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田野调查-如何收集资料2
田野调查-如何收集资料2
资料收集方法的选择要依据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如调查总体的性质、样本规模的大小、调查的目标和重点、调查课题完成的时间要求等等。社会调查中资料收集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特定的优点和不足,有着各自不同的适用的条件和场合。比较常用的有:
一、访谈法
访谈法就是访问者直接向被调出者口头提问、当场记录某答案并由此了解有关社会实际情况的一种方法。访谈是一种特殊的人际沟通,主要用于研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的比较复杂的问题。访谈法有两种基本类型:个别访谈,是指访谈对象是单个人情况下的访谈;团体访谈,即是多人同时作为被访对象参与访谈,由调查者搜集资料的方法。
访谈法的优点是(1)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导深入交谈可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2)适用范围比较广;(3)回复率比较高;访谈法的缺点:样本小,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另外,无法控制被调查者受调出者的种种影响(如角色特点,表情态度,交往方式等)。所以访谈法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法、测验等结合使用
在访谈过程中应该注意:(1)谈话要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序,要准备好谈话计划,包括关键问题的准确措辞以及对谈话对象所做回答的分类方法。(2)访谈前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材料,对其经历、个性、地位、职业、专长、兴趣等有所了解;要分析被访者能否提供有价值的材料;要考虑如何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3)访谈所提问题要简单明白,易于回答;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谈话内容要及时记录。记录也可以用类似下列表格整理谈话材料。
二、观察法
在社会学的所有研究方法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所谓观察法,就是观察者根据研究课题、有目的地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直接或间接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以取得有关资料的方法。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观察的类型很多,依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对象的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与 1
非参与观察;依对观察对象控制性强弱或观察提纲的详细程度,可分为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等。参与观察是一种投入其中成为一员的内部观察,它能够获取极为丰富、生动、详尽的资料,从而剖析到事物的深处。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深入印第安人部落、学者怀特深入街角写出《街角社会》是参与观察的典型事例;非参与观察是一种外部观察,观察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处于旁观,以保证事实的真实面目。其优点是:观察研究者可以不暴露自己的研究者身份,使观察处于秘密的状态。费孝通先生和夫人王同惠女士在30年代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花篮瑶的调查就属非参与观察。
观察法的一般步骤为:
(一)观察准备,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三项内容:明确观察目的;制订观察计划;做好物质准备。
(二)进行实际观察。进行实际观察应尽量按计划进行,不要轻易更换观察的重点、超出原定的范围,致使离开了原定的观察目的;因人、因事而异地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有效的观察。一般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参观(2)听课。(3)参加活动。(4)列席会议。(5)结合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的调查等方法进行观察。
观察法的优点:①它能通过观察直接获得资料,不需其他中间环节。因此,观察的资料比较真实。②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能获得生动的资料。③观察具有及时性的优点,它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④观察能搜集到一些无法言表的材料。观察法也同其他科研方法一样,有自身的局限性。①受时间的限制,某些事件的发生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过了这段时间就不会再发生。②受观察对象限制。如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有些秘密团伙一般不会让别人观察的。③受观察者本身限制。一方面人的感官都有生理限制,超出这个限度就很难直接观察。另一方面,观察结果也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④观察者只能观察外表现象和某些物质结构,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和人们的思想意识。⑤观察法不适应于大面积调查。
为此,在运用观察法时,除了尽力提高观察法的功能,如灵活移动观察位置、转换观察背景、延长观察时间以及增加观察次数等等,以改善观察结果,另外,还要结合统计方法,对多次观察数据进行科学处理。
三、问卷法
问卷法(Questionaires)研究者用来从个体对一些问题的回答中收集各种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它的形式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用途在于测量人们的态度、行为等特征。20世纪以后,结构式的问卷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定量研究,它与抽样调查相结合,已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问卷法按照提问和反应的结构方式,通常可分为两大类:自由回答(无结构)和有选择的回答(有结构)。自由回答问卷通常被称为开放式问卷,后者则被称为封闭式问卷或固定选择问卷。封闭式问卷的最大优点是答案较为集中,数据处理较为
简单。而自由式的问卷,可能得到各种不同的回答,首先要对回答归类、评分和编码。而这过程需要有专业知识和对研究问题的了解,相对而言花时较多且费用较大。而回答者也可能觉得要详细叙述颇为复杂枯燥而有可能不作答或只给出简朴的、不详尽的回答,但自由式问题不限制回答者的思路,因而有可能提供一些研究者没有考虑到的极有价值的信息,发现新的问题。
设计问卷需要很强的技术性。问卷的设计是关系整个调查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调查研究的组织者要舍得下功夫,认真琢磨、反复推敲,设计出高质量高水平的问卷。下面简单介绍问卷的设计
(1)问卷的结构
一份完整的问卷应包括前言、主体、结束语三部分。前言是对调查目的、意义、调查的组织者以及有关调查事项的说明,以获得被调查者的理解和支持。前言的语言要诚恳、平易近人,特别是要说明调查的保密原则和匿名性。主体是问卷的核心,包括问题和答案。结束语主要是向被调查者表示感谢,并询问一下对问卷设计和调查本身的看法和感受。
(2)设计问卷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问卷一般不宜太长,控制在30——40分钟为宜。如果问题太多,会使被调查者付出的精力多,花费的时间长,以至于不予以配合,给调查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问卷设计中的难点是问题的表述。如何用文字表述好所要问的问题至关重要。一般地说,问题的提法要具体,不要抽象、笼统地提问;问题的用词要通俗、易懂,不要适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用词要准确,不要适用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词;避免提带有双重涵义即一题两答式问题;提问题的态度要客观,不带有倾向性,使用中性语言;避免使用否定句;对敏感问题尽量采用第三人称。
再有,在排列问题时要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难以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先一般后敏感的原则,把能引起对象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敏感性的问题放在后面;先封闭后开放的原则,封闭性的问题放在前面,开放式问题放在后面。在问题的排列上还要考虑到逻辑性,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
四、文献法
所谓文献,就是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音等载体储存起来的资料。搜集文献的方法多种多样,应该针对文献的不同来源和出版、收藏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大众传播媒介公开出版、并正在市面上出售的各种书籍、刊物、磁带、光盘等文献资料,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可采取购买的方法搜集;对市面上已停止出售的这类文献,可到图书情报机构或可能收藏这类文献的单位、读者那里去借阅,对其中某些重要部分可以采取复印的方法搜集。对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统计报表、总结报告、族规家谱、教义教条等文献,可采取向有关单位直接索取、文献交换、复印复制、借阅摘录等方法搜集;也可以到这些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社会组织的成员和各种档案管理机构去索取、复印、借阅。对于个人写的日记、信件、记录、自传等文献,只能在征得这些文献主人同意的前提下,采取借阅、复印等方式搜集。
第二篇:田野调查
潮汕文化
杨嘉琳120501241何嘉雯1205012235
张惠云1205012236杨丽1205012103
B12工本6班-旅游与酒店管理
【概述】
古称为潮州文化,是海内外潮人的根,在广东潮汕地区(以现在广东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为中心)。生活在这个地区的潮汕人,是汉民族中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的一个支系。我们把潮汕人所创造的文化名为“潮汕文化”,并给它以如下界定:
首先,潮汕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地域性亚文化,它是在潮汕地区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潮汕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隅,广东省的最东端,与福建省毗邻,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地形大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东北和西北多高山丘陵,绵延起伏,东南瀚海连天,形成一个内陆比较封闭,而有很长海岸线的地理小区域。这种地形地貌特征对潮汕文化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其次,潮汕文化包含着许多文化特质,它们组成了既与共存于同一地域中的畲族文化、客家文化不同,也与周边其它地域文化有异的一个体系。在这些文化特质中,语言是最具有区别性特征的一种。因而,我们把潮汕文化理解为,由讲潮汕话的民系所创造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其三,潮汕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它的形成过程,是本地原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经过多次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而逐渐融合的过程。在自成体系之后,由于潮汕人的迁徙,潮汕文化向海外传播,同时吸收其它文化的因素,不断发展。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汕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清中叶著称一时的广帮商人,主要由广州帮和潮州帮商人组成,潮商在国内的东南沿海及江南一带生意做得很大,在泰国、新加坡一带颇有势力。强烈的商品意识,是潮汕人一种颇具优势的文化潜质,使他们在改革开放时期足迹遍及城乡,渗透各行各业,特别活跃。秦汉以后,汉文化向岭东扩展。晋唐时期,中原主流文化影响逐渐扩大,陈元光平定泉潮间蛮僚啸乱、韩愈谪任潮州刺史,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宋元时期,大量移民入潮,闽文化北来,使潮汕地区全面开发,是潮汕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明清时期,最终形成有鲜明特征的潮汕民系文化。潮汕地区从宋代起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相应发展,人才辈出。
潮汕方言
潮汕方言,即潮汕话,又称潮州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因而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
戏剧音乐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州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州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潮剧有自己的体系和独特的风格。音乐唱腔是曲牌联缀为主的联曲体和板腔体综合体制,至今保留一唱众和,二、三人以上同唱一曲和合唱曲尾的帮腔形式。唱腔以轻婉抒情见长,多曼声折转,清丽悠扬。潮剧行当由南戏的生、旦、丑、净、外、贴、末发展到现在为十类丑、七类旦、五类生、三类净、其中以丑、旦两行表演较有特色。
潮州音乐源远流长,优美动听,驰名中外,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其门类有:以三弦为领奏乐器,伴以弹拨、弦索乐器的弦乐;以琵琶、三弦、筝组奏的细乐;以佛场主要法器,伴以唢呐、横笛领奏的庙堂音乐;以笙、箫、管、笛为主要乐器的笛套音乐;以潮州大锣鼓伴以唢呐领奏的潮州锣鼓乐等。其表演形式灵活多变,既可表演出千军万马,气势磅薄,壮怀激烈的场面,也可奏出轻快活泼、悠扬悦耳的情调。千百年来,潮州音乐备受世人喜爱和欢迎。1957年潮州音乐团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表演并荣获金质奖章。据传六十年代初,周总理访问瑞典时,瑞典国王馈赠的礼物中,便有两张他自己珍藏的潮州音乐唱片。由此可见,潮州音乐已被视为稀世奇珍。潮汕英歌
所谓北有秧歌,南有英歌。流行于潮汕一带的英歌是汉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广场情绪舞蹈。据说它起源于明代中期,是以梁山108好汉为原形。表演形式分有“前棚”和“后棚”之分,现已大多简化只有前棚表演,表演时画着梁山好汉脸谱的演员手持双棒或圆鼓起舞,气势粗犷雄壮。编辑本段潮汕工艺
潮州木雕是工艺美术的佼佼者,说来有趣,在卷帙浩瀚的《辞海》中,要查出“木”雕一词,必须贯以“潮”字方可查到。“潮州木雕”成为专有名词,可见其艺术性、专访性之强,影响面之广。潮州木雕在唐宋时已初具规模。至明清而日臻完美,如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潮州木雕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其形式有圆雕、沉雕、浮雕、多层次的镂空雕,而外形色彩上,可分为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三类。在应用上则大致分为建筑装饰,家具装饰,神器装饰和案头陈设等四类。在潮州,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民居之陋,人们随处都可以见到木雕艺术的存在。所以,潮州有“木雕城”之誉称。
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支系,早在唐代已出现,明、清两代更趋成熟。《潮州府志》云:“潮州妇女多勤纺织”,“织任刺绣之功,虽富家不废也”。清末,潮州还出现过二十四名“绣花状元”,并赴南京参加全国刺绣比赛。潮绣讲究构图均称,色彩浓烈,富丽堂皇,其品种大致可分为日用品、欣赏品和剧服三种,形式有绒绣、纱绣、金银线绣、珠绣四大类。针法千变万化,主要有“过桥”、“銮乾”、“历艮”、“二针锁”、“三针锁”、“三山起”,以及“打只”、“化针”、“乱针”、“点绣”等六十多种。潮绣因其瑰丽多彩,技法精巧而著称,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深受青睐。
此外,还有巧夺天工的潮州抽纱,多姿多彩的潮州花灯,潮州剪纸,潮州银饰,潮州陶瓷,潮州嵌瓷,潮州石雕等等,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潮汕建筑
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和“四点金”。规模较小的城镇平民居屋有布局狭长的“竹竿厝”。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大规模的集居式住宅称为“寨”,这是清代潮汕地区乡村居民军事化的产物。从平面上可分为方案和楼寨,从外围方式上可分为围墙和围楼。在潮阳,这种集居式住宅称为“图库”。海滨贫民旧时所居多为涂(草)寮,是夯土或以木、草织成墙体的茅屋。潮汕地区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采用贝灰和石材。至迟在北宋已开始烧制贝壳灰,以贝灰为主体原料的三合土版筑大为盛行,不仅应用于建造房屋、高塔上,而且应用到加固堤防上。石材不仅应用于建筑构件的门框、栏板、抱鼓石、台阶、柱础、井圈、梁枋上,而且建造了石牌桥、石塔、石桥大型建筑物。
潮汕祠堂的基本结构,有两厅夹一庭的两进式和三厅两庭的三进式两种。其建筑系统地运用木雕、石雕、嵌瓷这三大潮汕建筑工艺,装饰豪华,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潮汕祠堂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普宁市西社乡永思堂存有民国修建碑记,从中可以了解该祖源流及世系辈序,这对研究该簇历史有很大的帮助。澄海市后溪乡芳庄堂,堂正中入门有一祖墓,这一现象在潮汕是极其罕见的。
潮汕土楼主要分布于饶平县和潮州市凤凰山区及其余脉,如潮安县铁铺镇平原地区。
潮汕人文
潮汕善堂是最具潮汕人文色彩的代表,它是一种带有民间信仰性质的慈善机构。在这种善堂文化的熏陶下,潮人多乐于做慈善事业。
潮汕民俗
潮汕民俗繁多,且保留着很多中原传统文化,这也是潮汕人一直骄傲的地方。除了传统的节日外,他们还保留着盂兰节,中秋烧塔,新年烧龙等等中原已消失的习俗。另外较有特色的还有“人节”食七样羹,澄海赛大猪,盐灶拖神等等习俗。潮汕饮食
潮州菜源于潮州,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潮州菜可追溯到汉。盛唐之后,受中原烹饪技艺的影响,发展很快。唐代韩愈临潮时,对潮菜美味赞叹说: “……章举马甲柱,所以怪目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至明末清初,潮州菜进入鼎盛时期,潮州城内名店林立,名师辈出,名菜纷呈。近代,由于潮籍海外华侨的往来,潮州菜博采海内外名食之精华,菜式更加丰富多彩,质量精益求精。时至今日,潮州菜已经发展成为独具岭南文化特色、驰名海内外的我国名菜之一。
潮汕小吃,品种繁多,香味可口,让人尝试以后绝对想再尝。信手拈来就有西天巷蚝烙、贡咕鹅肉、老姐猪脚饭、老妈宫粽球、朥糕,以及各类粿品、甜品。牛肉丸。潮汕濒临太平洋,海产资源丰富,为汕头港一带流行,制作鱼丸等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关鱼丸的制作,潮汕民间传说始于公元前三四百的楚国,那时的平王喜欢食鱼,一日无鱼便食不甘味。不过这位楚平王平日骄横惯了,性格残暴,谁也惹不得他,否则生命难保。可笑的是他吃鱼时,如果不小心让鱼骨鱼刺给哽了喉,他从不责埋自己粗心,而总是怪罪厨师,把他杀掉,这可就太难办,太难侍候了。有一天,御厨由一位新来的厨子主理,他家上有老母下有幼子,很为自己的性命忱忧。经过苦思,他想出了一个妙法:“大王要食的不就是鱼肉而不是鱼刺鱼骨嘛?干脆先想法把鱼肉和鱼刺鱼骨分开来,然后再把这些净肉加上配料煮熟以新菜肴的名义供上去,即使得不到大王的首肯,起码也保住了自己的头颅,他就按这法子做了。据说,这就是鱼丸最初时的雏形。后来,因为这种新颖别致的吃鱼方法得到楚平王的赞许和赏赐,它也就传出了宫墙外,传到了南方,传到了潮汕,经过本地厨师的花样翻新,它富有潮汕特色,赢得四方宾客喷啧称赞。
潮州打冷,主要是各类卤水,腌制河鲜等具有潮州饮食特色的冷菜。
潮州功夫茶,中国的茶道。
潮汕工夫茶。工夫茶是潮汕地区极富地方色彩的茶道文化,它历史悠久,植根于千家万户,几乎可以说,凡是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人冲泡工夫茶,它在冲法上,不论是器具、用水、程序、饮法,都极具潮汕地方风味,我们甚至可以说,工夫茶是潮人的代表特征。首先,我们从潮汕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潮州菜和工夫茶都是极带潮汕地方特色的文化,且一“饮”一“食”,又同属潮汕饮食文化。所以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潮汕饮食文化的形式便互相靠拢,借以更突出其地方色彩和特色;其次是工夫茶在潮汕人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凡亲朋好友聚会,接待客人都要用工夫茶相待,而潮菜筵席同样是一种社交形式或亲朋好友聚会的形式,因而同样要用上工夫茶;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工夫茶的最突出特点是量少而茶水浓醇,茶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但喝下去却满口茶香,回味无穷,因而这种茶道形式,便十分适合筵席间饮用。潮州菜席间上工夫茶,确实给潮州菜增色不少,既增添潮菜地方色彩,又符合人们的饮食规律,当人们吃完一道浓郁的菜肴后,喝上一小杯工夫茶,既解肥腻,又清除口腔中的杂味,以便能更好地品尝下一道菜肴的美味,因而使人们在进食的过程中,变得有韵律和节奏。在潮菜筵席中,上工夫茶的程序一般是当客人入座后,便要上第一道工夫茶,以后席间穿插上2~3次,且最好上在较肥腻的菜肴之后,当筵席结束时,又要上最后一道工夫茶。
牛肉丸。潮汕濒临太平洋,海产资源丰富,为汕头港一带流行,制作鱼丸等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关鱼丸的制作,潮汕民间传说始于公元前三四百的楚国,那时的平王喜欢食鱼,一日无鱼便食不甘味。不过这位楚平王平日骄横惯了,性格残暴,谁也惹不得他,否则生命难保。可笑的是他吃鱼时,如果不小心让鱼骨鱼刺给哽了喉,他从不责埋自己粗心,而总是怪罪厨师,把他杀掉,这可就太难办,太难侍候了。有一天,御厨由一位新来的厨子主理,他家上有老母下有幼子,很为自己的性命忱忧。经过苦思,他想出了一个妙法:“大王要食的不就是鱼肉而不是鱼刺鱼骨嘛?干脆先想法把鱼肉和鱼刺鱼骨分开来,然后再把这些净肉加上配料煮熟以新菜肴的名义供上去,即使得不到大王的首肯,起码也保住了自己的头颅,他就按这法子做了。据说,这就是鱼丸最初时的雏形。后来,因为这种新颖别致的吃鱼方法得到楚平王的赞许和赏赐,它也就传出了宫墙外,传到了南方,传到了潮汕,经过本地厨师的花样翻新,它富有潮汕特色,赢得四方宾客喷啧称赞。
粿文化,糜文化,也是潮汕饮食的一大特色。潮汕赋
潮汕赋
借五岳浩气,纳昆仑龙恩。抱神龟玉柱,揽日月辰星。晒天地万物,威镇①潮汕矣。
粤闽之交,襟海背山。美丽富饶,无欲有容。夏无醒者,冬绝严寒。史载潮土,五千余年。秦汉以降,各族和睦。山风海涛,涤荡心胸。共历沧桑,柔中寓刚。
刻苦耐劳,谦恭和顺。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江河行地,日月经天。涛声依旧,潮人永存。卓越贡献,举世闻名。薪尽火传,历久弥许。兼告开放,源远流长。
尤睹潮史,源于两晋。时郡立揭,福享流域。西辖粤惠,东连闽浦。北跨兴梅,南据海涯。天地之间,生灵万物。各茁奇葩,无不攀天。为添意如,浦惠两地。
另立郡卫。重溯海阳。唐宋贤俊,岭南丽珠。韩公文道,永铭潮汕。璀璨文化,独树一帜。风流人物,萌芽千秋。八俊七贤②,功勋无量。
绣山丽水,环绕三江。两寺相映,玄山开元③。鸿雁群集,海碧蓝天。令其天意,府居潮安。地灵人杰,盛水洞天。大明大德,清月清风④。时冠二林,文武状元⑤。
今朝盛世,天地和谐。巍巍新都,四市九县。土沃园博,瀚林之乡。江山如画,海纳百川。宏港明珠,独占鳌头。春秋彭湃,民众夸赞。林君子丰,时振英港。
许氏涤新,经书立传。庄翁世平,德高望重。泰斗宗熙,谱写史章。陶朱嘉诚,楷模一鉴。高贤林立,胜举难书。俊彦贤达,漫笔延闻。
潮人当今,千千万万。根扎广宇,四海和颜。五洲共济,百业辉煌。尤以商贾,驰名宇环。大鹏展翅,龙凤高翔。亿万裔孙,旭日朝阳。金黎鼎盛,奇花异树。
目目芳菲,无一不妍。古今美德,团聚骨肉。风呈水起,诚信相传。故曰“三江水汇脉相连,傲骨花开四海妍。八俊七贤今再现,潮人商贾遍大千”。
美哉、美哉!。厚德 载 物,潮汕潮人也
丁亥春月华仙人陈少慈写于泰龙斋
第三篇:田野调查
上大学前就听一些同学讲大学后会有很多的实践机会,它不像高中一样只是在背书。上大学后一个学期,我发现自己也没有参加过什么实践。而在第二个学期开始,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实践,内容就是去做一个社区调查。
其实一开始自己接到这样一个任务,真的一点头绪都没有的,心里也没有底,毕竟自己也是刚刚开始学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嘛,更何况自己一个实践都没有做个,经验方面就更不用讲啦。
在知道要做社区调查后,我们很快也找好了人并组成了以马凯旋同学为组长的团队。在组团后,我们也就开始讨论定课题的事情,那时的我也是没有什么方向的,我认为一个社区有太多方面的东西调查了,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进行调查。在听过我们小组同学的讨论后,我们基本定了调查的方向是教育方面的。在和老师讨论后,老师认为我们的课题太大了,不好做。于是我们又开始讨论课题的事情了。我们组中有一个回族的同学,他很想对北京的回族的文化方面做一个调查,于是,我们把课题更细的定到了家庭教育对回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方面。有了课题,我们接下来就要定调查的地点了。我们的组长之前寒假在北京薛营回族村做过支教,所以她建议我们去那里。而我们在认为那地方太偏远,不方便调查后,我和组内的成员又上网找了一个在朝阳区的常营回族村,考虑到这离我们学校比较近,于是我们就初定调查地点在那了。在没有对常营回族村有太大了解的情况下,我们小组成员做了一次初探,但我们去到常营后才发现这里已经发展成一个城市的小区了,对原来农村面貌的保存已经不在了。所以我们也就一致认为这个调查地点对我们的课题不好做。于是我们又把调查地点放回了薛营回族村。从课题的选定和调查地点的选定中,我知道了原来定一个研究课题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要经过很多的讨论;查找资料等才能定出一个好的课题来。在找调查地点时,我也知道要先对选定的调查地点最好要有一个初探,看看那个地点是否符合自己定的课题,是否让自己的课题更好的展开等。
在完成课题后,我们也开始分工写开题报告了。我们小组每个人都负责开题报告的一部分,当然分工也是组长来的了。在组长的分配下,我负责的是开题报告的课题研究的局限性和创造点的撰写工作。在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时,我也是头脑一片空白啊,我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于是我就翻阅正在学习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和上网找相关的资料,但经过多次的查找后,我还是没有找到好的资料,于是,我就根据自己的观点开始写了,第一次嘛,当然格式什么的都不知道,后来在交给我们组长后,她帮我修改了很多的东西,真是很佩服我们的组长的。在之后,我们再一次聚集讨论的时候,组长拿出了我们的开题报告还有两份的访谈提纲,我一看到也就纳闷了,因为之前组长也没有跟我们说要做访谈提纲的事情。原来这些都是组长一个人在做啊。我再次佩服我们的组长,她的确有很好的领队能力啊。在那时我才发现,做一个领队也是不简单的,他要承担比组员更多的工作。在队长中,我学会了很多事情,真想下次有机会自己也当一下领队,锻炼一下自己也是件好事。
当一切的准备工作做好后,我们小组也对薛营回族村做了一次初探,尽管之前我们的领队来过,但这样的程序也是必要的嘛。在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也终于来到了薛营回族村,当来到村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很干,比北京的城区干很多,会让我这种南方人受不了。之后,我们来到了村委会,本来是打算找一个我们的一个师兄找点有关本村的资料的,因为他在这做村官嘛。但是很可惜他不在。于是我们就和村委会传达室的大爷做了一个访谈。这个访谈主要是我们组长来做的,而我当然也就是在一旁做笔记和学习学习啦。
在组长对大爷做访谈的过程中,我学会很多有关访谈方面的知识,例如怎样去控制问题,怎样去追问问题等等。其实访谈也并不是我们平时的纯聊天啊。在对大爷做完访谈后,我们在村子了走了一下,对村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初探回来后,我们就分工做整理,最有意思的是我分到了整理当地清真寺旧碑文的工作,在一开始时,我看那个碑文图片上面的字就不是很清楚,而且那些都是繁体字。在苦看了很久后,我还是没能把全部的字翻译出来。好在我略懂一些ps技术,把图片整了一下,那些字也就清楚多了。接下来就是翻译工作,还好,自己平时在家看的大都是香港的电视台,对繁体字有一点的认识,翻译这方面也就很快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断句了,我自己的的古文能力很有限,只能大致的断了一下。好在我想起了一个历史学基地班的同学,于是找了她帮忙,谢天谢地啊!真是感激那位同学,帮了我一个大忙啊。
第四篇:田野调查操作方法
田野调查
一、什么是田野作业
田野作业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理论方法进入特定的文化群体中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人解释为“实地调查”、“实地工作”、“实地研究”。
安乐椅式的研究方法——弗雷泽 田野作业的鼻祖——马林诺夫斯基
1、田野作业是成年礼
田野作业是人类学的“通过仪式”,是每个学人类学的学生的必修课,自马林诺夫斯基在特洛布里恩岛的调查经历
田野调查是一种实地观察和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技术,是一项涵盖面很广的复杂的文化活动,涉及到调查研究者和被调查研究者得主观世界语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多方位、多层次的逻辑结构过程,涉及调查者在思想观念和心理上对异文化的认识和适应过程,调查者往往在两个文化相撞中经受考验,作为外来者被夹在中间。
2、田野调查被认为是一种在书本中找不到的实地经验,他直接是在另一种文化中亲身的经历,积累在了自己的文化中。
3、田野作业是一种知识
知识存在于文化承担者得意识之中,通过田野工作、田野工作者才可知道。--他者知识的行为过程--他者知识进程的产品
--他者通过内部知识进程所认识的事物
4、田野作业是一种视角
田野作业的能量表现为它能够从活态文化中,不断地提炼出新视角,它是视角的生长点,而现代田野作业的一个重要的新视角,是以自下而上的眼光解释民族志的性质和特征。(例如:民俗学、人类学家对女性的研究,重视女性的自我解释,“特殊的小婚”)
二、如何进行田野作业
1、调查点的选定
在原调查基地开辟新的调查点;对原调查基地进行回访调查;调查地方文献后选择调查点;实地考察确定地点。
2、前期准备
学术理论准备:知识、语言、提纲 精神思想准备:心态、挫折、吃苦
技术物质准备:资料、记录、设备、生活保障等 社会关系准备:社交档案、前期联系
3、进入田野调查的过程
① 建立田野关系:田野关系是根据田野调查研究的需要所建立起来的与研究对象之间的社会关系。它的基础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学术合作关系,是介于自我文化与他者文化之间的对话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田野作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田野关系,学者通过田野关系获得他者文化的新知识。A拟亲属关系:创立种关系的鼻祖是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其意思是田野工作者被当地人接受。如婚姻
B熟人关系:田野工作者有其亲人、朋友的介绍,与他者文化的成员接触,所结成的工作关系。如费孝通的成名作《江村经济》
C官方关系:有些田野工作者是在征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地方政府管辖的地点做调查工作,或者是以政府工作者的身份到当地居住。② 问题意识
不是一般简单的事象论述,思考我们田野作业的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应该由一个最初的理论假设,然后在田野工作中不断地证实或修正,有时甚至颠覆最初的理论假设,最终根据田野作业得到一个基本正确的结论。
③ 田野工作的方法
A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是田野作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含义是田野工作者在亲身体验他者文化的同时,直接去观察它。需要本地人接受自己,认同自己的身份。参与观察的结果是获得可靠的学术资料。(如秘密仪式)由于调查者分身乏术,因而,可以采用多人合作或者采用其他补充方法。B现场访谈
访谈是田野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访谈,能了解民众是如何看待他们周围的事物,接近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情感方式。访谈分为开放式的非结构访谈,以特殊问题为基础的结构式访谈。确定访谈对象 访谈技巧 重视对异文的搜集
4、以忠实为搜集的原则 要求观察必须系统,记录必须精确,力避盲目性和随意性,力求将整个调查研究活动建立在尽可能严谨的科学操作基础上,经得起客观事实的检验 按照以下规则:
A讲述人姓名、年龄、性别、民族、文化、职业、出身、经历 B记录时间、地点、记录人姓名
5、田野报告撰写的准则 A报告题目 特定的地点 特定的主题 B报告的内容
调查地点的历史、地理、文化概述 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
活动名称、沿革、程序、组织、主持人、活动时间项目 C活动过程
筹备(如卤龙王的祭祀)、主体活动开始(开始时间、方位等)、活动过程的描述(主要阶段、结构)、活动的结束。D小结 E调查附录 调查时间地点对象 调查问卷设计
第五篇:民俗学田野调查格式。
田野报告撰写准则
一、田野调查报告题目 特定地点、特定主题
如:当代乌鲁木齐回族节日习俗
福建东山歌册调查
南音与泉州民众生活
云南大理白族火把节调查 1.调查地点历史地理文化背景概述
1-1地理区位、民族、人口组成 1-2地方历史与文化传统 1-3基本生计(谋生活动) 1-4其他
2.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
2-1活动名称、沿革简述
2-2 活动程序、组织、主持人 2-3活动事件项目 3.活动过程
3-1活动筹备(如年节,腊八开始)
3-2主体活动开始(如仪式开始的时间、方位等) 3-3活动过程描述(主要阶段、事件结构)
3-4活动结束(结束的仪式、访谈人们的评价、看法等)
三、结语
意见及问题探讨
四、附录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
调查问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