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第一篇: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评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用一句形象的比喻: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水泵。我们当前的评价,仍然流于形式,一切的评价总是老师“一锤定音”,学生只是习惯性地等待和听从。课堂中经常听到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后,就说:“这个小朋友回答的真好,我们表扬他。”于是学生就举起双手,翘起大拇指,敷衍地转身对受表扬的同学喊上一句:“表扬他,顶呱呱!”课堂上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调皮的学生也故意挤眉弄眼,自我表演一番。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结合实际就这问题谈谈我多年教学中总结的几点体会。

学生来评价,老师来归纳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对教师而言,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和生活的“聪明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创设这种环境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教师本身开始,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下决心将课堂还给学生,是实现课堂评价的重要前提;要从备课到课堂着手,为学生树立学习对手,提供可取长补短的小组组合,尽力创造同学间相互交往的机会等,力求使课堂活泼,充满生气,能让学生置身于积极、充满刺激和互相作用的环境里,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其次从学生方面开展,充分利用课前的时间让班级里同学之间进一步了解,熟悉各人学习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试着进行互相评价,然后进行适当的小组评价。

主动参与“他评”和“自评”

方法一:

“他评”---学会尊重,提升自我,取长补短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正是学生在精神上特别强烈需求的。引导学生到评价的过程中,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倾听别人发言,进行评价交流,深入学习,最终获得知识,这也正是布鲁纳所说的“知识的学习”的一种手段。

方法二:

“自评”---认识不足,发展个性,不断提高

在自我评价中,有的学生自信地肯定了自己的表现,有的学生谦虚地对自己提出了希望。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相互帮助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使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学会了做人,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要本着开放和发展的宗旨,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课堂评价权的重要性,真正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既促进了学生自主独立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在集体环境中的团结合作,在合作中发展进步;既达到了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又达到了让学生健康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第二篇:对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性评价的思考

对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性评价的思考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模糊,当学生回答完毕时,“掌声鼓励” “太棒了”“真了不起”这样的语言弥漫着整个课堂,实际上学生的回答具体好在哪里?是问题分析透彻?还是思维角度独树一帜?其他学生可以学到什么?类似与这样的具体解释少之甚少。其次,过度赏识,当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有所欠缺、不尽人意时,教师为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音乐课程评价应该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音乐学习上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音乐的潜能,建立音乐学习自信心,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音乐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由此可见,每位教师都要正确把握评价尺度,杜绝过度赏识,杜绝评价权威,评价误导,追求有价值的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构成真实、民主的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

在指导学生熟悉了《小小牵牛花》的歌词及听录音范唱之后说:“很多小朋友都很想唱一唱,那就亮出动听的歌喉吧!”

师弹奏生轻轻地唱了一遍。

老师已经听出其中有一句唱错了,但并未马上指出错误,而是说:“老师很想唱一唱,但有一句跟你们唱的节奏不一样,哪一只灵敏的耳朵能听出来,就把小手举起来。”[我发现学生在演唱中有不对之处时并没有急着以“不对”“不好”评价学生,而是换一种方式来解决,把学生引向自我评价,改变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评,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

教师声情并茂的唱,学生聚精会神地听了教师范唱之后,都举起小手找出自己唱错的那一句,并听唱了一遍就纠正过来。

实际上《课标》中所提倡的激励的评价功能并不是有错不改,而是以实事求是科学的原则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追求艺术的评价方式,客观、准确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你觉得他们演唱得怎么样?

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音乐小屋》,现在我请一些小朋友上台表演,等一下你们评一评,他们唱得怎么样?(很多学生举手,老师从每一组中抽了一位学生上台演唱。)

生1:x x x同学唱得不好听。

生2:x x x同学节奏没唱对。

生3:x x x同学“叮咚”门铃声唱得不好听。

生4:x x x同学没有表现出音乐小屋主人很热情的表情。

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台上学生被“批判”地红着脸低着头,一副无地自容的样子。

从表面上看,教师已经改变评价权威的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作为教师如何去耐心地指导,把学生的“批评性评价“引到“赞赏性评价”,逐步培养学生评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呢?

第三篇: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721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11月15日,市教体局教研室冯厚生主任、杨亚丽老师带领五位语文、历史、地理老师来我县进行初中典型案例巡回教学活动。教学地点安排在泾县二中,全县近百名初中相关学科的老师参加了观摩听课和课后评课活动。参加巡回教学的老师都是近年在省市获得学科优质课大奖的青年教师,他们以新的教学理念,以新课改的精神,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新颖灵巧的教学方法,演绎着典型案例的教学,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启迪。

我有幸参加了历史学科典型案例教学的观摩和评课活动。从陆中好和李彬两位历史老师的教学中学习了很多好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如:如何整合教材知识,如何预设教学情境,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等。但杨老师最后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给我的感受更深,我感觉它正是我们去评价课堂教学的几把标尺。在此,根据她的讲话,把要点记录如下。

首先,教学活动是一次创新活动。从如何导入,到教学内容的讲述,再到最后的教学小结,都应该有新的设计。教学创新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要紧扣教学内容的核心,对教学材料进行整合,增加和补充的内容要新颖和恰当。

其次要重视对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这就需要老师自己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多读专业书籍,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只有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老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创设具有活力和效力的课堂。

第三,教学过程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互动的表现形式很多,倾听、参与、积极思考都是互动,而不仅仅是口头语言的表达和热闹的气氛。

第四,课堂教学肯定要追求效果。效果是什么?完成教学目标,会完成检验的试题,自然是效果,但更主要的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学会从史实中分析得出结论。比如为何要转战陕北?为何没有离开陕北?都需要探究。

第五,教学是预设的,但也是生成的。课堂上的生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师要把握好很多生成的教学情境。

最后,历史教学一定要有历史味,历史味来自于鲜活的史料、生动的故事、真实的细节,同时要有学科的逻辑性,学科的逻辑性是教学的主线。

马二汪校讲学题目是教育的温度。我听后感动很多,难忘他讲课的画面:一份礼物、一首诗歌、一脉细节、一篇评语、一个故事、一幅画面、一段回忆、一幕情景、一组比较、一声喟叹,无限希望……娓娓道来,沁润在心。如果说在合肥一中看到学生社团活动感受是乱花渐欲迷人眼,那么在马二就是爱到深处情自暖。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思考

班级:2013本科教管中山班

学号:***

姓名:李恩宇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价值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课堂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何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一步导人素质教育的轨道?这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探讨的问题。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评价理念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首先,课堂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课堂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途径。其次,课堂评价是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上却出现了一些怪现象:

一、案例

案例一:课堂中经常听到,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后,就说:“这个小朋友回答的真好,我们表扬他。”于是学生就举起双手,翘起大拇指,转身对受表扬的同学喊上一句:“表扬他,顶呱呱!”课堂上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调皮的学生也故意挤眉弄眼,自我表演一番。

案例二: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么用“好”、“真好”、“不错”等一概笼统的肯定;要么用“你说错了,请坐下”……

二、问题分析

由以上案例可以发现,课堂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评价侧重于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在过程和方法之中,它们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没有主次、轻重之分。然而,现实中大多数教师由于没有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非学业评价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因而评价的范围很窄,以知识和能力为中心进行评价的现象仍十分普遍,而且对非学业品质的评价多限于学生的思想品遵规守纪等方面,而对学科教学中丰富的培养目标,如对好奇心、探究倾向、创新习惯、实践能力、表达和沟通、合作与分享等等,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2、评价语言和标准单

一、僵化。在口头评价中,语言单调、重复、低效,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表现在评价标准上,一是以优秀生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二是以标准答案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也很普遍。三是口头评价没有与其他评价很好结合。

3、评价主体单一,自评、互评流于形式。课堂评价忽视学生的参与与主体性的发挥,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现象十分普遍。虽然有时也组织一些学生自评和互评,但这些评价模式还很不成熟,缺乏实效性、明确的评价目标与标准,忽视对学生的反思、比较、观察能力的培养等。受传统教育理念及评价习惯的影响,学生在评价中或是对错误姑息迁就,一味肯定,不敢说否定的话,或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不善于发现问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课堂评价的形式主义。

三、思考

要真正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有灵气的课堂,就必须让课堂评价具有指导性、启迪性、互动性和独创性,这样才能为课堂画龙点睛。

1、指导性。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一个“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方向。

2、启迪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都是极其正常的现象,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启发点拨的最佳契机。教师对学习结果的正确与否,要适当的点拨,留些时间,让学生重新感悟,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辨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3、互动性。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又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说:你认为他的回答如何?你有更好的看法吗?让学生来评价,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4、独创性。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评价。物化为如送一个智慧星,奖励一句名言等,可能不断变换表达方式,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

第五篇: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感悟与思考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感悟与思考

庆城县玄马学区樊庙小学 胡彦妮

【内容摘要】由一节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引出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感悟,思考得出一些改进的策略。让我们明白在课堂中,在师生的交流中,语言就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教师的评价语,是支撑这座桥梁的构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多,看得远,想得深,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评价行为,研究课堂评价策略,改进课堂评价语言,建构属于自己的课堂评价艺术,真正做到让课堂因有效评价而更精彩!,【关键词】 语文课堂 有效评价 评价策略 评价艺术

【引子】

下面是江苏省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教学实录片段(有删节):

师:她在写这个园子的时候,哪些句子哪些写法很特别?她是怎么把园子的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写得那样生动的?(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词句准备发言。)

生1(读第十三段): “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这几句把园子的生机勃勃写了出来。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到很自然。

师:一切都是活的,活的才有生命,才能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勃。你再读读。(生读)

还有写得更特别的?

生2:(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人管。”——这几个句子结构相同,写出了园子的无拘无束。

师:怎么个相同法?生3:农作物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如果我在课堂上,想唱歌(生接:就唱歌),想说话(生接:就说话),想打瞌睡(生接:就打瞌睡),想不听(生接:就不听),想走出去(生接:就走出去)。自由吗?(生接:自由)可能吗?(生接:不可能)(众大笑)

倭瓜、黄瓜它们可能吗?(生接:可能)这,就叫:自由!这个自由是通过“愿意„„就„„”的句式表达出来的,一起读一读吧。

师:“谎花”你见过吗?生4:是黄颜色的花吧?

师:你看是哪个“谎”?“说谎”的“谎”啊,这个花只开花,不结果,向你撒里个“谎”,简称“谎花”。(众大笑)写玉米的那句更有意思:“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如果写它“愿意长上天就长上天”,哪个更好?

生5:课文中的好,好像显得更自由。

生6:“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觉得很夸张,夸张得让人很向往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掌声)

生7:(读)“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写得很温馨,把各种各样的昆虫的漂亮写出来。师:怎么写出昆虫的漂亮?

生8:它们的颜色很漂亮,五颜六色的,很鲜艳。生9:我觉得蜜蜂很可爱,叫的声音也很好听。

师:是啊,蜻蜓啊、蚂蚱啊、蜜蜂啊都是那么可爱,都聚集在我的园子里,这叫——生机,这叫——美丽,这叫——动人。

生10:(读“我家有个大园子„„不太好看。”)有许多昆虫,丰富多彩。生11:老师,我有个问题:不太好看,为什么又写出来呢? 生12:就是为了和大红蝴蝶比较。生13:更衬托大红蝴蝶的美丽。生14:很自然,不是光赞美园子。

师:就剩下大红蝴蝶好看吗?因为有了大的小的,好看的不好看的,那才叫——丰富多彩。这样的园子喜欢吗?你看她的喜爱就藏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这些,你再来朗读,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思考】

薛老师的课堂,是如此朴实无华,但是流水淌过无痕,你看不到却能明明白白的感受到。细细品味,经他们的语言之河流过后,学生的心中荡漾着感情的涟漪,2 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留给我们的,是师生交流时感情的融洽,自信的洋溢,智慧的点燃,趣味的激发。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充盈诗意的解读,更称得上是心灵对话中激情的飞扬。

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课堂评价则无疑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音符。在和谐课堂中,能起点睛之笔的莫过于教师的课堂评价。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课程本身不可或缺的构件。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的理念的倡导下,语文课堂变得热闹非凡,但是仔细审视现在的语文课堂,由于许多的原因,导致课堂评价出现了虚浮和无效的现象,缺失了评价的真实意义。事实上,对于一个真正秉承课堂评价要服务于学生的学的理念的教师,就应该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一个真正认识到课堂评价重要性的教师,就应该致力于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把握,从而提高课堂中师生交流的有效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课堂评价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纠偏,构建积极有效真实的评价框架。【现状】与【省悟】

现状一:评价方式单一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课堂上对学生的赏识教育越来越被老师重视,以至于课堂上只要学生完成了教师指定的任务,不管是否出色,都大表赞赏之词。“太棒了!这么短的时间就读这么好。”“你的见解太有新意了,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一下子就明白了。”之词充斥课堂。教师不从学生的表现实际出发,缺少应有的理性分析。这种形式的评价只是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一味地拔高对学生的评价力度。或者教师竖起大拇指,或者是有节奏的掌声,或者奖励小红花,智慧星等等。从表面上看,教师已经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注重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整个课堂也显得异常热闹,但是学生在长期的掌声中,兴趣也渐渐淡下去了,原本整齐响亮的掌声也开始变得稀稀拉拉。这种评价,教师完全是在走形式,并不是自身情感的流露。常挂在嘴边的评价语已成为了教师的口头禅,只要不经意就下意识地脱口而出。而学生则对这样的评价习以为常,常以麻木之态对之。

分析:语文课堂本身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意味着课堂即时评价的对象、方式和手段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例子中教师公式化的评价是对学生思维成果的简单肯定,3 学生的独特理解和独特感悟就没有机会得以体现。这样的课堂评价所表现出来的,不是学生学习、感悟和建构知识的过程,而是被教师强势牵引着的模式化的表演罢了,是语文课堂的虚假饰物和华丽的包装,是形式主义的“假评价。以口头评价为主,缺少体态语的有机结合,以致让人感觉“为评价而评价”。

策略:评价多元化,使课堂交流延伸长度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因此,我们应该用多元评价方式代替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生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教学中,我们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更要看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能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时而旁敲侧击,时而直接追问,时而流露同感,时而幽默诙谐,时时给学生以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感。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并恰到好处地与体态语相结合,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地赞语,如此声情并茂,传递的是一种情绪,交流的是一种感情。充满灵动与智慧的评价,如何能让学生不爱它。

现状二:评价语言随性

一位老师执教《四季》,课堂上老师的评价语可谓热情洋溢。当学生结结巴巴读完第一段时,教师随即表扬:“你读得真好!”他真的读得好吗?好在哪里?难道“结巴读书”就可以说好了吗?那这样的要求也太低了,叫一年级的孩子如何不误解!读完四个季节后,老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老师听了挺满意,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这个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又到底在哪儿呢?会游泳就是聪明吗?缺乏准确的教学评价语像地摊上的盗版书——卖得廉价。而且在课堂上,教师也只是把它事先制成,然后随意地抛给孩子。试问:这样的评价语如何的增加课堂交流的厚度,又如何挖掘语文课堂的深度!

分析:就上面的案例,教师评价语言单调含糊。不少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管学生表现得如何,习惯采用“不错”、“好”、“真好”、“真棒”、“嗯,请坐”等语言。这是由于教师语言单调乏味,评价意识淡薄,有时想对学生评价,但又不知如何去评,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如果我们都像案例中的教师那样,在分析文本时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加以辨析,使学生形成模糊的认识,那么对学生今后分析事物的安全性、辨别是非、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策略:评语准确性,使课堂交流增加厚度

课堂中的评价要体现引导性功能,评语要准确,以鼓励为主,但也要有批评评价。在表扬奖励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的评价指正,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教师要善于运用充满智慧的语言,从闪光点上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暗示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使课堂评价成为“方向靶”,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我听过有的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不可褒奖太多,应有较高的要求。如:“我想你应该考虑更全面更深刻些。” “希望你在语言方面再简练些”等,使这部分学生更富有创新意识,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语言发展更为突出;对于学困生应采取鼓励性的评价,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如:“你最近进步可真大,要继续加油喔!”“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等,在肯定其努力、进步的同时,给他们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教给他们改进的方法,使其感受到“只要我努力,一定会有提高”。如:可以夸奖学生想的不一样:“你真爱动脑子,会联系生活想出与众不同的内容”“你真会创新„„”等;当学生回答还不到位,思维还比较混乱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再去思考:“你别急于回答,再想想,是不是这样呢?还有没有更好的答案?”当提出开放性或答案多样化的问题时,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不过早做总结性评价,可以表扬学生“爱思考,有独到的见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以此鼓励引导其他学生说出更多的想法,让课堂生成得更加精彩纷呈。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既要准确得体,又要有启迪心智的作用。

现状三:评价观念陈旧 教学片断:《晏子使楚》

师:想象一下,晏子回到齐国后,会受到怎么样的待遇?齐王会怎么说,怎么做?齐国其他人呢?

生1:(模仿齐王)齐王会颁发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晏大夫为护国公,赏黄金万两。(其余学生哄堂大笑)

生2:齐王会设庆功宴,宴请满朝文武大臣。(其他学生窃窃私语)师:(没有评价)谁还想补充 ?

生3:齐王带领国民在城门迎接晏子的归来,会说:“晏大夫,你终于回来了!你这次不辱使命,是齐国的功臣!” 师:你说的太好了!谁还想说? 分析:在案例中,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思考和提高的过程。但这位老师总是把焦点放在为文本设计的问题上,把解答问题当做一堂课的终点,把问题解答的“对错” 程度作为评价的标准。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学生1和学生2被冷落甚至不断地被否定;而老师为了解决“重要问题”,在课堂中忙于“拷问”,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参与的程度、新颖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视若无睹。

策略:评价灵活性,使课堂交流尽显精度

课例1:一位教师执教口语交际课时,当一位学生说他看到妈妈冬天做家务手都冻肿了,于是想克隆出许多保姆。教师亲切地问:“那你想过没有,保姆也是人呀,难道她的手就不会被冻肿吗?你关心妈妈也要关心保姆呀,你接受我的意见吗?或许等你长大后,用你所学的知识发明一个会做家务的机器保姆,那就可以为天下的母亲尽孝心了!”学生愉快地点了点头。

课例2:一位学生正在朗读《桂林山水》中最后一段描写桂林的山水之美的那段话。

生:(读得情真意切,很有感情)贴在黑板上的教学挂图突然掉了下来。师:你把桂林山水中的文字都读活了,读得真美,连这幅画都自愧不如,我把自己画的这幅画送给你吧。

好坏不可一锤定音,意外也需灵活驾驭。用于永正老师的话讲,就是常常琢磨,处处推敲;当然也离不开课前教师的精心思考,离不开经验的成熟与老道。而评价越是灵活,有效的课堂交流就越显得精致,没有丝毫的缺憾。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尽可能做到:同一意思,不同表述,应当提倡;同一意思,不同角度,应当表扬;意思不同,言之有理,应当称赞;意思不同,没有大错,应当尊重;意思不同,错误不小,应当疏导。不论怎样的情况下,我们应始终“以人为本”,牢记“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文本问题的解决。评价只有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享受课堂,最终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尾声】

撷取的片断“别有洞天”,真实的课堂却是“变化万千”。克雷洛夫也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在我们的课堂中,在师生的交流中,语言就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教师的评价语,是支撑这座桥梁的构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多,看得远,想得深,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评价行为,研究课堂评价策略,改进课堂评价语言,建构属于自己的课堂评价艺术,真正做到让课堂因有效评价而更精彩!,【参考文献】

1、石义堂,《学习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方国才,《怎样教的精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龚永娟,《二期课改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上海师大出版社,2006

4、于永正,《我怎样备课》选自《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3/88548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