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著作)评选奖励实施细则

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著作)评选奖励实施细则



第一篇: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著作)评选奖励实施细则

附件2:

佛山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著作)

评选奖励实施细则(试行)

根据《佛山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奖励办法》(以下简《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著作)的定义和要求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是记载、论述和总结自然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文献性资料,是科学技术实践的理论成果。它必须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探索性的特征。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价值。

学术论文必须有明确的论点、充实的论据和完整的实验数据、统计资料,凡属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方面的学术论文还必须附有关部门提供的鉴定意见或说明经济效益的文件。

学术著作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是阐述原始研究结果并公开发表的书面报告,具有系统性、理论性的专门著作。科普著作是把人类已经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以及先进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概括总结出来的科学著作。

第二条评选范围

一、自然科学各学科(包括基础科学、应用科学、边缘科学等)、技术、经济和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著作。

二、论文(著作)的主要作者(限3人),一般应是在佛山市从事自然科学各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技术应用、科学研究、科技管理等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或在外地进行相关合作项目研发的佛山市科技工作者,不包括在外地发表论文且新调入佛山的科技工作者。

三、参评论文(著作)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评选年度内在科协系统或所属各级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学术年会或专题学术讨论会上交流的论文;

2、评选年度内在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3、评选年度内在有关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

4、在评选年度内交流或发表的论文,但为某个专题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中具有关连性的论文组合,可视专题进展情况,适当延长年限;

5、在评选年度内出版发行的著作。

第三条申报规定

佛山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著作)评选每两年举行一次。

一、申报程序

(一)作者需填写《佛山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申报表》,并由所在单位在相应栏目签署论文真实程度及保密等级意见;

(二)作者应请本单位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并填写《作者本单位同行专家推荐意见表》;

(三)作者持以下材料向市级学会提出申请:

1、原件1套,包括:

(1)原文(包括专著、发表期刊、会议论文集、会议交流论文原稿等);

(2)填写好的论文申报表;

(3)论文摘要;

(4)科技检索报告、技术成果鉴定、获奖证书等有关证明材料;

(5)有关电子文档。

2、复印件2套,包括:

论文申报表及论文原文复印件(包括刊物封面、目录、正文等)、论文摘要、有关证明材料等,著作可不复印。

(四)各区科技工作者撰写的论文,按区科协规定的程序申报。

二、申报要求

(一)作者须工整、清晰地填写申报表。因填表不清楚、不规范造成的失误由作者自负。

(二)同一篇论文只能申报一次。

(三)未按规定提交申报材料的或过期报送的,一律不予受理。

(四)凡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的学术论文,一律不予受理。

第四条奖励等级标准

一、优秀学术论文的奖励按其学术和经济价值,分别为特等、一等、二等和三等共四个等级,具体说明如下:

(一)在某个研究领域和课题的科学理论上、技术上属国内的新发现、新创造或解决了国内尚未解决的问题,对科技进步或国民经济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达到国际水平,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论文可评为特等:

1.在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或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填

补了国内的空白,经国家级正式鉴定的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2.在技术、经济指标上达到或者超过国际水平,经实践证明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研究成果。

3.在有权威性的国际或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有权威性的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并被国内同行认为具有国际水平的论文。

(二)凡理论上、技术上有所创新,在国内同学科、同专业中属先进水平,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一等:

1.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或技术开发等某个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2.经实践证明在技术、经济指标上达到或超过国内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等成果。

3.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并被国内同行认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论文。

(三)凡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在应用上有较大的技术经济价值,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二等:

1.将国内先进技术或引进国外适用技术加以消化、创新,经实践证明对社会及经济发展具有使用及大面积推广价值的项目。

2.在综合分析大量国内外技术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对学科发展具有方向性、预见性和指导性意义的论述文章。

3.在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或在省、市学术年会或专业学术讨论会上宣读,并被省内同行公认,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论文。

(四)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论水平,对我市某一行业的发展或解决科学技术某一关键问题有突出效果,在技术经济指标方面达到市内先进水平的成果,可评为三等。

二、设立自然科学优秀著作奖

自然科学优秀著作包括: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和自然科学优秀科普著作奖。

(一)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必须具有:

1、科学性——专著要有科学依据;有准确可行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逻辑方法等,实验(计算)结果可重复、可比,结论逻辑明确。

2、学术性——对某学科某专题进行系统性(相互作用的各要素)分析的著作,对事物必须进行抽象、概括论述,使之上升为理论。

3、创新性——作者在著作中提出了新概念、新理论、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

(二)自然科学优秀科普著作必须是阐述、介绍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科

学方法、科学精神等方面的科学和技术的普及性著作,文字表述通俗易懂,有可读性、有一定的实用性和一定的创造性,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

第五条评选办法

一、组织领导

1.由市科协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佛山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每届任期2年。评委会对报送的论文(著作)进行统一的、最终的评审和评定奖励等级。

2.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根据需要设置若干个专业评审组,并报市科协备案。专业评审组对经各市级学会初评后的论文进行专业评审。

3.市科协学会工作部负责论文评审的日常工作。

二、评审程序和要求

(一)评审程序

1、初评

由市级学会负责本学科优秀学术论文的初评工作。

① 学会应根据申报论文的专业情况,指定1名在本学科(或技术领域)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作为该论文的推荐专家,填写《外单位同行专家推荐意见表》并附专家职称资格证复印件(学会盖章)。每位专家推荐论文最多不超过2篇。专家不得互相推荐各自的论文,否则按申报论文不合格处理。

② 各区科协选送的论文报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统一汇总后,再由评委会办公室根据专业分类,送有关市级学会初评。

③ 学会在初评中,先由学会学术委员会(或专业委员会、学组)对论文的方向性、科学性、先进性、实践性、逻辑性和文字性提出评审意见(包括论文特点、水平和价值的评语及等级的初步意见),再由学会理事会审定,最后按《办法》的规定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学会须在初评意见表上填写具体意见,加盖学会公章,并将符合与不符合评奖条件的学术论文分类,全部材料上报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常设地址:市科协学会工作部内)。

2、专业评审

由市评审委员会各专业评审组的专家对初评后的论文进行专业评审。

3、终审

由佛山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对全市申报论文进行最终评审和评定奖励等级。

(二)评审要求

1、学会在组织论文评审时,凡论文作者均不能担任评委。学会应对参加评议、审查论文的人员名单及审议内容保密。

2、申报的论文在初评、专业评审、终审过程中,均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给出评定意见。评审委员会的最终评定意见和评定奖励等级,报市科协备案。

3、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在评定特等奖、一等奖论文时,可根据需要聘请三名以上同行专家组织论文答辩。

4、作者应交纳论文评审费。

第六条奖励方法

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著作)的奖励坚持以精神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凡经佛山市科协批准的优秀论文,均给予表彰及奖励。

1、凡获特、一、二等奖的论文,由佛山市科协推荐参加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或向全国、省级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推荐,进行学术交流。

2、由佛山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向论文(著作)主要作者(署名不超过三人)颁发相应等级的《佛山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著作)证书》,证书复印件交作者所在单位,存入本人技术档案,作为考核晋升、聘任的依据之一。

3、向论文(著作)作者颁发一定数量的奖金。

4、由佛山市科协集中编印优秀论文目录、选编或文摘,分发给作者本人、有关学会及企事业单位。通过地方媒体(报纸、电台、电视台或网站)公布表彰获奖优秀论文作者。

5、如属应用性成果,由市科协向有关企业及单位推荐,使技术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6、获奖论文,如发现弄虚作假、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经查明属实,撤销奖励,追回证书和奖金,并按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处分,其法律责任由本人自负。

第七条附则

本《佛山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著作)评选奖励实施细则》由佛山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

二○○七年九月 重新修订。

第二篇: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和奖励办法

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和奖励办法

(2008年3月12 日)

为鼓励我省广大科技人员投身自然科学研究与开发工作,并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理性思考与总结,积极撰写学术论文,以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信息传递,繁荣学术,多出成果,快出人才,加快科学技术进步,推进我省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选范围

1.参加评选的论文,必须是属于自然科学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

2.参加评选的论文,论文发表和申报时第一作者必须是在本省(含中央在湘单位)工作的人员。

3.参加评选的论文,必须是在评选年前三个内公开发表的论文。

二、评选条件

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应具备理论性、创新性、实用性和探索性,对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设一、二、三等3个奖励等级。其评选标准为:

一等优秀论文应达到国际水平。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要求有重要创新见解和发现,对学科发展有重要作用;应用方面的论文,要求有重要的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价值及良好的发展前景。申报参加一等优秀学术论文的评选,必须要有两名(不同工作单位)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的推荐,一般要求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权威的国际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2)在国内著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等优秀论文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要求有创新见解;应用方面的论文,要求有技术上的创新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申报参加二等优秀学术论文的评选,一般要求是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或专业学报类)发表的学术论文。

三等优秀论文应达到省内先进水平。论文在理论或技术上有一定的创新性。

申报参加三等优秀学术论文的评选,一般要求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⑴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⑵省级学会评定的优秀学术论文。

三、组织机构

由省人事厅、省科技厅、省科协联合组成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主持优秀学术论文的评审工作。

四、评选程序

1.省科协所属省级学会、市州科协和高校科协为全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申报的推荐单位。

2.优秀学术论文采取限额评选的办法。评选总额及一、二、三等奖比例由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在当年的评选通知中公布,并向有关单位下达评选优秀论文的申报指标。

3.优秀学术论文的评选,必须先由论文第一作者向所属学会或科协提出申请,填写《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申报评审表》一式两份,连同论文全文一份(要求为公开刊物发表的论文原件或复印件);外文论文除复印件外,须提交中文详细摘要一份。若属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方面的论文,还必须附上有关部门提供的鉴定意见和说明效益的证明。论文引用情况和效益证明材料将作为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篇论文不能同时通过多个单位进行申报。论文第一作者每届限申报一篇论文。

4.申报论文由各推荐单位组织初审、推荐等级,填写《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申报评审表》的有关栏目,并加盖单位公章。

5.论文推荐单位应将评出的论文,连同全部有关材料上报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送审时应一次交齐全部申报材料,并按有关规定缴纳评审费。

6.优秀学术论文的评选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实事求是、优中选优。

经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评审后,论文水平如未达到所申报的等级,则作降等或落选处理;如超过所申报的等级,亦可升等。

7.学术论文经评审后若未达到作者申报的等级,作者有权撤消原申请,并在《优秀学术论文申报评审表》“申报栏”予以说明。

8.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的评选结果,在正式公布前进行公告,并设立一个月的异议期。

五、奖励办法

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每两年评选一次。由省人事厅、省科技厅、省科协向获奖论文作者颁发相应等级的优秀论文证书。优秀学术论文证书可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技术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如论文作者是两人以上的获奖论文,其论文证书按论文发表时的署名顺序发至第三作者。

六、附则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实施,由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和奖励办法

附件1

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和奖励办法

为了活跃学术气氛,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繁荣我省的科学技术事业,促进学科发展,更好地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协调发展服务,湖北省科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共同设立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该奖每两年评审一次。为了加强评奖活动的领导组织和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评审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和领导机构

成立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领导工作委员会,负责评审与奖励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该评审领导工作委员会由8人组成,设主任1人(由省科协主席或常务副主席担任);副主任4人(分别由省科协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科协的领导担任);成员3人(分别为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称处、省科技厅成果处、省科协学会部的负责人)。

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领导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评审工作办公室),办公室挂靠于省科协学会部,负责办理日常工作(职责包括受理论文的申报、组织论文的评审、编辑出版学术论文获奖名单和受理申诉和检举等有关事宜)。

二、评审机构及职责

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4个等级,相应成立评审委员会。

(一)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由多学科的权威专家和学者以及省科协常委会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部分委员组成,负责对申报特等奖的论文进行评审和对综合学科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申请需要复议的一等奖论文进行审定。

(二)湖北省自然科学综合学科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由理、工、农、医、交叉各学科的相关学会的专家代表组成,负责对各学科申报一等奖的论文进行评审和推荐特等奖论文,并对各学科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申请需要复议的二等奖、三等奖论文进行审定。

(三)湖北省自然科学学科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各全省学会申报二等奖、三等奖的论文进行评审,并分别向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和综合学科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推荐特等奖、一等奖论文。

三、论文的申报

(一)申请评审的学术论文,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内容范围:

学术论文的内容应属于自然科学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领域里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性成果,必须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探索性的特征,论点明确,论据可靠,论证严谨,结论正确。

工作总结、考察报告、译文、科技专著、科普文章等,不属申报范畴。

2、时间范围:

论文必须是在申报前两个里在正式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的。(例如:2012年申报评审的论文,必须是2010年-2011年这两个里发表的论文)

(二)符合申报条件的论文,须由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提出申请,填写《优秀学术论文申报评审表》一份,连同论文全文一份送交相关全省学会。

四、论文的评审

(一)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等级、数额及标准

每届优秀学术论文设特等奖论文5篇,一等奖论文50篇(含入围特等奖前10名未评上而自然下滑的5个名额),二、三等奖论文各若干篇。其中对特等奖和一等奖论文要严格掌握标准,宁缺勿滥;

二、三等奖论文数额依申报论文情况按一定比例确定,并适当增强其对市、县科技工作者的激励作用。

1、特等奖优秀学术论文应在某学科的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中有重大创新和突破,并在国内外重要科学和工程检索系统(SCI国际版、EI)中收录的学术论文,其学术水平相当于当前国际前沿水平。

2、一等奖优秀学术论文应在某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在科学理论上有所创新,或解决了科学实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学术或关键技术问题,并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SCI或EI收录)。个别学科(在国际上无类比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可不受SCI国际版、EI标准限制,由评审委员会严格把关入选。

3、二等奖优秀学术论文应在某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或较大实用价值,并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

4、三等奖优秀学术论文应在某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理论水平或实用价值,并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

(二)评审办法

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的评审工作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评审的办法。具体步骤如下:

1、各全省学会将符合申报条件的论文列表并汇总,上报省评审工作办公室,由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领导工作委员会根据论文申报情况按一定比例确定当届二、三等奖优秀学术论文总数,并分别向各学会下达优秀学术论文评审指标。

2、各学科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根据下达的指标对申报论文进行评审,评定二、三等奖论文,并审议推荐1篇特等奖和1—3篇一等奖论文(符合等级标准但数量不够的可以不推荐或少推荐)。对评审通过的论文,由各全省性学会向省评审工作办公室填报《优秀学术论文评审结果汇总表》和《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一等奖论文推荐表》,并附上一套特等奖、一等奖论文全文(外文要有较详细的中文摘要)及相关材料(SCI、EI的收录证明和论文引用率证明等),有两位正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和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的评审推荐意见。

3、理、工、农、医、交叉各大学科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分别对相关全省学会推荐的一等奖论文进行评审,确定一等奖论文。

4、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根据推荐的特等奖论文及其作者答辩的情况,最后评定特等奖论文,并审定需要复议的一等奖论文。

五、论文的奖励

(一)举行授奖大会,对评出的优秀学术论文,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科协联合向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颁发相应等级的优秀学术论文证书,可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依据之一。

(二)对获奖论文,收编入《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纪念册》。

(三)对特等奖论文获得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六、评审与奖励经费

(一)申报评审的论文作者需按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缴纳评审费。

(二)省科协在学术活动专项经费中列支费用。

(三)接受国内外团体、个人捐赠。

(四)其它。

七、附则

(一)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的评审和奖励不受其他奖励的限制。

(二)一篇论文只能在一个全省学会申报评审,否则为重复申报。

(三)论文作者以论文发表时的署名及排序为准。

(四)对申报评审的论文,如发现有重复申报或弄虚作假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问题,经查明属实,取消申报资格,并通报批评。

(五)论文评审的结果将在媒体上进行公示。

(六)申报论文一经评定后若未达到作者希望的等级,作者有权在公示期内撤销原申请。

(七)本办法由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领导工作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篇: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和奖励办法

附件1

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和奖励办法

为了活跃学术气氛,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繁荣我省的科学技术事业,促进学科发展,更好地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协调发展服务,湖北省科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共同设立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该奖每两年评审一次。为了加强评奖活动的领导组织和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评审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和领导机构

成立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领导工作委员会,负责评审与奖励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该评审领导工作委员会由8人组成,设主任1人(由省科协主席或常务副主席担任);副主任4人(分别由省科协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科协的领导担任);成员3人(分别为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称处、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省科协学会部的负责人)。

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领导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评审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科协学会部,负责办理日常工作(职责包括受理论文的申报、组织论文的评审、编辑出版学术论文获奖名单和受理申诉和检举等有关事宜)。

二、评审机构及职责

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4个等级,相应成立评审委员会。

(一)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由多学科的权威专家和学者以及省科协常委会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部分委员组成,负责对申报特等奖的论文进行评审和对综合学科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申请需要复议的一等奖论文进行审定。

(二)湖北省自然科学综合学科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由理、工、农、医、交叉各学科的相关学会的专家代表组成,负责对各学科申报一等奖的论文进行评审和推荐特等奖论文,并对各学科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申请需要复议的二等奖、三等奖论文进行审定。

(三)湖北省自然科学学科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各全省学会申报二等奖、三等奖的论文进行评审,并分别向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和综合学科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推荐特等奖、一等奖论文。

三、论文的申报

(一)申请评审的学术论文,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内容范围:

学术论文的内容应属于自然科学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领域里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性成果,必须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探索性的特征,论点明确,论据可靠,论证严谨,结论正确。

工作总结、考察报告、译文、科技专著、科普文章等,不属申报范畴。

2、时间范围:

论文必须是在申报前两个里在正式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的(例如:2016年申报评审的论文,必须是2014年-2015年这两个里发表的论文)。

(二)符合申报条件的论文,须由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提出申请,填写《优秀学术论文申报评审表》两份,连同论文全文2份送交相关全省学会。

四、论文的评审

(一)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等级、数额及标准

每届优秀学术论文设特等奖论文5篇,一等奖论文50篇(含入围特等奖前10名未评上而自然下滑的5个名额),二、三等奖论文各若干篇。其中对特等奖和一等奖论文要严格掌握标准,宁缺勿滥;

二、三等奖论文数额依申报论文情况按一定比例确定,并适当增强其对市、县科技工作者的激励作用。

1、特等奖优秀学术论文应在某学科的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中有重大创新和突破,并在国内外重要科学和工程检索系统(SCI国际版、EI)中收录的学术论文,其学术水平相当于当前国际前沿水平。

2、一等奖优秀学术论文应在某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在科学理论上有所创新,或解决了科学实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学术或关键技术问题,并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SCI或EI收录)。个别学科(在国际上无类比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可不受SCI国际版、EI标准限制,由评审委员会严格把关入选。

3、二等奖优秀学术论文应在某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或较大实用价值,并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

4、三等奖优秀学术论文应在某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理论水平或实用价值,并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

(二)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申报方式

为切实做好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工作,便于评审工作公平、有序地开展,请按以下要求进行申报:

1、拟申报优秀论文的科技工作者如是全省学会会员,请通过所在学会途径申报;市(州、直管市、林区)申报优秀论文的科技工作者请通过所在市州科协进行申报;如不是全省学会会员的科技工作者,则将论文按本人所属专业到相应全省学会进行申报(请各全省学会予以接收);如不清楚本人所属专业对应学会的,请咨询评审工作办公室。

2、优秀论文申报者按照相关要求,将论文申报表、论文复印件(复印件要清晰,含杂志封面)、论文相关材料(特、一等奖申报者需提供SCI国际版、EI杂志收录证明及论文引用率证明、研究成果引用证明、论文影响因子等相关材料,外文要有较详细的中文摘要)纸质档一式两份、电子档交至相关全省学会、协会、研究会、市州科协学会部。

3、各全省学会、协会、研究会、市州科协学会部论文收集完毕后,将符合申报条件的论文列表并汇总(论文作者信息需完整)。对申报特、一等奖的论文需请相关专家研究讨论,根据相关要求和论文水准进行筛选、推荐,并填报《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一等奖论文推荐表》,并附两位正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和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的评审推荐意见。在通知规定的日期内,请各全省学会和市州科协向论文评审工作办公室一次性提交相关材料,包括: 论文汇总表(盖章)及电子版; 论文申报材料纸质档(一份自留存档)、电子档上报优秀论文评审办公室。

4、评审工作办公室只接收全省学会和以市州科协为单位组织汇总后提交的论文,不接收个人申报。

(三)评审办法

1、各全省学会、市州科协将符合申报条件的论文整理列表并汇总,上报评审工作办公室,评审工作办公室将对各单位汇总提交的全部材料进行资格初审,对提交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申报条件的论文将直接取消侯选资格,不列入评审范围,并将信息及时与各申报单位进行反馈。

2、各全省学会相应成立湖北省自然科学学科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对符合条件的论文进行初评排序,并审议推荐1篇特等奖和1—3篇一等奖论文(符合等级标准但数量不够的可以不推荐或少推荐)。对评审通过的论文,由各评委会向省评审工作办公室提交《优秀学术论文评审结果汇总表》和《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一等奖论文推荐表》,并附上相应材料。

3、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根据推荐的特等奖论文进行初审,根据初审结果,组织入围特等奖论文作者共10篇进行答辩(需提供PPT),论文评审委员会根据作者答辩情况评定特等奖论文5篇。已入围特等奖,但经答辩程序落选的另5篇直接作为一等奖论文。

4、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对推荐的一等奖论文及未入围的特等奖论文进行评审,确定一等奖论文;未评上一等奖的论文顺滑进行二、三等奖评审。

5、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市州申报论文进行评审。

6、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将根据比例下达相应二、三等奖指标,由各全省学会成立的湖北省自然科学学科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对申报论文进行评审,评定二、三等奖论文,并将结果报论文评审办公室。

7、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领导工作委员会对评出的奖项进行再确定后,在网上予以公示,无异议后进行相应的奖励。

五、论文的奖励

(一)省科学技术协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将对评出的优秀学术论文颁发相应等级的优秀学术论文证书,可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依据之一。

(二)汇编《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三)对特等奖论文获得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六、评审与奖励经费

(一)申报评审的论文作者需按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缴纳评审费。

(二)省科协在学术活动专项经费中列支费用。

七、附则

(一)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的评审和奖励不受其他奖励的限制。

(二)一篇论文只能在一个全省学会申报评审,否则为重复申报。

(三)论文作者以论文发表时的署名及排序为准。

(四)对申报评审的论文,如发现有重复申报或弄虚作假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问题,经查明属实,取消申报资格,并通报批评。

(五)论文评审的结果将在湖北科协网上进行公示。

(六)申报论文一经评定后若未达到作者希望的等级,作者有权在公示期内撤销原申请。

(七)本办法由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领导工作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篇: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全文模版

2010’宁波市研究生学术节

附件2: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全文模版

注: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基本格式参照此模版,可根据论文实际进行调整。

题 目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

(1.作者单位正式对外名称,省份 城市 邮编;2.作者单位正式对外名称,省份 城市 邮编)

12摘要:4个整句以上,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缺一不可)等。摘要应以第三人称撰写,不得出现“本文”、“作者”等词汇。应写成报道性文摘,并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全文的主要信息(特别注意所述内容均应包含在正文中,且数据一致)。不要重复题目,给出文中的主要信息、关键步骤或数据,以便于检索;篇幅: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缩写词首次出现时请给出全称。关键词: 列出3~8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相隔,结束处不用标点符号,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缩写词请给出全称,如: 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图分类号:查阅《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引言 引言中应简要回顾本文所涉及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历史,尤其是近三年的研究成果,需引用参考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并扼要说明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等。引言部分不加小标题。一级标题

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不加标点符号。如“1”,“1.1”,“3.1.2”等,编号到三级为止。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排,后空1个字距接排标题。标题不得排在页末。模板中的各级层次标题为建议名称,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论文内容做相应的修改。1.1 二级标题 1.3.1 三级标题

正文部分 表格:

2010’宁波市研究生学术节

表格采用三线表。每个表格都应有表序和表题,表题应简明扼要。表头上的栏目填写该栏的项目名称,当项目是物理量时,请按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标注规定,列出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和使用单位。量符号用斜体字母,单位用正体字母,中间用斜杠“/”连接,如: tR/min,RSD/%。作者应使表格尽量满足期刊要求(单栏7.3 cm,双栏15.3 cm,页面15.3 cm×24.5 cm)。下面是双栏表格示例:

表1 双栏表格示例

栏头 ××× ××× 栏目

1)××

栏目 ×× ××

栏目

2)

××

栏目 ××× ××× ×× ××

注: 1)×××××;2)××××××。

插图:

图题说明为中文,置于图下。作者提供的图用计算机绘制,线条要清晰、均匀、虚实分明,准确无误。图注放在图题下面。函数和谱图请提供黑白矢量图(指放大缩小清晰度不变的图)或位图(分辨率600 dpi)。作者最好提供实际印刷大小的图片。图分单栏(7.3 cm宽)和双栏(15.3 cm宽)放置,图片的大小最好在7 cm之内。所有的图都应用阿拉伯数字标上号码。

图1 图的说明

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择主要的列出,在文中按出现顺序用[1],[2],„„,上角标注,在“参考文献”中,用[1],[2],„„,顺序标注.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发表的、文中直接引用的,著录项目要齐全.参考文献录入请严格按照下面的格式:

[2] 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英文名缩写为首字母,缩写名后不加点“.”,作者是三位的必须全部列出,四位作者以上的列出前三位作者,然后用“等”(英文文献“et al”),英文题名实词的首字母大写,起止页码中文用“~”,英文用“-”结束处用英文句号“.”.[3] 著者.篇(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期刊-连续出版物(J)[4] 主要著作责任者.书名[M].版次[第1版可略].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专著(图书)(M)[5] 作者.篇(题)名[D].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年.学位论文(D)[6] 作者(报告人).题名(析出文献)[A].会议录或会议名[C],出版者,出版时间: 页码.会议文献(C)[7] 专利申请者(所属单位).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 专利号,出版日期.专利文献(P)[8]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也可略去起草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标准文献

[9] Wang, William S.-Y.1991 Explorations in language, Pyramid Press, Taipei.Title

Author Name, Author Name

(1.Address, Address, City Post Code, Country;2.Address, Address, City Post Code,Country)

22010’宁波市研究生学术节

Abstract:The abstract should briefly state the problem or purpose of the research,indicate the theoretical or experimental plan used, summarize the principal findings or the significant results, and point out major conclusions.All letters must be accompanied by an abstract containing about 200 words and at least 6 single sentences.Acronyms should be provided their full names.Key words:List 3-8 key words(Acronyms should be provided their full names)

2010’宁波市研究生学术节

附论文全文格式

题目(宋体二号加粗)

作者姓名(楷体_GB2312小四号)

作者单位(宋体小五号)

摘要(宋体5号加粗)摘要内容(楷体_GB2312五号)

本文给出了一种。。页边距: 左右各:3.17cm, 上下各:3cm;页眉:1.7cm, 页脚:1.75cm。关键词(宋体5号加粗)内容(楷体_GB2312五号)

一级标题(黑体四号)

二级标题(黑体五号)三级标题(楷体五号)正文部分(宋体5号)

表、图(黑体小五号加粗)

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加粗)

参考文献内容:中文宋体小五号 英文Times New Roman小五号

图表的标注:图片标注在下方,表格标注在表格上方,居中,汉字用宋体,数字英文用Time New Roman,罗马字用Symbol。字号:小五。

文献出处标注:以参考文献的序号在正文中以[1]标注出,字体:Times New Roman,字号:五号,上标,颜色:蓝色。例:。。年产量居全国之首[1]。。

Title(Times New Roman小四号)The title should accurately, clearly, and concisely reflect the emphasis and content of the paper.The title must be brief and grammatically correct.The initial(first letter)of substantive words should be capitalized

Author Name1, Author Name2(Times New Roman五号)All letters of family name and initial of first name should be capitalized(e.g., YANG Zhen-ning).(1.Address, Address, City Post Code, Country;2.Address, Address, City Post Code, Country)(Times New Roman小五号)Abstract:(Times New Roman五号加粗)内容(Times New Roman五号)Key words:(Times New Roman五号加粗)内容(Times New Roman五号)

2010’宁波市研究生学术节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