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公文总结
公文和公文写作概述
1、公文及其特点
文件
公务文书
文书
私人文书
特点:
1)是处理党政公务的文件工具,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2)由法定的作者制成,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3)内容是有关公务的,必须按规定的规则和程序处理;
4)具有特定的体系
2、公文的类别
上行文(请示、报告)
根据行文关系平行文(函)
下行文
通用公文
根据使用范围
专用公文
党的机关5种(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
根据使用系统公用9种(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行政机关4种(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
3、公文的格式
公文格式,由眉首、主体和版记三大部分组成眉首由公文份数、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组成;
主体由公文标题、公文正文、附件、成文时间、公文公文生效标识(单一发文印章和联合行文印章)、附注; 版记由主题词、抄送、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版记中的反线、版记的位置组成。:
4、公文写作的特点
实用性和时效性
程序性
规范性
5、公文写作的要求
1)符合但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
2)遵循客观规律、符合客观实际;
3)文字表述准确严谨、符合特定体系。
6、公文写作的语言
准确、简洁、庄重、平实
二、党政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
1、通知
2、通报
3、通告
4、报告
5、请示
请示用于向直接上级机关请求指示和批准。
特点:(1)求复性,请示上级解决具体问题;或者对请示机关作出明确批复,或者用通知文种批转各有关机关执行。
(2)事前行文。
(3)不得越级请示。《办法》规定“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请示时,应当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4)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果写几个,则可能出现没有一个给予批复的现象,或者两个以上机关都批复但互相矛盾的现象。
(5)一文一事。如果一文多事,会出现混乱:有的能批,有的不能批。这就增加批复上的困难,甚至造成无法批复的情况。
(6)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让下级知道还不具备效力的事项,容易造成被动和混乱。
(7)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直接送领导者个人。
要求:标题一般要完整。其他要求与特点相同。正文结构完整规范,即原由、事项和结语都要写。常用结语:“以上请示,请批复”,“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
6、函
三、党政机关非法定公文的写作
1、计划
2、总结
3、调查报告
四、公文写作中常见的病误
1、主旨不明确
2、层次不清晰
3、文种不正确
4、格式不规范
5、语言不妥当
公文改错:(按以下顺序查找)
1标题。(文种)发文字号(中发【202_】6号)主送机关(不能送到个人,请示不能多头主送等)语言:
1)尾语不当
报告用: 特此报告 以上报告,请审阅。以上报告如有不但,请指正。
请示用: 以上请示,请研究批示。妥否,请批复。
函用: 特此函达 特此函复
2)书写错误
公文处理
一、概述
(1)公文处理的任务
准确、及时、安全的制发、传递、处理和保管公文,充分发挥公文的作用,为推进机关工作、实现机关职能服务,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服务。
(2)公文处理的原则
准确、及时、安全、统一
公文内容与格式
准确
公文处理在程序和手续上
物质上的安全
安全
政治上的安全
1)划分“绝密、机密、秘密”。
2)复制或汇编上级党的机关的秘密公文须经发文机关的同意或授权。
(3)公文处理的组织
包括: 组织机构、组织领导、组织形式
集中形式
组织形式
分散形式
(4)行文制度
包括:行文关系、行文方式、行文规则
1.上 下行文
行文关系
2.平行文
1.逐级行文
行文方式
2.多级行文(对上无特殊情况不用)
3.越级行文(用于下对上,仅用于5种情况:
(1)重大事件;
(2)与直接上级有无法解决的争议;
(3)必须解决,但多次请示直接上级任无法解决的问题
(4)上级交办并指定越级的(5)检举揭发上级机关或直接机关领导人违法违纪行为
3.直达行文(上对下)
(5)行文规则
(1)注重实效,力求精简;
(2)控制越级行文;
(3)根据授权行文;
(4)坚持协商行文;
1.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要同时抄送上级机关。
(5)准确主送,抄送;
2.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上级机关。
1. 请示应当一文一事
(6)正确制发请示;
(7)恰当使用联合行文;
二、公文处理的流程:
公文的制发、传递、处理和保管
1.拟稿1.审阅修改法
2.通读修改法
核稿的方法3.讨论修改法
4.特邀修改法
2.核稿1.行文关
2.程序和手续关
核稿的任务:“把握五关” 3.内容关
4.表达关
制发5.体示关
1.以本机关名义制发的上行文,由主要负责人或主持工负责人签发。
3.签发签发的原则2.以本机关名义制发的下行文,由主要负责人或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其他负责人签发。
3.联合发文需经所有联署机关的领导人会签。
1.审核、签发手续是否完备;
4.复核复核的重点2.附件材料是否完备;
3.格式是否统一、规范。
5.印
联合上报: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
1.联合下发:都应加盖印章。
4.用印
2.发文机关不超过两个时印章均压日期,三个以上时都要署名,也要盖印章。
5.登记与装入
1.电信传递
2.普通邮政传递
传递3.机要通信传递
4.普通直接投递
5.机要交通直接设施
6.通过公文交换站投递
1.签收与登记
2.审核与传阅
办理3.拟办与批办
(1)上级机关公文
4.承办依据(2)有关政策法规
(3)领导批示
(1)电话催办
4.催办方式(2)书面催办
(3)登门催办
1.收集
2.归卷与暂存
保管3.整理
4.清退与销毁
第二篇:行政公文
公文写作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起草者具有工作实践的基础,懂得工作中许多微妙的关节,而在具体起草中要求较好的文字语言工夫。公文语言总的要求是庄重、平实、概括。公文语言功夫的核心是选词。选词一要根据所反映的客观实际需要,二要符合明晰、确切、简练的标准,三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避免上下文重复而选择不同的词语,注意文中所涉及对象和阅读对象。多用书面语和文书用语,少用形象和描绘性词语和口语,不用方言土语,十分规范。
编辑本段公文结构用语
需要特别提出公文结构用语。一是开头用语,用来表示行文目的、依据、原因,伴随情况等。如:为(了)、关于、由于、对于、根据、按(遵、依)照、据、查、奉、兹等。二是结尾用语。如:为要(荷、盼)、是荷、特此通知(报告、函告)等。三是过渡用语。如为(对、因、据)此、鉴于、总之、综上所述等。四是经办用语。如:经、已经、业经、现经、兹经、办理、责成、试行、执行、贯彻执行、研究执行、切实执行等。五是称谓用语。有第一人称:我、本;第二人称:你、贵;第三人称:该。等等。国家行政公文有12类14种,即命令(令);议案;决定;意见;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答复(回复);会议纪要。
编辑本段行政公文的格式要素
行政公文的格式要素可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红色反线以上的各个要素统称眉首;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为主体;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为版记。
编辑本段版头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上“文件”二字或者加上带括号注明的文种名称组成,用套红大字居中印在公文首页上部。联合行文,可用主办机关名称,也可并用联署机关名称。编辑本段发文字号
由机关代字、年份和发文序号组成如:渝府字〔202_〕23号
2、份号标注同一份公文正本份数的号.在秘密以上等级公文中标引。3,密级秘密,机密,绝密
4、紧急程度特急,急件
一、标题1. 规范式:三部分,即: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用于重要、庄重的公务2. 灵活式A 二部分:一是发文机关+文种(以上标题下可加时间)二是事由+文种三是“转发+始发机关及原通知标题”B 一部分:只有文种――常是不大重要的公务,带周知性★带发文机关的标题下面如写发文时间,则须用括号,公务须是重大的、庄重的。文后不写落款及时间。
编辑本段正文
1.主送机关(面向机关全体人员或者社会群体的,公务是周知的、重大的,常常不写;注意工作实际中组织关系)2. 正文A. 原由:一是依据:# 情况:叙述时间、单位、地点、人物和事件等; 常用“目前„”类时间状语 ;简介人物及事迹#文件: 常用“根据„”;往往是一句话# 意义:议论:常用“是„”# 作用 :常用“将使„”二是目的:常用“为„”原由部分可省略,或只省略依据、目的之一。B 事项:(内容多而重要的分条列项即列出层义,或用小标题 或用句子表达)
1.并列式。常见。一般写的是公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之间无紧密联系,独立性强,但共同为说明主旨服务。能够省略某一部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条理性强。并列式内容之间的序码可用数字式,也可用分段式;段中并列的内容可用数字、分号(;),也可用句子并列式。要求重轻有序:重要的放在前边,依次类推。2.递进式。一般写的是公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各部分层层递进,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后顺序也不能颠倒。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能说明问题。在一篇公文
中,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部分即某一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注意:自此以下常运用序码。顺序是
一、(一)、1、(1)共四层。不重要内容分项可用分段甚至加分号(;)的形式。C 结尾:(可以不要)常见有:一是各文种专用语如:“请予批准”、“特此通知”等。二是希望、号召类。从12类13种行政公文中选择出3种社会生活中常用的模式化如下。
编辑本段请示模式
请示是向直接上级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必须事前行文,一事一文。上级应在一定的时限内批复。【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如:《×××学校关于创办<校园文学>报的请示》。可以省去发文机关。【主送机关】接受请求的直接上级机关,在标题下面一行顶格写起。只写一个,如需同时送其它机关,应用抄报(在文末左下角写明)形式。【正文】1.请求缘由。一写情况依据(往往用“目前”开头),二写目的说明(用“为...”开头)。2.请求事项。分层分项写清具体要求,并说透理由,提出充足的事实和理论根据。同时,依据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作为上级机关进行判断和指示的参考。3.结尾。只是一句祈使性的话:“当否,请批复”或“以上如无不当,请批准”。【附件】可有可无。是随同请求的有关材料、图表或其它文件。在正文之后(隔一行)注明附件名称和顺序。【印章、发文时间】 编辑本段报告模式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和答复询问的公文。一般事后、事中行文。不要求上级批复,行文较长。报告和总结、调查报告的写法大同小异。常见单位部门的总结同时用于会议,成为报告。【标题】一般是:“事由+报告”。【主送机关】与请示相同。【正文】种类繁多,正文内容有差异。为学习方便,把报告大致分为二种:一是综合性报告正文,或称总结性报告。政府及机关单位都要在大会上作此种工作报告。1.情况简述:工作时间、地点、背景、条件或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这种开头称为概述式。此外还有结论式(议论判断)、说明式(用“为了„”)等。百字上下。2.成绩做法:这是主体。可以简要叙述一下工作过程。成绩常常通过数字、比较、事实来表现。安排形式有条陈式、小标题式、阶段式和贯通式。3.经验教训:要有观点、看法和规律,又要有具体的典型事例以及理论分析。常常占五分之一篇幅。4.今后计划。往往写成今后的工作计划。常常占三分之一篇幅。各级各类行政机关每年都要作这种总结式的报告。二是专题性报告正文。着重汇报某项工作或某个问题,特点是专项、特殊,一事一报。1.概述情况。讲清工作开展情况,或问题发生的原委,事项的起因和经过。2.说明理由、做法和反映。或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或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或说明工作做法,或写出群众反映。3.提出意见。写基本看法,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报告要用事实说话,以叙述为主,叙议结合。【结尾】一般用“特此报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等习惯用语,有的不写。如有附件,与请求相同写法。最后写发文机关或个人,盖章,写发文时间。
编辑本段通知模式
通知是批转下级公文、转发上级或不相隶属机关公文、发布规章、传达事项和任免干部所用的公文。它是最常用的行政公文。根据其作用分为五种:发布性通知、批转性通知、事项性通知、会议通知和任免通知。【标题】灵活,甚至只有“通知”这一部分(内容不大重要又是周知的)。但批转性通知的标题按照《办法》“准确简要”的规定,省略文种,即:“批转(或转发)+(始发机关)原文标题”。【主送机关】直接上级。【正文】发布性通知和批转性通知的正文:“主体(发布或转发的文件)+批语”。如:“现将《***办法》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事项性通知:原由+事项+结语(特此通知)会议通知:名称、时间、地点、内容、人员、报到时间、地点和要求、需带材料
等任免通知:格式固定【附件】可有可无【发文机关】标题中有发文机关并且标题下有发文时间的不署。【发文时间】用汉字小写数字
编辑本段公务文件的特点
一 有法定作者制发。法定作者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名义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社会组织及其领导人。二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现行效用。法定权威性是指公文在法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能够对受文者的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影响。现行校用指公文在其内容所针对的现行公务活动中直接发挥实际效力具有依据和凭证功能。三 公文具有规范的体式和特定的处理程序。公文的规范体式是指公文的文体和格式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收文和发文均有一定的处理程序各环节皆有顺序性和规范性不得自行其是。
编辑本段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202_年8月24日 国发〔202_〕23号国务院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使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第三条 公文处理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第四条 公文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安全。第五条 公文处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其它有关规定,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第六条 各级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模范遵守本办法并加强对本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和检查。第七条 各级行政机关的办公厅(室)是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并指导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第八条 各级行政机关的办公厅(室)应当设立文秘部门或者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公文处理工作。
第三篇:行政公文
行政公文
行政公文,又称行政机关公文,简称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行政公文分13种。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也常酌情比照使用这些行政公文。
13种行政公文,依其特点、作用,又可分为几个小类。
(一)指导性公文
这类公文包括命令(令)、意见、决定、通知、通报、批复、会议纪要七种。
以行文关系或行文方向为标准划分,指导性公文属于下行文。
(二)呈报性公文
这类公文包括议案、报告、请示、意见四种。
以行文关系或行文方向为标准划分,呈报性公文属于上行文。
(三)公布性公文
这类公文包括公告、通告两种。
以行文关系或行文方向为标准划分,公布性公文属于泛行文。
(四)商洽性公文
商洽性公文只有函一种。函多作平行文。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常把公文称做文件。对人们所称的文件,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去理解。广义的文件,实际上是应用文书的别称,包括了公务文件和私人文件。狭义文件,仅指公文。
第四篇:行政公文
核心提示:第一次启动Photoshop时,工具箱将出现在屏幕左侧。可通过拖移工具箱的标题栏来移动它。通过选取“窗口” >“工具”,您也可以显示或隐藏工具箱。工具箱中的每一个工具用一个图标来表示,理解为每一个工具的意图和功能是学习Photoshop的关键。photoshop工具箱
第一次启动Photoshop时,工具箱将出现在屏幕左侧。可通过拖移工具箱的标题栏来移动它。通过选取“窗口” >“工具”,您也可以显示或隐藏工具箱。工具箱中的每一个工具用一个图标来表示,理解为每一个工具的意图和功能是学习Photoshop的关键。
在Photoshop CS2的工具箱中包含60多种工具,每一个工具都有一项特殊的功能,你可以用它来完成创建、编辑图象或修改其颜色等一系列的操作。如下图所示:
我们看到有些工具所在位置的右下角会有一个很小的箭头,如果有,表明有多个工具共享此位置,要想看到一个工具箱位置中的所有工具,请将鼠标指针移动到此工具箱的位置并且按住鼠标按钮不放;要想选择其中的一个工具,将鼠标移动到此工具上,单击此工具来选择它。当松开鼠标以后,该工具就会出现在“工具箱”上。
如果将鼠标指针在一个工具上停留几秒种,就会出现一个信息条来显示它的名字以及使用键盘选择它需要按下的字母键(如果想关闭此提示,可以依次选择“编辑”︱“首选项”︱“常规”,然后关闭“显示工具提示”选项)。你可以通过按快捷键的方式来选择工具箱中的工具。要选一个与其他工具共享工具箱位置的工具,只需在按下SHIFT键的同时按下此工具的快捷键。例如,按下SHIFT-M可以选择不同的选取工具,按下SHIFT-P可以选择不同的钢笔工具。
下面是photoshop的帮助文件中对各种工具的作用的概述.(各种板本的 photoshop的工具箱会略有不同)
具体的每个工具怎么使用,我们会从下一课开始讲解。
第五篇:行政公文格式(修改版)
一.行政公文的种类
(一)按照行文方向分: 上行文
下行文
平行文
(二)按照功能来分:
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2)、通知(5)、通报(3)、议案、报告(4)、请示(2)、批复(2)、意见、函(2),会议纪要
(三)按照紧急程度划分:
特急:一天内处理完
急件:三天内处理完
一般:没有具体要求
(四)按照保密级别划分:
绝密
机密
秘密
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一)公文页边与版心尺寸
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
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
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不含页码)
(二)公文中图文的颜色
未作特殊说明公文中图文的颜色均为黑色。
(三)排版规格
正文用3号仿宋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
(四)一篇行政公文的组成部分
眉首: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同版心,即156mm)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 主体:置于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抄送单位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 版记:置于抄送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
(五)眉首的组成部分 1.公文份数序号
公文份数序号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
2.秘密等级、保密期限、紧急程度
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则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
秘密等级、保密期限、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2行。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保密期限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三行。
4.发文机关标识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组成;对一些特定的公文可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mm。对于上报的公文(如请示),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俗称大白头)。
发文机关标识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用红色标识。字号由发文机关以醒目美观为原则酌定。但最大不能等于或大于22mm×15mm(目前没有做具体规定)。
联合行文时应使主办机关名称在前,“文件”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布;如联合行文机关过多,必须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
5.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
6.签发人
上报的公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
如有多个签发人,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置于第1行,其他签发人姓名从第2行起在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之下按发文机关顺序依次顺排,下移红色反线,应使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并使红色反线与之的距离为4mm。
7.红色反线
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反线。
(六)主体的组成部分 1.公文标题
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标题排列用梯形或者菱形。
2.主送机关
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而使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标识方法同抄送。
3.公文正文
3号仿宋体字。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开始写正文。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能回行。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
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4.附件
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并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序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附件顺序号和附件标题应当与附件说明的表述一致。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
如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当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编排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注“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
5.成文时间
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后空四格;
6.公文生效标识——印章
印章用红色,不得出现空白印章。
单一机关行文时,一般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使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章中心偏下位置,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联合行文时,一般将各发文机关署名按照发文机关顺序整齐排列在相应位置,并将印章一一对应、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最后一个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印章之间排列整齐、互不相交或相切,每排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首排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特殊情况说明
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必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以前的规定:联合行文印章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时间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只能采用同种加盖印章方式,以保证印章排列整齐。两印章之间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以前的规定:当联合行文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排在发文时间和正文之间。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
不必关注:公文如有附注,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号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时间下一行。
(七)版记
版记中的分隔线与版心等宽,首条分隔线和末条分隔线用粗线(推荐高度为0.35 mm),中间的分隔线用细线(推荐高度为0.25 mm)。首条分隔线位于版记中第一个要素之上,末条分隔线与公文最后一面的版心下边缘重合。
1.抄送
公文如有抄送,左空1字,用4号仿宋体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上一行、左右各空一字编排。
如需把主送机关移至版记,除将“抄送”二字改为“主送”外,编排方法同抄送机关。既有主送机关又有抄送机关时,应当将主送机关置于抄送机关之上一行,之间不加分隔线。
2.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编排在末条分隔线之上,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后加“印发”二字。
版记中如有其他要素,应当将其与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用一条细分隔线隔开。
3.页码
一般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编排在公文版心下边缘之下,数字左右各放一条一字线;一字线上距版心下边缘7 mm。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公文的版记页前有空白页的,空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公文的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时,页码应当连续编排。
版记的位置
版记应置于公文最后一页,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会议纪要格式
纪要标志由“XXXXX纪要”组成,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 mm,推荐使用红色小标宋体字。
标注出席人员名单,一般用3号黑体字,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出席”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仿宋体字标注出席人单位、姓名,回行时与冒号后的首字对齐。
标注请假和列席人员名单,除依次另起一行并将“出席”二字改为“请假”或“列席”外,编排方法同出席人员名单。
纪要格式可以根据实际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