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小组感想

从学习这门课以来,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以前看着别的同学上台讲课,很羡慕。现在终于可以上台讲课了,很激动。

我们小组是分工进行的,这样加快了我们的完成效率。在大家的制作准备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制作ppt,如何使用ppt。这样的上课方式,让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但是我还要讲课,很害怕,怕自己做不好。以前是老师讲我听,现在是我讲老师听。我会尽力地做好的,让老师同学认可。

我们组准备的很充足,结果在讲课那天,沙画视频不能看了,小组准备唱的歌也没有完成。在准备的时候,我们没有出现这些问题,在上课那天出现了。以后做什么事都要多想想会不会出现意外,尽可能的避免意外发生。这样的课堂真好。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

机制1204班2012203807韩一梅

第二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补考试卷

1.(单选题)“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一格言说明了同学们应培养的优良学风是()。

(本题4.0分)A、严谨

B、求实 C、勤奋 D、创新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这是唐代思想家韩愈的名言,意思是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得分:4 2.(单选题)创新学习的基础是()。

(本题4.0分)A、标新立异

B、求真务实 C、开拓创新 D、博大精深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得分:4 3.(单选题)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

(本题4.0分)A、实践性

B、预见性 C、层次性 D、科学性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得分:4 4.(单选题)信念的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是()。

(本题4.0分)A、信仰

B、理想 C、志向 D、意志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后者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得分:4 5.(单选题)钱学森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而受到国家表彰时,他这样说:“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在这里‘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对钱老这段话的理解是()。

(本题4.0分)A、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

B、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理应为全人类服务

C、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联系

D、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得分:4 6.(单选题)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本题4.0分)A、是否促进个人的发展

B、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是否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善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得分:4 7.(单选题)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本题4.0分)A、促进世界和平

B、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 D、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得分:4 8.(单选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本题4.0分)A、集体主义 B、诚实守信 C、明荣辨耻

D、为人民服务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得分:4 9.(单选题)在人类历史上,原始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原始主义道德,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封建主义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产生了社会主义道德。这说明()。

(本题4.0分)A、社会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具有决定作用

B、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C、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并不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D、社会道德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道德。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得分:4 10.(单选题)社会公德涵盖了()之间的关系。

(本题4.0分)A、人与人

B、人与社会 C、人与自然

D、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得分:4 11.(单选题)法受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法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是()。(本题4.0分)A、历史传统

B、基本国情 C、统治阶级意志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法律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等。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得分:4 12.(单选题)维护正义是法律的重要使命。在司法实践中,经常被称为“看得见的正义”的是()。(本题4.0分)A、实体正义 B、程序正义 C、分配正义

D、结果正义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法律程序出发。程序是法律所规定的法律行为的方式和过程,法律通过规定明确的程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明确的程序”是可以“看得见”的。

得分:4 13.(单选题)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是()。(本题4.0分)A、制定与修订 B、制定与认可 C、修订与认可 D、制定与沿用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即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二是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得分:4 14.(单选题)在社会规范体系中,法律与道德是两种不同的行为规范。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本题4.0分)A、凡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必定是法律所制裁的行为 B、法律是道德形成的基础,能够为道德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 C、法律的调节更具有广泛性,能够渗透到道德不能调节的领域 D、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通常也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得分:4 15.(单选题)在保存或收集证据的时候应当注意证据的特性,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这强调的是证据的()。(本题4.0分)A、客观性 B、关联性 C、合法性

D、完整性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证据的特征:(1)合法性,即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2)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3)关联性,即证据只有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才能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

得分:4 16.(多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审判权由下列机关行使()。(本题4.0分)A、人民检察院 B、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C、军事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E、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学生答案:B,C,D 标准答案:BCD 解析: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法院。得分:4 17.(多选题)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本题4.0分)A、“法治”与“法制”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

B、“法治”与“法制”的内涵与外延完全相同,只是文字表述不同 C、“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实现“法治” 的前提

D、“法治”强调个人的威望、智慧及其解决具体问题的作用,与“法制”相对

学生答案:A,C 标准答案:AC 解析:(1)两者的区别:法制的一般涵义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总称;而法治则强调依法治理。

(2)两者的联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将是最终实现法治。只有有法律和法规存在,法律制度就存在,但不一定就实行了法治。强调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

得分:4 18.(多选题)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有()。(本题4.0分)A、讲法律

B、讲证据 C、讲程序

D、讲法理

学生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解析: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有(1)讲法律——要以法律为准绳;(2)讲证据——以证据为根据;(3)讲程序——要从法律程序出发;(4)讲法理——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

得分:4 19.(多选题)证据的特征有()。(本题4.0分)A、合法性

B、客观性 C、关联性 D、合理性 E、科学性

学生答案:A,B,C 标准答案:ABC 解析:证据的特征:(1)合法性,即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2)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3)关联性,即证据只有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才能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

得分:4 20.(多选题)下列有关爱国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本题4.0分)A、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B、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C、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内涵

D、爱国主义是五千年来形成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学生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解析:选项叙述的是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得分:4 21.(多选题)端正人生态度需要()。(本题4.0分)A、认真 B、务实 C、乐观 D、进取

学生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解析:(1)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2)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3)人生应乐观,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4)人生要进取,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不能贪图安逸、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碌碌无为,否则,人生就会失去应有的光彩。

得分:4 22.(多选题)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是()。(本题4.0分)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学生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解析:(1)平等原则,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不能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2)诚信原则,诚信包含着诚实和守信,诚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应当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3)宽容原则,宽容就是心胸宽广,大度容人,对非原则性的问题不斤斤计较。(4)互助原则,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对增强彼此的理解,加深彼此的感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得分:4 23.(多选题)下列有关道德的叙述正确的是()。

(本题4.0分)A、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B、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史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D、语言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学生答案:A,B,C 标准答案:ABC 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选项AB正确。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选项C正确。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选项D错误。

得分:4 24.(多选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是()。

(本题4.0分)A、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B、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独立的一个系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必然的联系

C、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D、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会束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学生答案:A,C 标准答案:AC 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应当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上,在此基本经济制度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实要求,也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的重要任务。

得分:4 25.(多选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种意义表现在,诚实守信是()。(本题4.0分)A、为人之本,成事之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D、对共产党员和少数先进分子的先进性要求

学生答案:A,B,C 标准答案:ABC 解析: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诚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为人诚恳,待人诚实,做事实在等,诚信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求所有社会公民都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

得分:4

返回

第三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安排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学时为16,学分1。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此实践环节以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专题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为实施形式。具体要求如下:

一、调查报告格式要求

学生可以单独完成调查及报告撰写,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合作开展调查,但每个小组不超过4人,且应当是本行政班的成员。其报告成绩为小组成员的共同成绩。

调查问卷的题目数量以能充分反映调查目的为度,问卷设计的质量也是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所设计的空白调查问卷(或访谈)一份必须以附件的形式附在调查报告最后。

学生的调查报告篇幅应不少于3000字。可以打印(A4幅面)。

调查报告要求有封面,封面应标明调查报告的标题,调查者名单(包括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调查报告正文部分必须有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样本及抽样方式的说明。

调查报告必须有调查问卷所获得信息的统计分析(例如,同意或不同意某一选项的百分比),并根据这些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或建议。

撰写调查报告可以引用其他人已经公开发表的相关调查数据和某些观点,但必须注明其出处。但其篇幅不能过大以至于喧宾夺主。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成绩评定

任课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调查报告进行批阅,根据报告的质量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评分。具体的评分依据为:

优——调查报告格式规范,调查样本大于或等于50,小组合作则样本大于或等于80。调查问卷设计较为科学,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正确的处理和详细分析,能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报告的页面整洁,字迹工整。

良——调查报告格式合乎要求,调查样本大于或等于50,小组合作则样本大于或等于

80。调查问卷设计较为科学,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正确的处理和分析。

中——调查报告格式基本合乎要求,调查样本大于或等于40,小组合作则样本大于或等于60。调查问卷的项目不能很好地反映调查目的,因此得到的结果欠充分,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及格——调查报告格式不够规范,调查样本大于或等于40,小组合作则样本大于或等于60。调查问卷的项目不能很好地反映调查目的,因此得到的结果欠充分,对所得结果的处理和分析不够。

不及格——有下述情形者评定为不及格:

1. 明显抄袭别人的报告。

2. 明显伪造数据。

3. 格式不规范,篇幅太少,调查样本容量太少(小于40),调查问卷设计有重

大缺陷。

成绩加分因素:为了实施“大德育”的观念,促使本课程与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教务处等部门组织的相关活动相配合,凡参加学校党团、行政机关组织的各种服务社会的活动(如义务献血、环保活动、道德文明宣传实践活动、社区普法教育等),持有效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一份与调查报告一同提交者,成绩提升一个等级(*注:“有效证明材料”包括献血证、学校院、处级单位加盖公章的证明或证书,学生社团颁发的获奖证书等,原件经验证后返回本人,提升等级以优秀为最高等级。解释权归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德育系。)

附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调查选题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

大学生阅读兴趣调查

大学生学习习惯调查

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的认识调查

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上网时间、上网主要目的等)

大学生个人爱好调查

大学生人生理想调查

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调查

大学生新生人际关系调查

大学生寝室关系调查

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

大学生消费价值观调查

大学食堂浪费现象调查

大学生爱情价值观调查

大学生健身活动调查

校园不文明现象调查

大学生法治观念调查

大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关注度的调查

大学生报考二专(或考研)意向调查

大学生职业理想调查

大学生对人文素质选修课的兴趣调查

„„

如果同学想在以上选题之外确定题目,需要与任课教师磋商!

第四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作业(有1学分)

2011级本 专科的全体同学:

本期开设了《思修》课程,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理论,紧密结合实际,利用春节寒假期间从事社会调查活动,获取第一手资料,撰写调查报告。以达到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一、实践调查参考选题如下:

1、可以对本村或者本人所在的社区范围内家庭和睦情况、尊老爱幼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更深刻的了解家庭美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强化自身的家庭美德意识。

2、可以对有关的城市市民社会公德、社会诚信状况展开调查,如公民遵守交通规则情况、公民公共场所是否有大声喧哗、随地乱扔垃圾等现象、公民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是否诚实守信等,通过问卷、观察等方法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提高我们对现代社会公民文明状况有更全面的认识,提高我们的社会公德意识。体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3、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访群众,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国家命运和我们每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道理,加深爱国情感。

二、书写要求:

1、文体必须是“调查报告”,不能写成其他文体。

2、须注明调查的对象、实践、地点、范围、和主题,以及调查的主要方法。

3、必须是手写稿,字迹规范,字数2000-3000字以上。(本科生不低于3000字,专科生不低于2000字)

三、调查报告交稿时间、形式:

开学第一周内由各班班长收齐,清点报告份数,并按学号排好顺序后交到公共基础教学部教学秘书办公室(八号楼520办公室)。

1、分为优(大于等于90)、良(大于等于80)、中(大于等于70)、及格(大于等于60)和差(大于等于40)五个档次。

2、凡是直接从网上下载,或简单拼凑或抄袭者,一律评为“不及格”。

3、任课教师必须在调查报告封面上用红笔写上成绩,并按教学班装订保存。

五、注意事项:

请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报告中的题目下写清楚自己的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课老师,并且注明本(专)科。

基础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

2011年12月20日

第五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安排

一、考试安排

1.本学期期末考试方式为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选题有老师提供(附后),同学们可以在推荐的题目中自由选择,也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其它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但需报请任课教师同意。各班学习委员将本班学生选题情况在第十四周报任课老师,备查。

2.报告字数应在2000字左右,文字必须用手写,纸张统一采用下发的论文稿纸。

3.报告所用材料必须是通过调查所得,真实可靠;凡整篇或大段抄袭他人或下载网上材料,一律按不及格处理。

4.调查报告的标题写在稿纸上规定的地方,在相应地方应填好作者系别、姓名、班级、学号等。

5.第十三周布置调查报告题目,第十九周上交。

二、评分标准(调查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占60%)

(一)、评分的比例分配

1.调查报告题目是否得当(5%)2.能否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社会问题,是否有真情实感(25%)3.调查报告的真实性(25%)4.内容和材料的详实性(20%)

5.结构的严密性和逻辑性(15%)

6.语言的表达和格式、字数的要求(10%))

(二)、评分等级和标准

1.优秀(88分-95分):报告题目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能很好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社会问题,感受深刻,思想认识得到升华;全面如实地反映个人所进行的社会实践工作,数据准确真实;结构规范完整,内容很充实,语言非常简洁流畅;格式和字数符合要求。

2.良好(80分-87分):报告题目具有积极意义,能较好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社会问题,感受较深刻;能如实反映个人所进行的社会调查工作,数据准确真实;结构规范,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格式和字数符合要求。

3.中等(70分-79分):报告题目具有比较积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感受;能如实反映个人或小组所进行的社会调查工作;结构比较规范,内容比较充实,语言比较流畅;格式和字数符合要求。

4.及格(60分-69分):报告题目恰当,基本能理论联系实际,但感受肤浅;基本能如实反映个人或小组所进行的社会调查工作,有摘抄痕迹,但能通过注释标明;结构基本规范,语言基本达意;格式和字数基本符合要求。

5.不及格(60分以下):报告题目消极,理论脱离实际,应付了事;不能如实反映个人所进行的社会调查工作,有大篇幅明显地摘抄痕迹,且没有任何说明;结构不规范,内容贫乏,语言不流畅,词不达意;格式和字数不符合要求。

三、推荐题目

1.关于贫困大学生家庭贫困原因的调查报告

2.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

3.物价上涨对普通百姓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

4.大学生荣辱观现状调查报告

5.关于家庭贫富差别问题的调查报告

6.改革开放给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变化的调查报告

7.对城市流浪乞讨现象的调查报告

8.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的调查报告

9.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10.关于一次性用品的调查报告

11.关于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

12.关于子女与父母之间代沟问题的调查报告

13.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14.关于大学校园道德氛围调查报告

15.关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报告

16.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调查报告

17.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报告

18.关于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19.关于大学生吸烟情况的调查报告

20.关于我院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报告

21.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22.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报告

23.大学生对“啃老”现象的评价的调查报告。

24.大学生财富观调查报告

25.关于网络道德的调查报告

26.关于传统道德(风俗习惯)与法律或现代意识的矛盾冲突的调查报告

27.关于公民的自然灾害危机意识及防范自然灾害的科学知识和能力的状况的调查报告

28.关于公共场合人们不良卫生习惯的调查报告

29.关于农村“三六九”现象的调查报告

30.关于进城务工农民城市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31.关于打工人群工资收入的调查报告

32.关于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

33.关于义务教育全部免费对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的调查报告

34.关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调查报告

35.关于中国教育不平等问题的调查报告

36.关于国家助学贷款所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报告

37.关于高等教育收费问题的调查报告

38.关于教师不敢管学生的问题的调查报告

39.关于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状况的调查报告

40.关于学生缺课情况的调查报告

41.关于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42.关于我院学生实习情况的调查报告

43.对我院食堂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44.关于我院学生社团及活动的调查报告

45.关于大学生消费问题的调查报告

46.关于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47.关于大学生入党情况的调查报告

48.关于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49.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50.关于长沙市交通状况的调查报告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3/84578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