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观音山
游观音山
告别了长达数月的燥热,我们终于在国庆节迎来了清凉舒适的日子。十月三日这天,云淡风轻,我们约上了多多哥哥一家一起去位于厦门岛东部的观音山游玩。
公交车上,我和多多哥哥坐在一起聊天。我俩都没去过观音山,开始猜测。多多哥哥埋怨道:“又要去爬山,真累!”我补充:“这座山外形肯定像观音。”多多哥哥连忙说:“不对!不对!这一定是观音住的山。”“别急,就快到了。亲眼看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样的‘山’了!”爸爸神秘兮兮地说。
“终点站:观音山商业街到了„„”
“什么?”我叫道,“我没听错吧?!商业街?”
我们赶紧下了车,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充满欧美风情的房子,来来往往的游客不计其数。一见有风,我们就在空地上放起了风筝。可这风筝又大而且又是双线的,怎么也飞不起来。我拉着风筝线,飞快地跑着,一边跑一边想:以后,一定要买一个又漂亮又好放的风筝!想着,我抬头一看,许多风筝直冲云霄。从地面望去,飞得高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佩服!佩服!
接着,我们来到了沙滩上。吹着阵阵海风,感到丝丝凉意。放眼望去,哇!沙滩可真大呀!“爸爸,这片沙滩有多大呀?”我问。爸爸查过资料,答道:“这片沙滩有五十个足球场那么大,还是福建省最大的沙滩、国家级黄金沙滩呢!”五十个足球场?不可能吧!真让人惊讶!可是,我心里还是有个疑问,到底这里为什么叫做观音山呢?“其实啊,以前这里确实有一个小山丘就叫观音山,大概只有40米高,后来为了建商务中心被削平了。”听爸爸一解释,我心中的疑团顿时解开了。就在这时,多多哥哥和他的爸爸不见了。大家四处张望,但还是没有看到。多亏多多哥哥的妈妈眼尖。她发现父子俩正朝着沙雕跑去。我们也不示弱,很快就追了上去。
我们到沙雕旁时,发现沙雕已经被“疯狂”的游客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起来。我仗着人矮身瘦的优势钻进了人群,用数码相机拍下了一张张美丽的照片。你瞧!有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中国金牌第一人——许海峰以及中国田径第一人——刘翔。那神态活灵活现,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他们的世界。不止这些,还有被称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无比巨大的“祥云”、北京奥运会会徽、五个福娃、鸟巢、水立方„„这些形态逼真的沙雕,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眼球。
时间如流水般过去了,沙雕旁的夜景灯亮了。月光下,沙雕在柔柔的灯光的陪伴下,睡着了。而我们,带着几分留恋的心情,回家了。
厦门观音山之梦幻水世界
水,是美丽、纯洁、宁静的象征。而“水世界”却与之相反,那就是——热闹与刺激。俗话说:西游鼓浪屿,东玩观音山。到了厦门不玩观音山是绝对不行的,我这就带你一览观音山的风采吧。
来到水乐园,只见一片水帘,穿过它就进入了热闹非凡的“水世界”。我抬头一看,哇!一片人山人海啊!首先来到“太空盘”,太空盘是坐着皮艇在一个大圆盘绕圈的双人刺激游戏。因为排队的人很少,所以我先来这里玩。我兴奋地排着队,过了十分钟终于轮到我了,看着这高高的大圆盘,听着那尖叫声,我的心里有些害怕,不过,在妈妈的鼓励下,我还是勇敢地爬上楼梯,朝橡皮艇的方向走去。我坐上橡皮艇,紧抓扶手,随着“啊——”的声音,我从垂直80度的管道里坠落下去,我和妈妈掉进了大圆盘,不停地绕圈,这圈圈饶得我头昏眼花,心里一进紧,手更是牢牢地抓住扶手。最后,只听“隆”地一声,我掉进中间的大洞,啊,总算安全到达,我们的橡皮艇落到一个大水池,这可真刺激啊!难怪尖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接着,我又玩了许多项目,如:森林漂流、大喇叭、时空穿越……最好玩的要数“飞越彩虹”了。它是从20米高的赛道上坐着橡皮艇顺流而下。我扛着橡皮艇跑了三层楼到达上面排队等待,我把橡皮艇放在赛道上坐了上去,认真的听完游玩的注意事项后,工作人员把我推了下去,只听“哗”的一声,我掉进了水流流动的赛道,一会迅速的拐弯,一会又全速直行,我坐在皮艇上头晕眼花。终于,皮艇落到了水池里,我一个不小心,“啪”的一声,摔到了水里。真好玩啊!“飞越彩虹”因为太好玩了,我连玩了八次。
观音山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那里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那里的乐趣让人回味无穷。观音山真是名符其实的梦幻水世界。观音山的游玩结束了,但是,我的写作并没有结束,我会带给大家更多快乐的!
观音山之游
经过前几天的几场雨,早晨的空气湿润而清新。
带着一袋可口美味的食物,带着一丝丝抹不掉的微笑,还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我大步走向观音山的路。
走进沙雕区域,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造型精美,雕刻精致,栩栩如生的沙雕。首先,一座气势庄严的古堡立在面前。屋檐,连窗户都雕刻得一丝不苟,透着雄伟的气势。还有一座与它并肩排列的希腊城堡,但它的风格与古堡完全不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透着古朴、气质、典雅的美。它体呈三角,四个角落都有四个小塔,衬托这中间的主塔,一股对城堡浓浓的喜爱之情涌上心头。
接着往里走,我看见了各种形态,各种风格,独有特色的建筑物。每一个建筑物都以自己巍峨的身躯与精致的雕刻赢得了众多人的掌声与赞扬声。你看那,一个英勇的战士正昂首挺胸,迎风斗雪;你看那,埃及金字塔,人面师正朝你微笑;你看那,女娲补天,壮烈牺牲,为人名服务的情感在我们胸前燃烧;你看那,蓝蓝的湖水衬托着日月潭三个大字,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还有那,一只大白鲨张着大嘴,露出尖利的牙齿,一副凶饿的神情,想吞噬一切的眼神让人不敢靠进。
看见一个慈祥老人的雕像,我仿佛有感受到小时候爷爷双粗糙的手抚摸我的浓情;看见几只飞跃的海豚,脑子里浮现出我们新新幼苗未来腾飞的景象;当我看见北京鸟巢时,我的心开始澎湃,我仿佛听见了中国人民胜利的喊声,我仿佛听见中国站起来的宣言。
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上了回家的路,还带你一堆照片。
小学六年级作文:游观音山游乐园记
此刻,不上学,不被沉重的书包压垮在地,不被困难和陷阱并围的知识包裹,同学们乘上通往“极乐”的车。快,快,快把书包暂时都扔到角落,背上装有食物的旅包,向梦寐以求的观音山游乐园出发!
晴晴的天,蓝蓝的云,到站后的我胆战心惊。一声声的尖叫,既让我害怕,又让我跃跃欲试的高级游戏——波浪大翻滚。经过三波的同学,终于到我了。不知怎么的,脚不听使唤了,斗啊斗。我想放弃,却又不舍得走。忐忑不安的我下定决心,想:还好有买保险啊!走就走!我上去后,不关是脚,全身都要垮了,命悬一线的时刻,企不另我丢魂落魄?安全带,OK!“铃——”本像上课铃的声音,却比往常要来得恐怖。升高,我闭上眼,不时好奇地往下看,很快就后悔了,可接二连三地看,真是个死性不改的家伙。下面的水喷着,时不时在我向下翻滚的时候,使劲得喷,吓得哦鬼哭狼嚎。我开始扯的着喉咙大喊,几乎发出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分贝。上上下下,呜呜啊啊,机器无情地控制住了我们的声音,没办法啊,大家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终于,刺激的第一轮过去了,当我下去时,手早出汗了,脸烧得通红。接下来的一班,像宇航员归来采访时似得冲上来问我们:“好玩吗?恐怖吗?刺激吗?”毋庸置疑,当然!虽回答不同,但意思却相同。
种种刺激,种种兴奋,种种紧张,尽在观音山·梦幻海岸主题乐园。放飞心灵,接受自由,放下苦恼,来这只为三个字“玩,玩,玩!”
第二篇:观音山影评
《观音山》带给我的思考和感动
《观音山》向我们讲述了三个流浪青年与一位失去丈夫和儿子的妇人在一起生活的过程中由不断碰撞、摩擦到逐渐磨合,并最终互相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共同探索和领悟人生终极意义的故事。
影片并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它于每一个细节中窥探人物的性格以及他们的辛酸背景,如月华般缓缓流淌,虽静谧平淡,却无处不触动人们心灵最柔软的角落。三位主人公,他们都带着家庭的创伤,挣扎于这个喧嚣的世界。他们放弃学业,却在追求一种更加面向心灵的生活。
范冰冰饰演的南风,因父亲酗酒、母亲无能、家庭矛盾重重,常常通过自残来解决问题;陈柏霖饰演的丁波因不满父亲对死去母亲的冷淡而离家出走……家庭本应该是避风的港湾,可是它带给几位主人公的却是磨灭不掉的创痛。他们虽选择逃避,可是家庭的阴影,是挥散不去的乌云,它给青春带来另一份难言的忧伤。片中的另一位女主人公,由张艾嘉饰演的常月琴,在经历了丧夫丧子之痛后久久不能自拔,每天只有等待死亡。她珍藏着亲人的遗物,常常孤独难耐时对着它们宣泄令自己肝肠寸断的思念。这位过了气的的京剧演员,每天在自己的歌声里找寻昔日的温暖,她将所有的生命全部寄托在这凄惨而又充满诗意的生活中。这令我联想到《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也正是通过这种寓情于戏的方式达到了戏我不分的境界,实现了艺术生命的升华,每每令观众震撼和感动。片中张艾嘉那种沧桑女性的气质深深地打动了我,当她坐在儿子出事时的车里痛不欲绝时,小广场吹来一阵寒风,我顿感一阵凄凉,眼眶也随之湿润。
爱与被爱,在困境中互相给予对方精神上的支持是影片向我们传达的最直接的含义。他们在自己深陷疾风骤雨的同时,不忘了给予对方关怀,仿佛是濒临死亡边缘的乞丐平分一块面包,虽不能彻底战胜饥饿和孤独,却能依靠彼此精神上的支持勇敢面对残酷的生活。片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在青山绿水之间,四人泛舟湖上,任凭波浪拍打船身,此刻的气氛寂静得让人窒息。他们各怀心事,这不禁让屏幕前的我也陷入了沉思:命运的河流究竟要带我们去何方?我们是否能够驾驭自己生命的船舵?电影《盗梦空间》中的一句台词似乎也不谋而合地传达了相同的含义:You're waiting for a train(你在等一列火车),the train that will take you far away(它会带你去远方),you know where you hope this train will take you(你了然心之所向),but you can't know for sure(却不知道自己的火车要开往何方)。
这个从芸芸众生中抽离出的关于青春和生命的故事泛着淡淡的忧伤,与我内心的某种声音产生了共鸣。我像片中的主人公一样,是困惑和迷茫的一代。影片最后试图运用佛教哲学解决生活中的苦难,它使我们的内心趋于平静,教会我们学会放下,可是却依然没能为我们指明方向。有人说,这是一部消极颓废的电影,而我却觉得影片更深层的含义是积极上进的。影片从头至尾向观众传达着一种忧伤,主人公的心情能唤起同时代很多人的共鸣,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下,影片想给予观众的是启发性的思索,激发他们去寻求解放心灵的出路,就像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样,仍挣扎在这个社会,探索他们的人生,如斯我们才能渐渐明了心之所向,实现心灵的救赎。
第三篇:《观音山》观后感
《观音山》观后感
看《观音山》,是需要你还保存着对青春的清晰记忆的。否则,你怎么能明白南风在舞台上的激情?怎么能明白青春的时光飘摇在一间又一间的简陋出租屋中?怎么能明白他们似乎没有大是大非观地只活在点滴具象的生活中?怎么能明白那些漫无目的地挥霍在货车厢中的疯狂?
我一直担心影片会最终演绎成教母式的主旋律,让张艾嘉演的丧子母亲在三个年轻人激情感召下重新认识到世界的美好、燃起生活的勇气。还好,没有!这是真实的人生,有些痛永远无法消失,就像张艾嘉说的“没有永远的痛”是一样道理的两面:人生结束了,痛苦才会结束。就像张艾嘉曾经唱的“走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现代人生,少有人考虑“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的问题了。我们管状视野地去寻觅具象的房子、寻觅配偶、生儿育女,我们的身体有了家,可是我们的心有家了吗?是不是,仍旧有些依稀的感觉,无法盛放在我们那个具象的家中?哪里,心得体会才是我们心灵的家?难道,真的等到白发苍苍、面对唯一的选择时,才无耐地带着悔恨结束这永远的痛?
青春,混乱,不知觉。我要提醒我的小朋友:你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要来了……
第四篇:《观音山》观后感
《观音山》观后感
——看青春荡漾
《观音山》。
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内心有很大的触动。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
南风,丁波,肥皂。围绕三个人,有亲情,有友情,有爱情;有极端,有冲动,有误解;有善良,有纯真,有感动。
关于青春。印象很深刻的一组镜头:三个人坐在火车顶上,迎着急速的风,放肆的呼喊,歇斯底里。其间有有对世界的不屑一顾,有年少无尽的冲动与疯狂。青春里的人们极端、叛逆,而又相互矛盾。渴望亲情,却又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貌似没心没肺,实则心里极度脆弱;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不计后果,但容不得爱的人对自己的一丁点伤害。以为殉情是一种浪漫,但当火车呼啸而过的那一刹那,南风、丁波两个人回想刚刚那那一幕,仍然惊魂未定。他们并不是真的不惧死亡,当死亡真的来临的时候,本能的求生欲会让他们瞬间清醒。只因为年少轻狂,冲动总会让年轻的心失去理智。
关于亲情。南风的父亲因酗酒住院。为了让父亲不再酗酒,她硬是当着父亲的面灌下了两瓶白酒。这种方式虽然极端,但这确实是爱。还有丁波对父亲的误解。直到父亲亲口说出自己在妻子昏迷那天给人下跪借钱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丁波满心的愧疚与自责。其实青春年少的他们,真的很可爱,在莽撞、冲动的行为背后,你总会发现他们真实、善良的内心。他们并不是不可理喻或无药可救,他们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而世人则需要换一种方式来理解他们。
关于生命。与房东常姐的相处,改变了他们以后的人生。与常姐由原来的相互排斥,到彼此接纳,表面上是坏孩子的摸样,实则有善良的心。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种回归本性、认知自我的途径。常姐儿子的离去,让她伤心欲绝。虽然与三个孩子相处之后有所改变,但她任然没有放下,她也不想放下,并最终选择了死亡。我们不能要求一个饱经伤痛的心一定要放得下,但影片还是想告诉观众,即便现在失去了,你也并不孤独,因为曾经拥有过,这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人生。在常姐自杀后,一只鸽子飞向了迷雾笼罩的观音山,似乎是在告诉人们不可预知的未来。火车驶过的铁轨在镜头中越拉越长,那是对过去的告别。在影片最后,三个人又坐在了急速行驶的火车车厢上。同样的场景,他们却不再放肆的呼喊,取而代之的是三个人的沉默和泪水。这沉默和泪水,包含着对常姐的悼念,也有对过去的忏悔。在这里,他们已经真正体会到常姐的那句话:人生无常。这一刻的你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你能做的,就是把握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珍惜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
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但当你失去的那一刻,不要感觉世界遗弃了你。你并不孤独,因为曾经在一起过,这,就够了。
正如影片中那句话:“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才是永远的”。我想,这正是影片想告诉我们的。
第五篇:《观音山》观后感
80后的迷茫 90后的彷徨
---《观音山》观后感 班级:10广告2班姓名:江洪洋学号:20101002225 今天,看了《观音山》,很震撼。以前也看过这部影片,觉得不好看,没什么,但今天又拾起来再看一遍,觉得别有一番意味。观音山这部电影,擅于用意境烘托电影主题。当你初看剧情,平白无奇,朴素的镜头,却更显得深入生活,更加像真实的自己,那么的无奈,那么彷徨与迷茫。曾经和朋友在一起聊天,他们说:“都说80后是迷茫的一代,那我们90后是什么呢?”这时以朋友说:“90后是腐垮的一代。”是啊,身为90后的我们,有着迷茫,也有着彷徨。
影片里三个人迥异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家庭却生活在一起,但无一例外的都遭受了高考落榜之痛,他们流连于酒吧,做着我们最看不起的工作,卖唱女和送酒郎,但他们自尊心强烈,不甘毁誉,不甘平淡,渴望出人头地,可这样却加速了他们对前途,对爱情,亲情的迷茫。这时候常姐这位女房东介入了他们的生活,当他们层层深入,抽丝拨茧,一句话说得好生活就像是洋葱,层层剥开,总有一片会让你落泪。他们了解到原来常姐是个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的女人,所有的不合情理有了一切的理由,而常姐在他们到来之前,只是一个在等待死亡,渴望与儿子丈夫团圆的女人。
但电影中的转折点是常姐试图割腕自杀,却被他们救回。被救活后的常姐变了,她仿佛获得了重生,脱离了失去儿子和丈夫的悲痛,她开始关心这四个年轻人,让他们也感受到温暖,唯有爱,是它融化
冰霜、驱散阴霾、温暖彼此、照亮未来。
80后的青春是迷茫的,也许一段困惑的青春不一定去都会选择卧轨,他们去了。当南风躺在铁轨中央时候,她问丁波,你和别的女人可以相爱为什么和我不可以。丁波说,他认为当你拥有了很多,就譬如钱,你就可以拥有自己喜爱的女人。丁波是一个渴望成功的男孩,他有梦想,对于爱情它秉持着,没有爱情怎么跳舞的观念。可南风她是个敢爱敢恨的女孩,直接,狂野,但羞于表露,她认为只要在一起快乐就好。肥皂至始至终提到的很少,当常姐给他看首相,说他事业曲折,会孤独一生时候,他害怕了,害怕孤独,害怕有一天会没人陪伴。
最后结局常姐的死没有那么突兀,正如电影里说孤独只是暂时的,而在一起才是永远的。
我觉得电影最关键的一个意象是白鸽,当场景切换到白鸽在高楼之间的小河上徘徊时候,仿佛在折射出电影中四个人物共同的心理状态,是无奈,在尘世中找不到心灵的憩所。一直到最后,白鸽,在青山绿水间展翅高飞,预示着光明希望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