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论文标准结构及写作顺序(模版)

论文标准结构及写作顺序(模版)



第一篇:论文标准结构及写作顺序(模版)

本科毕业论文一般结构及写作顺序

本科毕业论文的一般结构分为六个部分:题目;摘要;引言;本论;结论;参考文献 题目

题目分为概念性命名与判断性命名两种。

概念性命名主要是围绕概念而展开,可以是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研究,也可以是对概念间关系进行讨论。如《论无权处分——兼释〈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论文把“无权处分”这个概念放在《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的背景之下,对“无权处分”的内涵及外延进行诠释;再如《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与公民》,论文的核心是对全求化下国家与公民内涵与外延,尤其是对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关系的冲突与联系进行论述。

判断性命名主要是把某一具体论点放在标题中,意在突出,文题的主要作用在为文开路,导引阅读。如《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现行婚姻法的不足与民法典立法对策》、《法律解释的困境》等,均属于判断性命名。

对本科毕业论文而言,概念性命名的论文更多地考查学生对所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论文的性质多属理论型;而判断性命名的论文更多考查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论文的性质多属应用型。

建议采用判断性命名。

内容提要(摘要)

内容提要,顾名思义,它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内容提要以精简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和结构,陈述论文的主要论点和研究成果。至于选题的意义、研究目的、手段、方法、过程等都不要涉及。

引言(绪论)

所谓引言,就是引出论文正文的言语,引出正文是撰写引言的目的。“绪”有开端之意,所谓“绪论”是指论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绪论的目的是概述文中的主旨、内容等。无论引言还是绪论,都是通过围绕具体论题进行撰写的目的、意义、背景、基础和思路等问题的概括性描述,导引出所要撰写的论文正文。

本论

本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是作者提出和论证自己的学术观点,表述自己的学术思想,展现自己的学术素质和才能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应当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数据材料和案例材料及理论依据材料充分,即资料翔实。

第二,标题准确、规范,标题之间逻辑严密,进而文章内容的层次和大小段落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标题间的逻辑关系分为三种:总分关系,即先总后分;并立关系;递进关系,包括时间递进、空间上由远及近、逻辑上先抽象后具体。

第三,论证有序。常用的论证方式有两种:一是层层递进推论式,即由此论点到彼论点逐层展开、步步深入的写法(层层剥笋);二是平行分论式,即对几个平等的论点分别加以论述。二者可以进行有机结合。

第四,正文注释要规范。按照法学院的要求执行。

结论

结论部分是论文的归结收束部分,要写论证的结果,做到首尾一贯,即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在这里回答和重述。同时可以展望课题研究的未来,提出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参考文献

按照参见法学院的要求执行。

论文写作的顺序:选题——查找资料(一要全,二要新)——文献综述(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提出的问题或观点(thesis)——围绕问题或观点撰写论文提纲——针对文中论点再次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料查询——完成论文初稿——论文修改(结构调整、观点修正、论据补充、语言润色、错别字修改)——一丝不苟地执行关于“论文格式”的要求(格式是脸面,是第一印象,甚至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

第二篇:标准论文写作格式

一、论文的书写格式规范化要求

论文本身由论文题目、作者、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几部分组成。

1.论文题目:简明、确切地表述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般不超过25个字,可分两行书写。

2.作者:处于论文题目正下方,须写明院系、专业、年级、班别、学号、姓名。

3.摘要:摘要应反映文章的主要观点,重点表述研究内容及结论,必须重点突出、文字简练,中文摘要字数不超过300字。

4.关键词:要符合学科分类及专业术语的通用性,并注意与国际惯例一致,中文关键词限制在3~8个。

5.正文:论文的主体。论文须符合学术论文的格式,正文要标明各级标题,设计合理,文稿中应采用

规范化名词术语。

6.参考文献:必须是本人真正阅读过的,应选用公开发表的资料。以近期发表的学术期刊文献为主,图书类文献不能过多,且要与论文内容直接相关,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

二、论文的排版格式规范化要求

1.版面尺寸:a4(210×297毫米)。

2.装订位置:左面竖装,装订位置距左边界0毫米。

3.版芯位置(正文位置):按照a4纸张默认格式。

4.页码:采用页脚方式设定,采用五号time new roman,处于页面下方、居中。

5.论文题目:三号黑体,居中。

6.作者:论文题目下隔一行,居中,采用小四号仿宋体,7.中文摘要和中文关键词:用五号仿宋体、两端对齐方式排列。

8.正文文本:宋体小四号、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1.25倍行距、所有标点符号采用宋体全角、英文字

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的要求排版,采用多级符号版式。如:一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1、2、3 …

…)标引,采用四号黑体并缩进4个字符排列;二级标题缩进4个字符并用阿拉伯数字(1.1、1.2、1.3

……)标引,字体采用小四号黑体。

9.文中图表:所涉及到的全部图、表,不论计算机绘制还是手工绘制,都应规范化,符号、代号符合国家标准,字体大小与正文协调,手工绘制的要用绘图笔,图表名称和编号准确无误。

10.参考文献:位于正文结尾后下隔2行,“参考文献” 四字左对齐,采用宋体小四号加粗;具体参

考文献目录按五号宋体、靠左对齐、阿拉伯数字标引序号([1]、[2]……)的方式排列。

三、论文书写、排版、打印规范化要求样式

论文题目(采用三号黑体,居中)

(隔一行)

(仿宋体小四号,居中)院系 专业名称 年级 班别 学号 学生姓名

(隔一行)

中文摘要:(仿宋体五号)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体制问题的思想观念问题,……。

关键词:(仿宋体五号)

(隔一行)

(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当前,在教学领域中,……。

教学思想(黑体四号,左对齐)

1.1 有关关系的处理(黑体小四号, 缩进4个字符)

(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上,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

第三篇:写作顺序

指文章内容安排上的先后次序,是文章结构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反映作者在文章内容安排上的思路,具体表现为文活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方式和内在条理。它关系到文章的总体面貌、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中心的表达效果,影响着读者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恰当的顺序,应当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规律,符合读者的接受心理或阅读心理。文章根据体裁、表现对象和材料内容的不同,有以下几种样式的顺序:以时间为顺序以空间为顺序

即以人物活动或事物发生、发展在空间上的变换为顺序,是写人叙事和说明性文章常用的表达顺序。其中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外部空间状态的顺序,如由此处写到彼处,由远处写到近处,或相反;一种是内部空间结构顺序,如由外边写到里边,由下边写到上边,由左边写到右边,由前边写到后边,或相反。

3.以人物为顺序

即以不同人物的先后出场或先后被表现为顺序。这常常在表现多个人物的记叙性文章中使用。

4.以心理为顺序

即以作者的内心活动或意识流动过程为顺序。多在以表现作者的心理或意识活动,包括幻觉、梦境为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文章中被使用。

5.以事理为顺序

即以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们思考和认识问题的规律,以及便于为读者理解的表达过程等等合乎事物道理的次序作顺序。这是议论文、说明文和部分记叙文常用的顺序,也叫逻辑顺序。比如由.总到分,由因到果,由主到次.由正到反,由表到里;由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由事物外形、性质,到功能、用途;由事物本身,到它与别种事物的联系等等。

一篇文章有时可能综合运用多种顺序,或者说从不同的角度看,表现为不同的顺序。特别是时间和空间顺序常一起使用,即文章内容既以时间变化,又以空间变换为序。表现为一种时空同步的顺序形式。人物、心理顺序也常和时空变化有关。另外,有的文章采用时空颠倒穿插的结构形式,在顺序上显得不“规范”。但只要不妨碍甚至有助于加强表情达意的效果,也是可以的,但使用上要格外慎重。

第四篇:写作顺序

写作顺序

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即按:早→中→晚,前→中→后的顺序组织材料)。以时间推移为序,将文章要用的各个材料或将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连接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写人、写事、写景时,常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好处:按照时间先后这条比较单纯的顺序写,容易执简驭繁,使文章有条不紊,让读者读起来,既方便顺当,又容易领会。

实例:如《高大的皂荚树》一文,开头描写皂荚树的样子,接着按照“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描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许多方便和快乐。

二、按地点变换(空间)的顺序写(即按照方位、处所或地点变换来安排材料)。写景状物,写参观记、游记的文章,都可以采用这种顺序来写。写人记事的文章,根据中心的需要和材料的特点,也可以按照这种顺序写。

好处:按照这种顺序写,有助于把握主线,使文章结构、条理清楚,主次分明。

实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按金华城→罗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 →内洞→出洞的先后顺序,记叙金华双龙洞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征。又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一文,是按“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会议厅→走出大 门”几个不同地点来记叙的。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即按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顺序写)。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后写。这种安排材料的方法又叫做“顺叙”或“正叙”,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叙顺序。记事(包括写活动、游记、参观访问记等)、写人(主要指一人一事)的文章,大多可以采用这种写作顺序。

好处:容易把杂乱的材料理顺;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果,条理容易写清楚;重点内容容易写具体。采用这种顺序写,可以收到使读者渐入佳境的效果。

实例:《中国石》一文中战士们爱拣石头、爱赛石,这是发现“中国石”的起因;拣石、洗石、发现了“中国石”,仔细端详“中国石”,这是拣到“中国石”的经过;战士们喜爱“中国石”,这是“中国石”带来的结果。这样写,让 人明白事情发展的阶段性和来龙去脉。

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即:按事物的性质把内容分为若干类别,然后按照分类顺序记叙)。这种方法常用于写带有说明性的文章和状物的文章。好处:能使文章脉络清楚,内容充实,说服力强,完整、深刻地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

实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写了不同内容的四件事:讲《水浒传》、谈“碰 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表达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

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1.先分后总;2.先总后分再总;

3、先总后分。

备注:另一种意见是,常见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总述与分述不属于写作顺序,而是属于文章结构。

此外,还有(1)按概括具体顺序(概括→具体、具 体→概括)(2)按因果顺序(因→果、果→因)(3)按前后对比顺序(4)按问答顺序(5)按作者感情变化顺序(6)按事物特点顺序(7)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8)按生长顺序

等组 织材料的形式。

第五篇:写作顺序

插叙

(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使文章结构紧凑。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是叙述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既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断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倒叙

(1)增强文章的生动性。(2)使文章产生悬念。

(3)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

(4)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顺叙顺叙也称正叙.叙述的手法之一.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使用顺叙法必须特别注意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常用的叙述方式。作用:使事情叙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中心明确。

文章标题的作用(总领全文、点明主旨、表达作者情感、表明作者写作目的)

1、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例考题《蔷薇几度花》,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蔷薇花”象征了老人淡然、不强求的品质。《不要让一粒沙成为你的阻碍》,标题运用的比喻的手法,把小困难比作“一粒沙”。《那扇门》,标题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指生活中的“门”,又指孩子的“心门”。

2、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例:鲁迅《一件小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内容——一件小事。

3、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例:胡适《我的母亲》,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对象——我的母亲。

4、交代写作顺序。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顺序——空间顺序。

5、交代文章主题、情感。例:聂华芩《亲爱的爸爸妈妈》,标题交代文章表达的情感——对爸爸妈妈的热爱。

6、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例:位梦华《旅鼠之谜》,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7、是文章行文的线索。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文章以花开花落为线索。

结尾在文中的作用:结构: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

开头在文中的作用:结构:点题、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

中间在文中的作用:结构:过渡、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内容:概括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逻辑顺序: 说明的逻辑顺序,是指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总是有主有次,有因有果,有一般的、有个别的,有普遍的、有特殊的,作者依据这些来安排说明内容的先后顺序,就容易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将繁复的内容介绍得有条不紊。

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指以时间的先后为标准的顺序.事情发展顺序: 先说出起因,然后经过,最后结果,就是事情发展顺序。

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按空间部位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建筑物的构造。这种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