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在生物教学中我常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有

在生物教学中我常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有



第一篇:在生物教学中我常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有

在生物教学中我常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有:

1、纸笔评价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纸笔评价仍然是相对来讲最公平的评价方式。它规范统一、易于操作、测量精细、便于比较,是检测生物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评价方式,存在着其它评价方式的不可替代性。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它对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方面有一定局限性;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功能不足;评价标准统一,难以对实现个性评价功能,缺乏对学生特长的关注;只注重评价结果,难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课堂评价

制定课堂学习和表现标准,根据为学生课堂表现,由课代表根据老师的评价要求记录每一个学生的表现。优势评价即时,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但他的劣势也很明显,首要的就是每节课都记录,费时费力,影响课代表的学习,操作性较差,比较性差,比如上课经常交头接耳与看课外书,哪个违纪更重一些;回答出反射的概念和能够分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哪一个更精彩一些等等。

3、小组评价

每个小组既是学习探究的单位,也是形成评价的单位,小组成员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对待分工的态度、任务的完成度、小组合作探究的参与度以及对小组整体的最终评价考核的贡献程度,他们小组的成员是最清楚的,所以小组评价可以成为过程性评价有力的补充。

它的不足之处,初中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思想的不成熟,评价易受感情因素影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客观;由于思想的单纯还会导致学生的评价结果比较偏面,很难完整全面形成评价。

4、捆绑评价

就是对小组整体进行评价考核,并将小组考核的结果运用于该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捆绑评价的优势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完成一些合作探究实验。

但捆绑评价,受个体因素影响比较大,对于小组中的某个个体来讲,可能不是很公平。有可能出现某个组长比其它任何组长都负责、付出都多,但由于组内某一个比较难以管理、个性较强、对学习又不是很重视的学生导致整个组的考核受到影响。

5、作业评价

作业是对学生不可缺少的评价方式,适当的作业,会对学生的对知识的巩固、能力和情感的教育都会有重要影响。

但是作业的任务性的特点,让学生有应付的感觉,甚至有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而降低了作业的评价功能。

以上是我个人对我所运用过的或尝试过的评价进行的分析。

研修让我收获着,快乐着,除了做好上述评价方式以外,通过学习我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实现全面、多元的评价方式而努力。

1、深入开展概念图评价

在没有倾听老师的讲解以前,我根本就没有把概念图作为一种评价方式,我只是把它作为纸笔评价的一部分来对学生进行考查。在学习之后,我才发现概念图的评价非常重要的,它对于核心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有着重要的评价反

馈功能。因此,今后在课堂上多设计并运用这种评价方式,以完成自己的评价体系。

2、发挥档案袋评价的作用。

虽然我们学校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档案袋,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却从来没有运用过。因为在思想认为,这是班主任考核每一位学生的方法,没有重视它在生物教学上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让我意识到了我思想的浅薄,今后不仅要利用好档案袋,还要开发适宜生物教学的记录卡片或项目,让学生的精彩时刻都能记忆下来。甚至还可以开发电子档案袋,以便于保存、复制和传输。

3、合理进行课堂评价

进一步完善学生课堂评价标准,对于某些重要课时进行详细记录,其它的课时尽量采取,即时性的口头激励性评价方式。这样长效性评价与即时性评价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这里还要注意的是,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时,要准确到位,也就是说,学生表现得好,好在哪里,表现不好,不好在哪里?不能仅仅利用“很好”“你很棒”等等这样的词语,含糊其词地进行这样的伪评价。

4、进行科学合理的作业评价

因此在进行作业评价时,一定要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少而精,以促进学生发展性作业为主。机械记忆和抄写的作业尽量不布置或少布置。

5、研发趣味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要激发学生兴趣,探究要激发学生兴趣,课程资源要激发学生兴趣,评价也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佘建云老师为我们提供的这个“猜词游戏”使我深感触动、深受启发。如果评价能够如此有意思,不愁学生不喜欢生物的学习。

教学评价肩负着诊断、激奋、反馈、调控功能,是学生学习的导向,只有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下,学生才能关注学习的多方面的意义,才能够充分发挥各种主体的评价作用,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不致于眼光只单一地盯在学习成绩上。

第二篇:化学教学中采用

化学教学中采用“交流探索 练习反馈”,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即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恰当运用“交流探索 练习反馈”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的共同作用,从而提高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课改新理念提出的形势下,我校实施“交流探索练习反馈”的课堂模式,这一模式实施以来,我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下面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使用“交流探索练习反馈”模式的实践和体会。

一、交流探索的意义交流探索为有效课堂

: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交流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了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第三篇:生物教学评价中的几点思考

生物教学评价中的几点思考

李亚男

教学评价在教学质量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具有导向、诊断和发展的多重功效。教学过程中评价到位可以使课堂教学高效,而现实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教学评价的细致研究。也许现在提起评价,我们不会只想到考试,但是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评价的问题。笔者将从生物学科出发寻找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相关材料提出可行性建议。

1.注重教学而忽视评价

在教学中忽视评价在备课的阶段就已经体现出来,我们会很认真的准备各个环节,设计各环节的问题,但对于目标达成的评价情况却涉及很少。还有一些课堂现象也体现车了这一问题,例如:教师针对某环节中的一个问题进行提问后C同学没答对,接着B同学答对了一半,最后A同学终于回答正确。此时的老师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紧接着就进入下一环节。这种遮蔽现象使得我们忽略了大多数,没有对整体学生的学习情况缺少正确评价。

评价应该贯彻在教学活动始终。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确立好后,应该先设计评价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我们习惯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评价目标的达成,建议“练”不要是单调的习题也可以是有趣的活动,让评价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并与之整合。

2.学习之前缺少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预测,诊断性评价有利于教师对新的教学内容中重难点的确定。试问一下自己,在讲授新课之前你的学生对新的内容了解多少呢?我们往往都是自己凭借着往年旧的教学经验来看待而每一届新的学生。

生物学中进行诊断性评价可以设置在导课和自主学习环节。导课中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小常识或者是学生的一些前科学概念为素材。例如在讲《呼吸作用》一节时,设计了生活中常见例子的微视频——关于“卧室中摆放植物越多越好的争辩”。我们可以收集同学们对此问题的看法,从中就可以知道他们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掌握以及呼吸作用的了解。课前的自主学习也是很好的诊断性评价,例如在《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后只对两个问题有争论,一是发育成鸟的是卵黄还是胚盘?二是系带具有保护作用吗?此时老师就不能在按照自己设计的已有方式讲授了,应该调节方法或举例说明白。

3.课堂教学目标达成过于依懒小卷

小卷检测已经成了每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可否认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对知识识记及应用进行评价。可是过于依赖小卷不仅会使学生感到疲惫,也缺少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教师可以适当的向活动、趣味赛、手工制作以及实验等评价方式检测目标的达成。

4.分层评价多流于形式

分层教学是我们课堂中一直都在实施的模式,可是在分层评价上我们都没能够找到更有效的途径。对于生物教学中的分层评价主要有如下方式:(1)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给予不同分值的评价,相同问题的回答,层次越低的同学分值越高。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调动基础弱的同学的积极性,缺点是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并不能够说明他学习目标的达成。(2)在问题以及习题设置的难度上进行分层。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评价,可是后续的跟进经常会流于形式,不能追踪到位。

一、如何进行生物学评价 1.依据目标定位评价 2.根据分层设计评价 3.开展活动实施评价

4.评价应该贯彻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确立好后,应该先设计评价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我们习惯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评价目标的达成,建议“练”不要是单调的习题也可以是有趣的活动,让评价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并与之整合。

5.如何进行诊断性评价 6.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生物课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评价应以生物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生物课程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并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

第四篇:常用到的教育教学评价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

常用到的教育教学评价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日常学习表现评价。例如:上课时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探究及主题活动的表现等等,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和小组评议的方式,并且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及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开始时,学生可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别人,有时在评议中甚至发生争议和冲突,教师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班主任老师和课任老师合作,使学生学会比较、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进步。

第二:课堂纪律评价。在课堂中学生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是否按照要求去做。可以采取民主评议,即小组评议与任课教师评议相结合,从而约束学生的行为,保证稳定的课堂秩序,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第三:持续激励式评价。对进步幅度较大的同学和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分。但是,这种方式需要把握一定的度,只作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鼓励学生进步的一种手段。

第四: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参加校、区、市期中、期末统一考试,并且把期末成绩折合成一定的比例,作为学生期末综合评价的一部分。

总之,我认为:评价方式要多样,评价主体要开放,评价内容要多元,评价操作要科学。

第五篇:如何采用适当的课堂评价方式

如何采用适当的课堂评价方式

课堂评价形式是保证评价内容得以实施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形式多种多样,课堂教学评价可将教师、学生个体和小组群体评价三者结合起来使用。但评价的具体形式要根据每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选用相适应的评价方式,教师无需将所有评价方式都在一堂课中体现。

一、教师要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及时性口头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因受时空限制,教师一般通过口头评价贯穿在教学活动中。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而且发挥的效果比较直接、明显,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视老师对他的评价。

二、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互评。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而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学生的评价语言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不要过于系统。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而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还应该注意的是,学生评价时不是面对着老师,而是面对被评价的同学,用第二人称“你”而不用“他”,因为学生彼此之间是平等、互动的主体,而不能把同学作为学习的第三者,只对着教师谈自己的感受。被评的同学在评价之后也应有所表示,教师再从孩子的参与度给孩子一个评价,先肯定,再提建议。这样评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

三、用课堂活动评价记录表进行自评。为了能让教师更系统地全面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促进教学更好地进行,培养学生逐渐建立良好的学习策略意识,教师可以制定课堂活动评价记录表,发给学生,定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做测评记录。教师可每月将表格收上来,根据学生的自评,给予月评价。表格形式要简单明了,便于学生使用。通过该表的使用,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有所了解,并能对自己不断进行自我总结,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自评,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学生,并对学生的评价有信息依据,使今后的工作更有目的性,更有成效。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不管是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还是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每一次评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的深入推进,课堂评价体系也一定会变得更加完善、具体,在《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的驱动下,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也一定会向着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发展。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3/88948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