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植物学野外实习论文
走进华顶若曦的植物视觉
台州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未来
【摘要】天台山著名风景区,以华顶山为中心逡巡,海拔一千多米,土壤大部份是灰黑壤土,甚肥沃,森林苍郁秀丽。全年雨量充沛,气候湿润,适合植物生长。本文主要通过对天台山的概况,观赏植物的种类,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来展现天台观赏植物的保护现状,它带来的视觉效益,和野生观赏植物的可持续利用方式。
【关键词】天台山 观赏植物 生长 气候 发展趋势
XU Xu-nan(College of life science, Taizhou university)
Into the Tiantai, enjoy the plant vision
Abstract:Tiantai famous scenic spot, in Huading mountain top as the center,at an altitude of more than 1,000 meters, most of the soil is very rich, the ash black loam and verdant beauty forests.Annual rainfall is abundant, humid climate, suitable for plant growth.In this paper, the situation of tiantai ornamental plants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were reviewed, to show the tiantai ornamental plants, it brings to protect the benefit of vision, and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he wild ornamental plants..Key words:Tiantai MountainOrnamental plantsplants growclimatedevelopment tendency
这次野外实习,有幸能在天台华顶天台山漫延一个星期的恬静之旅。天台的植物及风景,很多很多,可是因为学业的牵绊,对于风景,大抵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忆。但是在为期一个星期的时节里,还是真切感受到一些植物的愉人眼眸,那些美好。
一、写在最前
天台山的自然概况
天台山属浙东丘陵山地,是中生代开始隆起的断块山,系武夷山仙霞岭中支由南向北延伸而来,主要为花岗岩侵蚀体构成。主峰华顶山(29°15′N、121°06′E),海拔1098m,天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8℃,一月份平均5.1℃,七月份平均28.5℃,极端最低—9.1℃(1967.12.30),极端最高41.7℃(1961.7.23),年无霜期平均232天,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光能充裕。由于水热条件好,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保存了一定面积较为完好的森林植被,植物多样性丰富。
二、天台山观赏植物及分布特征
观赏植物指专门培植来供观赏的植物,一般都有美丽的花或形态比较奇异。天台山的观赏植物非常的丰富。其中包括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蕨类植物等等。这些植被大多成垂直地带性分布。由于天台山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层间植物丰富,有藤本植物,寄生植物等,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观赏植物。
2.1华顶杜鹃在海拔700~950米的华顶,华顶杜鹃艳丽并娇柔着。像华顶山上这样成百亩连片分布的杜鹃,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华顶杜鹃生在千米高山之上。近年名声逐渐远播,引来了如潮的观花人,但也常有不辞辛劳却错过花期的,空留遗憾在山中。于是,有心人试图将其引种山下,可又总“有心栽花花不开”。不过,即使引种成功,也不见得就有华顶开出的情趣。山下国清寺里就曾有过一棵成活的华顶杜鹃,但很少开花,活得甚为艰辛孤寂,早已没有了华顶山上鲜活的生命力。花也有故土啊!况且,在山下赏花,缺少了群山作背景,松柏作陪衬,也就失去了华顶观花的那份诗意。
2.2金钱松人工林 华顶山有一片保存较为完整的金钱松人工林,林相整齐,生长旺盛,金钱松为我国特有珍贵用材兼观赏树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 本树为珍贵的观赏树木之一,与南洋杉、雪松、日本金松和巨杉合称为世界五大公园树种。金钱松体形高大,树干端直,入秋叶变为金黄色极为美丽。可孤植或丛植。幽静的金钱松林也是华顶一大风景线。
2.3云锦杜鹃在800~900米的海拔处,云锦杜鹃华丽成林。每年5月间,进入华顶景区,云锦杜鹃在路边、道旁、岩上、林间、坡地上,星星点点,丛丛簇簇,漫山遍野,似彩云洒落,主要成林分三大处,各有特色。归云洞前千树簇拥,花海一片;东茅蓬药师庵则独自伫立,或姐妹相处;拜经台附近却三五成群,丛丛簇簇,姿态万千。
2.4其他 天台山植被类型有灌丛、亚热带竹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各自分布着不同的植物。有七子花林地、黄山松林、竹林地等等。海拔8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里,有香果树、七子花、四照花等观赏性植物。还有林相齐整的竹林地成片的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下的山坡及山腹。
三、观赏植物保护和资源开发对策
浙江天台山作为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而华顶峰做为其主峰,为国家森林公园。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丰富的观赏植物更应被挖掘开发利用。因此,对野生观赏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为园林绿化者提供参考。
3.1加强野生物种的保护力度
对于观赏性植物,难免会有爱花者采之,应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深化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政府也应出台系列政策,保护野生观赏性植物。
3.2引种驯化和野生资源发掘并重
野生物种的发掘总是有限的,对于市场需求量大的物种,应在发掘开发的同时进行人工栽培,以满足广大的市场需求。
3.3统筹观赏效益和经济效益
开发旅游资源,进一步提高天台华顶的知名度,在保护野生物种资源的同时,做到经济效益和观赏效益想结合。为华顶观赏植物资源最为适宜的发掘开发。结束语
此次华顶天台之行,美好的天台,留给我太多的感动和震撼。全班同学都很认真努力。此次野外实习,带领我们的陈模舜、蒋明、边才苗、潘志祥老师等,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参考文献:
[1] 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浙江植物志[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Compilers of flora Zhejiang.Flora of Zhejiang[M].Hangzhou;Zhe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
[2]周云龙等.植物生物学(第二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ZHOU Yun-long.Plant biology(The second edition)[M].Higher education press
[3] 陈模舜.天台山植物种资源[M],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CHEN Mo-shun.The plants resources in Tiantai[M].College of life science, Taizhou University
[4] 曾汉元,丁炳扬,方 腾.浙江天台山华顶杜鹃的群落学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2_, 28(6):686~691
ZHENG Han-yuan, DING Bing-yang, FANG Teng.A study on community ecology of Rhododendron huadingense population in the Tiantai Mountains in Zhejiang Province[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Edition),202_,28(6):686~691
[5] 金明龙、张韶文.浙江新昌县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_, 32(2):220~224
JIN Ming-long,ZHANG Shao-wen.Wild ornamental plant resources in Xinchang, Zhejiang[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Edition),202_,32(2):220~224
[6]金则新.浙江天台山七子花群落研究[J],生态学报,1998,18(2):127~132
JIN Ze-xin.A study on Heptacodium Miconioides community in the Tiantai Mountains of Zhejiang Province[J].Acta Ecologica Sinica,1998,18(2):127~132
第二篇:222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
大学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前言:
通过一年植物学的学习,我们学到并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为了让理论联系实际,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和深化,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而实践永远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我们既能够很快的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使理论与实践想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又能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植物,提高分析的中和能力。还能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植物教学和科研打下初步的基础。这此野外实习不仅是我们接近植物,了解植物的一次机会,而且也是我们磨练自己,增强团队精神的机会,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并没有太多的接触机会,而这次实习中我们每个组的同学不仅一起学习,一起吃饭,还一起爬山涉水,让我们的友谊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深。202_年7月2日下午,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向目的地出发。
一、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1、通过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结合。
2、学习懂得用科学方法观察和研究植物。
3、初步掌握植物的采集、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合作精神。且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5、得到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6、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植物形态学术语。
7、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扩大和丰富了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8、学会了观察、解剖、描述和采集、压制、制作标本以及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等,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学会了鉴定植物的方法。
9、通过实习,了解常见的植被和群落类型,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变异、分布与环境的关系,加强我们对植物与环境之间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意识到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10、使我们受到从事植物生物学、尤其是分类学研究和野外工作的初步训练,培养独立
工作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二、实习时间
202_年7月3日——202_年7月5日
三、实习地点
贵州省兴义七舍 白龙山 岩峰洞
四、关于实习地点的介绍: 七舍镇
七舍镇位于兴义市西南部,距市区32公里,国土面积116.6平方公里,辖2个办事处6个行政村113个村民组5199户21400人。
“七舍”作为地名最早见于民国21年,当年划分区乡镇,县政府将七舍划为第四区;民国30年,调整区乡,成立七舍区,辖捧乍镇和发玉、佳克、龙场、田湾乡;民国34年,裁撤区署,七舍乡辖10堡82甲;1953年,七舍属于捧乍区;1956年,恢复七舍区,辖七舍、松毛坪等7乡;1958年,七舍区改为七舍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区乡镇,七舍区含七舍、革上等5个乡;1992年撤并建,组建七舍镇,一直延续到现在。
对于七舍的地名来源,民间众说纷纭:一说是明朝洪武年间,这里最早搬来刘、朱、邓、严(郭)、刘、王7大汉族姓氏。因为建有7栋房子,所以当地土著居民便把汉族定居的地方称为“七舍”(认为七舍即7大姓氏或7栋房子)。一说是调北征南期间,南路(黄草坝通往广西的捧乍段茶马古道)土地资源成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争夺对象。双方为了抢占地盘,少数民族用草打结为界,汉族立石为界。少数民族的地界相对不牢靠,他们的土地逐渐被汉族占领。后来,刘、朱、邓、严(郭)、刘、王等七姓成为地主,村寨逐渐向外扩张,少数民族被挤兑到新寨塘(现青菜塘),汉族和少数民族积怨很深,两寨人经常在外出交易途中发生冲突。南路人为了化解矛盾,自行在南路交易,并按照“阴阳刑德有七舍”的古训取名为“七舍”。
据笔者所知,“舍”可以是姓氏;可以用作谦词(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或量词。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叫“一舍”。此外,“舍”还有“取舍,居住、休息”等注解。我们将七舍理解为“放弃多次”、“二百一十里”,或是说七舍和革上是彝语谐音,均有理由。
七舍镇夏凉冬冷,多雨多雾,气候温润,黔西南州海拔最高的白龙山在七舍境内,是兴义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七舍高原花草盈野,云山雾海,水碧川媚,全镇集中着16个杜鹃花品种,共10000余亩,沿白龙山脉一线盛开约10平方公里,是黔西南唯一集中规模,极具观赏性的杜鹃花海;有规模茶园202_亩,零星茶园3000亩。革上村有古茶树近200株,成林成片生长约160株,其中树高5米以上、冠幅12平方米以上的30余株,树高4米以上、冠幅7平方米以上的70余株。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被当地人称为“茶王”的一株,树龄在1000年以上,其树身高10.5米,冠幅28平方米以上。
镇内森林覆盖率达48%以上,植被保存完好且多为原始生态灌木林,林中动、植物物种众多;镇区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旅游景点连成一线,“龙山生态旅游区”、“岩峰洞休闲景区”、“沙子母古城垣遗址”、“白龙山原始森林野游区”等具有极高的生态旅游开发潜力。
全镇以烤烟为支柱,油菜、马铃薯、萝卜、核桃、松籽、畜牧、茶叶等为补充,构成了农村多元经济的农业产业。近年来,七舍镇大力发展烤烟和茶叶支柱产业,年种植烤烟10000余亩,收购烟叶300余万斤,实现烟叶税300余万元;已有规模茶园202_亩,零星茶园3000亩,加上老茶园改造后,将形成10000亩的茶叶种植基地。今后,七舍镇将围绕“夯基础,强产业,建生态,促旅游”的既定思路,变特色优势为经济优势,大胆突破,强势推进,坚持不懈地抓以水、电、路、气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抓以“烟、茶、畜、果”为重点的产业培育,抓以白龙山脉原始生态保护为重点的水源地生态建设,抓以杜鹃花为主的高原观光旅游开发。
五、实习内容
1、注意事项
出发之前老师告诉大家野外实习的注意事项。实习地点是贵州兴义七舍镇的白龙山、岩峰洞等,老师还和我们说明了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并对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时间内容安排。
2、具体行程
(1)202_年7月2日是植物学野外实习启程的日子,下午5点半出发,晚上7点半左右抵达目的地——七舍中学。第一天没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休息为明天做好充分准备。
(2)202_年7月3日是我们开始实习的第一天,实习地带是岩峰洞。我们7点准时出发,边登山边采标本边听老师讲解。天气晴朗,但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的互相帮助下,大家都显得很有精神。每个人都采集到了不少的特有植物,于下午5点回到七舍中学。晚饭后7点我们开始压标本,10点基本完成。这天虽然很累,但是在大家的相互鼓励之下我们终于完成了第一天的任务。
(3)7月4日我们到了白龙山。早上吃了早餐,备好干粮,7点半出发,到梵净山东大门买票。大家进去先坐观光车过了一段,到了观光车站,我们徒步去面对那九千步台阶。因为景区不许采摘植物,于是老师一路走着教我们认识周边的植物。当天我们还参观了梵净山景区的红云金顶,蘑菇石等景点,景色很美。最后我们拖着极度疲惫的身体,从勤俭节约出发,放弃坐缆车下山,谁知道下山比上山还难,但是大家还是团结互助,终于在最后一批观光车回去之时,赶到了观光车停靠点。回来后翻了标本,吃了晚饭回房休息了。
(4)5月24日又是我们采标本的日子,由于昨天太累了,早上就没有活动了,我们10点起来吃了中午饭,大家翻了一会儿标本,再休息了会儿,于12点坐上车,从我们住处黑湾河出发,经梵净山环道走了10公里后,下车后我们沿着小河和道路往回采标本。大家相互交流着所见到的植物,有说有笑的采着标本回来,因为我们体会到学习的愉快。于下午2点回到了旅馆,洗漱完毕,吃了饭,休息了一两个小时后,晚上7点时,又开始了压标本。老师边给我们讲解,我们边制作标本和认识植物科属名,让我们在疲劳之中又找到了快乐。
(5)5月25日我们结束梵净山之旅,于是奔往施秉云台山,大家早上起来,收拾好行李,吃了早餐,于9点时坐车离开了达四日之久的黑湾河。又是一路奔波,于下午3点左右到了施秉县城,在馨悦宾馆住下了。因为大家都累了,就没有安排行程了,大家翻了一会儿标本,就都回到房间休息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此与敬爱的骆强老师汇合了。
(6)5月26日是我们去云台山的日子,同样早上起来,大家吃了早餐,买了干粮。于9点时坐车去云台山景区,9点半我们到了景区门口,买了票,大家就上山了。我们一边走一边听老师讲解,并采集植物标本,中午在凉风洞休息吃东西。接着我们继续走,于下午3点回到景区门口,坐车回到宾馆近4点了,把标本压完已是晚上了,大家各自吃了饭就休息。
(7)5月27日是我们回来的日子,早上6点就起来翻了标本,吃了早餐就坐车往回走了。我们于7点回到了毕节学院,圆满完成了我们今年的野外实习之旅。其余时间实验室整理标本。
六、其他
实习所需工具:
枝剪,号牌,采集袋,标本纸(吸水草纸)、标本夹,绳子,采集记录本,铲子,笔记本,铅笔,放大镜,雨具等物品。
实习的组织与纪律:
实习时必须严格遵守纪律,不迟到早退或脱离小组单独行动,按照老师的要求统一行动,采集制作标本。
七、标本的采集
标本的采集是我们植物实习的一个很重要内容,既考我们的专业知识,又考我们的动手
能力,更考我们的观察能力,下面是植物标本的几种采集方法:
(1)木本植物的采集——木本植物一般是指乔木、灌木或木质藤本植物而言,采集时要选择生长正常无病无害的植株为采集对象,并在这植株上选择有代象,并在这植株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小枝作为标本。所才标本一般要带有叶、花或果实。采集时用枝剪不能用手折,以保持标本的美观与完整。所采标本大小要适中。
(2)草本植物的采集——高大的草本植物的采集方法一般与木本植物相同,但较小的植株除了采集它的叶、花、果各部分之外,必要时采集它的地下部分,如根茎、匍匐茎和根系等,尽量挖取。因为有时候地下部分是我们辨别分类的重要依据。
(3)雌雄异株的植株应分别采集雌株和雄株
(4)采集标本份数一般要2-3份。
标本的记录应包含:采集号、采集地点、生态环境、株高,形态记录,实名记录和用途记录等内容。
八、标本的压制
我们一般是制作蜡叶标本,主要有下面的操作步骤:
(1)整理标本——把标本上多余无用的密迭枝叶疏剪去一部分,免得遮盖 花果。
(2)编号——把采集的同种植物编同一号数,所编的号数要与野外采集记录号数一致。
(3)压制——我们用木质的夹板来压,在底板铺上一层厚的草纸,将整理的标本平放于草纸上并展平,正反叶弄好,然后盖上草纸。大的花果要用厚一点的草纸。压制时要将标本的首尾互相调换,使木夹内的标本和草纸整齐平坦,重叠到一定高度时,即用绳子将木夹捆住。
(4)换纸——新压的标本每天换纸一次,以后隔三四天换一次。初换纸时必须将覆压的纸条、折叠的叶子和花小心张开。这是压制的关键。在换纸的过程中,如发现花果脱落须将其放入纸袋中与标本压在一起,并在纸袋外面写上与标本相同的号数,以免混乱。
九.实习心得体会
在这短短的几天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和制作标本的全过程,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
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的探索学习方法。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压制标本的过程。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比如两色瓦韦和瓦韦大体看上去就很像,很多同学在辨别这两种植物的时候就发生了困难。我们只要看看叶背面主脉上是否有鳞片或鳞片的多少就很容易辨认的了:两色瓦韦叶下面沿主脉有鳞片,而瓦韦很少有或下面偶尔有一、二鳞片。而且我们亲眼看到了百合科、毛茛科等各科属的代表性植物,如百合、毛茛、升麻等。有的同学还采集的了生长条件极为苛刻的大叶藓。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去了武陵山主峰梵净山的红云金顶、蘑菇石等著名风景名胜点,山色秀丽,风景怡人,我们看到了很多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花草树木,有些花开得特别艳丽、有些果长得很奇特、每当这时同学们就特别高兴、问题也特别多。这很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还扩大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在施秉云台山景区,我们看到了几个才能环抱的黄山松,在此棵黄山松对面是五指山景点,五指山在云雾的环绕之下,露出五个指头,给人一种不是仙境胜似仙境的感觉。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新奇与壮美,也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我们在实习中也遇到过困难,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是在不断的努力后,找到了更多的实习方法,也得到了很多的实习经验,大二的第二学期还有动物学实习,有了这次的实习经验,我相信,到那时我会做的更好!
第三篇: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记得在大二刚开学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说在大三第一学期要进行野外实习,从那时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认为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实习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兴奋与期待中我们踏上了旅途。真正实习时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难的多。爬山时要穿上长衫长裤,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虽叫苦连天,大家在野外实习时却丝毫都没有马虎。每到一个实习地点,大家就先认真采集植物,然后见到不认识或听不清楚的就拉着老师问个不停,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把老师都问到烦了也不肯停下来。在这洒满汗水的实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许多,觉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2.通过观察、解剖、描述和采集、压制、制作标本以及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等,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学会鉴定植物的方法。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3.通过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进一步培养独立能力。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对知识的探索及追求。
4.了解常见的植被和群落类型,加强学生对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培养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短短的几天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和制作标本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19号 动员大会
曹老师在大会上讲述了实习的时间和具体安排,野外实习的注意事项以及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的方法。说明了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21号 上午从学校出发到南岳树木园实习基地。下午三点集合在南岳树木园附近,采集标本,认识植物,晚上研制标本和复习。标本的采集要讲究技巧,必须要有花或有果的、叶子较完整的、长势相对较好的植物才有价值。标本采集回来必须及时进行压制。压制时全小组都参与,这样有利于大家都掌握压制方法。压制时除了要注意叶子要翻平之外,还要注意叶子应该要有正、反两面。压制完之后的头三天要每天都换纸,之后可以隔
一、两天再换,直到压干为止。
22号 上午在南岳树木园裸子植物区进行认种并采集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压制标本和复习。
23日 上午八点三十在基地集合爬祝融峰。中午在祝融峰顶认种并采集标本。然后原路返回,晚上压制标本。
24号 上午在南岳树木园桎木潭认种及采集标本,中午压制标本,下午乘车返校。
29号 上午老师讲述标本干燥后装订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整天在实验室进行标本合纸装帧。
30号 上午进行标本鉴定和评比。比较各组的标本优异情况。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压制标本的过程。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我们亲眼看到了百合科、壳斗科等各科属的代表性植物,如野百合、锥栗等。有的同学还采集的了有药用价值的何首乌及杠板归。
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工具书的查阅,我们基本上认识了南岳树木园的植物,并深入了解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其植物的科属、种名如下:(1)罗汉松科:罗汉松,长叶竹柏,竹柏。(2)木兰科:金叶含笑,深山含笑,厚朴,鹅掌楸,玉兰,木莲,观光木(3)壳斗科:锥栗,多脉青冈,包石栎。(4)大戟科:重阳木
算盘子,乌桕,腊梅,青灰叶下珠(5)槭树科:盐肤木,五裂槭,红枫,青榨槭(6)山茶科: 山茶 粗毛十笔木
木荷
(7)苏木科
绒毛皂荚,任木,紫荆。(8)茜草科:鸡矢藤,毛叶鸡矢藤,六月雪。(9)樟科:云南樟,香樟,油樟,黄樟,香粉叶。衫科:水松,水衫,北美红杉,落羽杉。(10)菊科:千里光,飞蓬。
罂粟科:博落回。
锦葵科:木芙蓉,木槿。
在这四天的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以便于我更好的运用课本上学的知识,能够分清日常所见的植物。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学会了用实践检验真理的科学探索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去了南岳衡山著名的风景区,山色秀丽,风景怡人,我们看到了很多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花草树木,有些花开得特别艳丽、有些果长得很奇特、每当这时同学们就特别高兴、问题也特别多。这很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还扩大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站在祝融峰顶俯瞰整个衡山看到的人间仙境。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新奇与壮美,也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由此我产生了自己更要努力奋斗,以便于以后更好的游览各地的自然景区。
因为我们选的地方差不多都在野外,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这次实习也很考验大家的体力和意志力。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又苦又热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中大家忙中偷乐,有说有笑,实习的道路上不仅留下了同学们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当然还有很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这一次实习已经归来了,我们在实习中也遇到过困难,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是在我不断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实习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实习经验,不过在野外有的时候怕怕的,真的是有点发怵,不过我都克服了。
第四篇:植物学野外实习大纲
一、实习目的
野外实习是植物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运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植物世界,加深、补充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植物学的野外实习包括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实习成绩单列入学生成绩档案。
二、实习时间安排
植物学的野外实习时间,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五六月份期间进行,时间两周。
三、实习基地
天目山、大别山、黄山、连云港等地,选其一至二个基地进行安排。
四、实习内容:
1、蕨类植物
⑴石杉科:蛇足石杉;⑵石松科;石松;⑶卷柏科:江南卷柏、伏地卷柏、卷柏、翠云草;⑷木贼科:节节草;⑸阴地蕨科:华东阴地蕨,阴地蕨;⑹紫萁科:紫萁;⑺里百科:芒萁;⑻海金沙科:海金沙;⑼蕨科:蕨;⑽凤尾蕨科:井栏边草;⑾铁线蕨科:铁线蕨;⑿裸子蕨科、凤丫蕨;⒀书带蕨科:书带蕨;⒁蹄盖蕨科:华东蹄盖蕨;⒂金星蕨科:针蕨;⒃乌毛蕨科:狗脊蕨等
2、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⑴苏铁科:苏铁⑵银杏科:银杏;⑶松科:马尾松、金钱松;⑷杉科:水杉,杉木;⑸柏科:柏木、刺柏,圆柏、福建柏;⑹罗汉松科:罗汉松;⑺三尖杉科:三尖杉,粗榧 被子植物
(1)三百草科:蕺菜;(2)杨柳科:响叶杨、垂柳、旱柳;(3)胡桃科:山核桃、化香、枫杨;(4)壳斗科:青冈栗、茅栗、甜槠、白栎;(5)榆科:朴树、榉树;(6)桑科:构树、柘树、律草、鸡桑;(7)荨麻科:糯米团、三角冷水花;(8)檀香科:百蕊草;(9)马兜铃科:马兜铃、细辛;(10)蓼科:金线草、荞麦、篇蓄、何首乌、杠板归、酸模、羊蹄;(11)藜科:藜;(12)苋科:牛膝、青箱、刺苋;(13)马齿苋科:马齿苋;(14)石竹科:球序卷耳、牛繁缕;(15)毛茛科:毛茛、猫爪草、铁线莲、女萎;(16)木通科:木通、三叶木通;(17)小檗科:南天竹、安徽小檗;(18)防已科:木防已、防已、千金藤;(19)木兰科:鹅掌揪、玉兰;(20)樟科:樟树、乌药、山胡椒、紫楠;(21)罂粟科:博落回;(22)十字花科:荠菜、碎米荠、北美独行菜;(23)景天科:费菜、轮叶八宝、垂盆草;(24)虎耳草科:落新妇、虎耳草;(25)金缕梅科:枫香、继木、牛鼻栓;(26)蔷薇科:龙芽草、桃、野山楂、石楠、野蔷薇、茅莓、蛇莓、野珠兰;(27)豆科合欢、皂荚、黄檀、胡枝子、葛藤、巢菜(大小);(28)龙牛儿苗科:野老鹳草;(29)芸香科:竹叶椒;(30)苦木科:臭椿;(31)楝科:楝树、香椿;(32)大戟科:泽漆、乌桕;(33)漆树科:黄连木、盐肤木;(34)槭树科:三角枫、临安槭、茶条槭;(35)鼠李科:枳具、冻绿;(36)葡萄科:白蔹、乌蔹莓、爬山虎;(37)猕猴桃科:猕猴桃;(38)山茶科:茶、红淡比;(39)堇菜科:心叶堇菜、毛果堇菜;(40)胡秃子科:胡秃子、木半夏;(41)五加科:葱木、刺楸、五加;(42)伞形科:鸭儿芹、窃衣、野胡萝卜;(43)杜鹃花科:满山红、羊踯躅;(44)报春花科:过路黄、珍珠菜;(45)山矾科:白檀、山矾;(46)木犀科:女贞、小蜡树、桂花;(47)夹竹桃科:络石;(48)马鞭草科:臭牡丹、大青、牡荆;(49)唇形科:风轮菜、野芝麻、益母草、紫苏、活血丹、夏枯草;(50)茄科:枸杞、白英、龙葵;(51)玄参科:通泉草、弹刀子菜;(52)车前科:车前;(53)茜草科:虎刺、四叶律、猪殃殃、桤子、茜草、鸡屎藤;(54)忍冬科:金银花、接骨木、接骨草、荚迷;(55)葫芦科:绞股兰、南赤爬;(56)桔梗科:桔梗、羊乳、沙参;(57)菊科:苍耳、艾蒿、天名精、一年蓬、东风菜、马兰、薄儿根、千里光、蒲公英;(58)禾本科:看麦娘、雀麦、白茅、箬竹、五节芒;(59)灯心草科:灯心草;(60)百合科:牛尾菜、菝葜、玉竹、油点草;(61)兰科:白及
五、实习方法和要求
①学习在野外识别不同生态环境下野生植物的方法与鉴定方法。②学习对各类群植物生态观察、标本采集与制作方法。
③整理、分析、归纳实习的观察记录,写出专题作业或报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的科研与写论文的能力。
六、实习所需资料器材
标本夹、吸水纸(草纸)、广口瓶、枝剪、镊子、螺丝刀、放大镜、海拔仪、《安徽植物志》、《江苏植物志》等。
第五篇: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班级:生科二班
姓名:×××
学号:20110513×××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指导教师:刘艳、杨永清、何海
植物学野外实习不仅扩大和巩固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多的认识自然界中植物的多样性,激发对植物学的兴趣。利用野外实习,我们得以将课堂上所学的分类原理与活材料相对应,使这些抽象的原理具体化,提高了我们鉴别植物的能力。我在第二小组,与何海老师一起“最早出发,最晚回来”,锻炼的不仅是鉴别能力,还包括身体素质。实验目的:
1、熟悉植物野外的生存环境,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巩固和加强课堂知识内容,观察、比较、分析植物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植物,探讨各大类群植物的形态特征。
3、学会使用植物检索表,掌握一般的的植物分类的理论基础。能通过检索表认识查找植物,并掌握常见植物的科、属类别。
4、通过野外实习,学会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自己动手做标本,初步学会和掌握做标本的方法、步骤,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
5、认识缙云山植物的特征,了解缙云山植物的形态特征及植物分布类型。
我将以中华里白(Diplopterygium chinense)和菝葜(Smilax china)的为例,描述鉴定的过程。
中华里白(Diplopterygium chinense)
缙云山上有大量的中华里白。其叶长大下垂,常大片覆于林间空地或岩边向阳面,十分美丽壮观。里白属植物检索表 班级:生科二班
姓名:×××
学号:20110513×××.小羽片基部具明显的短柄;柄长3~4 mm ⋯⋯⋯⋯⋯⋯⋯⋯⋯⋯⋯⋯⋯⋯⋯⋯⋯⋯⋯⋯⋯⋯⋯⋯⋯⋯⋯⋯⋯⋯⋯⋯⋯⋯⋯⋯⋯⋯⋯⋯⋯⋯⋯⋯⋯⋯⋯⋯⋯⋯⋯⋯⋯⋯⋯⋯⋯⋯⋯⋯1.阔片里白Diplopterygium blotianum 1.小羽片基部无柄。.羽轴和小羽轴上密被鳞片。3.叶纸质;叶柄、羽轴和小羽轴被褐色鳞片和星状毛;小羽片宽22~24 mm;孢子囊群和脉裸露⋯⋯⋯⋯⋯⋯⋯⋯⋯⋯⋯⋯⋯⋯⋯⋯⋯ 2.中华里白Diplopterygium chinense 3.叶近革质;叶柄、羽轴和小羽轴密被红棕色鳞片和星状毛;小羽片宽10~12 mm;孢子囊群和脉多少为红棕色毛覆盖⋯⋯⋯⋯⋯⋯⋯⋯⋯⋯⋯⋯⋯⋯⋯⋯⋯⋯⋯⋯⋯⋯⋯⋯⋯⋯⋯⋯⋯⋯⋯⋯⋯⋯⋯⋯⋯⋯⋯⋯⋯⋯⋯⋯⋯⋯⋯⋯⋯⋯⋯⋯⋯⋯⋯⋯⋯⋯⋯⋯⋯⋯⋯⋯⋯ 3.厚毛里白Diplopterygium rufum 2.羽轴和小羽轴上无鳞片, 有时被稀疏的星状毛。4.末回裂片斜展。.叶3 回羽状, 小羽片参差不齐, 2 回小羽片全缘、羽状深裂或全裂 ⋯⋯⋯⋯⋯⋯⋯⋯⋯⋯⋯⋯⋯⋯⋯⋯⋯⋯⋯⋯⋯⋯⋯⋯⋯⋯⋯⋯⋯⋯⋯⋯ 4.参差里白Diplopterygium irregulare 5.叶2 回羽状, 小羽片整齐, 2 回小羽片(末回小羽片)全缘。.小羽片全裂, 宽15~25 mm, 有光泽;裂片25~40 对⋯⋯⋯⋯⋯⋯⋯⋯⋯⋯⋯⋯⋯⋯⋯⋯⋯⋯⋯⋯⋯⋯⋯⋯⋯⋯⋯⋯⋯⋯⋯⋯⋯⋯⋯⋯⋯⋯⋯⋯⋯⋯⋯ 5.光里白Diplopterygium laevissimum 6.小羽片羽状深裂, 宽30~40 mm;裂片60~70 对⋯⋯⋯⋯⋯⋯⋯⋯⋯⋯⋯⋯⋯⋯⋯⋯⋯⋯⋯⋯⋯⋯⋯⋯⋯⋯⋯⋯⋯⋯⋯⋯⋯⋯⋯⋯⋯⋯⋯⋯⋯⋯⋯⋯⋯⋯⋯ 6.广东里白Diplopterygium cantonense 4.末回裂片水平或近水平伸出。.羽片和小羽片较小;小羽片11~17×1.5~2.5 cm;裂片背面细脉10~11 对⋯⋯⋯⋯⋯⋯⋯⋯⋯⋯⋯⋯⋯⋯⋯⋯⋯⋯⋯⋯⋯⋯⋯⋯⋯⋯⋯⋯⋯⋯⋯ 7.里白Diplopterygium glaucum 7.羽片和小羽片较大;小羽片15~22×2.4~4 cm;裂片背面细脉多于15 对.裂片近革质;小羽片背面苍白色⋯⋯⋯⋯⋯⋯⋯⋯⋯⋯⋯⋯⋯⋯⋯⋯⋯⋯⋯⋯⋯⋯⋯⋯⋯⋯⋯⋯⋯⋯⋯⋯⋯⋯⋯⋯⋯⋯⋯⋯⋯⋯⋯⋯⋯⋯⋯⋯⋯⋯⋯⋯⋯⋯⋯⋯⋯⋯⋯⋯⋯⋯⋯⋯⋯8.大里白Diplopterygium giganteum 8.裂片膜质;小羽片背面绿色⋯⋯9.绿里白Diplopterygium maximum
观察到的形态特点:成熟之珠高达2~3m,根茎粗壮,横卧,分株繁殖。叶片长披针形,叶色浓绿,常两片叶对生,叶柄、叶轴均密被狭卵形鳞片。叶柄长达1m,由柄端的芽生出1对二回羽状深裂的张开大羽片,第二年,两羽片间的顶芽再生出1对羽片,翌年并可再次生出羽片。羽片长80~120cm或更长,成长后下垂,二回羽片40~50对,互生,线状披针形;坚纸质,背面灰绿色或略带白粉。
根据其特征我们可以鉴定出它是里百科里白属的中华里白。缙云山上不仅有大量的中华里白,还有很多的里白,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里白没有鳞毛(我们都简称“没有毛”)班级:生科二班
姓名:×××
学号:20110513×××
菝葜(Smilax china)
常绿攀缘状木质藤本,根茎横走地中,呈不规则的弯曲,肥厚,质硬,其上疏生须根,茎硬,节处弯曲,长0.7~2米以上,有倒生或平出的疏刺。叶互生,革质,圆形或广椭圆形,叶片长5~7cm(厘米),宽2.5~5cm(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或阔楔形,有时近心脏形,3~5脉,有柄,全缘,背面绿色,叶柄长4~5mm(毫米),沿叶柄下部两侧扩大成翼状,托叶线形或成卷须状。花单性异株,黄绿色,腋生伞形花序,花萼3枚,花瓣3片,雄蕊6枚,雌花花被与雄花相同,退化雄蕊成丝状,子房上位,3室。浆果球形,熟时红色。
根据其特征我们可以鉴定出它是菝契科菝契属的菝葜。缙云山也存在很多的肖菝葜,他们的主要区别则表现在叶的大小和革质化程度上。感悟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和老师认真的讲解,我们已经能够辨认出很多植物了,虽然不一定能准确的说出某某植物的特点,但是起码的名称和科属,我们已经能够辨认出来。此次的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开拓了眼界,更让我们对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我对植物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与此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也充分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在实习过程中老师的谆谆教诲,以及同大家的细心交流,更加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谊。相信这次实习一定会成为我们大家在大学生活中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202_级生科二班 姓名:××× 学号:201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