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味语文 享受课堂听课心得
品味语文 享受课堂:“福建省第九届小学阅读教学观
摩研讨活动”听课心得
尚干中心小学林宇琦
10月18日至21日,参加了宁德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活动期间,观摩了来自我市各县的8位教学高手的研讨课,聆听了与会评委们的精彩点评。执教老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独到精致的教学设计,从容不迫、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充满浓浓人文关怀的课堂交流氛围;专家们精到、中肯的课后点评,使我深受启迪和教益。现结合部分观摩课,谈谈自已一些肤浅的感受。
一、以读为本,培养语感。
“读”的指导,是这次观摩活动的一大亮点。执教老师普遍认识到让学生读准、读顺、读好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读为本、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品味,在许多观摩课中都得到较好的体现。
二、品词析句,练习表达
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 “输入”(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输出”(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特定的情景,让学生运用文本语言进行表达练习,既能加深对词语意思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本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很多老师都能结合课文的教学有机地安排一些运用文本语言的训练,这种意识是难能可贵的。
三、关注学法,培养能力
唯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才能够逐渐自主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观摩课上,有几位老师都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总结。
整个观摩活动,留给我许多启发和思考,尤其深刻的有以下两点: 一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钻研教材的水平。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深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选性地感悟教材,这是教学的立足之本。二是要博采众长,学习百家而顿悟,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
“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与大家共勉,愿我们广泛学习,深入研讨,共同进步!
第二篇:品味语文 享受课堂(初中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202_——202_学第二学期
品味语文
享受课堂
——“赢在课堂”初中语文课堂观摩研讨会听课心得
金阳新区实验学校
何海燕
202_年四月十日至十一日,全国第二届“赢在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大学大礼堂举行。我校语文组全体老师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聆听了与会老师们的精彩讲课与讲座。执教老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独到精致的教学设计,从容不迫、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充满浓浓人文关怀的课堂交流氛围;专家们精到、中肯的课后讲座,使我深受启迪和教益。
现结合部分观摩课,谈谈自已一些肤浅的感受。
一、以读为本,注重感悟。
“读”的指导,是这次观摩活动的一大亮点。执教老师普遍认识到让学生读准、读顺、读好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读为本、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品味,在许多观摩课中都得到了体现。
在王君老师的《敬畏自然》这节课中,充分体现了用“读”带动学生感悟文章这一点。《敬畏自然》是一篇篇幅较长的课文。王君老师只是截取了其中一个小点——通过朗读感悟,来进行教学。这个点选取非常好。第一,老师对学生学情不是很了解,通过朗读感悟文章,风险较小;第二,大部分学生都很愿意在课堂上朗读课文,而且读得好的学生还很愿意表现自己,这样就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师生互动起来;第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敬畏自然》这篇课文时比较艰涩难懂的,通过朗读来感悟,非常有效。王君老师的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感之于心,受之于心,通过感官和心灵直接感受文本,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捷径!
在李卫东老师的《及承天寺》一课中,也将朗读贯穿始终。这是一篇古文,所以朗读必不可少,但是,能否让朗读也服务于其他,这就很考验老师的水平了。我认为,李卫东老师这一点是我们的榜样。在这堂课中,李老师先给出了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感朗读,然后断句。这种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可以让学生培养良好的文言文语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另外,在李老师的课中,给课文分层需要读,给文章做翻译需要读,赏析文章需要读,读的环节贯穿始终,一堂课下来,学生既能熟练地掌握理解课文,也将课文背诵了下来。所以,这堂课的效果是很好的。
二、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文本解读。
我们都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不无道理。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是让学生消除对语文的畏惧心理的良好手段。在吕莉老师的《心声》一课中,就特别注重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吕老师这节课,是通过几个主要问题来串联起来的。将问题抛出来,学生自然而然要去思考,只要学生脑筋转动起来,兴趣自然就来了。所以,这堂课气氛非常好,而且学生积极性很高,答案多种多样,孩子的个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一个一个的问题中,学生也将课文熟悉了,理解了。在这堂课上,我充分感受到了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的。注重文本解读,也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语文课,重点是通过文本来传达知识的,所以,文本解读尤其重要。一个老师对文本解读的深浅,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接受。老师只有一遍一遍地仔细阅读文本,研究文本,参透文本,才能从文本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来教给学生,学生才能从老师这里传承到最有价值的东西。
三、充满诗意的课堂,需要充满诗意的老师去诠释。
在这次观摩活动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董一菲老师的课。董老师是一位文学涵养很高的老师。她倡导的“诗意语文”,在这次观摩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节课讲的是古诗词中的比喻,在课堂中,老师的话语中,学生的回答中,朗读中,无不流动着浓浓的诗情画意,是一堂真正的“文学课”,使人深深沉醉其中。这样的课堂,不是机械的学习,而是舒适的享受。
听完董老师的课,我感触颇深。语文老师,自身本来就应该流动着这种“诗意”的啊,传统文化的古典美,应该在语文老师身上得到充分展现,我相信,一个语文老师如果将自身的学识化作气质展现出来,化作习惯展现出来,化作对文学的深深热爱展现出来,这样的老师教起语文来,一定会是非常成功的。
整个观摩活动,留给我许多启发和思考。在如今信息传递越来越发达、学生水平越来越高的现状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钻研教材的水平。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深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选性地感悟教材,这是教学的立足之本。那么如何深研教材呢?唯有博采众长,学习百家而顿悟,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这是一条没有捷径可言的路。
“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教师也需要大量的学习。文学之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积累感悟,语文教师唯有学无止息,才能称得上名符其实的“语文老师”!
202_年四月
第三篇:品味语文__享受课堂(初中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品味语文
享受课堂
——安定区高效课堂观摩听课心得
安定区柏林学校
姚斌
202_年10月13日,我和学校的几位老师一起参加“安定区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安定区交通路中学老师们的精彩讲课与说课。执教老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独到精致的教学设计,从容不迫、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充满浓浓人文关怀的课堂交流氛围;执教老师精到、中肯的课后说课,使我深受启迪和教益。
现结合高效课堂观摩学习,谈谈自已一些肤浅的感受。
一、以读为本,注重感悟。
“读”的指导,是这次观摩活动的一大亮点。执教老师普遍认识到让学生读准、读顺、读好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读为本、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品味,在观摩课中都得到了体现。
在王佳老师执教的《风雨》这节课中,充分体现了用“读”带动学生感悟文章这一点。《风雨》是一篇篇幅较长的课文。王佳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画面,放录音朗读,来进行创设情境,感悟朗读。学生都很乐意的在课堂上朗读课文,而且读得好的学生还很愿意表现自己,进行个人朗读展示。这样就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师生互动起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贾平凹的《风雨》这篇课文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艰涩难懂的,通过朗读来感悟,非常有效。王佳老师的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感之于心,受之于心,通过感官和心灵直接感受文本,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捷径!
二、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文本解读。
我们都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不无道理。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是让学生消除对语文的畏惧心理的良好手段。在李志强老师的《背影》一课中,就特别注重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李志强老师这节课,是通过惦记背影(思念父亲)---刻画背影(望父买橘)---系别背影(父子分手)---再现背影(别后怀念)几个问题来串联起来的。再将具体问题抛出来,学生自然而然要去思考,只要学生脑筋转动起来,兴趣自然就来了。所以,这堂课气氛非常好,而且学生积极性很高,答案多种多样,孩子的个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一个一个的问题 中,学生也将课文熟悉了,理解了。在这堂课上,我充分感受到了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的。
注重文本解读,也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语文课,重点是通过文本来传达知识的,所以,文本解读尤其重要。一个老师对文本解读的深浅,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接受。老师只有一遍一遍地仔细阅读文本,研究文本,参透文本,才能从文本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来教给学生,学生才能从老师这里传承到最有价值的东西。
三、充满诗意的课堂,需要充满诗意的老师去诠释。
在这次观摩活动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永亮老师的课。王老师是一位年轻且文学涵养很高的老师。他倡导的“诗意语文”,在这次观摩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节课他讲的是古诗词----《观沧海》,在课堂中,老师的话语中,学生的回答中,朗读中,无不流动着浓浓的诗情画意,是一堂真正的“文学课”,使人深深沉醉其中。这样的课堂,不是机械的学习,而是舒适的享受。
听完王老师的课,我感触颇深。语文老师,自身本来就应该流动着这种“诗意”的啊,传统文化的古典美,应该在语文老师身上得到充分展现,我相信,一个语文老师如果将自身的学识化作气质展现出来,化作习惯展现出来,化作对文学的深深热爱展现出来,这样的老师教起语文来,一定会是非常成功的。
整个观摩活动,留给我许多启发和思考。在如今信息传递越来越发达、学生水平越来越高的现状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钻研教材的水平。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深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选性地感悟教材,这是教学的立足之本。那么如何深研教材呢?唯有博采众长,学习百家而顿悟,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这是一条没有捷径可言的路。
“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教师也需要大量的学习。文学之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积累感悟,语文教师唯有学无止息,才能称得上名符其实的“语文老师”!
202_年10月
第四篇:品味课堂
品味课堂,品味文化
——记参加杭州“千课万人” 两岸三地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研讨会有感
“千课荟萃,万人共享,品味课堂,品味文化”。202_年4月10日至4月12日,我校4名语文加了杭州“千课万人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此次活动在杭州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齐聚在这里一起学习探讨。活动虽然只有短短三天,但是
通过目睹名师们的风采,聆听他们对语文教学的深刻见解,我们的心灵被一次次地震撼了!
大会初始,三位老师共同呈现同课异构——《兔子的名片》,同样的内容却有着不一样的精彩:其中江苏的许嫣娜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述瞬间把孩子带到了故事的情景中,让孩子们完全不觉得是在上语文课,而是在参加一个故事大会;河南的王振会老师带来的角色表演,让孩子们在动作、语言、神态等生活行为中亲身体验语文带来的乐趣;浙江曹爱卫老师用她那绘声绘色的朗读、生动精致的图片为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故事中学到语文知识;陆虹老师带着美丽的笑容,温柔的话语,秉着一颗“童心”,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孩子们共同鉴赏了儿童诗歌;福建的张旭莹老师带来了来自竹乡的歌声——一个个汉字在她的解释下变得如此形象,孩子们乐学汉字的情趣及会学汉字的能力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福建省厦门市的郭宏君老师杜绝一知半解,甚至不懂而教,她的科学解字非常适合孩子们了解中国汉字的奇妙;北京小学的吉春亚老师把识字课上得扎实认真,孩子们在她温柔的讲述中体会到祖国文化的底蕴;上海市台商子女学校的王昭文老师则擅长运用巧妙的提问和引导,让孩子在不断生疑和解惑过程中有效地建构及培养相应的自学能力;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的彭懿副教授把看懂图画书精简为了七步,可谓步步为营,步步精彩;江苏省的薛法根老师极其注重学习方法,他的教课有条不紊,思路非常清晰,孩子们学得也很轻松;台湾台北市的李玉贵老师用温和的语言带着孩子们在图画书中找到乐趣,并能结合身边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孩子有所思、有所想;江苏省南京市的郭学萍老师注重“心灵的生本课堂”,所以在她的课堂上处处体现着这种心灵审美,文化创新的精神;儿童文学作家雪野老师非常关注孩子本身,巧妙地引导孩子自己打开诗眼、流自家的诗泉;江苏省南京市天妃宫小学的史春妍老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认为热爱汉字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所以在识字的课堂上她结合动物,让识字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绍兴市柯桥小学的张幼琴老师上课自然和谐,把控大局,逻辑清晰,把《画家和牧童》的故事带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吉林的钟鹤童老师平易近人的教学风格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教与学互动和谐融洽,以“与众不同的麻雀”带给了孩子们与众不同的思考;柳耀华老师善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课堂上给他们足够的思考空间以及鼓励;茹茉莉老师结合基本学情,营造出了一种热烈又有效率的学习氛围;沈美老师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表意功能,为孩子们的识字写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同的理念成就别样的课堂
名师们专家们带来的新的理念犹如一股清泉注入我们语文教学。学本课堂,就是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学习者不单单是学生,教师学生是直接的参与者。学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了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这次盛会传递出以学生发展成长为目标的课堂理念;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翻转的角色定位;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结构改变的教学程序;单边讲解向合作讨论学法转向;由被动学习向质疑探究转变。这些理念都在名家的课堂里得到了很好阐释。
台湾老师的小组合作模式让人耳目一新。学本课堂在台湾老师的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们更加注重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于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他们课的设计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课堂上孩子们都在动手操作,动手的背后就是学生都在思考。课堂上没有动人心悬的情境设计,没有煽情的语言,让听课的老师少了点味道,因为你不是参与者。课堂上老师始终是孩子们的学习伙伴,走在孩子中间,不断地询问,“我能帮你什么?”“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也,我们一起来。”几堂课中“你发现了什么?”是这几位老师用的最多的提问句式,他不断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看似学生读得很熟,看似懂了的文本中,一旦落实到解决问题时,却又不是很懂了,只有能重新建构才懂了。学生在剪剪、贴贴、画画、说说中了解文章的脉络,懂了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精妙,知道了作家的写作方法,内化了文本的语言。
精彩的的课堂虽然落幕,但带给我们的思考继续,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教育从来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展开生命,不断成长。让这种思考、理念、技巧带进实践中,在自己的班级演绎出更多的精彩。
第五篇:高效课堂听课心得
高效课堂听课心得
冯庄小学 王香珍 202_年8月19日在高平会堂我有幸听了几位老师的课。这次听课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听课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虽然这几位老师的课风格各异,但是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借鉴的地方。我开始认真地思考我们课堂的现状,在新课改的大趋势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的学生应该怎么做。下面谈一下我对高效课堂的一些感受:
我认为,新课改的突破口在“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教室”变为“学室”,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课改之前,传统的课堂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充当听众的角色。高效课堂在于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把课堂时间更多地倾向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和发表见解。这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有极大帮助的。
高效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
第一、教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需要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通观全局,提纲挈领,为学生准备既精细又简单可行的导学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任务。王校长也一直强调制定的教学目标一定要详细具体,切实可行,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心中有数。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照执行。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老师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毕老师的语文课就是这样。他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寻找答案。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注释翻译课文,出现问题先请学生解答,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于乐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谢老师的数学课就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玩了一节课,让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自己还想再多琢磨几种做题的方法,似乎意犹未尽。左老师的物理课上,她给出一个问题,然后学生提出猜想,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动手来验证刚才的猜想,这时候学生是充满了求知欲望的,他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充满了热情和证实猜想的迫切心理,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很大。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第三、要及时检查目标的落实情况,使学生对每一学段的目标有所了解,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做到心中有数。
第四、课堂上要有适当的激励机制。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要想课堂高效除了教师如何教,我认为还有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教练。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所以老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的好习惯。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点拨,对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升学习成绩的作用都是极大的。但我们面临的问题还很多。首先,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到我们学校,老师和学生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这样的课堂,会有许多学生讨论、辩论、讲述等环节,必然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是否又会面临课时不足的问题,是否又会因为课时不足而影响到教学的进度和学生的成绩,这都是我们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和阻力。所以这就需要老师们的亲历配合,还有学生的逐渐适应。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将新课改的理念尽快渗透到教学当中,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