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长阳土家族
自治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文件
长研训发[2010]12号
关于印发《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
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中心学校、龙舟坪中学、县实验小学: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总结我县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现特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什么改进建议,请及时与县研训中心联系。
附:《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二0一0年六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印发学业成绩评价办法通知 抄送:县教育局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办公室2010年6月21日印发 校对:向德金共印7份
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总结我县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经验的基础上,现制定《长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一、学业成绩评价科目及形式
1、初中学业成绩评价分为笔试、操作考查和综合考查三种形式:
笔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操作考查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
综合考查科目: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中考、会考、统一考查科目及考试形式以宜昌市教育局的相关文件为准。
2、小学学业成绩评价分为笔试和综合考查两种形式:
1-2年级笔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其余科目为学校综合考查科目。3-6年级笔试科目: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抽科目为品德与社会、科学。其余科目为学校综合考查科目。
二、学业成绩呈现方式
学生所有学科的学业成绩以等级的方式呈现,根据考试(考查)科目的卷面分数,按一定标准转化等级。具体标准以市、县教育局相关文件为准。
三、体育及笔试科目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对体育及笔试科目的质量分析和教师教学水平评价采用原始分数。
1、学科P值
(1)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学科
P值=巩固率×(得分率×0.5+合格率×0.3+优秀率×0.2)×100。
(2)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学科P值=巩固率×得分率×100。
(3)科学、品德与社会学科P值=巩固率×合格率×100。
说明:合格标准为各学科满分的60%的得分及以上,优秀标准为各学科满分的80%的得分及以上,得分率为各学科实得均分除以该学科满分。巩固率=实考人数除以教育局核定的学籍人数
2、小学学校抽调阅卷科目综合P值=P1+P2
P1=语文、数学、英语P值的平均值×0.8,P2=科学、品德与社会P值的平
均值×0.23、初中学校中考、会考综合P值=P1+P2+P3
P1=中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P值的平均值×0.6,P2=中考政治、历史及八年级会考地理、生物P值的平均值×0.2,P3=一中上线率×0.2
×100。
说明:一中上线率为该校一中全县统一划等上线人数除以该校应参考人数;一中全县统一划等上线人数以我县高中招生总数从高分到低分按1:1划线统计算;八年级会考合格率以教育股下发的合格率为准。
四、操作考查、综合考查科目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操作考查、综合考查科目(体育除外)成绩评价采用等级制,根据考查结果以等级呈现。具体评价办法由县研训中心制定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指导意见,各单位要参照指导意见,制定具体的学校评价办法,各校负责组织好相应学科的操作考查和综合考查工作,要求有科学的考查方案,扎实的考查工作,可信度高的考核结果,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
五、学业成绩评价结果应用
1、各单位不得将笔试成绩作为评价老师的唯一依据,但要作为各类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反馈、导向、补救功能,通过评价促进学校和教师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主动反思,全面扎实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县研训中心设教学质量单项奖。
对取得抽调阅卷科目综合P值优秀的小学,颁发“教学质量先进奖”,对进步显著的小学颁发“教学质量进步奖”,每校每学年度不重复颁奖。
对获得中考、会考综合P值优秀的初中,颁发“教学质量先进奖”,对进步显著的初中颁发“教学质量进步奖”,每校每学年度不重复颁奖。
3、已获得获奖资格学校,若在学年度学校发生了严重的教学事故,或严重违背《教学行为规范》,或出现其它严重问题,将取消获奖资格。
4、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将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学校教育干部工作目标考核及其它相关考核的重要依据。
5、以乡镇(校)为单位,建立起操作考查、综合考查科目(体育除外)学业成绩评价结果的应用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对小学非县抽调阅卷科目、初中非毕业班和非中考科目的质量考核工作,各单位要参照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学校评价办法,做好考核评价工作,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
六、本办法从2010年9月1日开始执行.
第二篇:涪陵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抽测办法
凉州区教育局
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教学质量检测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学区,区直小学,民办学校: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及时准确地把握我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情况,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引导教学改革健康、协调、持续的发展,切实提升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经广泛征求意见,教育局研究决定,要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检测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检测工作,区教育局决定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苏万俊 副组长:杨发寿
成员:马尚雄 朱福春 王登彪
王登彪
王青基
张开智 郝
峰
二、目的意义
学科教学质量检测是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计划的实施,学科教学目标达成程度的检测。通过对义 务教育各学科进行不定期的质量检测,及时掌握各学校的教学状况,引导学校总结经验,分析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质量检测属于水平性定量测试。主要的检测指标有合格率、优生率、平均分、提高率四项。
二、组织实施
凉州区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科教学质量检测由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检测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具体分工:一~八年级各学科期末质量检测由教研室组织实施,六年级、九年级毕业水平检测和其他年级随机抽测由基教科组织实施。实施范围是区内所有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
三、具体办法
(一)各学科期末质量检测
全区每学期统一组织一次一~八年级各学科质量检测,检测学科是所有国家课程计划中要求开设的课程,检测时间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时间。
(二)毕业水平检测
1.六年级毕业水平检测。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业水平监测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综合(思品、科学、)四门,测试时间为六月中旬。
2.九年级毕业水平检测。检测科目、时间按省、市教育局高 中招生考试文件要求执行。
(三)其他年级学科教学质量抽测。实行不定时、不定学科、不定年级的随机监测,样本选取主要采用分类抽样和整体抽样的方式,抽测样本班级、学生依据各学校学生学籍档案随机抽取决定。科目为一~八年级国家课程计划规定开设的科目,具体安排在测试前一周通知。
质量抽测的命题、制卷、确定检测学科和班级、测试时间、监考、阅卷、成绩统计分析、考核计算等由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实施,学校协同配合。抽测时间全区统一,由领导小组调派监考人员携带密封的试卷到达指定学校,由学校验收后,按要求对被测班级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测试完毕,监考人员当场密封试卷,学校核查签字后,试卷由监考人员带回。
(四)教研室、基教科、学校对期末测评、毕业水平检测和抽样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统计分析,分别从合格率、平均分、优秀率、提高率等方面予以综合评价,认真研究,诊断评析,研讨对策。
四、结果应用
(一)区教育局将抽测考核结果作为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目标考核主要依据。
(二)学区学校领导、学科教师和班主任要对检测考评结果作认真细致的诊断评析,以科学客观的态度,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问题,及时发现不足,肯定成绩,对学科教学、师资队伍和学 校管理作阶段性的回顾、反思和小结,形成书面分析报告。
(三)对监测考评得出的有关分析数据、材料,尤其是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等问题,区教育局将组织力量进行专题专项调研,切实解决存在问题,有效提升教育质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教学质量检测工作由全区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要组织成立学科专家组并组建题库和监测数据库,科学、准确地对抽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学校要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特别要加强和完善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和教师教学业务档案的管理,建立和健全相关制度,落实专人负责,确保检测工作能有效实施。
(二)狠抓管理,提高效率
各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学科课程计划,挖掘本校本区域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开齐开全各门学科。教学管理中,要认真落实教学常规,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真正落在实处,特别要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有效教学课堂的形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强化纪律,保证信度
在教学质量抽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不允许有弄虚作假的现象。涉及到的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纪律。若有违犯者,将按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四)协同配合,有效应用
为促使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教学质量抽测的结果不仅用于对乡镇学区、学校的教学质量考核,同时,也适用于学校对教师教学业绩考评、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
第三篇: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自查报告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自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汕头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案(试行)》及《汕头市普通中小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等文件的有关要求进行了认真地自查,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树立教育质量观
教学管理首先是教学思想的管理,重塑教学质量观,学校为教师减负,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教学和教研上,经常性地举行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常规管理办法,形成了全面发展的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质量观。有了这一教学质量观,教学管理无论在理念上还是操作层面上,我们始终没有偏离这个价值取向。
二、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评价各班教学成绩的多个方面,包括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生人数、优生率、巩固率等全方位的考核体系,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考核方案,加大了教师的紧迫感,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
三、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向过程要质量
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全程各个环节的规范性具体要求,它包括教学管理常规、教师施教常规、学生学习常规。要建井然规范的教学秩序,向过程要质量,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明确教师教学管理要求。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开学初召开教 学管理工作研讨会,讨论、制定我校本学年教学工作思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教学质量奖惩制度等。教师人手一份教学常规管理办法,领导、教师清楚明白,工作起来思路清晰准确。
2、严肃教学常规的检查考核课程计划的落实。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是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最起码的条件。教学环节的考核管理。教导处组织教研组对教师的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进行评价,对优秀的教师给予表扬,对做差的教师给予帮助、指导。在对教学环节的管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大面提高教学质量应切实做到“功夫在课前,着力在课内,弥补在课外”。
3、抓实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成就学校的关键是教师,成就教师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培训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又一重点。开学初制定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培训模式是“培训、实践、考核”。培训:本校优秀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根据需要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师培训。实践:教研组以课堂教学、教材教法为主的教学研究,通过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实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等形式,让教师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考核:考核评价是校本培训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培训要求、内容不同而考核的标准、方式不同。通过实施“培训、实践、考核”的培训模式,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实践教育理论,提升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素质。
四、存在的问题:
1、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学生不重视读书,没有意识到读书能带来的长远利益。
2、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更多的扶持,师资不足是一大难题。
3、没有一批具有自身特色,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五、今后教学设想及对策
1、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学校要加强组织教师加强业务学习,继续转变教师观念,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把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作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岗位练兵,要求教师认真听课、深入评课,相互学习、总结经验。教导处加强随听堂课,使教师克服平时课堂中的随意性,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深入钻研教材,熟悉教学目标和重点
结合每学期教学计划和课程纲要交流,让全体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掌握本册教材的教学总目的要求,熟悉每单元教学要求,单元教学重难点,制定详细单元教学策略。鼓励教师边备课边在书中点批和眉批,注重标注哪部分是重点,哪个知识点怎样落实,采用哪种方法等。
3、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培养优生和辅导后进学生。
课堂教学中,作业批改中,练习设计中,课后辅导中,对两种类型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优生侧重挖掘潜力,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欲望。后进生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 训练,语文方面字词要掌握、要求背诵的部分要牢记;数学方面计算能力一定要过关,计算题一定要会做。中间学生侧重鼓励,向优生看齐。学校教研组组织学生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各种潜力。
4、注意细节,培养习惯,提高质量。
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格式规范的习惯。教育学生要有耐心和细心。
××小学 2017年12月8日
第四篇: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办法
渠县贵福镇第二中心学校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我校制定了学生学业水平测评方案。
(一)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创造适宜于孩子们成长的环境,使学生实现思想、智力、心理、实践、身体、创新、审美能力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二)体现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状况。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学业评价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进行全面发展评价,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在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实现有个性特长的发展。通过评价主体的互动、评价内容的多元和动态的评价过程,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探索科学可行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根据我校的实际,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方式,规范、完善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加强公示、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学生评价工作的实效和公正。通过探索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建立健全学生评价制度,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实施学生学业评价方案,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初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初中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初中教育与学生以正确的导向。
(二)操作性原则。方案实施要为家长老师学生所理解与接受,操作简便、直观。方案的指标体系合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操作实现信息化。
(三)公平性原则。加强学业评价工作的制度建设,提前公布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人员和有关规章制度,并广泛征求师生和家长的意见。保障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进行,对学生的评价全面、客观、科学。
(三)发展性原则。坚持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功能。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适当收录
反映学生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的描述与实证材料。正确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客观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
(四)教育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过程实质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引导过程,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过程。评价的过程、目的首先在于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组织机构
组
长:胡亮
副组长:刘欣
成员:
王继权、李志、贾洪军、杨小伟、班主任、各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
四、评价分类
1、日常评价
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习惯、作业完成、课堂发言、参加活动等各种情况进行日常跟踪记录,运用百分考核的方式由班主任、代课教师、班干部、科代表具体操作。
2、阶段性评价
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考科目、实践活动、考查科目、日常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性考查与评价。包括自评、互评与班评。
3、终结性评价
将学生在三年的表现依据我校根据省市县的有关精神制定的方案系统、全面地评价,由本人、小组、教师、家长共同评价,最终结果以等级呈现。
五、评价内容和方法
学生学业评价内容包括
1、日常行为习惯(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2、主要学业成绩考察(全市统一组织的统考科目的考试成绩)、3、非统考科目(音乐、体能体质、美术、书法等)
4、实践能力(实验操作、口语、义务劳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等)四个方面。具体从品德与素养、运动与健康、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创新与实践等进行非统考科目评价以
反映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实际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各方面情况。
(一)日常行为习惯
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评和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对本班学生的日常考察与记录,由教师、组长提供实证材料等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要根据基本素质的不同内容,采取适当的方法。最终结果按分数记入总分 3.评价结果呈现
等级
(二)实践能力
1、实验操作考查
(1)考查内容
实验操作考查内容涉及理化领域以及技术领域中通用技术科目分对应的模块内容。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按《普通初中实验操作考查要求》,着重考查学生在实验范围内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2)考查方法
学校统一命题,由各学校设立实验考查考场,负责实施考查。有各理化组负责,由代课教师具体执行。
(3)考查结果呈现
实验操作考查成绩以等级呈现,分A、B、C、D四个等级。考查结果的等级记入学生档案。
2、信息技术测试非统考科目的成绩评定
(1)考试内容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内容涉及信息技术科目的必修和选修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规定各个等级考试的内容,公布考试要求、试卷结构和题库。
(2)考试方法
学校负责制题、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3)考试成绩呈现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分A、B、C、四类。考试的等级记入学生档案。
3、研究性学习
(1)考试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与学习问题,写出调查报告
(2)考试方法
学校负责制题、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3)考试成绩呈现
等级评比,分为A、B、C、D四个等级。
4、口语测试
(1)考试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与学习问题,进行日常对话与交流
(2)考试方法
学校负责制题、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3)考试成绩呈现
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
(三)非统考科目的成绩评定
1、音乐
(1)考试内容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乐理知识与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操作能力的考察。
(2)考试方法
采用实践性测试的方式,当场对学生进行测试。学校负责制题、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评价人为班主任、音乐教师与学生代表组成的评价组。
(3)考试成绩呈现
等级评比,分为A、B、C、三个等级。
2、体育
(1)考试内容
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体能的测试,包括初中生身体健康标准要求的所有内容,在测试时选取其中的三项。
(2)考试方法
采用实践性测试的方式,当场对学生进行测试。学校派出评价组,有体育教师与班主任组成,采用量化考核,标准执行国家统一标准。由学校统一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3)考试成绩呈现
等级评比,分为A、B、C、三个等级。
3、美术与书法
(1)考试内容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本欣赏美的能力、美术实践能力及书法进行书面考察。
(2)考试方法
采用实践性测试的方式,当场对学生进行测试。学校派出评价组,有美术教师、书法教师负责考核。采用量化考核,由学校统一组织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3)考试成绩呈现
等级评比,分为A、B、C、三个等级。
(四)统考科目的成绩评定
统考科目按照全市统一的试卷进行,考核结果为等级。
五、评价结果的使用
评价结果是学生综合学业水平的具体反映,学校要将评价结果通知学生及家长;日常评价结果是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评价结果作为学校评价学生与表彰奖励的最终依据。
第五篇:义务教育阶段校长评价办法
单县中小学校长发展性评价方案
(讨论稿)
在教育成长和学校管理中,评价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它是火炬,指引着每一位教育者前进方向。在教育评价体系中,校长评价机制,是应首先建立的评价机制,它是对学校引领者方向正和误的评价、理念新和旧的评价、热情高与低的评价、发展快与慢的评价。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不仅是对人的行政领导,更是对教育思想的领导。所以要办好一所学校,首先要选好校长、管好校长、立好校长、评好校长。基于此,我们顺应时代,遵照校长专业成长规律,特制定单县中小学校长发展性评价方案,以激励校长专业成长,以鞭笞校长庸懒行为,以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一、评价原则
(一)客观公正,注重绩效的原则。
(二)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原则。
(三)前瞻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组织评价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原则。
(五)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六)评价全面性和评价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
校长基本素养评价
1、办学理念(3分)(1)评价内容:
①在办学方向方面,第一,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第二,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②在理念认同方向,第一,先进的办学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行为中,思想要有物化载体和活动载体,让师生感受到。第二,办学理念及落实情况得到师生理解和认同。
③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特色意识方面,要以法制校,宏观规划学校发展,整合利用教育资源;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不做官老爷,做学习者、研究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凸显学校个性,创造学校特色。
(2)评价方法:
①实地查看,学校违规行为;校园文化呈现;校训、“三风”等。
②与师生座谈。③问卷调查。
2、德能勤廉(1)评价内容
正义正直,仪表端庄,不投机取巧;有政策敏感性,有较
强执行力和协调能力,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勉耐劳,隐忍踏实,朴素自律,不做“吃喝”校长,要做事业性校长。
(2)评价方法
①与校长本人座谈。②与师生座谈。③问卷调查。④群众满意度调查(从乡镇政府获取群众电话号码)。
3、教育教学理论学习(3分)(1)评价内容
校长要常读书,做学习型校长、研究型校长。每年增订不少于两种关于校长专业成长的报刊。建议校长有部分专业藏书。鼓励校长整理习得,发表文章,承担研究课题,获得课题成果。
(2)评价方法
①教育教学理论考试。②查看发表作品和结题报告。
4、校长荣誉
鼓励校长争先创优,为学校争光,为单县教育添彩,在省、市、县校长各项评比中取得较好成绩。评价时,查看校长教育教学有关的个人荣誉。校长教学管理评价
在对教师的教学绩效和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评定上,我们不以唯分数定乾坤、比高下,但我们更不能放任教学,没有监控,放弃评价,以致于良莠不分,敷衍教学。在每一次的素质教育推动中,在每一次课程改革中,都强调了“五育”中智育的核心价
值,没有一次说要轻视智育,没有一次说不看重教学成绩,没有一次说要放弃教学效果的评价。《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考评指导意见》更强调了智育评价的必要性。因此,要对全县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评价,以分出高下优劣,让能者光荣,庸者思进。
校长教师管理水平评价
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要通过教师得以呈现、得以实现,校长对教师要有较好的领导力、执行力,要有科学的管理策略和协调技巧。这样,一个学校才能治乱、规范、提升,生生机盎然地向学校发展目标迈进。以人为本,关爱教师,不能让教师满腹怨言,常说:“干好了对不起领导,干不好对不起学生。”
1、评价内容:
(1)依据《教师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考评指导意见》、《单县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有序管理教师,服务教师。有教师的管理制度和落实记录;有教师成长档案;有班主任工作考评方案、考评结果。
(2)有教师考勤记录,呈现教师旷工、旷课、请假情况。(3)在编不在岗情况。
(4)乱办辅导班,随意购买教辅资料现象;向学生及家长
索要财物或乱收费现象。
(5)严重体罚学生现象;工作日中午饮酒现象。(6)重大群体性事件或群访、非访、越级访现象。
(7)在网络上乱发贴子,散布流言,败坏教育声誉现象。
2、评价方法:
(1)查看学校考勤记录。
(2)不定期入校,查看学校管理动态,酌情扣分。(3)记录群众举报次数和案情(被诬告,不扣分)。校长环境管理水平评价
1、安全环境评价(6分)
安全重于泰山,对一个学生来说,人身安全是首位保障,其他发展是次位保障。对一个学校来说,多年积累的好声誉会被一次重大安全事故顿然粉碎。所以保安全,求平安,是校长的首要任务。
(1)评价内容:
①落实《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防止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②配备安全基本设施设备,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要求,加强门卫管理,设置安全警示牌,经常进行安全教育。
③学校食堂餐厅安全设施配备齐全、卫生整洁。④建立完善的安全工作档案。
(2)评价方法:
①实地考查安全档案整理情况,人防、物防、人员设备配备情况。
②查看记录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情况和责任险报销情况(学校无责任者不扣分)。
2、校长校园环境卫生管理评价(4分)
环境卫生是学校的脸面,一个人对某一学校的好坏感觉认识,往往第一印象起到主导性作用。从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来说,环境卫生工作是学校育人目标内容的形式(有时也是内容),较好的教育内容必须有较好的形式表达,搞好环境卫生工作,不是搞形式主义。从环境卫生这个外在的形式上,能透视出管理者的事业心,管理者的工作精细度、认真度,铺排工作的系统性。
(1)评价内容:
①校园绿化面积;花木的养护和修剪;校园园林化设计艺术品位;整个环境的育人功能体现。
②办公室张贴不零乱;桌面无灰尘;地面无纸屑、杂物;窗台玻璃干净;吊扇、灯具无灰尘;墙角无丝网。
③校园内无杂草,校园内无纸屑无垃圾无破损;墙壁无乱涂乱画;电线网线不乱拉;车辆有序停放;厕所干净,有美化设施修饰。
④教室功能室地面、桌面、台面干净;卫生工具摆放整齐,窗台、玻璃、灯具无灰尘;张贴布置美观,合理利用室内空间,承载育人功能。
(2)评价方法: ①实地检查。
②查看班级卫生评比记录。校长校园文化建设评价
学校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其核心由教师与学生价值观共同构成。校园文化是在承载这些价值的基础上使其自然融合并综合反映出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几乎囊括了学校的一切,包括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思潮、校风学风及以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的传统习惯、制度规范、人财物的管理等内容。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沉淀下来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的学校发展价值取向。这种共同的价值观,无迹无痕地浸入师生心灵的深处,无声无息地左右着师生的话语和行为。
1、文化经营评价的内容:(1)理念文化:
理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对内可以激励全体师生,对外可以展示学校的价值追求。理念文化包括基本理念、办学
理念、治校理念、口号誓词。其中基本理念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精神、学校形象定位、学校发展愿景。校长的理念,要依托教育发展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一种接地气服水土的思想,不是为猎奇求新,迎接检查的招牌。不仅有外显的标识,还要让师生了解、认同、内化。
(2)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以学校理念文化为基点,对内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规范学校行为;对外加强学校宣传、开展校外交流活动,通过强化学校的各种行为特征来展现学校的办学风貌,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具体的规划设施内容包括学校规章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学校专题活动的组织与策划。
(3)视觉文化
学校视觉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为形象的组成部分。它基于学校内部不同的功能需要,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涉及办公、服饰、公关、运输、指示、广告系统等100多个应用元素。通过个性化、系统化的视觉体系,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直观呈现,从而塑造学校良好的品牌视觉形象。
(3)环境文化
学校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基础工程。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是以“六化”为指导原则,对校园环境进行的净化、绿化、美化、程序化、人文化、教育化设施改造工程。主题突出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生活区文化、活动区文化及个性鲜明的校园人文景观对师生可以起“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
2、评价方法
(1)按三种文化类别,现场记录文化呈现方式。
(2)身临其境,整体感受学校文化氛围得浓与淡,文化经营得精与粗。
(3)与校长对话。(4)与师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