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 西柏坡 观后感(范文)
参观 西柏坡 观后感
倪佐涛
202_年4月27,28日,中科院海洋所202_级全体硕士研究生来到了中国革命的圣地-西柏坡,接受了一次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
西柏坡: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
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西柏坡是我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她三面环水,一面依坡,碧波荡漾,松柏苍翠。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 “ 三大战役 ”,召开了举世闻名的七届二中全会。55 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在即将获得民主革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同志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坚持“ 两个务必 ”的要求。
1949年的3月23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也就是被毛泽东称为进京“赶考”的日子。如今,走进西柏坡,如同走进58年前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如同走进一部辉煌、厚重的历史!
走进西柏坡,那一间间简陋的土屋,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感人的照片,生动展示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务必”的伟大实践。我认真地听取讲解,理会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就是“两个务必”。对于广大的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贯彻和实践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认为对于“两个务必”思想的强调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党的工作重心由占领城市转向建设城市时,正是考验党员能否保持先进性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关系的转变会使部分并不真正具有先进性的党员同志无法适应新形势或权力观和价值观发生负向的转变。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许多在枪林弹雨中存活下来的同志们在糖衣炮弹中倒下了。在和平建设时期,在党的执政时期,共产党员在执政条件下能否保持先进性,这是重大的历史性考验。耿涛和马保山两位正反两反面的典型为此作了最好的诠释。两人的区别在于马保山无法抵挡资本主义毒瘤的诱惑,耿涛却在受挫折时仍抱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这一对比也反映出党员个人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保持先进性中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耿涛创新性地提出由无产阶级的政府向资本家贷款以恢复生产,达到双赢的目的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这在推翻“三座大山”斗争的年代刚向和平建设年代转型的初期是令人无法想象的,需要巨大的胆识与创造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章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那么更应具备创新能力,在社会的转型期这种能力对于党建和现代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处在历史转折关头,谨慎的领袖们敏锐意识到健康的党内生活,将是永远保持党组织战斗力和革命事业兴旺的“孵化器”。就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经毛泽东倡议,全会作出了称之为“六曰”的规定:“一曰不做寿;二曰不送礼;三曰少敬酒;四曰
少拍掌;五曰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这在送礼泛滥、敬酒成风的今天,这些看似平易却饱含深情的历史叮咛,再次显示出了它的深邃和凝重!
大事天下,必作于细。所有的事,如若只从大处去说,只是大而化之去说,都好说——但说并不能代替做,但管用的、致命的还是细节,是千千万万的一时一事,是“水磨工夫”。千层之台其余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我认为西柏坡精神中的“两个务必”,在全党,落实于日常工作之中,在解放思想大胆开拓的同时,时时想想我们的所作所为,包括决策、举措,是否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了,是否艰苦奋斗了,我们是否常怀忧国忧民之心,我们是否脑子里有一根永不松懈的“进取意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的弦,且在工作中得到落实„„如此等等。只有这样,我们大力倡导和弘扬的西柏坡精神以及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才会得以实实在在的发扬光大,而不致流于形式,流于空话。
在回程的路上,许多同学对这次西柏坡之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我们将继续坚信党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强大。
第二篇:参观西柏坡有感
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
202_年10月5日,们怀着对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无限敬仰和怀念的心情,来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我的心情也是无比的激动,因为作为党员,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而且又是前往我向往已久的地方——西柏坡。
经过3个半小时的旅途,我们到达了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山村——西柏坡,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生活住所、了解了他们的衣食住行、重温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学习了两个务必的精神,寻觅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了解中国革命三大战役全面胜利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经过这次西柏坡之行,我的精神有了极大的升华。
这次我们的行程是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参观后我感受颇多,尤其是进行了党的再教育后,我都党的认识又进一步加深了,同时增强了我的党性。
在西柏坡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里,展现给我的是院落中的石碾、斑驳的木椅,简朴的农家院,展示了开国领袖的高风亮节的生活作风。“最后一碗米用来作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在西柏坡传唱了五十多年的民谣感动地令我热泪盈眶。
在这里,毛主席所做的“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平列”的六条规定高高悬挂,他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也涵盖了对共产党人理想、宗旨、奋斗目标和作风风范等时代要求。这就是伟大的西柏坡精神。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于西柏坡召
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所指出的:“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在历史的今天,按照这种精神要求审视自己,我觉得最主要的要学习和弘扬革命先辈对崇高理想的矢志不渝和对革命事业的锲而不舍。我应该用西柏坡精神不断激励自己。
在新世纪的今天,物欲横流,有多少人迷失了方向,因此,目前,我们更要牢记两个务必,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两个务必在今天对我们个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新的指导意义和更丰富的内涵。
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
第三篇:参观西柏坡有感
参观西柏坡有感
7月2日,在高兴集团党总支书记的带领下,我有幸一起参观了革命圣地西柏坡,在那里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背景,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再教育。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部,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这里,曾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指挥著名的三大战役和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的地方;是中央工委、中国共产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这一片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红色热土,见证了人民解放战争最终走向胜利,她的名字永载史册。
到达西柏坡后,标志性建筑西柏坡纪念碑赫然印入眼帘。我们一行人跟着导游先后参观了刘少奇、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同志的旧居,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和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望着那一间间泥砖垒砌的平房、一张张斑驳的桌椅、一幅幅用红蓝毛线标注的作战地图,一切都是那么的朴素而整洁,大家从细节处感知历史,这些活生生的物品比电视荧屏上看到的更鲜活!
正是在这片热土上,毛主席与他的战友们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彻底扭转了双方的军事对比局面,奠定了新中国胜利的军事基础;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建立新中国的蓝图和框架,其中“两个务必”的提出,更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与灵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直回荡在我的耳边,铭记在我的心中。大家边参观边认真聆听导游介绍,并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
当我们离开西柏坡,坐在去北京的大巴上,我陷入了沉思。西柏坡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听、去看、去感受、去思考。学习领会“两个务必”,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也不是为学而学,而是要汲取“两个务必”精神的精髓,昔为今用。领会什么是我们自己的艰苦奋斗,它不是让我们吃糠咽菜,当苦行僧,而是要有当代的特色:在困苦艰难中想办法、找思路;在行动上勇敢的应对挑战、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党员,我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立足本职,不断进取,积极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社会、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中。
(问泽英)
第四篇:参观西柏坡感想
参观西柏坡感想
赵翠***
“西柏坡”这个地名最早是在中学的时候从历史课本上看到的,当时我觉得它特别遥远与陌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中国革命成功的逐步认识,越来越感受到西柏坡在当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202_年4月26至27日,我们海洋所在北京学习的07级学生在所里统一安排下去西柏坡参观学习。26日早晨,我们全班同学怀着无限的崇敬与向往踏上了奔赴西柏坡汽车,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的再教育。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平山县西柏坡村的柏坡岭下,距石家庄市区西约90公里。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就在这个太行山区普通小山村里,谱写了中国革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1976年,在中共中央旧址东部山坡上修建了西柏坡纪念馆。纪念馆展出的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和资料,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西柏坡期间的革命实践活动和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通过参观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革命圣地--西柏坡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所起的作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从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同志抵达西柏坡和1948年4月周恩来、任弼时同志、5月毛泽东同志抵达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这一段时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1949年3月3日到13日,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向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敲了警钟,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到“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现实意义。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我们要走的路还长得很,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时会主义,我们仍需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同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
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在新形势下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提供了根本保证;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不断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全面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时代要求的有机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三个代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思想行动,要求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体现和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并坚持把它落实到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要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结合历史经验,结合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认真探索和回答我们在前进中遇到的新课题,就一定能够把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全面推向前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全面推向前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务必”必须贯穿始终,使全国人民能一心一意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陌生而凶猛的非典,给人类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在非典肆虐的时候,也曾让人们一时失去应对;但全国万众一心抗击非典,没多久,疫情就得到了基本控制,这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就以我所为例,在抗击非典期间,我所职工坚守工作岗位,一手抓科研,一手抓预防非典,圆满完成了各项科研任务,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们勇敢地奋战在预防非典型肺炎的第一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忘我的精神,为保证高能所园区和职工、家属的工作、生活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正是现代社会中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集中体现,他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战胜非典。
回过头来,看一看现今的西柏坡,背靠青山,面对碧水,不仅是全国著名的革命圣地,而且是风光优美的旅游胜地;她记录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时刻,也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它能使参观者回顾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重温“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对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想到这些,我越来越感受到高能所党委组织党员参观西柏坡的意义深远。
从西柏坡归来的路上,同学们在汽车上展开了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有机会到西柏坡参观学习,能够到这里接受党史和革命传统的教育,感到无比自豪。这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听、去看、去感受、去思考。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伟大艰辛的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的科研精神,牢记“两个务必”,不断进取,努力学习好专业技能,认真钻研,保持优良的科研精神,认认真真做好科研工作,为发展我国的海洋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第五篇:参观西柏坡有感
参观西柏坡有感
7月2日,在高兴集团党总支书记的带领下,我有幸一起参观了革命圣地西柏坡,在那里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背景,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再教育。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部,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这里,曾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指挥著名的三大战役和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的地方;是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这一片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红色热土,见证了人民解放战争最终走向胜利,她的名字永载史册。到达西柏坡后,标志性建筑西柏坡纪念碑赫然印入眼帘。我们一行人跟着导游先后参观了刘少奇、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同志的旧居,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和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望着那一间间泥砖垒砌的平房、一张张斑驳的桌椅、一幅幅用红蓝毛线标注的作战地图,一切都是那么的朴素而整洁,大家从细节处感知历史,这些活生生的物品比电视荧屏上看到的更鲜活!正是在这片热土上,毛主席与他的战友们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彻底扭转了双方的军事对比局面,奠定了新中国胜利的军事基础;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建立新中国的蓝图和框架,其中“两个务必”的提出,更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与灵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直回荡在我的耳边,铭记在我的心中。大家边参观边认真聆听导游介绍,并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
当我们离开西柏坡,坐在去北京的大巴上,我陷入了沉思。西柏坡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听、去看、去感受、去思考。学习领会“两个务必”,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也不是为学而学,而是要汲取“两个务必”精神的精髓,昔为今用。领会什么是我们自己的艰苦奋斗,它不是让我们吃糠咽菜,当苦行僧,而是要有当代的特色:在困苦艰难中想办法、找思路;在行动上勇敢的应对挑战、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党员,我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立足本职,不断进取,积极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社会、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