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艺术
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艺术PPT课件下载
一、评价的概念、方式
二、评价对幼儿产生的心理效应
三、运用评价艺术的目的作用
四、当前教育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偏见
五、如何提高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艺术
一、评价的概念、方式
1、评价的概念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就是依据幼儿教育目标运用教育评价的任务和方法,对幼儿理解、认知、品质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作为一种价值评判过程,对教育教学具有监控、反馈和调节的功能,是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应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概念的重要途径。”
2、评价的方式 评价的方式一般有两种:表扬、批评,即肯定评价和否定评价。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无时无刻地对幼儿进行有意或无意的评价。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纪律教育、热爱劳动教育、诚信教育以及勇敢教育时,总时要进行评价。教师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表扬和批评两种。当教师在活动中表扬或批评时,就等于给予幼儿作出了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结论。这就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幼儿心理学表明:幼儿的生长发育虽十分迅速,但还未完善,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但知识经验匮乏。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幼儿的心灵稚嫩纯洁,但特别容易遭到伤害。幼儿的认识能力水平较差,对自己的行为往往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但会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经常以教师的表扬或批评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认识自己的依据。教师对幼儿评价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幼儿的幼小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幼儿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的各种活动中,更应注重运用评价的艺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正确把握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做到更好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首先,教师应该尽量在多肯定评价的基础上,使评价语言具体化,做到“评之有物,言之有理”;在否定评价时,也应以真诚的态度去评价,注意适当的方式方法。科学灵活地运用表扬和批评能更好促进每个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这里所说的科学和灵活的运用就是我们每个教师做必须掌握的评价艺术。
第二篇:浅谈教师对幼儿评价的有效性
浅谈教师对幼儿评价的有效性
【摘要】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中心环节。教师是否能有效地对幼儿进行评价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有效的评价不仅能使幼儿获得发展,而且能使教师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无效甚至是错误的评价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阻碍幼儿的发展。本文就此进行深入探讨并总结出有效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评价 多元化 多样化 实事求是 奖惩相辅
教育评价是根据正确的教育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适宜的途径对教育的各要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必要手段。教育评价包括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园所对教师的评价等等,笔者认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中心环节。教师是否能有效地对幼儿进行评价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有效的评价不仅能使幼儿获得发展,而且能使教师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无效甚至是错误的评价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阻碍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并总结出有效的评价方式。
通过实践和研究,笔者认为有效的评价应具备以下几点因素:
一、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把握正确的方向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要体现并要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通过深入学习这两份纲领性文件,引导并指导幼儿生活和学习,把握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二、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为出发点,多维度的观察、审视、评价幼儿,从而使幼儿在学习和一日生活中认识自我、树立自信、积极参与合作,使幼儿了解自己和同伴,发展自我意识,增强发展的内驱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的不同以及自评和他评等不同的评价手段和来评价幼儿,使幼儿从中获得快乐和体验。
案例一:XX幼儿园小六班幼儿烨烨
烨烨是本班的一名幼儿,其性格颇为倔强,平时言语不多,在和同伴的学习和游戏中愿意与其交流,但在教学活动中面对教师的提问时就不愿意回答,也不愿意参与。本班教师通过观察和与其家长的沟通交流侯发现其十分喜爱动画人物美羊羊,因此特意买了相关的贴纸做为奖励。通过实践发现方法十分有效,烨烨为了得到美羊羊贴纸在上活动中变得积极主动,愿意回答教师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也变得愿意与教师交流,喜欢亲近教师,还会主动向教师表达想要贴纸的需求,其学习的内驱力大大提高。
三、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注重点面结合并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在一日生活和教学活动中要不断观察记录幼儿的各种表现并予以记录,通过一些表象分析幼儿,从现象看本质。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要注重点面结合。要针对幼儿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幼儿进行评价,关注到幼儿的每一个细节表现,抓住幼儿的闪光点。面对全体幼儿不可概而论之,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不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幼儿,要针对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切实地评价幼儿。
案例二:XX幼儿园小六班幼儿馨馨
馨馨是一个容易害羞的孩子,当别人对她有所关注时,她总是会觉得不好意思,会习惯性地躲在家长的背后。她的性格也颇为倔强,说什么就一定是什么,要顺着她的性子来办事,如果不顺着她的想法做,她就哭鼻子。上课也颇不专心,喜欢开小猜,一旦老师提问到她她就不愿意回答问题。但是老师也发现到她喜欢听好话,希望被表扬,只要受到表扬她就会变得主动,变得愿意积极配合。因此,老师就抓住这个特点,细心观察她的每一个表现,当她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就及时地表扬她,例如愿意自己动手做一些小事,上课时愿意回答只言片语等等,让她从中获得快乐,并且乐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通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强化,她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仅在活动中愿意主动回答问题,主动参与活动,还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甚至在年段生活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个人第一、第二的优异成绩。
四、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做到实事求是、奖惩相辅
近年来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使得教师们改变了传统的观念,主张以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因此就出现了表扬泛滥的现象,教师们对幼儿们大肆地表扬,夸大事实,甚至是错误的也对其进行表扬,造成了幼儿们对表扬的倦怠,混淆了他们对事物对错的概念。将错看成对,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伤害。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事实求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可概而论之、将错就错,一味地追求课改中所要求的以表扬为主的方针政策。教师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针对幼儿的做的好的地方或者是有进步的地方加以表扬,鼓励并支持他们继续保持或是做到更好,对于错误也要敢于批评,或是辅以适当地惩罚手段让幼儿记住错误,并且不再重复犯错。但是教师一定要把握惩罚的度切忌变相体罚。通过奖惩相辅的方式帮助幼儿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幼儿取得更大的进步。
案例三:XX幼儿园小六班幼儿兜兜
兜兜是一名生性较为胆小害羞的孩子,刚到幼儿园的时候因为不适应新环境有一段时间时常会哭鼻子,喜欢默默流泪,经过教师的安抚后情况有了许多好转,但是由于性格的原因,一旦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是做错事情被老师批评就喜欢哭鼻子。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得知,兜兜父母工作比较忙长期由奶奶代为照顾,奶奶又比较溺爱孩子,基本上什么事情都一手包办,包括穿衣吃饭,甚至是吃饭的时候孩子要求看电视,奶奶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答应他的要求,纵容孩子。到了幼儿园许多小朋友都会自己动手吃饭穿衣了,他却还不能好好地使用汤匙,不会自己穿衣服鞋子,吃饭总是慢慢吞吞的,鞋子时常穿反。老师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按,并对其进行指导,但是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后来通过深入了解才知道原因是孩子在幼儿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但是一到家里就产生了依赖性,特别是喜欢依附奶奶来做事,奶奶也乐得帮助他来完成一切。因此老师决定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让他记住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不能依赖别人,不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都要自己做事,这样才能使自己进步。通过批评教育后孩子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能够积极的配合改正,在其努力的过程中教师也给予了肯定,同时还加以奖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劳动所获得的收获。
五、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幼儿作为发展中的人是在不断的学习和生活中发展进步的,他们的发展空间十分的大,因此教师在对其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切忌使用不恰当的方法对其身心以及今后的学习生活造成影响。作为教师,在对幼儿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或者一日生活,乃至是整个学期,整个学年所取得的进步,在此过程所付出的努力,通过动手所获得的精神上的满足等等这些方面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只看到幼儿在生活和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也不是只看到某些幼儿在某些方面所取得的突出的进步和成就。教师应该学会把控这两者之间的度,从横向和纵向上对幼儿进行评价,使幼儿获得一份更为精确,更符合其实际发展的评价,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大的进步。
教师对幼儿评价的有效性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应当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适宜的途径对幼儿进行评价,增加评价的真实性,适宜性,最终使之达到有效。通过上述的阐明能够帮助教师们很好地把握住对幼儿的评价,通过学习相关纲领性文件把握正确的评价方向,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注重点面结合并关注个体差异、实事求是、奖惩相辅、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方式方法使评价达到和谐统一,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37。
[2] 幼儿园工作规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福建省幼儿教育指南(试行)[M].闽侯县教育局汇编。
[3] 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4] 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第三篇:浅析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正确评价
浅析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正确评价
幼儿是逐步从依赖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到学会自我评价的,他们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对自我的肯定或否定。因此,恰当评价对幼儿行为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主观笼统,有失公正的评价,常常会使幼儿丧失前进的勇气和向上的信心。那么,教师如何使自己的评价趋向正确,并使幼儿能从中不断地产生进取的欲望和向上的动力呢?首先,教师的评价要符合客观性的原则。
在幼儿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评‚好孩子‛的情景:老师说:‚某某小朋友这星期吃饭很乖,上课会回答问题,和小朋友也很友好,应该给他评‘好孩子’。‛再‚民主‛一些的做法,便是让似懂非懂的小朋友表决一下。这种面面俱到的评价,看似公正,其实是最容易伤害幼儿的。因为教师费心挖掘那么几个‚好孩子‛,却忽略了大部分幼儿在同一时间里的努力。一个孩子也许在这一点上没有做好,可在另一个方面却进步了。而老师却在求全责备,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孩子如果经常处在这样的评价之中,就会失去信心,甚至会不在乎地说:‚我反正评不上好孩子的。‛
客观的评价,应该看到每个人的进步,对每个小朋友不同程度的进步都能给与恰当而及时的评价。这倒不是说给每个人都评上‚好孩子‛,那样的话,又是另一种‚不公正‛的表现了。正确的做法应该将目光顾及到每个孩子的发展与进步。比如说在小班阶段评小红花,只要孩子在某一方面进步,就应给与鼓励。一位小朋友主动扶起摔了一跤的同伴,就可发给他小红花。一位小朋友尝试着自己扣好了扣子,也可发给小红花;一位小朋友上课发言很积极,同样可以发给他小红花。小红花不应成为十全十美的标志,而是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表明的一种肯定态度,它能使幼儿不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
这里要注意的是,这种评价是针对幼儿个体的行为的,不能轻易地把幼儿放入群体中与他人作比较。如果我们总是把幼儿的进步与比他强的人相比,那么他永远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应着眼于与他自身相比,时时处处让他在老师的帮助下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且这样的评价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每个孩子在各种场合都有可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这种情形下,幼儿往往会表现得劲头十足,他得到一次表扬,就期望得到第二次。这种积极的情绪就会一直支持他向成人所期望的方向努力。其次,评价的手段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幼儿的认识是很直观,具体的,如果仅仅依靠语言的力量,评价很难在幼儿身上收到满意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采用一些形象有效的手段配合语言来进行评价。同时要
注意,采用了一种较为有效的评价手段以后,也不是一劳永逸了,因为从小班到大班,幼儿的心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不断走向成熟的,使用单一的评价手段势必会减弱对幼儿的吸引力,从而使评价失去应有的作用。
一般来说,小班幼儿比较乐意接受小红花。小红花是一个实物,幼儿看得见,摸得着,在受到老师肯定的同时,他可以拥有它。这使得肯定的评价更为直接,更为有力,幼儿以后就乐意重复受到肯定的评价行为,从而使正确的行为得到强化。中班幼儿对小红花的态度就不那么热情了。如果此时继续沿用小班的评价方式,幼儿就会逐渐失去兴趣,并在潜意识里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因此,在中班阶段,改换一种评价方式,这本身就是对幼儿成长的一种肯定,他们是乐意接受这种改变的。到了大班,幼儿的眼界显然比小、中班幼儿宽多了,思维也更活跃,他们爱想问题,爱探求未知的世界。如果能利用他们感兴趣、向往的事物来作为评价的手段,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我们班,小朋友对地球仪特别感兴趣,热衷于认识全国各大城市,就采用‚小飞机飞向北京‛的形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飞‛过一座座城市,最后‚飞向北京‛。这种形式果然大受欢迎,‚小飞机‛像一块磁石,牢牢地吸引着幼儿。孩子们对飞行的过程充满了乐趣,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他不断努力,受到教师肯定的过程。面对这样的过程,孩子们会做出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的努力。
再次,评价要注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解。
一直以来,很多老师习惯于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整体的评价。这实在是‚高标准、严要求‛的评价方式。而我认为,对幼儿的行为要做分解,分解出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毛病是常犯的,哪些是偶犯的,甚至是无意中犯的;还有哪些行为看得出有孩子的主观努力,这样,教师就不会去肯定一切,否定一切。只有教师清楚明了了,才会使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做错了,要改正;哪些事情做对了,要坚持;哪件事情是无意中发生的,下次要注意了。这样的评价即客观、公正,又使孩子容易接受,并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从而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对幼儿的表现作笼统的评价,很容易掐灭他们努力的火花。有时候,孩子一天的努力,会由于自己偶尔一次的淘气而告失败,本来期盼着表扬,会以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告终。这样的评价就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学会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技能,而且它具有相当的艺术性,对教育的效果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掌握这种技能。
第四篇:教师评价的艺术
教师评价的艺术
以前对学生学习评价比较吝啬、不太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通过网上学习教育学博士韩立福讲授的《怎样进行学生学习评价》之后,对我触动很大,使我进一步懂得了学习评价的目的和作用,评价的方法及步骤,评价的理念和策略。而且使我清醒地认识到,它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师生双赢的教育活动。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太大了,它能够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不断进取的信心,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首先使我对学习评价原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它包括:
1、评价目标多元性原则;
2、评价过程激励性原则;
3、评价方法多样化原则
4、评价主体互动原则
另外让我明白了学习的过程就是评价的过程。评价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老师要把评价嵌入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这给我们以后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提出了可以参考可以借鉴的策略。
他特别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是全方位的,不是单方面的。评价要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来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使学生能愉快地、自信地学习。但是现在社会上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对对学生、老师、教育的评价往往是看“分数”和“升学率”。老师也只好跟着形势走,这不能说不是教育的悲哀!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值得期待。然而,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智力包括言语逻辑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视觉空间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存在智力。每个学生显现的智力特长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不能只以学习成绩简单的评价学生。
现在,好就好在国家认识到了这一点,提出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对老师和学生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用韩立福导师的话说就是:老师是—个“节目主持人”,而非“教授”。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建构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学生对话的交流者、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生成者、解决者,是自主学习者、合作探究者。老师要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关注不同的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成功乐趣,让学生学会终生学习的习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技巧性、批判性、鼓励性和真实性等,让学生有尊重感、信任感、责任感、使命惑。教师只有活用巧用评价原则,才能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任何华而不实的评价都是不尊重学生、不尊重知识的表现。他要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应该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幽默与风趣。老师对学生评价还要有艺术性:
1、追求实效,切忌过“滥””,适时评价、提前或者滞后评价学生,都会给被评价者带来“哗众取宠”之感,令人生厌。
2、追求真实,自然、真诚,切忌过“露”,赞许的评价要让学生得到的是激励而不是自满,纠正的评价要让学生得到的是鼓励而不是羞愧。
3、追求新意,给学生一种新颖、亲切感。点燃孩子们的智慧火把,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养成乐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素质。
4、追求真给,真爱、切忌过“假”,言过其实,会被学生误认为“讥讽”。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得好:“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积极采用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孩子,能够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
他认为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就是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合理、全面、激励性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以进步!热情美好的激励语言
评价可让学生充满期望,生硬的命令式语言评价就可能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学生的活动热情。
大文学家高尔基说过:如果仅仅是为了爱,连老母鸡都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我们要会爱,也就是有爱的智慧。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学会评价,就是学会爱的技术。多一点“喝彩”,开发、肯定学生的积极因素是教育成功的窍门。学生总是希望老师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鼓励。“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我特别推崇这一句话。确实,教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地夸赞学生,的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朝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当老师的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多与学生交交心,多些赞扬。评价要少而精且恰如其分,使被表扬者心悦诚服。韩立福导师说的好,对学生评价应该做到:微笑评价:欣赏每一位学生,微笑带入课堂。无痕评价:悦纳不同观点,学会倾听。激励评价:春风化雨,滋润心田。即时评价:注重情境,扑捉闪光,事半功倍。互动评价: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全面参与。自我评价:引发反思,感悟体验。总结的非常好,这是我们课堂上常常用到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用具有提升学生素质的赏识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用诚心赢得学生的信任;用耐心期待学生的进步。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照顾到所有学生,又要照顾到学生的所有方面,既要考虑学生的现在,还要用发展的眼光考虑到学生的将来。通过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
展的过程,使学生在参与中知、情、意并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得到释放,并在学习中体验创造性思维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自主积极的心态,提高学生参与的深度,使其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和适应未来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调整、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养成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人格特征,进而让学生体验成功,逐步养成自我反思、对自己负责的习惯。
另外,他说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评出学生的热情,评出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进步、优点,使学生树立良好学习信心,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过程中,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都足以给学生激励和赞许,并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课堂评价是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课堂评价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生需要评价,需要正确的评价,公正的评价,学习评价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解放学习者,让学生快乐学习;缔造学习者,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习者,让学生全面发展 ;激发学习者,让学生体验成功 ;激励指导者,让教师感受幸福。不能仅仅为了“赏识教育”而“赏识教育”,而是通过横向、纵向多方位的比较和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给予学生自信,赏识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和闪光点,能够让学生更准确的认识自己,从而在正确的道路上走的更好、更远。
总之老师要利用课堂环境,抓住课堂机会,用好课堂评价,将会使自己和学生都得到快乐,得到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让学生从评价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评价中看到希望,产生学习的动力,加深师生间的感情。
第五篇:艺术领域幼儿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小班第一学期艺术领域幼儿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小班第二学期艺术领域幼儿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中班第一学期艺术领域幼儿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中班第二学期艺术领域幼儿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大班第一学期艺术领域幼儿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大班第二学期艺术领域幼儿发展水平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