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_写景作文《走近西塘》
走近西塘
作者:许若兰
我们在江南的雨季走来,那恬美幽静的古镇西塘,已带着灵秀的水气在等待。初到西塘是在个雨后的下午,小镇还带着雨水的痕迹,却越发地惹人怜爱。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沿着贯穿小镇的河流步行,仔细端详着她的风韵。那层层叠叠,参差错落的房屋,拥挤地建在河流两边的道路上,只留下一条小径供行人通过。走在那湿漉漉的青石板地上,我的目光游离在那亭台楼阁,轩榭雕栏之间,久久无法转开。这些都是城里没有的风景,虽然破旧古老,却给人一种欣喜。那种仿佛捧着一件传世的珍宝,并亲手替它抹去灰尘,亲手抚摸的欣喜。
风吹旗展,酒家的布招子也在风中飘扬。走进那幽深的古巷,双手触着两边的斑驳砖墙。西塘的胡同极窄,仅容一人通过,有的甚至要半侧着身子进去。大多胡同都是死的,走到尽头便是一堵石墙。现在想来,或许只是两栋房屋之间的空隙罢了。胡同里,脚下的路是泥的,可以看见脚印的痕迹。两边的墙面凹凸不平,给手一种粗糙的触感。我走进了许多胡同,感觉那一个个胡同都是在吸引着路人探入。
夜晚给西塘添了一份灯火的光亮,才使我真正看清了她俊美的面庞。行舟河上,赏着夜晚的西塘,只见岸上是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大红灯笼高挂在每个店家前,烛光在河水中倒映着,随着水波荡漾闪烁着,与湖中的几点星火交相辉映,恍若连成了一条灿烂的星河。凝神细细谛听,那木浆推送河水的声音、船上岸上人们用方言交谈的声音、吆喝声、碗碟碰撞声,统统进入耳畔。远远地又传来一阵酒香,当地小吃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在鼻息缠绕,把人们的心又牵了去了。
清晨的西塘,万籁俱寂。从客栈里出来,天还未大亮,眼前的西塘完全朦胧在轻雾的笼罩中,花草树木都带着露水。小镇还没有醒来,四周静得仿佛连房中人的呼噜声都能听见,那河水中的鱼打挺激起的水声,露水滴落在青石板地上的清脆声似乎都清晰可闻。徜徉在无人的街道,我们静静感受着小镇苏醒的过程。直到河边出现了洗衣服的妇女,卖早点的铺子起锅开始煮豆浆,西塘才揉开了惺忪的睡眼,梳妆打扮,又变回了最初的恬美模样。
走近西塘,看清那恬美的、娇艳的、清纯的她,我真不禁要对她赞不绝口了。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初三 许若兰
来源:http:///zuowen/chuzhong/chusan/xiejing/112601.htm
第二篇:初三_写景作文《雨后街景》
雨后街景
作者:不详
雷公公像一只庞大的猛兽在怒吼,朵朵乌云布满整个天空,紧接着下起倾盆大雨,人们赶紧避雨。豆大的雨点打在屋顶上淅沥淅沥的雨声,形成了一首悦耳的交响曲。
终于,雨过天晴,太阳公公梳妆打扮好后,便赶紧出门了。街道上湿漉漉的,司机们驾驶更加倍谨慎,以免后果不堪设想。在亭下避雨的人们也赶紧各行各事,在路上的一些小窟窿也积了水,一些天真无邪的小孩正折着一只只的小船儿,放在水中让它漂泊,玩得不亦乐乎。
家家店铺也拉开大门,又开始做生意了。这时,我正站在街上,看见一位穿着讲求时尚潮流的小姐,她留着卷曲的长发,穿着一件粉红色的衣服及迷你裙,穿着高跟鞋正在街上漫步。忽然,一辆风弛电擎的摩托车驶过,将地上的污水溅在她那美丽的衣裳上,气得那位小姐直跺脚。
街道滑溜溜,容易摔倒。这时,一位老公公提着一袋袋的水果下阶梯,却冷不防地摔了一跤,水果都滚向马路四方。街上的路人却装着没看见,我连忙上前去扶老公公,并将散落满地的水果捡回来,老公公连声道谢,便离去了。看见他离去的身影,真的很失望,为什么街道上这么多人,却没人愿帮助他呢?过后,天空出现了一道七彩桥,隐隐约约十分漂亮。大家心理虽有些忧愁,但望着这美景,所有烦恼也能抛到九霄云外去。雨后的空气也很清新,上班族都已下班,各自回家去了。
望着这漂亮的街景,更令我觉得人们应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好好地欣赏这令人陶醉的雨后街景。
来源:
第三篇:初三_写景作文《走进运河》
走进运河
作者:不详
南运河几乎贯穿了整个杨柳青镇,犹如一条丝链将一颗明珠穿起。这条运河就是大名鼎鼎的京杭运河。今天,我便轻轻走近她,聆听她留在风中的故事……天地苍茫自古今,从当年夫差的北进战船,曹魏的南来水师,到隋炀帝的豪华龙舟,唐宋的商客云集、文人竞逐,再到清帝的画舫游踪,千载盛衰,终成云烟。而这段历史的主角――运河,仿佛历尽沧桑的老者,只是静静地流,从不标榜自己的丰功伟绩和历史悠久。河里的鱼虾,深谙她的心情,也只是静静的潜在水底,或是偶尔浮到水面,吐出几个水泡。
运河两岸公园依势而建,像普通的花园一样,满眼的红花绿草。但不同的是窄窄石子小路穿过茵茵的绿草蜿蜒向远方,似乎寻不见尽头。花很多,但大都是各个品种的月季,少了许多种花堆在一起眼花缭乱的繁杂,多了几许统一的美。河沿上还有一排翠绿的垂柳,柳枝柔柔的垂下,杨柳青青,树影绰绰,枝末轻轻点水,漾起一圈圈涟漪,仿佛置身苏杭的美景中。仿明清时代的亭台楼阁,这里也应有尽有,里面雕梁画柱,有许多古时的传说,我就是在这些亭子里,听长辈们讲孟姜女哭长城,黛玉葬花的。亭子旁自然少不了雕塑、石像,杨柳青年画上的《五子夺莲》《连年有余》,都被塑成像,更加的逼真。
黄昏时,最爱在河畔散步,沿着石子小径慢慢的走。老人们围着河岸,轻甩鱼竿,线带着饵飞入水中,这里的鱼精得很,轻易不上钩,但是偶尔岸边的人群还是会发出一阵欢呼。
来源:http:///zuowen/chuzhong/chusan/xiejing/112588.htm
第四篇:初三写景作文中秋月儿圆
小文档网文秘助手(www.feisuxs)之初三写景作文:中秋月
儿圆
中秋之夜,凉风习习,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天空。我坐在院子里,望着那轮明月,顿时遐想联翩……
那金黄的满月本来就够吸引人的了,再加上那点点疏星的渲染,就更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它多像那圆圆的月饼啊!中秋节怎能少了月饼呢?我请求爸爸拿出了月饼一块儿来吃。和家人一块儿赏月,吃月饼,我忽然理解了古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怀。月圆之夜,能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啊!怪不得远离故乡的游子都会与月儿有不解之缘。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月亮中有广寒宫、嫦娥、玉兔和吴刚,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伽利略的望远镜,“阿波罗”登月计划将诗人和作家的美好想象打破了,美丽的明月是一片空寂,连一样生物都不存在。但我却希望月球上的广寒宫、嫦娥、玉兔和吴刚都存在。美丽的月亮上一片生机,桂花树郁郁葱葱;粉装玉砌的广寒宫中,嫦娥正在奏乐;玉兔拿着捣药杵为她伴奏;外面的吴刚,时而摆动阔斧,砍向桂树,让天空落下一阵桂花雨,时而提着酒壶,畅饮桂花酒……这境界是多么美好!
忽然一声霹雳,便什么也没有了,是嫦娥的琴弦断了吗?
噢,不是,原来是姐姐打断了我的深思。再回头看那月儿,还是像一张玉盘,却露出蒙娜丽莎般神秘的笑容……
第五篇:初三_写景作文《苏州乐趣》
苏州乐趣
作者:不详
有人在见到大海之后,感慨万千,搜肠刮肚地想要描写大海之宽阔,结果只憋出了这么几句,“啊,大海!啊,真大!……啊,真他妈大!”
可见,大海的大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同样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还有苏州拙政园的美。
在拙政园,我看见了那块最着名的太湖石。那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小院,四周是细长的走廊,中间是一个水池,池水清澈见底。池子中间便是嶙峋的假山,最为突出的,便是这块太湖石。但我认为,其美中不足的是,在这块太湖石周围放了许多菊花,虽然这些隐逸者五彩缤纷,魅力非凡,但与这块略显苍劲之感的太湖石摆在一起,确是那样的格格不入,庸俗至极。
拙政园的桥,很美。或许是设计者和我一样,觉得单纯的直桥太过死板,所以,他建了一座九曲桥。虽说是九曲桥,但有意思的是,这座桥却只有8个“曲”。九曲桥曲曲折折,没有特别的花纹,两边的桥栏矮得大可不算是桥栏。就是这样一座桥,使得桥两端的风景被连在了一起。
向右拐过一条长廊,跨过一条门槛,走过一扇门,下了石阶,眼前顿时豁然开朗。
那是一片小小的湖,湖岸边是由圆滑的曲线围成的。湖面漂浮着几张细长的柳叶。湖面静如明镜。偶有柳叶在微风中打着卷儿落下来,才泛起一层层的涟漪。水面上还倒映着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桥身上秀丽的花纹清晰可见。桥头的柳树枝似乎被发型设计师的电板给拉直了一半,轻巧地将枝头直伸进湖水中去。远处的一座宝塔在树梢间依稀可见。一派宁静、高远的景象。
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三十六鸳鸯馆”。鸳鸯馆是一间雅致的亭台,半临水,半倚陆。
亭子的半方屋檐下,湖水靠岸的一角,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这里有八、九对鸳鸯。有的身披华丽的羽衣,有的只是穿了一件灰色的毛衣。他们时而给对方梳理羽毛,时而竖起脖子,张开翅膀,伸个懒腰。毫不理会旁人的镜头和闪光灯,以及那怜爱的眼神。成双成对,自由嬉戏,真真是“只羡鸳鸯不羡仙”,羡煞旁人无数。
苏州之行,乐趣无限!园林之美,无与伦比!
来源:http:///zuowen/chuzhong/chusan/xiejing/1124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