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视功能检查wqz
视功能检查:形觉、光觉、色觉、立体视觉、视野及视神经传导功能进行检。
视功能可分为视觉心理物理学检查(视力、对比敏感度、暗适应、色觉、立体视觉、视野)及视觉电生理检查两大类。
视力(视锐度):用于检测形觉功能,中心视力是形觉的主要标志,分为远、近视力。它是测量分辨二维物体形状和位置的能力,也是代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的视觉敏锐度。视力测定法
查视力须两眼分别进行,一般先右后左,可用手掌或小板遮盖另眼,盖时不可压迫眼球。WHO规定矫正视力低于0.05为盲。远视力检查:
视力表须有充足的光线照明,受检者距视力表5米,使1.0行与受检眼等高。
由上而下指点视力表上的字符,受检者应在3秒内说出其字符的缺口方向,记录其能完全正确认识的那一行字符的标志数字,为受检者的视力。
如果最低视力行字符(0.1)仍不能辨认,应嘱受检者逐步向视力表走近,直到认出为止,记录以实际距离计算,如3米则为 0.1×3/5=0.06。
受检眼视力低于1.0时,须加针孔板检查,如视力有改善则可能有屈光不正;
如受检眼已戴镜,则应检查和记录戴镜矫正视力。
如走到距离视力表1米处仍不能分辨0.1的字符,则改为查指数:嘱受检者背光而立,检查者伸出不同数目的手指,距离从1米开始,逐渐移近,直到能正确分辨为止,记录为:?厘米数指,如“指数/30cm”。
如手指距眼5厘米处仍不能正确数指,则该查手动,即在受检眼的前房摆动检查者的手,并逐渐移近,记下能正确判断手动的距离,如“手动/50cm”。
如不能正确判断手动,则该查光感,即在暗室内用手电照射受检眼,测试受检者能否正确判断眼前有无亮光,如能判断,则记为“光感/1m”;否则,记为无光感。对有光感者还要检查其光定位能力,即嘱受检眼向前方注视不动,将光源放在受检眼前1米处上下左右等9个方位,测试受检眼能否正确判定光源方向,记录+、-。
检查时须将另一眼遮盖,不让透光,可用黑色眼罩。近视力检查用标准近视力表或Jaeger近视力表检查,在充足照明下,放在距眼30cm处检查,如近视力很差,在30cm处不能看清最大字符,也可移近检查,记录时须标明实际距离。婴幼儿视力检查不配合,检查须在其玩耍中进行,注意眼对光源或颜色鲜艳玩具的注视及追随移动是否存在;交替遮眼的反应有无差别,通常遮盖患儿盲眼或低视力眼时,其安静如常;而遮盖健眼时则躁动不安,幼儿试图避开遮盖;
光照瞳孔时有无红光反射,亦可作为观察屈光间质是否透明、有无眼底异常的方法之一。视动性眼震和优选注视法——粗略推测婴幼儿的视力
对比敏感度,除视力外,对比敏感度也是形觉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人眼辨别物体形状的能力还表现为对各种点线与空白间明暗程度差别的分辨能力。
某些视觉系统的疾病在中心视力仍正常时,其对比敏感度曲线已出现异常,所以检查CS有助于对病变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暗适应 可以反映光觉的敏感度是否正常。
当人从明处进入暗处时,起初对周围物体无法辨认,以后渐能看清暗处的物体,这种对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加,最后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称为暗适应。暗适应检查可以对夜盲这一主觉症状进行比较客观和量化的评定,所以可用以诊断和观察各种可以引起夜盲的疾病,例如视
网膜色素变性、维生素A缺乏症等。
测定眼对光的感受性随照明强度的变化可以得到暗适应曲线。
检查方法:对比法
暗适应仪
色觉:色觉检查为主觉检查,可用假同色图、色相排列法、色绝境。检查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取0.5m距离,应在5秒内认出。
立体视觉 又称深度觉,是在三维视觉空间、基于双眼视网膜的相关信息去感知深度的能力。可用同视机、立体视觉检查图片和
视野 是当眼向前固视某一点时所看见的空间范围。“中心视力”只占视野上约5°范围相比而言,视野又称“周边视力”,是非常重要的视功能之一。
正常视野有两个含义:视野的绝对边界达到一定范围;全视野范围内各部分光敏感度正常,除生理盲点外,正常视野内不应有光敏感度下降区或暗点。
距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称为周边视野。WHO规定视野小于10°者,即使中心视力正常也属于盲。
视野检查原理
视野检查法
第二篇:双眼单视功能检查和验光配镜
双眼单视功能检查和验光配镜 验光配镜必须检查视力,这一点配镜者都知道。多年前配镜者均习惯于查单眼视觉,而能够查双眼视觉的眼镜店也是为数不多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早已不能满足只查单眼视觉了。单眼视觉和双眼视觉的根本不同点在于单眼视觉是两维平面视觉,而双眼视觉是三维立体视觉,是人类的高级视觉功能。有了正常的双眼视觉,人类才可以更好地学习,从事较为精细的工作,正确地判断物体的距离、大小、位置、方向以及自身与客观环境之间的位置关系。双眼视觉必须建立在单眼视觉的基础之上,但它们之间却又有着质的不同。当然,只能检查单眼视觉的眼镜店与能够检查双眼视觉的眼镜店相比,其专业水平和配镜质量,应该说也是有质的不同。双眼单视的概念
正常的双眼视觉是指一个外界物体的物像,分别落在双眼的黄斑部或其它对应点上,同时产生神经冲动,并由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视中枢,视中枢把来自两眼的神经冲动信号,进行分析、综合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觉的单一物像。因此虽然是双眼视物,最后形成的是单一物像。所以通常把正常的双眼视觉称之为双眼单视。双眼视的分级
双眼单视分为三级,即一级同时视、二级融合视、三级立体视。
2.1 一级同时视
同时视的意思是指由双眼视网膜传给大脑的信号,不是两眼交替接受,而是同时接受。虽然是同时接受,但并不指两眼同时接受的物像能完全融合成一个物像。两眼同时视是双眼单视的起码条件。至于看的方式和结果可能各异。如果被检者双眼单视功能正常,不仅是两眼能同时看同一物体,而且两眼的物像都落在黄斑部,传入大脑被感觉成一个物像。但如果有眼位偏斜情况,则外界物像将落在两眼的非对应点上(健眼落在黄斑区,患眼落在黄斑外视网膜上一点),感觉到的将是两个物像,即复视。如患者已产生异常视网膜对应则无复视感觉,在同时视检查中要了解抑制和视网膜对应状态。不发生抑制是同时视检查的主体。
2.2 二级融合视
在双眼同时视的基础上,大脑中枢将落于两眼视网膜上的物像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物像的视功能称为融合视功能。融合视为一种通过大脑高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引起反射的条件是落在视网膜上的两个物像,此物像传入视中枢引起传出神经兴奋到达眼外肌以协调两眼球的位置。因此融合功能有两种成分:在融像中,有为了融合双眼视网膜物像而单视的感觉性融像和为了实现感觉性融像而调整双眼的眼位维持单视而进行的运动性融像。
2.3 三级立体视
立体视是在具备以上两级视功能的基础上,较为独立的一种具有三维空间的视觉功能,是双眼的调节与集合在视中枢指令下的更为高一层次的生理功能。在双眼注视时,虽然两眼能同时注视一个物体,但由于两眼间有一定距离,所以两眼所见的物体位置不是完全一致的,从而使所见物体存在微小差异,我们称之为视差。由于视差的原因,两个物像传递到大脑后,通过视皮质的活动就差生了上
下、左右、前双眼单视功能异常的情况
双眼单视功能异常的情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某种原因,在发育过程中未能形成正常的双眼单视功能;另一类则是已形成的双眼单视功能受到破坏。影响双眼单视功能有多种因素,比较常见的原因有:①较大的屈光参差致使两眼物像的大小及清晰度悬殊太大而无法形成双眼单视。②由于某些眼病致使双眼视力相差太大。③调节和辐辏比例异常引起斜视或者是一条或几条眼外肌异常致使眼球不能协调运动而形成斜视,由于斜视造成无法同时视或者无法融合。④神经衰弱患者受到外界刺激时亦有可能影响双眼单视功能的形成。验光配镜和双眼单视功能
新生儿出生时双眼视觉处于原始状态,黄斑中心凹的功能和周边的视网膜功能相似,敏感度很低,仅有光的感觉,两眼球之间的协调运动处于萌芽状态,只是通过与生俱来的低级中枢的无条件反射活动来维持两眼最基本的同向和异向运动。此种眼球运动与视力暂时无关,即属于一种无目的的注视活动及无目的的眼球运动。出生后受环境的影响,正常发育逐渐完成。随着视觉的日益发育,黄斑也逐渐发育完善。外来的视觉信号,频繁地输入大脑中枢,在形成高一级的视觉功能的过程中,还伴有组织结构的迅速发育。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巩固的视觉反射,矫正性融合反射及心理视觉反射等逐步从低级的单视发展到高级的双眼单视功能。由于双眼视觉是一种非常精细复杂的生理机制,所以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容易遭到破坏而产生紊乱。这种紊乱有的发生于先天或生后早期,有的发生于成年。作为一名合格的验光师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幼儿形成正常的双眼视功能,使已形成的双眼单视功能不受到破坏。要知道如果没有一级同时视功能则必有一只眼睛的功能受到抑制成为废用性弱视进而成为外斜视;如果没有二级融合功能则将出现复视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如果没有三级立体视功能则将影响驾驶安全无法进行精密工作。而这些功能的缺失有时就是验光配镜造成的,因此验光师必须熟悉双眼单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和方法。
双眼单视功能检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同视机、综合验光仪、红玻片、4△基底朝外的三棱镜、线状镜、深度觉计、四孔灯、立体视觉检查图等,笔者根据国内眼镜行业的现实情况,摸索出手持四孔灯和立体视觉图联合使用的方法。不仅设备价格十分低廉,尤其是独特的检查效果能成为配镜处方的明确指针,现介绍如下。
手持四孔灯结构和手电筒相似,在面板上有呈菱形排列的4个圆孔,圆孔镶有红绿色镜片,最上方一圆孔为红色。中间两旁各有一圆孔为绿色,另有一副与面板上红绿色互为补色的红绿眼镜。
检查时,被检查者手持红绿眼镜放在眼前,按惯例右眼前放红色,左眼前放绿色,检查者手持四孔灯,面向被检者。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开亮四孔灯询问被检者所见的图形,如果被检者诉能同时看见红绿两种颜色,说明两眼在同时使用,证明有一级同时视功能。四孔灯下的一个白色圆孔,无论看成什么颜色(红、绿、白、黄、半边红、半边绿均可)只要是看成一个圆孔,即总共看见四孔,即说明两眼分别看到的白色圆孔被融合成了一个圆孔,即说明有二级融合功能。如只能看见一种颜色,即说明有一只眼的视功能受到了抑制未能使用(看不见红色为右眼受到了抑制,看不见绿色为左眼受到了抑制)即无一级同时视功能。如果看见5个圆孔即下面的一个圆孔看成了2个圆孔,即为有一级同时视功能但无二级融合视功能。如果有二级融合视功能,即可看双眼立体视觉检查
图,进入立体视功能检查。根据所见图形记录立体视的锐敏度,从而对立体视功能情况进行判断。四孔灯检查应同时记录检查距离,根据检查距离查附表,即可知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角大小,从而判断视网膜上的抑制部位。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7岁。原镜:右4.3-1.0 DS=4.7,左4.0-4.0 DS=5.0,屈光参差3.0 D,四孔灯试验无一级功能。调整后:右4.3-1.75 DS=5.0,左4.0-3.评:此例原镜的验光师不知何故把右眼视力只矫正到4.7造成两眼视力相差较大,无一级同时视功能。在给予简单的调整后就有了双眼单视功能。此例是由于验光师的错误人为地破坏了双眼单视功能,而且由于此例才7岁,如果不予以及时纠正,有可能形成弱视。
例2,患者,男,14岁。202_年8月24日检查:右4.1-2.0 DS/-2.0 DCA180=5.0,左4.0-8.0 DS=4.9。屈光参差5.0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1m)。202_年10月1日检查:右4.1-2.0 DS/-2.0 DCA180=5.0,左4.0-8.0 DS=5.0。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
点评:此例虽屈光参差5D,但四孔灯试验在1m远处有二级功能,因此可以配,事实证明1个多月后,不但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从1m远延长到5m远。说明黄斑中心凹的抑制已被解除,而且左眼视力也从4.9升到5.0。
例3,患者,男,6岁。原镜:右-9.0 DS/-2.0 DSA180=4.7,左-5.0 DS=4.9。屈光参差5.0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调整后:右-10.0 DS/-2.0 DCA180=4.9,左-5.0 DS=4.9。屈光参差6.0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
点评:此例原镜屈光参差已达5.0D,但视力不平衡,调节不平衡,调整后虽屈光参差达6.0D,因四孔灯试验证明有二级功能因此可以大胆地配镜,调整后因视力、调节均已平衡,配戴会舒适得多。
例4,患者,女,18岁。因视力较差就诊,3岁时因“对眼”在医院就诊,戴眼镜后“对眼”消失。9年后取下眼镜,一直未做过双眼单视功能检查。202_年9月15日检查:裸眼视力:右眼5.1,左眼4.9。四孔灯检查二级功能(2m),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无立体视。配镜:右5.1--0= 5.0-,左4.9+4.0 DS= 5.0-。四孔灯检查二级功能(5m)。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示教图时隐时现,显示立体视功能较差。202_年9月26日复查:自诉刚开始戴镜时,左眼感觉很不舒服,戴镜2天后,取下眼镜感觉左眼好像不是自己的,必须戴镜才感觉舒服。立体视觉图检查已可稳定清晰看见示教图。
点评:此例双眼单独检查时裸眼视力均较好,因左眼有+4.0DS的远视。当双眼同时使用时因大脑下达调节指令时双眼是一致的,因此双眼调节不能平衡,故必有一眼视力较差,造成双眼单视功能不正常。左眼给予+4.0DS的矫正后,双眼调节平衡,故双眼单视功能开始正常。此例说明裸眼视力好并不一定双眼视功能正常,进一步说明双眼单视功能检查的重要性。
例5,患者,女,15岁。202_年8月24日检查:右4.1-2.0 DS/-2.0 DCA180=5.0,左4.0-8.0 DS=4.9。屈光参差5.0 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1m),立体视检查图检查无立体视。202_年10月10日检查:右-2.0 DS/-2.0 DCA180=5.0,左-8.0 DS=5.0。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立体视检查图检查,立体视100s。202_年5月4日检查:右4.1-2.5 DS/-2.0 DCA180=5.0,左-8.0 DS=4.9。立体视检查图检查,立体视60s。
点评:本例虽有5.0D的屈光参差,但在四孔灯检查的指导下给予足度矫正,戴镜6个月后由无立体视变成了正常立体视。75 DS=5.0。屈光参差2.0 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后三维图像的立体视。例6,患者,男,7岁。2年前发现视力差,诊断为弱视。202_年8月10日查原镜:右-4.0DS/-1.5 DCA180=4.1,左-0.5 DS/+1.0DCA90=4.5。屈光参差4.5D,四孔灯试验无一级功能。202_年8月14日1%阿托品散瞳3天后检查:右4.0-8.0 DS/-0.75 DCA=4.5,左4.4-0.5 DS/-3.5 DCA180=4.6。屈光参差6.125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202_年2月26日,右-9.75DS/-0.75 DCA180=4.9,左-1.25DS/-3.5 DCA180=4.9。屈光参差7.125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202_年8月15日检查:右-11.50DS/-1.50DCA180 =5.1-,左-6.0 DS/-3.5 DCA180= 5.1。屈光参差4.5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
点评:此例较为典型,在前两年的弱视治疗中由于受屈光参差不能太大的影响,没有查双眼单视功能指导配镜处方,配镜不能到位,所以疗效较差,以后在四孔灯检查双眼单视功能的指导下,虽屈光参差达7.125D,也敢于处方,最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以上简单地介绍了什么叫双眼单视功能以及手持四孔灯+立体视觉检查图联合使用的检查方法,并举实例说明了它在验光配镜中的应用,也同时说明了双眼单视功能检查在验光配镜中的重要作用。讨论
到目前为止很多眼科文献仍认为四孔灯检查法比较粗糙,不少文献称四孔灯5m距离投射角为2°,33cm距离投射角为6°。但根据笔者的计算,以陕西华亚视光研究所研制的四孔灯为例,手持式者在5 m远处投射为24′视角,30cm处则为6°40′视角;壁挂式者在5m远处投射角为1°16′视角,在30cm处则为19°6′视角。这与不少文献的说法相差甚远。估计是这些学者实际应用四孔灯较少,又没有认真计算的缘故。从笔者的计算和实际应用情况看,四孔灯检查并不粗糙。
有学者认为综合验光仪已具备四孔灯检查功能,似乎没有必要再推广手持四孔灯检查。笔者认为综合验光仪不仅价位较高,使用技术条件相较高以外。关键是幼小儿童配合检查比较困难。而幼小儿童的双眼单视功能检查尤为重要。另外手持四孔灯可以非常灵活地改变检查距离,改变在视网膜上投射角的大小,对视网膜上的抑制部位进行定位检查,这一点是综合验光仪上难以做到的。
四孔灯检查在确定主眼时又有其独特之处,目前验光配镜已很强调对于主眼的确定,但通常确定主眼的方法多限于确定远用主眼,而事实上很多人的远用主眼和近用主眼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四孔灯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在不同距离的主眼。综上所述,手持四孔灯检查法,价廉物美,操作简便,很适用于我国眼镜行业的现状。
例6,患者,男,7岁。2年前发现视力差,诊断为弱视。202_年8月10日查原镜:右-4.0DS/-1.5 DCA180=4.1,左-0.5 DS/+1.0DCA90=4.5。屈光参差4.5D,四孔灯试验无一级功能。202_年8月14日1%阿托品散瞳3天后检查:右4.0-8.0 DS/-0.75 DCA=4.5,左4.4-0.5 DS/-3.5 DCA180=4.6。屈光参差6.125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202_年2月26日,右-9.75DS/-0.75 DCA180=4.9,左-1.25DS/-3.5 DCA180=4.9。屈光参差7.125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202_年8月15日检查:右-11.50DS/-1.50DCA180 =5.1-,左-6.0 DS/-3.5 DCA180= 5.1。
屈光参差4.5D,四孔灯试验二级功能(5m)。
点评:此例较为典型,在前两年的弱视治疗中由于受屈光参差不能太大的影响,没有查双眼单视功能指导配镜处方,配镜不能到位,所以疗效较差,以后在四孔灯检查双眼单视功能的指导下,虽屈光参差达7.125D,也敢于处方,最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以上简单地介绍了什么叫双眼单视功能以及手持四孔灯+立体视觉检查图联合使用的检查方法,并举实例说明了它在验光配镜中的应用,也同时说明了双眼单视功能检查在验光配镜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篇:甲状腺功能怎么检查呢
甲状腺功能怎么检查呢,相信这是很多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关心的问题.现在甲状腺疾病非常常见,一般情况下其临床表现比较典型,通过典型的症状即可诊断,但当发生某些不典型的甲状腺疾病者某些亚临床甲状腺疾病时则需要检查甲状腺功能以明确诊断了.那么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哪些内容呢?
甲状腺功能检查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如抽血检查,(131)I摄取率检查,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查,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扫描,CT及MRI等.通过这些检查,我们可以基本确定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并确诊患有何种疾病.而其中最常见的即为抽血检查了,而抽血检查常见的项目如下:血清总甲状腺素(TT4)、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而且检查前需注意空腹检查.甲状腺抽血检查对诊断甲状腺疾病至关重要.如TT4、FT4升高,TSH降低常提示甲亢;而TT4、FT4降低,TSH升高常提示甲减;有些疾病仅需甲状腺检查即可诊断,如亚临床甲亢即是仅有TSH降低,TT4、FT4可无变化,伴或不伴临床症状的疾病;亚临床甲减亦然.而有些疾病则需某些检查配合诊断,如亚急性甲状腺炎因甲状腺滤泡遭受炎性破坏而出现甲状腺摄131I能力明显减低,同时FT3、FT4、TT3、TT4升高以及TSH降低,呈现摄131I能力与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分离的现象.此“分离现象”即是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标准了.当然疾病的诊断是要依赖各种检查综合考虑的,我们不能仅凭一项检查就确诊疾病.以上即是关于甲状腺功能检查的全部内容,专家提醒:抽血检查是甲状腺检查的基本内容,当怀疑甲状腺功能有异常了,要早期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早期诊断疾病.
第四篇:运动功能检查
运动功能检查
特殊检查
1前臂伸肌紧张试验
阳性体征:肱骨外上髁处发生疼痛。
临床意义:有肱骨外上髁炎。
2网球肘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医者位于其前后,嘱患者前臂稍弯曲,手半握拳,腕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前臂完全旋前,再将肘伸直。
阳性体征:在肘伸直时,肱桡关节的外侧发生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密耳(Mill)试验,其阳性多提示有肱骨外上髁炎,即网球肘。
3肘三角检查
体征和临床意义:正常时,伸直位时,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呈一直线,在屈肘90°时,三者构成一等腰三角形,称为肘三角,肘关节后脱位时,肘三角即失去正常关系。
4前臂屈肌紧张试验
检查方法:让患者握住检查者的手指(示指至小指),强力伸腕握拳,检查者手指与患者握力作对抗,如出现内上髁部疼痛即为阳性,多见于肱骨内上髁炎。5腕关节望诊
畸形:餐叉样或枪刺样畸形-多发生于桡骨远端骨折。
6正中神经和桡神经损伤
爪形手¡ª臂丛神经或尺神经损伤时,则掌指关节过伸,无名指、小指不能向中间靠拢,且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亦可见于伏克曼氏损伤。
猿形手-见于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合并损伤。
垂腕-桡神经损伤时,前臂伸肌麻痹,不能主动伸腕。
锤状指-多由于手指伸肌腱止点及止点附近断裂,或手指伸肌腱止点处发生撕脱骨折。
腕部出现肿胀,多由于关节内损伤或病变。
腕部呈梭形肿胀,不红不热,多见于腕关节结核。
双腕对称性肿胀,时肿时消,多见于风湿性关节炎。
而腕舟骨的骨折多可引起鼻烟窝的饱满肿胀。
触诊
桡骨茎突处压痛——拇长展肌、拇短伸肌腱鞘炎。
鼻烟窝处压痛——腕舟骨的骨折。
月骨脱位——手腕背侧中央触摸,如有空虚感并在腕掌侧中央能触摸到向前移动的骨块。
下尺桡关节分离——尺骨茎突高凸且有松驰感下尺桡关节处压痛。
运动功能检查
特殊检查握拳尺偏试验
阳性体征:桡骨茎突部出现剧烈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芬克斯坦(Finket-stein)试验,其阳性提示有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屈腕试验
阳性体征:出现手指部的麻木,疼痛。
临床意义:正中神经由腕管中通过,在屈腕时,正中神经受到挤压而出现麻木、疼痛,本试验阳性多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
阳性体征:腕关节出现明显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多提示三角软骨盘损伤。
叩触诊试验
又称Tinel征。轻叩或压迫腕部掌侧的腕横韧带近侧缘中点,若出现和加剧患侧手指刺痛及麻木等异常感觉时,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7下肢部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
望诊触诊运动功能检查特殊检查
腹股沟韧带中点下2厘米
股三角区有压痛,肿块饱满,多提示为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髋关节结核,股骨颈骨折。
股骨大转子,如浅表压痛,并有柔软的波动感,多提示有大转子滑囊炎,如局部有深压痛,多提示大转子骨折、结核或肿瘤等。
触摸两侧触摸大转子有增厚感,髋关节屈伸活动时,大转子处有弹响声,多提示大转子处髂胫束增厚。
轻叩大转子,髋关节产生疼痛,多见于股骨颈,股骨头、髋臼骨折。在股骨颈骨折有移位或髋关节脱位时,大转子的位置可上移。
俯卧位:
髂后上棘——骶髂关节的半脱位。
按压臀大肌区,如压痛明显,多见于臀大肌筋膜炎。
患者取侧卧位,尽量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触摸到坐骨结节表面,如该处有明显压痛,则提示有坐骨滑囊炎,如该处触摸到囊性肿物,多提示有坐骨结节囊肿。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连线中点用力下压,如产生深压痛或压痛沿坐骨神经走向放射,多见于梨状肌综合征。
髂胫束挛缩试验
阳性体征:外展的大腿放松后仍保持在外展位,不下落。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欧伯(ober)试验,其阳性,多提示有髂胫束挛缩。脊髓灰质炎后遗髂胫束挛缩也可出现阳性。
8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
阳性体征:伸直一侧的腿自动离开床面,大腿与床面之间形成夹角。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托马(Thormas)试验,试验阳性,提示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多由于髋关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所引起。本检查亦可使患者取仰卧位,腰部放平,分别伸直两腿,医者观察腿伸直过程中,腰部是否离开床面向上挺起,如某一腿伸直过程中,腰部挺起,说明本试验阳性。
9掌跟试验
阳性体征:足侧向一侧,呈外旋位。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临床多提示有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或截瘫。10足跟叩击试验
阳性体征:击足跟时髋关节处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多提示髋关节有病变。
11髂股连线检查
髂坐连线检查
病人侧卧,患侧在上面,检查髂前上棘到坐骨结节连线(内拉通线)。正常人此线应经过大粗隆顶端,如后者超过本线1cm以上者为内拉通线失常。
本征阳性可见于髋关节脱位和股骨颈骨折,还可见于髋关节炎症、结核、肿瘤、无菌性坏死等使股骨头破坏的疾患。
12布瑞安三角检查
髋臼角的测量
自髋臼外缘至髋臼中心作连线,此线与两侧髋臼中心连线(r)相交成之锐角为髋臼角。正常度数为20 ~25°。半脱位时常大到25 ~30°,全脱位在30°以上。
13望远镜试验
病人仰卧,髋、膝关节均屈曲90度。检查者一手固定患侧骨盆,另一手握住其膝关节上下推拉股骨头,反复数次,即可感到股骨头滑出滑入髋臼时的弹簧样感觉,亦为阳性。
本试验阳性提示有髋关节脱位。
14艾利斯试验
令患者仰卧,双髋双膝关节均屈曲,使足底平置床面,两足平齐,检查者观察膝顶部的高度,若患侧偏低,即为阳性。
本征主要见于髋关节脱位,亦可见于股骨颈骨折。
15髋关节承重机能试验
病人取站立位,检查者站在病人背后,嘱病人单腿站立,并保持身体直立。当一腿离开地面时,负重侧臀中肌收缩将对侧骨盆抬起。
不负重一侧骨盆不抬高,甚至下降为本试验阳性,常提示臀中肌病变,亦可见于髋关节脱位、髋内翻畸形、股骨颈骨折等。
膝关节
望诊
5°~10°的生理外翻角。
伸直时,可以有0°~5°的过伸
“K”型腿、“X”型腿、“O”型腿。
髌上滑囊炎
触诊
膝关节的压痛点说明如下:
髌骨边缘--髌骨软化症
关节间隙--半月板损伤
侧副韧带附着点--侧副韧带损伤
髌骨下极--髌韧带病
髌韧带两侧--髌下脂肪垫病变
胫骨结节--胫骨结节骨骺炎
运动功能检查
屈曲运动: 正常时膝关节屈曲可达145°。参与运动的肌 肉为腘绳肌。伸直运动:正常时膝关节的伸直角度为0°,青少年及女性有5°~10°的过伸。主要为股四头肌。
旋转运动:正常时膝关节在伸直位时无外旋、内旋运动但在屈曲90°时,有10°~20°的内、外旋运动。主要参与运动的肌肉为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等。
特殊检查
16回旋挤压试验(麦氏试验)
阳性体征:膝关节有弹响和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麦克马丽(Mc Murray)试验,提示半月板损伤。
17研磨提拉试验
又称阿普莱(Apley)试验,可分两个部分。
1.挤压或研磨试验
阳性体征:膝关节有疼痛。
临床意义: 阳性提示有半月板破裂或关节软骨损伤。
2.提拉试验
阳性体征:出现膝外侧或内侧疼痛。
临床意义: 阳性表明有内侧或外侧副
韧带损伤。
膝关节侧方活动试验
检查方法
临床意义:阳性时,表示内、外侧副韧带损伤
抽屉试验
检查方法
临床意义:阳性时,表示膝关节前或后交叉韧带损伤。
18浮髌试验
阳性体征:可感觉髌骨有漂浮感,重压时下沉,松指时浮起。
临床意义:本试验用于检查膝关节腔内积液。
19交锁征
检查方法:患者坐位或仰卧位,让患者作膝关节屈伸活动数次。
阳性体征:出现关节疼痛且不能屈伸。
临床意义:表明因半月板撕裂、移位而发生膝关节交锁。
此时,缓慢活动膝关节,如内外旋转、屈伸小腿,直到半月板滑到合适的位置,则交锁可解除,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踝关节
1、站立姿势
正常站立姿势是两足向前或呈“八”字形,步行角度不超过15°
内、外“八”字脚
3、步态
4、检查足弓、足长与足宽平足、高弓足
6、肿胀
踝关节的肿胀,多由踝部的外伤所引起,肿胀明显,早期以踝部前方为主,进而发展为全关节的肿胀,多见于内、外踝骨折或胫骨下端骨折。若肿胀形成缓慢,多见于踝关节结核或骨性关节炎。
触诊
先在足底前部触摸第一跖骨头和第一跖趾关节,注意跖骨头周围是否有骨疣。跖趾关节是否肿、变形、局部发红,有无滑囊增厚,此处为痛风和滑囊炎好发部位。
足舟骨结节位于足内缘,如儿童局部有触痛时,必须注意有无足舟骨的无菌性坏死。足舟骨结节太突出,与鞋面摩擦可产生触痛。
紧靠足舟骨的近端是距骨头的内侧,扁平足患者在足内侧距骨头明显突出。运动功能检查
踝关节检查时以足长轴与小腿纵轴成90°角为中立位。
特殊检查
临床意义:如同侧疼痛,提示有内踝或外踝的骨折。如对侧疼痛,提示内侧或外侧副韧带的损伤。
20前足挤压试验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手握住患者前足部横向挤压。
阳性体征:出现剧烈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多提示有跖骨骨折。
跟轴线测量
检查方法:患者站立位,若小腿正中线与足跟纵轴一致为正常。
阳性体征:跟骨轴线向小腿正中线外侧或内侧偏斜。
临床意义:本试验阳性,多提示有足内翻或外翻畸形。
足指数测定法
检查方法: 足平放桌上,自足最高处到桌面的距离为足弓高度;自足跟到第二足趾尖的长度为足长度。
正常足指数=(足弓高度÷足长度)×100 =29~31
阳性体征和临床意义:扁平足指数小于29,严重者指数在25以下。高弓足指数小于31。
足顶角测定
检查方法:把第一跖骨头、内踝、跟骨结节三点连成一个三角形,顶角95°为正常。
阳性体征和临床意义:高弓足顶角达60°左右,扁平足顶角达105-120°。靠跟骨侧的底角正常为60°,扁平足约在50-55°,高弓足约在65-70°。
第五篇:视导检查汇报材料
202_年视导检查汇报材料
基本情况:北关学校,是昔阳县双轨制重点小学。学校现有12个小学教学班,在校学生529名,专任在编教师32名,学历合格率100%、其中大学毕业的占10%,大专毕业的占73%。中小学一级教师16名,中小学二级教师16名。拥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图书室、舞蹈室、仪器室、活动室、自然教室、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心理咨询室、等一流的教学专用设施;行政用房、生活用房和办公设施一应俱全,能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求。
下面就学校的各项工作总结汇报:
一、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和、应用情况。
北关盟区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已有几个年头,由于教师交流、调动,给教学模式的实施带来了困难,尽管如此,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讨论理解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然后重点放在运用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从备课到课堂教学到教学反思、教研活动,无不将此作为重点,通过推广实践,全体教师对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及运用的关键已经掌握,刘凤莲、梁晓芳、陈晨、乔云芳、宋鑫丽、苏华丽、毛江英等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运用自如,这些教师精心运用多媒体,扎实点评学生作业,上课有激情,亲和力强,课堂学生参与率高,愉悦师生身心,积极构建快乐课堂,积极运用赏识教育,努力激发学生兴趣,认真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性评价。他们的课堂是真是、灵动、高效的课堂。
二、教师网络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情况
每位教师根据所带学科,按照课标要求、学校备课要求,积极认真备课,编写教学设计,充分利用晋中网络教研平台,借鉴网络优质教案编写符合学生实际和学科要求的教案,可行可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在北关盟区协作组有集备计划,每位教师根据所带学科,按时撰写共案、编写个案,上传与本科相关的课件等资源。科学、品社、音乐、体育、美术、安全、信息技术按学校要求上传到个人工作室,而且数量足,质量提高幅度大。
三、教师入网和晒课情况。
1.我校全体教师都加入了晋中市网络教研平台,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且都按要求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注册,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2.本学期根据县教研室下达的晒课任务,每位教师都将自己的微课上按时传至晋中网络教研平台。教师全部入网,参与嗮课活动,为出名师创优质课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信息技术课开设、电子白板使用情况
三至六年级每周均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电脑生均一台,符合标准,教师兼职,学生基本了解电脑基本知识,并可以简单操作。
12个普通教室均配备白板一体机,各代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教材内容,课型需求,坚持使用白板一体机,丰富了教学资源,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助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工作力度不大,思想认识不够深刻,部分年轻教师缺乏经验,课堂节奏太快,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步伐,效果有待提高。今后工作中要加强组织,积极尝试,深化改革。
2、网络教学设计虽然数量多,但下载成分较多。今后工作中,教学设计的网络编写要体现个性特征,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资源上传要分类细化。
3、入网嗮课要按照要求,积极按时完成任务,要保证嗮课的质量。今后工作中,要勤加练习,把真正体现自己风格的课上传参赛。
4、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要持之以恒,放手让学生练习电脑操作技能技巧。白板一体机的使用,要经常化,制度化,自然化,有效减轻教师负担,提升课堂教学的立体效应,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总之,各个方面的工作有喜人的成绩,也有让人担忧的不足,全体教师要立足校情、班情,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深化课改,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努力提升发展教育教学质量。
202_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