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从国民素质看中国足球

从国民素质看中国足球



第一篇:从国民素质看中国足球

从国民素质看中国足球

曾几何时,多少人都会说,中国的足球队不是最好的,但是中国的球迷绝对是世界

级的,听到这样的赞扬声,作为一个中国足球的支持者--------球迷,心中应该是自豪的,但是近些年来,在赛场上,球迷们所展现出的一些不理智行为也成为了中国足

球赛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足球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敏感而又可怕的现实,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的我们

就必须去接受同时的发至内心的去整改。记得前不久看到这样的一片报道头条是

这样写清晰的写的“ 中国足球球迷素质为什么这么低?”这是他看玩球赛后说的:现场看了一场

山东鲁能和大连实德的比赛

好伤心,全场比赛球迷一直在骂客场球员,****,C你嘛……

这还不够,后来全场又骂起了【孙葆洁】,人家裁判执法明明没的说,明明是主

场球队领先,还是这样,球迷是不是嘴巴贱啊。

不堪入耳,仅仅因为是客场球队,所谓的掏钱去现场的球迷就可以这样……

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骂的起劲,这就是球迷,这就是足球。

我感觉的人感悟最深的就是内心,人发自内心有两种一种用心去理解接受,另一种是去心的反感就绝“球迷的好伤心”

我看到的是中国球迷对国足无休止的抱怨和讽刺,但是细想而来,任何一项体

育事业的衰败和没落,绝不仅仅是从事这项体育事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责任,这和许多因素都存在着莫大的关系,政策,观念,以及球迷看待足球的态度,然

而中国球迷却简单的把责任推给运动员,教练,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无不显示的中国球迷的目光短浅,他们责骂,侮辱中国足球队,以这种极端的方式体现对足

球的尊重和自身的价值。其实是一种幼稚,不够成熟的表现!的确!世界上要属

中国球迷人数最多,但是最不理解足球运动的也应该是中国球迷。足球本是一种

体现博爱与友谊的运动,其中有着无穷尽的价值与精神。无论如何,不应该片面的追求足球的胜负,否则不是真正的球迷,只有当中国球迷学会尊重与理解时,才是真正懂得足球的球迷。

爱足球我们看世界杯是一个非常爽的是代表国家的荣誉之战,往往荣誉的别后也

是文化的发扬

女记者自曝遭大连足协官员殴打 求助警察遭拒

本报大连今日电:今天(21日),中超上海申花客场1:0胜大连。赛后,中超联赛持证女记者在赛后混合区进行采访,不仅遭到阻碍,还被大连足协官员

以暴力形式推出场馆。如此匪夷所思的一幕,就发生在中超大连赛区!

在大连金州体育场,申花1比0战胜大连后,一些记者仍在球场出口处,等

待申花球员和教练,进行赛后采访。

本场申花场上指挥教练弗洛伦特走出后,本报记者与《东方体育日报》记者

沈坤彧等迎上前进行采访,弗洛伦特当时也很愿意接受采访。突然,大连足协秘

书长郭军和一个穿红衣服的男人一个箭步上来朝记者吼:“你们给我统统出去上车,你们再这样,我就把你们推出去,扣掉你们的证。”

外教与记者一边开始往外走,一边申辩:作为足协负责人,理应配合记者的采访工作,而不是干涉记者的正常工作,更何况,外面还下着雨。争辩了几句之后,那两人突然冲过来就掐住记者脖子,并将记者往场馆外一推,致使记者摔倒在地,包、录音笔、鞋子全都散落一地。当时,申花教练弗洛伦特看得惊呆了,更让人气愤的是,随后郭军和他同伴还在摔倒在地的记者身上踢了好几脚,并挥出一拳,重重击在女记者的脸上。之后,那个红衣男悄悄溜掉,当记者哭着讨说法之时,郭军上来又是对着记者的下半身,重重踢了一脚。

记者立即寻求现场警察的帮助,但警察却回答:“你不要问我,不是我打你。”这样的执法态度令人失望。

当时,一些现场的记者都目击了此事,弗洛伦特等几位外籍教练气愤地发问:“他们怎么可以打人?”申花领队郭光琪也上前了解情况,之后,当即同郭军与那位警察交涉,但郭军等人还想为自己开脱,并不认错。申花领队郭光琪说:“今天这事没有说法,我们申花全队大巴不离开了,支持记者,就在这里抗议。”郭军表示“这不关申花的事。”而那位当地警察居然对着挨打的记者说:“你可以打110!”还有一位当地工作人员对郭光琪说:“你有本事你就去找中国足协。”

据悉,PPTV的记者拍摄到了一些场景,但当即被大连场馆的工作人员强行带入办公室,扣押了摄像机,删除了录像资料。当时,郭军还对记者称:“你们去告我呀,我就是大连足协的郭军!”

申花队长阿内尔卡知道此事之后,对本报记者和东方体育报的记者沈坤彧表示:“你们是记者,一定要把今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申花球员都纷纷表示气愤:“官员怎么可以打记者,两个男人怎么可以打女人?”„„

现场的视频资料已被大连方面的人员删除,但当时有不少记者在场,都可以作为目击证人。

如何保护记者的人身安全、保障记者的正常工作权限,这应当是中超联赛管理规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的前提下,如果大连足协的官员带头破坏规矩,甚至动手打人,这样的赛区管理,是否到了一片混乱的程度?整顿赛区秩序,加强赛区管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新民晚报》也将通过有关渠道,向相关部门提出交涉,就此事要一个说法,讨一个公道。(记者 陶邢莹)

中国的足球为什么是落后的满意答案:

第一 整体国民素质

第一是人种方面的差距,中国人大部分瘦的像竹竿一样。白人,黑人在身体方面有先天优势。黑人的柔韧性,白人的力量优势。比较身高,体重向近的黄种人和白人,会发现白人的手臂,腿都比较长,且手和脚也要比黄种人大很多。

第二 伤病篇

国外运动员的黄金年龄是29,30岁左右,但目前中国运动员不到30岁就开始走下坡路,比如吴承瑛。阿尔贝次这个年纪还能踢,国内有多少球员能做到这一点?。乔丹38岁了还在打nba,看看中国的胡卫东,刚30出头就不行了,nba的比赛密度可是中国的3倍阿。为什么? 原因就是从小没有对重视伤病,很多球员带伤比赛,受伤后又没有受到科学的治疗,最终使伤病无法彻底根治,最后不得不在黄金年龄告别运动生涯,另外,平时的恢复也很重要,它一方面可以使球员恢复体力,一方面又会减少伤病。在美国nba,由于有良好的理疗设备和医疗器械,所以球员们可以承受一周3赛的高密度比赛。为什么在中国不行?

一个例子,在我的学校,一旦有人脚扭伤了,马上去医务室治疗,之后医务室会提供拐杖,受伤的人一周内拄着拐杖走路,直到脚彻底好为止。正是由于对伤病的重视,国外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才长于中国运动员。30岁,本是一个运动员状态,经验,意识俱佳的年龄,本是运动员职业生涯的顶峰,本是丰收的年龄,而我们的运动员此时却无法保住自己的主力位置。悲哀啊

由此想到瑞典的乒乓高手瓦尔德内尔,一人同几代中国运动员对抗,请重视运动员的伤病,不要为了一场比赛而让受伤的运动员出战,否则,这会不知不觉得毁了他

第三 体制篇

体校这种体制只有在中国才有。进入了体校之后,运动员基本上放弃了文化学习,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训练上。范志毅好像小学都没毕业,听说张勇是文盲。其实中国运动员花在纯训练上的时间要比国外运动员多很多,但为什么比不上人家? 以前的吉诺拉是时装模特,半途转行踢足球的。舍瓦既是足球运动员,也是冰球运动员。所以中国目前的体育制度其实是一种低效率的制度。一方面训练不科学,我们这里是事倍功半,国外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运动员受不到基本的文化教育,所以我们的运动员不聪明。

第四 教练篇

前面说到我们的球员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是最基本的教育都没有。十年之后,这些球员很多有转行成了教练。造成的后果就是不好的球员成为不好的教练,不好的教练教出更差的球员,这一恶性循环。教练的文化水平不行,就很难学习外国的先进的训练方法等,高等教育训练的是一个人的自学能力,中国教练缺少自学能力,不能在不断的自学中提高。

目前很多教练都是凭经验在教学,而没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而且没有多少教练有运动生理学方面上的知识,造成的结果就是有时候蒙对了,球队的成绩不错,有时候运气不好,球队的表现一落千丈。这也能解释我们的球员为什么状态那么不稳定,国奥在昆明训练了那么久,会在与叙利亚的比赛中出现体能不支的情况。那个号称专业体能教练的毛某某虽然帮助郝海东体能测试过关,却不知12分钟跑大部分是匀速跑,而足球比赛大部分时间是变速跑,对运动员身体的要求是不的。更有教练甚至认为每天10000米就能把队员的体能练好。真是悲哀啊。

第五 球员篇

中国的球员大部分是从少体校出来的,由于从小受到的教育不全面,特别是文化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匮乏,使他们的职业素养低下。大家应该知道,nba球员大都都是从大学生联赛里选出来的,只有少数高中生。而我们的近邻韩国,大部分球员都是大学生。但是在中国,球员能初中毕业就已经很不错了,高中生是稀少,大学生没有。我不知道文化水平对体育方面的影响有多大,但是有几点是肯定的,第一是理解能力,第二是外语能力。至少球员有一定文化可以和外教进行沟通。虽然这个世界有很多球星的文化水平也不高,但无可否认,这些都是天赋极高的人。而中国这些没有多少天赋的球员来说,提高其文化水平说不定真能提高他的球技。我有一个同学是现役爱尔兰国家青年队队员,他和我们一起上大学,至少可以证明读书和踢球是不矛盾的。

第六 用人篇

没有人怀疑沈祥福的敬业精神和道德品格。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他是一个工作不偷懒的人,他是一个君子。但他不是一个可以提高球队技战术能力的教练。中国人在选择人才方面走入了品格高于能力的误区。领导离婚就是影响不好。领导必须大功无私。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其实领导的品行可以用法律来约束,最重要的是看他的能力。换句话说,如果一个领导能带来100万的利润,那即使给他贪10万又有什么不好。比起那些从不贪污,但是连年亏损的厂长,经理或是县长之类的好多了。

外教与记者一边开始往外走,一边申辩:作为足协负责人,理应配合记者的采访工作,而不是干涉记者的正常工作,更何况,外面还下着雨。争辩了几句之后,那两人突然冲过来就掐住记者脖子,并将记者往场馆外一推,致使记者摔倒在地,包、录音笔、鞋子全都散落一地。当时,申花教练弗洛伦特看得惊呆了,更让人气愤的是,随后郭军和他同伴还在摔倒在地的记者身上踢了好几脚,并挥出一拳,重重击在女记者的脸上。之后,那个红衣男悄悄溜掉,当记者哭着讨说法之时,郭军上来又是对着记者的下半身,重重踢了一脚。

记者立即寻求现场警察的帮助,但警察却回答:“你不要问我,不是我打你。”这样的执法态度令人失望。

当时,一些现场的记者都目击了此事,弗洛伦特等几位外籍教练气愤地发问:“他们怎么可以打人?”申花领队郭光琪也上前了解情况,之后,当即同郭军与那位警察交涉,但郭军等人还想为自己开脱,并不认错。申花领队郭光琪说:“今天这事没有说法,我们申花全队大巴不离开了,支持记者,就在这里抗议。”郭军表示“这不关申花的事。”而那位当地警察居然对着挨打的记者说:“你可以打110!”还有一位当地工作人员对郭光琪说:“你有本事你就去找中国足协。”

据悉,PPTV的记者拍摄到了一些场景,但当即被大连场馆的工作人员强行带入办公室,扣押了摄像机,删除了录像资料。当时,郭军还对记者称:“你们去告我呀,我就是大连足协的郭军!”

申花队长阿内尔卡知道此事之后,对本报记者和东方体育报的记者沈坤彧表示:“你们是记者,一定要把今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申花球员都纷纷表示气愤:“官员怎么可以打记者,两个男人怎么可以打女人?”„„

现场的视频资料已被大连方面的人员删除,但当时有不少记者在场,都可以作为目击证人。

如何保护记者的人身安全、保障记者的正常工作权限,这应当是中超联赛管理规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的前提下,如果大连足协的官员带头破坏规矩,甚至动手打人,这样的赛区管理,是否到了一片混乱的程度?整顿赛区秩序,加强赛区管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新民晚报》也将通过有关渠道,向相关部门提出交涉,就此事要一个说法,讨一个公道。(记者 陶邢莹)

中国队以零蛋从世界杯败下阵来,我内心深处的乌云还没散去,又听到了北京网吧火灾事故吞噬了24条活现的年轻生命的消息!使我不得不叹忧我们的国民素质何日才能提高?!我们的希望在哪里?!

足球赛事本来就是体育比赛,它本身并不是考核、评判一个国家的什么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但面对国人的关心,面对亿万球迷的痴心,我们的国足队员却在媒体纷纷暴光,有的做媒体广告赚取高收入,有的以XX日记,假手于记者,不断在媒体发表,更有的分别与各媒体签定各种名目的私下合同......凡此种种,足以令我们的球迷伤心。本来足球水平不高,即便打不赢,大家决不怪罪:足球比赛总有输赢啊!问题是面对全国人民的期望,面对亿万球迷的殷切期待,我们的国足队员竟然通过各种手段做着各种发财的梦想,你们的敬业精神哪里去了?!你们的良心哪里去了?!你们对得起我们的民族和广大的球迷吗?连各个国家的同行对你们的作为都感到不可思议!

看北京网吧失火事故之后的各种报道,联想我对网吧的了解,更使我感到不寒而栗!这不仅仅是消防的问题?!令我们堪犹的绝不仅仅是这个!难道消防措施齐全了就可以这样肆无忌惮地开下去吗???看看全国各位家长们的呼吁吧,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痴迷于网吧的“网恋、网聊和网络游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在下滑。家长担忧,老师们的无奈.....他们异口同声地否定网吧为孩子们的“电子海洛因”。这可是关系到我们的整整下一代的人

啊!

看看各位开设网吧的老板的素质,他们真是为了培养我们的下一代吗?真的为了推广先进技术吗?否!市场大潮把他们统统裹进赚钱的路上来了。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赚钱就是好猫。市场确实包罗万象,但不能不考虑社会后果,什么都干啊?难道我们连起码的社会责任感都没有了?看到那些老板根本不懂电脑技术,就会记帐数钱,至于我们的孩子在这里贻误学业他们是一点也不考虑。不仅如此,他们还拿出各种吸引孩子的招数:上午上网减价,晚上上网打折,网络游戏卡优惠......道道繁多,不一而足!至于家长的忧虑,老师们的愤怒......这与我无关!国家的前途,我也管不着。只要我有钱赚就行。

这又使我想起了街道电线杆上万元高薪招揽少女服务员的各种广告,使我又想起了前不久武汉某大学年轻教授死于美容厅的悲天信息......难道我们的市场经济就这样搞下去吗?我们能眼铮铮地看着我们的下一代就这样垮下去吗?

唉......OK写到这里,仅此而已!

球迷的水平并不是和球队的水平成正比而是和整个国民素质成正比的。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足球队冲了进去。其中最后一战是在日本胜了东道主队。当时的日本队水平与中国队差了一个档次,但当时的日本球迷同样表现出较高的素质(至于日本国民性当中的卑劣和龌龊另当别论)。

中国的国民素质本就不是“世间第一流的”,她的球迷怎么可能是“世间第一流的”呢?甭说别的,看看网上大连球迷和山东球迷的对骂,就可窥中国球迷素质之一斑。

第二篇:从垃圾处理看国民素质

从垃圾处理看国民素质每天必须相伴的生活垃圾,以什么方式走进我们的生活,又以什么方式离开我们,久而久之会成为人们的习惯,这或许是一个草根眼中的“国家形象”吧!在网上看到日本的民用垃圾,整整齐齐的站成一排,看得出这是用心安排的:有纸盒、报纸、塑料、铁器。这些垃圾的整齐排放程度跟冰箱里的食物不相上下。

说明一下,在我夸赞日本某些方面时,大会有一些“爱国激进分子”会对我进行人身攻击。不过说实话,谴责日本的话我也天天在口上念,但是我无法不去承认日本确实有一些值得我们去称道学习的地方。呵呵,就当我们把他们的好东西抢来,让他们闹心去!

许多人都知道,动漫、寿司、新干线堪称日本的标志(不少网友称,无耻也是他们最重要的标志)。

其实日本还有一张“名片”,那就是分门别类、摆放整齐的垃圾(正如许多政要的人格,嘿嘿,逮住机会就得骂两句)。

其实在日本的大街上看不到垃圾桶,居民垃圾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方,然后由垃圾车收走,这就是日本垃圾的“双规原则”。

去过日本的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也许常常不是什么科技有多先进,文化有多么发达,尽管这个方面也是一个事实,而很可能是整个日本给人蓝天碧海白云、绿色海洋、一尘不染的感觉,整个社会秩序井然。日本人乘手扶电梯总是自觉地站在一边。让出三分之二的空间,让有急事的人通过。广州新开地铁的时候,也曾经想让大家这样遵守秩序,在扶手上用图案标明靠哪边站,但是,几乎没有人遵守。博弈的结果,后来就取消了这个要求。因为,写在那里又没有人遵守,很是尴尬的。

有一位讲述了他在日本的见闻:

网友称,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土地,看到第一个公共场合的垃圾箱是在大阪公园。那个垃圾箱有三个垃圾箱,是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以及不明

归类三种来分类的。上面盖了一条防雨塑料布,干净得就象家里的桌布一样。看了半天,才知道这原来是一个垃圾箱。

其实日本垃圾箱并不是多见,干净并不意味着垃圾箱遍地。垃圾箱少,而地上仍然干净,这是怎样做到的呢?这不取决于技术,而是取决于国民素质。日本人对待垃圾有一个习惯。如果在外面产生垃圾,而又碰巧没有垃圾箱,他们常常会把垃圾带在身上,遇到有垃圾箱的时候,甚至回家之后再将垃圾放在自己家的垃圾箱里,而绝不会随手乱丢乱扔的。

而日本人的垃圾概念也似乎与我们的不同。比如,日本人会把剪下来的指甲屑小心用纸包好,即使是在外面也是这样。甚至从头上掉下来两根头发,也会小心用餐巾纸包好,然后再按垃圾分类放进垃圾箱里。如果是家里扔垃圾,就更讲究。不同的垃圾是要在不同的时段里扔的,这个已经成为习惯。居民不但要按照不同时段去扔不同的垃圾,而且,遇到玻璃瓶上有纸标签,由于玻璃与纸是属于不同的垃圾分类,因此,他们常常会在扔出去之前将玻璃瓶洗净,然后再将玻璃瓶上的纸标签或者塑料标签撕下来,投入不同的分类垃圾箱。如果遇到错过了投垃圾的时间怎么办?日本人也不会随便就将垃圾扔在那里,而是将垃圾存放起来,如果是瓜果之类易腐烂的垃圾,他们还会将垃圾存放在自己的冰箱里,等到可以投放的时间再投放出来。

日本人对吸烟有严格的限制。不但公共场合的室内严格禁止吸烟,而且即使是在广场、野外的公共场合禁止吸烟的地方也很多。日本人吸烟不会乱扔烟头,即使在野外,他们的烟灰也不会随便乱扔,而是人人有一个便携式的烟灰缸,像以前用过的钢笔套一样大小,挂在身上。要吸烟的时候,就取下来,将烟灰缸盖打开,把烟灰弹到里面去,而不是随便抖落在地上。在日本,几乎人人都这样自觉地做,并没有看见到处张贴的“吸烟罚款”多少的警示语。

日本人的垃圾回收率据说占到垃圾的90%以上。剩下的需要被焚烧的垃圾实在不多。我们经过他们的垃圾焚烧场,发现这些垃圾焚烧场,大多是深埋在地下的,只有烟囱是露在上面的,即使垃圾焚烧场,烟囱里只是冒一点点白色的烟,也闻不到什么异味。垃圾的高回收率与高燃烧率,保证了日本异常洁净的环境,焚烧后的热量常常用来发电或者直接用来供温热水温,让人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从日本的大阪踏进日本本土,途

经京都、东京、名古屋等多个城市,一直到千叶县的乡村,其干净程度是一样的。垃圾处理的方式与方法也是一样的。

在日本要看见一点垃圾是非常难的。仅仅有一次在日本东京等车的时候,我们在一个偏僻的立交桥下的椅子上休息。这个时候同去的一个校长终于发现被随便丢在地上的几个烟头与几个易拉罐等垃圾。这个校长非常高兴,说:“终于看见了你们日本人也有乱扔垃圾的地方。”正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猛抬头看见垃圾旁边树了一个牌子,上面用大大的中文字写着:“请不要随便丢垃圾。”并没有配上英文、韩文与日文,而仅仅是中文。垃圾旁边放着一个标准的垃圾箱。那刚才还有点幸灾乐祸的校长脸上立时挂不住了。很明显,这上面的中文字只是告诫中国人的。至于这是不是一种歧视与偏见,我不敢说,但是,我相信这个告示牌子也不会是随便设立的。

中国人在处处遵守秩序,处处讲究公德的日本,其实会很不习惯。因为习惯了乱来的中国人,一不小心就犯了规,违犯了人家的公德。在他们那里边幼儿园与小学生做起来都非常自然的事情,在我们这里连专门教人的教师、校长都感觉需要时时提醒自己才能够做到。适应日本的环境,感觉很累,很不自由。在日本即使人再多,也是安宁静寂的。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是不道德的。日本人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一种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给他人与社会添加麻烦。不给社会添麻烦,成为日本人男女老少的共同信念。正是从细小的公德开始,从底线开始,而不只是唱高调,一个民族的素质才能够得以逐渐提高。

这一位网友表示:就日本的垃圾处理而言,中国也许再过一百年也难以望其项背。因为这个问题涉及的不仅仅是垃圾处理技术,而且更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素质。我觉得别老抱怨中国的垃圾处理一百年赶不上日本了,首先我不认为有那么难,其次我们更应该脚踏实地做些建设性的工作,哪怕是做推广垃圾处理的义工都行,进步都是一点点累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出应有的努力!

第三篇:从恒大看中国足球(定稿)

从恒大看中国足球“资本”

德罗巴来了,阿内尔卡来了,凯塔、巴里奥斯也来了„„国际球星纷纷来到中超,打假扫黑轰轰烈烈,钞票、口水、眼球、镁光灯充斥着2012年的中国足坛,这是一个注定载入中国足球史册的一年。而在这所有的熙熙攘攘中,最无法忽视的,或者说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获得中超和足协杯冠军“双冠王”的广州恒大足球队。

说到恒大,可以不提里皮,不提孔卡,却不得不提许家印。就是这个房地产大亨,用他的钞票,打造了一支中国足坛王朝实力的球队,而他却说,“我做的都是只赚不赔的生意。”抛去所有有关足球竞技方面的事物,这告诉我们,足球,当它并非以一项竞技运动而是以一种经济形式出现时,它的进一步扩张就必须依赖强大资本的注入,它必须也只能通过“资本的核动力”推进。

通俗地说就是,足球不仅仅是用来花钱的,而是用钱再来生钱的。

足球确实能赚钱,它广阔的市场空间不仅会吸引大量的资金,而且它更具意义的后果是——“足球资本”的进击会击垮原来旧本的阴碍生产力发展的所有格局与关系,从而建立一套完全与现代经济规律吻合的模式,最终“资本”也会战胜旧有的机制。

可以说,许大老板深谙资本在市场经济“战无不胜”的必然规律,他建立了恒大这个规律中国足球的“资本”,这才是是真正职业俱乐部,而非以前畸形的、官商联姻式的、足球与市场无法产生化学反应的“职业”俱乐部。

英国人在这方面的资本动作也给我们的足球革命提供了最好的榜样,随着一批精英资本家的进入,足球不再是“利物浦码头工人”的游戏,而是一台运转飞快的印钞机。足球进入股市,这是英国足球资本革命的一座里程碑,一切都按照资本动作的方式进行,它是一家企业、一家金融公司,或者一只“概念股”,股值可升可降,足球竞技的特点在这个领域反而淡化了。曼联、阿森纳、切尔西它们都是股票化的东西,球队只是一种承载形式。英超联盟,它的正式称谓是“英格兰职业足球有限股份公司”。

足球确实应该被当成一个企业来经营。

从这个角度来看,“高俅与宋徽宗玩球”的故事遗害很深。中国人的观念——踢球是为了看的,看球是为了玩的,玩就是要花钱的,人们忽略了如此重要的目的——赚钱。许家印没有忽略,所以他是成功的商人,恒大是中国最成功的球队。

所以,只有建立完整的职业足球“市场体系”,由“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用经济方式生产足球,中国足球才有出路。

不破不立,革命,才能活命。

最后说个段子,止增笑耳:先知找到上帝,请求让世界末日不要来临。上帝表示这个太难了,换一个吧。先知想了想说:“那让中国队参加2018年世界杯吧。”上帝:“我们还是聊聊阻止世界末日的事儿吧。”

第四篇:从中国足球看人才培养

从中国足球看人才培养

在“6·15惨败”后,中国足球再度被接二连三的后续事件推上风口浪尖:道歉信、主帅卡马乔下课、巨额合同纠纷。在普通老百姓看来,不过是国足上演的又一出闹剧罢了。7月16日中午,国足前任主帅卡马乔离开北京,乘飞机返回西班牙马德里,国足“卡马乔时代”也就此画上句号。

在此姑且不谈卡马乔团队的巨额合同抑或工作成效,毕竟事已至此,多说无益。近10年来国足热衷于追求洋帅而乐此不疲,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作为中国足球的一种尝试我认为未尝不可,国外有着先进的足球理念,有着领先的技战术思想,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近10年来国足水平在数位洋教头的带领下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千里马常有,但伯乐不常有。既然我们已经请来了诸多伯乐,却为何迟迟没能等来那拯救中国足球于水深火热中的千里马呢?究其原因,恐怕还是需要回到加大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上来,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泱泱大国,无人可用,纵伯乐有识人之明,又能有何作为。

人才是一个地方、一个领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的匮乏,必然导致该领域发展的后继无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足球同样不能脱离这一根本任务,中国足球要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加强政策倾斜,要加大人才投入力度,着眼长远,着力打造一大批优秀青少年足球人才才是提高足球水平的根本所在。

第五篇:从中国足球看团队精神

从中国足球看团队精神

2002年世界杯,中国国家队通过预选赛首次进军世界杯,给国人带来无比的骄傲和激动。然而,在随后与哥斯达黎加、巴西、土耳其的对阵中,却分别以0比2、0比4、0比3的战绩给国人当头一盆冷水!中国足球为什么一直冲不出亚洲?国人对此进行过无数次的思考和讨论,估计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和解决办法。除了体制问题外,我想在赛场上更多的是团队精神的问题。

我们一直都在说团队精神,首先到底什么才是团队呢?我们一般从表面上认为团队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而在一起工作。其实团队的概念远没有那么简单,百度百科对团队的定义是:团队(team)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的构成要素总结为5P,分别为目标(purpose)、人(people)、团队的定位(place)、权限(power)、计划(plan)。可以看出,团队和群体是有着根本性的一些区别的,群体若做到5P整合也可以向团队过渡。

再回过头,从团队的人员组织来看国足,员工即是球员,管理层是球队教练及上级组织。管理层负有引进优质球员、合理利用球员才能协同作战的任务,可泱泱大国13亿人口愣是没找到11个人组成强队,这只能说是球队的管理层没有尽责尽力(贪污腐败什么的就不说了);球员身体素质普遍较低,技术低劣,配合意识差,前锋射不进球,中场控不住节奏,后卫解不了险(这可不是我片面之词啊,大家有目共睹)。这样的一支球队顶多算是群体而不是团队,能战胜对手吗,管理层和球员如此不堪,更妄谈走出亚洲了。那什么样的球队能

取得胜利?在对阵双方球员个人能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一支具有团队精神的球队更可能赢得奖杯。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那么团队精神和足球比赛有什么关系呢?

足球比赛是团体性比赛,对团队协作和球员素质要求非常严格,可以说一场足球比赛就是一场团队精神的比赛,一支没有团队精神的球队只能被别的球队蹂躏。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团队协同合作,所以,就算球员单兵作战能力再强,若没人配合,哪怕他是项羽、关羽、吕布再世,也逃不了被灭的命运,因为别人不传球给他,有能耐他也没地方使;大局意识、服务精神,国足对外作战代表的是国家形象,为的是争取国家荣誉,进而带来球队和球员自身的荣誉和利益。可国足却从上到下都是在“向钱看”,这么多年来我们欣赏的都是“假球”、“黑哨”,哪有什么精神、境界可言!

不管是从内在组织还是外在能力上看,国足就是一盘散沙,虽曾出现过优秀的球员和教练,但也于事无补;不管是从团队精神还是团队目标上看,国足也冲不出亚洲,虽曾进军过世界杯,但也以失败收场。除非国足能把团队精神和国家荣誉作为信仰,并加快体制改革,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学会了写“团队精神”这四个字,每个班级的标语都有“团结、友爱”,这是团队意识的雏形,这个阶段的团

队精神也仅限于学习生活中的友爱、互助部分,学生以学习为重,很少有学校或老师会带领学生去实践团队的真正意义的。直到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那一刻,我们也没能体会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学到的却是个性张扬、自我表现、自私自利。这是当前中国糟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造成的,学生们学习压力大,也都是各自为政、争名夺位、互为竞争对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是能培养出大批富有团队精神的学生才怪!

因此,中国足球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须从教育制度改革开始,必须从娃娃抓起!企业也是同理,加强员工对团队精神的学习和实践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行之事,在规模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具有更强大的团队精神的企业才能在风云激辩的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剩余 65% 未读展开阅读全文 ∨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