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兰山区初中地理教学研讨会
兰山区初中地理教学研讨会
时间:202_年9月29
地点:西郊实验学校初中部
参加人员:刘庆兰、孙宝萍
会议内容:
1、听课
十三中杨霞老师的《大洲和大洋》
汪二庞玉恩老师的《地形图的判读》
2、西郊实验学校冯金华老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报告
3、半程中学郑新发主任就《全区地理优质课评选》活动的剖析。
4、十二中北校区张荣亮主任《漫谈教师的专业成长》
5、池肖杰主任就会议作总结报告。
反思:
第二篇:关于召开临沂市初中地理教学研讨会的通知
关于参加临沂市初中思想品德、地理复习教学研讨会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初级中学、县直各初级中学、各民办初中:
接市教科研中心通知,临沂市初中思品、地理复习教学研讨会将于202_年03月14—15分别在莒南和沂水召开,请各中学积极安排教师参加会议。初中学校思想品德教师代表(每校一至二人),初中学校地理教师代表(每校至少一人)。请把参加会议教师的单位、姓名、性别、联系电话于3月5、6两天发到教研室QQ群,详细通知见附件。
初中教研室
关于召开临沂市初中地理教学研讨会的通知
各县区教研室、市直初中学校:
根据市教科研中心工作计划安排,经研究,全市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研讨会定于 202_年3月14日 — 3月15日 在沂水召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1.示范课观摩、说课、评课;
2.典型发言与经验交流;
3.初中地理202_年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评价;
4.初中地理202_年(八年级、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研讨。
二、与会人员
各县区专、兼职初中地理教研员;市直初中地理教研组长;第五批市教学能手;第六批市教学新秀;每处初中学校地理教师代表(每校至少一人)。
三、会议经费
食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四、报到时间、地点
1.报到时间: 3月14日 上午11点前报到。
2.报到地点:各县区教研员及兰山、临沭、市直的老师到誉源大酒店报到;沂南、郯城、平邑、费县、罗庄、蒙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老师到商业宾馆(原汽车站对过)报到;苍山、河东、高新技术开发区、莒南、临港区的老师到沂蒙山宾馆(原汽车站斜对过)报到。到商业宾馆和沂蒙山宾馆报到的人员均可在新长途汽车站下车,然后乘1路、5路公交车至原汽车站下车;到誉源大酒店报到的人员,可在新长途汽车站下车后,乘出租车到达(出租车费4元)。
五、其他事宜
请各县区教研员及时通知并落实与会人员,并于3月10日前将与会人员名单报沂水县教研室潘希涛老师,以便安排食宿。有公开课展示、典型经验介绍、经验交流任务的老师将文字材料以电子文稿(word)形式于3月8日前报沂水县县教研室潘老师邮箱:sdyspxt@163.com,同时发一份到lybxch@126.com邮箱,过期者自己打印材料350份带到会议现场。
临沂市教育科研中心
202_年3月4日
关于召开全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研讨会的通知
各县区教研室、市直初中学校:
按照202_年临沂市教科研中心工作计划安排,经研究,定于 202_年3月14日 — 3月15日 在莒南县召开全市思想品德教学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要内容
1、九年级《同步学习与探究》使用、热点专题复习公开示范课及说课、研课:
专题七:心中有法 健康成长
专题八:权利义务 伴我行
“感动中国人物”专题
2、热点专题材料交流3、202_年学业考试方案及考试说明解读
二、与会人员
各县区初中思想品德专兼职教研员、初中学校思想品德教师代表(每校一至二人)。
三、会议经费
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四、报到时间、地点、1.报到时间: 3月14日 上午11点前。
2.会议地点:莒南第八中学(原莒南县路镇中学)。
3.报到地点:平邑、费县、沂水三县到莒南龙珠商务酒店(十泉路莒南一中对过)报到;蒙阴、沂南、临港、临沭、莒南到金胜大酒店(十泉路与隆山路交汇处,莒南乐尚购物中心北测)报到;兰山、罗庄、河东、郯城、苍山、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市直初中学校及各县区教研员到莒南县裕隆度假村(从莒南县城南环路新汽车站向东约 600米 至路南“仿古式大门”处,再南行约 1000米)报到
五、其他事宜
1、为提高会议效率,请各位与会教师就公开课内容进行会前备课,以县区为单位汇总情况,报到时提交会务组。
2、请各县区教研员及时通知并落实与会人员,并于 3月10日 前,将与会人员名单报莒南教研室卢兆美老师(电话:***,邮箱:jnlzmei@163.com),以便安排食宿;有公开课展示、典型经验介绍、经验交流任务的老师将文字材料以电子文稿(word)形式于 3月9日 前报市教科研中心陈秀虹老师,过期不候。
请严格按下列格式编排电子稿材料:
(1)材料的大标题(题目)为“三号”黑体。
(2)单位名称、姓名为“小三号”楷体。
(3)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其中的一级标题一律用“小四号”黑体,二级标题一律用“小四号”楷体。
(4)正文结束后不标注时间。
(5)全篇(包括题目、单位、正文)行间距为20磅(可根据页码篇幅在20磅左右适当调整),题目与单位间隔1行,单位与正文间隔1行,A4。
临沂市教育科研中心
二〇一三年三月四日
第三篇:202_年初中地理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云南省202_年初中地理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忙怀中学 罗朝章
春光明媚的 4月,在美丽的春城昆明,我有幸参加了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研讨会,受益匪浅。
会议议程由昆明市两位优秀地理教师站在地理中考的高度,对去年云南各州市共5套的地理中考试卷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提醒老师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一、分析202_年地理中考试卷试题 首先分析试题结构:
1、突出考察主干知识,抓住重点和难点。
2、重视地理学科特色,主要考察学生对地图能力考察、读图、用图的能力。
3、注重练习时事热点,具有时代气息。
4、试卷源于基础,但力求避免机械记忆式的考查。
接着分析试卷的范围及内容,以及学生答题的情况。具体分析学生考试各题得分率,也简单分析了学生得失分的一些原因。
二、提出202_年初中地理学科复习的一些做法:
1、教师要加强研究,其中特别讲到必须注意的一点就是希望教师要认真对202_年和202_年不同版本的《云南省地理学科学业考试标准与说明》进行比较研究,从中重点体会修改所带来的不同点,并向大家提出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建议:
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和方法。在复习时一定要领会课标的要求,对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怎样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怎样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等。两位老师还特别指出各个地理要素中地形和气候最为重要,因为它是影响一个地区河流、农业、人口、城市的知识基础,可以看作是工具性知识。
3、重视地图教学,加强训练,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无图不成题”。地图使地理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阅读各类地图和图表,读图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进行信息的转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图说话”和“图文转化”等。
4、适当关注热点问题。对于命题者来说,试题体现热点问题,就体现了这套题的时代性和生活性,让一套题特别新颖,所以我们要适当关注热点背后的地理问题。例如,马航飞机失联事件;习主席的“中国梦”和访问欧洲;嫦娥5号;钓鱼岛问题等。
通过这次会议,我明确了今后的地理复习的方向,在教学中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提高、训练,努力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兴趣性,注重对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02_-09-18
第四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
地理教育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笔者就初中教学中,如何搞好地理教学,谈只言片语。
一、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素质
地理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内容,就是爱国主义、国情国策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和法制教育。
(一)紧扣教学内容,画龙点睛,激发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情感是在许多情绪体验中产生的,是在对祖国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地理课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职能,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十分丰富。
我国地理疆域辽阔,面积96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欧洲,或40个英国,或18个法国,或26个日本的面积。是世界第三大国,又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山河,气象问起,处处惹人生恋。“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南国春色;“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之冬;“三秋桂子,十里荷香”的西子湖景;“浪水叠锦,苍崖翠壁”的松花江;“碧莲玉笋”的桂林山水;雄伟壮观的“三山五岳”等,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江山如此多娇,怎不令人为之倾倒、为之自豪!这些油然生爱自然地理景观,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国情国策教育
结合我国的地理国情,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当前,我国资源“红灯”亮起,电力、石油、土地和水资源等最普遍的资源紧缺。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懂得今日的国情,为今后自觉执行国家政策奠定基础。
(三)环保教育
环境是人类的产物。人类出现以后,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得地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要通过地理课程,教育学生更好地保护地理环境,我们地理教师,也应该通过课堂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明确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法制教育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我国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虽说法律法规已公布实施,但是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可见,要想让每个公民自觉遵纪守法,就必须从思想上提高他们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学生抓起,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有法制观念,长大才不会做出违法行为。
二、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一)以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学挂图、课本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等,让学生通过接触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彩图,一幅幅精美流畅的版图版画,产生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思维动机。此时教师再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形象生动、灵活多样的悬念和疑问,学生定会产生迫切的探究心理,思维活动也会迅速进入活跃状态。例如,学习《地球的形状》时,我通过一艘船的航行,启发学生思考:当船离我们越来越远时,你最后看到的是船的哪一部分?当船离我们越来越近时,你首先看到的又是船的哪部分?这说明了什么?这样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思索状态,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以图构建图,发展形象思维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包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信息,从而这些地理信息要让学生在大脑里构建起来,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尤其是版图版画,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图像上,使繁杂的地理事物成为简单、直观的图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例如,学生在学习长江、黄河、干支流概况,及流经省区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看图,然后在黑板上绘出长江、黄河干支流简图,学生讲述教师标注。这样讲繁杂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记忆也快。所以在教学中,除注意长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识图、读图、析图、用图外,还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记图,让学生自己能够建构大脑的图像知识系统,达到需要时,大脑就会自然地形成所需要的信息,这就实现了知识积累和运用的和谐。
(三)让学生创绘地图,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精心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地图,逐步提高读图识图的能力,还要使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图示思维结构,学会识别各种应用地图,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绘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与能的统一,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我在给学生讲《大洲和大洋》这一内容时,不仅要求学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各自的位置,而且要求学生自己能绘出它们的简图。那么,绘制简图的过程,学生就会有创造。在讲初二的《中国自然资源》知识中,我还要求学生根据我国资源的现状绘制漫画图,如《小鸟的哀求》等等,学生会有兴趣,创造出了不少极具特色的漫画图。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还给予学生发展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四)开展系列的活动
1.举办论文、图片展览,开辟可爱祖国专栏。根据地理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当地见闻,让学生写一些小论文,搜集祖国四季景观和经济建设的图片,定期展出或者互相交流。引导学生积极为学校开辟的“可爱的祖国”专栏投稿,定期更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得到升华。
2.举办多种形式的地理知识竞赛。举办各种竞赛活动,内容包括图片文字、数字题目以及游艺项目;形式为必答、抢答书面答卷等。比赛以班级或者年级为单位,优胜者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思维,收获了快乐。
3.组织学生收听、收看电影电视。利用闲暇或者根据教学需要,可组织学生收看《祖国各地》《动物世界》等节目,从中摄取知识,开阔眼界、了解祖国。如电视片《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不仅是了解长江、运河的知识,也昭示了祖国的伟大,那史诗般的解说词更是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爱国之心。
4.开展实践活动。地理学科综合性很强,涉及面很广,课堂教学受时间限制,教材中的地理知识不可能在课堂上完全理解,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地理小模型的制作活动,地理兴趣小组活动,特别是可以利用乡土教材组织学生到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既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展示其才华提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献身地理学科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责编 田彩霞)
第五篇:文科综合(地理)教学研讨会
高考文科综合(地理)教学研讨会汇报
按照学校和高三年级的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在广州召开的文科综合(地理)教学研讨会,现将参加此次会议的精神和感想汇报如下:
研讨会共进行了两个讲座,第一个讲座主讲人曾玮(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202_年广东省文科综合卷地理试题阅卷组题组长。)第二个讲座主讲人尹德荣(韶关市一中地理科组长,中学地理高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高考备考专家。)尹老师所作报告内容,在地理科组会议上汇报。我主要就曾玮博士所讲内容进行汇报。
第一部分,回顾反思202_年高考。202_年.是广东省实行文科综合考试的第一年,文科综合的考生达279865人,比理综的报考人数略少。而202_年文科考生多于理科考生,补习学生也将增多,因此文科考生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形势不容乐观。
地理题型设置:地理科共13道题,其中选择题11道,每道4分,共44分。非选择题2道。其中第40题26分,41题30分,合计56分,总分为100分。试题的布局位置为一前一尾。试题的难度中等,但从综合题的阅卷结果看,考生的平均得分并不高。地理平均分为56.25分。而文综的平均分为177.1分。可见地理的分数值在文综的科目来说很低,是拉分的科目。而且地理学科的非选择题的答案特点来看,字数远远的要比历史、政治的字数要少得多。因此曾教授建议考生在做非选择题时,应该先做地理的题目。
第二部分,202_年高考地理科考试存在的问题。
1、区域定位不准确
地理科综合题的考查,大部分都是以区域为载体来考查考生各方面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对区域进行准确定位是结题的第一步。例如第40题的第一问,只要考生能够看懂“材料一:202_年中国商品出口示意图(图9)”,找到图中的图例“中国商品出口方向及总额”,就可以准确作答。许多考生却答成了“非洲”、“南美洲”、“拉丁美洲”、“澳洲”、“大洋洲”、“美洲”等,不能正确地对图中所示区域进行准确的定位。2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
许多考生存在着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计算和地理分布等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因此,即便是考查非常基础的地理专业知识也错误频出。
另外,考生在答题的时候,错别字也非常严重,尤其是填空题,一旦有错别字就不能得分,应该特别因此考生的注意。
3.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欠缺。
在地理科的综合题中,信息的呈现方式一般包括文字信息和图标信息。考生在解答每道题的过程中,都需要从试题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以及调用自己的存量知识,如果不能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不能进行准确的解题。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包括从试题文字中获取有效信息和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的答案就在图表信息中,只要看懂图就可以得出答案。如第40题的第(1)问、第(3)问以及第41题第(1)问的第一空、第二空,第(2)问的第一空,都可以直接从图表中获取答案。这一部分试题的分值大概为19分,占综合题总分的三分之一强。
4.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欠缺。
学生解答地理试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其思维主要有:试题问什么?需要从试题中获取哪些有效的地理信息?需要调用头脑中的哪些存量知识?从哪些方面去解量题?而许多考生在看到试题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教师在教这一内容时是如何讲的,该题的答题模式是什么,然后就将他们套上去,而不是根据试题的设问进行分析解答。主要表现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不针对试题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导致所回答的观点不是针对具体的地理问题的是针对某一类问题的。
第二种是答非所问,解题的针对性不强从而失分。例如第41题第(4)问,“该市规划了一个工业园区,拟引进图12中的三类工业部门,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很多考生答案设形成产业链应选择哪三类?为什么?”要求考生答题时一定要“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可许多考生却忽略了这一条件。而没有从产业链的角度考虑为什么要引进这三类工业部门,所以就不能得分。
5.运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表达的能力欠缺。
任何一门学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有其专业的语言和专业的表达,学科性特点是最根本的特点,地理学科也不例外。
第三部分、错误的归因分析
1、初中地理知识普遍欠缺。在现行的学制下,考生一般是在初中的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地理科,初三的时候没有地理科,所以,大部分的考生初中地理位置的基础非常薄弱。
2、第一轮复习过快基础不扎实。
第一轮复习过快,考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反思,以没能进行了有针对性 的巩固练习,所掌握的地理位置知识零零碎碎,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面体系,以致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非常薄弱。
3、重知识面掌握轻能力培养。
学生在复习资料迎考的时候,重视的是各知识点的复习和练习,却不太注重地理位置能力 的培养。广东文综卷地理科的命题指导思想是:试题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促进“知识面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
4、重现象分析轻原理归纳。
文综地理科综合防治题中,其实都是给考生一些地理现象或地理位置问题,让考生运用所学过的地理规律、地理位置原理来解释这一地理现象或者解决这一地理问题,考生寻地理现象分析或者地理问题的解决仍然仅停留在就事论事而不是就事论理上,导致在答题时总是用地理现象解释地理位置现象。其实地理科的综合题,尤其是其中的开放性试题,都是需要考生运用地理的规律和原理去解释地理现象或者解决地理问题的。在读懂了问题的关键之后,考生就不容易出现答题的方向错误。
四、备考策略
1、夯实知识基础,构建地理位置主干知识面结构图。实行文综考试方案后,试题的覆盖面明显缩小高考不可能覆盖《考试大冈》中所列出的全部考试内容。只能以抽查的方式考查地理基础知识面,而其中《考试大冈》中所列出的主干部知识则是考查的重点内容。考生可以按照模块或者按照专题来构建地理主干知识结构图。
2、突出地理能力的培养。
文综卷地理科的综合题主要考查考生地理学科的主干部知识和基本能力,“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生应注意突出培养如下能力: ①空间定位能力。②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③获取与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④阐述地理问题的能力。⑤地理探究能力。
3、训练地理综合题的答题技巧。
从阅卷的情况看,考生综合题的得分率。与考生答题不规范,文字表述不准确、不全面,口语化严重有密切的联系。
第一、多角度表述。将一些重要的观点或者是自己最有把握的观点定在前面。
第二、按条理分点表达。第三、把握答题的关键词。第四、就事论理而不是就论事。
曾老师同时还展示了部分考生的答题卷,对我们教学很有指导和借鉴意义,考生试卷涉及到保密问题,所以在课件中删除了。
汇报人:何绍波、吕纯东