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责任第一读后感想体会
文章标题:责任第一读后感想体会
培养新的领导者是新时代企业的一项核心内容,也是吸引优秀人才的一项优异条件。作为领导者,要知道如何培养人。没有接班人,就没有成功。不培养新的领导者,领导者本人不能成功,企业自身也不能基业常青。
应该怎样培养下属的领导力呢?经理人可以借鉴西点军校的做法。美国著名的演讲家伊德·鲁杰罗
曾在西点军校学习4年,后来又在那里做了4年教员。鲁杰罗曾经为强生、福布斯等多家知名企业多次做过以领导力为主题的演讲。在《责任第一》(机械工业出版社202_年7月出版)一书中,鲁杰罗指出了西点军校培养领导者的模式。经理人在领导下属时,可以借用他们的一些做法。
1、找到有良好人品的候选人。西点军校一直接纳愿意学习、有责任感的年轻人。培养领导人也要先挑选合适的候选人。
2、让候选人摆脱舒适的环境,去进行全新的尝试。给他们设定不太容易实现的目标,迫使他们去化解冲突并不断扮演新的角色。比如,西点军校要求原先沉默不语的学员必须要大声讲话,橄榄球运动员去改练体操,女学员要学会徒手格斗等。
3、为了尽可能从挑战中有所收获,候选人必须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鼓舞。
4、评估。给予候选人各种反馈。反馈的手段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按照担当领导角色中的表现给他评分。
5、反省。给候选人一定的时间,帮助他们消化领会课程的内容,毕竟一个人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成熟起来。
6、允许失败。年轻人在经历失败后更愿意学习,尤其是在经历过他们想象不到的失败后。因此,培养领导者也要允许他们犯错。
--------------------------------
西点军校是“首屈一指的培养领导力的学校”。西点军校曾经培养了让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们是: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格兰特、巴顿、施瓦茨科普夫。
作者是西点军校1980年的毕业生,之后在美国陆军服役11年,担任过陆军军官。本书作者用了两年的时间对西点军校进行调研和写作,呈现给我们许多来自西点军校的栩栩如生的故事,所以《责任第一》这本书,也是西点军校的纪实。
在该书的序言中,我们看到了西点军校培养领导力的模型:
一、良好的人品;(最基本的条件)
二、挑战训练;体能和智力上都要面对极限挑战;
三、学员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鼓舞;
四、评估;
五、反省;
六、允许失败;
敢于做更困难但正确的事,这是该书第十章的标题,也是一句非常经典,让人值得回味的格言。
作者给我们讲述了施瓦茨科普夫的一则故事:
一天早上,施瓦茨科普夫由于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完成什么新任务,于是就向上司不断地提问,上司冷静地对他说:“执行第14条规定。”
“那是什么?”施瓦茨科普夫问。
“当担当起领导责任时,就要尽职尽责。”
这种解释不能彻底解决施瓦茨科普夫的疑问,他跟着上司去了会议室,对即将召开的会议等又提出各种问题。
“执行第15条规定。”上司说。
“第15条规定?”
“当担负领导职责时,做正确的事。”
《责任第一读后感想体会》来源于feisuxs,欢迎阅读责任第一读后感想体会。
第二篇:《责任第一》读后有感
读《责任第一》有感
——履行责任实现自我人类失去责任,世界将会怎么样?细细品位着《责任第一》让我领悟到: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只有那些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或着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失去的将是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失去的将是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而且也将失去自身的立命之本----信誉和尊严。如果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没有一份强烈的责任感、一颗赤诚的责任心,那么它的结果注定——失败!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是说如果人身处逆境不得志时,也要锐意进取,注重自身品德、能力的提高;若一个人在春风得意之时,还能心怀天下,关心他人疾苦,造福百姓,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士。在这里,孟子把一个人穷时和达时应该有的责任,应该尽的义务讲解得很清楚。“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则告诫人们,一个人身居高位、大权在握的时候,有责任念念不忘怎么样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好,怎么样让老百姓的福利更多;如果一个人不受重用、遭受排挤时候,也要洁身自好,保持自己的操守,修养个人品德,心里也要时刻装着老百姓。
由此看来,自古人们很注重对责任心的培养。今天,我们呼唤责任,说明我们的社会也离不开它。一个人有了责任意识,在社会,他
是个合格的公民;在家里,他是一个称职的父母;在单位,他是一个优秀的员工。那么,我们将如何来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对职业有责任感的人呢?
什么是责任?责任是做好份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对自身而言,责任是我们干好工作的前提,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也是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首先,我觉得拥有一份热情的态度、一份强烈的责任感是关键。一个人工作的好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对对工作的责任心。世上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做任何事情,相信只要我们拥有对工作的无限热情,和一份强烈的责任感,就一定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赞许,就能把一切工作完成得更加完美和出色。我们为工作而负责任,就是主动争取做得更多,承担更多;我们为工作而负责任,就是全力以赴,满腔热情地做事;我们为工作而负责任,就是为企业分担忧虑,给领导减轻压力,给上司以支持,给同事以帮助;我们为工作而负责任,就是自动自发,最完美地履行我们的职责。让责任成为一种习惯,努力工作,忠诚于企业,在捍卫企业荣誉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责任心,增强了自己的荣誉感,同时也会受到他人的尊敬。
其次,我们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
责任对我而言,它不只是只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工作制度,重要的是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树立自己的人身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
能让我有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和责任力,才能有激情、有忠诚、有奉献、才有成就一切事业的可能。高度的责任心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它是评价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合格人的首要标准。老子曾经讲过:“大必出于细”,也就是再伟大的事业都是一系列的小事构成的,没有小事就没有大事。港商李嘉诚的财富那是从卖塑料花的生意一个一个做出来的;学校舞蹈队刚刚从区中小学生文艺汇演捧回的奖杯,那是所有老师们和同学们日复一日训练出来的、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抠出来的。小事是大事的根基,小事做不好,大事就不存在!因此,工作中无小事,小事就是大事,把小事做到位,大事自然就做好了。
《责任第一》——确实!责任是一个人干事创业的坚实基础,责任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也是感恩企业的最好方式。一个人如果有了责任心,他才会有激情、有忠诚、有奉献,才会有成就一切事业的可能。公司好比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员工就是水手。不管在航行中遇到多大的风浪,作为水手,都应该以忠诚的操守、以负责任的态度来推动这艘大船勇往直前,踏平所有的坎坷,并和这条船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第三篇:责任胜于能力 读后感想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
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一个人份内应该做的事情,是做好应该做好的工作,承担应该承担的任务,完成应该完成的使命。切实履行责任,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才能完美展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所以说“责任胜于能力”!
闻名世界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有一句经典名言——伟大的代价是责任。西蒙舒斯特出版集团著名主编迈克尔·科达也曾说,“承担责任是任何重大成功的必备要素之一„„在最终分析中,所有成功人士都具备的一项品质就是能够负责。”许多著名人士都对责任有一种非常的好感,大力弘扬责任的重要,这也正如本书《责任胜于能力》的中心思想一样,它突出责任的极其重要性。具体我要从三方面谈谈我的感想;
其一,热爱工作是责任的前提。之所以说责任胜于能力,是因为一个再有能力的员工,如果不热爱工作,也不会创造出优异的成绩。而一个肯负责人的人,即使能力稍差一些,也可以把工作做好。曾经在一个电视剧中听到男主人公说过这样一句话,“责任是一种无法选择的目标。”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跟身边的同事、朋友聊天发现,很多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满意。对我们来说,大多数人是当初无目的地选择了自己不甚了解的学校和专业,尔后又被动地按着专业去找工作,而等自己真正发现了兴趣所在后,那份向往的工作已是遥不可及的梦。因此,在许多人看来,是工作选择了自己,而不是自己根据兴趣和意愿去选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工作只是谋生的一种方式。每天得过且过,浑浑噩噩。读完这本书我认识到无论什么工作都应该体现自己的价值,做到最好,换句话说,这本身就是自己份内的事情,是一种无法选择的目标。
其二,为工作竭尽所能是责任的最好体现。责任胜于能力,是因为责任比能力更重要!能力或许可以让你胜任工作,责任却可以让人创造奇迹。从每天机械的重复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责任能使我们把平凡的、具体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进而弥补能力的不足,提升能力和水平;责任胜于能力,是因为责任感的缺失比能力不足的后果更严重。责任心强,能力不足,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工作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能力强,缺乏责任意识则使能力失去了用武之地。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比赛中,最后完成马拉松赛的选手是来自非洲坦桑尼亚的约翰·亚卡威。他在比赛中不慎跌倒了,拖着受伤流血的腿,一拐一拐的跑着,当所有选手跑过终点后很久,到晚上7点30分约翰最后一个人跑过终点。看台上只剩下1000人不到,而他却换来了雷鸣般的掌声。之后有记者采访他:“反正也赢不了名次,为什么不放弃呢?”他平静的回答:“国家派我来比赛,不仅是起跑而已—乃是要完成比赛”。竭尽所能从这名选手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三、勇于承担是责任的最好的诠释。既然已从事了某一职业,被安排在一个
岗位,就不能仅仅只享受工作带来的益处和快乐,而是必须接受它的全部,即便工作中遇到困难和坎坷。那也是不可缺少的,我要做的是不找借口,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案。要坚信方法总比问题多!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数百次的实验失败都不能磨灭他的信心,当一场大火烧毁了他的全部设备时,他没有被吓到,而是微笑着说:“灾难有灾难的价值。我们的错误被全部烧毁了,现在终于可以重新开始了!”这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不正是对责任心最好的诠释吗? 当然建立和加强员工责任心的重心不仅仅在员工本身还在于公司,当然员工也必须自身明确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创造性的完成工作任务,只有公司和员工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才能保证完成公司制定各项目标任务。
“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那么怎样将责任心贯彻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我认为万事从细节出发,当你在巡视线路时,不要因地环境差而绕道而行;要人到眼到心到;当你作为安全员角色进入融施工现场时,不要因为违章的是你最好的同事而视而不见忽略了安全,要及时制止批评教育以防发生人事伤亡事故的发生;当你在落实工作任务时,不要抱着完成工作任务心灵,不去追求精益求精,要勇于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创造性的完成任务;当你将责任心淋漓尽致的运用到你的生活、工作中时,这时的你就是一个能力胜强的人。
第四篇:责任胜于能力_读后感想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
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一个人份内应该做的事情,是做好应该做好的工作,承担应该承担的任务,完成应该完成的使命。切实履行责任,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才能完美展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所以说“责任胜于能力”!
“承担责任是任何重大成功的必备要素之一„„在最终分析中,所有成功人士都具备的一项品质就是能够负责。”许多著名人士都对责任有一种非常的好感,大力弘扬责任的重要,这也正如本书《责任胜于能力》的中心思想一样,它突出责任的极其重要性。具体我要从三方面谈谈我的感想;
热爱工作是责任的前提。之所以说责任胜于能力,是因为一个再有能力的员工,如果不热爱工作,也不会创造出优异的成绩。而一个肯负责人的人,即使能力稍差一些,也可以把工作做好。在许多人看来,是工作选择了自己,而不是自己根据兴趣和意愿去选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工作只是谋生的一种方式。每天得过且过。应该认识到无论什么工作都应该体现自己的价值,做到最好,换句话说,这本身就是自己份内的事情,是一种无法选择的目标。
为工作竭尽所能是责任的最好体现。责任胜于能力,是因为责任比能力更重要!能力或许可以让你胜任工作,责任却可以让人创造奇迹。从每天机械的重复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责任能使我们把平凡的、具体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进而弥补能力的不足,提升能力和水平;,是因为责任感的缺失比能力不足的后果更严重。责任心强,能力不足,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工作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能力强,缺乏责任意识则使能力失去了用武之地、勇于承担是责任的最好的诠释。既然已从事了某一职业,被安排在一个岗位,就不能仅仅只享受工作带来的益处和快乐,而是必须接受它的全部,即便工作中遇到困难和坎坷。那也是不可缺少的,我要做的是不找借口,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案。要坚信方法总比问题多
当然建立和加强员工责任心的重心不仅仅在员工本身还在于公司,当然员工也必须自身明确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创造性的完成工作任务,只有公司和员工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才能保证完成公司制定各项目标任务。
“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那么怎样将责任心贯彻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我认为万事从细节出发,当你在巡视线路时,不要因地环境差而绕道而行;要人到眼到心到;当你作为安全员角色进入融施工现场时,不要因为违章的是你最好的同事而视而不见忽略了安全,要及时制止批评教育以防发生人事伤亡事故的发生;当你在落实工作任务时,不要抱着完成工作任务心灵,不去追求精益求精,要勇于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创造性的完成任务;当你将责任心淋漓尽致的运用到你的生活、工作中时,这时的你就是一个能力胜强的人。
第五篇:感想读后
笔墨情深
——观昌黎县“五一”书画笔会有感
202_-5-12 丹青吐翠,翰墨飘香,碣石山畔,春风荡漾。
今年“五一”期间,由昌黎县总工会主办的职工书画笔会在昌黎电大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汇集昌黎县书画界精英,规模之大,氛围之浓,吸引了众多书画爱好者。大家观赏作品,品味艺术,相互交流,共叙友情。初次观展,感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书画,视觉审美之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书画可以感发人心,陶冶情操。在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居功甚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涌进展室,一股墨香便扑鼻而来,洋溢着一股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只见展室里一幅幅书画作品布置得琳琅满目,几十位来自昌黎各界的书画爱好者们屏息凝声,视线跟随着大师手中的笔在宣纸上游移,看大师潇潇洒洒用墨,挥挥点点着彩,艺术大师们的构思、布局以及精雕细琢跃然纸上。有龙飞凤舞、潇洒飘逸的草书行书,有端庄疑重的楷书,有清晰秀丽的蝇头小楷,笔笔生辉;还有那一幅幅的山水景观、花鸟树木、梅兰竹菊,栩栩如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有道是“梨花渐欲迷人眼”。前来参观的人徜徉于展室中,或驻足欣赏,或请教学习,或忙于影像留存。在我看来,这种现场观摩较之于单纯欣赏一幅作品似乎更能让人有所感悟。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讲到:“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日平常生活中的东西是平凡的,但也是最具生活气息最有特色的。它也许可以是淡淡的水,却可以升华成美丽的甚至是一滴露水,平中见奇。看起来
都很简单,最平凡不过的,但它们却又是最实用的。艺术品离开平凡的生活就无所谓艺术品。就像人离开了水和离开了食物一样,迟早会走向死亡。从这些老师们大局观的构思、审慎的笔墨中,我可以感知看出他们创作时的激情与灵感。这种激情与灵感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点滴的认真观察,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体验,追求生活真实的同时更注重艺术的真实。每一幅字画无不是这些大师心血的结晶,是他们内在情感的外在表达。这些都是值得我认真学习的。因为自己是书画圈外之的人,也不懂书法艺术,却有幸因此次笔会结识了一些书画界圈子内的老师和朋友,和书画结了缘。寿登八十八岁高龄的申玉德前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对众多书画爱好者的求教,悉数指点,不吝赐教。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艺术的力量以及对艺术执着的追求,让我这个不是艺术圈的人也深受感染,顿生敬仰。
在书画笔会上偶得“国栋书画培训学校”主办的《昌黎书画报》,更让我感受到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也从报中领略到昌黎众多书画人的风采,深受鼓舞。
此次展览内容丰富,风格迥异。因为自己不懂书法绘画,对专业的评论术语更是陌生。因此,只能欣赏各位老师的佳作,却不敢妄加评论。对于我们爱好者来说,唯有学习他们追求“真实、自然、平淡、永恒”的人生境界,“心向往之”。
本文不当之处,承蒙修改,深表谢意!
拜读,学习,点赞,拍手叫好!
非常高兴王校长能应邀投稿,如此佳作,书画报之极品也,通篇给人惠风和畅、余音缭绕的感觉。像您欣赏书画一样,我只能从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角度,欣赏学习您的佳作,如您不嫌,诚恳拜师学艺。
众人拾柴火焰高,愿我们共同关注书画报的发展,让昌黎的这份文化星星之火不息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