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最新区域经济振兴规划全览
我国重要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全览 主要内容 从国家战略层面给予珠三角地区五大定位即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 202_.01.07 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要求将该地区建成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 《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 的对外开放 202_.05.14 见》 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 旅游中心.要求要把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促进海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 利用作为发展重点,着力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工业基 202_.06.10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和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 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规划将横琴建设成为“四基地一平台”即粤港澳地区的区域性商务服务基 地,与港澳配套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基地,珠江口西岸的区域性科教研发平台和建设融合港澳优势的国际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规划提出将横琴纳入 202_.06.24 《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实施“分线管理”的通关创新制度,鼓励金融创新,实 行更加开放的产业和信息化政策,支持进行土地管理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 改革等.该区域的战略定位除了“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外,还包括打 202_.06.25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彰显华夏文 明的历史文化基地.202_.07.01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该区域一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二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际航 运中心,三要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四是建成生态环境优美 时间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202_.08.30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
202_.09.23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地区.规划提出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延边州(简称长吉图)是中国图 们江区域的核心地区.要加快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将其发展成为 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重要区域,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东北亚 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培育形成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该区域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在内的中部地区是 中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 输枢纽,在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规划把“三个基地一个 枢纽”建设作为规划重心,这将带动农业,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以及交 通运输业
等相关行业加快发展,“两横两纵”加“六圈”的空间发展格局成为 规划的突出亮点.规划提出加快山东东营,滨州,潍坊,莱州四个港口建设建设临港产业区, 形成北部沿海经济带,建成全省的生态产业基地,新能源基地和全国的循 环经济示范基地.其发展定位是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 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提出到 202_ 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 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为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 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 地.规划期为 202_ 年——202_ 年, 重大问题展望到 202_ 年.202_ 年, 到 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比 202_ 年翻一番以上,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与 长三角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城 市带.
202_.12.02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 展的若干意见》
202_.12.12 202_.12.31
202_.01.2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202_.03.15
《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
正在制定尚未正式出台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将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二个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国家对加快 试验区发展的十大支持政策.1,《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方案》 2,《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3,《西藏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4,《新疆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5,《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6,《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 7,《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制表:凤凰网财经
我国重要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全览
第二篇:丰田车型全览
丰田车型全览 HEV
PRIUS
普锐斯轿车 CROWN皇冠
REIZ锐志
ZELAS杰路驰 CAMRY凯美瑞
COROLLA卡罗拉
COROLLA EX花冠
VIOS威驰
YARiS L致炫
FUV
E'Z逸致
SUV
LAND CRUISER 200 兰德酷路泽
PRADO普拉多
国产(4L)进口(2.7L)FJ CRUISER FJ酷路泽
VENZA 威飒
HIGHLANDER 汉兰达
RAV4
MPV ALPHARD 埃尔法
PREVIA 普瑞维亚
中型客车
HIACE
COASTER 柯斯达
第三篇:怎样写区域经济规划的文本
怎样写区域经济规划的文本
一、区域规划文本的性质与要求
1、性质
区域规划文本是区域综合发展规划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是规划研究和决策信息的载体,是联系规划编制阶段与规划实施阶段的纽带,是评价规划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时,区域规削文本的形成过程还是优化规设计、控制与管理的关键线路。显而易见,将区域规划研究的各种文本、资料构成目标一致、相互关系的有机整体,即形成规划文本体系,实现规划文本整体结构和内容的规范化、系统化,是提高规划质量和规划规范化水平的重要问题。
2、编写要求
从规划工作的总体要求和规划文本的功能来考虑,规划文本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应满足如下三个方面的编写要求
1)规划编制工作成果鉴定和审批对规划文本的要求;
2)规划方案与现行规划衔接,如区域中长期发展规划方案与国土规划、五年计划的衔接及对规划文本的要求;
3)规划方案在实施阶段反馈控制、适时调整对规划文本的要求
二、编制区域经济规划的一般程序
1、准备阶段
制定区域规划,首先应开始规划研究工作方案的设计、论证和确定,即整个规划与制定的工作方法、程序、技术路线、研究课题的设置、力量的配备、研究工具与设备、研究方向和重点的选择以及经费概算等;同时进行有关理论与方法的准备。
2、调查研究阶段
调查研究主要是根据规划任务的要求考察区域发展的现实基础、环境条件和可能前景,找到明确区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
3、分析预测阶段
对收集、调查的资料进行详尽的分析,找出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抓住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形成对区域经济现状的总体认识,并以这一认识为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指标,进行长期和分阶段的预测。预测方案不能是一个,而是多个,常用预测方法有:百分比方法,趋势外推法,回归预测法,专家法等。
4、目标设计阶段
目标设计是区域规划的重点任务,目标设计的是否明确,关系到今后区域经济能否顺利发展的问题。目标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形象目标。第二,预测目标。
5、内容设计制定阶段
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专题研究,对区域主要产业部门(农工商)、区域内各地区以及若干专门问题(市场资金技术人口)的研究,形成专题研究报告。其次是综合研究,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区域各类产业和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具体规划。
6、方案制定阶段
制定规划方案是整个规划过程的关键环节。规划者要将各种分散因素综合成一个统一的规划方案,工作难度较大。一般运用计算机编制各种规划方案,并对可选方案进行评估和优选。
三、区域经济规划文本结构
1、条件背景分析
规划背景(历史条件),现实条件(资源、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机遇与挑战等
2、总体要求
总原则、总目标、指导思想、总任务等
3、具体规划
重点产业选择与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文化事业与公共服务等
4、政策保障
支持性政策、体制建设与制度创新、规划组织实施等
5、附页附图附表
四、区域经济规划文本的编写技术
1、系统诊断报告编写技术
系统诊断报告的功能是概述规划对象系统的情况、找出其优势、潜力、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诊断结论、为战略研究报告的形成提供依据。该报告一般由五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内容要点如下:
(1)区域概况。介绍区域的自然条件,历史沿革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况”应围绕开发条件展开,要对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及潜力进行综合评价。
(2)历史成因分析。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的基础上,把该区域自建国以来的发展全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对各阶段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以便对形成现状特征的原有发展战略作出评价,探讨其对未来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从中应吸取的教训。
(3)结构/功能分析。主要从系统与环境的兼容性,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协同性,系统的自我发展能力及应变能力等方面,分析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对其合理性作出评价。
(4)优势、潜力、问题与制约因索。在上述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把该区域置身于大的环境背景下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概括出其优势、潜力、问题与制约因素。
(5)诊断结论。通过对原有发展战略惯性前景以及优势、潜力、问题与制约困索的综合分析,提出战略转移的方向。
2、战略研究报告编写技术
战略研究报告是在高层次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在系统调查与诊断的基础上,对规划区域的经济、科技、社会、生态发展提出全局性的、长期性的战略谋划。战略研究报告实际上是对战略构想的说明,一般由战略依据、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模式、战略要点、战略步骤、战略对策七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内容要点如下:
(1)战略依据。把系统的现状及系统既存的发展“惯性”影晌、系统外部环境的影响作为确定战略的依据
(2)战略思想。对规划期内总的发展思路作出带规律性的高度概括。
(3)战略目标。提出规划期内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和预期结果。
(4)战略模式。实现战略目标的方法、途径的概括性表达。
(5)战略要点。提出实现战略目标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一般可分为改善约束条件要点、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产业及城镇布局要点等内容。
(6)战略步骤。在战略目标指导下,从全过程优化的角度,规定相互衔接的程序和系统开发的分时段目标。
(7)战略对策。从落实战略目标这一总要求出发,提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和行动细节。
3、规划设计报告编写技术
规划设计报告是对规划方案的说明 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区域经济、科技发展规划是多方案的,因而规划方案必须进行评价和说明。规划报告一般由规划编制概要、规划指标体系、产业结掏调整目标与发展重点、方案论证、规划实施要点五十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内容如下:
(1)规划编制概要。说明规划方案的评价选择,规划方案与战略研究、系统诊断的相互联系,规划方案与高层次系统中长期规划、计划的衔接方式,以及规划编制阶段其它成果形式
对规划方案的补充等问题。
(2)规划指标体系。介绍规划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各项指标的规划值,一般用框图的形式来描述规划指标体系的结构,用表格来反映各指标的规划值及增长速度。规划指标体系实际上是通过图表来反映规划方案。
(3)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与发展重点。在上述基础上,按照产业系统的分类顺序,提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内部结构、发展重点、政策措施,实际上是对规划方案的展开说明。
(4)方案论证。通过资金、能源、原材料和人才的综合平衡分析,论证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从自然灾害、外部环境、组织协调等方面分析规划方案的风险性。
(5)规划实施要点。阐述保证规划方案实现应提供的条件和应采取的对策或措施。
把上述三个报告汇编或册即形成规划方案研究主报告集,在编辑该报告集时必须注意三个报告文本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切忌前后矛盾和重复。一般应以战略研究报告为核心,搞好三个文本之间的衔接。对于层次较低的子系统而言,可把三个报告合为一个报告来写,但三个报告的主要内容必须在合并后的报告中得到体现。
第四篇: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全览(时政)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胡锦涛
胡锦涛 吴邦国 温家宝 贾庆林
李长春
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 ***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胡锦涛
副主席: 郭伯雄 徐才厚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贺国强
主 席: 胡锦涛
副主席:习近平
委员长:
吴邦国
总 理:副总理:
温家宝
李克强
回良玉(回族)张德江 王岐山
主 席:
贾庆林
院 长:
王胜俊
检察长:曹建明
第五篇:审计业务过程全览
审计业务过程全览
一.接受业务委托
㈠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
㈡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只有在符合下列条件下才能接受委托:
⑴在初步了解业务环境后,CPA应当考虑承接该业务是否符合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等相关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⑵承接鉴证业务还应当具备下列所有特征①鉴证对象适当;②使用的标准适当且预期使用者能够获取该标准;③CPA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以支持其结论;④CPA的结论以书面报告形式表述,且表述形式与所提供的保证程度相适应;⑤该业务具有合理的目的。如果鉴证业务的工作范围受到重大限制,或委托人试图将CPA的名字和鉴证对象不适当地联系在一起,财该项业务可能不具有合理的目的。
㈢商定业务约定条款;
㈣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
▲签约前应做的工作(五项)
二.计划审计工作
㈠初步业务活动;⑴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①客户的主要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和治理层是否诚信②项目组是否具备执行审计业务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必要的时间和资源③事务所和项目组能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④由于在连续审计的情况下,CPA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审计经验,因此在决定是否保持与某一客户的关系时,项目负责人通常重点考虑本期或前期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及其对保持该客户关系的影响。⑵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⑶及时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
㈡制定总体审计策略;
㈢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包括⑴风险评估程序⑵计划实施的进一步程序①进一步程序的总体方案(A实质性方案、B性方案)②具体审计程序(具体性质、时间范围)⑶其他审计程序
三.风险评估程序㈠了解客户及其环境;从6 个方面了解⑴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⑵客户的性质⑶客户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⑷客户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⑸客户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⑹客户的内控。它有5要素(①控制环境;②风险评估过程;③信息系统与沟通;④控制活动;⑤对控制的监督),2个层面(①从整体层面了解评估它,②从业务层面了解评估它)
㈡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四.进一步程序㈠实施控制测试㈡实质性程序。
五.完成审计工作㈠汇总审计差异;㈡提请调整或披露;㈢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㈣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㈤评价所有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㈥编制审计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