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参观西柏坡有感(定稿)

参观西柏坡有感(定稿)



第一篇:参观西柏坡有感(定稿)

参观西柏坡有感

西柏坡,太行东麓、滹沱河畔一个很普通的小山村,但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这个小山村发出了一个全中国最响亮的声音: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这里,毛主席和党中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的诞生做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要求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两个“务必”为主要内容的西柏坡艰苦奋斗精神,成为我党和全国人民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近日机关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西柏坡接受红色教育,重温入党誓词。在西柏坡简陋的农家小院里,有革命领导人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的感人故事。在旧址中领袖当年简朴的住室和清一色的被褥,昭示着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事业的执着忠诚。我们这些出生于和平时期的一代,没有经历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体会不到革命的艰苦,但我们不能忘了中国革命走过的坎坷曲折历程,不能忘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全国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而抛头颅、洒热血所作的牺牲,我们应该记住历史,记住它的经验、教训。在举起右手庄严宣誓的时刻,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沉重的历史责任感,那就是我们要必须牢牢记住西柏坡革命精

1神并把它传承下去。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论述,在中国共产党面临重大历史转折的时刻向全党敲响了警钟,使中国共产党在胜利面前保持了清醒的头脑,经受住了执政的考验。在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员和干部队伍滋长蔓延,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被一些党员干部淡忘了,有不少人没有经受住权力、金钱和养色的诱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给我们留下了痛心的教训,在广大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严重损害了执政党的形象。胡锦涛同志202_年在西柏坡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以说西柏坡精神在今天不仅重要,而且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艰苦奋斗是不畏艰难困苦,奋斗不息的精神,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要奋发向上,勇于拼搏,锐意进取,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艰苦奋斗是一种崇尚节俭的生活作风,要求我们克勤克俭、清正廉洁,反对奢侈浪费,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艰苦奋斗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要不畏艰苦,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克服困难,解决实际问题。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对于我们每一个党员来说,首先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明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明辨是非、抗拒各种诱惑的能力,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工会是职工的家,作为一名工会干部,更要注意同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将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

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要强化机遇意识和进取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工会工作同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进取,推动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切实肩负起职工维权的历史责任。

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就要强化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对工会工作来说,同样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养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和作风,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跟上时代发展和工作需要。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保证。我们要将

西柏坡精神融入平常工作中去,将精神转化为物质,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和“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努力做好工会各项工作,维护好职工的根本权益。

第二篇:参观西柏坡有感

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

202_年10月5日,们怀着对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无限敬仰和怀念的心情,来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我的心情也是无比的激动,因为作为党员,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而且又是前往我向往已久的地方——西柏坡。

经过3个半小时的旅途,我们到达了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山村——西柏坡,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生活住所、了解了他们的衣食住行、重温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学习了两个务必的精神,寻觅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了解中国革命三大战役全面胜利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经过这次西柏坡之行,我的精神有了极大的升华。

这次我们的行程是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参观后我感受颇多,尤其是进行了党的再教育后,我都党的认识又进一步加深了,同时增强了我的党性。

在西柏坡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里,展现给我的是院落中的石碾、斑驳的木椅,简朴的农家院,展示了开国领袖的高风亮节的生活作风。“最后一碗米用来作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在西柏坡传唱了五十多年的民谣感动地令我热泪盈眶。

在这里,毛主席所做的“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平列”的六条规定高高悬挂,他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也涵盖了对共产党人理想、宗旨、奋斗目标和作风风范等时代要求。这就是伟大的西柏坡精神。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于西柏坡召

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所指出的:“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在历史的今天,按照这种精神要求审视自己,我觉得最主要的要学习和弘扬革命先辈对崇高理想的矢志不渝和对革命事业的锲而不舍。我应该用西柏坡精神不断激励自己。

在新世纪的今天,物欲横流,有多少人迷失了方向,因此,目前,我们更要牢记两个务必,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两个务必在今天对我们个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新的指导意义和更丰富的内涵。

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

第三篇:参观西柏坡有感

参观西柏坡有感

7月2日,在高兴集团党总支书记的带领下,我有幸一起参观了革命圣地西柏坡,在那里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背景,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再教育。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部,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这里,曾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指挥著名的三大战役和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的地方;是中央工委、中国共产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这一片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红色热土,见证了人民解放战争最终走向胜利,她的名字永载史册。

到达西柏坡后,标志性建筑西柏坡纪念碑赫然印入眼帘。我们一行人跟着导游先后参观了刘少奇、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同志的旧居,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和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望着那一间间泥砖垒砌的平房、一张张斑驳的桌椅、一幅幅用红蓝毛线标注的作战地图,一切都是那么的朴素而整洁,大家从细节处感知历史,这些活生生的物品比电视荧屏上看到的更鲜活!

正是在这片热土上,毛主席与他的战友们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彻底扭转了双方的军事对比局面,奠定了新中国胜利的军事基础;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建立新中国的蓝图和框架,其中“两个务必”的提出,更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与灵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直回荡在我的耳边,铭记在我的心中。大家边参观边认真聆听导游介绍,并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

当我们离开西柏坡,坐在去北京的大巴上,我陷入了沉思。西柏坡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听、去看、去感受、去思考。学习领会“两个务必”,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也不是为学而学,而是要汲取“两个务必”精神的精髓,昔为今用。领会什么是我们自己的艰苦奋斗,它不是让我们吃糠咽菜,当苦行僧,而是要有当代的特色:在困苦艰难中想办法、找思路;在行动上勇敢的应对挑战、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党员,我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立足本职,不断进取,积极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社会、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中。

(问泽英)

第四篇:参观西柏坡有感

参观西柏坡有感

7月2日,在高兴集团党总支书记的带领下,我有幸一起参观了革命圣地西柏坡,在那里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背景,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再教育。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部,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这里,曾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指挥著名的三大战役和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的地方;是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这一片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红色热土,见证了人民解放战争最终走向胜利,她的名字永载史册。到达西柏坡后,标志性建筑西柏坡纪念碑赫然印入眼帘。我们一行人跟着导游先后参观了刘少奇、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同志的旧居,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和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望着那一间间泥砖垒砌的平房、一张张斑驳的桌椅、一幅幅用红蓝毛线标注的作战地图,一切都是那么的朴素而整洁,大家从细节处感知历史,这些活生生的物品比电视荧屏上看到的更鲜活!正是在这片热土上,毛主席与他的战友们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彻底扭转了双方的军事对比局面,奠定了新中国胜利的军事基础;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建立新中国的蓝图和框架,其中“两个务必”的提出,更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与灵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直回荡在我的耳边,铭记在我的心中。大家边参观边认真聆听导游介绍,并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

当我们离开西柏坡,坐在去北京的大巴上,我陷入了沉思。西柏坡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听、去看、去感受、去思考。学习领会“两个务必”,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也不是为学而学,而是要汲取“两个务必”精神的精髓,昔为今用。领会什么是我们自己的艰苦奋斗,它不是让我们吃糠咽菜,当苦行僧,而是要有当代的特色:在困苦艰难中想办法、找思路;在行动上勇敢的应对挑战、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党员,我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立足本职,不断进取,积极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社会、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中。

第五篇:西柏坡参观有感

西柏坡参观有感 去西柏坡参观,我作为一名老党员,能有机遇参加这次活动,心情特别激动。西柏坡: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

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她三面环水,一面依坡,碧波荡漾,松柏苍翠。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举世闻名的七届二中全会。

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和发扬“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我感到至少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骄傲自豪与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20年来,特别是13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感到骄傲自豪,但决不能因此而自满、懈怠。应当清醒地看到,在迈向富民强国、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严峻,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离西方发达国家我们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因此,成绩越大,形势越好,越要谦虚谨慎,越要艰苦奋斗。如果我们丢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就失去了本色,失掉了根基。二是正确处理好艰苦与奋斗的关系。摆在我们面前的艰苦,但不去改变,穷不思变、苦不思进,艰苦而不奋斗,那么艰苦的环境永远不会得到改变。因此,主导作用是“奋斗”。只有勇于战胜艰苦,自加压力,勇于奋斗,才能改变,才能提高,才能辉煌。正如习近平在西柏坡说,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我们只有不断地艰苦奋斗,才能最终达到胜利的彼岸。三是正确处理过“紧日子”与“富日子”的关系。我们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机械地模仿战争年代的做法去过苦日子,而是在目前好的条件下,时时不忘艰苦奋斗的“紧日子”。紧日子不等于苦日子,提倡艰苦奋斗更不是让人搞禁锢主义和安贫乐道,我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不然,我们还提倡“小康”社会干什么?还提倡现代化干什么?这“紧日子”的最终目的,正是为了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让大家都能尽快地过上富日子。四是正确处理好领导与群众的关系。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威信不高,“人气不旺”,往往就是因为表里不一,重言轻行,自私自利,处事不公,把群众放在自己的对立面,成天训斥群众,而自己则颐指气使,缺乏人格力量。所以,领导干部应该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两个务必”,内修人格,外树形象,拉紧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成为群众信得过的人。

作为我个人,已竟是一名退居二线的支部书记,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二线乃至于将来的退养都不是人生的句号,退下来的天地很广阔,我有自己的优势,时间充裕,可以自由支配,只要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实自己的生活,老有所为又何尝不可。叶帅的“老夫看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展现给我们的老同志就是一腔催人奋进的壮志豪情。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