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口腔医院口腔诊疗中艾滋病的预防与管理

口腔医院口腔诊疗中艾滋病的预防与管理



第一篇:口腔医院口腔诊疗中艾滋病的预防与管理

口腔医院口腔诊疗中艾滋病的预防与管理

范雪兰,聂彬,马雷

(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院感科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诊疗过程中艾滋病毒感染控制措施,防控艾滋病毒经口腔进行传播。方法针对口腔诊疗的特点制定一系列控制艾滋病毒感染的措施,并严格监控措施的实施。结果严格而有效地实施医院艾滋病毒感染控制措施能有效控制艾滋病毒经口腔的传播途径。结论控制艾滋病毒在口腔诊疗中的传播应严格而有效地实施医院艾滋病毒感染措施。

关键词:艾滋病;口腔诊疗;预防;管理

Preven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AIDS through stomato-diagnose and treat in stomatology hospital of Urumqi.FAN Xue-lan;NIE bin;MA lei

(Depart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Urumqi Stomatology hospital,Xinjiang,Urumqi 83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IDS viral measure of Infection Control through stomato-diagnose and treat and to prevent the route of transmission of AIDS virus by mouth.Methods:To institute a series of measure for control the viral infection of AIDS at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omato-diagnose and treat and monitor the measure’s enforce strictly.Results:To enforce the measure for control the viral infection of AIDS at hospital strictly and efficiently can control the route of transmission of AIDS virus by mouth.Conclusion:To control the spreading of AIDS virus through stomato-diagnose and treat must enforce the measure of the viral infection of AIDS at hospital strict and efficiently.[Key wor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stomato-diagnose and treat;

precaution(prevention);administration.随着艾滋病流行态势的日益严重,艾滋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对全球人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新疆地区艾滋病已进入流行期,局部地区疫情突出,蔓延趋势明显[1]。据08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公布全区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病例已列全国第四位,而乌鲁木齐市感染人数占全区的34.5%,属新疆艾滋病的高发区。口腔是一个特殊的有菌环境,而口腔诊疗大多为有创、带血操作,如果控制措施不当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我院从2000年起就对口腔诊疗过程中艾滋病毒的感染控制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及预防管理。1建立健全制度

中国卫生部于2002年11月颁布了《消毒技术规范》,其中包括口腔治疗器械与环境的消毒与灭菌,并于2006年下发《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通知。在贯彻以上总体指导思想下,结合口腔医院实际情况,我们通过细化、完善患者、医护人员、器械及医疗废物这四个环节中的制度来加强科室各项院感管理。

在杜绝院内感染方面,我院修订完善了《口腔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两部制度;在针对医疗器械携带污染方面,制定了《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在预防工作人员自身意外感染方面制定了《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制度》;在防止医疗废物污染源扩散方面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有关规定》。

通过以上六部制度的制定,使我院艾滋病的防控具备了细化规范和可操作性。组织学习,加强培训,做到层层培训到位

口腔患者是口腔诊室的主要感染源[2]。但在门诊的诊疗过程中,除非作了明确的实验室诊断,医护人员很难通过其他手段获取传染源的信息,而口腔又是人体中细菌病毒及多种微生物寄居数量最多的部位,因此口腔门诊是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区,所以我院在培训上覆盖范围不仅是在岗医护人员,还有新参加工作以及学习进修人员和卫生保洁员。针对这三类目标人员进行不同层次,重点不同的教育,使其牢固树立标准预防和基本防护原则,并将其内容列入各级人员的考核之中。

2.1在岗医护人员的培训此类人员的特点是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但较长时间暴露在高危的感染环境下,对自身的防护偶有麻痹大意。对此类人员的培训应该深入细致,杜绝遗漏。我院的做法是:重点培训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和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严格按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内容进行培训。具体如下:(1)培训的中心指导思想为:严格标准预防原则。其定义是:认定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医护人员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并必须覆盖于整个诊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所有医疗器械称之为标准预防[3]。严格防止医护患三者之间的血源性传播和非血源性传播。(2)强化让每一个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牢记最基本的防护措施:洗手和手消毒、戴口罩和戴手套、戴防护眼罩等适当的保护屏障。(3)掌握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WHO推荐的标准处理方法为:当暴露发生后让伤口流血通畅,用肥皂和清水反复清洗伤口。不主张挤压伤口和使用任何刺激性消毒液,因没有科学证据显示使用消毒剂和剂压伤口可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4]。

2.2新来我院医护人员的培训 此类人员的特点是,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但缺乏相关的经验。对此类人员我院重点抓好岗前培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严格的防护意识。具体培训如下:(1)上岗前再次强化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同时强化口腔诊疗护理中的无菌操作原则,严格遵守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中的安全防护要求。(2)列举临床上常见锐器伤的诊疗护理操作,给岗前医护人员以警示,并示范出防范这些锐器伤的方法和技巧,让这些新上岗的医护人员在操作中应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进行防范!(3)在进科室工作之前,必须要由高年资的护理人员进行为期2周的临床带教实习,以达到熟悉无菌操作流程并进一步强化预防传染源传播意识。通过培训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及了解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措施。

2.3保洁人员的培训 此类人员的特点是来自社会不同岗位,没有受过医学专业知识培训,对艾滋病的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对她们的培训要进行深入浅出和针对性的培训。(1)普及艾滋病的科普知识。(2)培训保洁人员在处理患者的医疗废物时要严格遵守操作时的安全防护要求。(3)分类收集医疗废物,防止污染环境,严禁重复使用。做到医疗废物出科和出院登记重量并签名,防止流失造成社会污染。(4)制定简单易行的操作标准程序,在保洁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做到能进行现场紧急处理。

3消毒中心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以消毒中心来杜绝器械之间的携带污染。具体做法是:消毒中心配备专职护士,培训上岗;各科室所用器械和物品统一回收、统一发放; 消毒中心配备清洗消毒必须设备,有超声清洗机、注油机、双开门的热清洗机、双开门的预真空灭菌器、封口机5种必需设备;制定明确的设备清

洗消毒流程:清洗→酶洗→超声清洗→精洗→干燥→注油→封口包装→灭菌,所有进入患者口腔的诊疗器械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4制度的落实和监督管理

再健全的制度和规范操作在实践中落实不到位也是不行的,对此由院感办和护理部人员对各科室及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发现有违规者给予教育或处罚;同时每月还进行医疗物品、器械及医务人员手的抽样检查,市疾控中心也进行每季度的监测,如在监测中出现不合格项,在当月进行考核。

我们在检查和监测中确保每个环节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监测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控制是目的,充分发挥科室护士长的管理能力。

只有进一步完善医院内的相关规章的制定和实施,才能进一步控制医院感染,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5]。

总之,艾滋病在口腔诊疗中的预防和控制的最有效的也最简便的措施,是开展宣传教育来预防病毒的感染,特别是广大医务人员的宣传尤为重要,同时不能忽视在院工作的卫生保洁人员。完善预防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教育,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每一位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中将所有的病人均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严格采取防护措施,这样既阻止了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同时又防止了其它各类疾病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倪明健,刘玉辉,陈晶,等.新疆喀什地区2004年艾滋病综合调查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5(11):353-356.[2]胡礼驷.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与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10(20):628.[3]刘秀英.口腔疾病治疗中医院感染的预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

(6):815-816.[4]Jennifer H,Sharon L.HIV Management in Australasian a guide for clinical care Australasian Society for HIV.Medicline Inc,2003.[5]曹伟,李虹.医院内艾滋病的预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900-902.

第二篇:口腔诊疗工作中对艾滋病的预防

口腔诊疗工作中对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AIDS)已成为日趋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目前全世界已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罹患艾滋病或已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由于AIDS患者缺乏免疫力,易患全身各系统疾病,也常常波及口腔出现相应损害而到口腔科就诊,口腔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频繁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等而成为AIDS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口腔医务人员必须对AIDS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截断AIDS的传播途径,阻止其在口腔临床工作中的传播。AIDS的研究情况

AIDS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自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发现第一批艾滋病人到1996年底,全球共有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2 260万人,其中成年人2 180万人(女性占42%),儿童83万人,新近感染的成年人都在25岁以下。近年来AIDS呈急剧上升趋势,病人的增长呈几何级数递增。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统计,1993年底中国有1万人感染HIV。但到1995年底已达10万人,这只是统计数字,实际感染人数要多得多,而且有由沿海向内地转移,从城市向农村扩散的特点。HIV广泛存在于血液、唾液、精液、泪液、乳汁、阴道分泌物及组织之中,潜伏期短的2个月,长的可达15年。在口腔诊疗中,口腔医师在操作中手接触有HIV的唾液、血液或治疗器械因消毒不严密而交叉感染,更为严重的是口腔医务人员一旦染上HIV又可传染给病人。如亚特兰大DCD报告了3名牙病患者因治疗牙病而被1名患有AIDS的牙医所传染。AIDS在口腔诊疗中的传播途径

AIDS在口腔领域主要是通过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途径。直接传播,是口腔科医师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大多数的口腔治疗都是在病人口内进行的,医师的手与病人的血液、唾液接触频繁,加之口腔科锐利器械很多,并经常使用注射器,引起意外如刺伤手指等,使感染机会增多。间接传播是通过污染的器械以及使用高速手机、洁牙机飞溅到皮肤或粘膜上的血液、唾液、气雾中的微生物。口腔科医师必须重视来自血液、唾液感染源的危险性,不要错误地认为口腔是有菌的环境,不必严格消毒。医师的疏忽大意,使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AIDS在口腔的临床表现

AIDS患者其首发症状多见于口腔颌面部,口腔损害可多达数十种,常见有:

3.1 霉菌感染 HIV感染者口腔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占61%。临床表现为假膜型(雪口)、增殖型、萎缩型、口角炎、口腔组织胞浆菌感染。

3.2 细菌感染 非特异性感染——慢性牙周炎与普通牙周炎不同的是前者迅速破坏牙龈及牙槽骨而导致牙根暴露、牙齿脱落、死骨形成等,故可认为快速发展的进行性牙周炎是HIV疾患的重要临床标志。常见的细菌感染还有梭形杆菌螺旋体感染——坏死性龈炎和乌型结核分枝感染——细胞内感染。

3.3 病毒感染 常见为毛状粘膜白斑(HL),也有单纯疱疹、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疣、乳头状瘤等。HL主要见于舌背和舌腹,以舌缘为最典型,呈白色肋骨状弧形排列,与舌体长轴相垂直,可以认为这是AIDS发病的早期和特殊表现。

3.4 肿瘤 Kaposis肉瘤(KS)及非何杰金氏淋巴肉瘤在AIDS患者中常见。

3.5 HIV涎腺症状 无论成人及儿童,均为一侧或双侧腮腺囊性病变肿大及口干。

3.6 特久性弥漫性淋巴腺病 是HIV感染慢性病程的重要体征。AIDS的预防措施

口腔医务人员必须意识到AIDS是目前医疗领域中的“第一杀手”,治疗尚无重大突破,关键在于预防。来自于血液、唾液以及它们的污染物可以在医生的口罩、眼镜、手套、头发和暴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手机、开关、容器、案台等医生周围的物品,应引起高度警惕,规范操作,阻断传染源,防止医源性感染至关重要。

4.1 注意个人防护 经常正确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可有效阻止外来菌定植及传播,是既简单可行又非常重要的保护措施之一。为了防止交叉污染和保护口腔医务人员的手,必须戴手套。为了防止吸入含有雾化的血液、唾液和口腔内其它有感染性的碎屑、唾液的飞溅,应戴口罩、防护眼镜、穿防护工作服等。应在灯架、手柄、手机、托架等处用不透水的防护罩。适应使用橡皮障,既可隔离唾液又可减少唾液及微生物的扩散与传播。

4.2器械的灭菌与消毒 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后统一回收,经初消毒后毁形,再送指定地点焚烧。非一次性物品(如手术器械等)的处理应先用0.1%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0min,自来水冲洗,再用2%戍二醛溶液浸泡30min,经冲洗擦干,高压灭菌后备用。手机消毒:压力蒸汽和干热灭菌的效果最好。

4.4 地面血迹、唾液的处理 用浸透0.1%次氯酸钠溶液的旧布擦掉血迹、唾液后弃入一次性用品袋内送到指定地点焚烧。

4.5 加强口腔医务人员对AIDS知识的学习早期发现,及时确诊尤为重要。

娄亮2011.10.30

第三篇:口腔诊疗工作制度

口腔诊疗工作制度

口腔诊疗工作制度.........................1

口腔诊疗工作制度.........................1

诊疗常规器械消毒制度........................1

诊疗器械清洗制度.........................2

消毒隔离制度..........................2

口腔诊疗工作制度

1、口腔诊疗工作必须符合相关规定的人员管理门诊工作。

2、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坚守服务承诺信条。

3、负责人组织人员学习以提高业务水平;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督促和指导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提高医疗工作质量。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严防发生差错事故。

5、严格遵守口腔科感染管理规章制度,避免交叉感染。

6、认真学习各种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合理使用,避免损坏。检查并记录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情况,发生故障及时报告负责人。

7、保持诊室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为病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

8、关心体贴病人,态度和蔼,解答问题耐心有礼貌。

9.按规定认真书写门诊病历,预约复诊时间。

10、按规定合理用药、收取治疗费用。

11、.对疑难病例不能确定诊断时应及时迅速转诊。

2、下班前要关电闸,水门,气门,门窗,保证安全。

诊疗常规器械消毒制度

1、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或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2.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

1.1,\真贳j谚≯;亍吒、jF华人民共柚国传染病防治

法》、《消毒管理奠、j王j和≤医院:最?冀管理办法》中有

关消毒隔离制度和规定。

2.制定控制感染方案,配备必要的消毒措施。并

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消毒隔离工作。

3.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掌握消

毒隔离知识,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工作人员开展诊疗工作,必须穿工作服、戴工

作帽,保持整洁,如有污染要及时更换,工作人员不得

穿工作服进入生活区和其他公共场所o

5.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各种注射一律实

行“一人一管一用一灭菌",加强一次性注射用具的使

用管理,并做好用后的毁形消毒处理o

6.发现传染病人。应采取合理处置措施,并按规

定上报病情。要指导病人就医,防止病人到处走动引起

交叉感染o’

7.对诊所内的环境,用物及疑被污染的物品,要

及时进行消毒;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污染的垃圾应

送到固定地点进行消毒处理;便器、痰盂、脸盆等应定

期消毒o

8.建立诊所消毒工作记录,对机构内部每一次消

毒工作进行记录。定期开展消毒效果检查

诊疗器械清洗制度

1、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当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其方式应当采用手工刷洗或者使用

机械清洗设备进行清洗。

2、有条件的医院应当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

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擦干或者采用机械设备烘干,维护和保养,对牙科手机和特殊的口腔器械注入适量专用润滑剂,并检查器械的使用性能。

3、根据采用的消毒与灭菌的不同方式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包装,并在包装外注明消毒日

期、有效期。

4、牙科手机和耐湿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或

者采用环氧乙烷、等离子体等其他灭菌方法进行灭菌。

5、口腔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

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消毒隔离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方法》和《医院感染管

理办法》中有关消毒隔离制度和规定。

2、制定控制感染方案,配备必要的消毒措施,并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消毒隔离工

作。

3、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掌握消毒隔离知识,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消

毒隔离制度。

4、工作人员开展诊疗工作,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保持整洁,如有污染要及时更

换,工作人员不得穿工作服进入生活区和其他公共场所。

5、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各种注射一律实行“一人一管一用一灭菌”,加强一

次性注射用具的使用管理,并做好用后的毁形消毒处理。

6、发现传染病人,应采取合理处置措施,并按规定上报病情。要指导病人就医,防止

病人到处走动引起交叉感染。

7、对诊所内的环境,用物及疑被污染的物品,要及时进行消毒;病人的排泄物、分泌

物及污染的垃圾应送到固定地点进行消毒处理;便器、痰盂、脸盆等应定期消毒。8、建立诊所消毒工作记录,对机构内部每一次消毒工作进行记录。定期开展消毒效果

检查。

第四篇:临沂口腔医院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及交叉感染控制情况

临沂口腔医院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及交叉感染控制情况

一、前言及背景

随着口腔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口腔医疗服务卫生化,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口腔医生绝大部分诊疗操作在病人的口腔内进行 ^口腔是微生物寄居数量最多的器官 口腔医师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其治疗器械常会与病人 的血液、唾液、其他分泌物及口腔组织频繁接触。

二、口腔医疗器械的特点

口腔器械品种多、数量大、周转快 ^器械精密程度局、价格昂贵 ‘小器械、中空器械多,消毒灭菌难度大 ^单个纸塑封装器械多 ^器械接触唾液、血液多 ^锐利器械多,口腔诊疗活动极易由于器械消毒灭菌不善而导致交叉性感染。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危险 口腔医疗过程中交叉感染路径: 根据传播方式可分为

表面污染传播 :空气污染传播 ;内部污染传播 ;直接损伤传播

口腔设备器械是口腔医学,诊治病人的基础和工具,口腔设备和器械 是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媒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如何有效的降低院内 感染,尤其针对可以真正降低到零风险标准的院内感染,值得引人深思。是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泠廣量

是指医疗服务过程、诊疗技术效果及生活服务 满足病人预期康复标准的程度 如何评价医婷廣量? 通俗地讲就是病人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无感染等并发症,医院也因此名利双收 氐晚扇染營理距禽痤疔糾纷有几步? 第五章产品责任

第四十一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 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

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 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九条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 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 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 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 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氐晚扇染与绖涔故益之间 有急样的共糸? 严重的院感事件可造成患者死亡,影

响医疗质量,降低医院的信誉和效益,会 产生极坏的社会影响01门目00111 举几起晚虑暴发事件

令医院感染控制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4医院感染与医院的每个部门都是相关的!令医院感染与每位医务人员切身利益相关!

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看似不挣钱,但可以省大钱!医晚扇染问題无处在 輊视慮控,代价可能是巨大的!

氐冷质量与去全 是逐乾永恒的主趙和工作同 口肢医晚晚甴扇染与消棄供產的共糸 口腔區晚扇染逢径分直接扇染和问接扇染

‘消毒灭菌不善的器械如拔牙器械、探针、车针 扩挫针、工作尖在口腔治疗中可感染病人或医生 ^牙科手机因结构和工作原理在使用中存在“回吸”现 如不经过有效处置并开展一人一机 则是导致口腔医院性感染的严重“源头”之一 II前口舱泠冷中存在的问題

^医务人员消毒灭菌意识欠缺 ^消毒灭菌方法选择不当 ^消毒灭菌后物品再次被污染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不规范 引人深思的问題

现代化的口腔医疗机构,应该最直接 地回答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一个问题: 你是否去全?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预昉氐晚扇染的猎洗

令消毒和灭菌 令无菌操作 令抗生素政策 4常规感染监测 令控制和预防措施的评估 0破医晚扇染对策

为控制口腔操作中可造成的交叉感染 分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美国牙医学会(八0八)先后提出了在口腔医疗工作中,预 防经牙科设备、器械等引起的交叉感染和控制的基本原则 建议及具体措施

0我国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也明确规定: 口腔诊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并科文又盧染的控制

根据美国牙医协会的建议

曾碰触或深入口腔组织的任何器械,灭菌前必须

先清洗干净,清洗过程中应避免手碰触尖锐的器 械

我国口腔器械规.处置的依据'

罾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尽可能地降低到比较安 全的水平。清洁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 不包括细菌芽孢,使之达到无害化程度的过程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全部微生物

灭菌后病原微生物的尸体 依然是能够引起人体发烧的热原

设计符合卫生学的流程

—清洗和消毒—检查和包装―灭菌—无菌物品储存和下送 口腔科消毒间

口舱分冷暴械消棄技术接作规范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保障医疗 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 础上于2005年3月颁发了《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 技术操作规范》

规范的实施对预防因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善而导致的 医院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规范》对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防止医院感染和 —性感染作了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

《规范》规走

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洋 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 各类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 消毒标准 丨门丨00171 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 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同黹常见口舱衮械此理方法

#手工清洗,化学消毒 #简单的消毒液擦拭或浸泡消毒 ^超声清洗 #不经彻底清洗消毒送高温高压灭菌器 #大量使用一次性口腔检查器械 为什么要清洗

清洗:从物品上去除外来物质〔污物,有机物,微生物〉的过程 重要原则

清洗的物品可以不灭菌 灭菌的物品一定要清洗 根据物品的用途选择处理方式 ^前口腔器械此理方法的立要问題 ^圓丨

手工清洗,化学消毒

#容易引起工作人员的感染 #清洗效果受人为因素影响大 #影响化学消毒液效果因素多 #化学消毒液对人员和环境有影响 #化学消毒液残留 #化学消毒液对器械的腐蚀 ^ #清洗消毒后的干燥问题

简单的消毒液擦拭或浸泡消毒 不做清洗,有机物影响消毒液作用 消毒液重复使用,不能保证浓度和效果 消毒液的冲洗不彻底 消毒液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超声清洗

超声清洗是辅助清洗手段 超声清洗无消毒作用 超声对精密器械的影响 超声清洗后的消毒和干燥问题 不经彻底清洗消毒送高温高压灭菌器

^影响灭菌效果 ^生物负荷引起热原反映 #增大对器械的腐蚀和损伤 #增加处理和运输过程的危害

使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

清洗是最重要的一步,清洗越及时越好 大量使用一次牲口肢检奋器械存 在的问题

令一次性器械质量问题 4 一次性器械后续处理问题 4 一次性器械的成本问题 令取消口腔一次性检查器械是趋势 4重复使用器械的清洗、消毒问题 口舱令疔器械此理的其他问題

命目前大多数口腔医院器械处理是分散处理,没有严格的彻底 的清洗、消毒程序,分区和流程不清晰临床医务人员,消毒 灭菌技术知识掌握欠缺,不能合理选择和使用现有消毒技术

医院领导对口腔器械消毒认识不足,口腔器械消毒灭菌专用 设备配置还没有普及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缺乏法规上的监督机制

0形成规范的清洗,消毒,灭菌循环系统 ^统一质控,保障消毒质量 ^减少设备投入 0减少环境污染 0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鮮决口脸器械清洗消奪问趙的方啬 全令动热泠清洗消毒机的原理

#凉水预洗 #加洗涤剂升温 #清洗冲洗(去洗涤剂残留)參高温消毒(上油〕 清洗消毒的典型程存

清洗消毒一个程序完成(预洗一主洗“漂洗一干燥)

#预洗一清洁器械 ^主洗一自动加注清洗酶 春漂洗一冲洗,消毒,器械上油,保护器械 鲁干燥一有利于灭菌

口舱舍婷暮械清法消棄与天茵I本要求 依据: 2002年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2005年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 技术操作规范》 ^ 2009年卫生部“两规一标”

#口腔诊疗区域 #工作人员休息区域 #技工区域与灌模区域 #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 其中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与治疗区域分开

污染的可重复使用口腔诊疗器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集中这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 科室内设置清洗消毒间的,清洗消毒间布局应合理 区分清洗区、消毒区、包装区、灭菌区 区域之间符合消毒隔离规范,物流从污到洁 口脸令冷器械消棄工作也括 命清洗

4器械维护与保养 4消毒或者灭菌 命贮存等工作程序 口舱I疔器械清洗工作要点

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当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其方 式应当釆用手工刷洗或者使用机械清洗设备进行清洗

0有条件的医院应当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再用流动水冲洗干 净;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0牙科手机和耐湿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首选压力 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 口舱器械消棄不彻威的后杲

緣增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在拔牙、补牙和洗牙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伴有创伤性的出血,而血液传播即是艾滋病的传 播途径之一

^增加乙肝、丙肝等传播途径:牙科手机在治疗过程中经 常引起口腔黏膜的损伤和出血,消毒不彻底时可造成 88^交叉感染 ^增加其它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是综合治疗台最重要的部件 是口腔医学治疗病人必不可少的工具 具有钻磨 切割 00^^00171 牙体硬组织的功能

牙科手机是口腔交叉感染的来源之一

手机构造上存在着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 有效清洗及灭菌困难

手机内部构造精密,不能承受超声波机械冲击 手机存在不耐高温和高压的部件,容易被损坏

手机灭菌是牙科器械消毒的重点和难点 牙科手机引起文又虑染主要逢径 有三种

^医师操作过程中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以及碎屑等造成的 污染 ^牙钻切割牙体时带有病原体的气雾和飞沬进入空气造成的 空气污染

4手机高速涡轮停止转动瞬间形成的负压可将病人口腔中的 致病菌回吸至手机内部并经接头进入综合治疗台水、气道 管系统造成污染 国外手机消毒天菌现狀 国内手机消毒天苗狀况

手机要达到有故天菌 必须清洗千冷 ^自动化机械清洗与热消毒

一 口腔全自动热清洗乂消毒柜 ‘自动化机械注油养护

—全自动手机注油养护机 ^自动化机械热封灭菌袋

一滚压式灭菌袋封口机 ‘ 3次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

一 8级全自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句前国内对子手机的清洗方式 主要有如下三种 手工清洗方法 ^擦净残垢及血液

木器械和刷浸泡于清洁液中,避免飞溅 ^用流动水去除清洁剂和冲洗内腔,自然干燥或擦干 缺点:

4操作人员存在被感染和意外受伤的危险 ^中空器械,特别是手机,无法有效清洗其内腔 备注:

无法将手机内腔冲洗干净,不推荐为常规方法 可作为机械清洗方法的补充 超声次清洗

4超声波清洗由于特有的“空化效应”,能迅速 剥落医用器械表面和内部的污物 4超声波清洗比人工清洗效果好

超声次清洗机清洗手机存在问題

0超声的高频振荡波能够使手机腔内污染物松脱但也 会引起轴承中滚球与轴承的高频撞击,造成机械性 损坏,轴承偏心度增加 分没有流动水冲洗,内腔污染物不易排出 0手机管道内部水份潴留影响注油效果,腐蚀、生锈 ^分离轴承保持架内的油分增加磨损度 多支清洗彼此碰撞导致表面涂层脱落 全脅动清洗消毒机 特点:

參全封闭无接触、安全、卫生、方便、有效、快速 ^牙科手机内外表面均可清洗彻底,清洗结果可靠

#自动控制清洗过程的温度、压力、时间、次数,自动 加注清洗剂,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机损坏 #集清洗、消毒和干燥功能于一体 #保证每批清洗质量的一致,方便管理

馨清洗消毒机可以选择不同的程序,有针对性地,用合理的 时间,合适的温度,定量的清洗剂对器械进行有效的清洗 ^使之达到理想的清洁效果

临床回收一分类、点数、记录一预处理(针对附有血迹及粘 固粉等牙科手机)一全自动机械热清洗消毒一气枪吹干牙科 手机内腔管路一全自动注油养护(擦净牙科手机机体残留机 油装袋封包一三次预真空灭菌一质量检测一无菌存放一 发送至^0171 一般器械消毒又菌工作洗程

回收一分类一清洗消毒【人工、机器)

―物品干燥一检查准备4分类包装一灭菌一监测 —无菌储存一送发无菌物品 口腔器械卫生处理操作流程

I I腔手机及器械的收集、传送及分检 二 I

1丨控”机及器械的淸冼、消#及千燥 丨1腔手机全自动注油养护 ^^^^^^ ^1^300 二预川乃燕汽火蘭屮丨1燥 11町;觀的测

口脸手机及器械的收集、俜送及分檢

临床诊室使用后的手机和器械要有专人收集,并用专用容 器或推车传送,传送过程中避免摔碰,以免损伤手机

消毒灭菌前对手机及器械先进行分检,将手机和不同类别 的器械分开 检查手机状况,手机表面残留的粘合剂和汞合金等须人工 清除 对于有问题的手机集中在一起,消毒处理后送专业维修人 员维修 椅奈清法

锐利器械用毕由使用者立即用敷料初步清洁工作端 其他器械用毕由护士即时清洁工作端 注意

‘在收集、传送和分检的过程中

^消毒人员要做好防护 木防止被锐器划伤 ^防止污染的传播 ‘防止交叉感染

#被污染的手机及器械应在养护前进行清洗及消毒 #去除器械表面、沟缝及内腔附着的血污、碎屑 脂肪及化学药剂

#使致病原微生物失去活性并数量大大降低

隹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人员在后续器械处理、养护过程中被 感染的可能性 #为灭菌过程提供必要准备 全负动热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

全自动热清洗消毒机的手机专用插座 及清洗机内的旋转喷淋头可同时对手机的内外部进行 有效的清洗消毒

对清洗人员特别强调个人防获

帽、口罩、面罩、橡胶手套 工作服及罩衣、防水围裙 鞋套或胶鞋 法并手机清洗操作

每次使用后一表面去污(椅旁清洁)卸下洁牙尖并防锐 器伤保护洁牙尖一密闭运送一清洗(人工、机器〉 口饞清洗揲作

椅旁清洁一转运一清洗〈手工、机器)注意口镜有序放置、防止相互摩擦,放稳 細小锐利器械的清洗摄作

令细小锐利器械如车针、钻针、扩挫针等

令用后放在小器械专用盒内,用超声波清洗器进行清洗

令在清洗液中加入酶清洗剂,以加快血、体液、脂肪等污 染物的溶解与分解,提高清洗效果 三用格

使用一次性三用枪头,每病人更换 使用可重复使用的不诱钢三用枪,每病人更换 打房抛光机石其护抛光耠消棄

^打磨机的抛光轮采用一人一用一高温灭菌或用 1000019/匕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打磨机的石英砂可用1000019八的含氯制剂浸泡 ^打磨后的修复体应洗净,交与病人戴入口中 口腔手机的注油秦於

0注油养护即润滑,其作用是清洗轴承或涡轮部件间隙

中的碎屑及脏物,为手机轴承和传动部件涂润滑油 维护保养最重要的环节,经常注油可大大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

0注油养护应在清洗消毒后压力蒸汽灭菌前进行,以保护手机 在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避免污染

0方法可分为喷气注油罐手工注油和全自动注油机注油 0注油前,先用气枪将手机内腔吹干 注油泰於 嫌作用

为轴承和传动机件表面涂润滑油 清洁轴承或涡轮部件间隙中的碎屑及脏物 4 方法 1,0001 气压喷罐手工注油 全自动注油机注油 卜手#绩油罐注油 绩免注油罐手工注油

令手工加注润滑油先选择与手机注油相匹配的喷嘴配件 令注油前适当晃动注油罐让油气混合,对准进气孔喷射 按下注油罐的按钮约1秒钟,2孔手机对准大孔,4孔 手机对准第二大孔 令注油后应将手机做短时低速运转,让润滑油充分进入 手机轴承,同时去除手机内多余的润滑油 令一般在每日上下午工作结束后进行 嗔免注油罐手工注油

令手工喷气注油经压力蒸气灭菌后常出现手机不能运转 噪音增大,无切削力和夹车针不稳等现象 令拆开手机维修发现风轮、轴承、夹具表面仍有明显污垢 有的成硬块状 令轴承损害多因支持架碎裂、滚珠移位所致 全负动注油机注油

分用全自动清洗乂注油养护机在加压条件下,对手机内部 水、气管道进行清洗及运动部件的注油养护 ^操作简便,设有喷清洗液十喷油十吹清 〔或吹清十注油十吹清)三个程序 #具有清洗、润滑、去除多余润滑油的功能 #全部过程35~40秒钟

^881811113 301 ^1118 全令动手机清洗7注油秦护机

0一次清洗养护一支手机

0进行标准化的内部冷却水、雾化气管路的清洗以及内部驱 动气路、运动机件的注油养护 令操作极为简便:喷清洗液十 喷油十吹清,全部过程只需要 35秒钟 脅动养於注油机与 傅洗的續免權手工注油相比 清洗更有效,注油更彻底

全自动清洗注油优于传统注油养护 器械检去

^在配备前须严格检查以确保品质 1严格执行检查步骤 ^充分发挥器材使用功能 口舱泠婷器械包装

令口腔手机与器械在注油养护后,灭菌过程前应根据采用的 消毒与灭菌的不同方式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包装

令包装外注明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预真空台式快速灭菌器:134。0,4 111111。适应口腔手 机、洁牙手机、正畸器械、口镜、三用枪头及细小器械 卧式脉动真空灭菌器:1341,6 0110。适应耐高温的 不锈钢器械、取模托盘

卧式下排汽灭菌器:适应耐高温等无管腔不锈钢器械、取 模托盘等 国际 18013060 小型屈泠基丸天苗器标雀

台式灭菌器分为8级、5级、尺级三种 遣用絶因

6级:多次预真空及真空干燥

适于灭菌包装与非包装的 实心器械、空腔器械多孔物品

3级:多次预真空及真空干燥功能,适于灭菌 非包装的实心器械及至少下列物品种类之一: 多孔物品、多孔小部件、八类空腔器械、8类 空腔器械、简单包装器械或多层包装器械 X级:适于灭菌非包装的实心物品

‘由于牙科手机属八类中空器械(长度义直径之比大于弓)最起码应采用5级,最好采用8级压力蒸汽灭菌器才能达 到最佳效果 ^灭菌过程前釆用三次预真空过程,以保证高压蒸汽对内空 器械的渗透性,最低真空度应达到0丨9133「

木灭菌过程后采用真空干燥过程,使灭菌过程全部结束后 器械的剩余湿度〈012^/0,织物的剩余湿度〈10/0 压力蒸汽天茴廣量监测 灭菌过程挑战装置;|:

对灭菌物品进行批量监测以及空腔器械的灭菌质量监

测,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可有效弥补常规化学指示 卡和8-0试验的某些不足 口腔手机及暮械的 保浩、千嫖秸送与存政

0经过卫生流程消毒灭菌的口腔手机及其它器械应封闭在 灭菌袋中转送与存放 0 口腔手机及器械的存放地点应保持清洁、干燥 分使用前再撕开灭菌袋 0灭菌袋应一次性使用 消毒供应中心简介

口腔诊疗器械交叉感染控制是关系到医患健康和医疗 品质的大事,应纳入医院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不断强化 无菌观念,掌握消毒灭菌技术,严格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保护屏障,最大限度地保护口腔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避免因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善而导致的医院感染或医源性感染,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文件来源:临沂口腔医院

第五篇:艾滋病诊疗常规

艾滋病诊疗常规

(摘自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年版))

一、概述

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经以下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介入性医疗操作等)和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分娩时和哺乳传播)。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HIV感染高危人群有:男同性恋者、静脉注射药物依赖者、与HIV携带者经常有性接触者。艾滋病的全过程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艾滋病期主要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HIV/AIDS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HIV抗体、HIV核酸、CD4+ T淋巴细胞、HIV基因型耐药检测等。HIV1/2抗体检测是HI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HIV核酸定量(病毒载量)检测和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是判断疾病进展、临床用药、疗效和预后的两项重要指标;HIV基因型耐药检测可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的选择和更换提供科学指导。艾滋病经及时诊断,有效治疗尤其是抗病毒治疗,能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降低非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使患者获得正常的期望寿命,改善生活质量;减少HIV的传播,预防母婴传播。

二、临床表现与分期

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与HIV相关的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参照2001年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HIV/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艾滋病的全过程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1、急性期 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部分感染者出现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临床 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此期在血液中可检出HIVRNA和P24抗原,而HIV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同时CD4/CD8比值亦可倒置。部分患者可有轻度WBC 和PLT减少或肝功能异常。

2、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在无症状期,由于HIV 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感染者免疫系统受损,CD4+ 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同时具有传染性。

3、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患者CD4+ T 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为<200个/μL,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HIV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质量减轻10%以上,部分患者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疒间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

(1)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2)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3)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三、诊断标准 诊断原则:HIV/AIDS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包括同性恋或异性恋者有多个性伴侣史,配偶或性伴侣抗-HIV阳性、静脉注射毒品史、输入未经抗HIV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抗HIV阳性者所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职业献血员(特别是有单采血浆还输入血球者)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诊断HIV/AIDS必须是抗HIV阳性(经确证试验证实),而HIVRNA和P24抗原的检测有助于HIV/AIDS的诊断,尤其是能缩短抗体“窗口期”和帮助早期诊断新生儿的HIV 感染。

1、急性期 患者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

2、无症状期 有流行病学史,结合抗HIV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抗HIV阳性即可诊断。

3、艾滋病期 有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加下述各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艾滋病;或者HIV抗体阳性,而CD4+ 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也可诊断为艾滋病。

(1)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以上,> 1个月;(2)腹泻(大便次数多于3次/d),>1个月;

(3)6个月之内体质量下降10%以上;(4)反复发作的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

(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6)肺孢子菌肺炎(PCP);(7)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8)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9)深部真菌感染;(10)中枢神经系统病变;(11)中青年人出现痴呆;(12)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13)弓形虫脑病;

(14)青霉菌感染;

(15)反复发生的败血症;

(16)皮肤黏膜或内脏的卡波西肉瘤、淋巴瘤。

四、鉴别诊断

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2、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皮质激素,化疗,放疗后引起或恶性肿瘤等继发免疫疾病。3、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酷似AIDS,但无HIV感染。

4、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病等,AIDS有发热、消瘦则需与上述疾病鉴 别。

5、淋巴结肿大疾病:如KS,何杰金病,淋巴瘤,血液病。

6、假性艾滋病综合征:AIDS恐怖症,英国同性恋中见到一些与艾滋病早期症状类似 的神经症状群

7、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损害可以是艾滋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需予鉴别。

五、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早期诊断,定期随访,早期抗病毒是治疗的关键。

1.抗病毒治疗

抗HIV的药物分为三大类,主张联合用药。①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如齐多夫定、拉夫米定等;②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③蛋白酶抑制剂。治疗方法详见《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临床治疗技术规范》。

2.并发症的防治

针对各种机会性感染,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巨细胞病毒感染可用更昔洛韦;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可用复方磺胺甲异肟唑;隐球菌脑膜炎可应用氟康唑或两性霉素B等。治疗方法详见《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的诊治与预防》。

3.支持及对症治疗

包括注意劳逸结合、艾滋病期要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营养。加强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心理治疗,临床关怀。

4.预防性治疗

针刺或实验室意外感染者2小时内用齐多夫定(AZT)等治疗,疗程4~6周。

六、预防

医学管理:遵循保密原则,加强对HIV/AIDS患者的随访,提供医学、心理咨询。预防措施:树立健康的性观念,正确使用安全套,进行安全性行为;不吸毒,不共用针具;普及无偿献血,对献血员进行HIV筛查;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控制医院交叉感染,预防职业暴露感染;控制母婴传播。对HIV/AIDS 患者的配偶、性接触者,与HIV/AIDS患者共用注射器的药物依赖者以及HIV/AIDS患者所生的子女,进行医学检查和HIV的检测,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