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证明标准研究现状范文
研究现状概述:
以“证明标准”为书名检索读秀网(2013年1月1日检索),共得专著10本。分别为:
1、《诉讼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研究》
作者:王圣扬著页数:302出版社:北京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092、《诉讼证明标准研究 诉讼法学著作》
作者:李玉华著页数:314出版日期:2010.063、《证明标准研究 以刑事诉讼为视角》
作者:郭志远著页数:245出版日期:2010.04
丛书名:诉讼法学文库20104、《证明标准研究》
作者:刘金友编著页数:479出版日期:2009.125、《刑事证明标准研究》
更多相似图书(2)
作者:卞建林,李玉华编著页数:268出版日期:2008
丛书名:诉讼与证据前沿丛书
《刑事证明标准研究》
作者:李玉华著页数:268出版社:北京市: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01
《刑事证明标准研究》
作者:邱福军著出版社:北京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056、《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理论研究》
作者:吴杰著页数:276出版社:北京市:法律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067、《证明标准研究 以民事诉讼为中心》
作者:王学棉著页数:287出版日期:2007
丛书名:诉讼证据丛书
8、《证明标准问题研究》
作者:段书臣,刘澍著页数:401出版日期:2007.01
丛书名:现代法学前沿问题研究丛书
第二篇:如何写研究现状
一、为什么要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考察学生是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为什么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呢?不是为了让学生抄袭,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二、怎样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写之前,同学们要先把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毕业论文时,对这些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还要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注意不要把研究现状写成事物本身发展现状。例如,写股指期货研究现状,应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而不是写股指期货本身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
二是要反映最新研究成果。
三是不要写得太少。如果只写一小段,那就说明你没有看多少材料。
四是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
第三篇:研究现状
我国手机拥有量早在2002年便
已是世界第一位.至2007年11月
底,全国手机用户接近5亿户.普及率
高达38.5%,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都已经达到或者接近100%的普及率。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拥有率也高达75%,而且使用手机非常频繁。电话、游戏是手机的主要用途,使用的时间也非常长,这是从“电话轴”“短信雨”中可见一般(谢书铭 颜美艳 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及对策江西教育 2009/1-2A旬刊)
有关手机依赖的国内研究现状。①车基金会2006年6月
发表《台湾学生使用移动电话调查报告》,其调查对象包括岛内
2242名小学生(五年级以上)和大学生,调查显示近7成学生有手
机依赖症。②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一个学生课题组完
成的《“短信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及行为影响的问题研究》,课题组
对“手机依赖”的定义是:使用手机(短信息)作为其人际互动主要
手段的群体,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孙华中
手机依赖的调查》商情 2010(24))《在校大学生对
第四篇:证明标准
1楼
英国刑事诉讼适用“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只有在证据达到按通常情理无可置疑时,法院才确信指控的犯罪事实能够成立。英国著名法官丹宁勋爵对“排除合理怀疑”一语言作了经典性的论断。他认为:“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并不意味着此种证明已没有丝毫可疑的影子。如果不利于某人的证据非常有力,而有利的可能性甚微,那么,此种可能性也可由这样的判决加以消除,即‘当然,它是可能的,但一点也不确实’。倘若如此,此案的证明即已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但任何小于此种程度的证明都不够充分。”(* 2007-7-30 15:19
* 回复 *
* wgyph
* 0位粉丝
* 2楼
自由心证的含义:自由心证制度有两个核心内容,1.诉讼证据的证明力及其运用,不是由法律事先做出规定,而是完全听任法官凭自己的感知和理性来自由判断;2.法官要对案件的证据做出判断,必须在自己的内心深出确信它是真实的。概括来说,自由心证的实质,就是相信法官的“理性”与“良心”。“理性”是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良心”是做出正确判断的保证。
对自由心证的评价?自由心证的积极意义有两个方面:1.它冲破了法定制度证据下许多形式主义的束缚,引起了刑事诉讼结构的变革,比如废除了刑讯逼供、抛弃了等级特权、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等都是前所未有的重大进步,不仅在刑事证据史上,而且在刑事诉讼制度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自由心证制度的确立,使法官摆脱了法定证据制度下那种烦琐规则的束缚,从而能够根据案件中各种证据的具体情况,按照自己经验、智慧和良心,对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做出比较准确的分析和判断,这就为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最终作出正确的裁判,提供了可能性。自由心证制度的局限性:1.自由心证制度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相适应的一种审查判断证据的制度,它所强调的是法官的理智和良心。然而,资本主义制度下培养出来的法官不是超阶级的人,他们囿于阶级偏见,不可能对一切公民实现平等和公正。如果说自由心证制度否定了法定证据制度下封建司法的残酷和不人道,但却导致了资产阶级法官的专横和偏私。2.自由心证的哲学指导思想是唯心主义,法官在作出自由心证时,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观信念。于是,面对同样的证据材料,几个法官可能会得出大不相同的“内心确信”,这就很难保证对案件作出客观公正的判决。因此,尽管自由心证制度赋于法官充分的自由裁量权,但却并不能反复制冤假错案的发生。不能认为“自由心证”是一种判断证据的合理制度。* 2007-7-30 15:2
5* 回复
*
* wgyph
* 0位粉丝
* 3楼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要求达到以下要求:
1、据以定罪的证据均以查证属实。
2、每个证据必须和待查证的犯罪事实之间存在客观联系,具有证明力。
3、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均有相应的证据加以证明。
4、现有证据总体上已足以对所要证明的犯罪事实得出确实无疑的结论,即排除其他一切可能性而得出的唯一结论。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客观真实论的典型代表,是一种排除盖然性的绝对确定的客观标准。* 2007-7-30 15:27
* 回复 *
* wgyph
* 0位粉丝
* 4楼
西方两大法系国家的刑事证明标准是其刑事证据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美法系国家对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表述是“排除合理怀疑”,所谓“排除合理的怀疑”,从字面上讲是指检控方对被告人有罪的证明并不需要达到排除“一切怀疑”的程序,它所要做的只是排除“合理的怀疑”。尽管英美法系的证明标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但“排除合理怀疑”也是一个非常难界定的概念,它的确切含义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至今几乎仍无人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义。英国著名法官丹宁勋爵的界定为“证明标准必须达到妥适的确定。尽管这种标准不必达到绝对的肯定性,但却必须具有高度的盖然性程度。”加拿大联邦最高法院所作的经典解释为“顾名思义,一项合理的怀疑准确地说就是一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怀疑,亦即建立在逻辑推理过程之上的怀疑。它不是一种想象出来的怀疑,也不是基于同情或者偏见而产生的怀疑。它是这样一种怀疑,也就是如果你问自己为什么我要怀疑的时候,你能够通过回答这一问题,而给出一种逻辑上的理由。这种逻辑上的理由可以是指与证据有关联的理由,包括你在考虑了全案证据之后所发现的矛盾,也可以是指与某一证据的不存在相关的理由,而该证据在这一案件中属于定罪的前提条件。”可见“排除合理怀疑”不是要求排除一切可能的怀疑(排除一切怀疑是我国的证明标准),而仅要求排除的怀疑必须是理性的,不是虚幻的、想象的怀疑。* 2007-7-30 15:29
* 回复
*
* wgyph
* 0位粉丝
* 5楼
大陆法系国家定罪的证明标准是“内心确信”,是指法官在作出被告人有罪的判决时,对待定的事实必须无疑义地认为其为真实。这种确信必须是理性的、真诚的确信。根据法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律并不考虑他们通过何种途径达成内心确信;法律并不要求他们必须追求充分和足够的证据;法律只要求他们心平气和、精神集中,凭自己的诚实和良心,依靠自己的理智,根据有罪证据和辩护理由,形成印象,做出判断。法律只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你是否已形成确信?这是他们的全部职责所在。”“内心确信”的证明标准虽然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它的内容却是客观的,达到内心确信程度的案件事实不是法官个人的纯粹猜测。当证据无法对指控的事实加以理性地、明确地证实时,法官个人的纯粹主观确信甚至直觉,都不足以成为判决的基础。如果法官作出错误的判断,被告人可以借助法律救济,由其他法官验证该判决形成过程能否被他们所理解。
第五篇:简爱研究现状
Generally, the study about the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haracter mainly can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 the social background at the time and what the heroine had suffered from in her life, which combines the heroine’s life and fate of tightly with her character.This theme also according to the feminism that represented on Jane Eyre to analysis her character at her period--the Victorian 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