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市三视图动漫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市三视图动漫设计有限公司专注于主题公园、博物馆、展览馆、著名楼宇建筑等行业领域的数字视觉艺术创新设计与制作。我们拥有国内顶级的创意策划师及设计制作团队,以其突出的创作力、专业的技术一直致力于以数字视觉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业务范围:
1、大型主题公园、大剧院等LED、水幕、实景投影等舞美视觉动画创作。
2、数字裸眼3D成像系统方案解决:视觉革命超级感官新体验,动态裸眼 3D,建筑、墙体、地面、实物、多维度的3D视觉创意系统。让您的视觉超载!
3、数字全息幻影成像系统:空中立体悬浮成像,现实与虚拟转换,穿越空间和时间,触控未来!
4、4D多维影院系统:身临其境、全方位的体验、如梦如幻的世界!
5、综合展览展示系统:商业艺术展示,视觉创意设计,量身定做的个性展示系统!
6、娱乐视觉VJ系统:光影魔术师,娱乐视觉专家,夜场的超级武器!
关于Digidal,我们的业务遍及全球,除了立足服务国内本土,还有日本、韩国、迪拜、澳洲、美国、德国等全球化的客户及技术资源拥有着长期而良好的发展.
第二篇:三视图教学设计
实用三视图
(冀版实验教材美术八年级上册)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材分析:
一般而言,我们从某个单一的视角所观察到的物体形体信息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所以,只有从前后、左右、上下各个角度全面的观察,才能获得完整的物体形象。从这三个角度观察而得的物体的平面图就是我们所说的三视图。
三视图在现代社会中应用极广,造型设计、加(施)工、产品使用、电脑辅助设计等领域都要用到三视图及其原理。本课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了解三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个体的实践练习中提高其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形成健全的空间观念。三视图和立体图的相互转换难度适中,也很有趣,易于为学生接受。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求知欲强,涉猎广泛,设置三视图与立体图的转换练习既具有新鲜感,又富于思维的挑战性,是合他们胃口的。本课除了要向学生明确正确的三视图原理外,还应适当强调三视图的表达效果(这是其设计应用的属性决定的),但不必过分强调制作的专业性。
教学目标:
1、在直观教学中了解三视图的基本原理,知道三视图的作用。
2、能够利用三视图原理进行图形练习。教学重点:三视图与立体图的相互转换练习。教学难点:三视图与三个视角的关系。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魔方、小纸盒1个。学具准备:铅笔、小刀、橡皮、绘图工具。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三视图应用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课件)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某个物体的三视图,让学生判断是画的哪个物体。由此导入新课《实用三视图》。
设计目的: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二、讲授新课(播放课件)教学环节一:了解书中知识点
三视图的含义:是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总称。
在这一环节,利用手机摄像头模拟人的眼睛对物体进行观察。直观展示观察方法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三视图含义。
教学环节二:三视图转换练习练习1.看图猜图
在这里,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图形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
练习2.摆一摆
在这一部分为学生准备了由立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让学生依据三视图判断出立体图形并用魔方摆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练习3.加工厂
给学生一个结构简单的物体三视图,让学生在头脑中组合出立体图形,并用橡皮切割制作出来。创设情境,让同学们把自己都想象成加工者,通过三视图加工制造出物体形状。趣味学习巩固所学内容,并引入下一环节内容。
教学环节三:三视图的应用领域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三视图的认识,想一想三视图的应用领域。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三、课堂小结。
八年级美术上册
《实用三视图》教学设计
北戴河新区大蒲河中学赵姝
第三篇:三视图教学设计
29.2三视图(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出几何体的基本形状或实物原型。
2、经历探索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还原,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学习过程】
一、前置学习
自学教材119—120页内容,完成练习册67页自主学习。二.课堂展示
1.小组交流自学成果,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班级展示
例4 根据三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例5 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摸索物体的现状
三.练习
由三视图想象实物现状:
四.小结:
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要先分别 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然后再综合起 来考虑整体图形。
五.当堂检测
练习册上剩余的题
第四篇:《三视图》教学设计
《三视图》教学设计
黑龙
江
省
实
验
中
学
时
计
划
备时间200
****年**月**日
授日期 200
****年**月**日
星期 第 时 年
班 教
材
第二章第三节 题 三视图 教学目标
1、掌握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射方法。
2、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能标注简单的尺寸。教学重点
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
投影与三视图的对应关系,三视图的意义。正确标注形体尺寸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 型
新
板书计划: 三视图
正投影与三视图
1、投影:介绍几种投影
1)、投影的概念
(2)、视图的概念
2、三视图的形成
(1)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2)三视图展开
(3)去掉投影
(4)物体三视图的对应关系
()物体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3、学生活动
教
后
记 黑
龙
江
省
实
验
中
学
时
计
划
教师讲授和提问过程 学生活动与调控
新:
(一)正投影与三视图
1、投影:介绍几种投影)、投影的概念:在电灯光的照射下,形体在地面上产生的影子。这里灯光称为投影中心,光线称为射线,平面H称为投影面,这种得到形体的投影方法,称为投影法。
讨论:物体的影子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反映物体某个方向的形状特征与大小?
问题:在正投影中,一般一个视图能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能不能区分不同的物体?
如下图中三个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投影面上的视图完全相同。因此,要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和大小,必须有几个不同投影方向得到的视图。
所以:根据对投影三要素与投影物体位置关系的讨论,可以发现为确定物体结构形状,需要采用多面正投影。
(2)、视图的概念: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用正投影法所绘制出的机的图形,称为视图。
2、三视图的形成
正面投影称为主视图,水平投影称为俯视图,侧面投影称为左视图,统称为机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1)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2)三视图展开
3、学生活动
(1)教师给出物体的组合学生三视图,(三个学生黑板画图,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画)
(2)教师给出某一个物体的三视图要求学生想象出物体的形状并画出事物的立体图形。
练习:已知物体三视图的外轮廓,构思该物体
构思过程:
(3)阅读本122页案例分析,楼房的结构与三视图,并理解其内容。
问题:形体的视图只能表达其形状和结构关系,能不能表示形体各结构块的真实大小?
第五篇:三视图教学设计
三视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从投影角度深刻理解视图的概念。通过对实物的拼摆及不同方向的观察,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会画简单几何体及简单几何体组合的三视图,通过画三视图,体会几何体及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3.通过对视图的学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对待和分析问题。重点与难点
重点:1.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概念的理解。
2.会画简单几何体及其组合的三视图。
难点:根据三种视图,画出原几何体.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
教学方法
情景设计、导入新课、形成知识、引出定义、演示操作、探索规律、应用实践、解决问题、拓展升华、小结知识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宋朝 苏轼 新课讲授:29.2 三视图
讲解:视图的定义——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像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视图也可以看作物体在某一角度的光线下的投影.
说一说:课本图29.2-2中右侧的视图,分别从哪个角度观察反映出字典的不同形状.
提问:究竟一个简单的几何体需要几个视图才能全面地反映它们的形状呢?
讲解:引出三视图的概念,并理解用三视图来表达几何体形状、大小的意义。
从前向后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主视图。
从左向右正投影在侧面内得到左视图。
从上向下正投影在水平面内得到俯视图。
(明确长宽高概念:从正面观察几何体,长是几何体从左到右的距离,宽是几何体从前到后的距离,高是几何体从上到下的距离。)
思考三视图的画法:对几何体进行正投影得到三视图,将正面、侧面、水平面展开到同一平面。
讨论:观察得到三种视图的位置关系并讨论得到三种视图大小上的规律。位置规定:主视图要在左上边,它的下方应是俯视图,左视图坐落在右边
三种视图的大小对应关系: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宽相等。
练习:估计一个平放的圆柱体三视图的画法。
模型展示:常见的各种几何体——分别说出它们的主视图、左视图及俯视图。
你会连吗:连接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你能考对吗:近三年来的中招关于三视图的考题 试一试:动手画一个立着的圆柱体的三视图
强调: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设问:如果物体有空心或部分轮廓被遮挡看不见的时候,三视图还和原来一样吗?你还会画吗?动手来试试!!
结论: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他部分遮挡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练习:
1、课本P110练习
2、课本P116习题29.2第2题
拓展升华:
1、议一议:不用摆出这个几何体,你能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吗?
2、同步练习册P52选择题第3题。小结知识 :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
1、三视图
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
2、画物体的三视图时,要符合如下原则:
位置:主视图要在左上边,它的下方应是俯视图,左视图坐落在右边
大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