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归纳
一、科技论文的含义科学技术论文简称科技论文。也就是说,凡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和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和阐明自然科学原理、定律和各种问题的文章,均属科技论文的范畴。
二、科技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学术性又称理论性。科技论文是一种纯学术性的文章。它要求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自然科学领域新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严密论证,抽象概括。虽然它取材于某一研究项目,某一实验,某一新产品研制等,但绝不是客观事物的外观形态和过程的描述,或者就事论事地进行叙述。而是经过提炼、加工,从理论上做出说明。可见,学术性是科技论文最基本的特征。
2、创造性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就在于它的创造性。如果没有新创造、新见解、新发现、新发明,就没有必要写论文。因为科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创造。作为科研成果的论文,它的任务即是进行学术交流,实现其科学价值。可见,广大科技人员,如果只能继承,没有创造,人类的文明和历史,就不会得到发展。
鱼有鳃,可以在水中呼吸,鱼有鳔,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沉浮。可是,有人说生活在水中的鱼也会溺死,这是真的吗?
虽然这听起来很荒谬,但却是事实。鱼鳔是鱼游泳时的“救生圈”,它可以通过充气和放气来调节鱼体的比重。这样,鱼在游动时只需要最小的肌肉活动,便能在水中保持不沉不浮的稳定状态。不过,当鱼下沉到一定水深(即“临界深度”)后,外界巨大的压力会使它无法再凋节鳔的体积。这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于是就不由自主地向水底沉去,再也浮不起来了,并最终因无法呼吸而溺死。虽然,鱼还可以通过摆动鳍和尾往上浮,可是如果沉得太深的话,这样做也无济于事。
另一方面,生活在深海的鱼类,由于它们的骨骼能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它们可以在深水中自由地生活。如果我们把生活在深海中的鱼快速弄到“临界深度”以上,由于它身体内部的压力无法与外界较小的压力达到平衡,因此它就会不断地“膨胀”直至浮到水面上。有时,它甚至会把内脏吐出来,“炸裂”而死。
第二篇:分享科技
四川分享科技移动互联引领未
来
四川分享科技简介
四川分享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移动互联网服务的高科技企业,是具备国际水准的移
动互联网服务商与提供商, 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的资深战略合作伙
伴。
目前,分享科技已为超过10万家企业提供企业移动服务、企业移动通讯、企业移动管理
等方面的各类移动商务产品和通讯服务,业务服务覆盖超过1亿手机用户,是中国西部领先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与提供商。作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中国主要电信运营商的资深战略合作伙伴,分享科技在移动商务的平台技术、应用产品、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等领
域与其开展了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并积累了丰富的合作经验。
如今,分享科技已为成都多家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完善的移动商务方案,广泛地服务
于政府,金融,家电,医疗,汽车,百货,教育等各大行业。截至2011年12月底,分享科技
已拥有包括进出口商会、工商联合会、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安琪儿医院、三和汽车、港宏
汽车、中达集团、四川大学、西南财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太平洋百货、万达广场、摩
尔百盛、及其他国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客户。分享科技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已经覆盖西部11
个省、市、自治区,渠道代理商和技术合作伙伴总数达到500多家,产品覆盖西部30多个城
市的100余个行业的超过1万家企业客户,成为目前中国西部移动商务服务领域产品线最齐
全、网络覆盖量最广、服务经验最丰富、客户数量最多的企业。
企业文化:
1)企业愿景:成为领先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典范
2)企业战略:简单、专注、聚焦
简单——产品简洁,实用,有效降低客户购买成本;
专注——产品专注、方向专注,领域专注;
聚焦——聚焦移动商务我们更关注您的生意。
3)企业理念:
移动【Mobile】:移动互联,引领未来商务
创新【Innovation】:创——无中生有,新——与时俱进
分享【Share】:分享——成长【个人与组织的成长】分享——价值【事业
与人生的价值】分享——快乐【员工与家人的快乐】
4)企业哲学:一起创造,共同分享——与客户、员工、股东共分享
5)企业旗帜:
红色——创业的信念 黄色——分享的家园蓝色——蓝海的战略
一起创造共同分享
第三篇:科技站
科技站2012年工作总结
本站总共有3名科技干部,在县科技扩展中心和乡党委,政府的管理和指导下发扬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政治思想工作方面:
思想活动方面,以马列注意,毛子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宗旨,跟党中央和县党委,乡党委和政府保持一致,努力学习和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精神,二,业务工作方面
1,设施农业工作
为了发扬设施农业工作,抓好本乡原有的110个大棚从二月份开始进行维修,为每一个大棚准备足够的化肥和塑料工作。从2月2号开始在大棚进行开勾,预防风暴工作。3月12日在保持质量的基础上对每个大棚进行15~201kg的化肥和800~1000kg农家肥的施肥工作。种子发芽以后抓好补种,除草等工作。预防治病和除虫子工作方面,,,8月初收大棚甜瓜种麦子。今年大棚总值收入是3000元
2,粮食生产工作方面
今年我乡种麦子规模总共15000亩。播种麦子之前每亩地施30kg化肥,2~2.5吨农家肥,并且第一次浇水的时候施了20kg的合肥。4月下旬抓好除草工作,保证红萝卜地没有草。5月做好对麦子的洒药工作,预防各种治病影响麦子产量。今年麦子的平均产量每亩的达到465kg每亩。
3,甜瓜生产工作方面
今年我相中甜瓜规模为2000亩,对甜瓜生产进行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每亩地进行30kg的化肥,麻渣的100㎏,2~2.5吨的农家肥,做好管理工作。为预防治病和虫子损害,打好叶子药,总共大药次数达到3~6次,保证预防治病。今年我乡每亩甜瓜总收入为2500~3000.4,玉米总产量:
今年我乡种玉米规模总共15000亩。播种玉米之前每亩地施25~30kg化肥,2~2.5吨农家肥,做好玉米管理工作。今年麦子的平均产量每亩的达到465kg每亩。
5,棉花生产工作方面:
今年我乡种玉米规模总共13000亩.
第四篇:科技征文
浅谈中国科技的发展
摘要
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技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发展,推动了中国这一大国的崛起。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科技发展在某些程度上给人类带来了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我们要以客观的角度去分析看待科技的发展。
关键词:科技进步 社会发展 推动 客观 科学发展观
正文:
鸿雁传书的意境早已经在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沦为文学回忆里的一抹悠扬。纵观科技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每一次的社会变革无不是以科技的进步为基础的。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变革,社会的每一次转型,人的每一次提升都与科技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科技发展的作用以及地位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进步。
在每一次生产方式变革的过程中,人们都需要去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生产方式的改变带来的认知与实际的脱钩这一现象。例如,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推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信息技术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并促使人们学会用新近的思想去思考社会的各种现象,比如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来创造更多的财富等等。
(二)科技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技发展促进了生产工具的变革与进步,例如:冶炼技术的发展促使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机械的发明和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机械的发明以及信息技术的产生大大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实现社会效率的倍数增长,并创造出更多的产品提供给社会民众。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说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第一要素,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诞生了各种各样的机器,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计算机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其中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我国经济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
二:中国科技的发展以及推动社会发展
(一)古代中国——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科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距今33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中就有有关日食的记载。距今2500年以前就出现了金属的冶炼。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之后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公元3世纪左右发明了瓷器。到唐朝,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四大发明已经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正如著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说的“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
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二)近代到建国时期——科技的曲折发展
明朝开始对外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使之处于相对停滞状态。在战争的摧残下,中国退出了世界科技舞台。19世纪中期,先进人士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强烈主张科学救国,但是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条件落后科技发展相当缓慢。1928年6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了当时中国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国立中央研究院国民政府在此后的十几年里,把各国发展科学技术的经验移植到了中国,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科研成果。这时的中国科技界已不再与国际科技界隔绝,科技交流逐渐增加。
(三)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科技的起步与挫折
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在一片“废墟”上重建。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国家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大批海外学子毅然回国,发展中国的科技作出了特殊贡献。在短短的时期里,中国的科技体系逐渐建立。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国家计划下的现代发展时期。然而文化大革命对科技的发展造成了灾难性的毁灭,几乎停滞不前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四)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蓬勃发展
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也真正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88年,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此期间,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科技成就:建成了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学工程,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相继研制成功,长征系列火箭在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5年江泽民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这是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进程中第三个重要里程碑。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发展等等都给中国的科技带来了飞跃性的发展。我国正迈向一个科技大国的行列!
三:中国科技发展的利弊
科技进步把人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赋予了人以无比强大的力量,却摆脱不了科技对人的奴役和不良影响。科技并不是万能的,它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还会伴随着一些副作用。它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使社会发展出现了隐忧和后患,例如,在中国,环境污染、智能犯罪、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等都是科技发展的副产品。中国正走在高污染,环境破坏的路上,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的代价太过严重了。
因此,如何正确对待科技的影响尤为重要。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为人类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科技与社会相互渗透、和谐发展,推进人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
四:中国科技发展的趋势及方向
(一)科技发展以自主创新为特征
中国已经摆脱多年来以跟踪模仿为主的科技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以自主创新
为特征的跨越式发展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开始发生转变。国家明确提出了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强调要在“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两个层面进行战略部署,在进一步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同时逐步形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新的比较优势。例如,我国目前的电子,汽车等多行业均迈向自主研发步入高精尖科技的行列!
(二)科技发展科学可持续
不能只会为科技唱赞歌,还要充分重视科技的负效应,客观看待科技的发展;要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出发,使科技对环境的影响真正“从机械时代的破坏自然环境、电子时代的适应环境,转变到信息时代的创建新的环境。”建立和谐的天人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技术是调节人和自然关系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必须要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注意科技进步的生态化趋势,实现工业化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结合。从而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利用科技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富裕强盛的国家!
结语
科技发展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的发展必然导致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科技的日益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成为了东方世界的一个奇迹。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科技发明的大国,是曾经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更要关注科技的发展,必须从整个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通过科技发展战略的制订来引导其发展。使科技发展真正服务于国家,减少不必要的负面效应,把科技发展带来的环境,社会健康等问题的危害性降到最低点,用积极地心态和方法引领中国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李钢:《代价论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观》,河北学刊.2002(1):24-28.[2] 李淑兰:《试论科技发展的伦理意义》,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0):102-105.[3] 路甬祥:《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2003-11-25.经济与管理学院11公管(1)班陈俊杰
第五篇:科技研发
科技研发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共同出资创建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建设费用4.28亿元人民币。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2008年2月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协议书》。2008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决定,由长春光机所负责苏州医工所的筹建和管理运行。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06年2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由集成技术研究所、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开放技术平台、工程中心、育成中心、电动汽车研发中心、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重点实验室、行政管理部门等部分组成。
中科院深圳育成中心,主要致力于新工业技术转移和企业孵化。江苏省、中科院、无锡市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中科院电子所研发中心落户无锡市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04年4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还就研究所建设的具体事宜共同签署了《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建设备忘录》。
大学:
深圳: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1996年12月深圳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共同创建,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苏州独墅湖高教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苏州大学新校区、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西交利物浦大学、复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苏州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高博软件技术国际学院、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
工业技术研究院:
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是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推动,依托西北工业大学,由西北工业大学与陕西省政府、国防科工委、西安市政府、各大军工集团以及在陕军工企事业单位及地方优势企业共同组建
武汉现代工业技术研究院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行政上直接隶属于广州市人民政府的非营利性应用研究机构,是广州市政府一个创新发展模式的新试点单位。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