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在行之路上——赴南京行知小学考察学习体会
10月30日上午,我校组织教师前往南京行知小学考察学习。一天的时间匆匆而过,但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很多。
此次活动,我们从外观上参观了学校的环境布置,感受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听了杨瑞清校长的精彩报告。特别是杨校长的报告《走在行之路上创造精彩人生》让我的头脑受到了冲击,心灵受到了震撼。
从行知小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看出杨瑞清校长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他1981年从晓庄师范毕业时就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学陶师陶,到最偏僻最艰苦的农村去教书,让农民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他和同学李亮到了当时非常破旧的五里小学,也就是现在的行知小学。从最初的行知实验班到创建行知小学;从最初的破旧的平房到现在集行知幼儿园、行知小学、行知初中和行知实践基地为一体的新型乡村学校。杨校长经历了很多,也付出了常人所不能付出的东西。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让农民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杨校长几十年如一日,为着心中的理想奋斗着、努力着,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理想和抱负。当年,我们师范毕业的时候,也是雄心勃勃,满怀激情,怀揣理想,走向三尺讲台。可是那种激情也许只持续几年或是几个月,有几个师范生能像杨校长一样,为着理想不断奋斗着、努力着、学习着、奉献着?
在报告中,杨校长讲到赏识教育,讲到了对待孩子要有花苞心态,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说:“我们在欣赏花的时候,可能都喜欢那盛开的鲜花,而忽略了旁边的花苞,可是那些花苞盛开后可能会更漂亮更美丽。花开放的时间有早有迟,学生也是一样,那些学困生就像那些还没有开放的花苞,但最终他们会盛开的,也许会更会开的精彩。”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令人感动的哲理!听了这话以后,我想所有教师都应该知道怎样对待我们的学困生了:我们要学会赏识教育,学会爱孩子!
行知小学的校训是“还能更精彩”。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觉得太妙了,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对每个人看到这句话的人,都能够立刻让他们信心百倍、斗志昂扬!
漫步在行知小学的行之路上,沐浴着校园里浓浓的爱意。我对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学会赏识,就是学会了爱,就要懂得释放这些爱,把目标的设定更长远些,带领我们的孩子走向更大的成功。要立大志,做小事,立大志,做实事!希望所有走在教育路上老师们,能够创造精彩人生;祝愿教育苑里,百花开,每一朵,都精彩!
感谢杨瑞清校长!感谢行知之行!
第二篇:走在行之路上——赴南京行知小学考察学习体会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走在行之路上——赴南京行知小学考察学习体会
10月30日上午,我校组织教师前往南京行知小学考察学习。一天的时间匆匆而过,但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很多。
此次活动,我们从外观上参观了学校的环境布置,感受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听了杨瑞清校长的精彩报告。特别是杨校长的报告《走在行之路上
创造精彩人生》让我的头脑受到了冲击,心灵受到了震撼。
从行知小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看出杨瑞清校长是一个有远大理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想的人。他1981年从晓庄师范毕业时就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学陶师陶,到最偏僻最艰苦的农村去教书,让农民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他和同学李亮到了当时非常破旧的五里小学,也就是现在的行知小学。从最初的行知实验班到创建行知小学;从最初的破旧的平房到现在集行知幼儿园、行知小学、行知初中和行知实践基地为一体的新型乡村学校。杨校长经历了很多,也付出了常人所不能付出的东西。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让农民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杨校长几十年如一日,为着心中的理想奋斗着、努力着,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理想和抱负。当年,我们师范毕业的时候,也是雄心勃勃,满怀激情,怀揣理想,走向三尺讲台。可是那种激情也许只持续几年或是几个月,有几个师范生能像杨校长一样,为着理想不断奋斗着、努力着、学习着、奉献着?
在报告中,杨校长讲到赏识教育,讲到了对待孩子要有花苞心态,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说:“我们在欣赏花的时候,可能都喜欢那盛开的鲜花,而忽略了旁边的花苞,可是那些花苞盛开后可能会更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漂亮更美丽。花开放的时间有早有迟,学生也是一样,那些学困生就像那些还没有开放的花苞,但最终他们会盛开的,也许会更会开的精彩。”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令人感动的哲理!听了这话以后,我想所有教师都应该知道怎样对待我们的学困生了:我们要学会赏识教育,学会爱孩子!
行知小学的校训是“还能更精彩”。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觉得太妙了,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对每个人看到这句话的人,都能够立刻让他们信心百倍、斗志昂扬!
漫步在行知小学的行之路上,沐浴着校园里浓浓的爱意。我对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学会赏识,就是学会了爱,就要懂得释放这些爱,把目标的设定更长远些,带领我们的孩子走向更大的成功。要立大志,做小事,立大志,做实事!希望所有走在教育路上老师们,能够创造精彩人生;祝愿教育苑里,百花开,每一朵,都精彩!
感谢杨瑞清校长!感谢行知之行!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第三篇:走在行知路上
走在行知路上
南京实验国际学校小学一部 李茜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每当我们准备踏进校园时,都能看到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走在行知路上,前进着,向自己的目标迈进;走在行知路上,认真思考,不断反思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走在行知路上,谨记,身为教师的责任……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这条路上追寻着这位教育前辈的脚步思考教育问题,不断前进。
开学已经有四周的时间了,回首走过的这一小段路,有比较失败的地方,自然也有较为成功的地方。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必须理论联系实践。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语,想着自己在教学上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先生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非常重视。我们都能意识到创造力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也常常把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放在教学目标的第一位。但是,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启发儿童的创造力并使其从事创造工作呢?这里,首先先要解决一个问题:美术能用来做什么?在美育的概念里有这样的描述:学习美术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美育使学生在求真、向善、趋美的过程中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
实施美育的方法即美术课程的实施。美术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该如何起到这种作用呢?我记得教育实习时高一美术第一课是《培养审美的眼睛》,还有一课叫做《人间生活》。确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美,学会审美,最后能够创造美。寻找美,发现美,动手产生美正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学习民间美术便是实施启发创造力的一个有效手段。
新课改在其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提出:美术课程要让学生较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内涵,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由此可见,学习民间艺术的重要性。
民间美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它融会了先民的经验与智慧结晶的艺术,是属于民族的瑰宝。其源头一般被认为是远古的岩画、彩陶装饰画等原始艺术。
民间美术种类丰富。其作品中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作品多造型古朴夸张,色彩鲜明具有规律化,作品中既有工笔重彩之作,也有淡雅隽秀之作的特点,更使民间美术走向多样化的道路,从而产生了皮影、木偶、脸谱、刺绣、剪纸等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而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民间美术形式还把古代石刻线画、宗教版画、庙画、年画、灯屏画、建筑彩绘、扇面画、包括现代农民画、布贴画等在内的一切民间绘画形式也都纳入其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世界。
民间美术应用广泛。它不仅是独立的观赏性的艺术,其特有的纹样也常被作为环境、器物、服装等的装饰,从而成为附属性的装饰美术。像是陶瓷装饰、刺绣纹样、建筑装饰等就经常采用到民间绘画的语言或图案、来达到进行装饰的效果。
民间美术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民间美术的多学科渗透性。民间艺术作品中普遍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民族色彩,这种地域性、民族性与民间习俗相结合、便使之具有很强的艺术特点。它对于我们研究古代的地域文化、族群信仰等人文、历史方面的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学期,我校在五年级开展了剪纸艺术的教学活动,在启发学生创造力并使其从事创造工作方面,我选择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从剪纸的起源讲起,从学生们喜欢的封神榜开始,从公元1046年周武王的故事展开,之后展示剪纸艺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庙会里、商店街、节目背景、家居品甚至连动画片都有用剪纸艺术制作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拉近学生与艺术作品的距离。在一段时间的基本功练习后,尝试把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制作成剪纸作品,进一步进行设计创作,最后使自己创作的作品实用化。
二、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创造力这一观点,我认为,对于小学教育来说,这一方面确实应该被放在第一位的。毕加索曾经说过:“要让我像拉斐尔一样作画,我九岁的时候就能做到了,但是要我像儿童一样作画,我却要倾尽一生的经历。”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是无穷无尽的,天性本自然,这种能力是一生一次极其重要的,如果错过了,绝对不是一句“很可惜”就能表达的。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创造性地再现我们生活的世界和自己想象的世界的方法。在本学期四年级第一节美术课即《贺卡》的制作的教学中,我在课件中插入了各种表现形式,各种内容、各种材料的贺卡范例图片,并亲手制作了一张贺卡,本以为这样的教学设计足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亲手制作一张独一无二的贺卡。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提问及小组讨论,个人发表观点等方式了解到学生见到过或想到了众多内容、形式各异的贺卡作品,在欣赏范例时,也表达出自己喜欢的式样,一切的行为看起来似乎都非常顺利。但是,收上来的作业却让人大跌眼镜——几乎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都只是简单对折再加上少量文字做出了非常普通,几乎完全没有设计感的作品。我感到有点失望,但在之后的教学反思中检查到自己可能在作业布置时的关键点强调上还有不足之处。于是在第二次课《诱人的瓜果》时,我不仅丰富了课件和示范画的种类和数量,还准备了水果的实物进行展示,在作业布置时表明了创作范围是要画三种以上的水果,自己设定它摆放的位置。同学们各抒己见后,我又反复强调要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构思与喜好,并且进行个人辅导,帮助他找出自己画面的特色。一节课下来,收上来的作业总算差强人意,虽然还是有部分学生拘泥于模仿范画,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有进步的。“路漫漫其修远兮”,解放儿童创造力的道路任重道远,只有不懈地思考、研究与尝试才能往前走下去。
三、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先生强调了教师的示范性与终生学习的观点。为人师表,必须给学生做好榜样,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在生活中,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做人处事,要有小眼睛在看、在学的意识在里面。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意识与能力都很强,因此,一定要注意榜样的示范作用,在本学期的课堂准备中,我尝试将全册的作业都做了一遍,这样不仅能更加直观、更加有效的传达给学生们作业要求中构图方法等内容,同时也有助于我对本科教学的重难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能更加准确的预期到学生作业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但是,这其中也有很明显的不足之处,比如学生会刻意模仿示范画,降低了自身的创造意识与能力。而在自身学习方面自然也是丝毫不能松懈的,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检索非常便利,但是任何人只要停下学习的脚步,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没有一个人可以例外。作为教师,更是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教育能力,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更加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们。
我们走在行知路上,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也许会有许多遗憾;看看脚下的路,也许仍有许多困惑,但是,只要望向前方,追寻着陶行知先生的足迹,一步一步勇往直前,总会到达最想要去的远方。
第四篇:走在行知路上
走在行知路上,还有更精彩
——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2_年年会暨小学教育专业委员成立20周年
12月14-15日,“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2_年年会暨小学教育专业委员成立20周年”在泰州市姜堰区举行,来自全省各市区的陶友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活动。
14日下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铁军,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瑞清,姜堰区教育局局长武晓明等相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行知实验小学采用诗歌吟诵、经典诵读、歌舞表演等形式回顾了学校20年来坚持走行知之路,弘扬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等学陶师陶工作开展情况。
随后,代表们参观了行知实验小学和溱潼中心小学。在行知实验小学,代表们参观了散发着浓浓学陶气息的校园环境;观摩了创意无限的石头画、造型奇特的“衣装秀”、美轮美奂的剪纸、形态各异的航模展等班级特色活动;走进了有机蔬菜大棚、荷花鱼池、班级试验田等学生实践基地。在溱潼中心小学,大家先后参观了版画长廊、小院士植物园、心理健康辅导室、小院士驿站、阅读中心(小院士书吧、教师成长工作室、图书跳蚤市场)、艺术中心(版画课程基地、泥塑社团)、STEM中心(梦想教室、雏鹰科学院、机器人工作室)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泼灵动的学生让与会代表们纷纷点赞。
15日,王铁军教授作了《学习陶行知,做第一流的教育家》的专题讲座。王教授号召大家要坚定地以习近平主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陶行知,要以行知精神来学习陶行知的宏大理想和伟大人格,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老师,实现新时代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跨越。随后,陶研会理事单位代表围绕主题“创新教育的学习与实践”进行了大会交流。丹徒区西麓中心小学、扬州市花园小学、如东县双甸小学等3所学校分别作了《践行行知思想,锻造行知品格》《为每位孩子的终生幸福奠基》《耕读,让儿童行走在四季的歌吟里》等学陶报告。他们用精美的课件、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在特色文化建设上的探索。最后,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瑞清作了总结,同时分享了他的即将发表在《中国教育报》的学陶文章《走进新时代,还能更精彩》。
(执笔:柳国良)
第五篇:赴南京行知小学参观学习体会
赴南京行知小学参观学习体会
11月13日上午,我校组织教师前往南京行知小学考察学习。一天的时间匆匆而过,但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很多。
这次学习,我们不但从外观上认识了行知学校,还感受了学校的班级布置,校园文化等。听了杨瑞清校长那精彩报告---------《走在行知路上创造精彩人生》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
从行知小学的发展历程中,能看出杨瑞清校长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人,让我感受了他的人格魅力。他1981年从晓庄师范毕业时就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学陶师陶,到最偏僻最艰苦的农村去教书,让农民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他和同学李亮到了当时非常破旧的五里小学,也就是现在的行知小学。从最初的行知实验班到创建行知小学;从最初的破旧的平房到现在集行知幼儿园、行知小学、行知初中和行知实践基地为一体的新型乡村学校,杨校长经历了很多,也付出了常人所不能付出的东西。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让乡村孩子享受最优质教育。杨校长几十年如一日,为着心中的理想奋斗着、努力着,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在报告中,杨校长讲到赏识教育,讲到了对待孩子要有“花苞心态”,要“收回食指,翘起大拇指”,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听众。他说:“我们在欣赏花的时候,可能都喜欢那盛开的鲜花,而忽略了旁边的花苞,可是那些花苞盛开后可能会更漂亮更美丽。花开放的时间有早有迟,学生也是一样,那些学困生就像那些还没有开放的花苞,但最终他们会盛开的,也许会更会开的精彩。”“食指总是指向孩子的缺点,收回食指,多用大拇指,表扬鼓励孩子,他们幼小的心灵就少一伤害,多一份自信。”多么简单的道理,在这道理中蕴含着多少令人感动的哲理!听了这些话,我想我们所有教师都应该知道怎样对待我们的学困生了,那就是:花苞心态,才是真爱,花苞心态,缺点可爱,花苞心态,耐心等待,花苞心态,和谐时代。要学会赏识,让孩子也学会爱,让孩子们从博爱、自爱、真爱、到会爱。要尊重第一个学生,尊重孩子的人格,相信孩子的潜力,理解孩子的个性,激励孩子的优点,包容孩子的特点,提醒孩子的缺点。
走在行知小学的行之路上,沐浴着校园里浓浓的爱意。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学会赏识,学会爱,达成被爱:让每个生命成为爱的聚焦,引导施爱:让每个生命成为爱的源泉,启发自爱:让每个生命成为爱的堡垒。让班级成为爱的磁场,让家庭成为爱的港湾,让生命成为爱的化身。做为教育者的我要好好学习,学生才能天天向上。要立大志,做小事,立大志,做实事,立大志,做新事。让我们并肩走在教育路上,携手创造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