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在身边



第一篇:孝在身边

孝在身边――大表哥的故事

爹娘生咱身,拉扯咱成人,汗水壮咱筋骨肉,恩情比海深;养娘心安稳,敬爹是本分,一个道理传古今,要做孝德人。

尽孝是一种本分,一种天经地义的小事,现实生活中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讲一个普通人的故事,一个农村的大表哥的真实故事:

论辈分,我叫他大表哥,论年龄,他比我父亲大两岁。

大表哥称呼我父亲为舅舅,我管大表哥的妈妈叫姑姑,细一点,大表哥的外祖父是我本家族的一个爷爷。

这位有点远亲的姑姑外嫁到东山里,按以前的说法,是嫁到又穷又远的地方去了,回趟娘家要两三天。其实放到现在,也就是两三个小时的车程。

姑姑在东山里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六岁的时候,丈夫病故了,娘俩在那么一个地方,在那么一个年代,在那么一种情况下,生活可想而知。她的这个儿子就是我的大表哥。

我本家的爷爷心疼女儿,也心疼外甥,于是这位姑姑和大表哥又回到了娘家。嫁给了一个右腿有残疾的一直没娶的本村男人,大表哥有了一个叫爸爸的继父。之后,姑姑相继生下了两个儿子,我的二表哥,三表哥。

世事无常,祸不单行,三表哥3岁的时候,姑姑因病突然去世,三个孩子和一个瘸腿的父亲,开始了另一种生活。于是我本家的爷爷,似乎成了这个家的,这四个男人的父亲,直到这三个孩子娶媳妇,盖房子,终于安心地走了。据说当时大表哥兄弟三个哭了几天几夜,哭哑了嗓子。

孩子们长大了,瘸腿的继父也老了,病了,卧床不起了,这一病就是几年。

大表哥日夜伺候着,喂药,喂饭,翻身,擦身,洗刷------,也感动得那些妯娌女人们说,我们大伯哥哥不嫌脏,也不嫌累,每日每夜伺候这不是亲的爹;她们也争着伺候老人,不再躲躲闪闪;伺候得瘸腿的继父眼泪汪汪,一个劲地抚摸着大表哥的头,哽咽无语。

老人终于走了,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去帮忙料理老人的丧事,大表哥没有表现出过度的悲伤,记得大表哥当时说:人总是要老的,谁都会死的,大家也很忙,感谢大家了,我们兄弟们能自己忙过来,大家不要耽误自己的工作,都回去忙吧。

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的丧事,一个简单的骨灰盒,一个简单的花圈,一排深深地鞠躬,没有通常的号啕大哭,没有繁杂隆重的葬礼,没有酒席吃饭。

一个农村的另类葬礼,送走了一个瘸腿的老人,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

这位瘸腿老人走了,我想这位老人一定带着满意走了,带着感激走了。

逢年过节,大表哥和他的孩子们去上坟,没有祭食,也没有香表,只是一个深深的鞠躬。

我本家爷爷的坟前,有一块墓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您的孩子们

大表哥,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也是一个不一样的人。

这个故事,一直深深地感染着我,也感染着我的家人,我的孩子们。

孝在身边,孝在你我,孝应扎根于每个人的心!

第二篇:“孝”在身边[范文模版]

“孝”在身边

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一篇关于“孝”的文章,讲的是一父亲和一个小女孩的感人故事,事情是这样的。

女孩的父亲因车祸卧床不起,母亲也不管他们了,空荡荡的房间里只剩下女孩和她的父亲,家里的所有事情就都由一个年仅七岁的女孩来负责。这个年龄本该是快乐的小精灵,可这个女孩却不能享受这快乐的时光。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女孩比一般同岁的孩子要懂事、听话,成绩也常常在班里前3名,这都是为了让父亲少操些心。上完学后,她不像别的孩子踢毽子、跳绳„„而是回家给父亲做饭。做饭的地方太高,她就踩着一个小板凳。有一次,因为不小心摔了一下,一碗热热的饭扣在了女孩的脸上,父亲看着直着急流泪。女孩赶紧用毛巾擦去脸上的饭,又重新拿了一碗饭喂给父亲。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流下来感动的泪花呢?是不是更明白了“孝”的真谛呢?其实孝很简单,孝是惦记、是体贴、是报答、是宽容。孝还是母亲节的一束康乃馨,是奶奶病时的一句问候,是给生病的父亲一颗小小的药丸,更是宽容老人叮咛时的唠唠叨叨„„

中国人有句俗语“百善孝为先”,让我们从小做一个懂事体贴孝顺父母老人的孩子吧!

山西省太原市永乐苑阳光双语小学074班五年级:贾昕宇

第三篇:孝在身边征文

关于开展“孝在身边”征文大赛的通知

为大力弘扬孝老、敬老、爱老、养老、助老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营造孝敬父母、关爱老人浓厚氛围,加快推进“孝德文化”建设,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妇联决定联合举办“孝在身边”征文比赛活动。具体通知如下:

一、作品主题:

以弘扬孝德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创作主题,歌颂孝老爱亲先进事迹,倡树孝德典型,传播孝老美德,弘扬孝德新风。通过征文来记录、展示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和瞬间,在全社会营造孝老爱亲的浓厚氛围。

二、征文时间:

截止到202_年7月10日

三、征文要求:

1、紧紧围绕“孝德和感恩”主题:反映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的新人新事;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老人办实事的先进事迹;儿女对父母的理解、体贴和各方面照顾的慈孝亲情;父母关爱儿女,对儿女成长、学习、工作、成家立业无怨无悔付出的情感和大爱。

2、作品体裁不限,以学生组和成人组两部分进行评选,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力戒空洞说教,字数控制在1000字左右。

3、作品必须本人原创、未曾发表,严禁抄袭或转载,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地址和电话。

4、作品以镇街区、市直党工委为单位上报市妇联,同时报送电子版(gmfl521@126.com)。

四、活动要求:

各镇街区妇联、各市直妇工委要高度重视、抓好落实。每个单位要对参赛作品进行初选,至少上报10篇优秀征文。征文结束后,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在高密新闻网、今日高密上刊登。活动期间,各单位要做好宣传,挖掘尊老敬老典型,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市妇联

202_年5月16日

第四篇:孝德在我身边

孝德在我身边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孝德之光照我前行”。“孝”是一个人人皆知,人人会写的平凡汉字——老在上,子在下,但能有几个人能真正懂得它的含义,真正履行它呢?

每个人从生命的原点开始,就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如果我是一颗小草,父母就是无边的大地;如果我是一条小鱼,父母就是我宽阔的海洋;如果我是一只鸟儿,父母就是我宽广的蓝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如阳光般温暖的爱,照亮了我们的生命旅程。

我们又该如何尽孝回报父母呢?有人可能会说,我还小,等我长大了挣钱了一定会回报父母的。其实,你错了!孝心无价,不是用金钱衡量的。它就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也许是父母回家时,我们端上的一杯热水;也许是父母疲惫时,我们轻轻捶背时挥动的双手;也许是周末父母加班回家时,我们做好的简单饭菜;也许是父母忧虑时,送上的一个微笑和安慰的话语;也许是独立洗衣、照顾好自己;也许是认真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也许是父母对于孩子严格要求时我们的一份理解……

尽孝并不是非要去做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只是注意身边的小事,平凡的事,并用他们来表达你对孝的理解和对父母养育的感恩!让你的孝心成为父母生活中最璀璨的一抹光辉,照进我们的家庭,增添一份快乐和幸福!

尽孝,真得很简单!

朋友们,请扪心自问:有谁亲自为自己的父母洗过脚吗?有谁为自己的父母系过鞋带,穿过衣服吗?又有谁为自己的父母梳洗过吗?

如果你没有,那就请你立刻带着一颗孝心,为父母做点什么吧!让孝德的光辉照亮我们的生活,幸福我们的生活吧!

我的发言完毕!

谢谢大家!

第五篇:孝德在我身边

孝德在我身边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

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娇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庙子小学 五.一 刘之悦 指导教师:张义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