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读后感-知足者常乐范文

读后感-知足者常乐范文



第一篇:读后感-知足者常乐范文

知足者常乐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像一面明镜,开启了我尘封的心扉,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通过学习,我对自己的工作和如何做人,有了更深的感悟。

首先我认为,对我们来讲,这样的培训太及时了。因为在未学习之前,我的脑海里总认为《论语》一定非常高深莫测,在现代社会中谈论《论语》,未免太过时了。原来我以为那是过去封建社会孔夫子他老人家教书育人的老教条、老方式,可是经过于丹教授的精辟解释后,才知道《论语》的文字如此之“简”,而含义却又如此之“深”。所以,这样简单的道理能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是有深刻的文化根源的。

于丹教授说道:“天地行为一体,而人为万物之灵。”有了人之后,是要有人的思想与精神的,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军队,可以没有粮食,没有武器,但却不能没有精神。所以塑造人的思想与精神是何等重要。结合现代社会,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中最为重要的也是“人”的精神塑造。一个企业、组织塑造员工的团队思想、团队精神,就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且不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重要性,一个没有核心的企业是没有凝聚力的,更谈不上团队精神和企业文化。在此,通过这样的培训,让我们普通的员工感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用心良苦,也受到了深深的感染。新纪元是个有凝聚力的企业,因为它的管理者不但在为它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在创立和发展它的企业文化,并让这种文化去感染每一位员工。

在学习中,有一节内容为“人生的追求是什么?何为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作为现代人,在这个钢筋混凝土构筑的都市里,难免会有

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遭遇事业受挫,身缠疾病,恶语中伤等不尽的苦恼。是啊,生活就是这样,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苦恼总是会不期而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都在苦苦追寻着自己的最大目标——幸福与快乐。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呢?于丹教授告诉我们,其实,幸福和快乐存在于内心。我们现代人往往把它看作身体之外的房子、票子、面子、位子、车子等等。于是为了这些所谓的东西就有了随之而来的无尽的攀比与苛求,最终可能会得到些东西,而内心却无法真正地幸福与快乐,只有苦。这道理讲得多么真实啊!于丹教授还告诉我们,其实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就是一种体验,它既简单又朴实,关键是保持怎样的心态,只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就不难发现幸福与快乐无处不在。严寒孕育着春的生机,失败总是在成功到来之前,挫折总是会有经验的积累,机遇总是在矛盾与痛苦的选择之后,去体验吧,拼搏之后总会有收获,苦难之后肯定会有甘甜。古人李渔说过,“乐不在身而在心。心以为乐,则境皆乐;心以为苦则无境不苦。”这也像《论语》中所说的“人类苦苦追寻的幸福与快乐就在人们的内心情感中”。看了这样的阐述,我仿佛明白了。知足者常乐。

我是一名来自外地农村的妇女,来到繁华的大都市,曾做过洗碗工、粗加工以及其它外来工都做过的工作,其中有酸有甜,有苦有乐。而现在的工作,比较稳定,收入固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团队里,有着良好的工作氛围,我感到非常的满足,我每天都可以用饱满的热情去面对工作,尽管在工作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的同事都会在这种时候及时给予我帮助与谅解,所以,我非常感激。正如于丹教授讲的那样,“作为一个人,要有感恩的心态,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二篇:知足者常乐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知足者常乐

文/浪涛沙

人生于世,贵在知足,知足者常乐。说起这个中的道理,也许大家都深深懂得。这是一种人生态度,应该说是至高、至善的。但是要让我们实实在在地具备如此的心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知足,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是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何谓知足呢?

我的理解是对自身的自我认知与满足。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以自身的条件,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或者是自己的付出相应地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不去恣意地比拼,也不去盲目地攀比。这就是自我知足。

当然,知足不是不追求上进。追求上进的前提是应拥有自我知足的心态。只有有了这个心态,我们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工作起来也才会得心应手,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到底,“知足”它就是人的处世态度,也就是做任何事应有的一个心态,只有端正了这个心态,才有可能去追求上进,也才有可能不断提升。

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就是因为没有知足的心态,致使自己无论是在工作中或是生活中,都有着那么多的不顺心、不如意。

常听到有人抱怨:为什么自己要做那么多的活、那么的辛苦,而有的人那么轻松,得到的生活却比我更好……诸如此类的含冤抱屈,都折射出了没有自我知足的心态。

为什么这样说呢?试想,你虽然也是在努力工作着,但由于你不是基于自我知足的心态去努力,而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比自己轻松,你就产生了妒忌,心存了怨恨。存着如此的心态去拼搏,也就失去了意义。也正因为如此,你会在工作或是生活中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妒贤忌能,就是因为没有自我知足的心态所衍生出来的。

人要学会知足,不要盲目地、不切实际地去和周围的人和事作比较。凡事都要量力而行,将自身的能量发挥到极致,去坦然面对一切。有了这样的自我知足心态,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顺心如意的。

知足者常乐。只有懂得了知足,才能拥有常乐。我知足,我常乐!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第三篇:知足者常乐

知足者常乐

人生没有绝对的完美,生活也不会那么尽入人意,有时候失去一些也许是另一种得到。

——题记

霍金说:“我很庆幸我的大脑还在思维,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有我爱的亲人和爱我的亲人.”

是啊,在生活中我们总是抱怨生活的不是,总不满足于自己的拥有的。而霍金在全身只有两根手指能活动的情况下,仍然很满足,才是他一直过着很快乐的生活。他仍然用两根手指表达了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他顽强的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所以,我们在自己拥有了这么多时应该知足,因为只有知足才能常乐,生活是不会那么完美的。

当年的乒坛女王邓亚萍,由于个子的局限没有被乒乓球教练选上,但她在这个困难面前没有低下头,她说:“我觉得能行,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由于她的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追求终于成就了今天的邓亚萍。也是因为当时的她没有因个子小而抱怨,她在对自己先天条件已经满足的情况下不断激励自己向前。

所以,知足才能常乐。在生活中当我们被一些困难所难住时,我们不应该抱怨生活,也不能一直沉沦沮丧下去,也许当我们改变心态后,会握住生命的另一根链条。就如现在我们高三了,虽然高三的日子会过得比较辛苦,但反过来一想,我们这是在充实自己为我们以后的生活打基础,我们就不会抱怨了。我们满足于我们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学习,我们把一切困难当成是为以后的人生所铺的垫脚石,这样才能在苦乐交织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人生就像是一条长满荆棘的路,一不小心就会刺得遍体鳞伤。如果我们能够忍着疼痛拔掉刺坚强并快乐的大部向前,那么疼痛就不会再有,什么困难也吓不倒我们了,因为我们很庆幸虽然路上很艰辛但终究是以条大路,总比无路可走好。反之,如果惧怕疼痛,想要回头,就会发现身后已经无路可走,这时我们就会陷入无限的悲哀中。所以,我们应该在自己拥有了一些的时候学会知足,知足才能常乐,知足才能握住生命的任何一线希望,去勇敢的走下去。因为人如果不经历苦难又怎会长大,花朵不经历狂风暴雨的洗礼又怎么会灿烂。

知足常乐。你会发现雨后的彩虹多么美好,你会发现生命的精彩离开不了磨难,你会发现其实我们周围外处充斥着爱。

第四篇:知足者常乐

知足常乐

古人云:知足常乐。这是一种思想的高级境界。知足常乐是你永远享用不尽的盛宴。

陶渊明是我很喜欢的诗人,我向往他的田园情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曾有人评价他的思想有些懈怠懒散,不思进取,而我认为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知足常乐,现代物质条件突飞猛进,精神文明相对落后,这就导致了一些人的思维出现了偏差,追求有些盲目,自然没有奋斗目标没有理想是不可取的,但遥不可及的空想更不可有,我认为凡事应该有个度,这个度把握好了,我们的生活就应该很快乐。

曾经很多次听到有人说知足者常乐的时候,我总感觉那是一种妥协的态度,带有一种阿Q的精神。而后来我却慢慢的意识到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就举个例子来说: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我觉得看似他对生活要求很

低,是人生活的根本,却是有再多金钱也买不来的最珍贵的东西,大家不觉得当有一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够用钱用物质换来的,不是我们人思维可以左右的,才是稀世珍宝吗?再说说身边最常见的事情吧,人生孩子这件事情,当女方已怀孕,男方的父母就想着自己的媳妇能给自己生一个大胖孙子,可是当满足自己的愿望后。又觉得媳妇再给自己生一个孙女,那就更加的十全十美了我就纳了闷,现在这个社会,一个孩子就养不活,再生一个,那还能养的活吗?一个朋友说,她给孩子去找幼儿园,找个好多,要不就是不合适,要不就是托儿费太贵,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合适的,说什么要交赞助费,一学期的赞助费就是3000元,还有什么别的费用,还要交2000,其他的一个月还要交800,这样算起来一入幼儿园,就要交5800元。我觉得养一个孩子实在是难,就上一个幼儿园,就要花这么多钱。那要是上小学、中学、大学要花多少钱啊!可能是我家没有钱,所以就觉得什么都贵。

人人都想追求完美,但是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事物,当然也没有人得到过完美的事物。有些时候我们追求了一些虚无的,不切实际的东西,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人在做选择的时候加的条件越多,选择的范围越窄。所以我选择——知足常乐!

第五篇:知足者常乐

知足者常乐 很久没写随笔了。可能是工作抑或心情的缘故。心情的好坏,实在是一个心态的问题。短短的一年多,很多事情变化得令我感到来不及思考和反应。这一切变化,其实只归结为一个理由。那就是时间,已经流到一个节点。这个节点迫使你不得不去做这个年龄阶段该做的事。我一直都在想,以前,我总认为自己还有时间,因而,努力地去追求自己自以为应该过得生活。而,时间,因这个不得不面对的天敌,我只好在追求自己想过的生活中,戛然而止。家人,亲戚“该稳定了”的希冀,让我抬头顾盼四周,方猛然惊醒,原来同龄人几乎都已为人父母了。就在一年半前,有些朋友还是单身,现在也为人父母了,这些事情快地如梦一般。我苦苦思索人生的追求,原来我竟然不知追求的是什么。其实,追求的就在眼前,那便是一个幸福的家,家中有一个能干贤惠的妻子,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慈祥而健康的老人,稳定而足以维持一家生计的收入。这应该就是人生追求的大部。过度追求,源于自身的不满足,更源于自身对目标歪曲的认知。这样的心态,让自己迷失方向。只有好好把握现在,知足者常乐,才能让我一眼洞穿人生,好好珍惜眼前!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