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初级中学学生作文评改方法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初级中学学生作文评改方法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初级中学学生作文评改方法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初级中学学生作文评改方法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3.10.1

5究的步骤和

举措

3.课题立项、申报、设计研究方案。4.上网查资料:A.作文评改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B.作文评改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C.中学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的最新成果。二.实施阶段(2013.11—2014.02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收集反馈方案信息,调整修改方案,形成初步经验。

三.展开阶段(2014.03—2014.06月)

通过实施阶段的探索和实践,在分析修改的基础上,形成比较规范的创新作文教学实验体系。

四.总结阶段(2014.07—2014.08月)

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得出结论。

一.学生预期达到的效果

a.学生能够提笔写文章,便害怕写作为不惧怕写作。

b.优等学生能随意写出思想性及构思、语言都是上乘佳作。课题成果的预期和中等学生的作文能达到中心突出、语言到位及层次分明。偏下的呈现

学生能知道写什么,在600字的文章中表述自己的观点即可。

二.教师讲评方式的变化

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予到作文批改中来。习作评改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也是学生通过多种反馈对自己的文章作出较

第二篇: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作文互阅评改新模式的探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问题的由来和背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才能教好作文,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下足了功夫,可为什么依然收效甚微。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现代作家赵树理也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写好作文,离不开“修改”过程的严格锤炼。对于作文创作有了一定基础的中学生来说,下功夫于“修改”,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忽略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早在1978年,叶圣陶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就谈到:“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事隔近40年,这种“徒劳无功”的现象依然在不断上演。其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导致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

那么,作文怎么评、怎么改才能提高效率,真正促使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提高呢?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立足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我们认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的一项固有的和极重要的任务,因为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写作能力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会自己修改文章的人,不可能学会写文章。“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就是为了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真正授之以渔,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并乐于评价、欣赏与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增强遣词造句、语言感知的能力,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课题的界定和说明

作文互评互改:强调学生在小组内通过互相评改组内的作文,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习科学的评改方法,发展评价作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增进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的联系。评改新模式。评改是写作的一个延伸。好的作文是评出来的,改出来的,评改更要舍得花时间。课题中提出的评改新模式与以往作文教学中的评改模式不一样,首先评改主体不同,由旧模式中教师为主体向新模式中学生为主体转变,由以往单一的教师的评、改到合作化、多元化的评、改,作文评改新模式的创建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改、小组合作互评、全班多向互动式评改交流等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自改能力,让学生由乐改到善改,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3.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国外作文教学也十分重视学生主体参与作文批改。他们认为初中作文指导最好包括的五个要素,其中有:.让学生去解释、判断;.让学生多写、多改;.让学生早点接触优秀作品。这对本课题有较大的理论参考价值。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总结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探究作文批改的方式方法,并试图从教学设计的层面研究学生参与习作讲评的课堂教学模式。

4.课题试图解决的问题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以探究作文批改的新模式为研究方向,重新给作文评改的角色定位,“主角”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能力。使作文评改臻于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范式。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如何处理好教师评改与学生评改的关系,作文评改的有效模式的探索等都是本课题关注和试图解决的问题。立足于实践,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这一研究过程本身就包容了理论知识与抽象知识的整合,包容了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必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独立与合作研究过程中构建知识,也也必定能将教师从繁杂无功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5.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新课标对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是对本课题研究的有力支撑。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它人的协商、交流、合作以及本人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课题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学生作文修改中的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改变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并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探究,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修改作文方法,在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鉴赏作文、修改作文的能力及自身的写作水平,使学生乐写乐改,并以改促写,进入到写作的良性循环。提高习作讲评课的效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习作评改模式,进而提高学生在中考中的作文成绩。

(三)研究的内容

1.如何在作文评改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作文及修改作文的兴趣。

2.在作文评改的研究中如何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作文修改方法,切实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作文水平及鉴赏能力。

3.在对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探究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乐写乐改,并以改促写,使写作进入良性循环。

4.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习作讲评课模式。

(四)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课题研究的对象:沁阳市第二中学七至九年级学生。

(五)研究的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批改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充分吸取已有的宝贵经验,从而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实践,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个案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课堂实践中要及时总结发现切实有效的作文批改模式,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5.经验总结法:研究者要能够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提炼、概括出与研究目标、内容相契合的信息,形成富有理性的经验,并物化为经验、理论文章。

(六)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5.4--2015.5)

(1)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对相关的作文教学理论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组织教师认真分析当前作文批改和习作讲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2)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实施问卷调查,落实课题组成员分工。

2.实施阶段(2015.6--2016.2)

(1)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的操作方案与学校相关的作文教学常规进行实践,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与总结,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作详细的记录。积累课题实施中的各种典型案例、教学设计。

(2)在2016年2月进行一次系统地阶段性总结,为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做好准备。

3.总结阶段(2016.3--2016.4)

整理所收集的材料,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鉴定。

(七)研究的组织、分工及保障

1.课题组分工

课题负责人:杨晓攀

成 员:冯艳红 张亚丽

2.课题研究保障

(1)经费保证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的研究工作,为研究经费提供了优越条件,并能够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协助课题组进行有效的管理,便于课题的开展与实施。

(2)人员保证

课题组各成员都是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态度认真,勤奋刻苦,乐于奉献,均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具有丰富的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课题组老师多次发表教科研论文,在各级各类的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论文评比中均有获奖。

(八)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论文集: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教育教学论文汇编;

3.教学案例与设计集萃: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研究中优秀教学片断及教学设计集萃;

4.学生作文集: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课题研究中学生优秀作文及精彩点评汇编;

5.课题研究报告: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6.形成习作讲评课的常规教学模式;

第三篇:中学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开题报告(2013-10-25 11:26:08)转载▼

标签: 分类: 小课题 教育

(一)课题的提出 1.问题的由来和背景

我校是一所市级标准化高中,但也是一所十分偏远的农村中学,大部分孩子来自农村村小,基础极差,对于作文而言,大部分孩子望文兴叹,更不用说修改作文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如何让初中学生的作文变得更轻松,更有效,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才能教好作文,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下足了功夫,可为什么依然收效甚微。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现代作家赵树理也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写好作文,离不开“修改”过程的严格锤炼。对于作文创作有了一定基础的中学生来说,下功夫于“修改”,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忽略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早在1978年,叶圣陶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就谈到:“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事隔30多年,这种“徒劳无功”的现象依然在不断上演。其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导致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

那么,作文怎么评、怎么改才能提高效率,真正促使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提高呢?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立足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我们认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的一项固有的和极重要的任务,因为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写作能力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会自己修改文章的人,不可能学会写文章。“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就是为了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真正授之以渔,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并乐于评价、欣赏与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增强遣词造句、语言感知的能力,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课题的界定和说明

评改新模式。评改是写作的一个延伸。好的作文是评出来的,改出来的,评改更要舍得花时间。课题中提出的评改新模式与以往作文教学中的评改模式不一样,首先评改主体不同,由旧模式中教师为主体向新模式中学生为主体转变,由以往单一的教师的评、改到合作化、多元化的评、改,作文评改新模式的创建,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改、小组合作互评、全班多向互动式评改交流等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自改能力,让学生由乐改到善改,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3.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国外作文教学也十分重视学生主体参与作文批改。他们认为中学作文指导最好包括的五个要素,其中有:1.让学生去解释、判断;2.让学生多写、多改;3.让学生早点接触优秀作品。这对本课题有较大的理论参考价值。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总结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探究作文批改的方式方法,并试图从教学设计的层面研究学生参与习作讲评的课堂教学模式。

4.课题试图解决的问题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以探究作文批改的新模式为研究方向,重新给作文评改的角色定位,“主角”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能力。使作文评改臻于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范式。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如何处理好教师评改与学生评改的关系,作文评改的有效模式的探索等都是本课题关注和试图解决的问题。立足于实践,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这一研究过程本身就包容了理论知识与抽象知识的整合,包容了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必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独立与合作研究过程中构建知识,也必定能将教师从繁杂无功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5.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新课标对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是对本课题研究的有力支撑。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它人的协商、交流、合作以及本人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课题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学生作文修改中的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改变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并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探究,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修改作文方法,在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鉴赏作文、修改作文的能力及自身的写作水平,使学生乐写乐改,并以改促写,进入到写作的良性循环。提高习作讲评课的效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习作评改模式,进而提高学生在中考中的作文成绩。

(三)研究的内容

1.如何在作文评改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作文及修改作文的兴趣。

2.在作文评改的研究中如何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作文修改方法,切实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作文水平及鉴赏能力。

3.在对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探究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乐写乐改,并以改促写,使写作进入良性循环。

4.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习作讲评课模式。

(四)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课题研究的对象:陕西安康紫阳县毛坝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

(五)研究的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批改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充分吸取已有的宝贵经验,从而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实践,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4.个案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课堂实践中要及时总结发现切实有效的作文批改模式,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5.经验总结法:研究者要能够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提炼、概括出与研究目标、内容相契合的信息,形成富有理性的经验,并物化为经验、理论文章。

(六)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3.3——2013.7)

(1)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对相关的作文教学理论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组织教师认真分析当前作文批改和习作讲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2)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实施问卷调查,落实课题组成员分工。2.实施阶段(2013.5——2014.2)

(1)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的操作方案与学校相关的作文教学常规进行实践,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与总结,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作详细的记录。积累课题实施中的各种典型案例、教学设计。每学期召开两次课题组成员会议,共同讨论课题实施状况。

(2)在2013年10月进行一次系统地阶段性总结,为下个学期教学工作的改进做好准备。3.总结阶段(2014.2——2014.3)

整理所收集的材料,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鉴定。

(七)研究的组织、分工及保障 1.课题组组成及分工

课题顾问:徐刚(教科室主任)李邦发(语文教研组长 中教高级)课题指导:李邦发(语文教研组长 中教高级)

课题组长:孙宗明(八年级2.3班语文教师 中教一级)成 员:黄会(八年级1班语文教师 中教二级)2.课题研究保障(1)人员保证

课题组各成员都是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态度认真,勤奋刻苦,乐于奉献,均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具有丰富的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3)经费保证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的研究工作,为研究经费提供了优越条件,并能够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协助课题组进行有效的管理,便于课题的开展与实施。

(八)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

2.教学案例与设计集萃: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研究中优秀教学片断及教学设计集萃;

3.学生作文集: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课题研究中学生优秀作文及精彩点评汇编

4.形成习作讲评课的常规教学模式;

5.课题研究报告: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7.提升2015届学生中考作文成绩,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热爱写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摘要】:被誉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使命。作文评改,作为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效果,从而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但是长期以来,作文评改的主客体定位不清,学生主体间交往活动缺失,作文评改模式单一,缺乏开放、民主的作文评改氛围。广大教师作文评得辛苦,而学生却漠不关心。结果教师徒劳无功,苦不堪言;作文评改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本课题立足初中日常作文评改训练现状,试图优化初中日常作文评改,为作文评改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为此,本研究针对长期以来作文评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在对学生日常作文情况进行有效调查的基础上,探索作文评改创新的途径。最后,着重阐述了初中日常作文评改和网络环境下初中作文评改的具体实施办法,并通过具体的案例介绍,为现行的初中作文评改创新方法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案。

【关键词】:作文评改 创新途径 自主合作 展示交流互动

2013年12月31日,山阳县元子街中学申报的微型课题研究《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被山阳县教学研究室批准立项,我们经过研究讨论,决定开题。

(一)课题的提出

1.问题的由来和背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才能教好作文,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下足了功夫,可为什么依然收效甚微。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现代作家赵树理也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写好作文,离不开“修改”过程的严格锤炼。对于作文创作有了一定基础的中学生来说,下功夫于“修改”,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忽略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早在1978年,叶圣陶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就谈到:“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事隔近40年,这种“徒劳无功”的现象依然在不断上演。其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导致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

那么,作文怎么评、怎么改才能提高效率,真正促使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提高呢?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立足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我们认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的一项固有的和极重要的任务,因为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写作能力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会自己修改文章的人,不可能学会写文章。“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就是为了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真正授之以渔,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并乐于评价、欣赏与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增强遣词造句、语言感知的能力,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课题的界定和说明

评改新模式。评改是写作的一个延伸。好的作文是评出来的,改出来的,评改更要舍得花时间。课题中提出的评改新模式与以往作文教学中的评改模式不一样,首先评改主体不同,由旧模式中教师为主体向新模式中学生为主体转变,由以往单一的教师的评、改到合作化、多元化的评、改,作文评改新模式的创建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改、小组合作互评、全班多向互动式评改交流等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自改能力,让学生由乐改到善改,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3.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国外作文教学也十分重视学生主体参与作文批改。他们认为初中作文指导最好包括的五个要素,其中有:1.让学生去解释、判断;2.让学生多写、多改;3.让学生早点接触优秀作品。这对本课题有较大的理论参考价值。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总结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探究作文批改的方式方法,并试图从教学设计的层面研究学生参与习作讲评的课堂教学模式。

4.课题试图解决的问题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以探究作文批改的新模式为研究方向,重新给作文评改的角色定位,“主角”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能力。使作文评改臻于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范式。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如何处理好教师评改与学生评改的关系,作文评改的有效模式的探索等都是本课题关注和试图解决的问题。立足于实践,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这一研究过程本身就包容了理论知识与抽象知识的整合,包容了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必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独立与合作研究过程中构建知识,也必定能将教师从繁杂无功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5.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新课标对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是对本课题研究的有力支撑。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它人的协商、交流、合作以及本人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课题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学生作文修改中的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改变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并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探究,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修改作文方法,在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鉴赏作文、修改作文的能力及自身的写作水平,使学生乐写乐改,并以改促写,进入到写作的良性循环。提高习作讲评课的效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习作评改模式,进而提高学生在中考中的作文成绩。

(三)研究的内容

1.如何在作文评改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作文及修改作文的兴趣。

2.在作文评改的研究中如何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作文修改方法,切实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作文水平及鉴赏能力。

3.在对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探究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乐写乐改,并以改促写,使写作进入良性循环。

4.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习作讲评课模式。

(四)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课题研究的对象:山阳县元子街中学七至九年级学生。

(五)研究的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批改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充分吸取已有的宝贵经验,从而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实践,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个案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课堂实践中要及时总结发现切实有效的作文批改模式,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5.经验总结法:研究者要能够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提炼、概括出与研究目标、内容相契合的信息,形成富有理性的经验,并物化为经验、理论文章。

(六)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4.1--2014.2)

(1)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对相关的作文教学理论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组织教师认真分析当前作文批改和习作讲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2)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实施问卷调查,落实课题组成员分工。

2.实施阶段(2014.3--2014.5)

(1)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的操作方案与学校相关的作文教学常规进行实践,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与总结,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作详细的记录。积累课题实施中的各种典型案例、教学设计。

(2)在2014年5月进行一次系统地阶段性总结,为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做好准备。

3.总结阶段(2014.6)

整理所收集的材料,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鉴定。

(七)研究的组织、分工及保障

1.课题组分工

课题负责人:周军红

成 员:郭丽萍 马朝春

2.课题研究保障

(1)经费保证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的研究工作,为研究经费提供了优越条件,并能够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协助课题组进行有效的管理,便于课题的开展与实施。

(2)人员保证

课题组各成员都是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态度认真,勤奋刻苦,乐于奉献,均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具有丰富的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课题组老师多次发表教科研论文,在各级各类的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论文评比中均有获奖。

(八)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论文集: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教育教学论文汇编;

3.教学案例与设计集萃: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研究中优秀教学片断及教学设计集萃;

4.学生作文集: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课题研究中学生优秀作文及精彩点评汇编;

5.课题研究报告: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6.形成习作讲评课的常规教学模式;

第五篇:15年开题报告研究方法

15年开题报告研究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人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乏其人。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从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自己提出的课题得到上级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课题实施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课题开报告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其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开题报告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开题报告的结构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后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研究的背景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4.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5.课题研究的目标

6.课题研究的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7.课题研究的过程

8.课题研究的方法

9.预期研究成果

10.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1.参考文献

四、课题开题报告撰写规范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最后就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在课题开题报告中对其课题意义是这样写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xx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 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可能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实用理论。这部分内容有就写,无则免。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采用分——总的方法,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中,对课题的界定为: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围绕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和知识,积极探索与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方法、手段及学校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为职业学校进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

创新精神是指人的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心理品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因循守旧而积极求新的精神,是驱动外显创新行为的内隐动力。人的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以创新精神为基础,没有创精神便没有人的一切创新活动。因此人类的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与灵魂。

实践能力是指人们运用理论知识、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撑性理论也就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理论支撑行动,科学的理论是科学研究的保证。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研究目标一般包含以下三方面:

1.教师:通过研究希望获得某一(些)教育教学规律,落实在知识产品上,表现为教师教育知识的增长,教育经验的丰富,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教育理论的发展等。

2.学生:通过研究所要达到的培养人才的目标,落实在学生的身上,表现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3.学校:通过研究所要达到的学校教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落实在学校工作过程中,表现在学校的效益上。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将研究题目依据研究目标展开、细化为若干小问题。课题越大,内容越多,越要具体,研究范围较大的课题应列出各子课题的内容。

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

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

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例如:《初中语文活动课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

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

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显的时间设定,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要有详尽的研究内容安排、具体的目标落实,从而保证研究过程的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

一、两种方法。比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这一部分是课题方案设计的主体,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目标任务如何得到研究落实,在这部分应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带来什么成果?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教学论文、专著、影像资料(含课件)、典型的教案、教具学具、学生作品等。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十)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即研究课题的可实施性,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如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研究者的学历、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等等是否具备。它建构于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设计、扎实的功底等,一句话,就是要从若干方面说明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有实力、有能力、有潜力去完成。

成立课题组、健全研究机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制度保证:制定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以激励为杠杆,激活教师研究热情;经费保证: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相关书籍、必要设备的添置及外出学习、开展活动等的经费来源;技术保证: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