朋友、成立错别字医院等游戏,孩子们都很感兴趣,都会踊跃参加。
如教学“岁”字时,就可以出一个字谜:“山字下面半个多”;教学“休”“看”等字时,可出示“人、木、手,目”等字,让学生去找,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而“错别字医院”更是将学生的兴趣推向了高潮,使得原本枯燥的识字变成了有趣的游戏。课堂成了孩子的游乐场。这样,学生由被动识字变成主动识字。事实证明:学生们在游戏中识字既快且不易忘。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
当今社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一种现代化工具,它被很多老师广泛使用。运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可以形象生动的向学生展示这个字,怎样给这个字找朋友。甚至可以利用学生们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把生字和动画片里面的人物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效果很显著。
三、转变观念,愉快教学
在以往识字教学中,老师总是站在自己的位置,让学生被动的记,不停的抄写。试想一下,这样下去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久而久之,他们会不喜欢学习。只有调动学生的识字意愿,才能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高兴,让“苦学”变为“乐学”。
人们都有爱听好话的心理,何况是七八岁的孩子呢?他们思想单纯,更应该哄哄捧捧。这一点,我们深有体验。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呵护他们,不要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做朋友,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多表扬他们,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多用“你棒极了” “你提的问题真有水平”“你真是好样的”…… 来表扬他们。这样也会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合作识字
学习是个互助合作的过程,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教学中我们一直提倡互助互学。首先,我们将前后同桌的学生作为一个互助学习四人小组。在学习中,他们可以互相听读,听写,讨论,检查等。例如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时,小组长带头起好“小老师”的作用,其他组员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怎样朗读。其次,在平常的识字教学中,如果学生有不认识或遗忘的字词,既可问同桌,也可小组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互助互学中学会了不同的识字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和识字能力。
五、自主识字
在经过基础的识字教学以后,低年级的学习就进人了课文学习阶段。在这里老师就要逐步让学生养成预习课文中的生字的习惯。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认一认这些字,说一说哪些生字好记,哪些不好记。怎样给生字加偏旁,去偏旁。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从而学到更多的生字。
六、多样化识字
学生在课本中所学到的字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包含的东西实在太有限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起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语、商品包装袋、还有各种报刊杂志收集起来,作为他们自己喜爱的“课外识字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收集、整理,这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随着学生收集的材料越多,他们的识字量也就越大。如果不及时巩固运用,就会渐渐遗忘。因此,我们可以在班上制作“识字袋”,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一张纸卡上,然后装进袋里。每周分小组举行识字比赛,认识上面的字。孩子在比赛中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就更加丰富了。
素质教育强调以学为主,以教为辅,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动教学的格局,向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向运动发展。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积极探索省时高效的识字教学方略,切实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责任对传统的学习模式探索改革,让孩子们能在开发性的氛围里愉快、自主地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五篇: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内容摘要:重视小学低年级孩子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识字兴趣的培养。识字量的多少是学习语文的前提条件。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低年级教学语文的重点。我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灵活地溶合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能主动参与,成为识字的主人。为学生铺路搭桥,引领孩子们走进识字天空,开拓识字天地,让孩子们展开创新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关键词:习惯、兴趣、识字、写字、落实。
低年级的语文课,重点应该在识字和写字上。可我们常常一堂课下来,似乎重点没落实,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
想要低年级的课标得到落实,首先要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古人说得好,习惯决定性格,所以在教学低年级时特别要重视学生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一年级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拿笔的姿势、坐姿很不规范,字也不按正确的笔顺写。如:“口”字,它的笔顺每个学生都知道,可在平常写字时很多学生总习惯两笔写成。如果不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按笔顺写字的习惯,也许字学多了以后,写字时总会出现少笔划、多笔划、错笔划的现象。所以从低年级起就要让学生细致的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导该怎样把生字写美观。
二、重视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识字有了兴趣,他就会主动去学习。因为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而且每一篇课文都要求认识十几个生字,所以要想用事半功倍的办法让学生记住更多的生字非常的重要。老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的切入点。每节课中一定要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游戏或者练习。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得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就达不到意想中的知识。
三、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和技巧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让学生去寻找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如:三点水的字与水有关,单人旁的字与人有关,足字旁的字与脚有关„„鼓励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记住字音、字形。如果遇到一些动作的字,光靠语言来解释非常抽象。如:“踢”、“拍”等字,就让学生做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字形。有些字还可以借助儿歌、谜语来激发兴趣。如第三册《语文园地四》中“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就认识了“泡、饱、跑、抱、袍、炮”这六个字。对于形近、音近的字,就要求学生抓住异同点巧记,如“乌”和“鸟”。学生往往在这个点上出错。教学时我特别提醒学生要仔细观察,哪个字有点哪个字没点。有的学生说“鸟”的一点就是鸟的眼睛,在认识“喝”和“渴”时,有的学生就自编顺口溜识记:口渴要喝水,“渴”有三点水;喝水要用嘴,“喝”是口字旁,这就很轻松、愉快的记住了字音、字形。除此之外还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在校内,在家里,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看商标字、招牌字、广告字„„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就自觉地识记。我还经常给学生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让学生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坚持这样引导,学生不仅增识许多汉字,而且在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等方面收效很多。
另外我还想反思的是“犯错”识字法:教学中,我有意犯错,让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从中可以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狐”字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俩字:抓狐。我说:
“抓”字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因为用手,所以右边是个“爪”。狐狸是个动物,是反犬旁,狐狸有爪子,所以右边是个“爪”。我有意把声音扬起来,并拉得长长的。这时,学生发现了错,争先恐后的叫起来:不对不对,“狐狸”的“狐”右边是个“瓜”。我说:“哦,这字我可经常错,你们可得帮帮我。”这时,学生来劲了,想了好多的办法帮我。有的说:“我在书上看到狐狸偷吃别人的瓜,所以右边是个瓜。”有的说:“狐狸长着狡猾的脑袋瓜,所以右边是个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思维激活了,他们主动探究识字的方法,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个字,我班的同学再也没错过。我也真诚的感谢他们。
四、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在认识基本笔划的同时就要求严格的笔划指导,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因为大部分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偏旁的书写,就可以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字里。如“休、体”等。虽然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如:半包围结构的字“店、座”,上下结构的字“尖、尘”。再加上左右结构的其他字,只要教师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找到认为比较难写的字,然后再教他。这样就能做到以学定教,体现因材施教。
五、巩固识字效果,分享识字乐趣
学生记得快,忘得快,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常常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运用中巩固识字: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的效果最好。还一方面把需要识的字编成句子、儿歌、短文,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另一方面还让学生根据“字换偏旁”、用“加减法”来记字?如“极”与“级”、“惊”与“景”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不但能较快的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进一步巩固了熟字,体会识字的乐趣。
无论哪方面的教学,都应遵循学生心里特点和认识规律,进行科学的引导,耐心的指导,把教学工作抓细抓实,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